| |
|
首页 -> 感情生活 -> 轮休在家,说说自己近二十年经历过的那些“大叔”以及收获的爱情 -> 正文阅读 |
[感情生活]轮休在家,说说自己近二十年经历过的那些“大叔”以及收获的爱情[第3页] |
作者:三观不正老魔女 |
首页 上一页[2] 本页[3] 下一页[4] 尾页[7]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此外,不管是嫁给面包还是嫁给爱情,我觉得并没有高低贵贱,谁的选择更加好这一说。都是选择让自己高兴,自己更看重的东西而已。 只要能够知足,选择的时候,考察的是什么就接受什么,那么日子都能往好了过。 如果想要的东西多,那么选择的时候就更加仔细耐心点,也更负责点,但也得考量一下自己的综合水平。 这一点不管是自由恋爱还是相亲,都是通用的。 |
说说感情中的对与错吧,其实也算是把“出轨”部分没说完的讲清楚。 我们总说感情中少说对错,但我觉得,很多事情确实也该说对错。 比如一个人就甘愿看你忙,啥事情都不干,把你当保姆,那这就是错的。 而对错是容易改的。 但是,我们绝对不会说,你不爱我是错的,你会因为对错去爱或者不爱一个人。 所以如果婚内的一方确定是喜欢别人了,这件事我真的很难说他做错了。 但做出实际行为,那是不负责任,这是对错的问题。 很多时候很多人可以容忍对方啥事不干的错,但却觉得对方不爱自己是错,其实说白了是挫败感,是不甘心。 |
@明月清风0201 2020-04-06 22:41:40 ----------------------------- 看到昨晚上关于35岁和27、8岁的事情了,本来觉得这个事情可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又觉得不回复有点儿不礼貌,所以还是回复一下。因为说得可能比较多(连带私货了),所以就在这里回复了哈。 别人说我像27、8的呢,大概有5-6个同事是这么讲的吧,不排除有当面恭维的可能(毕竟我人缘还行),不过也听到有新毕业的小姑娘背后议论,说我咋那么年轻娃都4岁了,现在催婚好严重……呃……哈哈哈哈哈。后来我跟她聊,她以为我跟她同岁…… 如果说我自己现在跟自己27岁时候比呢,我实话实说,确实比那会儿状态好。 先是身体状态吧,27岁的时候是我最胖的时候,虽然皮肤还是跟现在差不多的,但确实有点高血脂之类的。从那会儿开始到现在,陆陆续续最多的时候减了30斤,最近又稍微反弹了一点儿。因为这些年也比较注意保养身体,月子也坐得还可以,娃也没让我怎么操过心,所以现在确实从精力等方面,跟年轻小姑娘比还可以比一比。去年年底,就曾经因为工作三天两夜只睡了5个小时,但仍然精神充沛。我也没什么心事,所以正常情况下该吃吃、该睡睡。27岁那会儿还有点儿腰病,最近三年都没发作过了。 再说说精神状态吧,我觉得其实“少女”也更多是指的这一方面。大概27岁那会儿也是跟X磨合得比较严重的一年,心态没现在好,比较尖刻、锐利、整个人的状态相对很僵硬,思想也有些固化,这些其实从心态层面都是属于往中老年走了。现在呢反而温柔轻松了很多,也更愿意接受和尝试新鲜事物,这个状态比较像我十几岁的时候吧,而且我确实属于被保护的比较好的,在乎的东西也比较少,比如生活的压力,有X帮我担着,我呢就属于有什么样的日子我就过什么样的,心也比较大,觉得未来也有无限可能,我也在不停地成长,这些都是我觉得属于少女心的东西吧。 |
顶贴机器人终于出现了? |
刚才娃的幼儿园临时让填个表,要得还挺着急。 关键我和X都在上班,我是完全记不住娃的信息,包括身份证号……赶紧给队友打电话求助。 X很牛叉,瞬间凭记忆填好报上去了。 这点确实得给他点个赞嘿嘿嘿。 可能在别人眼中这不是当爸爸应该做的么……嗯,但毕竟我这个当妈妈的没做到。 |
晚上不知道吃坏了啥,X没事我胃疼醒了两次。 唉……现在肯德基也吃不得了? |
