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小说文学 -> 世间百年 -> 正文阅读 |
[小说文学]世间百年[第16页] |
作者:路人四酒 |
首页 上一页[15] 本页[16] 下一页[17] 尾页[19]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第一百六十四章 僧格林沁殒命曹州(1) 黑石渡战后,遵王赖文光、梁王张宗禹、鲁王任柱、幼沃王张禹爵等合力突围,驻足河南邓州境内,再议去路。 张宗禹与任柱、张禹爵私议良久,方谓赖文光道:安庆陷后,遵兄提议,北连捻、苗以顾京左,次出奇兵进取荆襄,不出半载,兵多将广,可图恢复皖省,陴得京门巩固,此为上策。英殿若纳遵兄之策,天国何至于此。家有千口,主事一人。吾等愿附遵殿麾下,誓同生死,万苦不辞。 赖文光道:承蒙诸兄厚爱,赖某感激不尽,此后万千诸事,吾等众兄弟合议而定。幼天王已被清妖诛杀,天国名存实亡;吾等再以天国名,亦乃虚有其表。吾意,还以捻称,辅以天国军制,易步为骑,奔弛杀妖,以期复国于指日,众兄何意? 张宗禹道:遵殿有令即下,吾等言听计从。 赖文光道:吾等新败,不可妄动;当务之急,乃摆脱僧妖大股,招兵买马,徐徐后图。 鲁王任柱道:启禀遵王殿下,吾以为,打妖宜速,迟则生变。僧妖不过尔尔,黑石渡之战,如无叛贼作祟,吾军不至惨败。 张宗禹道:启禀遵王殿下,鲁王言之有理,黑石渡惨败,兵气极衰之际,更应奋起诛妖。 赖文光道:水无常形,兵无常势,避实击虚,养精蓄锐;僧妖攻至,疾走避之,僧妖撤围,奇兵扰之,待其筋疲力尽、意乱心烦之际,合围歼之。 张宗禹道:此乃打围战法,僧妖蒙古骑队,最擅此道;吾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大事可成。 赖文光笑曰:梁兄落落寡言,静若处子;闲暇之余,手不释卷,亦似一文弱书生,人却皆言梁兄阎王也,吾百思不得其解。 张宗禹亦笑,道:洛王令吾拒敌,十余兵丁拒不从命,吾立斩之,洛王斥责;吾曰奉叔命,禹不敢违!洛王乃曰,汝阎王哉。前载,洛王一时沉湎女色,不能自拔,吾手起刀落,怒诛其爱;洛王曰,汝真阎王也。 赖文光道:洛王所言不虚,梁兄真阎王也! 张宗禹道:阎王易见小鬼难缠,再逢僧格林沁妖儿,必定斩之;为洛王及死难兄弟报仇雪恨。 赖文光道:僧妖之蒙古铁骑,驰逐中原,洛王、扶王、宋景诗等皆被其诛;吾等不可小觑。三月之内,不可与其大战;速传吾令,大军就地驻扎,休养生息。 黑石渡战罢,僧格林沁偕翼长恒龄、副都统常星阿、记名提督郭宝昌、游击陈国瑞等蹑踪追击,年底,逐入河南境内。 恒龄道:启禀邸帅,贼逆皆聚邓州县境,追乎? 僧格林沁道:黑石渡贼逆,二十万众,顷刻灰飞烟灭;此区区漏网之五千余孽,稍施余勇,即可剪除。 陈国瑞道:启禀邸帅,末将以为,此之余匪,务必斩尽杀绝。倘若就此罢手,致其四溢,后患无穷。 僧格林沁道:庆云言之有理,速传吾令,各部星夜兼程,围击余匪;南阳镇总兵宋庆,速携勇毅军,入豫助战。 僧格林沁兵抵邓州,赖文光、张宗禹、任柱等再议去处。 张宗禹道:大军休整月余,可谓兵强马壮;英王最喜回马一枪,吾等何不效仿一二,灭敌一部,退亦从容。吾即率黄旗三千,先行攻击,再试妖军战力。 赖文光道:英王之三十检点回马枪,无人可抵,今日暂且一试!梁兄且探,吾即偕鲁兄浚濠筑垒,严阵以待。 鲁王任柱道:梁兄暂歇,吾蓝旗先行。 张宗禹道:吾意已决,鲁兄速率蓝旗,阵后观摩。 |
第一百六十四章 僧格林沁殒命曹州(2) 张宗禹言罢,一马当先,汹汹而出。 僧格林沁甫至邓州,立足未稳,急饬骑队,倾出迎战。 张宗禹鏖战半时,力有不逮,仓猝收队。 鲁王任柱道:黄旗挫败之余,恐难当大敌;吾以蓝旗冲锋,梁殿率黄旗自后接应,可乎? 张宗禹道:黄旗即不能冲锋,焉能接队!今日吾不与胡虏俱生矣! 遵王赖文光道:切勿意气用事,唐坡之地,易守难攻;天色已晚,不宜再战,明日设伏,诱敌深入,围而歼之。 张宗禹道:遵殿此策甚好,明日一早,二兄且去唐坡设伏,吾率黄旗,诱妖入瓮。 翌日,张宗禹且战且退,僧格林沁不知有诈,督率马队,尾随而击,直入伏圈,左冲右突,鏖战半日,方才杀出重围。 僧格林沁退防邓州,负城顽抗。赖文光等连攻三日,撤军北进,年底,横渡沙河,进抵鲁山县境。 赖文光查观地势,速饬各部,沿沙河北岸秘密布防;又令小股马队,扮作溃兵,四下招摇。 僧格林沁追至沙河南岸,饬令都统恒龄、游击陈国瑞,马步并进,先行追击。 