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阅读网 -> 人物音乐 -> 大家怎么评价钢琴家郎朗和王羽佳? -> 正文阅读 |
|
[人物音乐]大家怎么评价钢琴家郎朗和王羽佳?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大家怎么评价钢琴家郎朗和王羽佳? 关注问题?写回答 [img_log] 王羽佳 钢琴家 郎朗 大家怎么评价钢琴家郎朗和王羽佳? |
郎朗和王羽佳师出同门,却互相看不顺眼 - 几乎从不同框,也没有任何合作/互动。郎朗和王羽佳都是费城柯蒂斯音乐学院格拉夫曼的学生。郎朗刚毕业,王羽佳就入学了。二人虽然在学校里没有交集,但毕竟都是顶级钢琴家,都来自中国,还是校友,同门师兄妹,照理说应该是惺惺相惜,互相帮助的吧? 然而并没有。俩人一起去给导师庆祝生日,都离得远远的,好像完全不认识一样。 |
![]() |
王羽佳发的合照,自己站C位,郎朗在后面,完全不提一句,仿佛照片里没有郎朗这个人。 |
![]() |
而郎朗发的图,根本没放王羽佳,就好像王羽佳没去一样!所以郎朗和王羽佳之间,至少是不熟,甚至不排除有些过节。但具体内幕如何?我也不知道,就不乱说了。 关于郎朗和王羽佳的导师格拉夫曼,这里我多说两句。这个人对于二位的成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格拉夫曼这个老头,看不上任何钢琴比赛。他的原话是:你如果频繁参加钢琴比赛,就不得不反复练习参赛曲目,而疏于练习其他曲目。长此以往,练习曲目的广度不足,是不利于钢琴家成长的。所以郎朗和王羽佳其实都没拿过什么比赛的名次,但依然成功跻身顶尖钢琴家行列。所以说格拉夫曼的学生,等于自带光环。拜他为师,基本就不需要参加比赛来证明自己了。哪个指挥想要钢琴独奏家的时候,格拉夫曼一个电话,就把自己学生推荐过去了。这种资源是强如赵成珍/林允灿都羡慕的。当韩国哥俩还在苦练比赛曲目,想着怎么免除兵役的时候,郎朗和王羽佳已经跟各大乐团眉来眼去,跟很多指挥谈笑风生了。 我作为一个古典乐迷,在卡耐基现场看过很多次郎朗和王羽佳的演出,对俩人都有几分欣赏,但也略有不满。二人都比较爱耍大牌,不喜欢跟乐迷互动,但方式有所不同。郎朗是每次从后门绕着走,完全避开想要签名/合影的粉丝,谁也抓不到他。王羽佳呢,是鼻孔朝天,装看不见你。有时候你跟她说中文,她回你英文,你就完全没有想要跟她互动的欲望了。 相比之下,很多比他俩更大牌的音乐家,就要有亲和力多了。比如基辛和莫斯特,每次都是演完出马上就从卡耐基后面出来,挨个签名合影,不签完不走。究竟是因为他俩本来就爱耍大牌,看不起乐迷呢?还是被一些劣质的中国乐迷恶心到了,为了自我保护呢?这就是个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了,很难说。 首先要明确,郎朗和王羽佳都是现存最炙手可热,票房号召力最高的顶级钢琴家,是古典音乐圈子里为数不多能让黄牛赚到钱的音乐家。现在的古典音乐,也就只有极少数顶级乐团和金字塔尖的一些顶级独奏家,能在官网把原价票卖完。像内田光子这种咖位的优秀钢琴家,每次来卡耐基也就只是“临开场勉强把票卖完”,加价的黄牛票根本无人问津。而像Emanuel Ax和Bronfman这种大佬,虽然弹得很棒,但缺乏个人特色,每次票打折到10块/20块,都卖不完。再次一档的,李云迪这种已经被古典音乐抛弃,水平差一档的钢琴家,打折都卖不动票,最后需要靠赞助商临时送票,才勉强维持了七八成的上座率。估计李云迪之后很难再回到卡耐基演出了。 而郎朗和王羽佳,已经属于业界楷模,能独自扛住票房,拖着古典音乐继续前进的了。他们俩可不仅仅是中国最好的钢琴家,而是全世界最好的钢琴家之二。可能现在依然活跃在舞台上的钢琴家,咖位高于他们俩的,也就基辛,阿格里奇和席夫。另外还有几个被韩国人硬捧的赵成珍/林允灿和他们平起平坐。 先说郎朗。 |
