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经典语录 -> -> 正文阅读 |
[经典语录][第9页] |
作者:崔雅哲 |
首页 上一页[8] 本页[9] 下一页[10] 尾页[10]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千年悬棺之谜 |
原来,这是一种崖墓葬。随着更多的封门板跌落,越来越多棺木重见天日。有的是群葬,一个洞穴放置了十几具棺木,也有夫妻葬,更多的是独葬,都被放置在峭壁上的天然洞穴里,而且都选择了朝阳的一面。 早在1978年,江西省就成立了专门的龙虎山崖墓悬棺考古工作队。怎么样能进入绝壁上的崖洞?成为工作队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最初工作队设计了一个汽油桶方案,但是成本太高。汽油桶的方案被否定后,考古队决定用毛竹搭架子试一试。高高的竹架让现代人终于有了与悬棺对视的机会。考古队首先选择了悬棺较多的13号洞。但是,谁敢徒手沿着几十米高的竹架爬上去呢? 当地几位经常攀岩采药的药农自告奋勇。药农从崖洞带下来一些坛坛罐罐和篾片,这些在药农眼里的破破烂烂很快被送往文物鉴定部门,整个考古队边整理其它的棺木,边焦急地等待着消息。 ![]() |
经过国家文物局鉴定,悬棺主人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 国家文物局经过碳14鉴定,发现这些文物已经有两千六百多年的历史了,也就是说13号洞的悬棺主人生活在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 根据诸多的陪葬品,考古队判断,13号洞悬棺的主人是我国古代的百越民族。 春秋战国时期,百越民族生活在今天的武夷山和龙虎山一代。他们遇水而安,择水而居,死后也选择临水而葬。 考古队一共发掘了18具棺木,这些棺木都是独根的楠木制成,有房形棺、船形棺等多种样式,大的有一千多斤重,最轻的也有300多斤重。放置悬棺的地方,上至峰顶、下距水面或者空谷,都有数十米甚至一百多米,而且上下左右都是异常陡峭的石壁。一直以来,悬棺都被包裹在重重迷雾之后,而如何把几百斤重的棺木放到悬崖峭壁之上,始终是这个千古之谜的谜中之谜。 悬棺如何被放到悬崖峭壁之上,引发种种猜测。 1997年开始,龙虎山旅游集团面向社会悬赏30万人民币,招募破解龙虎山悬棺悬谜的智慧之士。 有人猜测当时使用了热气球。两千多年前,有没有热气球还尚待考证,试想,古人驾驶着热气球,拉着数百斤甚至上千斤的棺木,就算他能用热气球带着棺木飞到几十米的高空,那他怎么样才能把棺木放进去? |
还有一种方法是堆土说。从山下堆土至洞口,把棺木放进去后,然后再把土运走。堆土法遭到了大多数专家的反对,尤其是龙虎山地区,悬棺大多在临水的悬崖上,显然,堆土法无法实现。 堆土法不成立,有人提出了地质变迁说。两千多年前,卢溪河的水位比现在高出很多,那些今天看来高高在上的洞穴当时距离水面很近,人们用船把棺木运到洞口,很轻松就放进去了。 江西省贵溪市博物馆馆长谢建根曾访问了一些权威的地质学家,专家说,在2600多年的范围之内,地理落差那么大,不太有可能。抬升也没有那么快的时间,除非出现突然的地升、山体滑坡、山体异位或者地震。 而且地质研究表明,龙虎山的丹霞地貌早在一亿年前就已经形成,在最近的三千年以内,龙虎山地区并没有发生过大的地质变迁。因此,地质变迁造成悬棺现象的说法无法成立。 在四川麻糖坝一个小山村里,研究人员找到了最新线索———悬棺可能是用天车绞上去的。 20世纪80年代,上海同济大学与江西贵溪市博物馆联合成立了一个“中国悬棺课题组”,研究期间,谢健根和陆敬严教授走遍了中国11个有悬棺的省市。 终于,在四川麻糖坝的一个小山村里,他们有了巨大的收获。 村里一位89岁高龄的老人告诉谢健根,她小的时候听家里的老人说过,悬棺是用天车绞上去的。那什么工具能绞动重物?课题组联想到了辘轳。考古发现证明,早在商周时期,古人就发明了辘轳,有的地方也叫绞车。用天车绞悬棺的话启发了课题组,在陆敬严教授的带领下,课题组搞了很多次模拟试验。 ![]() |