恒龄得令,督率马队,迅渡沙河,穿越山口,狂飙疾进。 副都统舒伦保道:启禀都统大人,孤军深入,恐被匪制。前方捻匪,残军瘦马,一二百骑,稀稀拉拉,散落山坳,似是诱鱼之饵。暂歇片刻,陈国瑞步队赶至,再行追击。 恒龄道:吾岂不知!然邸帅有令,纵匪窜逃,提头相见;吾等蹑踪跟进,衔尾而击,且待邸帅主军。 二人言语间,捻军马队,已自四面八方,反扑而来,舒伦保仓猝迎战,身中数箭,落马而亡;营总富克精阿、精色布库见势不妙,策马逃遁;恒龄无惧,督饬各部,誓死力抗;恒龄鏖战竟日,稍一迟顿,被赖文光斩于马下;其部各自为战,溃不成军。。 夜幕降临,游击陈国瑞督率方才督率步队赶至,然战事已毕。陈国瑞迅令救治伤残,打扫战场;一兵于恒龄尸身旁搜得书信一封,呈送陈国瑞;国瑞不敢擅观,心怀惴惴,禀呈僧格林沁。 僧王惊怖之余,强为镇静,拆信观瞻,只见赖文光留言:天捻遵王赖、梁王张、鲁王任等,承蒙僧帅厚爱,先送麾下万兵,赶赴黄泉;大恩自不言谢,骏马夷枪我带走,尸骨万具僧帅收。岱宗夫如何?一览众山小。吾等欲由豫入鲁攻京,烦请僧王速速追来。 僧格林沁勃然大怒,立斩富克精阿、精色布库二营总,以正军纪;复饬各部,迅即追击。 陈国瑞上言道:启禀邸帅,末将有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僧格林沁道:何来废言,快讲! 陈国瑞道:末将观之,此股捻匪,皆易步为骑,一人数马而备补充。驰至一地,安营设伏,以待奇袭。吾马队迅猛,步队迟缓,此缓不济急,烦请邸帅,另筹别策,围击此匪。 僧格林沁道:此匪如由豫入鲁,再由鲁北进,抵近京畿,天下必震!无有别策,速传吾令,马队于前,步队于后,砥砺前行;迟延不进、贻误军机者,杀无赦斩立决! |
第一百六十四章 僧格林沁殒命曹州(3) 鲁山战后,赖文光、张宗禹率军东攻叶县,不克;折而北顾,扰襄城,围新郑,入尉氏;时值年关,风雪漫天,兵疲将乏,怨声载道。 梁王张宗禹道:启禀遵王殿下,天寒地冻,朔风刺骨,将士疲敝,亟需休整。 赖文光查观舆图,沉思片刻,方道:北乃黄河,冰凌封道,泅渡甚难;鄢陵之地,平川沃野,适宜马队机动。春秋时期,晋楚二国争霸鄢陵,晋厉公巧接地势,射伤楚共王,楚国遂败;吾若于此诛杀僧妖,妖军必退。速传吾令,南下鄢陵,筹措粮资,设伏歼敌,息养过年。 僧格林沁蹑踪追击,一月下来,身心俱疲,甫至尉氏县境,再召众将商议追围事宜。 僧格林沁道:贼由邓州至鲁山,由鲁山至叶县,由叶县至新郑,由新郑至尉氏,再由尉氏至鄢陵,依恃马快,与吾兜圈矣。 陈国瑞道:启禀邸帅,末将以为,战要战得狠,追要追得紧,退要退得稳。吾疲贼亦疲,遣一悍部,死死咬住,大军跟进,围而歼之。 僧格林沁道:蹑踪追击,屡为贼牵,不为长久之计;各部就地驻扎,隐蔽设伏,副都统成保,速率三千马队,驰入鄢陵,诱贼北上。 成保接令,进抵鄢陵,未及布阵,即被捻军围击;成保不敌,狼狈而退。 黑石渡战后,蹑踪而击,战战皆败,僧格林沁唏嘘,遂饬各部,暂屯新郑、尉氏二县,守株而待,坚扼北线,防捻入鲁犯京。 僧格林沁顿兵,赖文光不辍,复又南进,攻西平,击汝南,围信阳,一路招兵买马,悠哉乐哉。 僧格林沁惟恐赖文光坐大,不敢再顿,督饬全军,蹑踪再逐。 清军逼近信阳,赖文光忽又折返北上,越许州、睢州,由考城李八集黄河古道入鲁。两月之间,袭扰曹县、定陶、城武、嘉祥、汶上、宁阳、肥城、东阿、平阴等地。 两宫太后怒斥僧格林沁、阎敬铭追剿、堵截无力,纵匪四溢。 山东巡抚阎敬铭接旨,急召布政使丁宝桢,商议对策。 丁宝桢道:古语云,济、河惟兖州。兖州乃军事重镇,九省通衢,齐鲁咽喉;扼此,可保鲁地。 阎敬铭道:贼若泅渡黄河,窜扰京畿,吾等罪无可绾。 丁宝桢道:僧王节制蒙、直、鲁、豫、鄂、皖六省兵马,专事剿捻;捻若扰京,僧王罪无可绾,吾等从犯,罪责寥寥。 阎敬铭道:以稚璜兄观,僧王可否灭此残捻? 丁宝桢道:捻匪全皆马队,来去迅疾,飘忽不定,僧王骑队尚能追剿,然步队迟缓,必掣其肘。城贼难拔,流寇易制;坚壁清野,坚扼城垣,扼其来去之途,贼无所得,日久自溃。 阎敬铭道:稚璜兄高见,僧王若有此识,捻匪何愁不灭;然僧居功倨傲,各省督抚,皆难入其法眼;惟稚璜兄,不亢不卑,尚能与之周旋。 丁宝桢道:去岁,僧王令吾平定宋景诗匪部,事成之后,却又劾吾招抚降军;僧王偏颇,难以与共。 阎敬铭道:稚璜兄连降三级,亦属区区。僧王前劾郭嵩焘擅设厘局,以致民变;后劾唐训方不授蒙诚,为缓急失宜。僧与吾汉臣不睦,久矣!吾等守护城垣,完善分内之事;与那僧王,敬而远之。 