![]() |
这张图是我25年3月12号在卡耐基拍的。郎朗久违地弹了一些严肃曲目,终于回到了古典音乐圈。而之前两年他都在干什么呢? |
![]() |
没错,他在带着老婆弹迪斯尼!吉娜的水平怎么说呢?在业余钢琴家/女高音里算是勉强能听的,但是如果她不是郎朗的老婆,是绝对不会有人想花钱买票听吉娜弹钢琴/唱歌的。也就是说,在郎朗的迪斯尼巡演里,吉娜是个配货。就类似于你想买最火的爱马仕包,必须要先买点没用的边角料 - 你想听郎朗,就不得不接受他老婆当嘉宾也弹两下。 这两口子就靠这个迪斯尼的巡演,圈了不少钱。虽然郎朗伤害了自己的羽毛,得罪了一大批挑剔的古典乐迷,但拉拢了很多类似于理查德克莱德曼粉丝的门外汉。所以他赚得盆满钵满。 但是为了不像克莱德曼一样彻底沦为一个流行钢琴家,他还是及时调转车头,回到了严肃音乐的赛道。要知道,郎朗刚开始火,就是当年穿红色唐装在卡耐基演的那场。现在的郎朗,技术成熟多了,但也多了几分油腻。所以说,最优秀的音乐家,永远是成名前的音乐家。等人家有钱了,你就不可能再让人家每天练8小时琴,弹最有艺术价值的作品了。这也不能怪郎朗,因为没人会和钱过不去。全世界99%的音乐家,都逃不过成名以后逐渐变油腻,演出开始划水的套路。不止郎朗,马友友,文格洛夫和穆特也是一样的。 |
![]() |
0 而至于王羽佳,则比郎朗更明显地被资本绑架了。她演出穿的一身服装,从齐x小短裙到恨天高,都有赞助商赞助。也就是说,她拿了别人的钱,把自己架在了那 - 即使她不想那么穿,也必须那样穿了。而且王羽佳演出结束后,还会在ebay上拍卖自己演出穿过的原味裙子和原味高跟鞋。虽然她每次接受采访,都义正严辞地跟记者说:“请关注我的音乐,别看我穿什么!”但她这说一套做一套的样子,明显是既要又要啊! |
![]() |
|
![]() |
客观地说,如果王羽佳不穿这么性感,钢琴弹得如何呢?也还是不错的!但会不会像现在这么一票难求,场场爆满呢?那肯定不会。参考内田光子就知道,等王羽佳也到了70多岁,年老色衰,性吸引力下降,弹不动了,还会有色眯眯的美国老头花大价钱来看她吗?肯定不会了。 如果按王羽佳现在这种演出的强度和密度来看,她今年已经因为身体原因,临时鸽了纽约,旧金山,多伦多的好几场演出。奥拉夫森为了给王羽佳救场,现在弹哥德堡变奏曲弹得格外熟练。 王羽佳的巅峰之作大概就是23年在卡耐基和费城交响乐团合作的拉赫马拉松。但是这种强度的音乐会,你想让她再来一次,她肯定也弹不动了。王羽佳的艺术寿命绝对不会长于阿格里奇和内田光子,大概率就是趁自己年轻时嘎嘎捞几波快钱,对于艺术的深度已经没有什么挖掘了。 |
![]() |
这是内田光子边弹边指马勒室内乐团那场莫扎特钢协,王羽佳也在现场偷师。边弹边指这种绝活,很快就要失传了。巴伦勃依姆已经得了老年痴呆,基本退休;内田光子今年的状态也断崖式下滑,明年不来纽约了。王羽佳大概也看到了边弹边指这条赛道的空缺,明年要跟马勒室内乐团尝试一场室内乐。能不能接住前辈的衣钵,转型成功,就看她自己了。 一句话概括:王羽佳和郎朗都是如今最顶尖的钢琴家。去现场听他们的音乐会大概率不会踩雷,物有所值。但懂的都懂,他们只是技术过硬+有个人特色,受资本的追捧;但离真正伟大的钢琴家,都还有一些距离。 送礼物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 |
