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阅读网 -> 影视娱乐 -> 如何评价现在外国大片在国内遇冷的票房? -> 正文阅读 |
|
[影视娱乐]如何评价现在外国大片在国内遇冷的票房?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如题 |
冷知识:新加坡截止今天的2025票房冠军还是哪吒2,572.8万美元,其次是侏罗纪世界369.2万美元。 说点不好听的话,好莱坞片近些年有点北美特供片的感觉了,北美票房高的夸张,其他各个国家的票房都不太行…… 目前的北美票冠史迪奇真人版,猛猛吃IP,其实就在北美和欧洲好卖,其他国家卖的都不咋地,这已经是今年好莱坞大片里相对健康的了。 我的世界大电影更加,欧洲都卖不好,只有五眼好卖。 侏罗纪世界也是IP片,五眼+中国特供片,侏罗纪世界在中国算卖的不错的了,大盘好的时代估计能轻松破10亿人民币。 (全是IP片,已经算相当不健康的市场了) 接下来到F1,这部才是好莱坞正常发挥的票房结构,北美票房占比不到30%,每个国家的票房都不算高,但是也不算低。 剩下的《超人》《新驯龙高手》《神奇四侠》《美国队长4》纯纯的北美特供片,北美票房占比50%的,一律在其他地区卖的不行……这种片子看票房结构就一眼烂片了,在五眼都卖不动。 北美、欧洲和东亚是同等级的大票仓,一般的世界级大片,比如复联4、阿凡达2,基本都是这三个市场各占三分之一。 好莱坞能拿下北美,上限就是7~9亿美元;能拿下北美+欧洲,上限就是15亿美元;能拿下北美+欧洲+中国保底20亿美元。 说句很多人都不喜欢的大白话,现在好莱坞场面撑得起来纯靠五眼+欧洲+韩国,这些国家对好莱坞还有点滤镜。其他国家好莱坞已经卖不动了……没什么其他原因,纯粹是因为拍的烂。 尤其是本土片强势的国家,好莱坞拍的烂不会惯着,烂片不止在中国票房低,在日本、印度票房都低。 中国在所有国家里对好莱坞算很包容的了,F1没有IP,没有宣传,点映票房就几百万,上映10天把名侦探柯南斩于马下,连续三个周末票房都没跌,上映16天,上座率还有15%。 只要是好片大家还是会去支持的,好莱坞票房低纯粹是拍的太烂了。 而且不要说在中国,今年好莱坞在北美都爆冷了……最高4亿美元,大部分2亿多美元什么概念,相当于国内最高25亿人民币,大部分十几亿,这算爆么?就是正常行情,纯靠IP撑着…… 前年的芭比和奥本海默、去年的金刚狼和头脑特工队2,北美票房6.5亿美元,相当于国内40亿人民币以上,这种才算爆,今年好莱坞到现在为止连本土都没爆片,更别说海外了。 |
它们在自己国家就不冷? 不好看是原罪,我本来还是本着从业者姿态,硬着头皮去主动且不挑的去看一切能看到的外国影片,流媒体上的也看很多。 是真的没什么看头,而且审美降级太严重了,一股国内网大(制作“质量”可能乘以1000倍)味儿。这是比较直观的整体的服化道和镜头的审美方面。 电影,特别是好莱坞电影,对戏剧性的要求是极高的,通俗来说就是要很有故事性。这一块,你甚至可以感受到他们“突然之间”就都不会了,是真的,好想他们所有人都不会了。 《逃出绝命镇》《绿皮书》又或者《阿诺拉》,这些影片别说大奖和卖座,大概率是立项都会很不顺利。这二十年,似乎就突然“什么都不会”了,我以前会认为是政治正确搞的乌烟瘴气,后来才感觉,没那么简单。就好像我在另外一个回答里说的香港电影的没落一样,这似乎是个更复杂也简单的社会学问题。最近看网上吐槽20年后再拍《穿普拉达的女王2》那样,经济下行的审美是骗不了人的。 外国电影没票房就真的很大程度在于他们的电影真的不好看了。而这种衰退,其实说明更多问题。 |
只是在国内遇冷吗? 2024年全球票房冠军是《头脑特工队2》,但这部电影登顶多少国家票冠呢? |
![]() |