僧格林沁被两宫责备,血脉偾张,不由分说,亲督马队,狂飙突进,数十日不离马鞍,手疲不能举缰绳,以布带束腕,系肩上驭马;力实不能支,方解鞍小憩道左,引火酒两巨觥,稍醒,辄上马再逐。 将士不甘其苦,怨言颇多。 僧格林沁道:吾锐意杀贼,所向无前,远诛林凤祥、李开芳,近戮张乐行、苗沛霖、陈得才,铁骑所经,风云色变。天下之大,阎王之外,无有可惧。此区区之残贼,能奈我何!吾疲贼亦疲,相持久者胜!传吾军令,逡巡不前者,杀无赦斩立决! 追兵渐近,梁王张宗禹、鲁王任柱意欲接战,遵王赖文光不允,道:丁妖宝桢陈兵兖州,倘与僧妖会合,吾等前功尽弃。吾意,即刻南下入苏,调僧妖折返,尔后再入鲁西,待妖至疲,择机聚歼。 任柱道;何不北渡黄河,进逼京师,一了百了。 赖文光道:清妖京师重地,必有重兵;当年林凤祥、李开芳二兄折戟京畿,实为吾等前车之辙,吾意暂不过河,就于此域,斩杀僧妖。 张宗禹沉闷良久,方道:避实击虚,敌势雄厚即疾走避之,不为长久计,斩杀僧妖,彻除后患,吾等以遵王马首是瞻。 赖文光笑曰:梁兄落落寡言,静若处子;闲暇之余,手不释卷,亦似一文弱书生,人却皆言梁兄阎王也,吾百思不得其解。 张宗禹亦笑,道:那日,洛王令吾围歼李昭寿叛妖,十余兵丁拒不从命,吾立斩之,洛王斥责;吾曰奉叔命,禹不敢违!洛王乃曰,汝阎王哉。前载,洛王一时沉湎女色,不能自拔,吾手起刀落,怒诛其爱;洛王曰,汝真阎王也。 赖文光道:洛王所言不虚,梁兄真乃阎王也! 张宗禹道:阎王易见小鬼难缠,再逢僧格林沁妖儿,必定亲手斩之;为洛王及死难兄弟报仇雪恨;吾等即刻南下,再与僧妖周旋一二。 赖文光等由鲁入苏,清军复又扑空,僧格林沁暴跳如雷,即刻督军入苏,甫至,赖文光等复又折返北上,击溃丁宝桢一部,由汶上泅渡运河,进抵曹州西北高楼寨。 赖文光查观地势,谓张宗禹、任柱道:此处濒临黄河,堤堰纵横,水网密布,芦苇荡里,柳林簇簇,可伏万余大军,僧妖死期至矣。 张宗禹道:背水接战,兵家大忌;然置之死地而后生,就于此决战僧妖。 赖文光道;吾等依托黄河大堤,于高楼寨北、西、东三面设伏,鲁兄速率本部,自南诱妖入瓮。此战,先缓后急,待妖马步二军,皆入伏圈,再行击杀。 鲁王任柱接令,先与僧格林沁接战解元集,佯装不敌,退守葭密寨,翌日,再退高楼寨。 僧格林沁不知有诈,督率全军,兵分三路,悍然疾进,旋入伏圈,接战即溃,内阁学士全顺、总兵何建鳌、额尔经厄先后战死,僧格林沁率残部退守郝胡同,夜半突围乱战,昏黑不辨行,至吴家店,从骑半没,僧王抽佩刀砍杀,马蹶扑地,匿于田埂禾麦间,被一捻兵搜得,一刀封喉。 |
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国藩划河圈围(1) 僧格林沁战殁,阖朝皆惊,慈禧太后泣曰:僧臣乃国之柱石,遽然而去,天不佑大清也。 慈安太后亦泣,道:僧亲王忠勇朴诚,治军公正无私;生平忠节,可与定边超勇亲王并峙。僧王棺椁至京,哀家必亲临祭奠。 慈禧太后叹曰:逝者已矣,生者益奋!捻匪于鲁,如鲠在喉,必速除之。 慈安太后道:上月,恭亲王辜恩溺职,念其初犯,哀家以为,国家艰危之际,亲王亟宜复出。 慈禧太后道:恭亲王朝堂肆意,跪而忘形,其逆反篡权之势务必严查。然念其伏地请罪,痛哭涕零,权且免其罪孽。 慈安太后道:事不宜迟,速即招来,议谈剿捻事宜。 即日,两宫下诏:本日恭亲王因谢恩召见,伏地痛哭,无以自容,当经面加训诫,该王深自引咎,颇知愧悔,衷怀良用恻然。 自垂帘以来,恭亲王于军机处议政,已历数年,受恩既渥,委任亦专,其于朝廷休戚相关,非在廷诸臣可比,特因位高速谤,稍不自检,即蹈愆尤,所期望于该王者甚厚,斯责备该王亦不得不严。 今恭亲王既能领悟此意,改过自新,朝廷于内外臣工,用舍进退,本皆廓然大公、毫无成见,况恭亲王为亲信重臣,才堪佐理,朝廷相待,岂肯初衷易辙,转令其自耽安逸耶。 恭亲王著仍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毋庸复议政名目,以示裁抑王其毋忘此日愧悔之心,益矢靖共,力图报称,仍不得意存疑畏,稍涉推诿,以副厚望。 恭亲王奕忻接旨跪拜,谢主、谢宫隆恩毕,复道:启禀吾皇万岁万万岁,启禀母后皇太后,启禀圣母皇太后,曾国藩剿洗洪逆后,其下未裁撤之湘勇,与李鸿章之淮勇,闲赋两江,已近年余,此二军入鲁,手到擒来。 慈禧太后道:南有曾,北有僧,天下太平;僧王已逝,惟依曾臣。速谕内阁,一等侯爵、太子太保、两江总督兼协办大学士曾国藩,着颁给钦差大臣关防,驰驿前往山东,剿办捻匪事宜;曾臣北上之后,江苏巡抚李鸿章调兵、筹饷,应援曾臣以外,暂行署理两江总督一职。 