在这些放置悬棺的峭壁背面,大多是山的缓坡,人可以从另一面爬上山顶。那么,古人会不会用绞车把棺木从山顶上慢慢地放到洞口,然后再想办法搁进去呢? 更多的人认为,棺木是从下往上吊的。在山崖上安装一个定滑轮,利用滑轮,不费多大力气,棺木就可以吊到足够的高度。但是,又怎么样在悬崖上固定滑轮呢? 谢健根再次想到那几个身手不凡的药农。他认为,既然现在还有人能够借助一根绳子出没于悬崖峭壁,那么古代人也就能做到这一点。因此,他认为在悬崖上固定一个滑轮并非无法办到的事情。 滑轮的问题得到解决,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吊起来的棺木虽然到了洞口,但是它怎么进去呢?课题组认为,只要给棺木的一头系上绳子,然后让事先进入洞里的人把棺材拉进去,这个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
课题组大胆地在龙虎山的1号崖墓洞进行了一次试验。 1号洞距离水面约24米,定滑轮固定在悬崖上方的峭壁上,仿古绞车放置在山下的石阶上。仿制的棺木用船运到了洞穴下方。 两位药农从后山而上,到达山顶后,把一条绳索固定在与1号洞垂直的山顶上,绳索的另一头在山下伙伴的手里。 第一个药农抓着绳索顺崖而下,在古代,他应该是整个葬礼的先行官。山下的人都替先行官捏了一把汗。他的动作很快,到了洞口,山下的人将绳子一拽,借着这个力,他一跃进入洞中。第二个先行官如法炮制,只不过,他进入洞时绝对不能放手中的绳子。 两个先行官准备就绪,此时,绳索的另一头被牢牢地绑在棺木上。一阵期待之后,棺木被成功地拉进洞中。 不过,也有很多人对这种方法提出了疑问,比如说,四川的悬棺大多都是打两个桩,然后把棺木放在桩上,这种情况下,即便用绞车把棺材吊起来,可是它怎么放在桩上?这上面也没有先行官的立足之处。 在龙虎山崖墓的山体上,没有任何打桩或者人工钻凿的痕迹,也就是说,科学家并没有找到固定滑轮和绳索的地方。悬棺究竟如何被放到高高的悬崖峭壁之上,目前还不得而知。谢建根告诉记者:“我们现在还在征求这方面的方案,因为科学在不断进步,也可能我们的子孙后代,比我们想到更科学的办法。” ![]() |
在中国四川珙县有个神秘的部族,把祖先的尸骨安葬在悬崖上,科学家们把悬棺中的部族称为僰人,千百年来,这些僰人究竟到哪里去了,什么原因使他们的后代放弃了自己的丧葬习惯?这个部族究竟是与其他的民族融合了在一起,还是全部灭亡了,成了一个千古谜题。 |
故事从四川南部的崇山峻岭中开始,很多年以来,这里生活着一个神秘的部族,传说他们都是天生的勇士,活得痛快,死得尊严,他们世代相传,把祖先的尸骨安葬在高高的悬崖上,历史学家称他们为僰人…… 1935年,一位来自美国的传教士葛卫汉,对中国丰富的丧葬文化非常感兴趣,他打听到,在中国四川的珙县附近有一种非常奇特的丧葬习俗,于是迫不及待的开始了自己的旅程。尽管一路上的艰难险阻,差一点使这个美国人丢掉性命,但当他真正来到珙县的悬崖边时,还是认为自己不虚此行。葛卫汉被自己的发现惊呆了——这就是悬棺。珙县的悬棺,几乎包含了世界上各种悬棺的所有类型。这是珙县悬棺第一次被世界发现,立刻引起了学者们浓厚兴趣,20世纪40年代,70年代,80年代,一直到21世纪初,一批批的科学家来到这里,想破解这个千古谜题。科学家们把这里悬棺中的部族称为僰人,并且纷纷猜测,这些僰人究竟到哪里去了,是什么原因使他们的后代放弃了自己的丧葬习惯呢?这个部族究竟是与其他的民族融合了在一起,还是全部灭亡了呢? 下图为:和江西龙虎山的悬棺不同,这里的悬棺不是放进崖洞里 |
