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小说 -> 未来已来!《黄茧》 -> 正文阅读 |
[小说]未来已来!《黄茧》[第4页] |
作者:橙黄茧香 |
首页 上一页[3] 本页[4] 下一页[5] 尾页[1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支书低头想了想,与仲根互望无后,向教授摇了摇头,说道:“除此之外,只有我们相邻的铁门村、石岗村,剩有大量空闲土地。” “喔,这两个村为什么会大量剩有?”组长不解,跟问。 支书忙解释:“这两个村都不以农业为主,他们紧邻三山公路,各有特色产业,石岗村刻碑制砖,铁门村生产日化清洁用品。” 听支书这一解释,组长、教授与我都很惊讶,想不到,这邻近两村如此特色、如此活力。组长说道:“山区偏远,邻村集体领头发展特色产业,很不错,我们改天过去看看、学学。” 支书忙说:“我们后面调研有走访笔架山与神灵山,到时可顺道过去拜访拜访。” “好,就这样。”组长一口回道。 这时,我想到一个问题,问教授道:“教授,按你所说青宁柑的繁殖属性,我们接下来大力发展其种植,那不是蝎子尾巴独一份?” 教授侧头看我回道:“还真是!” 我立时激动起来,从布袋里摸出两个青宁柑,又闻又看,兴奋说道:“好事不宜迟,开年就干,到时再把那笔架山大峡谷也满种青宁柑。” 仲根听我这么讲,两只大手紧张捏搓着。 |
组长接过话头,细问教授道:“老师,支书刚才说得地方,确定适合种植吗?” 教授沉思道:“我推测三道山区域应该都适合,这里气候相近,土壤中所含矿物质与微量元素应都相同,但具体还要实地探查确认,不过……” 教授说到这里,突然犹疑停了下来,过了一会才又接着说道:“那笔架山大峡谷地貌有些特殊,要到走访探查完后,方能确定。我驻村之前,与象山县小春柑最大种植园主联系过,他们繁育有大量小春柑枝苗,如果我们需要,他们可以按时、足量、优价提供。” 教授的话让众人疑喜交织。 仲根有心问道:“教授,那我们还有无必要联系那个食品加工厂,延续明年合作?” 教授看看组长又看看支书,说道:“如果确定明年发展青宁柑项目,那将无山橘可供出售,就此合同完结,不能续签,后期青宁柑挂果,也不可能再作为橘皮用料出售,我们要自行销售。” 组长双手一拍,沉声说道:“这青宁柑品质如此优良,至于销售的事,回去后,我会慢慢再想办法。” 仲根听闻按耐不住兴奋,在支书身后来回走动,支书倒是神态淡和而恭谦。 这时已过下午两点半,组长抬起手腕,看了眼手表,问道:“支书,今天时间不早,你看还能不能登访云雾山?” 支书忙答:“组长,此时云雾山上湿气转重,拖至晚归更怕山路难行,明早再登山为好。”支书话说完,仲根轻轻附和一声。 返程途中,众人聊着青宁柑,步履轻畅不少,只有我,在穿越山橘林中,鼻腔过敏愈加严重,不住喷嚏搓揉。 到宿舍后,支书与组长约好明早碰头出发时间,便带仲根离去,晚饭前,我试着整理记录完当天工作日记,饭后,组长喊教授与我一起出院散步。 山村四野暮色低垂,几颗寒星嵌于天际,发出幽幽寒光,我们沿着村南田埂向西慢行,组长、教授并排在前,边走边聊说着调研事宜,我随行其后,思念如同潮涨,一波一波涌来,全是晔琪倩影,心痛茫然…… 第二天一早六点,我们三人用完早饭收拾完毕,支书一人准时赶来,言说:村委几人今天都有安排,云雾山他较为熟悉,今天由他一人带工作组登山走访。 出门时,袁主任为我们三人准备好木拐,并嘱咐我们山路难行,多加小心。 由于不需探查山橘园林,支书带我们由南捡一条小道直插西面,走出不到半小时,便听水流哗哗,此时天刚黎明,远处高峰危耸、怪石嶙峋,组长问道:“支书,前方这座高山可是笔架山?” 支书忙答:“正是,大家面前这座高山,便是三道山之笔架山主峰,我们已抄近路到了青灵河源头,从这里我们行船,顺着青灵河直抵云雾山脚,再由山脚左侧一条小道上山,最为便捷。” 听完支书介绍,众人加快了脚步,不一会便来到青灵河源头。 源头远眺,可见多处水幕,从对岸山腰涌流而下,在山脚一平台处,汇流成了一道10米多高7米多宽的豁口瀑布,瀑布顺着山石,错落而下激越凑鸣,汇流成了青灵河源头。 