曾国藩接旨,急与赵烈文商讨。 赵烈文道:此危难之际,盖朝廷四顾无人,不得已而复用之。 曾国藩道:权位不可久处,此为一;金陵光复,吉营裁撤,以何御贼?此为二;再者,伴君如伴虎,忧谗畏讥之心,亦应长存矣。 曾国藩言罢,奏曰:臣精力日衰,不任艰巨,更事日久,心胆愈小,恳恩另简知兵大员督办北路军务,稍宽臣之责任,臣仍当以闲散人员效力行间。 两宫不准,复敕曾国藩节制直隶、山东、河南三省绿营及地方文武员弁。 曾国藩不敢再忤,上疏请辞节制三省之任,以调兵遣将筹物措资名,一再迁延,迟不北进。 两宫不遑多让,见疏再旨:谕内阁,一等伯爵、前浙江巡抚曾国荃,去岁剿洗洪逆,功高卓著;功成之时,因病开缺,调养一载,身心想必俱愈;兹授曾臣国荃为山西巡抚,著管理山西提督事务,通省武官,曾臣皆有权调遣。钦此。 两宫太后唯恐曾氏兄弟拖延不前,三日之内,连下三谕。 圣旨传至金陵,曾国藩正与李鸿章等商议北上剿捻事宜。 李鸿章道:两宫恩威并施,恩师骑虎难下矣! 曾国藩道:少荃与兵事相始终,留湘淮勇以防剿南北,俟大局布稳,仍可远征他处,少荃之靖内寇御外侮之识量,吾不如也! 李鸿章道:恩师登高望远,急流勇退,鸿章只顾蝇头小利,自愧不如也。 曾国藩道:少荃客套,捻匪马队汹涌,可有扼制良方? 李鸿章道:鸿章以为,以静制动,可扼流寇;恩师可于安徽临淮、河南周口、江苏徐州、山东济宁四镇,屯驻重兵;以有定之兵,制无定之寇;一省告急,三省应援。 曾国藩道:少荃言之有理,吾意,重镇设防、马队追踪、清野查圩、坚壁清野外,北以黄河,南以淮河,西以沙河、贾鲁河,划河圈围,挖濠设防,扼其马队,寻机聚歼。 李鸿章道:恩师之划河圈围,需兵甚众,鸿章麾下之勇,原本恩师赠予之军,恩师尽可随意调遣。 曾国藩道:洪逆已灭,捻匪大势已去,此股马贼,可谓落日返照之余光,悠忽几闪,时至即熄,不必多虑。咸丰十年,安庆内军械所成立,仿造蒸机火轮、洋枪洋炮,三四年间,略有小成;去岁,已迁至金陵,本想大干一场,无奈圣意难违。少荃之江南机器制造局,可造炮乎? 李鸿章道:启禀恩师,访有洋人出售铁厂,业已购得,现正试造铜制开花大炮。 曾国藩道:洋人之船炮枪械,无一物不工致。必求自强之道,以学船炮为下手功夫。届时洋枪利炮在手,捻匪何愁不灭!刘铭传一军,现于何处? 李鸿章道:启禀恩师,刘部奉旨助僧剿捻,吾饬其相机而动,现正休整待命;其部,拥兵万余,洋枪四千余,洋炮百余,辖左、中、右三军,每军六营,附加炮营及亲兵营,共二十营之多,吾即饬其入苏,追随恩师,北上剿捻, 曾国藩道:铭军观望不前,免为他人作嫁衣裳;然僧王折戟曹州,省三亦被革职,此为吾等之过。捻匪马队猖獗,铭军独木难支。郭松林南粤剿匪,不知何日凯旋? 李鸿章道:郭子美之勇,不亚于程方忠,吾即咨语左恪靖,南粤战事若缓,速速敦促松字营返旆剿捻。 曾国藩道:郭松林从军以来,战战当先,咸丰六年,沅甫之吉字营鏖战三曲滩,郭松林首陷阵,大败石达开逆匪万军;尔后入沪,与伪忠王李秀成大战三日,破贼众十万;再战常熟,大破三河口贼营,贼争道,六浮桥尽断,尸塞河,水为不流;郭松林之勇,万夫难当。 李鸿章道:郭、程二军,皆乃恩师华衮之赠,鸿章初至上海,全赖二军竭力撑持;涌泉之恩,滴水难报,鸿章惟有殚精竭虑,襄助恩师剿洗残捻。 |
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国藩划河圈围(2) 是夜,曾国藩致书曾国荃:沅弟如唔,初三日收到率师北上山东剿捻之圣旨,踟蹰之间,两宫寄谕屡催。 金陵十六营勇丁人人厌战,直至初八日方才议定,由仁字营、峻字营、晋字营、豫字营、星字营三千余人,随吾北征。 吾思忖再三,飞檄刘松山一军随征;另,总兵易开俊自告奋勇,恳求参战,吾亦允准。 通共算来,吾率湘勇九千人、淮勇二万二千人,除刘铭传、周盛波、张树声外,又添派潘鼎新五千人,乘轮船奔赴天津。 步兵已厚,只须添练马队。若贼不渡黄河,剿办尚不甚难,一渡则手忙脚乱,万目悬望,万口讥议,那时吾自应接不暇,忙中出乱,极易犯错。 寄谕中两次催促沅弟出山任事,昨日亦又收旨,复催弟进京。 沅弟曾为封疆大吏,又系立功受爵之臣,礼数稍优,自不必轻于一出,况病势尚重,万难遽膺艰巨。 吾与李少荃交接完毕,定于二十五日起程北顾。此后相去愈远,不能再用专差送信,但每月三次家书,定由驿处转交。 1865年7月12日,曾国藩兵出金陵,北上剿捻,甫渡长江,进至临淮,三营兵勇因缺饷少资,踯躅不前。 肃州镇总兵刘松山投袂而起,立诛数人,军心方定。 曾国藩嗟叹:刘松山屡挽狂澜于既倒,真国士也。