今天说说肢体语言吧。 之前看过很多磕明星cp的文,会从肢体语言上分析这两人是不是真的在一起或者有一腿。我觉得演员么……大家看个热闹就好,但相关的分析其实在生活中也是很有用的。 比如不少女人在生气的时候,会说一句“你别碰我”。但我也可以负责任地说,如果这个女人对你有感情,这句话千万别听,上去一个熊抱随便对方怎么推你都不撒手,嗯……灭火程度就能到80%。当然,十分涉及底线的事情,这一招也没用。 记得以前看过一篇鸡汤,讲的是男人找了个小三跟女人要离婚,女人说“离婚可以,但我要有一个月的时间,这一个月里你每天都要抱我10分钟。”男人觉得很简单,所以很高兴,就照做了,结果抱着抱着就渐渐想起自己很久没抱过对方,想起当年俩人热恋的感觉……等等等等,一个月后,果断回归家庭。 故事是挺狗血的,我想说的是,得看里边的道理。据科学家研究,两个人的肢体接触,确实能够促进多巴胺的分泌,减缓压力,让两个人都放松下来。而且也确实能够让对方一次次的熟悉加深对你味道的认知,而当这个味道是跟快乐相挂钩的,那么久而久之,他看到你就会有快乐的心理暗示和反应。这也是维系婚姻,让感情保温的很好的方式。 |
又到了开车时间了(我为什么要说又)。 说到不要吝惜表扬对方,其实平常的表扬很多人还比较说得出口哈,但两性亲热时的称赞可能很多人不好意思说,但这其实还挺重要的。 一方面,我的理解是,这种称赞其实比别的更加纯粹(原始),毕竟我们可以有上百种方式去夸一个人的道德、人品、素养等等,但对于人身体的认可,除了长相身材以外,差不多也就剩下性能力了。所以这种称赞会带来很大的心理满足感。 另一方面,还是回到心理学上吧(我都学了什么奇怪的心理学……)。有专家研究,在性生活中,相比起取悦对方,其实两个人都更关注自身享受时,获得的性生活愉悦度会更高。因为一心只想着对方舒不舒服,很大程度会给自己心理压力,而疏忽自己的释放。那坐车的各位可能会觉得这不是跟称赞对方是违背的么?其实是相辅相成的,你称赞对方时,其实也是在舒缓对方这方面的压力,可以让双方都更加毫无保留地去投入。 好了,先就说这么多。 |
关于夫妻共同语言的部分。 其实是这样的,比如像老大哥家中,你爱人能够踏踏实实去学习的前提,是你也在包容她,给她时间让她有精力去学习。而那个时候,你其实也是有一定精力可以放在家庭里的。 但目前很多家庭,我觉得有“怨妇"出现,肯定”一个巴掌拍不响”,也有这个男的本身不去体谅女方的原因在。 当夫妻两个的事业上升期有先后,那么必然在某个时期,某个人对家庭的付出要比另一方高,以此作为台阶支撑另一个人全身心投入在事业上,这样达到整个团队的总体效益最大化。我们不能否认,家庭和事业都占有人的精力,很多时候是难以两边都做到100分的,这也是伴侣的意义所在——团队的进步,总会有一个人当绿叶,另一个人当红花。 而“先富起来”的这个人,是否能够看到自己站在什么样的基础上,愿不愿意回头稍微等一等对方追上来,这就取决于这个人的人品了。因为“先富起来”,意味着他的选择权更大,在夫妻的话语权上,他的确会更加强势。然而现在的所谓狼性教育,却忽略了对人这方面的教育,所以很多人会自然觉得我成功了,你还在原地踏步,那么我甩掉你是理所应当的,会自然而然产生嫌弃心态,这也会催生出一部分怨妇。而且像这类“先富起来”的人,他会利用自己的话语权,继续倾轧对方对家庭付出,因为“很显然,我现在挣钱多,我理所应当主外,你理所应当主内”,这时候,我们再去说这个“怨妇”自己不努力,可能或多或少就有些“何不食肉糜”了。 |
当然,如果环境都允许的状况,一方也愿意支持,那么另一方自己不愿意跟上,导致两个人渐行渐远,那么这种后边分开是可以理解的。 |
其实说到共同语言,共同进步,倒让我想起《教父》三部曲。 里边一代教父的老婆是属于典型的西西里女人,一心只顾家庭,不问外务,完全相信教父的决策,内心很强大,她陪伴着一代教父走过了一生。 二代教父mike的第一位妻子(就是他逃难到西西里娶的那个),其实从性格上跟他妈妈(就是一代教父的老婆)很相似,内心也很强大,富有生命力,热爱生活,但也是属于家庭妇女类的,可惜后来被杀了。后一位妻子(我是真记不得外国人名字),也就是他在美国的女友,典型的美国姑娘,自由、独立,从共同语言上跟mike更加投契,然而从三观上完全接受不了mike的行事,导致两人的婚姻走向破裂。 |
所以我可能想法有点儿偏。 我觉得三观始终是婚姻的基础,就算一个人在外,另一个人在内,或许从发展的角度看,两个人是有差距,但只要都热爱生活,有积极昂扬的精神,有相同的道德观、世界观,那么婚姻还是会很稳定。 所谓共同语言,单就两个人的发展之路,其实真的没那么多共同语言。譬如我爸我妈,一个是研究磁场的,一个研究管道的,都在各自行业钻得很深,但我们也知道,现在这个世界分工越来越细,行业越精深,共同的话题自然而然就越少,俩人也不可能一直互相打气加油,他们也不需要这个。 他们聊的共同语言,更多是柴米油盐、他们共同的孩子我、社会时事、沙雕笑话……而这些我相信绝大多数人只要愿意,说出来都是一套一套的。而事实上,我相信,这些再寻常不过的事情,其实就是70%以上家庭的共同语言。 |
