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阅读网 -> 明星艺术 -> 人民日报作为主流媒体转发广西贺州13岁李明的“书法”《将进酒》,是否会误导学习书法的方式,贻误天赋? -> 正文阅读 |
|
[明星艺术]人民日报作为主流媒体转发广西贺州13岁李明的“书法”《将进酒》,是否会误导学习书法的方式,贻误天赋?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人民日报作为主流媒体转发广西贺州13岁李明的“书法”《将进酒》,是否会误导学习书法的方式,贻误天赋? 关注问题?写回答 [img_log] 书法 书法艺术 书法学习 人民日报作为主流媒体转发广西贺州13岁李明的“书法”《将进酒》,是否会误导学习书法的方式,贻误天赋? |
先说结论:妥妥的江湖体。 这里先给大家放图,看看他写的啥,才知道是不是“江湖体”。 |
![]() |
|
![]() |
|
![]() |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看得出来这孩子功底是有的,孩子热爱书写的热情值得鼓励和肯定,只是目前路子走歪了,好好琢磨是可以成器的。 评论区很多人不信啊,觉得不就是“写字”,充什么艺术?还有说什么“大众看的舒服的就是好书法”。 那么作为对比,看看这幅字写得好不好看呢? |
![]() |
评论区有些人分辨不出字好字坏就算了,还所谓的“大众看的舒服的就是好书法”、“江湖体还不是他是个小孩没身份!等他长大了有身份了他的江湖体是不是就可以以他的名字命名一个体了?”、“纯主观的东西凭什么说别人的不行?”、“就你懂书法,老百姓喜闻乐见,不需要你定义什么江湖体”、“合着只有你们最牛逼是吧?其他人都是江湖体是吧?” 我给你们上几个100倍放大的单字,主要是想让你们吃点好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大宋朝以文治国,科举制度发展完善,逐渐催生了“神童文化”,一个个“神童”“三岁能诗,七岁能文”,统治者也乐见其成,视为祥瑞。《伤仲永》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出的。 至于为什么没有“三岁能开弓,七岁能骑射”的“神童”,那当然是因为上了战场契丹人、党项人、青唐人、女真人不陪你演啊,再能有什么原因。 人民群众与书法 在漫长的古代,对于书法的评论停留在史上有名的书法大家上,对书法家的批评鉴赏构成了书法史,毋宁说是书法批评史。 到了近代,由于考古科学的发展,各类文物出现在人们面前,我们可以很笃定的讲,是人民群众在书法的形成与演进过程中起到了奠基地位。 |
![]() |
楚简 |
![]() |
秦简 这类简牍墨迹已经能够体现许多笔法元素,并且可以清晰的看到篆书向隶书过渡的特征。 |
![]() |
武威王莽汉简 |
![]() |
西晋简牍 |
![]() |
楼兰残纸,比王羲之稍早 |
![]() |
楼兰残纸 这类出土作品则揭示了隶书向草书、行书、楷书发展的过程。“九月十一日”这张楼兰残纸的笔法与风格是否看着有些眼熟,没错,与王羲之的《姨母帖》十分近似。 |
![]() |
敦煌残纸 |
![]() |
敦煌残纸 |
![]() |
敦煌写经残纸 |
![]() |