然湘勇背井离乡,久役思归,如不切实安抚,此闹饷寻衅事情,绝无了期。沅甫屡念金陵各军悉宜早撤,良有卓见。 赵烈文道:启禀涤帅,湘军倘若全裁,以何御贼?洪逆已灭,区区残捻,不成气候。当今之势,可谓蒸蒸而日上,涤帅切勿妄自菲薄。 曾国藩笑曰:吾身子骨虽硬,惟不能耐劳苦;多年以来,吾部习于结硬寨打呆仗耳。捻贼已成流寇,断难收拾,吾亦做一日算一日而已。此仅与惠甫兄讲,切勿外言。 赵烈文道:涤帅深忌功高震主,所以激流而勇退。 曾国藩道:非止于此!吾军欠饷六七个月,又值米价昂贵,营中多有食粥度日者;时时以乏食为虞,以哗溃为虑,深惧不能竟此一篑之功。 赵烈文道;涤帅不必事必躬亲,可将银乏饷缺之事上奏朝廷。 曾国藩道:朝廷焉有闲情理此屑小之事!自三月至今,所接寄谕,首席军机大臣之上少议政王三字,殊堪大诧;以前无不有此三字者,虽恭亲王病假之时,亦尚有之,若非生死大变,则必斥逐,不与闻枢密大政矣!此事关系绝大,不胜悚惧。 赵烈文道:女人当家房倒屋塌,辛酋年时,若无恭亲王鼎力撑持,鹿死谁手,亦尚未知。 曾国藩道:肃六之权柄,雷霆之万钧;然天意于两宫,孰能奈何?吾若奕六,亦助两宫。粤逆戡定,两宫小试牛刀,亦属常情。传吾军令,肃州镇总兵刘松山暂统湘勇各营,偕刘铭传淮勇,并力北进,围歼捻匪。 曹州大捷后,捻军众首领皆欲北渡黄河,直捣京师;遵王赖文光力排众议,道:不出一月,曾国藩、李鸿章妖军必至;僧妖一路窜扰,有勇无谋,曾妖擅结硬寨,李妖夷器甚利,吾等不可等闲视之。 梁王张宗禹道:启禀遵王殿下,前方探报,安徽布政司英翰妖儿一军,现正麇集亳州。吾等十八铺聚义,起于亳州雉河集,沃王殿下亦因叛妖出卖,被英翰妖儿戕害。北渡既无可能,何不火速南下,围杀英妖,为沃王及死难众兄弟报仇雪恨。 赖文光道:梁兄言之有理,大军筹粮措资毕,迅疾南下,围歼英翰妖儿;尔后速于雉河集布防,静待曾李二妖。 是日,赖文光、张宗禹督率捻军,越苏豫边区,飞驰南下,一月时间,进抵皖北亳州县境。 安徽巡抚乔松年急至雉河集,与臬司英翰、道员史念祖议防。 乔松年道:僧邸逝后,匪势甚烈,吾等必做最坏之筹算。 英翰道:中丞大人阵前督军,卑职感激不尽。苗练、张捻绝后,吾等皆以为皖地亦已清平,惟大人力持己见,留翰等驻防皖境;中丞大人之见,高山仰止! 乔松年道:臬台大人客气,发逆、苗练绝后,李昭寿亦解兵权,然残捻窜鄂入豫犯鲁侵苏,渐成大患。吾募勇自保以外,复奏请圣上皇太后,苗沛霖余党自非积恶,请予宽待;李昭寿散遣勇丁,恐流为盗,请饬州县整顿捕务,以绝后患。 英翰道:大人之奏请雉河集地处交冲,当建县设官,亦属前瞻。以大人观之,曾涤帅之北上剿匪,可否迅平? 乔松年道:圣上皇太后谕令曾国藩北上剿捻,吾以为,国藩久治军务,气体较逊于前,况其习于接硬寨打呆仗,难扼流寇。李鸿章才识亚于国藩,而年力正强,如以代国藩督师山东,必能迅速荡平。 英翰道:中丞大人高见,只可惜,世事非如人愿。然捻匪之迅疾凛冽,曾涤帅之踯躅迁延,于吾或乃灭顶之灾。烦请中丞大人速速退防省城,统筹全局,吾等于此决战捻匪,至死方休。 乔松年道:臬台大人何出此言,吾等休戚相关生死与共。皖境绿营八旗所有勇丁,皆由臬台大人统领。吾即咨饬练臣张曜、南阳镇总兵宋庆、建宁镇总兵张得胜,分率各部,火速来援;迁延不前违抗军令者,斩!曾国藩业已发兵北上,吾即请其分兵,火速应援;其若延宕,吾必上疏弹劾。 英翰道;多谢中丞大人关照,贼已攻占龙山,吾等即于北台子寺,摆开战阵,于匪决一死战。 乔松年道:此战若胜,亦不追逐;若败,速退涡阳,负城顽抗;倘再不敌,复退雉河集;届时各路援军皆至,内外反击,可获胜仗。 |
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国藩画河圈围(3) 乔、英二人言语间,捻军已攻至北台子寺;英翰送别乔松年,亲率十七营清军,誓死力拒,鏖战二时,折兵二千;英翰不敢再战,退防雉河集,负城依水,顽抗不辍。 赖文光缺舟少炮,无力攻坚,只得逼城而营,四面困围,搦战三十五日,未沾城垣。 英翰孤守月余,惴惴不安,惶恐道:贼占高炉集,粮道截断,粮资将罄,援军不至,此地或为吾等之死所。 道员史念祖道:藩台大人勿忧,速速统筹粮资,十日之内,均粮撑持;十日之后,各路援军必至。 英翰道:当真? 史念祖道:宋庆、张得胜、张曜等必不敢怠,闻讯即行。曾国藩业已进驻临淮,一声令下,淮、湘各勇,蜂拥而至。 英翰道:先前,曾国藩一不助江忠源,二不救吴文镕,三不援王有龄;吾乃蚍蜉,且为满人,难入曾氏法眼。 史念祖道:古言,勇略震主者身危,功盖天下者不赏;曾国藩饱读史书,自然深谙。