相比起共同话题,我有时候觉得,一颗愿意接纳的开放的心灵更加重要。 比如爸妈跟你谈他们的“老生常谈”,你愿不愿意倾听?还是直接觉得“这都是你们那个年代的想法,我不想听。” 比如爱人跟你说家长里短的时候,你愿不愿意倾听?还是直接觉得“你们女人一天天就这些破事,烦死了。” 比如你跟你爱人谈今天工作上遇到的烦恼,她愿不愿意倾听?还是直接觉得“你说的反正跟我没关系,我也不懂,你是个大老爷们你自己不知道处理这些事情吗?” …… 等等等等。 这些都影响着这个家的沟通模式和“共同话题”。 一旦愿意倾听了,就算你给出的建议和想法对方或许不认可,但你知道你说的他在想、在关注,也在尽力给你回复,这其实是重要很重要的。 而很多人是在婚姻中,或者还没进入婚姻呢,在二十几岁,就把自己的心给闭上了。只想听自己想听的,只想关注自己想关注的,只要有一点跟他所想不同,那么要么不想聊,要么不想接受,要么甚至是给对方扣个大帽子。这个其实很可怕。 |
所以这样的交流态度,其实是一个尊重与否的问题。 而老大哥说的,我想内核也是尊重与否的问题。 因为你看到你爱人的拼搏和积极向上,所以你尊重她,更愿意跟她交流。哪怕她跟你交流的内容或许跟她上大学啥关系都没有,就是我们明天吃什么,但从一个你心里尊重的人口中说出来,也甚是悦耳。 |
我呢是觉得对于绝大部分的夫妻来说,沟通所用的语言基本是一样的。当然,也确实存在不同。但这也有愿意向上包容还是向下包容的问题。 拿我自己来说,我其实是学佛的,我相信我对佛经的理解,高于99%的人(包括所谓的出家人)。我的日常有很大的部分用在自己的修行上(但在家相就该做在家的事情,两者基本不妨碍)。X对这个是一点兴趣都没有,那我的师父也曾经跟我很明确的讲过,学佛先学做人,不能只会说佛话不懂说人话。所以在家我跟X沟通,就也不会去讲这些事情,包括这里边的术语等等(相信我,跟汉语还是有一些区别的)。也不会要求他要跟我沟通就必须去了解这些。 但我们聚会的时候,如果一起聚会的人对这个感兴趣,我会讲,而且往往是侃侃而谈。那时候,X在我旁边一直注视着我,等散场了,他跟我说以我为傲,对我就很足够。 当然,我的这个事情也是属于个例。就是说出来大家参考一下。 |
说说怎么看待前任的事情吧。 虽然我没几个前任……哈哈哈,但X也曾经差点成为我的前任,所以我能够理解在吵架等上头的时候,我们觉得曾经爱过的那个人,有各种各样的不好,而且会恨他伤害自己。 但我不能理解的是,很多人在时过境迁很久后,说起前任还是恨得牙痒。 我觉得除非那种一上来就是骗子的,多数感情真的是“我们走散了”。 走散的原因有很多,首先,没有什么爱情会让你历久弥坚,海枯石烂,真正能够海枯石烂的,是维系爱情的那两个人。所以我们看别人的恋爱故事,看电视看小说,觉得爱情美好,但也会觉得为什么放到自己身上就不是那回事,转而“不再相信爱情”,可爱情何其无辜,你爱错了人,或者没有维系爱情的能力,关爱情本身什么事呢? 我不喜欢很多艺术作品过度拔高爱情,好像有了爱情,就无往不利。比赛一定会拿第一,考试一定会通过,谈判一定能赢……但事实上,爱情能够给一个人的最大帮助是更加自信,更加包容,更加温和,但你真的能够做对那些事,更大的基础还是来自你平日的所有专业上的积累。只有坚持和努力,才是成就未来的最大助力。 不要相信爱情会给你神力,更不要相信有了爱情就一定长久,你怎样他都包容。 爱情只是,他爱你的时候是真的爱你,但他不爱你的时候,也是真的不爱了而已。那些山盟海誓达不到,没关系,说的时候他是真心的,转头走的时候也是真心的,这不叫做渣,只是不爱的现实罢了。 |
所以对前任,如果一直恨得牙痒,只觉得他没做到承诺就是辜负,那么你永远无法长大,永远不知道爱是什么,永远不知道自己能够从这段经历中学到什么。 所以爱过恨过之后,还是要多多反思,至少一段岁月过去,留下的不能只是一个满身伤疤,还整天自己撕扯伤疤的小孩。 |
