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小说 -> 未来已来!《黄茧》 -> 正文阅读 |
[小说]未来已来!《黄茧》[第3页] |
作者:橙黄茧香 |
首页 上一页[2] 本页[3] 下一页[4] 尾页[1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第二天要早起走访调研,会后,我简单清洗了下,驻村两天来又忙又累,回房上好闹钟,倒头入睡,仿佛刚闭眼就又睁眼,还没过不久,我就听见了手机闹铃,忙从床上起身,惺忪睡眼,拿着毛巾,端起杯盆,出屋洗漱。 大门半掩,屋外天色蒙蒙放亮,伴着清冷空气,灰蓝光线钻门而入,锅巴粥的清香静谧着光影,溢满整个堂屋。 打开大门,我瞧见组长正跟教授在院里打着太极拳,两人动作舒缓、步履轻盈,合一齐整,我悄身步入院中,他俩见我早起点头招呼,我洗漱完毕,两人也练完收式,组长带好眼镜向我说道:“陈想,你以后坚持六点早起,参加锻炼,扶贫工作会很辛苦,要有身体保证。” 说来也巧,组长刚关心说完,我那不争气的鼻子突然开始过敏,一连急打了数个喷嚏,崩掉了裤子腰扣,使我脸红气粗、狼狈不堪,我忙一边用毛巾擦拭鼻脸,一边提着裤腰,暗力吸收凸起肚腩,嗯嗯称是。 众人回到屋中,袁主任已端出早饭,执行着组长昨晚提出的同食同餐要求,早饭是窝头、咸椒与昨天剩饭熬煮的锅巴粥,我吃了几口,窝头干粉只能就粥下咽,组长、教授却吃得水响好似美味,我只能咬牙横心,嚼着咸椒,啃完窝头。 吃完早餐刚放下碗筷,支书、仲根就赶到宿舍,我们三人忙回屋收拾,袁主任细心为我们备拿三个木拐与装满干粮茶水,出了院门,教授突然想起什么,让我们前走他转身回屋,过了一会,他小跑追上队伍,我看了看手机,时间刚过七点,我们一行5人,开始了第一天的走访调研。 组长、支书两人并肩走在一行人前面,仲根陪着教授紧随其后,我独自落在最后,倒也轻松自在。 12月山村的清晨,寒露颇重,加之农闲,石道上少见村人,支书领头穿重重院舍向北而行,走出四十多分钟,面前突然开阔,出现一座圆形广场,广场很大,直径近千米,青石铺就,气势恢宏。 远观广场中心,在那围种有一大圈茂密山橘子,那些山橘子全生长高大,呈圆形紧密排列,团簇环围着中间某个建筑,让人远望无从窥见,十分惊奇。 走入广场,支书神色肃严,带着我们向前直行,快到橘树近前时,他这才开口介绍道:“这里就是黄茧村的中心——宗祠广场,广场中心这圈橘树背后,便是黄茧宗祠。” “支书,黄茧宗祠,何时修建,占地多大?”由于山橘隔挡,不见宗祠模样,我好奇问道。 支书答道:“黄茧宗祠建成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占地面积约800多平米。” 听支书说完,我们三人同打眼窥望,全是惊异。 这时支书转向,带着我们从宗祠西南岔过,口中说道:“由于今天的调研行程安排满当,要先后考察村北山橘子林与攀登探访三道山正北主峰云雾山,这黄茧宗祠我们将放在整个走访调研活动全部结束后,再来参观。” 听支书讲说,跟在队伍最后的我,抬头向北远眺,只见那云雾山主峰巍峨高耸,云雾环绕,看着神秘莫测又气象万千,我心中不由生出一种对自然的敬畏。 众人知今天行程安排较紧,无人多语,都紧随支书脚步加快前行,绕过宗祠广场,穿过院落屋舍,经过大片收割完的稻田,行进40多分钟后,八点半,我们到了黄茧村北。 此时,我们前方300米远处,出现了一大片密密麻麻的山橘子林,整片橘林呈弧形条状分布,树香四溢,我们行到林边,隐隐听到潺潺流水之声。 “这水流声可是来自那青灵河?”组长侧脸拧眉,问支书道。 支书忙答:“正是。” 与此同时,教授举止怪异,抢前几步,闪身入林中,众人不解,忙跟随而入。 入林后,教授左顾右盼,像在寻找什么,走出十几米,他来到一株山橘树前蹲下,用手从地里抓起一把泥土,放在鼻前嗅闻,我感到好奇,凑近前去盯看,惊奇地发现,在那株山橘子茂密枝冠中,枝叶互相缠绕,其高处结挂有两颗青色山橘。 我惊喜万分,伸手向上指点,口中高喊:“看哪!看哪!” 组长、仲根跑到近前,仲根高瘦眼尖,一眼瞅见青橘,他猫腰钻进树丛,只听一阵窸窣声响,他大手握着三个带叶山橘钻身出来。 组长扶教授起身,帮他掸净衣尘两人也围凑过来,我兴奋接捧过仲根递来的三个山橘,挑出一个大的,递给了组长,又选出一个鲜的递给了教授。 “怎么现在还有山橘果?”我边剥皮手中剩下的那个橘果,边好奇向仲根问道。 仲根忙回:“这橘果只要不采摘,让它挂留在树上,最长半年不腐不坏,不过它影响新枝生长,过度消耗橘树养分。” 一旁组长听闻,面露诧异神色,他问教授道:“老师,世上真有橘果生长如此之久,而不会去自然脱落?此橘果过季不采不摘,口感品质方面会有什么影响,人还能够食用它吗?” 此时,我已剥开墨青肥厚的橘皮,油脂、异香四溢,正要开吃,听组长如此疑问,捏拿桔瓣的手悬停空中,一时进退不是。 |
