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恐怖推理 -> 莫言你读书万卷,且到此处来,听野老谝闲 (乡村奇人奇事的真实记录 -> 正文阅读 |
[恐怖推理]莫言你读书万卷,且到此处来,听野老谝闲 (乡村奇人奇事的真实记录[第2页] |
作者:竹素园主人 |
首页 上一页[1] 本页[2] 下一页[3] 尾页[9]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竹素园主人 下一篇 老高 |
@竹素园主人 野老谝闲之第六篇 老 高 我对高大爷最深刻的印象,是他胸前那一把大胡子。我们在电影上看到黄发碧眼的西方人围着餐桌吃饭,胸前总挂块洁白的餐巾,高大爷的胡子和那餐巾一个位置一般大小,只是颜色和质地不同。又因为个子矮,那胡子便更显得大,仿佛覆盖了全身似的。他是俗语所谓的“矬子汉”,虽矮,却超常的宽阔厚实,整个人近于一个正方体。没办法,人们总是以身高判定汉大与汉小,假如不论高度而只论体积,那老高就绝对要算大汉一名了。 “高大爷”,按说是尊称,但在我们村的特殊语境里,却是带点揶揄的,当面大家都还是称他老高。老高是河南人。河南人在晋南落户的,大抵都是难民,很少例外的。“难民”,是客气的说法,其实呢,就是乞丐。 那年头乞丐多,一般三三俩俩,偶然间还会成群结队蜂拥而至。他们拖儿带女入村,往往给人以恐怖的感觉。当然,既是乞丐,照例只是见门就进,哀哀乞怜,不给口馍是不走的;走完了整个村子,便背着馍布袋,快步到村头那座关帝庙里歇脚;若天色已晚,就索性在庙里过夜。我和几个小伙伴出于好奇,曾特意到关帝庙里看过。想象中乞丐们应该永远是低眉顺眼、可怜兮兮的样子,却不料到了关帝庙里,他们就完全是另一副样子了。他们兴高采烈眉飞色舞地说天道地,女人打孩子,男人骂老婆,就和在自己家里一般。两块砖头支个砂锅,把布袋里的口口馍放进去一煮,吃得那个香!对于我们这群不速之客,根本睬也不睬。 老高是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冬日进入我们村的,那模样至今仍是我们村的传奇段子。他肩头披块麻袋片,麻袋片上的雪和头顶的雪连成了一体,成了个雪疙瘩,大胡子则结成一个冰坨,于是整个人便像个缓缓移动的大雪堆。他缓缓地移动步子,走进一个又个院子;在当院站住,一双眼朝屋门望呀望,不见主人出来,就又不声不响地转身离去。 对于青壮年男性乞丐,村民们向来是不怜悯的,更何况他是那样识趣,于是,老高走遍了我们村,并没有讨得一口馍。 老高进的最后一个门,是村北头东院爷爷的小土门。 |
东院爷爷是个孤老头子,年近八十,由侄子狗剩照看。狗剩是名义上的继子,正给李财旺扛长工,自顾尚且不暇,哪有精力照看这个伯父。这天大雪没事,狗剩忽然想到继子的身份,就过来问安;进门见当院一个雪堆,鼓鼓囊囊像是一麻袋南瓜,寻思:大冬天的,哪来这么多南瓜呢?一脚踹去,却原来是个人。 狗剩进屋就说:大爹,院子里有个路倒,你没见吧? 老头子正躺在炕上生病,当下呻吟着翻身下炕到院子里去看。原来是个乞丐,还没死,还有一丝游气。 狗剩说:管他呢,扔出去算了! 东院爷爷念佛道:造孽呀,搬回来吧! 狗剩得令,费了好大力气把乞丐拖进屋子,放到脚地上,扫了扫那身上的雪,又喂了几口热水。不一会人便苏醒了,一双眼睁开看看,便又合上了,快要咽气的样子。