讲讲吵架的事。 之前讲过一句,说我觉得我们这一代跟上一代不一样,我们的婚姻一定不是在吵吵闹闹中还能幸福度过。 这几天想了想这件事,究竟是因为什么上一代能够这样度过,还觉得这种度过挺幸福的呢? 后来想想,其实这中间很大的原因还是跟上一代的经历有关。 他们年轻的时候,很多人的生活状态就是吵架,毕竟“与人斗,其乐无穷”。 那个年代大家都懂的,很多吵架都不止是吵架的范畴,很残酷、很残忍,就算自己不参与其中,也至少是见证者。 所以对他们来说,夫妻吵架只是小case,还反而都能从彼此的争吵中品出“你是关心我”的意味,所谓“小吵怡情、大吵伤身”,对他们来说,很多状况下的夫妻吵架其实是小吵小闹,不过是互相抱怨几句,说急了斗斗嘴罢了(我说的是还比较甜蜜的夫妻啊……那种上一代就是混日子的不算在内)。 可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很多人从小是生活在蜜罐里的,家里父母、亲戚甚至连一句重话都没说过,对我们来说,可能这辈子最密集、最难听的话,其实都集中在跟伴侣的相处过程中。 那么对于我们来说,父母那类同样的吵架,就是“大吵”了。 所以连带着说说上一代和我们这一代的矛盾。 因以上这些原因,我们这一代人对吵架的容忍度很低,有时候一两句话就很长时间过不去,可看在上一代人眼中,这就属于“这算什么,你们怎么这么矫情”,甚至如果是在父母面前吵,老一辈人又护着自家娃,那么这个“矫情”的判断就会直接砸在女婿/媳妇身上,小事化大,不可开交。 同时,像这种本身不怎么讲道理的老人,往往在年轻的时候,吵架也是一把好手。跟人家拼这个专业,我们这一代的人也是真的拼不过。所以我们会觉得“你们素质好差,说话好难听”,但对方这是属于一种心底的习惯了,在吵架的时候,就必须要拿出12分的力气发挥,否则输了就惨了(这就是年代印记),自然会用最难听也是最刁钻的角度去攻击你,更何况他们里边很多人确实自幼也是在脏话中生长大的。 所以,永远不要去做你不擅长的事情,我们这一代的人,更擅长的应该是同情心和讲道理,我们应该学着平和地表达不满。当然,这一点我觉得现在很多教育模式也是欠缺的。 我们太喜欢让孩子学着忍耐了,觉得当个好好先生一生无忧。但人是不该处处忍耐的,不忍耐不等同于爆发,而是要学着表达自己的需求、表达自己的不舒服,这是一种疏导。 |
接下来,我讲讲“佛话”吧。我知道很多人会看一些所谓的“开示”,告诉你“一切都没什么大不了,都是空无的,所以不要生气如何如何”,佛看了佛也会生气的。 从佛法角度来说,不生气是空无的,生气难道就不是空无的吗?生气难道是实有的吗?当然不是。都是妄想,佛法是让人去妄存真的。 既然本性都是空,但我们毕竟活在显像的一面,我们没有堪破。那么来了让我生气的事情,我就该用生气以对;有让我开心的事情,我就以开心以对;有难过的事情,就以难过以对;只是不执著于斯,这才是不着于相。否则,执着于忍耐难道就不是执着吗? 所以我们的中庸有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讲的也是这个同样的道理。 所以佛也会有忿怒相,这就叫做对治。否则一边跟你说佛法本空,一边讲那么多干嘛呢?不落一边,不落偏见,此名中道。 |
当然,现在对宗教信仰管得比较严格,这个帖子还是主要谈情感,这类的话我后边尽量就不说了…… |
吵架部分多说点。 我知道一些人觉得,一个完美的公婆/老丈人、丈母娘,是该在吵架的时候去帮自己,而不是护犊子。 但在我心里,排序其实是这样的。 护犊子最差。 骂犊子次之。 装聋作哑最上。 还是说甄嬛传吧,里边有句话引自唐代宗,原文是“不痴不聋,不作家翁”。 我结合父母所言,和我这些年经营婚姻所想,我对这件事情的看法是这样的:夫妻吵架是你们夫妻内部的事情,如果没有第三个人知道,这件事情你们内部消化,不涉及面子等问题,会很快过去。 但如果有了第三个人,一来,就必然要分对错,这样才能让第三方去评判。而每个人都是不愿意认错的,一定要把本来或许只是沟通的矛盾锐化为我是对的,你是错的,那么错的那方必然会有情绪反弹; 二来,父母终归是想着保护孩子的,且不说父母可能是帮着自己家孩子骂对方了,就说他们是说自己孩子的错吧,他的内心也只是出于希望你们不要吵架,本着平和事态的考虑,你以为他真的对这件事情没有看法,不想保护自己孩子么?所以一旦他作为第三方插入进来,即便以后你们夫妻这件事情过去了,长辈们也未必过得去。 所以作为子女,我们已经结婚就意味着成熟,那么就尽量不要让父母担心。