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阅读网 -> 历史人文 -> 古代皇帝画像可信度有多少? -> 正文阅读 |
|
[历史人文]古代皇帝画像可信度有多少?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有没有被适当艺术夸张? [图片] |
一月二十八日更新,排除部分不可考画像,勘误并调整排版 中国历代帝王像,目前基本可考的要从唐人阎立本《历代帝王图》起始,到清代为止,明清两代帝王多有当朝画师所。下面分朝代(唐以前,唐、两宋、元、明、清诸代)而述。 唐代之前 《历代帝王图》中作者采用春秋笔法,此图描绘从西汉至隋朝十三个皇帝的形象。画家力图通过对各个帝王不同相貌表情的刻画,揭示出他们不同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那些开朝建代之君,在画家笔下都体现了“王者气度”和“伟丽仪范”;而那些昏庸或亡国之君,则呈现委琐庸腐之态。画家对作品中的每个形象都寓有褒贬,而这一褒贬又是寓于每个帝王的性格和精神气质之中。在表现帝王的形象时,画家通过人物的面部表情、眼神、眉宇和嘴唇间流露出的神情来刻画不同的个性和气质,以表达作者对前代帝王的作为和才能的评价。 |
![]() |
前汉昭帝刘弗陵:刘弗陵为汉武帝之子。他八岁继位,去世时才二十一岁,在位十三年。他年少英明,断忠奸,辨善恶。画家突出了刘弗陵文静丰颐、从容沉着的神态及宽厚仁和、当机立断的个性。也许是年少的缘故,他与侍从的大小比例,明显不像画中其他帝王那样有鲜明反差。 |
![]() |
后汉光武帝刘秀:光武帝刘秀双目炯然有神,面型端庄,体态匀称。画家巧妙利用史书所载“身长七尺三寸,美须眉、大口、隆准、日角”的生理特征,传达出刘秀英明睿智、胸怀宽广的气质。 |
![]() |
蜀汉汉昭烈帝刘备:画中的刘备,仪态虽不失帝王本色,但眉宇间流露出抑郁疲惫的神态,显出他虽不昏庸,却也无力的特点。左边的侍从,小心翼翼地搀扶着他;右边的侍从,侧面看着他身心俱疲的主公,脸上似乎带着一丝哀伤。 |
![]() |
国吴大帝孙权:图中的孙权,儒雅大方,圆脸细目,面带微笑,神色安然。体现了三分天下、治国有方、性情平和的君王相。画中挥动羽毛扇的动作,体现了孙权的足智多谋,踌躇满志。 |
![]() |
魏文帝曹丕 |
![]() |
晋武帝司马炎 |
![]() |
南朝四主:陈宣帝陈顼、陈文帝陈蒨、陈废帝陈伯宗、陈后主陈叔宝 |
![]() |
后周武帝宇文邕:画家为了突出这位强人的威仪,着力刻画其直立平视前方的威严,而且突出了他彪悍的个性。两道粗眉略呈八字,眼睛冷漠地盯着前面,两侍者小心翼翼地搀扶着他,既显露出禁止佛道的暴戾性格,又带有统一北方的不可一世的气概。 |
![]() |
隋文帝杨坚:杨坚手握剑柄,缓步向前,双唇紧闭,表情沉稳,面对初创时的种种艰难,满怀信心又有所忧虑,是一位老谋深算、善于思索的君王。 |
![]() |
隋炀帝杨广:画家笔下的杨广,四体粗胖,脑满肠肥,表情残忍,因荒淫无度而面色虚浮。 唐代 太宗李世民 |
![]() |
|
![]() |
《步辇图》上的唐太宗(同出自唐人阎立本,有一定可信度) |
![]() |
唐太宗李世民(明人绘) 故宫南薰殿的唐太宗画像(明代) 注:南薰殿始建于明代,位于外朝西路,殿内明、次间各设朱红漆木阁,分5层,奉历代帝王像。每轴画像均用黄云缎夹套包裹,装入木色小匣,按阁之层次分别安放。殿之东室安奉历代皇后像;西室放置一木柜,贮明代帝后册宝。据档案记载,南薰殿一共收藏了中国历朝历代的皇帝、皇后肖像75幅,其中皇帝画像63幅。皇帝63幅画像中,大多数皇帝都是一人一幅画像,唐太宗有3幅,宋太祖有4幅,其中画像最多的是明太祖朱元璋,他一人就有13幅画像。如今,这13幅画像1幅珍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12幅画像收藏在台北故宫。以下图片资料多出于此,不在赘述。 |