东院爷爷忙命狗剩递给乞丐一个白馍。乞丐嗅到馍香气,立即睁开双目,就那么躺在地下,气喘吁吁狼吞虎咽吃起来。吃完,坐起来,顺势趴下磕了一个头。 东院爷爷知道这乞丐是饿昏的,不免同情,就关切地问:你是哪里人,为啥讨饭? 乞丐回答:俺是河南人,家里遭了灾。 看你身强力壮的,哪里找不到一点活儿干,却讨饭呢? 乞丐理屈,嗫嚅一下子,不吭声。 东院爷爷看这乞丐虽然潦倒,却还实诚,就说:我卧病日子长了,要个人照护,你愿意留下来不?只管饭,不出工钱。 乞丐愣了一下,连说:中中中! 村里人听说东院爷爷收留了个乞丐,石磙子般又短又粗,大脑袋,长胡子,像个土地爷,便纷纷来看。大家知道他姓高,便叫他老高。老高只是低头干活,如服刑的犯人。 使大家惊异的是,这个乞丐很干净,比一般的妇女都干净。力气大,能吃苦,又驯顺得像头小毛驴。然而却总是郁郁寡欢的样子,得空就到村头瞭望,时不时还要到关帝庙里去,看看过往的乞丐。村里人觉得这人有点神秘,就想和他沟通;然而说些淡话是可以的,一涉及实质内容,便讳莫如深,支吾其辞。 东院爷爷虽然受到很周到的照护,但那病还是不见轻,开过年竟瘫在了炕上,屎尿也得老高收拾。老高比那床头孝子还孝顺。由于洗得勤,屋子里竟不留一点气味,捎带着还做了东院爷爷的几亩地。 |
这天上午,狗剩又来了,在小板凳上坐下,说道:老高,庙里住下个讨饭的,女的,河南人,让吴老二看中了,想留住做媳妇,可人家就是不干。老高你去说说,兴许是你老乡呢! 老高漫不经心道:一个逃荒女人,还弄不到手?吊,一抓一大把! 狗剩道:是呀,可那女的秀气,吴老二和狗见了香油罐子一样,踅着不走,吓得那女人不敢出庙门了——还带着两个孩子哩! 老高猛然抬起了头,紧张地看看狗剩,问:啥时来的? 狗剩说:昨晚上。 老高抬腿就往庙里跑。吴老二一直在庙门口蹲着,见老高过来,忙站起来道:好好好,老高你来了呀!兴奋得嘿嘿直笑。 老高哪里顾得上理会他,径直去推庙门。庙门门栓坏了好久,一直没修,门却被人用一根打狗棍从里边顶住了。老高推了几下推不开,便一脚踹开了门。庙里的女乞丐惊叫起来,愣了那么一刹,就抄起打狗棍就朝老高头顶砸过来。砰砰砰,连砸三下。 老高却不还手,也不躲避,只是愣愣地站着。 女人突然扔下棍子,蹲在地下呜呜地哭起来。 吴老二惊讶道:这女人好凶! 老高苦笑一下,凄然道:是俺屋里人呢!俺托了好多人打听,这不,找俺来了! 这时,庙门前围满了人,狗剩也早跟了过来。大家细看老高媳妇,尽管衣衫褴褛,满面污垢,但佻脱的身材,闪亮的大眼,一举一动说不出的那个优雅,分明是个怎么也掩饰不住的美人。乞丐队里何时有过这样的美人?真难怪吴老二被勾走了魂。 可是,夫妻团聚,本是顶喜庆的事儿,却为何棍棒相向呢? 女人哭了一阵子,站起来,抄起棍子又要打老高。狗剩忙拦住道:嫂子嫂子,有话好说,有话好说嘛! 女人又蹲下,继续呜呜地哭。 两个儿子却麻花似的扭在老高腿上。 老高摩挲着两个儿子的头,半晌无语。 |