金陵光复,曾氏兄弟为求自保,裁兵撤将;然残捻骤起,曾氏猝不及防,其下之军,亦属乌合;今日其不救吾,明日亦无人援其! 英翰道:曾国藩深识远略,公而忘私,必晓其中之利害,吾即再发咨文,恳请迅发雄兵。 曾国藩接乔松年、英翰告急文书,亦不敢怠,急饬:雉河集营盘被发、捻围困,岌岌难久保矣,淮、湘各军,务必全力营救。 赵烈文道:启禀涤帅,何故如此急迫? 曾国藩道:先前分兵救援,慎之又慎。今洪逆覆灭,天下大势已定;荡扫此股逆匪,河清海晏,吾即彻裁湘勇,为国去一巨患。 赵烈文道:启禀涤帅,所谓时移势亦易,急流勇退,手无寸铁,空空如也,反为人制。 曾国藩道:吾命不足惜!东周二分,众诸侯各自为政;东汉末年,刘备、曹操、孙权拥兵自重;盛唐天宝年间,安禄山、史思明藩镇割据,皆贻害万年。吾乃疆圻,财权在握,复辅以军权,稍不矜持,宜蹈前人覆辙。急流勇退,采篱东山,赋诗饮酒,亦甚快哉!速传吾令,刘铭传、周盛波、张诗日、易开俊部,即刻开拔亳州县境,围歼捻匪。 刘铭传等接令,迅由临淮并进雉河集。寿春镇总兵易开俊进扎西洋集,以目疾为由,擅离战地;宋庆、张曜等亦逡巡不前;刘铭传不齿,自督淮军,百炮齐射,悍然开攻。 炮声隆隆,英翰喜泣,乃令民团守护城垣,自偕史念祖分率四千健卒,倾出城门,纵横而击。 腹背受敌,周遭皆兵,赖文光、张宗禹不敢再战,兵分二路,一北一西,撤围而去。 刘铭传、张诗日等浅追即止,与英翰、史念祖等寒喧二三,屯兵雉河集,静待曾国藩军令。 |
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国藩画河圈围(4) 易开俊临阵脱逃,曾国藩怒曰:易某轻于去就,不能不予以严参;其下之军,皆交刘松山统领。徽、休、青阳三军闹饷,情同叛逆,宜早裁撤;今金陵之营,仅存刘、朱、朱三军尚在瑞、临,每月由江西盐局发给满饷,不知有他变否?吾即咨嘱沅甫,就近体察,如遇变故,商之少荃中丞办理。 赵烈文道:如此以来,涤帅、九帅之亲兵旧将,所剩寥寥。易开俊部归并后,刘松山所统之军,已近万余。然仍不抵淮勇之二三。 曾国藩道:此次剿捻,吾已押注李少荃之淮勇。为便宜协调,吾令李鹤章管理营务,李昭庆协办军务,另组武毅军;然亦万分棘手,刘铭传以旧恙复发,拒不进驻周口;李昭庆以骑术不精,迟不执行军令。吾已严饬李少荃,淮人倘再反复,吾即军令如山! 赵烈文道:涤帅勿忧,吉营、霆军之精兵悍将,召之即来。 曾国藩道:吉营杀掠太重,霆营为饷哗溃,宜早裁撤。刘松山智勇双全,人才难得,留此一军,足矣。结余饷银,尽予张、刘淮勇并松山各营。 赵烈文道:刘松山所统之军,原本老湘营也,王鑫、张运兰先后统之。骆秉章曰,王鑫之军,纪律严肃,神机妙算,求之古名将,亦少见。胡润芝曰,王鑫之部,百战百胜,锐不可当! 曾国藩叹曰:吾亦曾曰,王鑫虽勇,须受节制,此一定之理;既不受节制,自难挈之同行。此念之差,吾与璞山,擦肩于人海。十余载后,老湘营之蒋益澧、刘松山、王开化、王开琳、刘锦棠等,皆成悍将,与李少荃江淮诸将,撑起大清半壁;而霆、吉二军,行将泯然。吾识军不明,贻误国家,惭愧之极。 赵烈文道:涤帅提挈左季高、李少荃,荡扫苏杭;复偕九帅,诛杀洪逆,功高至伟;赖文光、张宗禹余匪实乃漏网之鱼,假以时日,必定全歼。 曾国藩道:赖、张二匪,一西一北,反向窜奔,故技重施,分吾兵力,诱吾追击,复重困围僧邸之老路也。吾意有三,一、即于临淮、周口、徐州、济宁四地屯驻重兵,重镇设防。二、速组六路马队,蹑踪伴行,扰而不击,击之即走。三、清野查圩,保甲规约,坚壁清野,绝其本根。 赵烈文道:西南二路河网密布,不利逆匪马队机动,涤帅只可着重北路。 曾国藩道:然也!贼逆泅渡黄河,窜扰京畿,天大之事。吾等即行北顾,坐镇徐州,静待赖、张二逆。速传吾令,苏、皖、苏、鲁各地驻军,就近屯扎安徽临淮、河南周口、江苏徐州、山东济宁四镇;刘松山偕张诗日督率各路湘勇,蹑踪西进,追逐张宗禹逆匪;张树声、刘铭传、周盛波三部,并力北进,会合陈国瑞部,围歼赖文光逆匪。 刘铭传得令,督率铭军,先行出击,半月时间,追入山东,前锋进抵济宁长沟。与陈国瑞一军毗邻而居 陈国瑞观瞻铭军枪械,立刻垂涎。是夜三更,国瑞亲率五百蒙面亲兵,杀入铭军营地,砍杀二十余兵丁,抢走三百余枪支。 刘铭传闻讯,暴怒,亲率主军,围攻陈国瑞营帐。 陈国瑞拒不束手。刘铭传一声令下,枪炮轰鸣,围杀陈兵五百。国瑞见势不妙,逾墙、跃登民屋,仍被生擒,囚空屋中三日。国瑞不耐饥饿,跪地哀告。 陈国瑞乃一品武官,刘铭传亦不敢造次,思忖再三,释之。 