除了那些被文化殖民的国家,但凡本土电影有点战斗力的,哪个不是本土电影获得市场票冠?现在又不是2017年了。 典型的文化洼地台湾,2024年票房前十名,6部美国电影+3部日本动画,上半年《角头-大桥头》上映前,前十甚至无一部本土影片,外国电影在台湾是予取予求,所以我说台湾是殖民地一点毛没有病吧。 |
![]() |
文化洼地还别不服气,亚洲国家看似还有沙特阿拉伯、阿联酋、新加坡跟你为伍,但人家沙特阿拉伯票房结构是咋样的? |
![]() |
至于新加坡和阿联酋,人家人口才多少?都不足千万,一年才拍几部电影?你台湾可是有2300多万人呢,你跟人家小孩坐一桌? 欧美市场也就不多说了,美洲本来就是美国自留地,欧洲也就法国和俄罗斯还没被完全文化殖民,俄罗斯虽然众所周知的原因没法进口美国电影,但俄乌战争前俄罗斯本土电影票房还是很稳的。 咋说呢,平时多搞搞现实社交,跟外面的正常人大打交道,不要限于有信息茧房的平台,特别是文化洼地这种完全被殖民没救的,更是要勇于打破墙的影响,重拾文化自信,像《周处除三害》,不是挺好的么,何必让自己变成别人的形状。 当你打破文化殖民影响后,就会发现最好的电影还是本土创作的。外国大片又不是专门拍给你们看的,有啥好骄傲的,文化全球化囚傻了吧。 送礼物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 |
这个就是我分析暑期档时讲的全球右转是愈演愈烈的事实,各国文化产品都在各自的文化区范围向内化、民族化的趋势已不可逆,同一个作品,各个国家的审美与评价已经逐步分化了,从这个暑期档就能非常明显的看到这一特征—— 今年暑期档,北美那边可是来一部票房大爆一部,从《史迪奇》到《死神来了》《超人》《侏罗纪公园》《f1:狂飙飞车》《新:驯龙高手》都是,迅速抹平并大超了上半年《哪吒2》带来的巨大优势,可在中国,也就是《侏罗纪公园》跟《f1》有点水花。 |
![]() |
|
![]() |
可能对好莱坞来讲,中国观众只能接受特效片了。 因为其实新《超人》与《神奇四侠》在国外口碑还挺好,大部分觉得是拍出了他们想要的超人,神奇四侠更是系列最佳,反倒是国内这边对超英电影要求更严格了,觉得新超人完全不如钢铁之躯,神奇四侠更是我嘞个魔童降世引来吞噬者启动流浪地球计划后,殷夫人大战三星堆青铜大立人的母爱大胜利。 |
![]() |
|
![]() |
在中国受到肯定的,反倒是虽俗套但带有黄金时代气质的《碟中谍》跟《f1》,可能中国观众真的比美国人更爱也更懂黄金时代的美国。 这其实反映出了一个巨大的趋势——中美两大文化区的文化审美是越来越撕裂的,不仅如此,全球都是一样。 就像目前的高赞答主列出来的数据显示的一样—— |
![]() |
换句话说,自从疫情之后,全球右转更加激烈,文化转归到内部、保守、民族的趋势已经不可逆转,地球村早就不是一个互相交流的村子了,我们试图在让中国文化产品真正走向世界的窗口期已经过了。 《哪吒2》靠逆天成绩引起的海外市场关注也是华人留学生居多,已经在国内爆炸成这样了但依旧比不上十几二十年前的出海成绩,只是在近年很突出,因为这些年中国电影在海外是一点水花都没有,所以《哪吒2》这个重新杀入出海榜前十成绩可能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也很难有影片能达到了。 |
![]() |
因为这就是一个悖论嘛,中国电影要想赚钱肯定得首先满足国人审美,而长期浸润好莱坞的国人审美如今在老美的传统超英片翻新的口碑上都出现了巨大的分歧,更别说让国产影片同时符合本就差异巨大的两大市场了。 同时讲到《f1》,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对照文本,因为它主线结构跟《飞驰人生2》极为相似(当然中国观众喜爱主要是因为其顶级视听,这里只是讲文本不同的文化差异),年轻时的车神因为意外负伤开不了赛车了,到老了被老友重新叫回去拯救濒死的车队,队里有一老一少的矛盾搭子,内忧外患各种矛盾,最后排除困难二人合作成功逆袭。 