此时老高在我们村已算合法居留,相当于持有绿卡的意思,他的妻儿自然也就算合法的客人了。母子三人住在了关帝庙,那本是所有乞丐的权利,但这是常住,不一样。老高不知从哪里搞来一根门栓,解决了安全问题。从此老高的老婆孩子就只在附近几个村子乞讨,远近百姓也拿他们区别对待。老高当天晚上安顿好东院爷爷,就到关帝庙去钻麦秸堆。 高夫人依旧衣衫褴褛,只是洗掉了脸上的污垢,露出了雪白的肌肤。东院爷爷心善,常叫老高多做些饭款待母子三人。 有天晌午老高一家在东院爷爷那里吃饭,不知道为何,老高打了儿子一巴掌。挨打的是大儿子,叫龙龙,那时也就七八岁,挨了打不服气,哭着跑出门,满村子喊叫: 高大爷,败家子!高大爷,败家子! 从村头一直喊到村尾。 全村人都笑,问:龙龙,你爹咋是败家子呢? 龙龙还是喊:高大爷,败家子!高大爷,败家子! 这时大家和高夫人渐渐熟稔起来了,便忍不住要探究高家的秘密。高夫人流泪道:俺男人真是个败家子呀!俺男人要不是败家子,俺咋会落到这步田地呢? 大家这才知道,老高原来不但是财主,而且是大财主。都知道河南那地方没有小财主,是财主就一定是大财主。除了大财主,就都是穷人了。 |
虽然只是一河之隔,但河南和晋南大不相同。晋南地势高,经过大禹治水,一劳永逸。河南则不然,大禹治水没完工,留下个半拉子工程,闹水灾是家常便饭,人口又异常地稠密,生存条件便十分恶劣,生存方式也就很特别。讨吃要饭是最基本的生存方式之一,但那只是老弱妇孺的勾当,年轻力壮的男子汉没理由乞讨,也不屑于此。怎么办?很简单:做响马,就是做强盗。这响马大军既有常备军,又有预备役。比如一个庄稼汉正挥着锄头在田间干活,抬头看见大路上过来一位客人,便跑过去高举锄头大喝一声:站住,把行李留下!这不过是预备役人员的小动作。若遇大的灾荒,预备役便纷纷自动入伍,许多响马啸聚一方,打家劫舍,连官府也敢对抗,便是教科书上备受赞誉的农民起义军了。 这种情况下小财主能存在吗?除非是大财主。大财主有城堡一样高峻坚固的院落,还有看家护院的私人武装,是可以与响马们分庭抗礼的。 |
@竹素园主人 老高大号耀琪,家在黄河南岸,有三千余亩土地,分布在十几个村子,还有几百亩河滩地不打数。祖传一座大院子,建在一道土崖下。土崖很高,崖上凿着上下两层窑洞,下边一层六孔,称地窑,上边一层五孔,称天窑;地窑天窑上下左右都贯通,迂回曲折,迷宫一般。地窑圈牲口,做磨房,住家丁;主人住天窑,有粮仓,有库房。土崖根头有一眼水井,水井上方是天窑,天窑上凌空架一块木板,木板上架着辘轳,用以汲水。家传土枪十多杆,又添置快枪数支。遇到响马来袭,男子(包括家丁)在天窑上打枪,女人装药。土匪们屡次进犯,都无功而返。高家还有一口特备的大鏊子,磨盘大小。有一回打跑了响马,还有个受伤的没跑掉,高家就在村口支起鏊子,燃起柴火,待鏊子烧红,把响马俘虏放上去活炼油。刺耳的惨叫加上刺鼻的焦肉味,惊心动魄。响马们从此闻风丧胆,几十年不敢从高家门前过。 |
老高是独生子,穿开裆裤的时候就跟着爷爷练武。高家规矩,孩子们念书只认得几个字就行,练武才是真干。爷爷死后,老高十二岁了,由父亲麻大爷做主,拜一位著名武僧为师,常年就住在寺院习武,免不了也跟着小和尚们写写字,念念经。十七岁时麻大爷开始检测儿子的武艺。检测的办法,是在儿子过年回家时,派家丁把门,儿子要把家丁打败才能进门。 第一年堵门的是两个家丁,老高顺利过关,在家过了年。打了败仗的家丁则各被罚去一石麦子的工钱。 第二年家丁增加到四个,老高不幸失手,被打倒在地。麻大爷只送他几件过年的衣服,门也没让他进,就打发他回寺院去了。四个家丁有功,每人得到一石麦子的奖励。 第三年老高没回家,第四年回来了,把门的家丁一下子增加到六个。六个家丁都是彪形大汉,也都知道东家的脾气,不敢有丝毫的懈怠。老高却已功夫了得,一番苦战,竟把六个家丁都撂倒在地。当时在场观战的村民很多,都亲眼看见了高家小子神出鬼没的拳脚,莫不胆战心惊。麻大爷则喜形于色,拍拍儿子肩膀道:儿子,成了,回家吧! 过罢年就给儿子娶媳妇,再没打发儿子去寺院。 |