教授摘下他的黑框眼镜,对着镜片吹哈一口气,拿在袖口擦拭,低声回道:“覃奋,黄茧村山橘子这种生长属性,在桔木科中,我发现独一份,它根系强盛发达,枝杆茁壮,其整体吸收、转化与生长,都优于其它品类,过季长久不采不摘,不会影响它的食用,但酸度会在橘果中更多积淀,我刚才翻看有果橘树的根土,发现土质明显松软,代表地下根茎活跃,采吸水份供给充足,你们现在就可以品尝,亲自感受一下。” |
我对教授讲得专业技术不是很懂,只见一旁仲根却是钦佩得不住点头,而我在语意重点上抓得很准,同步得出结论,教授所说就是两个字——能吃。 我尝试着将两片桔瓣送进嘴中。 |
桔瓣入口经过舌齿咀嚼,汁水充盈,涌出芳香酸甜,但片刻后,口感急变,强酸翻涌,就连我这种从来不怕酸的人,一时也有些抵挡不住,欲呕欲吐。 组长行事沉稳,不像我直接将两片桔瓣吞入口中,只是小尝桔瓣一口,但即便如此,他也被酸得不断皱眉,教授将手中橘果剥开,与支书、仲根分食,三人吃得倒是不紧不慢,感觉悠然爽怡,我心中好奇,难道他们那个橘果另有不同。 我凑近教授身边瞅瞧,教授一下明白我的意图,剥开一瓣橘,不动声色递与我,我不好意思接了过来,学着组长模样小口咬食,然而,强酸依旧,蹙眉眯眼我急吐几口,被再次酸翻…… 教授这时从他蓝灰色帆布包中掏出一包纸巾,打开后分发众人,让我们擦拭手、嘴,我敏感多思的性格这时开始作祟,追问教授道:“您之前是不是尝过这山橘子,知道它很酸,想让我们试吃反应对吗?” 教授没有直接回答我,而是伸出手,在我肩头轻轻拍抚了几下,然后,侧头向着支书与组长说道:“我们到橘林里看下。” 两人点点头,仲根辩明方向,抢前领路,我们踏着林中小道,向橘林深处走去。 穿行中,流水声越来越响,组长问起橘林浇灌,支书边走边介绍:“穿过这片橘林,便是青灵河的岸边,整片橘林是由人工从青灵河挑水来灌溉。以青灵河为界,河道两岸分别是山地与平地两种地形,我们这边是平地,青灵河对岸,便是三道山山麓坡地,而此处正对面,是云雾山山脚下那片自然古生的山橘林,我们当地人将它称为老山橘林,老山橘林无人浇灌打理,全为野生,与之相对,我们穿行的这片山橘林,全是改革开放后,由对岸那片自然野生山橘子林,挑选、插枝、栽育而来,村里人将此称为新山橘林。” 听支书说到这,我好奇心起,跟问一句:“都是同一树种,这新老之别,是后植时间不同,对吗?” 支书听后,想想回道:“陈干事,既是又不是,准确来说,是不全然,后植时间只是其中一个方面,新山橘子与老山橘子果实的外形、色泽与气味完全一样,但是树形与树果口感却有较大差别,老山橘子枝杆粗壮,根须发达,叶片宽厚,其平均树龄均在百年以上,自然减损极少,橘果口感极酸,而新山橘子正如仲根昨晚开会汇报所说,是打改革开放后,村委挑选仍在挂果老山橘子,插枝移载而来,其间,不断繁殖、淘汰、补种,树龄多在十年左右,橘果口感偏酸。” 支书讲完,我这才完全理清,寻思新山橘子都已酸得极难入口,老山橘子更酸的话,根本食用不得,留之无用,真需尽快砍伐,换种有经济价值的云雾山茶才行,而新山橘子与食品厂合作多年,价值极限,现在合同执行已然到期,如对方改换配方或新选供货,新山橘子怕难有销路,如此预想,这后面扶贫怕是极具困难、压力巨大呀,不怪组长、教授下来驻村神思凝重,始终都是心事重重,当下亟需确定下来后面扶贫发展项目,想到此,我思绪纷杂不再多问。 众人向着橘林深处进入,那里橘树生长得枝叶繁茂,散发着浓郁的芳香,我鼻腔有些过敏,一连接着又打了三四个喷嚏。 组长从他衣兜里掏出一包纸巾,关心地递给了我,然后向教授问道:“老师,这山橘子的气味如此馥郁,乃物种基因决定,却缘何会形成如此呢?” 教授思索回答道:“覃奋,这个问题,你问得很好,这山橘子气味芳香非比寻常,乃是经过长时间自然进化而来,其基因结构匹配它所生存的周围环境,也决定着山橘子的繁衍与生存。不知你发现没有,黄茧村所处地貌是一大型盆地,村子三面为三道山三大主峰环围屏障,仅有南面为笔架山延伸过来的低矮山峦,由此,这里天然形成了一种独特、温润、潮湿的局部气候特征,而这种气候非常适宜橘树的生长,但同时,又极易孕生各类虫蚁,加之橘树根茎枝叶果中均含有糖份,糖极为蚁虫所喜欢而生发灾害,故在野外,果树较难生长成林。此处山橘子在自然进化过程中,经过物竞天择,将富含芳香烃类高油脂分泌基因特性的山橘物种优选、留存出来,每株这类型山橘子,均能通过枝叶、果实分泌出较强芳香油脂驱散虫蚁,令其远离,得以成林,这也就是你嗅闻山橘子如此馥郁芳香的背后原因。” 