作为父母,能装不知道就装不知道。 不要说我俩就在父母眼皮子底下吵架,他们怎么装不知道? 我和X也有过一次这样的吵架,女泪男默气氛紧张,我妈跟我们住在一起,她是个火爆脾气。见状要过来(哪怕我上边那些话其实大概意思都是她之前跟我说的,事情临头,她还是管不住自己的),我第一时间说了句“妈,我没事。您先去散散步,要不然在自己屋子里待会儿,我俩沟通自己的”,一句话很冷酷地把我妈堵了回去。 事后我妈跟我聊天,我说你不是说你不管的么?我妈说那你都哭了啊。我说现在不是好了么,反正翻篇儿了。 我妈见我咬死不说,她也就没再问。 几年过来,实话说我现在都不记得当时我和X为啥吵了。我妈本来就不知道是什么事情,所以也就更不记得这个事儿了。 |
多说句,在保护对方的时候,其实传达出的是这样一句话。 ”我虽然现在很生你的气,但我仍然记得我很爱你。“ 哈哈哈,肉麻死了,中午饭可以少吃点儿。 |
@上年纪的交易者 2020-04-10 15:47:29 第一想说的就是没有快乐教育这一说,现在不想吃读书的苦,将来就吃生活的苦,我就是这么和儿子说的。还在说什么读书无用的人就是社会底层的白痴。 ----------------------------- 关于学习,其实我觉得快乐是存在的。 但快乐不是傻乐,相反,是从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 这一点我爸我妈跟我从小讲的,就是他们当年解题的快乐,77级考上大学的快乐,后来背英语背得比别人都熟的快乐……等等等等。 我们家在娃两岁多开始进行数学、拼音等的启蒙教育,基本上是我们拿学前教育的题带着她一起做,她在3岁前把10以内的加减法都会了,很有成就感,这其实也是快乐。 另外我因为自己也有考试和进修,所以有时候也会给她看我做的题,跟她说,想做妈妈的题,你得学认字啊之类的……娃也很雀跃。 而且学习这个事情……实话说也是有叛逆情绪的。 我小时候家里都是书,但爸妈跟我说这些你都不用看,你就看教材就是……然后我就偷偷摸摸看,很刺激哈哈哈,但真的也是手不释卷。这也都是快乐。 而我最快乐的一段,是我那时一边考试是全班第一,一边觉得我看了那么多书无人诉说,然后就有一天跟我妈说“你知道***书真的很好看么?” 然后我妈回了我一句“知道啊,那***也很好看对吧。”(也是我那段时间偷看的书,其实她都知道)。 我们俩就相对着哈哈哈哈哈。 记得初中高中,每学期我都自己做两本数学的习题集,每一个步骤都写出来,粘在习题书上。学期末自己翻着,很有成就感,有时候还拿去给同学显摆。 所以这事吧,关键还是看引导。 |
所以我觉得教育孩子,其实更多的是教育他学习的意识、习惯和能力,以及享受学习本身的快乐。尽量避免把学习定性为“苦”的东西,而是更加积极地去引导,会更好。 记得我小时候,也是我爸管我学习比较多。在我幼儿园大班的时候,那个年代其实没啥学前教育,但我爸用半年时间把一年级的语文和数学都给我教了一遍。他后来跟我说,他当时想的其实很简单,就是希望我一上学就是“好学生”的,然后我会习惯这种感觉。 这个想法挺简单粗暴的,但也确实有用。 至于手机,确实是不好,跟我们那个年代的电脑游戏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但同时手机也让学习有了很多其他的方式方法,比如我家娃学拼音,其实80%都是手机软件教的。当然,我也不敢保证她后边会怎么样,能否抗拒手机的其他诱惑。 |
想起来讲讲这些年交的网友吧,主要以男生为主。 其实我觉得自己命可能真的很好,所以这次年遇到的网友(现在肯定也都是大叔了),都是蛮正经的,没有一个跟我会开过分的玩笑。 第一个网友是高中那会儿写小说认识的,也是同一个论坛写小说的,比我大七八岁吧。他不很出名,当然我更籍籍无名。当年九州系列很火,他在里边是个很边缘的作者,写了一部刊登出来,之后就没其他文章了。那时候他已经工作了,一边工作一边考证,很努力的一个人。跟我聊天也是像个大哥哥教小妹妹一样,会指点我怎么写,会介绍其他朋友给我认识,但后来也会时常跟我讲工作的压力,找女友的压力,彩礼的压力等等。再后来我当时跟他联系的QQ号和手机一个被盗一个丢了……QQ号没找回来,就没了联系。很可惜。 第二个网友是跟第一位一起被“丢”的。也是写小说认识的,不同的是他年纪稍微小一些,比我大三四岁吧,但是高中毕业没上大学,混迹在网吧里当网管,打一些零工。比起第一位,他更加活泼幽默,当然跟我聊天还是把我当个小妹妹,也会问找没找男朋友这些话题,但我到了高三的时候跟他说我和BCD的事情,他也会一本正经的说高中不要早恋,认真高考之类的,很温暖的一个人吧。后来我大学时,他坐火车经过我大学的城市,还专门给我带了一大箱水果,也没有什么其他的暧昧,就是单纯把我当个小丫头吧,也会说羡慕我们大学生的生活,以后希望自己能够重回校园。希望他现在早已如愿,一切幸福。 |