一般认为,老高的武艺比不过爷爷,但比他爹要强。 老高的父亲麻子脸,人称麻大爷。麻大爷为人强悍,做事决绝,六亲不认。麻大爷把儿子放在身边,早晚教诲,一年后便叫儿子带了家丁去收租。本来收租有管家,麻大爷是要儿子锻炼。麻大爷很快发现,耀琪这儿子拳脚虽硬,却心慈面软,该收的帐总是收不回来。麻大爷只好耐心教诲,而且现身作法,亲自上阵,把儿子收不回来的帐一宗宗收了回来了。如此三年,这个儿子仍不见进步。那一年夏末,老高带了家丁去收租,结果租子没收回来一斗,反把身上的几十块大洋也发了救济。麻大爷失望之极,泪流满面道:俺咋会有这么个儿子呢!当机立断道:去,把送人的钱再给我讨回来,把该我的租子也都给我要回来,讨不回来就再别进门! 又补充:就你一个人去,三天! |
这可不是气话,是对儿子作最后一次判决,也是给儿子最后一次机会。谁都知道,麻大爷是一个唾沫星子一个钉。老高夹着账本流着泪出门,情知今年闹灾荒,佃户们委实拿不出租子来,只好厚着脸皮,先去把送人的钱讨回来。谁知放出去的钱就如泼出去的水,再难收回,那些得到施舍的穷汉早把钱换成米面吞进肚子了;没换米面的,也穿在了肋条上,岂是能要得回来的。跑了一天,一无所获,在一家佃户凑合着过了一夜。第二天彷徨无路,不知不觉走到黄河边,看河水滔滔,寻思着要跳河自尽。 正犹豫间,隐隐约约听见有人唤他的名字,回头一看,是媳妇秀妮,正没命地朝他奔了过来。小夫妻不免相拥而泣。秀妮要男人回家去,跪着给爹说好话。老高知道他爹的脾气,高低不去。两口子到姑姑家临时落脚。姑姑也知道大哥的脾气,并没回娘家给侄子说情。几天后麻大爷便打发管家给儿子传话,把呼家洼二十几亩坡地划归儿子,又把小两口日用衣物送了过来。老高的母亲柔懦,眼见儿子被撵走也只会偷偷哭泣,只是背着人送过来几十多块大洋。从此父归父,子归子,不再来往。 |
老高带着妻子秀妮到呼家洼,在佃户们遗弃的一孔破窑里安了家,也不知受了多少苦,竟然完成了由公子哥到穷苦百姓的转变,学会了各种农活,尤善种瓜。地不好,只有天年好时,才能免于饥寒。落魄至此,响马们还将他做财主看待,时不时骚扰。一次又一伙响马上门抢劫,老高性起,大展拳脚,把响马们打得落花流水。响马们便齐齐跪下要拜老高为师。老高拗不过,也实在穷顿至极,便把媳妇送回娘家,自己跟着响马们去混饭吃。无奈武艺虽高,临阵总下不了手,而且饭量大,吃得多,最后还是被响马们赶了回来。幸亏老高娘私下接济,总算熬过饥荒,没有饿死。这么过了七八年,高家发生了变故,老高又回去了,而且做了大爷。 |
有河朋友否?俺这记录可真实? |
@竹素园主人 原来麻大爷赶走儿子,便养了个小妾,指望生个儿子继承家业。又把大女儿和女婿叫了过来,女儿协助管理家务,女婿作看家护院的班头,实际还是万不得已时的后备接班人。小妾名叫菊菊,不算漂亮,却很风骚,说话声音尤其的甜,麻大爷很是宠爱。日子久了,一来二往,菊菊竟和大女婿好上了。俩人自以为机密,却还是被麻大爷便看破了端倪;却隐忍不发,准备瞅机会把大女婿干掉,再把二女儿叫过来。 这天麻大爷喝醉了酒,睡在床上连叫杀杀杀。菊菊问你要杀谁?麻大爷迷迷糊糊说:你做的好事!菊菊吓出一身冷汗,转个脸就报告了情人。大女婿也当过响马,不是好惹的,这天借口出去办事,夜深人静时带着一伙响马回来了。