![]() |
元人的《张果见明皇图》中的唐玄宗李隆基 北宋 |
![]() |
宋太祖赵匡胤(明人绘) |
![]() |
宋太祖赵匡胤 |
![]() |
|
![]() |
昭宪杜太后(太祖,太宗之生母) |
![]() |
宋太宗赵光义 |
![]() |
宋真宗赵恒 |
![]() |
|
![]() |
宋真宗章肃明献刘皇后 |
![]() |
宋仁宗赵祯 |
![]() |
|
![]() |
宋仁宗慈圣光献曹皇后 |
![]() |
|
![]() |
宋英宗赵曙 |
![]() |
|
![]() |
宋英宗宣仁圣烈高皇后 |
![]() |
宋神宗赵顼 |
![]() |
|
![]() |
宋神宗钦圣宪肃向皇后 |
![]() |
|
![]() |
宋哲宗赵煦 |
![]() |
|
![]() |
宋哲宗昭慈圣献孟皇后 |
![]() |
宋徽宗赵佶 |
![]() |
|
![]() |
宋徽宗显肃郑皇后 |
![]() |
宋钦宗赵桓 |
![]() |
宋钦宗仁怀朱皇后 南宋 |
![]() |
宋高宗赵构 |
![]() |
|
![]() |
宋高宗宪圣慈烈吴皇后 |
![]() |
宋孝宗赵昚 |
![]() |
宋孝宗诚穆郭皇后 |
![]() |
宋光宗赵惇 |
![]() |
宋光宗慈懿李皇后 |
![]() |
宋宁宗赵扩 |
![]() |
宋宁宗恭淑韩皇后 |
![]() |
宋理宗赵昀 |
![]() |
宋度宗赵禥 注:宋代帝后像原先多为各处神御殿、天章阁及钦先孝思殿所供奉。至靖康之难,宋高宗奉神御南下,崇祀于景灵宫及各宫观内。元灭宋后,两浙宣抚使焦友直将临安的经籍图书文物呈进,由海上运至大都,两宋帝后画像随之入藏元内府。 明灭元朝后,这些画像又被收藏在古今通籍库里。话说当年朱棣还经常去看历代帝王相,他甚至发现,宋恭帝和元顺帝竟然长得很像,还怀疑元顺帝是不是宋恭帝的儿子。 清朝的时候,这一批画像藏在南薰殿里,乾隆皇帝发现这些画像有一些斑驳脱落,于是命人进行了重新装裱。后来又组织画师,对历代有名的帝后名人重新画过一次。有一些是想象的,比如三皇五帝秦汉人物等等。但之前已有的画像,大都是照着画的。画好后,还是藏在南薰殿里,一直到现在。 元代 (插一句,大蒙古选拔后妃的审美,在下拜服) |
![]() |
元太祖孛儿只斤·铁木真 注:此画像为1953年从民间用几块钱征集到的, 1963年初,启功、史树清等著名专家对该画像进行鉴定:从纸地、墨色、人物形像、题鉴文字和用笔等方面考察后,一致断定这是一幅元人的作品。这幅画像收藏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元代作品,长58.3厘米,宽40.4厘米);在这之前只见一幅,为明朝人临摹(仿制品,长59.4厘米,宽47厘米)品,现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这两幅作品中,以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成吉思汗画像时代最早,最为珍贵。据此,成吉思汗的画像应该比较接近本人的。 |
![]() |
元太宗窝阔台 |
![]() |
元世祖忽必烈 |
![]() |
元世祖皇后彻伯尔 |
![]() |
元世祖皇后纳罕 |
![]() |
元成宗帖木儿 |
![]() |
元武宗海山 |
![]() |
元武宗皇后弘吉剌·真哥 |
![]() |
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 |
![]() |
元仁宗皇后弘吉剌氏 |
![]() |
元英宗硕德八剌 |
![]() |
元英宗皇后 |
![]() |
元晋宗也孙铁木儿(泰定帝) |
![]() |
元文宗图帖睦尔 |
![]() |
元明宗和世琜 |
![]() |
元明宗皇后 |