众人听闻这,纷纷点头。 “覃奋,你看!” 这时,教授在一株山橘树边停驻,用脚前掌划拨开树下杂?土尘,我们忙围聚上前,只见那块泥土地上完全不见任何虫蚁。 组长见此忽问仲根道:“仲根,这若大的新山橘子林,每年维护如何?” 仲根搓着他那双大手,严谨认真答道:“这整片新山橘子林东西走向,呈圆弧形态分布,总弧长近8000米,弧形最宽处,就是目前我们所在北向这里,宽深约有300多米,东西两头则宽度较浅,最浅处在东面,仅有10米不到。橘林经黄茧村一代人移栽培植已具规模,这山橘子属性独特,在此生长适活性极强,且不生虫病,我们无需进行每日维护打理,每年村委集中召集村民进行三次大的培植维护即可:一是每年开春后,进行山橘子翻土、施肥与修枝剪叶;二是入夏后待到挂果时,再进行一次农家肥追施;三就是秋冬季挂果成熟,组织村民全面采摘。” |
“喔,原来如此,这山橘子除口感偏差外,综合价值还是有的,它对后期开发农户家庭香菇栽植,影响不大。”组长转向教授说道。 教授此时眼中放光,接话道:“这山橘子综合价值不光有,而且还挺大。” “不会吧,它这么酸,只能做陈皮,不仅人难食用,连喜甜的虫蚁都远离它,哪有什么新价值。”我好奇插话道。 众人听我所说,也都疑惑望向教授。 |
教授沉缓说道:“虫蚁不喜山橘子并不是因为它的酸,而是之前所说它具有的芳香烃类高油脂及其特殊的气味。自然界万事万物,其极端独特属性中均蕴有好坏两面,自然优选下的山橘子也是如此,其果实偏酸不好,正蕴有果C含量超高的好,且这种天然果C对人体非常有益,既能软化血管、又对祛除血脂、血栓有特效。” 教授说完,众人“喔”的一声发出惊叹,我忙将准备弃食的山橘子全都剥开,不再管有多酸,眯眼塞入口中。 继续前行,枝叶错密,困难许多。 仲根、支书打前带路,组长陪护教授身旁,我帮教授挎背他那蓝灰色帆布大包紧随其后,越往里走,时不时可见到少数枝桠高处,结挂有零星青绿色橘果,我仍就兴奋,时不时惊喜出声。 支书打头听闻,在林中朗声呼道:“陈干事,这里橘林密集较难采摘,故有遗漏,等下我们要过往对岸,去看那老山橘林,那里橘树高大茂盛,比这里更要密集,更难行进,你还会看到一些自然生长的老桔果。” 我听后莫名兴奋,竟心生期盼,忙嗯、嗯应吮。 这时,我想到一个问题,开口向教授问道:“蒋教授,为什么老山橘林中橘树结果越结越少?是因为树龄的老化吗?” 教授听我问话,扭头回道:“陈想,老山橘林橘树结果率低,是受其基因长期进化所决定,那里树龄古老,密闭难行,古树已无须通过挂果结仔,进行自然繁衍存继,如循常规繁继,又无人为移栽外扩,便会形成橘区越繁殖越密集,越密集越挤兑,最终陷入资源匮乏树群共亡的绝境,加之基因无法控制橘树外扩繁殖,便只能促成树形改变,即橘树生长得更高更大,尽力向上拓展空间;同时,另一方面,基因控制减少自身产果,控制自我繁殖,减少资源夺取,长久以往,便有了刚才支书所描绘的老山橘子林景象。世间万物都受隐密自然规律的支配,这种规律用我们老祖宗的话来讲,便为道。” 教授这一番话,听得众人如梦方醒,对他全都恭敬有加,在我眼中,教授原来古板之下,掩藏着无穷阅历、无尽学识,而我对生命,也隐约有了一种新的升化与认知:生命平等,万物有灵。 此时,潺潺水声越来越大,前方橘林逐渐稀松通透起来,转眼,我们5人便穿出橘林。 橘林外,是一大片沙石地,沙石地边就是青灵河,青灵河宽约10米,冬季水流不大,此时已是上午九点,冬阳暖照,河水碧波清澈,水声淙淙,确有青灵意境。 河道对岸,是云雾山山麓延伸,那里一片墨玉团簇,生长一片巨松。 我们随着支书来到河边,只见河道侧内留有一道明显的水痕印记,河面低于那道水痕印记2米多。 组长问道:“黄支书,这青灵河有多深?” 支书看出组长疑问,答道:“覃组长,青灵河平常水深四米左右,冬季枯水季时,水深在三米上下,汛期则到六米,由于河底水草杂生,所以河水深浅有些打眼难辨。” 我在旁左右寻望,追问道:“黄支书,三道山生态不错,看这河底遍生水草,这河名可是由此而来的?” 支书忙解释:“陈干事,青灵河名是这里祖辈先人传叫下来,一直延用至今,还未听说其中有什么特别原由,但我估计也是河水清亮的寓意。” 支书说完,我寻思也是,这河名很是文秀应景。 组长这时手指对岸,问支书道:“黄支书,老山橘林是哪吗!” 我忙顺着组长所指眺望,只见对岸巨松参天,宛如一道城墙隔阻,满是阴森压抑,但有丝缕清香从那松林中透出,漂浮而来。 支书称是,用双手比划一合围手势,说道:“覃组长,野生老山橘林就在那松林后面,由此顺后延伸,直连主峰山脚。” “喔!”