树军统领张树声闻讯,怒斥刘铭传:光天化日,公然戕杀大清经制兵丁,刘省三,尔死期至矣! 刘铭传道:陈某妄杀吾同里敢战之兄弟,此仇不报,无颜统兵!吾即赴徐,烦请涤帅给个痛快。 张树声道:涤帅威重,首重军法;尔若莽撞而行,事无可绾,万勿赴徐!速遣亲兵,禀报李帅,请其斡旋;吾即奔赴徐州,代尔请罪。 刘铭传道:有劳张公,张公大恩,刘某没齿不忘! 张树声星夜赴徐,叩拜国藩,细诉款曲。 曾国藩道:大敌当前,刘、陈火并,亲痛仇快,处置不当,贻害大局。振轩可有良方消弭? 张树声道:启禀涤帅,陈国瑞杀人越货,按律当斩;然陈历侍袁甲三、吴棠、僧格林沁三公,身经百战,功高卓著;冒然诛之,或为消除异己,易落人口实。刘铭传明火执仗,悍然围杀大清经制兵丁,罪无可赦;然大敌当前,涤帅可否网开一面,令其戴罪立功。 曾国藩笑曰:吾曾正告少荃中丞,脸上有麻者帅才也!刘省三智勇双全,然暴烈如虎,不甘人下,故易退难进,十年之内,难成正果。振选暂去歇息,如何处置二人,吾自有分寸。 张树声欲言又止,忽地跪拜,道:后生张树声,仰慕涤公多年,愿执弟子之礼,谨遵师教。 国藩赶紧起身搀扶,欣喜道:振选振选,快快请起,尔我心有灵犀,毋须繁文缛节;少荃中丞得悉,心潮澎湃耳! 国藩言罢,携手树声,出得军帐,径入月下,把酒言欢,好不快意。 张树声别后,赵烈文道:恭喜涤帅,张树声愿执弟子之礼,淮勇尽可调遣矣。 曾国藩道:张树声者,人颂合肥大侠也;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尔我碌碌半生,可获侠义之名? 赵烈文讪笑,曰:张树声此举,半为刘铭传也。。 曾国藩道:鼎足功收一炬红,半壁江山效死忠。张树声之识略,媲美李少荃也。咸丰年间,李少荃皖地御贼,专以浪战为能;其时,张树声、刘铭传、周盛波之三山团练,独树一帜,肥、舒贼逆皆不敢近。疆场杀敌,吾不如张。张虽区区一禀生,然实乃圭臬之才;吾即上疏保荐,其下之树字营,其兄树珊统领足矣。 赵烈文道:张树声为言刘铭传及周盛波、周盛武兄弟才武,左提右挈,各建旗鼓,淮军之兴实树声之倡也。因缘巧合,李少荃坐享其功。 曾国藩道:李少荃乃人中龙凤,然坐而论道,过犹不及。本为撤离祁门规避祸患,却言‘吾师海量盛德,求勿以此纤芥,致伤天和。’吾虽知其冠冕堂皇,却亦感激涕零。此皆过往,吾已明告张树声,明儿即咨传李少荃,刘铭传擅杀大清五百官兵,大罪祸及九族;惟有竭力杀贼,将功赎罪。 赵烈文道:刘铭传孤军深入,恐有不虞,潘鼎新、周盛波二军,不可再为驻守之师,李昭庆之武毅军,宜以马队为主。 曾国藩道:然也,潘鼎新之鼎军、周盛波之盛军,皆可为游击之师,与铭军合力,围诛贼匪。传吾军令,潘鼎新部速由天津南下,入鲁角逐;李昭庆之武毅军,亦速入鲁。 |
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国藩画河圈围(5) 曾国藩统兵半载,斩获甚少,慈禧太后不悦,道:近年,李鸿章不惜重资,购求洋匠,雇觅英法洋弁,设局派人学制,源源济用。各营得此利器,足以摧坚破垒,所向克捷,大江以南逐次廓清,功效之速,无有过于是也。然曾国藩督率淮勇,剿捻半载,无甚大成,似是水土不服,将不济用。 恭亲王奕訢道:曾国藩注重结硬寨,打呆仗;围击流寇,非其所长。 慈禧太后道:哀家之意,河洛现无重兵,豫省又无著名宿将可以调派。该处居天下之中,空虚可虑。李鸿章谋勇素著,且年力壮盛,可以亲历行间,李可亲自督带杨鼎勋等军,驰赴河洛一带扼要驻扎,帮办曾臣国藩,就近会剿捻匪,兼顾入陕门户。江督空缺,即著吴棠署理;其漕运总督印务,即交李宗羲暂行署理;丁日昌熟悉洋务,以之署理江苏巡抚,可期胜任。 慈安太后道:两江乃曾李禁脔,岂恳轻易出让! 慈禧太后道:为大清百年计,投石问路耳! 奕訢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如此干预,曾恐难以从命。 慈禧太后道:曾国藩、李鸿章、吴棠等接奉此旨,彼此函商。如果意见相同,即著迅速复奏,再明降谕旨,分饬遵行。晋湘遥迢,曾国荃恙病未愈,尚难赴任;可就近入鄂,委以抚任,以为之用。 曾国藩接旨,疏曰:目下贼势趋重东路,不特秦、晋暂可无患,即宛、洛患亦稍轻,自当以全力专顾东路。李鸿章即便赴洛,亦无可剿之贼。 臣剿捻匪,全赖淮军诸勇;李鸿章入洛西行,若撤去臣布置已定之兵,岂不坐视鲁苏之糜烂而不顾? 李宗羲年初奏署盐运司,复擢安徽臬司、江南藩司,一岁三迁,已为非常之遭际。该员廉正有余,才略稍短,权领封圻,未免嫌其过骤。