![]() |
元宁宗懿璘质斑 |
![]() |
元宁宗皇后 |
![]() |
元(顺帝)惠宗妥欢帖睦尔 |
![]() |
元惠宗皇后 其他四位元代后妃画像 |
![]() |
|
![]() |
|
![]() |
|
![]() |
明代 |
![]() |
|
![]() |
太祖洪武皇帝 |
![]() |
明太祖孝慈高皇后马氏 |
![]() |
|
![]() |
成祖永乐皇帝 |
![]() |
明成祖仁孝徐皇后 |
![]() |
|
![]() |
仁宗洪熙皇帝 |
![]() |
明仁宗诚孝昭张皇后 |
![]() |
|
![]() |
宣宗宣德皇帝 |
![]() |
明宣宗孝恭章孙皇后 |
![]() |
|
![]() |
英宗正统(天顺)皇帝 |
![]() |
明英宗孝庄睿钱皇后 |
![]() |
明英宗孝肃周太后(明宪宗生母) |
![]() |
代宗景泰皇帝(清) 在明代有争议 |
![]() |
|
![]() |
宪宗成化皇帝 |
![]() |
明宪宗孝贞纯王皇后 |
![]() |
明宪宗孝惠邵太后(嘉靖帝追封) |
![]() |
|
![]() |
孝宗弘治皇帝 |
![]() |
明孝宗孝康敬张皇后 |
![]() |
|
![]() |
武宗正德皇帝 |
![]() |
明武宗孝静毅夏皇后 |
![]() |
|
![]() |
世宗嘉靖皇帝 |
![]() |
明世宗孝洁肃陈皇后 |
![]() |
明世宗孝恪杜太后(隆庆帝生母) |
![]() |
|
![]() |
穆宗隆庆皇帝 |
![]() |
明穆宗孝懿庄李皇后 |
![]() |
明穆宗孝安陈皇后(继后) |
![]() |
明穆宗孝定李太后(万历帝生母) |
![]() |
|
![]() |
|
![]() |
神宗万历皇帝 |
![]() |
明神宗孝端显王皇后 |
![]() |
明神宗孝靖王皇后(泰昌帝生母) |
![]() |
|
![]() |
光宗泰昌皇帝 |
![]() |
明光宗孝元贞郭皇后 |
![]() |
明光宗孝和王皇后(天启帝生母) |
![]() |
明光宗孝纯刘皇后(崇祯帝生母) |
![]() |
|
![]() |
熹宗天启皇帝 总体来说,有明一代,皇帝的画像保存状况不错(南薰殿)。 清代 |
![]() |
大清黄龙旗 |
![]() |
太祖崇德皇帝 |
![]() |
太宗天命皇帝 |
![]() |
天命皇帝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 |
![]() |
太宗皇帝常服像 |
![]() |
孝庄文皇后常服像 |
![]() |
世祖顺治皇帝 |
![]() |
顺治帝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康熙生母) |
![]() |
顺治帝孝惠章皇后博尔济吉特氏 |
![]() |
圣祖康熙皇帝 |
![]() |
康熙帝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 |
![]() |
康熙帝孝恭仁皇后乌雅氏(雍正帝生母) |
![]() |
康熙读书画像 |
![]() |
康熙读书画像 |
![]() |
康熙四十岁画像 |
![]() |
世宗雍正皇帝 |
![]() |
雍正帝孝敬宪皇后乌拉那拉氏 |
![]() |
雍正帝孝圣宪皇后钮钴禄氏(乾隆帝生母) |
![]() |
雍正帝孝圣宪皇后(常服像) |
![]() |
雍正帝朝服立像 |
![]() |
雍正帝戎装画像 |
![]() |
高宗乾隆皇帝 |
![]() |
乾隆帝孝贤纯皇后富察氏 |
![]() |
乾隆帝孝仪纯皇后魏佳氏(嘉庆帝生母) |
![]() |
乾隆老年画像 |
![]() |
乾隆皇帝大阅图 |
![]() |
仁宗嘉庆皇帝 |
![]() |