后来是有一大群网友,都是弟弟。 嗯,真的都是弟弟。至少七八个吧。我们大家有一个群,有比我小一两岁的,有比我小十几岁的。有人来有人走,也都是各种渠道认识的,也有人拉自己朋友过来,那会儿我没孩子却有时间,基本每天都跟大家聊天。有想问写作的,那就聊写作;也有问各种人生困扰如何解决的,从学习到生活,包括怎么追女孩子,怎么对待对方父母,吵架了咋办,都是很真实的人。 跟他们聊,会觉得小男生们其实真的很可爱,但也能看到或许在女友面前是打肿脸充胖子的男人,私底下也会有各种各样的琐碎想法,也会有对爱情产生怀疑的时候,也会对另一半有埋怨。我这时候更像是个知心大姐吧,就以自己的阅历去尽量帮助。 承蒙大家厚爱,都喊我一声姐,哪怕有时候我说话或许有些过分了,但大家都对我很包容。过年过节也有和我寄礼物的,也有互相领红包的。 现在里边很多人都结婚了也有孩子了,大家都忙,尤其我也比较忙了,最近一两年不怎么聊了。但有问题还是会私下沟通。 |
X知道我有很多网友,但他不加入我们的讨论。不过弟弟们也都知道我有X——他们统一会喊姐夫,感觉X对他们来说像个“江湖传说”哈哈哈哈。 记得还会有新加入的小兄弟调侃说希望以后找老婆找我这样的,然后就被其他人diss说那你得先变成姐夫那样的。 看着他们这么说的时候,我也觉得挺温暖的。 很多时候我其实也会这样想。看到一个优秀的人,会去觉得她/他的另一半肯定也会很优秀(这波暗夸有点明显,大家轻拍),可是现在有一些人可能是看到优秀的人,更多是想占为己有,直接摘桃子。 |
对待婆媳关系、翁婿关系上,我觉得能够不在一起就不在一起,但我们国家的国情在这儿,确实也有很大一部分人是住在一起的,或者是为了照顾孩子,或者是为了照顾老人,我也是其中的一员。 我觉得,与其说“你们得分开”,还是给些具体的“凑合”建议吧。 首先,是双方要接受这个现实。如果实在改变不了住在一起的实际情况,那么与其心里呕着气,不如想想怎么改变自己。因为总想着你改变不了的东西,只会是徒劳的抱怨。 其次,建议分清楚什么是“习惯”,什么叫做“针对”。婆媳矛盾的帖子,很多是当老公的说“我妈就这样,你就让着她点吧”,或者“我妈就是这样,你就不能忍忍吗?”当然,反过来说丈母娘如此的也有很多。 这是一句听起来好像很没有道理的话,另一半就会去想,你就是把她放在我前边,你就是觉得她比我重要,所以你要压着我忍她。 然后就炸了。 通常说出这些话的人,也会被判定为“妈宝”。 但仔细想想,真的是这样吗? 我们都知道一句话叫做“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本性里很大一部分,其实就是习惯。 你要知道,你面对的那位老人,她秉持着这样的习惯已经数十年了,这是她一路走来的印记,不管这习惯是好是坏,但终归就在她身上,你想让她为了孩子结婚就改,现实吗?这就好比一些婆婆对媳妇指责“你怎么老花钱。你怎么这么懒”是一样的,爱花钱、懒这些……不也是媳妇养了二三十年的习惯么?那媳妇会觉得我应该为了我老公去改这些吗?大多数会觉得“我花我们自己的钱关你屁事,我懒我的我妈都不管我,你管我?” 这是相对的,不是吗? 举几个我觉得真的就是习惯范畴,但婆媳矛盾里常见的吧。 老公家太穷,用旱厕;老公家里说方言,不照顾我能否听得懂;公婆卫生习惯差;公婆喜欢宠孩子。 包括比如老公在家婆婆做饭就丰盛,不给我做——嗯,那你看到的是你没吃到肉,你看到你婆婆她也没吃肉么? 而习惯其实是能够很快就看出来的,因为一个人很难遮掩自己的习惯。所以如果觉得自己包容度差,那么婚前细心观察观察,真的是可以有效避雷的。可你不能要求,你儿子娶了我,你就得把你五六十年养成的习惯都抛弃,还觉得你不改,那就说明你儿子爱我爱得不够……凭什么呢? 哪怕对方的习惯就是不好,你觉得你让她改是为了对方好,但说实话,让一个人去改习惯,本身就是带着鄙夷的,也说明对这个人很多地方不认可,甚至包括对这个人原生家庭,她从小的一切的不认可。 换了谁心里会舒服呢? |