丁日昌近年擢任两淮运司,虽称熟悉夷务,而资格太浅,物望未孚。 臣历观前史明训,军事之进退、缓急、战守、屯驻,统帅主之,朝廷之上不宜遥制;庙堂之黜陟将帅,赏罚百僚,天子与左右大臣主之,阃外之臣不宜干预。 朝廷遥制兵事,其患犹浅;从古统兵重臣遥制国命,未有能善其后者。 阃外干预内政,其害实深;密保尚且不敢,会商更觉非宜。臣不俟李鸿章、吴棠商定,直抒管见,未审有当于万一否。 国藩疏毕,急咨李鸿章:漕督吴棠拆堰制灾、围城卖地,殊非良人;江督易手,波澜横生。两江乃吾饷源重地,两江若在,军饷必足,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烦请少荃思之复思。 李鸿章接曾国藩咨文,即以冒然北进,权责难分,易成掣肘,致贼四溢,上疏却之。 慈禧太后接曾、李奏言,叹息一声,再无言语。 雉河集战后,捻军兵分二路,梁王张宗禹西奔入豫,绕越周口、信阳,径入鄂北襄阳境内。遵王赖文光、鲁王任柱携手北顾,盘桓于皖、豫、苏、鲁边区,伺机而动。 1865年11月下旬,赖、任二部复重张宗禹之道,绕越周口,强渡沙河,进驻宏济桥。众将士逐月奔波,苦不堪言。 鲁王任柱进禀:刘铭传妖儿蹑踪追随,已近三月,今已麇集沙河对岸,可否择地围歼,以绝后患。 赖文光道:刘妖悍兵近万,洋枪洋炮,甚难阻挡,非合梁王大军,不能聚歼。速遣快马,传报梁王,折返豫地,合力逐妖。 任柱道:刘妖大军倘若渡河,战否? 赖文光道:小股聚歼,大股避之;兵法云半渡而击,传吾军令,就地驻扎,埋锅造饭,依恃沙河,伺机而战。 刘铭传督率铭军,缓缓而进,12月底,追至沙河。 树军统领张树珊驻防周口,特来献言:前年赖贼率匪军西进汉中,一路滔滔,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今又围杀僧王,省帅不可掉以轻心。 刘之部将唐殿魁、刘盛藻、刘盛休皆曰:日久生变穷寇勿追。 刘铭传道;吾岂不知,贼乃诱吾复重僧邸之老路也!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贼复重旧辙,吾标新立异,缓进急战;大军今夜暗渡,天明围轰逆匪。 张树珊道:贼骑飘忽靡常,吾却株守以待,武将之耻也!吾即禀告涤帅,亦作游师击贼。 翌日黎明,铭军强渡沙河毕,四千洋枪、三百巨炮,齐射并轰。 捻军马队,千骑并冲,呼啸而出,前队扑地,后队跟进,后队扑地,复有后队迭进,如此反复十几遭,已有千人坠地;赖文光不敢再战,速率余部,佯装渡河攻击周口,忽又南下入鄂,寻觅梁王张宗禹而去。 1866年1月,赖文光、任柱连克麻城、黄陂,距武汉一步之遥。 协办大学士、原湖广总督官文急饬荆、襄、宁、鄂各郡,飞驰应援。 总兵梁洪胜不遑多让,接令即行。梁洪胜原隶李续宾、丁锐义麾下,随李、丁征战有年,孔武有力,所部亦剽悍勇猛。 赖文光以静制动,设伏黄陂城郊,围杀梁洪胜以下三千余人。 官文惊恐,急疏两宫,武汉告急;复咨曾国藩,分兵援鄂;再促曾国荃,火速赴任。 曾国藩接咨,复饬刘铭传,马、步、炮及辎重各队,蹑踪急进,择机聚歼。 刘铭传不置可否,依旧缓缓而行。三月中旬进抵黄陂,稍歇时日,架炮支枪,围轰城垣。 赖文光顽抗一日,弃城北顾,由豫东趋皖北入鲁南,折转时日,终于四月底在濮阳境内与梁王张宗禹部会合。 赖、张相逢,不胜唏嘘。 赖文光道:刘铭传妖儿火炮甚利,实难阻挡;兄于郓城大破潘鼎新、李昭庆二妖,夺获炸炮洋枪甚多,兄之战力,无人可抵。 张宗禹道:梁兄言过,与兄别后,吾偕荆王等,辗转几十地,先后数十战,损兵数千,战力大衰。郓城小胜,实乃出其不意,骤然而击。 赖文光道:今之局势,惟有合力,破妖大股,方能有所作为。 张宗禹道:吾等合二为一,即游且击,再于鲁南郓城地方,围点打援,择机聚歼淮妖大部。 |
首页 上一页[15] 本页[16] 下一页[17] 尾页[19]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小说文学 最新文章 |
长篇小说《程咬金日记》寻出版、网剧、动漫 |
亲身经历我在泰国卖佛牌的那几年(转载) |
噩梦到天堂——离婚四年成长史 |
午夜咖啡馆 |
原创长篇小说:城外城 |
长篇小说《苍天无声》打工漂泊望乡路底层小 |
郭沫若用四字骂鲁迅,鲁迅加一字回骂,世人 |
原创先秦历史小说,古色古香《玉之觞》 |
北京黑镜头(纪实文学) |
长篇连载原创《黑潭》 |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