麻大爷正抱着菊菊睡觉,看门的家丁听见班头叫门,不待吩咐就开了门。响马们进门,先一刀砍死开门的家丁,然后直冲麻大爷睡觉的天窑。麻大爷听见狗叫,意识到不好,急忙起床,裤子还没穿好,响马们已经冲到面前,跳上炕挥刀砍来。麻大爷闪过,那刀却没落空,错把菊菊砍死了。麻大爷赤手空拳,自然没逃得了活命。 大女婿和响马们原是说好的,只杀麻大爷一人,但这时却由不得他了。响马们既已开刀,岂肯罢休,更何况是有过仇恨的,于是见人就杀,把地窑天窑搜个遍,一气杀了二十多口。麻大爷的大女儿带着儿子躲在磨盘后,也都给拉出来糊里糊涂砍了头。大女婿看看把他的相好杀了,老婆孩子也给杀了,正要理论,也被一枪打死。响马们把高家洗劫一空,满驮满载而去,临走也没忘记把那口大鏊子砸碎。 |
原来麻大爷赶走儿子,便养了个小妾,指望生个儿子继承家业。又把大女儿和女婿叫了过来,女儿协助管理家务,女婿作看家护院的班头,实际还是万不得已时的后备接班人。小妾名叫菊菊,不算漂亮,却很风骚,说话声音尤其的甜,麻大爷很是宠爱。日子久了,一来二往,菊菊竟和大女婿好上了。俩人自以为机密,却还是被麻大爷便看破了端倪;却隐忍不发,准备瞅机会把大女婿干掉,再把二女儿叫过来。 这天麻大爷喝醉了酒,睡在床上连叫杀杀杀。菊菊问你要杀谁?麻大爷迷迷糊糊说:你做的好事!菊菊吓出一身冷汗,转个脸就报告了情人。大女婿也当过响马,不是好惹的,这天借口出去办事,夜深人静时带着一伙响马回来了。麻大爷正抱着菊菊睡觉,看门的家丁听见班头叫门,不待吩咐就开了门。响马们进门,先一刀砍死开门的家丁,然后直冲麻大爷睡觉的天窑。麻大爷听见狗叫,意识到不好,急忙起床,裤子还没穿好,响马们已经冲到面前,跳上炕挥刀砍来。麻大爷闪过,那刀却没落空,错把菊菊砍死了。麻大爷赤手空拳,自然没逃得了活命。 大女婿和响马们原是说好的,只杀麻大爷一人,但这时却由不得他了。响马们既已开刀,岂肯罢休,更何况是有过仇恨的,于是见人就杀,把地窑天窑搜个遍,一气杀了二十多口。麻大爷的大女儿带着儿子躲在磨盘后,也都给拉出来糊里糊涂砍了头。大女婿看看把他的相好杀了,老婆孩子也给杀了,正要理论,也被一枪打死。响马们把高家洗劫一空,满驮满载而去,临走也没忘记把那口大鏊子砸碎。 |
各位,真不好意思,老朽在鬼话影响太小,开帖多日,一直打不开局面,时常都会沉下去,准备換个坛场试试运气。到时自然会通知各位朋友的。 |
各位不吝赞誉,老朽感澈在心。原以为如今玄幻流行,审美趣味变化,这等文雅文风不会有多少人喜欢了,看来不是这么回事。老朽当加餐努力,多写几篇,坚持到底,让网友们知道,还有字斟句酌一丝不苟的文字存在,而且还不乏高水平的读者群! |
@竹素园主人 那天上午老高正在瓜地忙碌,被人叫了回去。回家一看,天窑地窑尸骸狼藉,血水从天窑一直流到院子里,积了一滩,一下给吓呆了,木头般站在院子里。众乡邻一起搭手,帮助收拾残局。事情太大,不但要安葬麻大爷夫妇,还要安葬陪麻大爷送命的亲朋和家丁,还得安抚他们的家属。家里被抢得只剩下一些粮食,没奈何只好卖地,一下子贱卖了六七百亩地。 诸事办妥,老高便闭门不出了。村民们只知道高家仍在不断卖地。两年后,血洗高家的十二个响马被杀了十个,面色苍白留了胡须的老高才露面了(因为还有两个响马未灭,那胡须便一直留着)。老高一家家拜访乡邻,说:俺高家虽说败了,好歹还有一千多亩地呢,还算个小财主呢!大家有难处只管说! 