朗朗有什么可评价的?地球钢琴家中历史前十,即战力第一的有实力又叫座的独一档选手。除了东北腔加真实加表情拉低了他在不明真相群众中的B格外,没什么缺点。 王羽佳实力也非常强,我认为她跟沈文裕可以竞争中国当世副GOAT,但她那个low穿地心的取悦欧美的亚裔妆和衣品让我对其极其看不起。 你问的是我的评价,我就说我的评价。我看不起王羽佳这人,但认可他的实力。 |
你们真正弹过钢琴没有? 一看就知道郎朗明显是天赋型的啊,王羽佳只是在弹,但是郎朗,own the piano |
我只是个普通音乐爱好者,对艰深和冷门不感兴趣,但是郎朗无论弹什么我基本都能听下去,但王羽佳的我就和听很多别的钢琴家一样,甚至更听不下去。外行,不评价优劣。 郎王都以自由著称。我专门对比了耳熟能详的几个曲目,以土耳其和野蜂为例,无论是节奏、强弱、旋律,我都超级喜欢郎朗。郎的节奏,有时虽然偏自由,但都卡在了我的点上,但王羽佳的节奏经常很费解。在所有的钢琴家中,我尤其喜欢郎朗的强弱处理,他总是能把我带进去。说实话,我觉得郎朗自由得极其严谨。 汤姆和吉瑞生出的钢琴家,琴声中总是超有画面感。 |
虽然不想事事都扯上国家,但是郎朗给人一种为国争光的味道,王也是,只不过争的是美国光(更何况人家已经是美国籍了) |
我最近越来越觉得王羽佳弹琴更好听了 其实用数据衡量钢琴家有点太片面了 什么提名啊什么奖啊都是虚的 我一直觉得现场的质量大过一切 录音什么的弹不好可以再弹 也可以靠技术修修音啥的 具体不太懂 有幸听过两位的现场 水平都相当高 我个人的感觉就是郎朗跟王羽佳都是非常优秀的钢琴家 高于陈萨和李云迪 然后低于基辛这样吧 张昊辰其实挺接近这两位的 我就喜欢这种啥也不想专心练琴的人 纯粹 如果要成为顶级钢琴家 心目中是阿格里奇 齐默尔曼 全世界数一数二那种 还是会有点距离的 就我个人感觉基辛有点接近了 感觉郎朗王羽佳和基辛的差距就是不能做到弹啥像啥 贝多芬像贝多芬 肖邦像肖邦 普罗像普罗 我不反对钢琴家捞钱 钱当然是越多越好 但我觉得多练练琴追求一下更高境界会比较好 别老拿着根香蕉戳钢琴去取悦业余的人 也别老穿着花里胡哨的衣服 人家是看你弹琴的不是看你露肉的 严肃点比较好 题目没有问比较两者的水平高低 那我就不说了 总结一下吧 郎朗王羽佳都是中国数一数二的钢琴家 世界上优秀的钢琴家 同年龄段没什么人能弹的比他们更好了 但离顶尖还有差距 仍需努力 挺看好他们两个的 当然前提是多努力练琴 |
我是什么东西,我也配评价这两个人... 但是看到这个问题下的一些回答,实在是觉得不吐不快,还是姑且写一点自己的看法: 1、首先必须明确的是,包括我自己在内的在座的所有人,都没有资格评价这两位钢琴家,甚至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两个人都没法评价对方。 2、其次必须明确的是,这两个人都是伟大的,目前正处于艺术家生涯巅峰阶段的钢琴家:技术尚未衰退,但演出的经验和对音乐的理解却远超年轻时的自己,一般来说,绝大多数艺术家的大部分传奇演绎都产自这个阶段,所以事实上现在去评价他们两个人是不合适的:未来十年里他们很大概率会产出许多许多的优秀演绎。 