支书船尾撑船,组长坐在船中偏右,我坐偏左,教授坐在船头,这时天已放亮,船缓行河中划破水面,船前右方满眼新山橘林,尽管初冬时节,橘林生长却是格外生机盎然,左方山峰突兀奇险俊秀,教授手握数码相机不怕风景,却是奇怪地对着两边河道不断拍摄。 船顺水而进,支书稳立船尾,不时用撑杆左右点撑河道两岸,借力控制船行方向。 这时,教授扭身回头问支书道:“黄支书,这青灵河多长,它最终流向哪里?” 支书手握竹杆向河道左壁点撑一下,船头向右,侧弯而过,待船行稳,朗声回道:“蒋教授,青灵河河道全长九十六里,起源于三道山笔架山主峰下,由山中积水聚流而来,后沿村子与三大主峰之间凹陷河道环流,后流进神灵山山麓下的一片砾石滩中,在那里,潜入地下暗河,最终再从神灵山主峰后七十里外的峡谷中涌出,并入铁门村外的苦桃河中。” 教授听完,沉思片刻,疑问道:“支书,你知道这条青灵河是自然形成,还是后来人工开挖?” 听闻教授所说,支书脸色倏然急变,瞬而呆愣。 这时,天已大亮,金色的晨光轻铺在绿色的河面,橘香浮溢,一切宛如油画一般。 支书过了好一会,才回道:打小他便在这河边玩耍,从没听村里人说起青灵河有什么特殊由来,以此看来,这条河流应是天然形成的吧!” 支书说完,教授连着自语两声:“奇怪……奇怪!” 坐在教授身后的组长,正仔细打量着两岸橘林,没有回声,我心中好奇,有些沉不住气,扭头向河道两岸左右瞅望,自问道:“除了河道颇深,其它还好,哪里奇怪呀?” 教授肩有些微扛,背身缓语道:“庹磊早前曾与我讲说,几天前又听支书介绍,此黄茧村古时曾为茂密原始森林,它地处高山盆地,就算长年累月山洪积水下泄冲刷,这里也绝不会形成如此深沟河流,而只会成形湖泊、湿地或滩涂,青灵河道深八米有余,冬季枯水期,水深三米,夏秋汛期,水深六米,其平均水深为四米,这些不像自然构造而成。” 听教授这么一说,回想自已昨日坐船时的感受,心生异样,不禁也好生奇怪起来。 |
说话间,左岸出现了一个小的码头,支书竹篙入水,慢慢将船撑靠岸边,待我们拾阶上岸后,他拴套好船,赶上岸来,这时,我们已来到云雾山左侧的山脚之下,由此上望,主峰高耸入云、水墨清秀。 面前为整片松林,码头上来右侧斜对,林间掩藏一条上山的羊肠小道,支书轻车熟路领头带着我们钻行其间。 顺着林中羊肠小道上行,约莫走出半个时辰,林间树木变得多样而密集,我走在教授身后,见他不时拾捡地上落叶,有些不解,追上问道:“教授,你捡这些做什么!” |
教授边走边说:“这些树叶,可用来标本,我现在发现这松林之中,竟杂生有许多不同树种,你看那是柘树,这是乌桕,还有哪,是枫香!”我顺着教授手指,只瞅得眼花缭乱,但所见树木在我眼中差不多全是一个模样。 这时,我们正穿越松林向山腰行进,周围树木随着上行,变得愈加高壮粗大,各枝条上,缀生许多的绿絮丝绦,我很是好奇,再教授问道:“教授,这些树上生长的绿绦是此什么?” 教授抬望一眼,回道:“这些绿丝绦又叫树胡子,也有叫作女萝、松落、海风藤、山挂面等名字的,它是一种地衣类松萝科植物,是菌和藻类的共生体,对环境污染非常敏感,长着这种树胡子多的地方,表明那里空气非常纯净,没有任何污染,因为一旦空气污染,树胡子是不会长出来,但华中区域密林之中极少见到如此景象,我上次看到如此大面积的树胡子,还是在西藏林芝地区密林考察时,这里得见,真是神奇。” 与支书一起走在前面的组长听闻教授所说,侧脸问支书道:“支书,这云雾山平常怕很少有人上来吧?我看这里完全是片原始林区,估计从没遭受过什么人为采伐破坏。” 支书忙道:“居住三道山周围的人,对云雾山都很敬畏,传说明朝黄茧绝迹,便是那山神显灵,告诫在此聚居猎户,应敬山尊林谨取慎猎,今时谣言又起,传那痴疯病生发云雾山,同是山神显胜,警示人勿扰山,故古往今来,当地人都对这云雾山远敬避之,再者这云雾主峰,常年云雾缭绕,山路难行,确极少有人愿意前来,也就更谈不上采伐破坏了。” 我好奇心又起,刚想开口发问,鼻子又一阵过敏,急打了三个喷嚏后,才向支书问道:“支书,村民们现今不再上山拾柴吗?” 支书侧身摆手道:“村民们不愿过河拾柴,一是敬山、二是麻烦,只是多在村南山坡捡拾,去年扶贫工作组为解决村民拾柴生火不便,防范用火安全,还专门给黄茧村每家每户赠送了一套户外太阳能加热器,极大解决了村民们日常烧水煮饭的需求。” 听支书说完,教授温和接说:“老山橘子于此生长,看来正是得益于这里优质优良的生态环境,此真乃黄茧村发展之大幸。” 