组长远眺轻应。 教授插话:“支书,那我们坐船早些过去!” 听要划船渡河,我内心兴奋,此时大伙所立之处,正是河道一凹缩渡口,支书左行数十步,走到过弯伸头西望,随后击掌三声,接着河道过弯后传来一声口哨,支书忙回头挥手向我们示意,等船过去。 我们临岸待望,果见不多久由左侧河道顺水转出一条木船,船尾站立一人撑杆划水,廋高身形长手长脚正是仲根,我这才想起刚才出林不见他人,原来却是找船去了。 仲根将船划到渡口撑杆停稳,支书赶来侧立石阶中段,护卫我们踩踏湿滑青石上到木船,众人上船分前后坐于横乘,仲根长篙倏地抽起,向着渡口青石一点,借着水流撑开船去。船行河中,河岸过顶,长篙翻飞,清波粼粼,那感觉甚是新奇。 我左右环顾,疑窦心生,脱口道:“不想这青灵河,却有如此之深,它河不像河,沟又非沟,好生怪异。” 我本是无心自语,谁知竟引发身旁教授共鸣,他皱眉沉思说道:“的确!” 河道不完,转眼船便停到对岸一处渡口。 仲根停靠木船,教授抢急上岸,不等我们跟随,径直奔松林而去,上到岸来众人一脸惶惑,组长眉峰一挑,示意众人紧随跟上。 松林已是云雾山主峰地界,入内光线晦暗、寒气瘆人,我猛打寒噤,身前组长也接连几个喷嚏,不知为何,此时我脑中一下蹦出那禁闭家中,四肢绑捆床上,胡言乱语的皇旺,内心猛然一抽,只觉这云雾山阴森诡异。 |
教授身影在远方林中来回闪现,似乎在找寻什么,我们紧紧相随,过了不久,他人在一排参天巨松前停下,待我们跟到近前,他招手示意,然后一头从两株并生巨松之间,钻了进去。 这一情景将我们四人看得惊愣呆立、面面相觑,随之,组长倒拎木拐,拔开杂枝,也钻身进去,支书、仲根与我,这才反应过来忙从钻入。 |
穿过巨松间缝,树后现出一条小道,我们几人沿着松间小道直行约有七八分钟,这时空气中飘浮着的橘树清香变得浓烈而馥郁,我心神一荡,打眼再望,无边无际的野生老山橘林,如墨绿色的巨浪涌现于面前,我被惊得目瞪口呆。 刚才见那新山橘林已觉密密麻麻很是茂盛,此时再看这老山橘林,才知什么是真正的繁茂稠密,这里橘树株株高大盘根错节,枝杆绞缠环绕,叶面密不透风,空气弥漫着浓郁的馥香,吸多之后我鼻腔一阵奇痒,过敏又犯,接连打了十多个急促的喷嚏。 当我从口袋中掏摸出组长递我的纸巾擤擦鼻子时,侧脸望见组长也被熏得眼眶微红,忙递过纸巾,组长闭眼擦拭起来,可能由于多有接触,支书、仲根已然习惯,在此环境之下,并没有什么过敏反映,仲根忙抢背过我们的背包。 就在这时,从老山橘林中传来教授呼声:“过来,你们快跟上,我在前面。” 那呼声高亢,中间夹杂着惊喜,众人惊愕寻声觅去。 老山橘林异常茂密原始,人进林中难辩方向,仲根时时手脚并用拨分枝叶,让我们矮身钻行,我天性好奇观望四下,在那繁枝茂叶的缝隙中,隐约发现几株老山橘树枝头,闪现星星点点的鲜亮青翠,我心中暗生惊奇。 当我们发现枝叶满身狼狈不堪的教授时,我们全被他身后景象所震惊,此时,就连组长这种情绪极少波动之人,都有所失控微张嘴角。 在教授身后生长有六株巨大老山橘树,每株橘树直径约为一米,高有五米上下,六树抱团以梅花形共生,枝叶蔓生空中延展遮天蔽日,方圆数丈异香熏人。 教授站于树前神色安然,我们四人围着树群绕走,观望许久才陆续回过神来,我不断下意识搓揪着自己耳垂,就在这时,支书神色已然复常,开口道:“早前曾听村里老人闲话,传说云雾山老山橘子林是由六株橘树生发而来,原以只是神话,没想今日在此真得所见,那传说竟然是真,这片老山橘子林,在黄茧宗祠石刻里曾有记载,时间大约是四百多年前,照此推算,这六株老山橘树怕有五百多年树龄,真乃罕见!” 支书平静讲述,却在我们心中搅动起波澜,组长缓步走向树群,伸手抚触那黝黑粗皴的树杆,仲根已是双膝跪地,虔诚默拜,我愣傻当地,脑中全是对自然感恩,对生命的敬畏。 我痴痴望着树群,傻傻向教授问道:“教授,这、这几株橘树,也、也太大了!它们该,该不会是发生什么变异吧!” 教授没有回我,而是放下了木拐,脱掉外套,捋了捋蓬乱沾着桔叶的灰发,走近树群中的一株橘树前,寻得一处枝杆低矮处,开始向上攀爬,组长、支书见状,忙凑近几步赶到树下接护。 教授攀援很敏捷,不一会上到离地3米多高,被摭掩进繁茂枝叶当中,我与仲根也赶到树下保护,众人更是满脸困惑,树上枝叶里不时传出窸窣声,这时,枝叶突然分开一口探出教授头来,他向树下张望,喊道:“陈想,你站到我下方,我扔下的东西,你要接住,听见没?” 我听得明白,忙移站到位,心念一动,预感到什么,忙高声回应:“教授,注意安全,我已准备到位。” 树间又是一阵密集窸窣声,接着几粒橘果从树中抛了出来,我眼疾手快一一接住,橘果个个浑圆饱满、鲜亮青翠,有如成人拳头般大小,并散发出阵阵百合般的清香。 