麻塘坝是位于四川珙县西南角的一个平静的小山村,几十年来,这里很少有外人来过,但21世纪末,却从这里爆出了一个重大的新闻,两位山里老人无心的话语引起了世界考古界、史学界石破天惊般的震动。 两位老人亮出了自己的家谱,说他们是珙县悬棺中僰人的后裔,那么关于他们的祖先,这些人究竟知道多少?困扰着科学家们多年的谜题,是否可以就此揭开呢? 这些纯朴的老人并不知道,自己随口的话语会给中国乃至世界的科学界带来多大的震撼。这些人的生活方式实际上已与村里的其他人没有差别,他们手中的家谱又有多少可信度呢? 悬棺文物博物馆的创始人曾水向是我国较早研究悬棺方面的专家之一,他专程来到了麻塘坝附近的坟地,在这里他顺利地找到了那两位老人家谱中所记载的5、6位先人的名字,证实了他们家谱的真实性,但也同时说明,近百年来,这个家族一直在沿用土葬。 |
麻塘坝是位于四川珙县西南角的一个平静的小山村,几十年来,这里很少有外人来过,但21世纪末,却从这里爆出了一个重大的新闻,两位山里老人无心的话语引起了世界考古界、史学界石破天惊般的震动。 两位老人亮出了自己的家谱,说他们是珙县悬棺中僰人的后裔,那么关于他们的祖先,这些人究竟知道多少?困扰着科学家们多年的谜题,是否可以就此揭开呢? 这些纯朴的老人并不知道,自己随口的话语会给中国乃至世界的科学界带来多大的震撼。这些人的生活方式实际上已与村里的其他人没有差别,他们手中的家谱又有多少可信度呢? 悬棺文物博物馆的创始人曾水向是我国较早研究悬棺方面的专家之一,他专程来到了麻塘坝附近的坟地,在这里他顺利地找到了那两位老人家谱中所记载的5、6位先人的名字,证实了他们家谱的真实性,但也同时说明,近百年来,这个家族一直在沿用土葬。 |
僰人是不是在唐代就遭到了灭族? 两位老人手中的家谱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但根据史书记载,拥有悬棺的僰人,在唐代就已经与当时的统治者水火不容。 四川省民族研究所的陈明芳,是中国研究悬棺最权威的科学家之一。早在20世纪70年代,她就踏上了研究悬棺的道路,20多年的研究,使她相信,僰人早在1000多年前的唐代就已经受了重创。大唐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繁荣的朝代之一,它的科技文化与军事都发展到了空前的高度,众多的史料证实,唐朝统治者曾多次向四川僰人用兵,那么是否僰人在唐代就已经遭到了灭族的惨祸了呢? 20世纪70年代在众多科学家的倡议之下,政府开始了建国以来第一次对珙县悬棺的正式发掘,在这次发掘中,科学家们发现,僰人生活俭朴,大多数悬棺中只有很少的随葬器物。 但其中的一只瓷碗引起了曾水向的注意。 考古人员十分高兴,因为青花瓷碗是一种可以判定时代的证物。由于需要一种特殊的烧制工艺,一直到明代中期成化初年的时候,官窑里才渐渐地出现了所谓的青花贡品,流入民间至少是在30、40年之后了。如果这只青花瓷碗真的产自明代,那么就可以证实这一具悬棺的历史,至少是在这只碗烧成之后,也就是说僰人绝不可能在唐朝就已经灭绝,中国悬棺的历史也至少延续到了明封建统治时期。为了证实他们的结论,科学家们把这些青花瓷碗送到了景德镇,进行了元、宋等年代的测定,通过清理,那一次悬棺中出土的文物,科学家们发现了一件事情,大量的文物都出自于明封建统治者,而且都在明代万历年间戛然而止,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
通过翻阅大量的史籍,陈明芳发现,在万历年间,僰人的势力日益壮大,他们与明代中央王朝的矛盾也在逐渐加深。 根据历史记载,明封建统治者曾经几次向僰人发起进攻,尽管明王朝兵强马壮,武器精良,但在与僰人的数次交战中,却没有占到丝毫的便宜。中国历史界与考古界的科学家们无数次拜访过僰人们留下的军事遗迹。在一个叫九盏灯地方,山上至今还安放着十几具僰人的悬棺,但它同时也是这个部族最重要的军事基地之一。 这个地方的路口隐秘,内部开阔,这是僰人军事基地的典型特征。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如果没有投降的僰人来领路,明封建统治者的军队到了这里必定会遭到重创。 