敦煌写经残纸 前两张敦煌残纸是否看着十分眼熟,没错,就是颜真卿《祭侄文稿》的风格。后两张写经体看着和智永真书千字文、灵飞经、多宝塔碑的字形风格是否十分相像? 以上这些墨迹的作者姓甚名谁,我们一概不知。但明显可以看出的是,他们在书写中的笔法元素和字体演变的逻辑。这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总结和发展创造的。 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笔法、字法等元素,经由那些著名书家的提炼、归纳和完善,就形成了所谓的“笔法”。 何为笔法可参看下面这个回答。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2212114481/answer/1934278095751316198?share_code=lNVSXPHXSPLj&utm_psn=1951222158211659559 笔法在整个书法作品里的比重不过30%多一些,合乎笔法只是入门条件。 但笔法恰恰就是书法与一般书写的分水岭,一件书法作品,失去字法、章法、墨法等方面会失去很多。但如果没有一丁点笔法,就不能够称之为书法了。 所谓“江湖体”,并不是什么人民群众“创造”出来的。之所以被命之为“江湖体”,是因为这种字体从很久以前就是一堆江湖骗子弄虚作假、虚张声势,欺骗人民群众的东西,常见于各类景区。 |
![]() |
这类江湖体一般特征是毫无笔法、结字恶俗、大提大按,貌似写得很“流畅”,很能唬人,实则压根没有顺应毛笔的工具特性,对于书写工具完全不熟悉不了解。江湖体和书法之间除了都用到毛笔之外,毫无共同点。就像电脑编程和打开电脑记事本输入“sb250”,两者之间除了都用到了电脑,毫无共同点。 而没有毛笔书写经验的人对此很难理解,常用书写的框架去评判,只能说是相当于会走路的人评判竞走运动了。 把这类江湖体冠以“书法”的名号,不但是模糊了事物之间的概念,更是对我国古代人民群众的长期实践积累的不尊重,对“毛笔”这一古代人民智慧结晶的不尊重。 对于自己缺乏了解的事物审慎进行评判是一个很好也很基础的品格,可惜网络上拥有这种品格的人太少。 |
![]() |
红军标语,下同 |
![]() |
有康有为的风格 |
![]() |
正经颜体,还有点清代人的意思 这种正儿八经为人民服务的书法,大概会被某些人斥为“丑书”吧。大抵是这部分人觉得他们比红军更能代表人民群众。 放点同龄人的正经书法作品。 提前说,这类作品的打造一般是孩子根据老师写好的内容临摹的。篆隶楷行草各放一部分。 |
![]() |
|
![]() |
|
![]() |
|
![]() |
|
![]() |
|
![]() |
|
连这种书法水平都能受到追捧,误人子弟之余,可叹国内书法普及之烂。 这世上蠢人不可怕,傲慢的人才可怕。中国有朝以来,就是培养了一批又一批这样对文化,对审美无比傲慢之人。 对自己的文化,对自己的传统极尽奚落之能。把一切不是短期见效,不是明面上实用的东西全部打成不务正业。 我觉得宗教有千般不好,但有一个好,人家虔诚。 《人民日报》的记者,优秀的文科生,可以是对书法没有任何了解的。 上上下下,对文化,对审美,这种态度,也难怪文化和宣传都烂成一滩泥。 |
主流媒体周伯通互搏神功又开始了 其实这小伙子写的东西,就是小时候学“顿笔提按就是好看”的那种小地方见识不多的普通人对书法的刻板印象的那种风格,这种风格,极端化之后,其实并不是现在的所谓“江湖体”,因为江湖体你别看他们求狂求怪,但基本的笔法是有传承的,就算是民间大幅墙面装饰里那个《沁园春雪》,其实也是有基本取法的,毕竟完全没有正统学习的野狐禅根本不会知道“风”“望”之类的行草书写法 |
![]() |
“江湖体” 与这小伙子写出来的东西更接近的,其实是日本近现代书道的大众艺术装饰的风格,其实也不算是日本书道正统,但还算流行,所以你可以理解为日本江湖体 |
![]() |
这种字体源自长期的日本汉字书写训练,大家可以搜一下日本的楷体假名汉字混排标准字体中汉字的风格,都是那种填满字格笔画平均稀疏的方方呆呆的风格,所以新一代的日本人写汉字也是这样的风格,其实有些像咱们的应试衡水体或者奶酪体 |
![]() |
然后普通日本人觉得加上顿笔提按出锋破锋,就是“书法”了, 这类字体里日本女生会写的比较秀气,比如苍老师很多年前来中国宣传写的几幅“书法”,都是这种方方笨笨的结构加上一些提按和破锋 |
![]() |