这时,教授踩着枝杆退爬下来,组长、支书、仲根三人忙抢扶上去,此时教授像变了个人一样,古板、忧思卸去,神采奕奕。 我手捧四粒青橘,与身旁三人一起,全都惶惑望向教授,教授很沉得住气,从我手中拿起一个,慢慢剥开,那橘皮相比新山橘果的皮,明显薄出许多,但水气充足、油脂丰厚、清香四溢、沁人心脾,众人全都神色惊异。 “大伙别愣着了,你们尝尝这橘果。”教授说道。 此青橘非彼青橘,我能明显感觉两者不同,但之前教训犹在,我怕再成试验对象,沉住气不敢贸然,认真礼貌地请问教授道:“教授,这,这能吃吧!不会太酸?” 教授瞪我一眼,直接将手中橘果分成四瓣,分别塞到我们四人手中。 见教授上了脾气,组长也不敢多言相问,只是暗盯我,向我不停努嘴示意,我瞅见他们三人都盯着我不动不试,心中惬意已然暗生,捏拿起橘片左右不是,教授见四人无一尝试,脸上显出烦燥,组长见后,自顾拿起桔瓣吃了起来。 我们三人怂在一旁,紧盯组长神情,随着食吃,组长脸上现出一股难以置信的神情,他由开始慢慢小口试尝,变为直接连片咀嚼,一片接着一片,脸上神情随之一点一点惊喜、兴奋、激动,我甚至能看到在他双眸中,划闪过一道一道神采。 这时,仲根也行动起来,他将手中桔瓣一把全部塞进口中,用力咀嚼,欣喜沿着他明晰的眼角纹向上攀爬,在他宽广的额头上荡漾,我与支书惊诧互望了一眼,然后低头各自试尝…… 甜,甘甜纯净,如蜜一般;香,清醇绵厚,似百合默开;久,回甘久持,留香挂齿,余味不绝,众人谁也没有说话,各自沉浸于自身感受之中。 不知过了多久,众人才陆续回神,八只眼睛紧紧将教授锁住,静等他开口解释。 |
教授瞧见众人反应,烦躁尽褪神色安逸,一点不急。他穿好外衣,背起挎包,拾起木拐,向橘林深处一点,说道:“烦请支书、仲根,带我们继续前行,还有走访调研,待最后忙完,出老山橘林,到那云雾山山脚开阔处,寻一歇脚点,我会将此件事情的全部原委告知大家。”说完,教授脸上转而闪过一丝凄愁。 |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庹磊去后不久,便给我打来电话,说起了扶贫地黄茧村的现实情况。那里整个山村被大山环抱、阻隔,人、物进出十分困难,工作组经过调研认为,如果先发展项目,那么后期依然要面临货物运输困难的问题,那时再修挖隧道这个大工程,物力、财力、人力,精力怕都难以跟上,到时既没发展好经济,又没服务好村民,两头都可能落空,因此,工作组大胆决定变更方案,先集中工作组、村委与全村之力,挖通修建这条黄茧隧道,落地三网联通,让山村与外界真正全方位联通起来,为后面扶贫工作的开展,经济长久持续的发展,村民们生活的安康,奠定好坚实的基础。 |
如此变化,将我原先安排规划一时打乱,但让我没有想到的是,看到那里最真实的贫困,反而感召、激励、坚定了庹磊扶贫下去的决心,他全身心地投入到扶贫工作中,没有任何个人要求,这也让我感动不已。 后来,庹磊几次想借着扶贫单位赠送扶贫物资之机,邀请我到村里慰问与考察,当时,黄茧隧道已开建,他心中始终关注发展何种项目去帮黄茧村扶贫增收,那时,他不断熟悉掌握村情村况,已对项目有了个初步设想,就是将花菇七号这个种植项目,落地黄茧村,因此,更想让我过去给把把关,定定调。 单以花茹种植来说,确实是一种非常适合农户家庭生产的项目,它投资小,占地少,种植便利,规模自主可控,非常适合家庭2到多人种植生产,加之现在城里人,对营养更重视,优良农品需求与日俱增,黄茧村选择花茹种植这个项目确实不错,工作组当时也已将这个项目纳入考察视野。 就在我工作得以抽身,答应庹磊准备下村前,家中却遭意外,夫人突发心梗,我又工作在外,女儿一家远在北京,致使抢救不及,猝然离世,我当时悲痛不已,人生全然进入至暗时刻,女儿多次要我早点放下工作,搬去北京与他们共同生活。 教授说到这时,轻轻长叹了一声,此时,我听之竟感同身受,心中泛起一阵酸苦。 接着,教授继续往下讲述。 那以后,院里领导一边为我工作减负,一边让我兼任院里农村扶贫工作的调度与统筹,想让我转变下工作强度与频率,帮我过度调整一下。这件事情发生后我并没有告诉庹磊,不想让他多生挂记,后在庹磊再次邀我下村考察时,我才一口答应下来。 2010年5月1劳动节那天,我趁着假休,独自乘车第一次下到黄茧村,庹磊头带着安全帽满身泥浆,在三山公路拦车接到我,当时他又黑又瘦,我几乎都认辩不出,幸好我看到两只炯炯有神、蕴含无限憧憬的眼睛,让我感受了为理想追求,畅跑着的灵魂,我一把将他紧紧抱住,那双眼睛笑得黑白分明,青春激扬。 那时黄茧隧道已开工建设,工作组、村委带领着全村人,都忙在工地,而我来前特意嘱咐庹磊无必要不声张,不要给工作组与村里添麻烦,只说是单位农科院派人下村实地考察做个研究,故只有工作组、支书、袁主任夫妇知道此事。