只是《飞驰人生2》把这个经典结构本土化上做得好,以牺牲逻辑性的代价加了很多喜剧,同时内核偏向中年男性逆袭,有很多的情感戏(不是谈恋爱,是男主内心的挣扎与磨砺)。 而《f1》呢,人家不搞中年逆袭专注刻画内心纠结那一套,人家就是一如既往地回来赢的,还是那横冲直撞的性格,还是那永远相信自己判断的自负,很古典的好莱坞风格,老兵不死,激动人心。 如果细挖角色来讲,f1男主绝对会被某书群体批“登味儿”太重,金发老白男,擅自掌控和拉动团队节奏,对团队疯狂施压力求一己之力掌控其他人。 同时在情感方面,没有稳定的婚姻关系,一段赛车经历爱上一个新的女友,可以为了自身的热爱抛弃一切。 这其实是一个这边儒家文化圈很难接受的一个“老登”形象。 而你看这边拍“老登”(此处不带贬义)是怎么拍的,就拿最近的《捕风追影》来说吧,并置了两段看似镜像的父子(女)关系。 但即使这两组关系很矛盾对立,可是那套“子承父业”的传承、那套对本职工作的责任感都还在的,成龙张子枫这组很明显,梁家辉跟小狼崽其实还是很明显的象喻——狼崽用狼王教的本领反杀狼王是为了继承整个族群,可惜最后没有办到,都还在受兄弟情等羁绊被狼王都干掉了。 讲到《捕风追影》,其实也给未来动作片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案例,就是无论是从演员本身的迭代还是观众的审美来讲,可能我们想再看到《少林寺》以及上世纪港片那样的武打已经很少甚至可以说几乎不可能了,但融入些新的东西,比如这里面的类似街舞感、蹦极,把“花拳绣腿”拍的好看一样能得观众喜欢,好莱坞其实之前也面临着动作片人才断代的问题,但他们迅速地吸收了现代格斗等东西搞出来新一代的动作打法,我们也可以看看如何吸收新的东西嘛。 只是这都要服务于各自的文化,因为打戏这方面,中国现在演员断代很难竞争过好莱坞的,关键还是动作奇观背后的东西方能区别于、竞争于英语市场,其实还是很希望能有新兴人才重拾复兴武侠这一类型片,不是让老登来又翻拍金庸(今年春节档刚扑了一部嘛),而是能不能再出一种新的“《卧虎藏龙》”,保留内核的基础上在其他地方能革新,就像这个暑期档《南京照相馆》之于主旋律一样。 最后,我不是在说中国电影应该考虑迎合世界尤其是西方审美,我始终觉得文化产品首先得满足本国观众需求,走向世界是锦上添花,我写这个分析也是想阐述时代已经变化,再费心讨好世界观众其实是件事倍功半的事情,不如多做出让本国人民满意的作品,因为本国的市场上限已经足够你大赚特赚了,这个暑期档的《南京照相馆》跟《东极岛》就是非常好的一组对照。 以上。 送礼物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 |
因为那根本就不是“外国大片”。 你要问我近些年看过的国外的电影里质量好的,我能给你扒拉出来几十部,但是这几十部的精品率是从每年上千部烂片里筛出来的,剩下的那些电影大多数都是成本挺高场面挺大剧情拉胯的,你不能因为它也披了件外国影片的皮就说它是“大”片。 你比如说《头号玩家》这种电影,你换在过去十多年的任何一年上都不会遇冷的。 什么文化不同这些都是扯淡(当然存在这类文化环境差异带来不同票房结果的电影,但其实并不普遍),关键还是电影本身太差了。 |
这个真不怪我们,你拍的什么玩意? 我看侏罗纪世界4的时候满脑子感觉这都啥,剧情零散无逻辑,比之鲨卷风都不如。 我这几年对鲨卷风系列评价越来越高,因为鲨卷风真的就像对这一类美式爆米花电影的讽刺。 |
是美国大片在国内遇冷,而不是外国大片。 对我个人来说,美国的商业片太套路化了,几乎是看前面能大概猜出后面的程度,堪称美国版的春晚小品。 首先因为一个什么缘由故事开始,然后主角的关系、任务进度快速发展,让人觉得前途一片大好。 再然后一定是突然遇到困难、主角闹矛盾。 然后就是:好啦!!!!开始抒情、和好,然后主角团结一致努力战胜反派。最后来一场美国版的包!饺!砸!!!! 建议多进口一些日韩、欧洲,甚至印度、东南亚的片子。虽然各国有各国的套路,但是起码让我们看看新的套路,而不是只有美国的套路。 |