穿出整片松林,继续向山腰攀登进发,山路逐渐陡峭起来,支书放慢了脚步,不断嘱咐我们注意脚下安全,我仍跟走在队伍的最后,这时我还在执行组长交给我的一项特别任务,便是记录好进山线路,以备后期工作组走访重用。 这时周围全是些一人多高的灌木,行进路线也由之前直线缓上变为之字攀爬,就在众人费力上登之时,忽听教授发出两三声惊叹,他伸手遥指,只见前方又见一大片郁郁葱葱的树林。 组长惊问:“老师,这树林看起来全是桑树呀?”教授点了点头,向前疾行而去。 众人随教授来到树林前的一棵大树下站定,只见这树直径一米有余,高二十多米,教授从树身剥下一小指甲块大小树皮,后在树皮处,用指甲来回刮擦,只见慢慢有细密白色汁浆开始渗出,教授将树皮搁置手心,向我们指说道:“这树皮厚结,呈黄褐色,具有不规则的纵裂纹,树皮出浆,也叫桑皮汁,可治外伤出血,这是桑树典型特征。”说完,教授望向支书。 支书接过话来,回道:“老人曾说,云雾山中有一片古桑林,原是金银环蚕生息地,不过明朝时,蚕茧消失,桑葚不结,应是此处。” 组长为人稳重,昨天也已见过那令人惊异的六株老山橘王,但此时仍为眼前所见惊诧,沉声问道:“教授,桑树真能生长得如此高大吗?记得自己小时候,每到四五月份,总爱在村头爬桑摘葚,吃得满嘴满身紫色水汁,那桑树最高的也不过就是十米样子,不像这里桑树一长都高二十多米。” 教授神情肃然,回道:“桑树自古产自中国,此处地貌奇特山恋绵延,又偏远闭塞,难为外人知晓来往,故山中物种闭环衍续保存完好,我们眼前所见,应是桑树一古老分支,其基因决定形体本身就粗壮,加之这里气候温润潮湿,空气中含氧量充足,树木生长愈加高大,再者,古时这里不知为何蚕茧绝迹桑葚不结,这一急变,必然影响桑树簇群,它们在长时间周期中完成自我进化,将自身长得更高更大,这样才能更好延续自身与保护树群,所以这片古桑树群全都生长得异常高大,其成形时间怕有数百年之久,结合黄茧地名由来,推想可能还早与山下那片老山橘林。” 教授这一番讲解,让众人都豁然开朗起来,我内心好奇,接话问道:“教授,桑树最长能活多久?” 教授答:“这种古桑树如果生长环境适宜,不被人为破坏,它本身是可以活到八百到一千年时长,目前,我们国内发现最老的一棵桑树,是在雅鲁藏布大峡谷,它已有1600多年历史,但像此地这样大面积生长的古桑树林则非常罕见,唯有一个地方曾发现报道,那是黄河故道边的山东夏津,没有想到今天能在这里亲眼得见,实为大幸。” 教授说完再次引得我们惊叹不已。 进入这片古桑林,越往里走,桑树姿态越是各异,有的并株而生,有的扭曲干拔,还有的倒地腐亡却卧枝新生,让人看后啧啧称奇,心生敬畏。 |
这时,支书将我们拦停下来,从他口袋中掏出一个古旧的百雀灵雪花膏盒,扣开盒盖,盒中装有一种黑色膏泥,异香扑鼻,支书告诉我们由此再往上去,就离山脚橘林渐远,会有蛇虫出没,必须提前防备,此时他手中所拿,便是当地村民自制必备的“山橘膏”,此山橘膏不光能驱离蚊虫,还能趋避蛇、蝎毒物,甚有功效,我们三人突然听闻,一时全都有些紧张,但见支书神色淡和,不慌不忙为我们在衣、裤、鞋、拐处薄薄涂抹,众人这才心神渐安。 我们接着在古桑林中向上登行,辛香随身持久不散,无见任何蛇虫近身。 |
走出一个时辰,桑林开始变化,不同树种混杂,阴湿晦暗,有时抬头,遮天蔽日的枝叶让人几乎看不到一巴掌大的天,人行其间,那阴霾静谧厚沉让人压抑紧张,催使我们加快上行脚步。 林深处鸟兽渐渐增多,松鼠、锦鸡、穿山甲、山龟时不时掠过身旁,既使人惊吓又让人欣喜。 教授边走边听,细数着听闻到的林中鸟鸣:啄木鸟的、画眉的、百灵的、喜鹊的、杜鹃的、黄鹂的……这让紧随其后的我,敬佩不已。 这时,在我们身旁不远灌木丛中,突然传来一阵奇怪啼鸣,教授猛得停下脚步,急摊双臂,我们慌忙跟定,瞅瞧教授不敢乱动,教授缓慢按手轻轻下蹲,我们全都屏息蹲下,只见右侧灌丛中,钻出一只漂亮大鸟。 这家伙头尾相加长有一米,头部腥红,颈部麻灰,胸背栗色,尾羽湛蓝,它像正在枝丛中寻找食物,时不时抬头观察下四周,这时,它已发现了我们,瞅瞅看看并不害怕,反而踱到跟旁,歪头侧目的盯看,那样子十分呆萌十分有趣。 