嘉庆帝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 |
![]() |
宣宗道光皇帝 |
![]() |
道光帝孝慎成皇后佟佳氏 |
![]() |
道光帝孝全成皇后钮钴禄氏(咸丰帝生母) |
![]() |
文宗咸丰皇帝 |
![]() |
咸丰帝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 |
![]() |
慈禧太后画像(油画) |
![]() |
慈禧太后(照片) |
![]() |
|
![]() |
|
![]() |
|
![]() |
穆宗同治皇帝 |
![]() |
同治帝孝哲毅皇后阿鲁特氏 |
![]() |
德宗光绪皇帝 |
![]() |
光绪帝孝定景皇后叶赫那拉氏(隆裕太后) |
![]() |
光绪帝孝定景皇后(照片) |
![]() |
宣统帝(无庙号) |
![]() |
|
![]() |
宣统帝婉容皇后(无徽号) |
![]() |
宣统帝戎装像(伪满) |
![]() |
宣统帝生活照 明清两代藩属国——朝鲜(朝鲜王朝) 又称李氏朝鲜,简称李朝,是朝鲜半岛上最后一个统一王朝 。1392年,李成桂建国,定都于汉阳。是明清两代的藩属国。李朝历经27代君主共五百余年。1896年,高宗李熙称帝改国号为大韩帝国,1910年日本侵吞朝鲜半岛,李朝灭。 |
![]() |
太极旗(大韩帝国) |
![]() |
朝鲜太祖康献大王李成桂 |
![]() |
朝鲜英祖李昑 |
![]() |
英祖常服画像(残) |
![]() |
大韩帝国高宗李熙 |
![]() |
|
![]() |
大韩帝国纯宗李拓 |
![]() |
明成皇后(大韩帝国高宗之后) |
![]() |
明成皇后照片 |
![]() |
纯贞孝皇后(大韩帝国纯宗之后) |
![]() |
|
来个很典型的艺术夸张。 1824年的符腾堡石版画《拿破仑访问选帝侯弗里德里希二世》。 |
![]() |
这张画的背景是拿破仑1806年造访符腾堡首都斯图加特,与符腾堡深化合作、缔结盟约,乍看起来稀松平常,两国君主身形相仿,但主人略高且略胖一点。 可问题在于,号称“施瓦本沙皇”的符腾堡选帝侯弗里德里希二世(后来的符腾堡国王弗里德里希一世)身高2米11,属于早生几十年可能会被老弗里茨他爹绑架到柏林的那种人。 而且弗里德里希早年或许还不算特别胖: |
![]() |
但此时已经是体重0.2吨的巨汉,如何精修都遮不住肚子: |
![]() |
而拿破仑身高只有1米69,虽然不算矮个,但在弗里德里希面前真就是相形见绌了。 两边都放缩一下的话,实际比例大概是《符腾堡食人魔和过来送菜的科西嘉小伙》这样的画风。 |
![]() |
按照坊间传说,这两人见面时脱口而出。 拿破仑:人皮怎么能拉得这么长[这么宽]! 弗里德里希:小小的脑袋怎么能这么歹毒! 同期名将里还有位身高1米58(5维也纳尺)的真正矮个,那就是卡尔大公。 按照奥地利和法国双方的传说,卡尔大公在阿斯佩恩-埃斯灵会战的第二天,曾经在奥军第15步兵团即将崩溃之际,举起该团军旗激励士兵奋勇向前。 这一场景不仅有画作: |
![]() |
甚至还有霍夫堡的骑马执旗铜像: |
![]() |
不过,卡尔大公自己谈起这事情的时候倒是一如既往地直白: [军旗]那玩意那么重,你觉得我这么个[五尺高的]小个子有可能举得起来么?[1]参考^Arnold, James R., Napoleon Conquers Austria: The 1809 Campaign for Vienna. Westport: Praeger, 1995, p. 71. |
这个问题没有办法回答,有照相术的时代皇帝只有溥仪留下了照片,可以知晓其真实容貌(不要说光绪皇帝,网上那些所谓光绪皇帝照片全是是张冠李戴,基本能确定是他的照片目前就发现了一张,庚子后回銮进正阳门瓮城关帝庙拈香下轿时被城墙上围观的外国人抓拍的一张,但看不清容貌),但是我们可以看皇太后的,慈禧太后既有照片又有肖像画存世,而通过照片我们可以很确切地知道其在七十岁时是什么容貌。 |