而在设计界,为了更为突出张扬,书风就变成了在方方笨笨的前提下多做更剧烈的笔画提按、结构斜切以及夸张的破锋,于是就形成了现在比较流行的“日式设计书法字体” 这种设计风格因为看起来突出个性吸引眼球,所以在中国的平面设计领域也非常非常常见,可以说是近些年来最为流行的平面字体设计风格,甚至没有之一 乃至大家看到的一些字体,反倒是包装成民族主义标签来输出的,比如下面ifonts里面一大堆这种字体里面的,这个什么“航天腾飞体”(说实话我觉得这几个字儿写的真不如苍老师) |
![]() |
所以其实之所以小伙子写的和日式新一代书道很像,是因为其学习脉络和基本认识差不多 小时候写字嘛就是那种功利的方方呆呆的一笔一划的方块应试体,然后接触到书法概念后又强调夸张的提按和笔锋表现,于是就成这样了。 这玩意主流媒体当然批判过嘛,你日本字体舶来那就是文化入侵嘛,肯定没好话嘛 原央视主持人赵普,就称这种字体为“武士道字体”这个称呼倒是无所谓,文化入侵嘛,日本鬼子刻板印象嘛 |
![]() |
你又要提倡,有要搞“爱国字体”,又说这玩意是文化入侵,是鬼子字体,是武士道字体 要不你们先打一架呗 “武士道字体”的国家公祭日就很行为艺术嘛 |
![]() |
|
我觉得这孩子在这个年龄把字写成这样,哪怕再也不进步,只要能维持这个水平,一辈子也够用了。 前提是别从书法的角度讨论。 |
其实大家误解了人民日报的意思。 人民日报的意思并不是宣传书法,或者宣传李明的书法,而是宣传“广西贺州”,“13岁”的“普通家庭的李明靠书法“励志”的故事。 换句话说,在这里面,书法或者更严格来说,书法审美根本不配上桌。 在桌子上的,是西南贫穷地区,是励志少年,是传统文化,是改变人生,是对外宣传。 在这里,政治才是主客。 你书法也许能搬个小凳子坐在边上,但是你书法审美算什么东西,也好意思认为自己配坐桌子上? 送礼物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 |
不得不说,书法领域的水本来就很浑浊了。人民日报这么再搅和一下,估计已经不可能再清澈了。 这个圈子基本上烂透了…… 写毛笔的瞧不上硬笔的。 中书协的瞧不上写田楷的。 写田楷的瞧不上写展览体的。 写展览体的瞧不上只临帖不创新的。 只临帖不创新的瞧不上江湖体、老干体的。 写江湖体、老干体的瞧不上吼书、射书、乱书的。 写吼书、射书、乱书的瞧不上所有的人。 |
![]() |
|
![]() |
|
![]() |
这些圈子里面的人,大家要是坐在一起谈书法,简直是鸡同鸭讲,搞不好要打起来,死伤惨重。 这最本质的原因还是大家认为书法的门槛「太低」了,上到八十岁,下到识字的孩童,只要摸过笔,都能自豪的说自己练过书法,所以只要谈到书法,谁都可以出来说两句…… 一直以来,中国书法和中国医学、中国京剧、中国武术并称为中国的四大国粹。 除了京剧以外,对普通人的门槛要高一些,像书法、武术、中医,简直都是骗子的重灾区,也是喷子的重灾区。 但是,书法要是门槛真的这么低,想必也不可能成为国粹了。 有时候我在想,我们在谈书法的时候,到底是在谈「写字」还是在谈「书法」。 如果是在谈书法,那就系统学了再谈;如果只是谈写字,那我觉得聊聊就好了。 所以你要问,人民日报作为主流媒体转发广西贺州13岁李明的“书法”《将进酒》,是否会误导学习书法的方式,贻误天赋? 不存在贻误,因为学书法和学写字的是两波人,标准都不一样,都不是一个学习路径。 何况人民日报又不是书法日报,他只是把重要的新闻每日推送给大家。你是来看新闻的,不是来看书法的。 以上,希望对你有帮助。 送礼物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 |