教授慢慢地从他那蓝灰色帆布大包里,摸出卡片数码相机,对准大鸟连拍,咔、咔轻响,这才引起大鸟警觉,它鸟头一拧,向前方跑开,离我们十多米后,又回过头观察并不离去,就在我们觉得诧异时,我们右前方灌木丛中又传出啼鸣,接着一只栗褐色鸟儿从中钻出,它警惕向我们瞅望几眼后,再啼鸣一声,呼那漂亮大鸟离去,待它们完全消失不见,教授这才起身。 “那是什么?”组长向教授问出了我们的疑问。 教授见我们都好奇地等着他解释,这才推了下眼镜对我们说道:“那是白颈长尾雉,它是中国特生鸟类,已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现在有人工饲养的,但野生户外的数量非常稀少非常罕见。这云雾山怕真是神山呀,这里地貌奇特生态优良,没想到竟有这等保护鸟类,此处万不可轻易破坏与开发呀!” 教授说得严肃,大家听得惊奇。 继续向上攀登,道路愈加难行,幸有支书领导带路,我们手脚并用,艰难攀爬半个多小时,终于站上一处平坡。 大家在平坡处略作休整,支书抬手上指,向我们说道:“云雾山主峰高有1616米,从下至上明显分为三个部分,下方山麓,是老山橘林;中段为山腰最长,此处又分下上两部分,下部就是我们刚才穿过的古桑树林,上部便是近前这片原始野生杂树林,穿过杂树林,就是上部顶峰,顶峰区段总高370米,四面暖湿气流推升至此,遇冷形成云雾,云雾常年环此绕流,遮蔽不散,故古人将其称为云雾山。等下进入顶峰区,气温会骤降,大家注意扎紧束好衣裤保暧,如云雾过大,怕遇有危害不测,我们就此返回;万一天气放晴,我们则要急行冲顶,在顶峰处,可查看三道山、黄茧村全景。” 听完支书介绍,众人不由都抬头上观,前方杂树林已有丝丝缕缕雾气流转,组长抬手看了眼表,说到现在十一点,支书忙跟接:“这时间已有点紧。” 组长手掌轻挥,我们开始接续攀行。 杂树林内树植参天,但较桑林稀松空敞许多,山云流动,晴阴变幻,林间时明时暗,伴着山风过隙,枝叶哗哗作响,让人心生静宁,荡涤去一切登行途中的疲乏与紧张,行进中,教授仍不时让我帮他捡拾各种树叶样本,他细心注明记写,并夹藏进厚厚笔记本里,这也让我随教授学到了许多从前不曾了解的自然生物知识,行途中生出一丝乐趣。 穿越原始野生杂树林时,支书带领我们沿着山形,顺时针向上攀行,我们由此转到云雾山北向一面,在主峰北面的林间,我们发现了多条山涧,它们至峰顶积流而下,在山石凹处汇成溪潭,潭水清澈明净辉映树影,满溢再向下泄流,循循不绝,光影灵动,甚是奇景。 登行山间,往事淡远,心无拘泥,顿感解脱,见那潭水碧寒,我好奇心起,求问支书青灵河水可是源此而来,支书回道:“云雾山顶峰是三道山最高点,常年云雾环绕,冷蓄水气,慢凝细流,沿山脊凹陷泄流而下,成潭、成溪,后并入笔架山山涧,聚瀑而下汇成青灵河源头,再沿河道而顺流,潜入东南方神灵山地下暗河,终注入铁门村外苦桃河中。 |
支书讲说间,我们行经一处较大溪潭,那潭不同它处,潭深水碧,宛如玉石,教授忽然提议停此歇脚,大伙随之就地而息,教授放下包、拐,挽起衣袖,走近潭边,行为怪异绕潭寻走,见此,众人心奇,围聚上前,教授神情严峻,低声指挥我们手拿木拐,分开围站溪潭三面,见他手势一起行动,用手中木拐击打潭水,随即他回背包处,竟从包中取出一个圆形汤碗大小滤网,这时的教授,突然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躬背眯眼,蹲俯潭水边,俨如老练的猎人。 潭水波澜不惊,他左手过顶一挥,我们三人看见,同时举拐击拍水面,教授双眼似鹰紧盯潭面,手挥不停,我们击水越来越快越来越急,潭水喧乍,碧珠乱溅,突然,教授身子一缩,右手闪电般将滤网划入水中一插一舀,一尾青黑花纹鱼,被滤网急速舀出水面,又翻跳落入潭边杂草丛中,教授拧身快速用手兜捉此鱼,将它慢慢捧托控制。 我们大惑不解,围凑过来寻看。 此鱼不大,长十厘米左右,一斤来重,全身无鳞,暗青伴生不规则黑色纹理,体形与那潜艇倒有些相似,呈纺锤状,其身体两侧前后,生有外突骨板与两对小鳍翅。 支书、组长左右寻看,均叫不出鱼名,我瞅望一眼寻思,这鱼自己似曾相识,却一时怎么也想不起来。 组长犹疑望着教授,问道:“老师,这鱼好生奇特,它是什么品种,生于这山潭水中,以何为食?” 一言点醒梦中人,在一旁的我突然想了起来,高声叫道:“这……这……,这应是我们驻村那晚,喝得那道鱼汤之鱼,教授,对不对!” 组长、支书听闻,面显惊讶。 |