![]() |
|
![]() |
这是宫廷画师所绘用于供奉的朝服像局部 |
![]() |
是不是真实、是不是有美化什么的自行判断。。。我认为肖像画就算有美化也再正常不过了,现在泛滥的PS不谈,过去胶片时代也还有过手工修片呢。 另,古代宫廷画师能否长时间对着帝后本人绘制肖像画恐怕得打个疑问,不同的帝后对于肖像画可能也有不同的要求,专用于供奉的肖像画不排除也有帝后死后绘制的情况,还有画师本人的绘画水准等等这些对于作品最终呈现出来的容貌肯定都是有影响的。 -------------------------------------- 台北故宫的乾隆皇帝晚年常服半身像,看这五官,我不认为画师真做过多少美化。。。(p.s. 这画像活脱就是故宫前院长郑鑫淼,无非多了胡子) |
![]() |
|
题主这张《乾隆皇帝大阅图》,相传是朗世宁所做,此骑马像表现手法明显受到欧洲同类绘画作品的影响,郎世宁在借鉴中国传统绘画中韩滉至赵孟頫人马画的同时,融合了欧洲骑马像的思想力量,由此突出帝王的权威。 古代皇帝画像是有一定程度上的艺术夸张,但夸张程度不一样,越早越夸张,越晚越写实,尤其是明清受西洋绘画技法的影响下,人物造型愈加准确了,这张《乾隆皇帝大阅图》就是典范。 皇帝肖像画主要用于皇家典礼和祭祖,主突出帝王超凡的相貌和威严的气势,写实就在其次了,尤其是对远古帝王的画像,最夸张就是伏羲和神农 |
![]() |
伏羲 |
![]() |
神农 都是根据文本进行的创作,全是夸张,毫无写实。 到五帝时就像人了,但还是属于从文本中复原。 |
![]() |
黄帝画像 到汉朝时,这些夸张属性也并未减少 |
![]() |
汉高主刘邦 汉唐之间,历代帝王画像最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由于帝王和侍者成组出现,为了突出天子,天子像依旧很夸张。 每个帝王独立成一组,一般有两名侍者,其中陈后主只有一侍。构图表现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立像,侍者在旁;一种是坐像,侍者穿插左右。 作为共同气质,这些皇帝多少均具有“王者”风度,为了突出天子,侍者们相应昼得矮小,甚至于和帝王的高大不成比例,这是中国传统绘画常用的手法。对这种互不联系的并列形式,除在长卷限制的构图上寻求一些变化外,画家一般着力刻画人物个性的差异,选用特征性细节,尤其注意刻画面部五官的不同。 |
![]() |
汉昭帝刘弗陵 |
![]() |
光武皇帝刘秀 |
![]() |
北周武帝宇文邕 唐朝及唐以后我们见到的多是出自于南薫殿旧藏《历代帝后像轴》,明以前皇帝像夸张手法有所降低,但少有其他版本做对比,很难知晓是否是真实形象。 |
![]() |
唐太宗,全图近乎三米,仰头才能瞻望唐太宗面容,巨大的身形创造出令人难以忽视的威仪。唐太宗袍服上的团龙花纹,吻部已出现两个鼻孔,较接近明代造型。推测此轴与其他同样尺寸的帝王像、功臣像,为明代祭祀历代帝王贤臣的系列作品,曾一起悬挂,以供敬仰。 |
![]() |
太祖赵匡胤身著淡黄色圆领大袖宽衫,腰系玉装红束带,脚穿皂纹靴,头戴由软翅幞头改装成方形硬胎的展翅乌纱帽。画幅无作者款印,仅座椅的扶手空白处,以小纸浮贴,上书 “宋太祖” 三字。 画史著录,王霭、牟谷、僧道辉均曾为太祖写真,但因无存世可靠画迹堪供比对,并不能据以判定此像,是否与上述三人有关。 |
![]() |
宋室南渡后,高宗赵构积极招揽画人,重建宫廷画院,并致力于蒐求散佚书画,致使南宋的艺文活动得以迅速振兴并续作发展。 本幅画高宗头戴乌纱展脚幞头,身著朱红袍服。相貌温文儒雅,双目炯炯有神。此像在保存过程中,曾经遭受严重伤损,清代重加装池时,将原本破损的背景移除,易以另绢,并用色粉调墨罩染,虽然色泽参差不匀,所幸实景部分犹能看出原画大致的面貌。 明代的皇帝像就要写真不少【朱元璋版本差异大,除外】 |
![]() |