根据历史记载,当时明王朝调集了云贵川三省的大军,包围了僰人的山寨,于是数万僰人就面临着两种选择,要么与人数多过自己十倍的敌人决一死战,就在这儿安放祖先灵柩;要么就接受明军的招安,选择屈辱地投降。 传说僰人内部的争论就在这个山洞里进行,数百位寨主各执己见,在这里商量了两天两夜。 当时在600多个僰人的山寨中,有半数选择向明军投降。他们选择的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命运,难道素来骁勇善战的僰人就依靠这种屈辱的方法才留下了自己的后代吗? 根据史料记载,当时的投降的僰人无一幸免,被残杀的人数几乎达到这个部族总数的一半,几乎每一位僰人的家族,都有亲戚或朋友被害。 |
21世纪初,四川省宜宾市的文物局,对于珙县的悬棺进行了一次抢救性的发掘,这一次他们又有了一个非常意外的收获。 这时候专家们发现了一个很明显的疑问,那些僰人的后裔都姓何,而传说中他们的祖先哈十三雄,却姓哈,这会不会证明那些家族中的家谱有误呢,何体全老人认为自己的家谱绝不会错,因为就在几十年前,他的父亲还去拜祭了悬棺中的祖先,那么如果这个家族真的是悬棺中僰人的后裔,他们为什么要改姓呢?这与他们停止安放悬棺的原因是否相同呢?根据何体全老人的说法,他们家族一共改了两次姓氏,也就是说这个拥有悬棺的部族,竟然一连两次遭到了灭顶之灾,这难道是真的吗? 2004年5月,曾水向在整理一座悬棺的随葬品时,意外的发现了一只朴素的僰人漆碗,在碗的底部,他看到了几个清晰的汉字——“何永进”,这无疑是悬棺主人的名字,但这三个字也正好出现在何体全老人同一时期的家谱中,这恰好证实了何家的确是僰人的后裔。这个消息很快传到了麻塘坝的何家,何体全老人欣喜若狂,专程爬到悬崖上祭拜了自己的祖先。 |
20世纪末,在距离珙县不远的地方,人们发现了明王朝树立的平蛮碑,碑上的字迹已经模糊,但大意还可以勉强辨认,这是明王朝为了夸耀自己消灭僰人所立的丰碑。为了证实碑上的话语,曾水向和陈明芳等人来到了两个文明最后血战的地方,这是一座似乎鹰也飞不过的城堡。 明代末年,中央王朝曾经有过一个科技大发展的时代,人们开始重视科技的发展,并且出版了大量这方面的书籍,比如说,在这一时期,工匠们首次尝试把煤炭和活塞风箱联合应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温,可以制造更加锋利的武器,这大大的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那么,明朝军队会不会就依靠这种科技上的优势,攻陷了僰人的山寨呢? |
根据专家们的鉴定,当时僰人的冶炼技术非常低下,他们刚刚从青铜发展到铁器,对于炉温和原材料的控制,还没有完全掌握清楚。 这是两个时代的对决,远古与现代,刀枪与火药,胜负其实早已注定了,无论僰人如何勇猛,冷兵器时代的英雄也绝不可能打败装备着大炮的明军。 就这样明军依靠着科技上的遥遥领先,最终获得了野蛮的胜利。 随着岁月的流逝,所有该忘的事情都已经被忘却,依旧被人们传诵的只有那些僰人的史诗,关于悬棺究竟是怎样放置上去的,还有僰人这个最终消失的部族,又是如何兴起的呢?这些谜题仍悬而未决。 |
首页 上一页[8] 本页[9] 下一页[10] 尾页[10]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经典语录 最新文章 |
爱自由,但是我更爱你。 |
1996.03.29 |
经典语录——我的英雄学院欢迎大家进来看看 |
: [ 我们都学会了说违心的话 ] |
“你一直过得太顺利,及早了解这世界的黑暗 |
无尽的浪漫 |
英雄语录故事篇(2)——英雄联盟 |
年华里,花未落 |
光棍节诗句集合『11.11.11』六一神棍节!! |
骗子的声音太像去世的儿子,母亲不舍得挂电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