教授灰眉一抬,道:“陈想,你是个机灵鬼,正是那鱼。” 教授答复认真,三人都有错愕,全直勾勾盯望着他,教授看了看杯中小鱼,慢慢说道:“这种鱼,属于鲟鱼分支,也是此地原生特产的一种鱼类,我们驻村那天所食之鱼与此鱼略有不同,那是人工繁殖试养出来的,因它浑身暗青,生有黑色纹理,我为它定名为青花鲟,至于这青花鲟的事,我随后适机会告诉你们。” 教授这时故意卖了个关子,然后又问我们道:“那天所食青花鲟,味道怎么样?” 这个问题,我积极态度,立即说道:“鱼质鲜嫩,无与伦比,仅以我来说,是自己至今所吃最好的鱼。” 接着支书不慌不忙接话道:“怪不得,那天我还暗中寻思,是袁主任厨艺提升,还是鱼头养鱼突破,那鱼鲜美可口的很!” 组长面色平静谦和,说出话来语气却暗抑着喜悦,道:“教授出山,扶贫有望!” 教授深深一叹,仔细打量左右寻看此鱼好一番后,走到潭边,蹲身将鱼放入潭水,众人无言继续上行,即将走出这片原始野生杂树林时,教授望着左上方,突然定身不动,众人随之上观。 此处,较前面桑林空敞许多,透过林间空隙,顺着教授视线眺望,我看见几株大树竟长在山石壁边,树木笔直高大,枝叶繁茂,株株都有二三十米的样子,教授眼睛紧紧锁盯它们愕愣。 组长近到教授身边,轻声低问:“老师,怎么了?” 教授缓缓摘下眼镜,捏揉着眉心穴,沉声回道:“三年前,114扶贫工作组进驻黄茧村,那时做过一次村情考察,考察结束后,工作组草拟了一份扶贫方案,方案分三个部分:第一,电、网、水等基建提升与隧道修建,其中重点落子为黄茧隧道,它能将黄茧村第一次与外界畅便连通,为山民们生产、生活与出行,实实在在谋福祉,为后期黄茧村扶贫项目发展,打通制约瓶颈;第二,谋划发展扶贫项目,当时初拟了两项,一项是花菇7号培植,一项是云雾高山茶种植,花茹以农户家庭为生产主体,先行,高山茶则村集体组织发展,后行,实现农户与集体双发展双增收模式;第三,后期结合当地环境资源,招商引资,开发三道山度假休闲,实现绿色创收,不过方案三投入大、变数多,存有太多不确定,一直只是预想,不为外人所知,甚至包括村委,我也只是因花茹项目到村考察时从庹磊口中听说的。考察当时,我已确认花菇7号适宜当地培植发展,那知,奇特的山橘子一下引起了我的注意,我随庹磊深入云雾山脚探查,在那里,我们意外发现了整片古山橘树群与六株并生的山橘树王,我过往知识、经验与思维累积的认知,瞬时在震撼中被颠覆,也就在那时,我下意识想到,幸亏这里深处大山偏远荒僻,古树才得以保存,照此推断,大山深处或将还保存有其它古老珍惜物种,但后来忙于青宁柑繁育,无法得闲前来探查,不想今天,隧了心愿,真有得见,前方山石壁边那几株大树便是。” 教授说完住口不语,我们三人不约而同向那山石壁边生长的大树寻望而去,我心中却在暗想,刚才教授所说上届工作组拟订的那个扶贫方案,听起来真不错,现在,黄茧隧道已修通,进出方便,三道山层峦叠翠,俊险、雄浑,景色怡人,我们今天登爬这云雾山,空气清新、水源清澈,物种丰富,搞起旅游开发,就很吸引人。想到这,我不禁喃喃自语:“此地发展旅游,真还不错!” 组长眺想古树没有说话,支书想着什么,淡然接道:“只要有发展,能脱贫,我们铁着心跟着工作组干,只不过如在本地发展旅游,可能需要与村民们多商议商议,看看他们的意见。” “喔,有什么讲究吗?”我好奇问道。 支书面显一丝难色,接说道:“传说上古之时,三道山三大主峰飞聚于此,拥立对峙,互不相让,历时千年化为山神,驻留于此形成这神奇之地,山神蕴泽,地厚物丰,明朝先祖逃离世事狩猎到此,见这里隐秘佳境,就此安居下来,后繁衍建寨,生计所需,猎杀取用增多,犯讳山神,山神显灵绝迹黄蚕以示警告,寨人畏惧,不再进山,伐林拓地自种自食,此习俗一直延续下来,建国之后亦是如此,但时有外地游客或本地人进山,或有不明违俗之举,便生发出怪异痴疯病来,在这三道山中,发生过多起人员患病、失踪、坠崖事件,镇、县警方组织多次调查搜寻,仍无结论,事发,人心惶惶,谈病色见,相邻石岗村、铁门村知晓获悉,至此不与我村往来,村民更不踏进三道山主峰界域,镇、县两级政府为此压力巨大,还特意取消了长途客车黄茧村站,阻止外人到此,事过多年,发病渐少,致死渐少,一切都才慢慢放开,皇旺这次进山不知为何发病,却是近十年来唯一一例,只是正巧工作组遇上,如此时推出旅游开发,怕引村民们忌讳与不安。” 支书细说道完,我们三人都很震惊,没想这痴疯病如此怪异严重,尤其是我,这才明白皇旺被那般严囚紧绑的背后原由。 |