我可以说,我刚结婚的时候,看X很多不顺眼(但不是吵架),其实看的也是习惯的不同。 包括比如我包个饺子,觉得这就是一顿饭了。但X会在我包饺子的同时还做一锅饭,因为他觉得吃饭一定要吃“饭”,饺子是配菜…… 我就会很不爽。 但这是他在针对我么?当然不是了。 只是我们有感情基础,所以我们可以互相磨合这些,后来我们达成的一致就是,一方动了手(做了事情),另一方就基本是全盘接受,包括对方的安排,对方这么做的结果,而不去动口指摘,也不会画蛇添足。 可我婆婆跟我毕竟没有这个感情基础在前,那么我婆婆在的时候,除了包饺子,我就会另做米饭、炒菜,因为她吃那些吃得舒服,而我想换口味是为了我自己。 另外,公婆过来帮忙,我觉得他们就是什么都不做都是应该的,更何况帮我看了孩子,带孩子上下学,那么我们子女多付出些,本也就是应该的。 年轻人的包容度本就该比老年人更大的,这也并不是什么吃亏。 |
当然,对于很明显的一上来就针对的(我觉得这种真的不多,绝大多数家庭都是想着一起把日子过好的,但可能方式方法不对付,另外老人有时候也真的喜欢碎碎念),那么有一说一,实在接受不了,而“双面胶”位置的人也不讲道理,那这个自然该分就分。因为对于我,这涉及三观的问题。 |
关于包容度。我觉得一个人包容度高固然好,包容度低也没问题,愿意为人“牺牲自我”固然好,不愿意也没问题,但关键是不能双标。 举个极端的例子,春秋时与以“兼爱”观点的墨家相左的另一派代表人物是杨朱,曾经说取一毛以利天下,弗为。大意是说如果拿走我的一点点东西可以让天下得利,这事我不干。但同样,他也说过我也不从天下取一毛以利自身(原句记不清楚了,感兴趣的可以查查,孟子、列子都有举他的例子)。 这就是不双标。 所以如果不愿意包容别人,不愿意委屈自己,那么你就找个压根不需要委屈自己就能接受的对象就是了。但不能说我不包容你们,但你们得包容我,还是那句话,四海之内皆你妈没么? 你老公跟你都得是互相包容的,何况旁人? |
当然,回到跟老人相处上。也不排除有些老人本身是双标的。 那么我这个想法可能一些年轻人会接受不了。我觉得,其实你对对方老人的态度,除了你和老人本身的关系以外,还要看你伴侣是如何对待你自己家老人的。 大家都觉得自己家父母好,但事实上父母也都是凡人,也都有各种小毛病,尽量客观评判。 |
讲到孩子的教育,因为我自己是女的,我也只有女儿,就说说女孩儿富养的事情吧。 我觉得真的富养不是物质上的事情。你物质上不给足了,只要这孩子没有攀比心,那么长大了也不会被别人给个好东西就迷了眼。 比如我吧,就属于物质上“穷养”的。我记得比较深的一件事,大概在初中,别的女孩子都用花花绿绿的本子,我用的5毛钱一个的最普通的单线本,觉得不好看,自己也买了几个漂亮的本子,也就三四元一个吧,不贵,按我爸妈的收入完全没压力。但我就被我妈训了一顿,大意是本子好不好看跟成绩没关系,你不该把心思放在这些上边……嗯,其实这样说也是会打击孩子啦,但我妈说这些的同时,她自己做到的也是她不在乎这些,她穿衣从来不讲牌子,大方得体舒服就好,也不用什么贵重的化妆品、首饰,对我爸也从来不说“你看看谁挣多少钱”,事实上我妈评职称比我爸早,所以从收入上来说她比我爸还多些。但我爸有些事业上的发展,比如上个电视上个报纸的,我妈就会跟孩子一样兴奋。 而我爸呢,则是典型的老派文人。他喜欢诗词歌赋,喜欢搞很清雅的东西,变相让我觉得跟钱沾边挺俗气的……自然而然我也就对物质没啥看法。 所以孩子是否会被物质引诱,真的主要在家长的言传身教。倒是我看到很多从小好东西堆出来的姑娘,后来单凭自己的能力难以维系,毕竟父母有几十年工作经历的积累,那么要么靠啃老过好日子,要么寄期望于男方如何(但如果你只是个普通姑娘,男方也只是个普通小伙,在工作初期大家收入都不是特别高,那这就很为难),要么就是真的过不来苦日子。 我则一直觉得,好日子过得那最好,但能吃苦不也是一个人的良好素养吗?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一提到吃苦,就搞得大家都很抗拒……这有点走偏了。 |