大家这才知道,老高为了报仇,收买响马杀响马,又卖掉了千余亩土地,确实已算不上大财主了,但比起他爹来,出手分外阔绰,仿佛他家不但还是大财主,而且比过去还富了许多。先是把百十亩地布施给了师傅的寺院;到了收租子的时候,又睁眼闭眼,走过程似的,好多该收的租子没收回来;遇有上门告借的,只要把话说好听点,没有不应允的,也不说利息,连借条也不打。黄河岸边的人们都嗅到了一种气息——高家败落的气息,村里村外,穷人富人,纷纷找上门来,变着法子来分割高家的财产。各路响马因为已有交集,不再抢劫高家了,反倒朋友似的不断上门。老高酒肉招待,临走还要送礼。 |
老高花钱如流水,没钱就卖地。秀妮看看不是事,一再提醒。老高满不在乎道:你放心,不会让你母子讨饭的! 然而不到二年,高家的地就卖得只剩不到百亩了,老高这才突然醒悟似的,开始吝惜钱财了,有上门告借的,一律婉拒。 不料,不久村里又出了一档子事:因为拖欠河捐,村长老乔给抓进了大牢。乔家是大族,十几个大男人一齐来找老高,进门就喊:高大爷你行行好! 老高说:这事情要在前两年,有啥说的?如今俺的光景你们也看得见,俺拿啥救人呢! 乔家人齐刷刷跪下,乞求道:为难你高大爷了!俺们实在是上天无路下地无门,才求到你门下,你高大爷是远近闻名的活菩萨,不会见死不救的。你好歹把人救出来,花多少钱,俺们会加上利息还你的! 老高心一软,叹息道:好吧好吧,把俺南洼子五十亩地卖掉吧! 送走客人,秀妮拿起烧火棍照着老高头顶就是一棍,流泪骂道:乔家好几十户人家,地比你少吗?挨得着你卖地吗? 老高委屈道:那么多大男人跪在地下,咋推得掉呢! 又慨然道:咱家好歹还有三四十亩地,不会叫你们母子讨饭的! 于是老高又拿出看家本事,种瓜。亏了地好,又是老把式,日子还过得去。种瓜是苦活,瓜一坐胎,人便得住在瓜庵子里,一遍遍压蔓掐芽,把个高大爷累得像个鬼。 |
这天老高又在瓜地忙活,路过一群响马。响马们见是高大爷,结纳过的,就纷纷过来嘘寒问暖,顺便饱餐一顿甜瓜西瓜。这晚有响马到村抢劫,是哪一伙响马,说不清,但白天路过的那伙响马嫌疑最大,老高便有了响马内线的嫌疑。类似的案子天天有,县警署哪有功夫管,但一听说高耀琪是嫌疑人,马上就有了兴趣。多亏有朋友报信,老高在警察进村前携带妻儿仓皇逃窜。警察们就在高家的大院子里住下来,掘地三尺找贼赃。一家人在黄河边的一眼山洞里躲了一夜,第二天晚上老高冒险向几位受过施舍的人家告借,却被一概婉言回绝。看看已是有家难回了,一家人只好渡过黄河,逃难到山西。 老高正当年,按说不愁找不到卖力气的活儿干,却因留着一口怪异的大胡子,竟没人肯雇他,更勿论讨饭了。秀妮劝他把胡子刮掉,他却坚决不干。于是便由秀妮牵着两个儿子去讨要,他坐享其成。虽然落到这步田地,老高却依旧乐善好施,有一回一冲动,竟把全家仅有的一个大白馍送给了一个生病的老乞丐。秀妮气坏了,差点没把老高赶走。 |
不久又发生了一件事,便彻底断送了老高坐享其成的乞丐生涯。 那天秀妮和儿子照例去挨门讨饭,老高到地里去拾柴(热冷饭用);走到一块瓜地边,见有个五六岁的男娃正拽着他妈衣襟哭闹不休。原来甜瓜熟了,香气扑鼻,孩子想摘瓜吃;女人如何敢依?孩子却实在想吃,坚持不懈地哭。 老高看了一会,便忍不住说:俺也种过瓜,吃个瓜算啥,只管摘你的! 那女人却聪明,一定要等主家来。 孩子还是哭,种瓜的还不来,老高就自己下手,迈进瓜地摘了个熟透的黄皮大甜瓜交给孩子。孩子不哭了,女乞丐带着孩子满意而去,不迟不早,瓜主人来了。 