至少近年的美国片是真的没意思。要特效有特效,要剧情有特效,要价值观有特效,要演技有特效。现在的美国片我都不知道意义何在,想要讲述些什么? 尬得要命,从反面的角度说,连过去美式价值观渗透都丢掉了。 反而是国内电影还真能出一些在欢笑中带着深意的作品,虽然烂片也不少。 |
举个例子,最近上的片子 新超人和捕风捉影。 现在美国大片那种莫名其妙的合家欢氛围 做合格的爆米花都做不到 超人 美国精神的体现 出场就自带无敌buff的男人 太阳是力量来源 然后晒太阳和吸血鬼晒太阳一样 感觉他随时会爆体而亡一样 然后和反派打架被爆蛋?然后民众看见怪物也不跑 拿着手机照相?不疏散民众 救狗救松鼠?世界最聪明的男人 用无人机看现场 用语音下令手下,通过键盘输入指令?然后找个女朋友,被人戴绿帽,当间谍?然后破防?bug多的吓人,就这北美口碑爆炸?荒原狼表示自己来早了,晚来两年 用得着和正义联盟打这么费劲,爆超人蛋就行了。 捕风追影,梁家辉演的反派是什么压迫感,冷酷,无情,残忍,狡猾,冷血。一个人打30多个虽然不合理,但是确实过瘾。刀刀见血,就感觉给梁家辉一个氪石小刀,能把新超人两刀攮死。虽然也有很多bug,但是合格的爆米花电影。餐桌,菜市场交锋的时候,全影厅倒吸一口凉气。正派也不降智,警方总指挥是个女警官,果断,勇敢,敢担当。完全不是摆设。 就是现在好莱坞一个合格的爆米花电影都做不出来。就纯纯路径依赖 现在看看好莱坞大片还有啥 1.伐木累!一切都是伐木累! 2.救狗,救猫,猫猫狗狗可爱捏。 3.找一群少数族裔在哪儿呜呜渣渣,吵的人烦的一笔。 4.太空歌剧,要么整得跟太空西部对决,要么整得像太空罗马。 5.宗教,莫名其妙开始宗教。 6.政治正确,男同,女同,黑人,残疾人。到黄种人了,诶嘿搞个恶心人的人设。 7.殖民者与印第安人。 以上七条欢迎补充,两两组合好了,一部大片出来了。 |
天天呼唤哈耶克 他老人家真来了又不开心 菜就多练,菜就闭嘴,玩不起就别玩 |
![]() |
|
我们以前看的是阿凡达,变形金刚,复仇者联盟,速度与激情,侏罗纪公园 没有剧情,特效也足够亮眼,没有特效,俊男靓女也能看看。 现在什么黑人美人鱼,黑人白雪公主,都是啥牛鬼蛇神。 看鬼啊。 |
现在好莱坞以往最拿得出手的特效都烂完了。 不少大片就是光污染,特效都比不上凡人修仙传真人版。 这还有人去看就是给他们脸了。 你说凡人真人版是什么勾八玩意? 嗯,我也是这么看现在好莱坞的。 |
一张图可以说明问题 |
![]() |
|
遇冷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真要是展开说,又加上数据统计和运算,怕是要写厚厚的一本书。如果抓取重要原因而且简单来说,似乎是信息时代带来的大量信息爆炸使得观众的要求变高了。 一个无法避免的事实是,中国确实在高速发展。不要被一些坐井观天的人的怨世之言给骗了。你就拿眼下人们智能手机的普及度和网络等通信技术的情况,和五年前对比。你会发现,眼下的中国是一个信息大集合体,人们随时处在信息爆炸的环境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程度呢?别说青年人和中年人,就连六七十岁的老年人和十岁左右的儿童,都有不少网民,而且能娴熟地操作智能手机。而且十几亿人口的社会下,不乏创意和各种有意思的想法。这种情况和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是密不可分的。这也是信息时代能到来的原因。 |
![]() |