明太祖坐像(七) 脸上布满黑痣、颧骨和下颚突出的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像,据说正是反映真命天子的 “异相”。也就是五官的形状特征,都显露出此人必为掌握权力的帝王。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有十件这一类 “丑像”,其中的冠冕、袍服、座椅各有变化,然品质皆平平。推测朱元璋这种形象曾经风行于民间,因此被大量复制。 |
![]() |
明太祖坐像(七) 这张明太祖就没那么夸张了 |
![]() |
明宣宗朱瞻基 (1399-1435),面色红黑,须髯丰茂,头戴翼善冠。身上云龙黄袍以不同色金描绘,手扶嵌宝腰带,坐在雕饰精细的龙椅上,地面铺著华丽团龙锦毡。相比宋代帝王像,明代帝王对服制、用具的华丽似无顾忌,甚至特别借此彰显自己的尊贵。一手扶腰带、一手置腿上,双腿开张的姿态,别有一种威武气势,与宋代皇帝的温文谦恭形象大异其趣。 |
![]() |
明英宗朱祁镇(1427-1464)是宣宗之子,因亲征瓦剌被俘,赎回后又惊险复位,际遇甚奇。英宗坐像揭开了明代帝后采 “全正面像” 的序幕。此外,帝王像也换上更正式、更具象征性的衮(音滚)服,营造端坐庙堂,临朝听政的姿态与气势。 到清朝后,西洋绘画技术融入主键成熟,皇帝画像就很写实了 康熙皇帝朝服全身像 |
![]() |
康熙皇帝朝服全身像 乾隆皇帝朝服全身像 |
![]() |
乾隆皇帝朝服全身像 郎世宁《乾隆半身冬装像》,高丽纸本油彩,1756-1757年,这版就更写实了 |
![]() |
|
多图,建议在非WiFi情况下阅读╭(′▽`)╯ 先来个大家都熟悉的,朱元璋同志的皂片... |
![]() |
标准的国字脸有木有!!!天庭饱满,地阁方圆,果真是帝王之相,王霸之气震伤了我的心肝脾肺肾... 摄影师:太祖皇帝,来,换个角度拍摄。 朱元璋:再来个侧面的,你剪接使用。下蛋公鸡,公鸡中的战斗机!哦也...(请自行脑补宋丹丹画面) |
![]() |
WTF !!!芒果君,你醒醒!!! (低能预警,非考据党速速退散:诸位也看出这两副画像完全不是一个风格的,有人说下面这幅是有人故意丑化朱和尚,个人认为下面这幅更接近真实的朱元璋。据《明史.太祖本纪》描述朱元璋“姿貌雄杰,奇骨贯顶,志意廓然,人莫能测”,说白了很有可能就是下面这幅画像中的鞋拔子脸。) 评论区各位争论的好欢乐,你们认为上面那张比较贴近朱元璋的话,那我还怎么吐槽啊!!! 请允许我用一句装逼的话来终结这个争论:“四方英杰,各有异同,议论纷纷,多言何益?”--王守仁 |
![]() |
阎立本《历代帝王图》---魏文帝曹丕 这尼玛挂墙上妥妥的能让秦叔宝,尉迟敬德下岗啊,我不相信就我一个人觉得他长得像某些神话剧的龙王。 阎立本这么画真的大丈夫?!是不是对子桓同学有什么怨念啊,《三国志》没记载样貌也不带这么即兴创作的吧。 |
![]() |
明成祖朱棣 |
![]() |
明仁宗朱高炽 |
![]() |
明宣宗朱瞻基 这一看就是有遗传关系的,脸上统一的婴儿肥,拉皮的双眼皮,耳垂上还他喵的统一长了个瘤(正常人能长这么圆润?!)连风骚的小胡子都是一脉相承的,我就是很奇怪你妈的X染色体好像一点改变作用都没呢。 不过你们真的是芒果君的后代麽?老朱家的基因正在一步步的改良中... -------------------------------------------------------------------------------------------------------------------------------------------- 有人留言说这图文太短小,完全不能满足他们的欲望,这对我这个纯爷们来说完全是个奇耻大辱啊。怒更新,虽然没啥人看了,%>_<% 下面为大家献上cosplay秀,大家先不要忙着高兴,没有萌妹子,也没有女仆装和水手服,表演者胤禛。 |
![]() |
《雍正行乐图》 四爷你是要闹哪样?!cosplay和尚很带感麽,为何要抢朱元璋同志的饭碗?高富帅的世界我这种屌丝果然完全无法理解。 |
