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易经 -> 《易经》的原始面貌--连载 -> 正文阅读 |
[易经]《易经》的原始面貌--连载[第7页] |
作者:绿军RR |
首页 上一页[6] 本页[7] 下一页[8] 尾页[6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从《周易》中的《既济》《未济》卦来看,伏羲、女娲创造《周易》的时代,还是完全没有发明船只的时代,在北方,要渡过黄河,也就每年只有等到冬天黄河冰封的时候,由河部落驯养的灵敏的狐狸,带领人们以及车马所载器物从黄河冰层上小心翼翼地走过去。生长、生活在北方的伏羲去追赶鸿雁,当初并不知道鸿雁要飞到哪里去,也完全不知道南方气候是什么样子,等到了长江边上,才知道南方没有冬天,南方的江河没有冰冻期。即便如此,此时的伏羲,也完全没有回头的意思,他想沿着长江到上游去,想寻找适宜于渡过长江的地方。 |
《乾》卦九四爻记述的“无咎”,实际上是讲的第二次演易,讲述的是黄帝派出的大队人马,在追踪鸿雁到达长江边上时,没有遭到阻隔,而是想办法渡过了大江。 |
换句话说 什么时候也有可能发洪水 只不过被记载了而已 |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
郑玄曰:“五于三才为天道。天者,清明无形,而龙在焉,飞之象也。” 虞翻曰:“谓四已变,则五体离。离为飞,五在天,故‘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也。谓若庖牺观象于天,造作八卦,备物致用,以利天下,故曰‘飞龙在天’。天下之所利见也。” |
干宝的解释是:阳在九五,三月之时,自夬来也。五在天位,故曰‘飞龙’。此武王克纣正位之爻也。圣功既就,万物既睹,故曰‘利见大人’矣。” 虞翻讲到了“谓若庖牺观象于天,造作八卦,备物致用”,确实如此,我们要解释《乾》卦,学习《乾》卦,不要忘掉伏羲,并且一定要能够联系上伏羲“造作八卦”,如果你在这个《乾》卦中都找不到伏羲的影子,看不出《乾》卦讲伏羲“造作八卦”,你就不要去解释这个《乾》卦。当然,虞翻也只是动了这个心思,他怎么也不会知道伏羲的观象于天,是千里万里地去追赶天上的鸿雁。 |
九五爻爻辞解释:九五爻是黄帝派出去追踪鸿雁的部队,在长江以南与大雁一起度过了几个月的时间,春天到了,部队又追随着大雁回北方,在回到长江北岸的地方,他们发现了当年伏羲曾经到过这里的踪迹。伏羲沿着长江北岸向上游奔跑,向北方奔跑,在长江上游,在伏羲时候,伏羲就已经发现飞到南方去的鸿雁,不仅仅是只有中国中原地带的鸿雁,还有中国中原以外地域的鸿雁也在同一时期飞往南方去。 |
《乾》卦中九五爻是与另外多出的一爻“用九”爻爻辞“见群龙无首吉”意义上有关系的一个爻。 |
上九:亢龙有悔。 |
亢:王肃曰:“穷高曰亢。知进忘退,故‘悔’也。”“穷高”是指山峰。 《山海经·海外北经》载:“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按照《山海经》的意思,“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这是亢的意思。 |
上九爻爻辞解释:黄帝追赶鸿雁的一些部队,所追雁龙不是来的时候追踪的中原的大雁,而是飞往其他地域的雁龙,在长江上游渡过长江之后,进入甚至迷失于连绵不断的大山之中。“悔”,退回原地的意思。 |
上九爻爻辞解释:黄帝追赶鸿雁的一些部队,所追雁龙不是来的时候追踪的中原的大雁,而是飞往其他地域的雁龙,在长江上游渡过长江之后,进入甚至迷失于连绵不断的大山之中。“悔”,退回原地的意思。 |
《乾》爻辞的记录并非我们常听到的各自依文解义的千篇一律的大道理,而是历史和场景的记录。“春秋读易”以一个学习者的视角,带大家走出以经解经,依文解义模式,重新回归到方圆图的研究上,由此打破传统对易学认知的桎棝,旨在把中国古老的《易经》重新展现在各位读者面前。 |
第一次演易之女娲 写女娲娘娘有些难以下笔,她老人家对中华民族的贡献过于伟大,也过于神奇,无法以常人的思维来理解。天漏了,她来补。人没了,她来造。从对于中华民族的贡献来讲,没有比女娲娘娘更伟大的了。 |
女娲乃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创世女神。又称娲皇,女阴娘娘,史记女娲氏,是华夏民族人文先始,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母亲,福佑社稷之正神。 |