而且你以为信息与国外有多闭塞?我现在觉得某些人自以为是的精英视角才是给自己搭建了一个信息茧房。某些在乡村的大爷大妈也能刷到不少人分享到的外国信息。有时候你觉得大爷大妈难搞,有没有想过一点:其实是这些大爷大妈接触的信息多了,比你看得透、放得开? 庞大的信息轰炸,使得人们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信息,其中有真的也有假的。但是无论真假,都可以上升成自己的认知经验,甚至衡量标准。 于是,这几年我们先不说外国大片,就说国内的影视作品。 想说和十年前,编导们随便弄来流量明星耶耶耶地去拍偶像剧,或者一些老戏骨找一个爹味十足的剧本去拍正剧,就能从观众口袋里掏摸出大量钱财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所以,不光是眼下的影视作品会有各种的批评,当然也有赞美,就算是曾经被大量好评的作品,也有不少被挖出来重新审视,并且也有不少批评了。 这些批评不一定都正确,但是代表了一种情况:观众开始有自己的观看视角和独立思考,而不是被动接受主创人员灌输信息的行为。 在上述三处标黑语句的前提下,我们再来看以前只要走进国门就能掀起观影浪潮的外国大片为什么如今遇冷,就能明白了。 从前,由于经济发展和信息获取渠道狭窄,当带有经济发达、想象力丰富和很多接触不到的信息的外国影片上映,观众下意识涌进电影院。可是,现如今的中国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观众能接触到的信息翻倍增长。此外,中国的经济发展也高速前进。然后再一看那些外国大片,我们突然发现,除了特效,从表演到内容,比起几十年前不但没有进步,甚至还退步了呢? 是啊,就以美国影视作品来说,三十年前的影视作品里哪有那么多zzzq?现在可好,连黑皮肤的白雪公主都搞出来了。然后,是个影视作品就得搞点啪啪啪,就得搞搞游行示威群众,就得整个记者掏本子采访。好几年了拍的那都是啥呀? 观念模式化甚至陈旧、异国情调也和中国人生活拉不开什么档次了,至于特效,说实话,只要剧组能砸钱,国产电影的特效不是个问题。因为有些团队雇的就是国外的了。 剩下的只能是讲故事和提供情绪价值了。 问题是,讲故事这件事儿上,现在不少国产电影和外国大片基本上就是五五开。你没想到吧?好多现在岁数在四五十左右的编导们,甚至一些岁数更大的编导们,上学学的,以及工作时创作的,都是国外电影的创作模式。没错,以好莱坞式剧本为例,其中的剧本模式都是咱们影视院校的教材内容。因此,被我们骂烂的一些剧本,事实上技法来源并非国内,而是国外。 骂完了国内的影视作品,再一看同期的国外影视作品。我们总觉得好像那股子骂完的味道又来了。以前还有外国人金发蓝眼的滤镜。现在滤镜拿掉,突然发现也没什么呀!不也是那么回事吗? 所以,这么一来,这些影视作品的直接要素都被扒完了,扒完后观众找不到什么让自己觉得眼球一亮的东西也就兴趣索然了。。假如这部电影还能提供情绪价值,那么票房也不会差。假如这部电影连情绪价值都提供不了。你还能指望有好评吗?看过的人再把这些东西告诉给其他人,票房遇冷也就在必然中了。 送礼物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 |
美国大片过去几年制作的时候必须经过dei审查,否则拉不到投资 所谓dei就是性别多元化,女性主义,和黑人少数族裔为主 于是乎不得不掺黑人,同性恋,大女主,而且必须是丑的 久而久之就有了黑美人鱼这类玩意儿 而现在dei在国内也在生根发芽 为啥武术指导被逼到游戏动画那块去了,你们明白不? 国内投资也是这么干的,雄狮少年必须做丑模型,浪浪山宣发必须和女拳合作 最后结果就不只是国产大片遇冷了 |
有一说一 现在外国大片在本国也卖不好啊 之前复联四什么票房,现在一堆漫威电影什么票房 好莱坞真是一年不如一年了 |
那些垃圾也配叫大片? 垃圾加个洋,无非还是洋垃圾。 |
我就说一下我作为一个观众的想法,我以前在国产和外国片一般优先外国片,毕竟哪怕烂我听不懂还好点,疫情之后我发现外语烂片我也受不了了()所以现在只看评分高口碑好的片子,而且宁可等一等,不会在某些up或者博主吹的神乎其神时候看 |