本来花菇项目考察调研,我预想花三天时间,却不曾想,在这里,意外经历了两件特殊事情,一留便是六天。 这时,支书低声“嗯”了一下,用手轻拍了额头,说道:“想起来了,是有这事,当时庹研究员也没过多介绍来人,只说是院里同事,帮忙研究这里土质成份,为今后当地发展农科项目提前做些准备工作。” 教授轻轻点点头,停了停继续道:到村后,庹磊便请假没再去隧道工地,而是带我在村中四处走访,围绕花茹种植各方面准备,进行了大量沟通,花茹项目我很熟悉,因为在省内其他村镇已有推广种植,反应良好,黄茧村这里,又确如庹磊设想,有着许多适合花茹种植的独特优势,如:这里规整、宽敞的村民屋舍、清新的空气、温润的盆地气候等, 后期黄茧隧道一旦打通,进出运输难问题立马解决,项目便可全面铺开、推广与落地,那时,我胸中已然有数,只是内心犹疑斟酌,鉴于多个花茹新品种,今后在此到底推广哪个花茹品种更为适合,也更能给这里村民带去最大经济收益,所以当时我没有对项目完全确认,随着庹磊陪着我继续走访,我意外在此有了新的发现。 一是黄茧村村名的由来,让我得知古时这里曾有桑蚕养殖,蚕茧天然黄色极其珍贵必名声远播,当地以此为名,这倒是一种很好农户经济,只是不知后来为何没能传承下来,我多处走访,也寻不见任何养蚕织纺痕迹,甚是奇怪。 二是,我在黄茧村屋前院后看到了山橘子,这是一种当地特生橘树,我经过仔细辩识,确认它是一个新品种,一直没有为外界所发现、研究与记载,这次发现让我兴奋不已。 我详细向庹磊问询,得知我所见到的山橘子为村民们自家散种,用于护院驱虫,在村子北面,有一大片这样的山橘子林,由于口感酸,难有销路,现为一家食品厂提供橘皮原料,经济效益微少,加之大山锁闭,更谈不上发展什么山橘产业,那几百亩的橘林,村委与工作组初步打算,黄茧隧道建成完,另辟发展新产业,如茶苗栽植。 我听到山橘园有数百亩,心中一跳,忙让庹磊带我过去查看,当嗅闻橘树异香,亲见橘园盛景,眼前的一切,让我兴奋不已,我激动在橘园中采摘了大量橘枝样本,随后,庹磊带我到青灵河边净洗,不想,我在河岸边远远望见对岸那片野生老山橘林,那一刻,我瞬间石化呆立无语。 庹磊后来告诉我,黄茧村山橘园,便是人工从老山橘林那边移栽繁殖而来的,当地人对三道山有种特殊敬畏,加之野生老山橘林所结橘果过酸,极难食用,所以老山橘林基本无人去往与打理。 |
隔天,庹磊弄到木船带我渡河,我俩寻到一条小路进入老山橘林探查,在那,我满眼见到的全是百年以上树龄的古橘树,那简直是我之前见所未见、知所未知的奇景,当时,我都不敢相信自已眼中所见。我们一直往橘林内部探查, 最后,我们发现了老山橘林里的树王,就是你们刚才见到的那六棵老山橘树,当时的我,震惊得浑身颤栗,体形如此巨大,树龄久远的橘树,估计世间除此绝无仅有,它可能就是这整片野生橘林的始祖与发源,就像那武夷山大红袍茶第一代母树一般。 |
这次发现意义重大,我欣喜若狂,小心翼翼进行了枝、叶、果全面采样,将其带回省城农科院详尽分析与研究,最后得出结果超乎想象,六株古树平均树龄560年,是目前世界上发现存活时间最久的橘树,也是三道山所有新老山橘子的母树,为第一代橘树,老山橘林中生长的其它橘树为第二代树,均由第一代母树自然繁育而来,平均树龄三百年左右,黄茧村人工移栽的新山橘树为第三代树,源于第二代树择优繁育,研究发现树龄大约60年左右,而山橘子这些神奇属性,与云雾山独特地理气候条件及母树基因,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通过研究分析,我还惊喜地发现,老山橘果皮、汁、瓤、肉中,富含的营养元素超多超高,远非其它水果所能相比,其含有钙、铁、镁、锌多种矿物质与人体所需的各种氨基酸,另维生素A、B、C的含量,是猕猴桃加砂枣的7至8倍,这些不算,最为奇特的是,山橘果中含有大量硒元素与花青素,这两种天然物质能抗衰老与提升人体免疫力,且效用显著,而如此之多营养元素聚于同一水果之中,非常罕见。 这一发现让我激动无比,并预感坚持发展、优化、推进山橘种植,将是黄茧村最好的扶贫项目,于是我针对山橘酸、口感差缺点,不断进行优选、稼接、杂交等多种方式进行改良,先后走访了全国著名柑橘产区,如:广西的沃柑、南丰的蜜橘、四会的砂糖蜜橘、四川的不知火、肇庆的贡柑、赣南的脐橙等多地,不断培育实验,却难有突破与改善,整个山橘改良项目始终没有进展。 