3、再抛砖引玉地谈一点自己浅薄的认识吧:在21世纪,评价钢琴家最有力的维度就是录音(现场演出的录音或是录音室录音)。发达的录音技术,凝练了艺术家最核心的艺术理解。所以让我们看看这两位钢琴家至今都留下了哪些优秀的录音吧: 先说朗朗: 1、《LANG LANG Live at Carnegie Hall》 传奇神演,历史最佳级的《唐璜》,其实这一场的D760我也很喜欢。 2、和姐夫合作的《Rachmaninov: Piano Concerto No. 2》蛮好的录音,虽然算不上最佳的一档,但至少我个人还挺喜欢的。 3、和艾森巴赫合作的《Beethoven: Piano Concertos Nos. 1 & 4》两首都蛮好,和最老牌的一些演出有明显的风格区别,算是平常图新鲜的时候会常听的演绎。 4、《Lang Lang Live in Vienna》又一场神演。从录音中展示出的音乐魅力来说,我会原意买一张相当相当贵的票去听他弹这些曲目。 5、和Rattle合作的《Prokofiev & Bartók: Piano Concertos》传奇录音,这版普三是我心目中本曲目的最佳演绎之一。 6、《Goldberg Variations》有争议的演绎,但我个人认为,这种新派的演绎还是蛮不错的。毕竟,古典音乐不应该成为,比拼谁能弹得更像古人的无意义竞赛。、 再说王羽佳: 0、王羽佳这人很奇怪,她的录音往往都不如现场演出,我B站的收藏夹里不知道收藏了多少个她的现场录像,但真细数起来,好录音却没那么多。 1、和阿巴多合作的《Rachmaninov: Piano Concerto No.2》不是最佳版本,但绝对是值得多听几次的版本。 2、和Dudamel合作的《Rachmaninov, Piano Concerto No 3》同上。 3、《Ravel: Piano Concertos》 传奇录音。我个人一直认为,这份录音被低估了。几乎是我心中Ravel钢协的首选版本。尤其是钢琴家本人还有更胜一筹的现场录音。 4、《The Berlin Recital (Live at Philharmonie, Berlin / 2018)》几乎完美的演出。不知道反复听了多少遍了。 5、《The Vienna Recital》灵动而诱人的演出。绝对值得一听。 6、必须专门提一下Prokofiev, Piano Concerto No 2 近十年,王羽佳在现场贡献出了好几个极其精彩的普二,有些几乎是决定性的:优秀到可以直接改变听众对这部作品的喜爱程度,精彩程度远超她2013年的录音,是不可不听的。 |
郎朗真的是非常优秀的钢琴家,技巧娴熟,弹琴的态度很认真,为人很成熟。可能演奏风格太过气盛了点,喜欢浪漫风格曲目的年轻人可能对他评价底一点,但是专业领域对它的评价非常高。 王羽佳属于洋洋洒洒的类型,专攻于谱面复杂的高难度曲目,也是演奏技巧性非常高的钢琴家。希望听到王羽佳老师其他风格的作品哈哈哈。 |
水平差的有点远,同一个曲子,致爱丽丝,只要是听力没问题的都知道哪个好听https://youtu.be/s71I_EWJk7I?si=_VGQl9FLcnv3gdbd。 |
你看看吉娜再看看王羽佳 就明白了郎朗和王羽佳的关系不可能好了。 |