至于说富养精神呢,很多人可能就变成了“富养爱好”。而且都挺高大上的,芭蕾、钢琴、音乐剧、油画、高尔夫……我那个年代呢,我其实也算什么兴趣班都上过一些的。武术、跳舞、绘画、唱歌、围棋……当然,我是没一个坚持下来,很多都是少年宫老师说觉得我是苗子让我去,结果我自己后来懒了也不感兴趣,就算了。 我爸妈也是没那么逼我,觉得我把学习搞好就行了。所以这么多年下来,我的爱好很多,知道的东西也不少,但我觉得这些只是让我知识面增加,跟真正做人需要的本来的东西,还差着很多。 至于开拓眼界,我这方面也是不少的。读书我一直是同龄人中比较多的,而且读得很杂;行万里路也算做到了,去过欧洲、南美,加起来十几个国家吧,国内也走了二十几个市,但这些我觉得,跟做人与否,跟富养精神,还是有很大的差别。 我倒是觉得,富养精神更多是增强一个人的“皮实”程度。包括抗挫折力、包容度、张力、柔软度等等等等……这其实更需要的是父母对子女的爱、信任、锻炼等等。 我的爸妈应该都是粗中有细的性格,就是精神会很大条,我摔一跤他俩会在边上哈哈哈哈哈,但我真的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困难的时候,他们会引导我去想想办法,会告诉我欠缺什么,我是在畏难还是浮躁。而现实中我看到的很多家庭,父母对子女的爱可能表现在她摔了,立刻上去问她疼不疼,可实际上这些是她能够解决的。但当她遇到真的解决有困难的事情的时候,父母又干着急,只会一起着急,甚至是去直接指责孩子,却没办法用一个相对客观的角度和高度去告诉孩子你试试看怎么做会更好。 |
我一直觉得,精神是与能力相互滋养,相伴相生的。你遇到的事情、处理的问题越多,你的精神才会越来越坚韧,也越来越富有,这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 很多家长喜欢对孩子包办,一者觉得孩子做起来很麻烦,万一做错了自己还得重头来;二来觉得教本身就很麻烦;三来觉得不忍心让孩子辛苦。 但事实上,这只是一直把孩子当孩子看。 我记得我有件很开心,也是让我受益匪浅的事情,跟出国和看书等等都无关,在别人看来就是一件小事。 高二暑假,我爸在国外,我妈上班,我在家给我妈做饭。 前边说了,我妈基本不会做饭,会也就限于熬个粥炒个菜。我之前也一直是给她炒菜这种简单的,最多红烧鱼之类的,但那天忽然想着我妈喜欢吃土豆泥,我给她做鸡汁土豆泥吧。 然后就查了个教程。那教程比较坑,大意是说土豆先煮熟,然后用刀剁碎(现在我一般是用保鲜袋装着用擀面杖压碎了),剁成泥状,再回锅里翻炒,最后浇鸡汁。 我那会儿脑子也轴,你说剁碎就碎吧。然后我就弄了两把菜刀,用刀背细细一点点剁,剁了三个小时。期间我妈下班回来,就在厨房一直看我剁,哪怕她很饿…… 然后晚上八点,饭好了。我妈还特别开心跟我爸发照片,跟他说你看你女儿如何如何能干,你就吃不着吧馋死你等等等等,但我其实心里挺惭愧的,毕竟我妈辛苦一天回来,等到晚上这会儿才吃着饭,没嫌弃我就很好了。 也就是从这天,我真正爱上了做饭。其实更爱的是被家人肯定的感觉。 这也是我希望未来教给我家娃的。她现在才四岁,但从她两岁多开始,我们就教她学做一些家务,比如给她自己的枕头套枕套,剥豌豆,择绿叶菜等等,不仅是想让她学习自立,更多其实是想让她看到生活中这些琐碎小事,本身就很美好。 富养精神,最终目的其实是更加热爱生活。 |
从这个角度,我觉得X虽然家里条件不好,现在也一年不给他自己买一件新衣服,吃穿用度都很简朴,结婚前也没去过什么地方旅游,看书总量肯定也不及我,但他一样精神很富足,一样懂得热爱生活、享受生活也创造生活。 |
首页 上一页[2] 本页[3] 下一页[4] 尾页[7]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感情生活 最新文章 |
35岁女人无处安放的情绪 |
我总觉得男人蠢,我是不会和他结婚的 |
婚姻感情好不好,看看就知晓 |
人不求人一般大,此生立志要做一个半点“眼 |
有一种情谊是我只想成为你最信任的朋友 |
内心煎熬,需要倾诉 |
男友很看中我的工作,非得有编制才行,大龄 |
姐妹们帮我看看,42岁,离婚2年,财务半自由 |
用心做两个月饭。。。。。。。。。 |
八年抗战般的相亲经历之后,三部曲的第三部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