女娲不但是补天救世的英雄和抟土造人的女神,还是一个创造万物的自然之神,神通广大化生万物。她开世造物,因此被称为大地之母,是被民间广泛而又长久崇拜的创世神和始母神。 |
后世女娲成为民间信仰中的神祇,被作为人类始祖和婚姻之神来崇拜。《楚辞·天问》、《礼记》、《史记》、《山海经·大荒西经》、《淮南子·览冥训》、清朝嘉庆《涉县志》等史料都有关于女娲的记载。 |
相传世间天塌地陷,女娲熔彩石以补苍天,斩鳖足以立四极,留下了女娲补天的神话传说。 |
其中一个传说版本是这样的。当人类繁衍起来后,日月星辰各司其职,子民安居乐业,四海歌舞升平。忽然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争帝位,打起仗来,他们从天上一直打到地下,闹得到处不宁,结果祝融打胜了,但败了的共工不服,一怒之下,把头撞向不周山。 |
不周山崩裂了,撑支天地之间的大柱断折了,天倒下了半边,出现了一个大窟窿,地也陷成一道道大裂纹,山林烧起了大火,洪水从地底下喷涌出来,龙蛇猛兽也出来吞食人民。人类面临着空前大灾难。地球上除了人类所有生物灭绝,地球两极颠倒,九州裂,天倾西北,地陷东南,洪水泛滥,大火蔓延,人民流离失所。 |
女娲目睹人类遭到如此奇祸,感到无比痛苦,于是决心炼石以补苍天,以终止这场灾难。于是她周游四海,遍涉群山,最后选择了东海之外的海上仙山—天台山。天台山是东海上五座仙山之一,五座仙山分别由神鳌用背驼着,以防沉入海底。女娲为何选择天台山呢,因为只有天台山才出产炼石用的五色土,炼成最好的补天石。女娲在天台山顶堆巨石为炉,取五色土为料,又借来太阳神火,历时九天九夜,炼就了五色巨石36501块。 |
然后又历时九天九夜,用36500块五彩石将将残缺的天窟窿填好。剩下的一块遗留在天台山中汤谷的山顶上。天是补好了,可是却找不到支撑四极的柱子。要是没有柱子支撑,天就会塌下来。情急之下,女娲背负天台山之神鳌的四只足砍下来支撑四极。女娲还擒杀了残害人民的黑龙,刹住了龙蛇的嚣张气焰。最后为了堵住洪水不再漫流,女娲还收集了大量芦草,把它们烧成灰,埋塞向四处铺开的洪流。 |
楼主做学问的态度,今人已少有,敬佩!要坚持发贴不可弃楼哦! |
可是天台山要是没有神鳌的负载,就会沉入海底,于是女娲将天台山移到东海之滨的琅琊,就为今天日照市涛雒镇一带。至今天台山上仍然留有女娲补天台、补天台下有被斩了足的神鳌和补天剩下的五彩石,后人称之为太阳神石。女娲补天之后,天地定位,洪水归道,烈火熄灭,四海宁静。但是这场特大的灾祸毕竟留下了痕迹。 |
可是神话毕竟是“神化”了,难不成灾难来临之时,人类中的女娲真的就能抱着石头在天空飞来飞去,哪有窟窿往哪补? |
什么是“天” |
要明了故事的真相,就要先了解中国文化中的“天”。关键在于对中国文化中的“天”的观念的生成以及对于“天”这个概念的认知。 |
中国文化中的“天”有三种解释: 一、是自然的天空; 二、是被人格化的具有了主宰世间万物甚至人的生命与命运的一种至高无上的天空; 三、是《周易》范畴中的天。 |
《周易》范畴中“天”概念有两层意义: 一是伏羲创立八卦时装饰为鸟、接近鸟类、追踪鸟类“仰观俯察”中的“仰观”部分,以及玄嚣黄帝继承伏羲事业,为补充伏羲未完成的《周易》,组织军队追踪鸿雁的观察记录,伏羲、黄帝追踪记录鸿雁在天空飞翔的那部分《周易》在传说中被称作“天书”,在《周易》文本中往往被简称为“天”; |
二是世世代代掌管有伏羲以及后来黄帝玄嚣演易资料即俗称“天书”的女娲部落,之后演化为西王母部落,这个部落被称作“天”、“天神”、“天界”、“天仙”、“天国”、“天道”。 |
首页 上一页[6] 本页[7] 下一页[8] 尾页[6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易经 最新文章 |
目前较为合理的阴阳之道图示 |
我个人很喜欢玄学,我想学易经那些怎么入门 |
好想知道答案 |
易经经文 |
革言三就怎么理解? |
问个简单的问题 |
易经儿童诵读本 |
阴阳交合解河洛,天下诸家对不同。 |
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 |
颐是嘴,鼎是锅,大过就凭阳爻多…上等吧友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