惊愕片刻,组长接过话头,严肃认真说道:“村民对山神的敬畏,是此地一种习俗,我们工作时要尽量注意与尊重,痴疯病应是一种精神类疾病,一定有其内在未知病因,不应简单与触犯山神联系一起,否则牵强附会,惑人心志,必会阻碍黄茧村今后建设与发展,至于此地是否进行旅游开发,这个牵涉面过多,运作周期过长,时机还不成熟,要从长从慎决议。” 组长话音刚落,教授接说道:“待时机成熟,我建议在此搞生态保护。” 说完,教授抬手,指向前方崖壁上那几株高大树木,激动对我们说道:“你们知道那是什么吗?” |
小说技巧讨论群,群号490854412,大大有兴趣了解一下么 |
(写的不错,支持一下) |
大伙纷纷摇头,教授接着说道:“那是野生珙桐树,它是1000万年前新生代第三纪留下的孑遗植物,在第四纪冰川时期,大部分地区的珙桐相继灭绝,只有在我国南方的一些地区有所幸存,成为了植物界今天的“活化石”,被誉为——中国的鸽子树,又称鸽子花树、水梨子,现在国内一些大的农业公司与农科院已规模化繁育及种植成功,但野生树种,只生长在中国西南四川省和我省周边地区,我二十年前曾带队克服许多困难,才在神农架原始林区发现过它,没有想到现在在此能再次看到这野生珙桐树,万分难得,在这三道山中可能还存在其他珍稀野生树木植物,但这里并不是国家自然保护区,没有任何维护措施,我担心一旦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引入资本低端无绪开发,这里怕是很快会被破坏,那将会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 教授说完,我们既震惊又兴奋,众人不约而同再次眺望崖壁高树,那野生珙桐树中开出白花随风轻舞,宛如栖息白鸽,在树丛中隐现,我们此时更理解教授想法,众人神色敬畏,久眺过后,继续上行。 随着上行,四周高大树木越来越少,低矮灌木却逐渐增多,领头的支书压慢登爬速度,待我们跟上,伸手上指说道:“再向上攀爬,便能见到云雾高山茶树,那些茶树全是皇旺进山发现野生摘移的,他每年春季上山采摘两次,秋季修整与培植,我得空时也会上来帮忙,目前已有百棵左右的规模。等下穿过那茶树,我们就进入到云雾山顶峰区域了,茶树区距离顶峰大约剩有四百米不到。” 组长、教授都是喝茶之人,听后,加快了向上攀行的步伐。 上行中,雾气渐增,莹流环绕,一切变得隐约起来。 行到茶林,众人衣身湿漉,教授眼镜片上更是沾满雾水,他取下眼镜,用衣袖擦净,再戴上俯身细辩茶树,不时与身旁组长交流几句,这时我心有疑问,插话问道“教授,云雾高山茶你们喝后都说好,那它不能作为一个项目去推进发展吗?” 教授慢慢起身,扶腰说道:“这云雾高山茶适合在平均海拔1200米左右的地方生长,喜湿润,云雾山主峰之南便是最佳地点,此处地理气候独特,孕育出高山茶香气持久、滋味甘浓、矿物营养元素多、耐冲泡等众多优质特性,这些对提高人体免疫力,清除体内血脂血糠,口腔保护,都有很好作用,但如果将高山茶移植其它环境中,其特质属性便会消退减失,可以说我们喝得这云雾高山茶都是独家限量限产的,加之天然量少,异常珍贵。” 教授这么一说,我心中开始后悔,清晨出门,袁主任为我们准备茶水,我不爱喝茶只倒了白开水,现在实地走访,了解到这高山茶奇特属性,才知喝茶益处多多,今后应学组长、教授,多喝茶,勤运动。 组长摘下一片老茶叶,用手指轻微搓捋后,放在鼻下嗅闻,鼻翼微张数下,说道:“这三道山灵秀神奇、物种丰富,有些可以改良发展,有些只能保护珍惜,人定胜天、天人合一,相对相立,互时换转,不应主观强置强为,一切均需循按规律顺势而作,积极有为而不执拗,旅游开发、项目发展均是如此,好的设想,落地执行,必须根据实际、结合实际、立足实际,而去取舍有为,就像这云雾高山茶,我们发现它在云雾山顶峰区长势良好,就会主观期望它发展更好,预想山下开垦坡地,去大面积种植,但由于生长环境与条件有所改变,最后得到的却只能是普通品质的茶叶,放到现今整个茶叶市场极度丰富的大背景下,后期其销售将会极度艰难,而投入大量时间、人力、物力、经济与土地资源,都将化为浪费,结果适得其反。” 