原来是个有名的恶棍,人称五尺虎,当下一把揪住老高的衣领,要一个大洋的瓜钱。 老高说:一个瓜咋能值一个大洋?俺要有大洋还讨饭吗? 五尺虎冷笑说:我的瓜就这个价,谁叫你摘呢? 老高说俺给你磕个头可以吧? 五尺虎说谁要你磕头?没钱,叫你女人来陪我睡觉! 老高撕扯着要走,五尺虎抓住不放。老高看这主儿着实不善,就用点力气,一脚将对方踢翻在地,抽身回村,招集老婆孩子逃跑。一家人刚出村,五尺虎带着一伙汉子追来了。老高只好打发老婆孩子先走,使出真本事,三拳两脚,打得一伙强徒狼狈而逃。本以为摆脱了纠缠,不料没走多远,一伙人又抄着家伙赶了过来。老高拾起一根树枝站住不动,准备拼命,一伙汉子也站住不动,不敢靠前。老高回头赶路,一伙人又追着不放。如此反反复复,好半天老高才走脱,急忙去找妻儿,却哪里找得见! 从此老高便成了失群的孤雁,跑了三个多月,路跑得倒是不少,讨到的食物却少得可怜。秋风吹过,冬日来临,老高一连几日没吃到东西,最后冒着大雪到了我们村,终于昏倒在东院爷爷的院子里。 |
熬到春末,东院爷爷死了,老高得到的遗产是一副铺盖,几个破碗。那铺盖是东院爷爷用过的,狗剩嫌脏,扔给了老高。老高一家仍住关帝庙,晚上两个儿子盖被窝,两口子钻麦秸堆。照旧老婆孩子讨饭,老高坐享其成。这天过来个河南讨饭的老婆子,拖着个四五岁的小孙子,一时走不动,在庙里歇下来。拉呱起来,原来竟是高家的老佃户。老高一激动,就把仅有的那副铺盖做了礼品。晚上睡觉,两个儿子发现铺盖不见了,哭闹不休;秀妮更不用说,差点没和老高打起来。 老高却在我们村留下来了:李旺财瞅中了这个人,雇他做长工。李旺财原来的长工是狗剩,一年四石麦,狗剩嫌低,另谋高就去了。老高一年只拿三石麦。开过年上工,干活不吝气力,是大家见过的性价比最高的长工。秀妮母子从此才总算扔掉了讨饭棍子。 一年后老高又被石丁山看中,挖了过去,一年五石麦子。三年后老高交了一块大洋,在我们村正式落户,又买下一座破院子住下。不知不觉两个儿子长大了,母子三人死死把持住老高,再不让他糟蹋家业。一家人苦打苦闹,由扛活到租地,由租地到买地,又过几年便有了一点小产业。土改时老高已经年过过六十,虽然有几亩地,仍是响当当的老贫农,大儿子高水龙是我们村的民兵队长。 老高是合作化那年死的,我和几个小伙伴打着纸幡为他送葬。背地里听大人们议论,高大爷的两个儿子很忤逆,老人平时独来独往,没人理睬,人死了连哪个时辰咽的气都不知道。 老高有个孙子叫永民,是我们村小学第一批学生,金大锭的高足,挨手板最多,进步也最大,后来竟一路上了大学,是我们村的第一个大学生。毕业后在县委当秘书,一直干到教育局长。永民早已退休,诸事如意,没事时就在县城里一圈一圈地转,时不时拐到我家,一坐就是好半天,天南海北地神聊,有几次便聊起他死去多年的爷爷。有一回他突然喟叹道:我爷爷是个败家子呀! 我不由一惊,知道这是他从长辈那里传承过来的观念,根深蒂固的了。我说:你爷爷要是不败家,恶霸地主一个,你一家还不都有今天?怕早给消灭了。 永民点头说:那倒是的,不过咋说我爷爷也是败家子。 我还想再反驳几句,却也一时无语——这显然是个一时半会说不清的问题,那就不说了吧。 |
今日更新至此,多谢各位支持! 明日大约晚上才能更新。各位再会! |
@竹素园主人 多谢各位顶帖! |