第一位书法家是谁? 李明同学相关的视频下,常看到有人提出相似的疑问:王羲之跟谁学的书法?你说卫夫人,他又问卫夫人跟谁学的?其实这些刨根问底的人无非是想问出第一位书法家——那个将书法“开宗立派”的人是谁,然后就能堂而皇之地认为:既然“他”能创造书法,那么李明同学也可以,以此证明李明同学的江湖体并不“江湖”。那么第一位书法家是谁? 我们不妨先思考一个问题:假设你穿越到四五万年前,你能找到第一个从智人进化成现代人类的人吗?你看到的应该是智人、现代人类以及有部分现代人类特征的智人和有部分智人特征的现代人类。 中华文字从上古传说的仓颉造字开始,经过无数人的书写,逐渐形成一个叫做“书法”的体系。演化过程的初期,绝不是非黑即白,必然有“似是而非”的灰色地带。你无法界定早期的文字是不是书法,更无法判断当时写字的人是不是书法家。因此,你便不能确定从哪个人、写的哪个字开始被称为书法。 所以你找不到第一个“他”,只有“他们”。 书法不是土屋,它是一座地基坚实、结构复杂的高楼 书法这座高楼,有无数人参与设计、建造、改进、修整。这些参与者们是不同朝代、不同文化思想、不同性格的“鲁班”,“鲁班”们把这座高楼的每一层都设计成精妙的迷宫。一个人不知要经过多少次碰壁,走进多少死胡同,才能勉强爬上一层,能站到楼顶的人更是凤毛麟角。现在有人说,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在没有任何先辈的指引下独自爬到楼顶了!他怎么上去的?他爬的是这座楼吗? 媒体不辨真假(或许他们也没有辨别真伪的能力),大肆宣扬。无数不明就里的群众在媒体的推波助澜下,把一个爬上“危楼”的孩子鼓吹成神童,然后攻击每个劝孩子下来的人,却唯独对“危楼”视而不见。 我不知道“危楼”多久会塌,也许只要有人围着它转就塌不了。我也不知道那孩子会不会爬下来,走进那座精妙的大楼。但我见过无数次造神、毁神的荒诞闹剧。 书法绕不开的话题——师承 可能许多人最早听到的师承是来自于相声,对于师承的印象无外乎门户之见、有后台、旧时代文化糟粕等等。但我认为,师承真正的作用是简单快速地介绍你学了什么。 根据师承,一个懂书法的人可以了解你的书法风格;一个懂相声的人可以了解你是擅长贯口,还是倒口厉害。就像两个刚认识的人会问“你有什么爱好”一样,而不是说“呦!你师父是郭德纲,后台真够硬的”。 书法发展几千年,有清晰的脉络分支。所以,师承的意义就是确定你的书法基因来自哪里。比如你可以在柳体里看到颜体的细节,也可以在瘦金体里看到褚遂良的线条。但你不能在一幅书法作品里什么都找不到。 只要是“学”,就一定有学习对象,这个学习对象就是你的师承。随着学习的成熟,你能驾驭得游刃有余,才有能力基于当前所学去创造。但你不能凭空创造,不懂蒸汽机原理造出来的火车,也只能是《让子弹飞》里的几匹马拉着几节车厢,那是火车吗? 所以,“公式相声”即使再好笑那也不是相声,因为大家不知道你用的是相声里哪个活。再多人喜欢李明同学写的字那也不是书法,因为大家看不出你的师承,无根无源,就无法比较。没有比较你又怎知好坏?未曾出于蓝,又如何得知是否胜于蓝? 当然,你可以起一个还没存在过的艺术形式的名字,但不能叫书法。 江湖体为什么受人追捧? 古代对书法的分歧一定不像今天这么离谱,在古代只要读书,就必须学书法。而不读书的就不识字,对书法也就没有美丑的概念了。所以不识字的人很难质疑书法。 今天已经完全不一样了,书法几乎被逐出了课堂,不再是教育里的必备工具。我们从小看老师写硬笔,跟着老师学硬笔,我们一直训练的是对硬笔字的审美。这种环境下,培养出来大批懂文字不懂书法的人,最糟糕的是他们在从未接受过任何书法训练的情况下,误认为自己懂书法。 他们习惯以硬笔的审美去解读书法。他们并不了解书法的章法、运笔、布局等,只看到了江湖体书写流畅、连笔飘逸、排列整齐,正中“硬笔鉴赏家“们的下怀。人们确实会对动作娴熟的、整齐有序的事物产生好感。但练过书法的人知道,书写过程毛笔的力度是不断调整的,只能是不停地顿挫,很难流畅。而行书的每个字大小不一,何谈整齐?只有连笔飘逸看似符合行书的特征,可飘逸也是有章法约束的。 空前的争议 今天这场所谓的江湖体是否名正言顺的争议绝对是空前的。更可怕的是拿毛笔的要输给拿中性笔的了。有查数据显示,拿毛笔的不过千万人,而拿中性笔的有十亿多。