一,艺术家应爱惜羽毛,关注点回归到真心关切艺术本身的呈现质量,少巡演,多录制专辑。 二,古典音乐天生有门槛,并不适合“生搬硬套”流行歌手开演唱会的“普通商业模式”,无限制去售票巡演。 三,如需开巡演的演奏者,建议主动允许“有要求限制”的私人手机录制上传。 一,艺术家应爱惜羽毛,关注点回归到真心关切艺术本身的呈现质量,少巡演,多录制专辑。 不同城市的居住环境、演出环境、场地音效环境、不同的琴、不同的身心状态、场内突发状况等,实际无法保证在纯音乐艺术上,同样的票价、给予观众们同等质量的演出。 对于那些花钱买票、满怀期待想要高质量享受、欣赏演奏的爱乐者来说,不公平。 录制专辑,则相对公平,所有愿意花钱买你专辑、欣赏你的人,欣赏的都是同一次、统一水准的高质量诠释。 录制专辑,站在音乐家角度: 你的演奏几乎被精准投放给真心想要欣赏的用户,无效听众的几率大幅降低,你的心血演奏不会被辜负。 并且演绎质量与水准能够有保证,能够代表你当下的实力与心声。 听录音专辑,站在听众角度: 能够欣赏到音乐家用心打磨呈现的高品质音乐演绎;得到相对有保障的精神享受、与付出回馈(时间与金钱)。 不会被其他低素质观众打扰;最少程度被不同音乐厅、不同位置糟糕音效干扰;最少程度被演奏家当天状态心境、或疲劳、乏味、不走心应付表演所伤害。 鼎盛时期的西方古典音乐现场音乐会,其实是属于那个时代的产物,那时人们无法坐在家里,随意上网听看音乐,只能到指定现场,没得选择。 现如今,世界各地,渴望听你演奏的拥趸,完全可以从专辑上,准确享受到你分享的满意成果,接收到你的想法与喜悦。 如果你愿意,在音、视频社交软件这么发达的现代,完全可以与观众乐迷们即时亲密沟通。 原色图文: https://mp.weixin.qq.com/s/36v23IHr71FmZJTy3tDwtA?mp.weixin.qq.com/s/36v23IHr71FmZJTy3tDwtA 二,古典音乐天生有门槛,并不适合“生搬硬套”流行歌手开演唱会的“普通商业模式”,无限制去售票巡演。 【气氛差别】 歌星办演唱会,是放松是大派对,失误是可爱,也无伤大雅。 而演奏家办音乐会,是紧张,是走钢丝,失误会被人诟病。 歌星角度:举办演唱会,就为了满足参与度、能提供与观众亲密互动的情绪价值。音乐家和观众之间不分彼此,对歌手现场跑调,气喘,甚至唱到一半让观众接着唱,自己休息都可以。 演奏家角度:举办严肃古典音乐会,与录制专辑一样,只能提供听觉内容。且本身真正有准确客观鉴赏能力的欣赏者少之又少,很大部分是附庸风雅者、好奇者、初学者、音乐学院同行,会对演奏家揣有不同程度的批判性。 【拥趸差别】 流行音乐个人演唱会的“听众纯净度”非常高,几乎不会出现“附庸风雅、不感兴趣硬听”的情况。 喜欢方大同“节奏布鲁斯”的人,一般不会去买“中式”刀郎演唱会的票。 喜欢周深“艺术优雅仙气飘飘”的人,一般不会去买“接地气”伍佰演唱会的票, 喜欢周慧“安静内省舐伤回味”的人,一般不会去买“豪迈"凤凰传奇演唱会的票。 去看古典音乐会的观众,则是鱼龙混杂,喜欢、不喜欢、去睡觉、去乘凉、五花八门什么人都有。 【关注点差别】 听流行演唱会,其实主要是看;看明星本人。 至于音效,一定不会有CD里更细腻清晰,观众也都不太在乎。 而听严肃古典音乐会,真的是听;听音乐本身。 即使你在人群中,也渴望听的很清楚,但实际又做不到听cd中的丝毫毕现,真真确确。 【属性差别】 1,流行音乐的属性,既可听又可看,既适合录制专辑、又适合开现场演唱会。 不像更侧重安静欣赏的古典音乐,只适合录音。 2,客观来说,流行音乐自带“接地气、无门槛”属性,歌词旋律符合普罗大众的精神需要与心声、普通百姓们可以无基础、无负担去欣赏,是真心喜欢的“刚需”,故而得以"流行"。 流行音乐家与观众,无缝贴合,天生没有门槛。