@竹素园主人 野老谝闲之第八篇 丁丑大荒 光绪三年(1877)丁丑,晋豫两省大旱, 发生了史上罕见的大饥荒,史称丁丑大荒。鼠雀食尽,树皮无存,父子相餐,母女相食。行人皆带刀剑,以防被人杀食。饿殍遍野,无人掩埋。野狼成群,白昼入村吃人,横行无阻,见谁吃谁。村中百姓死亡大半,活着的也没力气与野狼搏斗。常见被遗弃的小儿站在路边号哭,并无人搭理。都不是走失的小儿,是被大人遗弃的。 镜头一:县城北门口,一位十七八岁的姑娘,模样周正,头插草标,自卖其身;为招来顾客,边说边唱,唱词曰: 哪一家财主肯把我怜念, 我情愿嫁给他侍奉床前。 或为妻或为妾我都情愿, 哪怕是做丫鬟心甘情愿。 白日里奴为你捧茶做饭, 到晚间奴与你扫床铺毡。 白日里我为你织布纺线, 黑夜间我为你干活不眠。 每一天喝面汤只是两碗, 不吃馍净喝汤也很喜欢…… 如此从早唱到晚,围观者颇有几个,但并无人接单,最后饿死在路边。 镜头二:我们村一户殷实人家,原本存粮甚多。光绪二年久旱无雨,粮价飞涨,每石麦子值银三两。这家人大胆出手,卖掉了大部分存粮,盖起五间大瓦房。不料次年旱情更甚,麦价涨到每石三十余两。存粮已尽,又无钱买粮,卖房卖地则无人要。听说县城某商号收购劈柴,遂将刚盖好的房子拆掉,将木料劈成片,每斤一文卖掉,换来少许粮食。每天只吃很少一点,也很快吃完。这天,仅剩一个馒头了,算来全家每人只能吃两口,太少,就和另一户人家说好,拿白馍换窝头,按重量,一换二。母亲珍重地把馍包好,交给女儿,让她跑腿去换。这女孩十三四岁,向来听话,做事可靠,不料一路嗅着馍香,思想便开始了激烈斗争,最后怎么也忍不住,啃了一口。原想只那么小小啃一口,去那家说几句好话,也就不会影响交易,不料一口吃下去,食欲大振,不可遏制,又忍不住狠狠啃了第二口。如此一口接一口,最后索性把一个馍全吃了。知道自己错误有多严重,全家人都不会原谅她,遂顺势跳进路边一口深井,结果了自己的性命。 镜头三:有一家,三口人,父母与小儿。这天搞来一个馍,夫妻二人都争着要吃,孩子夹在中间,也哭着要吃。父亲刚咬一口,母亲忙夺过去。父亲又夺过来咬一口,母亲又夺过去咬一口。孩子在中间来回跑,伸手乞索。两个大人你一口我一口,直到把一个馍吃完,没让孩子吃上一口。 镜头四:我们村有一家,余粮多,而且一粒没卖,至此仍每日炊烟袅袅。村民饥饿难耐时,就聚集在他家门口,不住敲门喊叫,索食。大门紧闭,从不打开,敲门喊叫久了,院子里就有人把刚出锅的谷面窝头隔墙扔出来。每日一锅,扔完为止。大家争抢完毕,便各自散去,不再纠缠。日久天长,大门被敲出巴掌大两个深坑。那大门前几年还存在,作为一个时代的记忆常被人说到。然而村民们只是敲门叫唤,从未暴力砸门,更未翻墙去抢。 |
今日更新,就这两篇。老朽才短,挤牙膏般一点又一点。各位见谅。 |
首页 上一页[1] 本页[2] 下一页[3] 尾页[9]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恐怖推理 最新文章 |
有看过《我当道士那些年》的吗? |
我所认识的龙族 |
一座楼兰古墓里竟然贴着我的照片——一个颠 |
粤东有个闹鬼村(绝对真实的30个诡异事件) |
可以用做好事来抵消掉做坏事的恶报吗? |
修仙悟 |
—个真正的师傅给你聊聊男人女人这些事 |
D旋上的异闻录,我的真实灵异经历。 |
阴阳鬼怪,一部关于平原的风水学 |
亲眼见许多男女小孩坐金元宝飞船直飞太空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