我们有理有据地分析了江湖体的问题和危害,他们质疑的是书法的定义和规则是否合理,像极60年前。这座无数“鲁班”们建造的高楼不但进来修缮的人越来越少,反而门外聚集了越来越多的乌合之众把它谣传成了“危楼”。 你可以质疑牛顿,但你至少先学一下三大定律吧?任何事物,只要存在一定的时间,参与过一定的人数,就有它的规则和潜规则。而它能千年屹立不倒,自有它延续的规律。你不识字是读不了书的,没有1+1=2的前提,你是算不出1+2等于几的。 善于发出质疑的人往往不擅长思考,更不擅长寻找答案。我把参考答案(仅供参考)放这儿,大家也不要逼着“郭德纲”们说“公式相声”是相声了。 |
这二流报纸就喜欢造神,尤其在他不擅长的领域。 |
我就说那些主流媒体的短视频还有公众号,你当好官方喉舌就行了,别整与民同乐那一套行吧。 每次转发的东西,不经过验证,也不了解事情经过,随随便便表态,到时候发现不对,还要删除。 丢不丢人啊? 原来纸媒时代就有人说你是二流报纸 现在短视频时代,我看都快沦为下流媒体了。 |
这孩子一手江湖体。最让人意外的是人民日报居然也点赞。 相当于孙女穿着三点式跳钢管舞,奶奶还点赞。 |
举孝廉,九品中正。大晋什么样都可以去看史书。竹林七贤不就是躺平摆烂了吗? 等到有老爷一出生就是少将,也别指望着部队有战斗力了。 |
很像家里的长辈看到啥让我无语的视频兴致勃勃地转发给我看—— ——只不过他们转发到了这些主流媒体上而已。 |
我小时候,当时县城建了一栋最高的楼,是八层。 乡下进城见过这栋楼的人都会津津乐道的向人讲述这楼是如何的高,比如高耸入云之类的词。 李明这种现象就是如此。 夸他的人对书法可以说基本一无所知,见识又少。 其实只要在抖音搜索少儿书法,就能搜出一堆五六岁的小孩写得比李明还好得多的视频。 |
我是纯外行,没学过书法。以前一直很不理解大家所说的“江湖体”,明明写的很好看啊!但是从这幅字我理解了你们批评的“江湖体”意思了。我这外行都能来那股矫揉造作,就像自己小学的时候写字,故意弄些夸张的笔锋,还自认为写的真好 |
人民日报的小仙女终于还是把屠刀指向了书法 |
不可思议! 不可思议!!!!!!! 江湖书法怎么有宣传的价值????????????? 13岁少年挥笔写下《将进酒》,1天获赞超千万,网友却为这字吵翻|李白|笔法|王羲之|书法艺术_网易订阅 |
主要现在文盲太多了。文盲又喜欢造神 |
我是80后,小时候也写过一段毛笔字,跟爷爷学的。我完全不懂书法,也没人给详细讲过。后来才听说书法有各种标准,还得必须有师承,一笔一划有出处。否则就是“江湖体”,不入流。我也不知道当年爷爷的字算不算书法,但在乡邻里都说他写的不错。现在想想,他很多字写简体字,应该不算书法吧?毕竟简体字没有古代书法家传??。正好借题主这个问题,请教一下行家,也解我多年的困惑。 诚心请教一下,为什么好看的字不一定是书法?书法的定义是什么?“有师承”是硬性要求吗?这个要求谁规定的,规定是否合理,是否得到了普遍的认可?为什么我在网上搜到的定义并没有这个要求,所谓书法的法度,也只有简单的要求。很多人说的“普通大众不具备书法的审美”是否是强盗逻辑,自己小圈子定一套“审美标准”,而去PUA他人的审美? |
![]() |
|
三流报纸的书法审美也是三流的。 |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明星艺术 最新文章 |
为什么都骂郭德纲,没人骂于谦? |
中国住宅建筑质量在国际上属于什么水平? |
如何处理图片才能避免图中文字被OCR识别? |
拉丁舞比赛真的要赛前脱敏吗? |
人民日报作为主流媒体转发广西贺州13岁李明 |
赵本山儿子赵大牛,是个怎样的人? |
艺术是什么?当我们看展的时候应该抱有怎样 |
怎样快速制作线稿图? |
可以分享一张你前任的照片吗? |
为什么许多人认为wlop画的鬼刀并不好?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