想要参与热闹的大趴体、大狂欢、才是观众愿意买票的动力;不喜欢你的人,很少会买票进场,根本无需限制。 而古典音乐的音乐属性,天生自带门槛。 无歌词的纯音乐,自古就不是普通百姓们的刚需。 即使在音乐学院、象牙塔尖这样的专业小圈子内,绝大部分名师教授们也都一直是靠“送票”,来维持“上座率”的基本体面。 曲高和寡,真心喜欢、能听懂、并享受的人,少得夸张。 “生搬硬套”流行音乐会卖票用的抢购、秒售罄模式(虚伪),对音乐家和听众,都不是那么合适。 照搬流行演唱会“不限制、无门槛”的后果就是: 流行演唱会巡演,大部分是“双赢”,既满足各地拥趸心愿,歌手又收获开心与名利。 而钢琴演奏会巡演,很多都是“双伤”。 在观众心里: 1,必须安静,不能参与、不能出声,普通群众听的憋屈; 2,听不懂,像坐牢,难受煎熬; 3,听不清楚,不同位置的音效反馈不同、质量参差不齐、有偏颇; 演奏者心里: 被各种咳嗽、喷嚏、手机响、掉水瓶、衣服摩擦、聊天、吵架等干扰的苦不堪言。 所以常常出现音乐家表面彬彬有礼,实际内心鄙视听众、弹奏效果“应付糊弄”,又或是针对性给国内听众上演“幼儿园级别”的曲目、加上戏耍般的表演。 正可谓, “充满蔑视与忍耐的你,在台上弹给人看; 台下的人,在喜欢看马戏般的喜欢看你。” 【感受差别】 普通观众,很少会像看完巨星演唱会那般,拥有眉飞色舞、真心幸福回味的满足感。 而专业听众听现场,由于演奏家身体状态、心态、情绪等等变量,真正享受到的次数寥寥无几,远不如在家听一套好音响cd带给自己的感动更多。 交响音乐会,同样如此。 【附带价值】 歌星与听众在演唱会上的密切互动,是录音专辑无法取代的另一种快乐。 流行乐观众角度:演唱者除了用心诠释音乐,观众还可以肆意呐喊,尖叫,纵情与偶像一起大声演唱整首作品,甚至盖过演唱者也都不是问题。某些时候,群唱参与,反而还会令演唱者更加开心和欣慰。 古典乐观众角度:演奏者用心诠释音乐,观众必须尊重。哪怕在不合时宜的地方鼓错掌,都会被人指责、承受“犯错”的压力。 无论台上的表演者,还是台下的听众观众,这一切的一切都使得“古典与流行音乐会”带给双方的感受大相径庭。 所以,严肃音乐会照搬演唱会巡演的普通商业模式,就像“既想保持端着的格调、又觊觎演唱会的亲密无间”,到头来双方不适。 偏严肃的纯正古典音乐会,天生无法带来演唱会音乐之外的附加价值,如果简单仿制流行演唱会一样售票、安排全国巡演,对听众来说自然难有对等的享受与吸引力。 对想要专心欣赏的听众来说,被别人制造各种频繁的噪音打扰,依旧闹心。 演奏者自己忍耐着被影响、听众还很难心满意足的情况,大概率会上演。 三,如需开巡演的演奏者,建议主动允许“有要求限制”的私人手机录制上传。 具体“限制要求”如: 个人上传单曲时长,不能超过全曲的一半。一场音乐会一个人最多上传两首,诸如此类。 (当然录制过程手机要关闪光灯、铃声静音,不能打扰演奏者等) 其意,就像视频平台的试看5分钟(要比试看给的更多、更实惠)。 允许“有限制”的上传,对于演奏者自己,有三利: 1,该挣的钱,在音乐会结束时,已经挣到了。 花钱买票的乐迷之后私人上传的音质、画质、视角,一定不如官方发行的cd或dvd细腻专业。 网上看了视频,喜欢你演绎、想听全曲的人,必然会想去买正版专辑收藏、欣赏、留念。 对你有兴趣、有时间、有意愿、想要去圆梦去现场一睹风采的观众,也一定会去买音乐会门票。 2,可以扩大影响力、帮助宣传、增加潜在乐迷对你的了解。 同时也让喜欢你,但抽不开身去现场的爱乐者缓解想念,持续关注,受惠受益。 