来年春末,我去浙江宁波下辖象山县出差,事情突然有了转变,那里设有一个国家级海洋渔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我出差到那,主要是考察了解一项渔业养殖新技术,没曾想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在那里竟有了收获。 渔场考察完,保护实验区同人开车接我外出吃饭,在酒店饭桌上,我意外品尝到当地一种柑橘,那柑橘,颜色鹅黄,气味芳香,汁水充盈,外形与山橘果倒很相似,不过果实较小一些,但重要的是,它甜度极高,这一下引起了我的注意。 我向当地同人打听后得知,这是当地种植的一种常见水果,俗称小春柑,它还有一个学名叫媛小春,是一种以日本清见为母本,黄金柑为父本,杂交育成的柑橘品种。小春柑每年8月挂果,十一月开始采收,最晚在跨年二月仍可收获,加之保鲜冷藏,可多贮藏3个月时间入市,所以夏初市场仍有销售,其整个挂果、采摘时机也有山橘子高度重合,我当即预感两者稼接的话,可能有戏。 饭后,我请同人帮忙联系了象山县小春柑种植园,在种植园老板带领下,对小春柑进行了详尽考察,通过考察,我发现了小春柑速生、喜温湿的生长特点,它与山橘子稼接非常适宜,另外,小春柑还有一正一反两个显著特点,一个是它易生虫害,特难维护,另一个是它果肉中含有极高的诺米灵成分,癌细胞在诺米灵作用下能分解,而这两点又与山橘子特有属性高度互补,山橘子富足的油脂芳香,天然驱离虫蚁,而高硒元素与诺米灵成分同存相辅,能放大抗衰、防癌功效,当时,我强抑住自已内心狂想,收集带回了大量样本。 回来后,我立即备制了50份实验嫁接用苗,趁着庹磊回院里扶贫请款,让他带回黄茧村,在老山橘林里结橘果与不结橘果两类不同古生橘树上,分别进行暗地嫁接实验。 四月底庹磊返回黄茧村,便立即进行了嫁接实验,每半个月一周期,对实验结果观察后,拍照发我邮箱。 整个嫁接实验进行得非常顺利,完全如我预想,嫁接在结果与不结果老橘树上的所有新枝,全部存活,且长速惊人,同年七月,少数新枝开始挂果,九月,新果待熟,外皮紧致,色泽青翠,奇怪的是,那色泽既不同于老山橘果的墨绿浓厚,也不像小春柑的淡素鹅黄,始终就只鲜亮清翠。 庹磊觉得它像停止了生长,过了十一国庆,其外皮颜色仍然保持稚青色,这让他开始动摇,途中着急几次向我电话汇报此事,我让他保持冷静、耐心观察,到了十月底,反馈情况仍无任何变化,但我掐算日子,确定此时橘果应已成熟,便让庹磊不管色泽采摘试吃,过后不久,我便接到他追来的电话,电话里,他语无伦次,只是兴奋的不停喊叫成功了、成功了,而后语音哽咽着告诉我,嫁接生长的橘果又香又甜、汁水充盈,口感无与伦比,我听后心头一稳,长出一口气来,随后嘱咐他不要声张,尽快将橘果送回,让我进行营养成分化验检测。 |
当个体检测结果出来时,我完全震惊了,数据显示山橘子与小春柑嫁接繁殖非常成功,新橘果口感甜度已达最佳,所含营养成分丰富多样、均衡高值,与之前设想的完全一致,两者稼接不光短板互补,更实现了优势一加一大于贰的进化升级。具体来说,口感上新橘果继承了小春柑的甜度与细润;气味上则继承了老山橘果的芳香馥郁;营养上综合了两者所有的成分并继续提高,在生长上,则摒除了小春柑易生虫害的缺点,吸收了它生长快速的优点,并继承保持以老山橘树为主体的全部生长特性。 担心检测失真、不准与异变,随后,我将送检的所有橘果样本逐一复检,最后全部所得结果完全一致,此时,我才真正确定实验成功,当我将结果告诉庹磊,他再次欣喜无比,不过喜悦之后,他认为新橘果还有一点不足,就是那青翠的果皮颜色不太理想,缺少丰收的喜庆与视觉的感染,如果能对其定向优化改良,便会十分完美。 对此我有过考虑,但最后又全自我否定了,在几十年农科研究中,我感知这世间万事万物没有绝对完美,事物到了极致,便会走向反面,老话所讲,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便是此理,这种稚青翠色是新橘果明显缺点,但如能反过来想,它口感甘畅、气味芬芳、营养高值,那醒目的青色,反成它在市场上柑橘全部艳色中的最大亮点与醒目标识,而最终能在市场中竞争存留下来的,一定还是其优良品质与独特口感,那宁静至远,正如此寓。 |