这么说吧,最近三十年,全球大多数国家,基本上可以分为美国文化殖民地和日本文化殖民地。 绝大多数国家在发展文化的时候优先选择日本模式,各种抄袭借鉴日本。没错,我说的就是你,赢遍天下无敌手的国家。 |
在日耳蛮公开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就已经输得太彻底了 Hollywood Chinese box office was in decline even before Trump tariffs 解释在这里:审美输出 |
好莱坞肯定在走下坡路,woke,DEI,LGBTQ+这些玩意除了一小撮自由派,全世界谁都不喜欢,绝大多数美国人也不喜欢! 之前好莱坞大片的海外票房能占到总票房的70%,现在已经不到50%了。 |
没能力就说没能力,到哪都说大环境不行,怎么,你是破坏大环境的人啊。 |
别的我不知道 死神来了都快删成合家欢了 但凡有点创意的镜头,比如割草机和自动售货机的镜头都给删了 这些都没了,我还看死神来了干嘛? |
政治正确+剧情拉胯, 我有这时间睡觉也不去看 |
首先挑明一点,“外国”就是美国,外国大片基本就是美国大片,偶尔包含欧洲。外国大片遇冷,相当于说美国大片遇冷。为什么美国大片在遇冷?对比下不同时间线的美国电影,你可能就有个大概的答案了。美国电影有三个高光时期: 一、好莱坞黄金时代(约1930年代至1950年代)?:乱世佳人、卡萨布兰卡等等 二、新好莱坞运动(1960年代末至1970年代末)?:教父、星球大战等等 三、现代电影(1990年代至201x)?:阿甘正传、美丽人生等等 既有《星球大战》这种科幻巨著,又有《指环王》这种融合中世纪和奇幻的史诗级作品……更多的就不一一点名,以前这些真正大片的,名单还有很长。不对,可以提一下一的是1994年,真正的高手过招,肖申克的救赎 vs 阿甘正传,而现在的奥斯卡是从一堆平庸的电影里选出符合一些还像是那么回事的。正常人都知道美国电影变差了。 至于美国电影为什么变差,那是另外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很多人都看过一部经典的美国电影《当幸福来敲门》,实际上它是2006年拍摄, 但讲述的是美国1980年经济危机期间的故事。2006年的美国人应该还会有一部分人会被这个电影故事感动和激励,但是2025年的美国人应该清醒地知道那样还不如睡帐篷、领救助餐,再来点零元购。甚至对于一些美国人而言,即使那一年发生了美国经济危机,但可能他们可能仍然更喜欢和怀念距今45年之前的1980年。而《当幸福来敲门》的男主角 - 威尔·史密斯,也因为在2022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上的事件而事业受损。 时代变了,人心散了,很多共识丢失了。 美国顶层资本家猎食者肯定是有审美和判断力,中上层的导演演员等群体肯定是有学识,但是他们知道《幸福不会敲门》,很多美国人也知道《幸福不会敲门》,美国顶层猎食者知道很多普通美国人知道《幸福不会敲门》。所以《当幸福来敲门》这样的电影就不可能再被拍出来。 你知道,我知道,我知道你知道,你知道我知道你知道,那有些事情没必要了…… 《闻香识女人》也类似,美国退伍老兵说:“我知道哪条路都能通向正道,但是我从不尝试,为什么?因为,走正道太难”。关于这句话有很多不同解读,但是现在的美国人或者全世界的人知道有钱人走哪条路都能通向“正道”,而且还很容易,一点不难。 肖申克的救赎,1994 泰坦尼克号,1997 阿甘正传,1994 美丽人生,1997 这个杀手不太冷,1994 星际穿越,2014 盗梦空间,2010 楚门的世界,1998 辛德勒的名单,1993 海上钢琴师,1998 疯狂动物城,2016 放牛班的春天,2004 机器人总动员,2008 触不可及,2011 教父,1972 当幸福来敲门,2006 闻香识女人,1992 |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