![]() |
《雍正行乐图》 cos完和尚又来cos道士,你倒是哪边都不得罪... |
![]() |
这城乡结合部等离子烫的发型配上小钢叉,要不是旁边有个老虎,我还以为你模仿闰土呢 |
![]() |
为了维护国家领土的统一,还友情客串了一把喇嘛。辛苦你了,四爷君。 |
![]() |
恕我眼拙,这他喵的好像有点像印度阿三的服装。 经过评论区大神的提醒,这妥妥的是陈道明穿越了哈,为虾米陈道明去主演了《康熙王朝》而不是《雍正王朝》?!导演你的眼神偏光了吧。 各位如果有兴趣请自行度娘《雍正行乐图》,只能说这脑洞实在太大,现在什么二次元cosplay,都是雍正玩剩下的,也好拿出来说,丢人! |
![]() |
还是这句话最能描述萌萌的四爷了,“朕就是这样汉子!就是这样秉性!就是这样皇帝”。 咱们回到正题(又跑偏了),以上卖萌照对比雍正的正装皂片,可以发现其实还是比较写实的。 |
![]() |
03.29 悲催加班党接着来填坑。 |
![]() |
敢情爱新觉罗家都是cosplay的重度爱好者,这边慈禧老太太接过四爷的旗帜,继续在二次元的世界中前行。 慈禧老太太特别钟爱照相(女人呐),上面那张慈禧老太太cos的是观音菩萨,虽然两者形象差距远了点。 对比一下慈禧的画像,总体来说应该还算是比较写实的,都是大长脸... |
![]() |
-------------------------------------------------------------------------------------------------------------------------------------------- 想不到还有人接着看,还收获了不少的赞,谢谢各位。抱歉最近由于患了二十一三体综合症,不过导致我更新这么慢并不是由于该病引起的,而是一些小毛病,具体来说就是......拖延症!!! |
![]() |
宋太祖 |
![]() |
宋太宗 |
![]() |
宋真宗 从photos来look,老赵家两个非常明显的特征: 1、脸上随便掐一下能出几斤油,当皇帝伙食就是好。(当然你往萌系想也可以认为是baby fat) 2、毛发稀疏,双眼爆皮。 老赵家的皇帝性格都比较不错,间接的证明了“胖子脾气好”这一颠仆不破的真理。(我才不是为自己辩护呢) 03.31凌晨接着更新。 |
![]() |
宋徽宗赵佶 说好的翩翩佳公子呢,这样一幅中二少年的样貌是闹哪样,目测智商不高于阿甘。 好了扯蛋先暂停一下,说点正经的,我认真起来可是连我自己都怕的。在清朝之前我国的画家对于人体造型、透视准确上是无法和西方艺术相比的,中国人物画是落后于现实的。例如,老朱家那三张包子脸把胡子去掉之后基本可以认为是一个人(哪天有空我去PS一下)。 这样的情况下,谈写实这种东西基本没有意义。 清朝时宫廷绘画收到了西洋画的影响,如郎世宁这样的画家不但自己在清宫里作画,而且还将欧洲的绘画技法传授给中国的宫廷画家,对清宫绘画“中西合璧”新颖画风的形成,起到了直接和关键的作用。 所以从穿越专业户四爷和还珠狂魔乾隆的画像来看,不难发现这些绘画其实就是写实的绘画风格。 一言以蔽之,清朝各位皇帝的画像基本与本人比较相似,可信度还是比较高的。 |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历史人文 最新文章 |
古代皇帝画像可信度有多少? |
有没有那种不过脑子的爆笑沙雕文推荐? |
叶利钦不是俄罗斯的国父吗,为什么俄罗斯民 |
有哪些打脸痛快的爽文推荐? |
有没有什么很香的双男主文? |
假如你是古代的当家主母,如何才能在深宅大 |
战场上有哪些阴损的技巧和历史? |
有没有女主特别特别特别清醒的古言? |
为什么唐朝的动员能力如此低下?堂堂大一统 |
为什么英国仍然被认为是世界强国? |
上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