当时想到这,我脑中灵光一闪,青、宁两字结合一起,别有新意,就它取名青宁柑,庹磊得知这个命名,与其背后含义,完全认同非常喜欢,就此,我们将它定名为青宁柑。 科学是严谨的,为了保证嫁接实验全面成功,必须花时间,再进行一次更大范围嫁接实验,故此,庹磊按照我的要求,没有对任何人提及此事,而是继续暗中在新老山橘林中,分别进行了96株嫁接改良实验。 今年来,据庹磊反馈回的消息,三道山地区雨水过多,但青宁柑长势反而更好,最早一批青宁柑九月便挂果成熟,庹磊第一时间将其采摘带回省农科院,我们再次进行测试分析,最终所有数据与之前完全一致,嫁接实验异常稳定全获成功,即便如此,我依然嘱咐庹磊要沉稳定持,继续观察过多雨水对后期挂果的影响,待到年底,实验完结数据无异,再将这好消息一次性汇报给工作组,供其规划后续工作。那时,我也正好做完这件工作上极其重要、极有意义的事,正式退休,然后安居北京,与女儿一家生活。 庹磊既不舍又高兴,听从了我的意见,并强抑住内心喜悦告诉我,黄茧隧道年底贯通,明年发力青宁柑项目,黄茧村脱贫可期,他也与媳妇商量好,趁着扶贫基建完成项目上马,明年他俩准备抽空怀个孩子,媳妇安置在娘家待产,待他归来,枝开叶散好事成双,孩子名都已取好,不管男女就叫庹平,平平常常的平,人老了,听这很是高兴,对那个名字我有些不解,问他何意,他取笑我老糊涂老古板,说庹平隐音就是脱贫,我俩大笑不止。 那知事生突变,后来工作组在检查黄茧隧道工程收尾时,突遇山洪泥石流,全部遇难牺牲,我得到消息时几乎不敢相信,那时心中巨痛无比,夜不能眠,前年才送走老伴,现又白发人送黑发人,送走自已最年轻的学生,且这次黄茧村扶贫,又是亲自告知庹磊,亲自将他送去的,我不知该如何面对他的父母,他的妻子。 经过两个多月的煎熬,就着114工作组重新筹建,我向院领导报名,提出返聘驻村参加扶平,希望完成庹磊的遗志,正巧原覃奋邀约,我便跟女儿与院里做了一些工作,终于成行,这便是现在你们所吃到这青宁柑背后的由来经过。 教授讲完静默无语,众人全被这段曲折隐秘的经过所震撼,我心猛然被什么所触动…… 过了许久,组长开口低声说道:“老师,这青宁柑铺开种嫁接后,我们就进行商标注册,像那小春柑一样做出品牌,做出效应。” 教授微微一愣,忽而说道:“覃奋,你这一说,倒是提醒了我,这青宁柑还有一个奇特属性,刚才没与大家讲说。” “蒋教授,那是什么特别属性?”仲根大手搓拧,急问道。 “不知你们试吃时注意没有,这青宁柑果肉细润没有果籽,故它是通过嫁接改良长成第一代,而要移栽扩产,必须进行剪枝插枝第二代繁育,这是它的繁殖特点,但更为奇特的是,当时进行山橘子与小春柑嫁接实验时,我曾同步在省农科院的实验大棚里,也进行了五株嫁接实验,但是结果极不理想,应了一句老话“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嫁接三例失败枯萎而亡,两例存活,一例结果便掉,一例果如干枣不长,其营养成分全失,也宣告失败,我又查遍国际果树作物基因库,全无此山橘品种发现与记载,最为相近的,只有一种上世纪八十年代,在神农架原始森林考察时发现的两株稀世古橘,当时已然木化,与此也只有四分相近,这就说明山橘子只为三道山地域生长、演变、独有,而当地气候、水土、环境与它高度关联,不管新老山橘枝,还是嫁接改良与繁殖的青宁柑苗,一旦移植到其它地域,多无法再生,或是在生长过程中发生萎变,所以青宁柑无法异地种植,就算种植能活,也结不出的如此果实。” 众人听后这才明白。 组长轻声接道:“教授、那就是说,这青宁柑项目只能在三道山区域发展。” 教授严肃、认真地点点头。 “发展就要形成规模,规模才能生出效益,我记得副村长汇报时曾说,黄茧村新山橘林为460亩,另有50亩为村民屋前院后的自种,这50亩不算,如果要打造千亩青宁柑园,必要过河,将这老山橘林一起改良,统一规划,支书,你看这三道山,还有什么空余荒地,能够用来开发种植青宁柑?”组长蹙眉问道。 仲根看了看支书,又向笔架山方向望了望,支书想起了什么,回组长道:“神灵山与笔架山山脚下,零星有一些荒芜坡地,除此之外,便是翻过这笔架山主峰,在其背后,有一处纵深大峡谷,绵延数百里,峡谷内半干半湿,杂草丛生,倒可用于青宁柑种植。” 组长眉峰一耸,目光精闪,看向教授。 教授听闻,一脸沉思,慢慢犹疑问道:“支书,除此之外,还有……还有什么其它地方吗?” |
首页 上一页[2] 本页[3] 下一页[4] 尾页[1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小说 最新文章 |
求各位大佬推荐几本高质量 |
小说《随风潜入梦》萧序 荣婉 完本阅读 |
8年书虫,书荒了,求大佬推荐高质量小说 |
非常真实的一个故事,将人性的顽劣表达的淋 |
[修罗场渣女海王YYDS!!!] |
分享我收藏的3000本经典小说,男生懂得进! |
记录我看的小说,不推文 |
《西有鹿鸣》by楚危(古风耽美) |
佛系分享…… |
每次一看到这种小学没毕业的作者就很蛋疼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