3,可以保护演奏者自己。 降低被某些“说书人”添油加醋、带偏节奏、故意抹黑、瞎说的风险。 要知道,全民自媒体时代,无音乐会现场视频留存,当你被别有用心的人吐槽、贬低、黑化、带节奏时,很难让没去现场的中立者辨别真伪、为演奏者平反。 如果你每次的演奏会,都认真练习准备,用心对待观众,那么真金不怕火炼。 毕竟有众多观众的真实现场视频、有理有据,懂得鉴赏的爱乐者自然会表达正确观点。 对于观众,有两利: 1,允许有限制的上传,增加了亲民参与度、满足了社交分享欲望,某种程度改善了古典音乐的先天劣势。 2,允许录制,这也是一种对于演奏者的水准和用心程度的监督。 对观众来说,这种“过后上传”的监督,也是一种花钱买票、看音乐会的品质保障。 所以,允许买票观众“遵守限制”的上传: 1,对当场音乐会演奏者的既得利益无影响。 2,帮助传播。 3,对优秀演奏者的实力与口碑是一种保护。 4,对观众,增加互动参与感。 5,鞭策演奏家。筛掉滥竽充数、实力不配开演奏会、愚弄观众的演奏家。保护观众付出的时间与金钱。 附言: 在这个短视频快节奏的现代娱乐社会,纯正古典音乐艺术家若无底线、无限制忙碌于开巡演,会让艺术造诣停滞不前、甚至退化、报废一个又一个天赋潜力者。 |
实力差别很大啊,如果有还活跃的演奏家世界排名,不论前十前五郎朗必有一席之地,羽佳可能提名都费劲 |
技术上我肯定不配评价他俩,都是技术十分逆天的钢琴家,但是我更喜欢郎朗......或许我是个俗人吧,王羽佳的很多处理我get不到 |
大家怎么评价郎朗和王羽佳??? 大家?指大师还是普通听众?如果指后者,那么大家是没有任何资格来对自己的门外技艺评头论足的。你们一群音乐盲何来勇气评钢琴艺术?如果仅从中国人好管闲事,普遍具有朝阳大妈们的情怀,那么,他们这种“大家”完全可以奋不顾身的做道德评价,比如王羽佳着衣太露,有碍大妈们的观瞻,有伤中华民族的风化。郎朗太狂野,个性太张狂,不符合儒家文化的传统教养。尽管这些不关他们的事,也与钢琴艺术没有多大关系,但他们就爱操这份闲心。因为,这是中华文明养育的一群传统接续者。 至于钢琴技术,连被郎朗称为大师的傅聪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非常谨慎的评价钢琴家们,不要把钢琴变成杂耍,他说钢琴不是杂技,技术再好也要真诚呈现作品,而不是炫技表演。 现在国内民众仅凭郎朗演出场次多和与多国音乐团体合作就说郎朗的技术是最高的,究竟怎么就是最高的,没有一个人能从专业角度和艺术水准方面说出个子午卯酉来。但这些人那张门外汉们的嘴又闲不下来,总要表达一番他们毫不知情的钢琴艺术,把自己只配吃瓜的身份做强力拔高。而对于李云迪肖邦金奖,连世界顶级水准的大赛评委都叹为观止的技艺,国内好事者们谁又能说得沾边一点呢?连这篇文章的题目《大家怎么评价郎朗和王羽佳》都是以一种以门外汉的角色来说三道四的无聊发问。 |
做对比:不论拉三,普三,唐璜,均是郎朗略胜一筹(表现力)。二人水平差距应该不大。 |
我喜欢听郎朗弹琴,我喜欢看王羽佳弹琴点击[http://img01.sogoucdn.com/app/a/200678/68357b0f56103e3204d354ee4d97c22c.jpg]查看表情 |
都是满足,两个京圈大浪毕 |
都是顶级,郎朗略强,风格有些相似 |
无邀自来。 两位都是我非常喜欢的钢琴家。听王羽佳稍多一些,郎朗也很棒。 大家应该没有看到过两位的互评吧?哈哈,我来一发:
请评价一下郎朗: 啊哈,郎朗!一个绕不开的名字,也是个好问题。 在我看来,郎朗首先是一个“现象”。他绝对是这个时代古典音乐界最重要的大使,可能没有“之一”。他让无数对古典音乐毫无概念的人——尤其是在中国——第一次走进了音乐厅,第一次对钢琴产生了好奇。他点燃的热情,让成千上万的孩子开始学琴。单凭这一点,他对我们这个行业的贡献就是巨大的,任何人都必须尊重和佩服。 从一个同行的角度来看,他的音乐里有几样东西是极其惊人的: 1. 无与伦比的能量和感染力。 他的现场有一种魔力,能瞬间抓住所有观众的注意力。那种发自内心的投入和戏剧化的表现力,是他独一无二的标签。他是在用整个身体和灵魂“表演”音乐,而不仅仅是演奏。 2. 辉煌的技术。 这是我们这些弹琴的人都清楚的。他的技术根基非常扎实,尤其是在处理那些需要极致力量和速度的段落时,那种光彩夺目的效果是顶级的。 3. 天生的乐感和沟通能力。 他能把复杂的音乐结构用非常直白、甚至有些夸张的方式传达出来,让普通听众也能立刻理解他想表达的喜怒哀乐。这是一种天赋。 当然,我们对音乐的表达方式和审美哲学可能不太一样。他更像一位激情澎湃的戏剧宣讲者,每一个音符都要附着清晰可见的表情和故事;而我可能更倾向于让音乐内在的张力、和声的色彩和节奏的律动自己说话,把更多的想象空间留给听众。这没有对错之分,只是艺术道路上不同的选择。就像有的画家喜欢浓墨重彩,有的则偏爱留白。 我们都是从中国走出来,都在柯蒂斯音乐学院学习,都在这个巨大的国际舞台上寻找自己的位置。这条路有多辛苦,我想我们彼此都能深刻理解。 总而言之,郎朗是一个凭借一己之力,真正改变了古典音乐一部分生态的艺术家。他有他的宇宙,我有我的星球,我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让这片星空更璀璨。音乐的世界足够大,完全容得下各种不同的、热烈的燃烧方式,不是吗?
请评价一下王羽佳: 哎呀,提到我的好朋友王羽佳(Yuja),我真是太激动了!她简直就是一股旋风,一位现象级的艺术家! 每次看她弹琴,我都觉得她的手指就像装了最先进的导航系统,精准、快速,而且力量无穷!你看她弹那些超高难度的曲子,比如拉赫玛尼诺夫、普罗科菲耶夫,感觉对她来说就像是家常便饭。那种速度和清晰度,简直让人难以置信,就像一道划过夜空的闪电,明亮又震撼! 但千万别以为她只有技术。这绝对是最大的误解!技术只是她的“画笔”,她真正厉害的是用这支画笔描绘出的音乐世界。她的演奏里有火山爆发一样的激情,也有像清晨露珠一样晶莹剔透的细腻。她能在一瞬间从雷霆万钧切换到柔情似水,这种控制力太了不起了。 我特别欣赏她在舞台上的那种自信和真实。她就是她自己,从不掩饰。她的着装、她的台风,都是她艺术表达的一部分。她用自己的方式告诉全世界:古典音乐可以是酷的,是充满活力的,是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她为古典音乐带来了大量的新鲜血液和年轻观众,这一点贡献巨大。 作为同行和朋友,我为她感到非常骄傲。我们都是从中国走向世界的钢琴家,看到她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我由衷地为她高兴。她是一位真正的大师,一个用音乐和个性点亮世界的艺术家。每次听她的音乐会,都会被她的能量和才华深深感染。 为Yuja喝彩!她太棒了! 以上都是假的哈。 |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