组长这一表述透彻入理,大家听得纷纷点头。 继续上行,但让我们没有想到的是,接下来顶峰三百多米,却是如此难行,攀行而上必须是手脚并用,且越上越难、愈进愈险,支书尽管年龄较大,可能由于他常年务农经常上山,攀行最为轻松,他抢着背过我们三人背包,这让年纪最轻的我,无地自容,此时,我都已累得腿脚酸痛、气喘吁吁,经过这趟攀爬体验,我清醒地意识到两年来醉生梦死的生活,早已让自己身体亏垮到如此之差,我拼命咬着牙,憋着气埋头上爬。 在我们艰难上行之际,好事开始发生,笼罩顶峰的云雾逐渐变淡消退,周围能见度越来越大、越来越远,峰顶植物变得稀少,视野随之开阔。 这段艰苦攀行近1个小时,我远远落在最后,就在虚汗淋漓疲惫至极时,忽听到头顶上方响起组长、教授“到顶”的齐呼声,我瞬时兴奋抬头仰望,只见雾气消散天高云淡,顶峰仅剩二十米左右,咬牙登顶,到达一处大的平台,只见众人靠座中心一处大的山石之旁。 |
云雾山顶峰形状如同一顶钢盔,其面积约有两个篮球场大小,山顶遍布砾石与杂草,笼罩顶峰的云雾被山风吹散得无影无踪,冬日暖阳轻洒峰顶,极目环顾,周围峰峦叠翠、锦绣斑斓,心胸为之一阔。 支书从包中取出干粮面饼、熟鸡蛋分与众人,口中说道:“今天真是天公作美,异常难得,云雾山如此好天气,一年难见几回。” 组长听闻,远眺群山,深吸口气道:“支书,没想到我们云雾山如此之美!” 支书眼角的鱼尾纹轻轻漾开,温和道:“确实,它一直如此秀美。” “支书,农村脱贫攻坚今后可能会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提出,我们现今成立扶贫工作组,所做得扶贫工作,就是为了提前突破,以点带面,深化推进此项工作全面展开,这既是我们职责所在,更是历史使命担当,我们114工作组将与村委紧密配合,一定要在黄茧村,打赢这场从扶贫到脱贫的革命战役,让生活在这大山里的人们,吃得饱,穿得暖、看得起病,上得起学,生活有奔头,过上的新生活像这云雾山一样秀美。”组长眼眸深邃,环顾群山,我听之神思一荡,顿觉心胸远阔…… |
由峰顶南面下望,能清晰得见黄茧村全貌。 三道山由大巴山脉分支发源而来,分支山脉绵延百里至此,后急速升抬,形成这环围对峙的三道山三大主峰,而后山脉突然坠沉收缩,在此合围形成一天然大型盆地,盆地边沿,青灵河水波光粼粼,宛如一条银链,环束着整个黄茧山村,村子中心一处空敞,正是那宗祠广场与黄茧宗祠之所在,据此层层套圆,圈圈外扩,墨绿山橘掩隐,青石屋舍栉比,古味韵然,清疏井致。 山村南面为一豁口山峦,山峦高处,架有一电信基站,那基站是工作组去年为黄茧村三网通联扶贫谋建的,山峦下方便是今年才竣工的出村通道——黄茧隧道,隧道一头通着村南,一头对接三山公路,公路盘曲,时隐时现于山峦背后,分别向左向右通达石岗村、铁门村与三山镇。 细细俯看,我突然“啊”了一声,手指村落,说道:“从这云雾山顶下看,村落南北为轴似一椭圆,延展的屋舍、交错的山橘、束捆的稻杆,蜿蜒的青灵河,共同织作出一粒饱满的茧壳,而三道山环峰簇拥,却好似一片巨大褶皱的桑叶,将这粒蚕茧呵护托裹其中,而那新修通的黄茧隧道,隐喻黄茧将破,化茧成蝶?” 我神奇想像,用在此处竟毫无牵强,如此一说,众人惊叹,组长眉头轻舒,教授频频寻望,支书沉声而道:“像,真像,陈干事的观察力,非同一般。”此话,让我有些小小自得。 三道山三大主峰,云雾山最高,1616米,我们面向黄茧村,支书为我们顺序介绍起相邻两峰,左手边为神灵山主峰,最高点为1234米,是三大主峰中最矮一座,它山形雄浑连绵,让人一望无余,相比云雾山异常丰富树植来说,神灵山则完全是另一番景象。山上没有一棵高大树植,全为绿色低矮灌木与杂草所覆生,使之整体山貌完全展露,柔和起伏,宛若少妇丰韵胴体。 神灵山另有一奇特之处,便在其山顶,其顶峰相比云雾山、笔架山都更为广阔,顶部地形向下凹陷,形成一处山顶天池,天池水面湛蓝明净,映照白云流转,尽管神灵山主峰是三道山中最矮的,但有山顶天池倒映,使得天、峰相连,好似一体,让人高处下望,宛若飞天,敬畏之心油然而生,在其峰顶北端,立有一块数米高巨石,那巨石形似神仙,静守天地,思远古今,让人暇想连篇,我们惊叹中凝视良久。 组长最先缓回神来,问支书道:“铁门村在神灵山哪个方位,从这里能看到吗?” 支书眯眼,向神灵山南寻望,然后伸手遥指山腰折转处,说在那背后,我们三人凑前顺着支书指处遥望,隐约看到有公路蜿蜒。 教授忽然拔高声调,追问:“支书,你所指更远处,那晶亮反光可是苦桃河?” 支书踮起脚尖,手搭凉棚,远眺回道:“是的,那正是苦桃河,苦桃河边便是三山镇,青灵河是苦桃河最大支流,青灵河环黄茧村东南外流,在神灵山脚下砾石滩潜沉入地,汇入地下暗河之中,再随暗河,穿越神灵山,最后流入苦桃河中。” 按支书讲说,我们三人溯源而望,只见青灵河源起右侧笔架山主、南两峰之间一个沟口,山泉顺崖壁而下,汇流至山脚密林内,然后横流并涌,形成一处小瀑布群,积聚冲刷最后形成了青灵河源头。 河水沿着三道山主峰山脚与黄茧村外沿,夹流出的河道,向北向东再向东南环流而过,后流经神灵山山麓下一大片砾石浅滩缓住,再不前行,最终消失于乱石之中,由此完全应照支书说法,青灵河在此渗沉地下暗河,经暗河穿流神灵山,从铁门村后绕出,继续蜿蜒东出,聚汇流入苦桃河中。 不是支书介绍,加上我们亲眼所见,我们无法想像大自然这般鬼斧神工,在众人由衷惊叹里,支书接续介绍起右侧笔架山。 三道山三山各异,云雾山俊秀、神灵山雄浑,笔架山奇险,笔架山是由三座山峰并列组成,因本地先人觉其形态,像搁放毛笔笔架,故称之为笔架山。 笔架山海拔最高点1314米,位居三山第二,它完全不同于云雾山、神灵山被绿植覆盖,其主峰为大片裸露坚硬石英砂岩,伴生极少松、杉树植,根扎其上,绘成松奇、石怪与山险的独特山貌,越往山上,越是险怪繁复、奇石嶙峋。 支书虚指笔架山,介绍道:“石岗村就在笔架山山脉背后,顺其最北侧峰,越过四道山峦,便是。” 由于笔架山三峰山石宽厚并排,视线阻挡,我们只能大致向支书所指方向眺望一下,之后,教授眉头紧拧,心有所思不发一语,而组长目光深邃,顺着三山公路延展,寻望一会,后向支书提出一个问题:“当前是铁门村经济好些,还是石岗村经济好些?” |
支书平和回道:“从村民生活来看,还是铁门村更好一些,不过邻近两村在山竹县所有村子经济排名中,是第一第二的。” 支书讲完,我们三人面面相觑,都有惊疑,我更是心中纳闷,暗想:邻村虽不像黄茧村一样被闭塞于大山之中,但也是偏远山区,怎的经济发展如此之强?满腹狐疑,正想开口询问,只见组长长眉微蹙,若有所思,我便暂压冲动没有作声。 沉吟片刻,组长说道:“支书,你再给说说邻村产业项目吧!” 支书挠了挠后脑勺,道:“铁门村出了不少能人,其中有村民外出打工,在南方某个日化用品厂干了多年,据说学了技术、摸出门道辞职回来,回村后,拉着村委在村里搞起村办企业,那村办日化厂后来越做越大,生意始终低调稳进。” “喔,那石岗村呢?”组长接问。 支书道:“石岗村做得是制碑烧砖的营生,说起制碑,村里每家每户都会,那是祖传手艺,代代相传,村人打小都是耳濡目染,石岗村墓碑制作,因技艺精湛品质优良,不光三山镇,就是山竹县与更远房县,都有人找来订制,后来,跟着需求变化,他们村搞起了烧砖制砖产业,营生也就做大了。” 支书讲时,组长从包中取出工作记事本,在上面快速记写着,支书说完,他才接道:“看来,必须尽快发展起以特色产业与项目为主体的村集体经济,产业项目既要符合村情,也要适合生产实际,鱼有鱼路,虾有虾路,找对出路才有路。”我这时寻思确是此理,立马想到青宁柑、青花鲟,心中不由莫名期许,望眼教授,教授却还盯着笔架主峰,双眉紧蹙,脸含疑色,想着什么心事…… |
首页 上一页[3] 本页[4] 下一页[5] 尾页[1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小说 最新文章 |
求各位大佬推荐几本高质量 |
小说《随风潜入梦》萧序 荣婉 完本阅读 |
8年书虫,书荒了,求大佬推荐高质量小说 |
非常真实的一个故事,将人性的顽劣表达的淋 |
[修罗场渣女海王YYDS!!!] |
分享我收藏的3000本经典小说,男生懂得进! |
记录我看的小说,不推文 |
《西有鹿鸣》by楚危(古风耽美) |
佛系分享…… |
每次一看到这种小学没毕业的作者就很蛋疼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