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阅读网 -> 历史人文 -> 癸酉本《石头记》极大概率是假的,为什么还会有人愿意相信? -> 正文阅读 |
|
[历史人文]癸酉本《石头记》极大概率是假的,为什么还会有人愿意相信?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癸酉本”整个流传过程令人质疑,造假的可能性太大,为什么还会有人相信?凡是拥护“癸酉本”的,都不敢评价、回应别人写的分析证据,这是为什么? |
自小我家里就有本红楼梦,到十几岁时痴迷其中,钻研过好一阵。当时获取信息渠道远不如现在的网络世界发达,我像许多人一样对红楼梦抱有很多疑惑和遗憾。 但自从读了《癸酉本石头记》的续书,重拾了对红楼梦的热情。这个版本是一个人自称小时候家里有全本红楼梦,现在遗失了,通过记忆和曾经誊抄的内容,把后28回的情节写出来了。虽然文笔很烂,但这后面的情节,细品之下越发觉得合理。有很多巧妙之处,完美契合前80回的伏笔,这种巧妙可不是一处两处,而是很多,给我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我现在有点被唬住了,觉得这些情节就是原本后28回的情节,至少也可能是原作的底稿。遂想要将这些感触分享出来。 在展开讨论之前,为了便于不熟悉《红楼梦》身世的读者理解,我先简单介绍一下《红楼梦》,尽量采用目前比较公认的观点。想要读懂红楼梦,就需要先了解这些基础的信息。 第一,关于版本。 目前大部分人读到的,是通行本。即程伟元、高鹗整理出版的版本(目前不再认为是高鹗所续写),也叫程高本。除了后40回是续写,歪曲了作者原本的结构和立意之外,还大肆修改了前80回许多处的内容,导致许多内容矛盾混乱。目前认为“程高本”是受满清朝廷的指使,刻意歪曲、毁坏原文的立意、结构、文字,从而达到使这本书失去原有主旨的用意。 幸运的是,除了程高本(即通行本),还有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戚序本、蒙藏本等更早期的手抄本,这些手抄本是早期成书过程中誊抄的,大体上是作者原笔原意。《红楼梦》的研究大多是基于这些手抄本进行的。近些年出版的《红楼梦》前80回,也都用庚辰本为底稿,不再采用程高本。 第二,关于章回。 程高本共120回,而经过论证,原作80回后面的实际回目,应该是28回,真本全书一共108回。 书中主要人物的命运,都将在80回后揭晓。但由于80回后的文稿遗失,因此红学最热门的话题,就是根据前80回的内容,推断各个人物的命运结局。 第三,关于脂批。 手抄本中,除了原文,在空白处有很多点评文字,还有例如脂砚斋、畸笏叟、梅溪、松斋等名字落款。其中以“脂砚斋”的批文最多,不仅多,还基本都是对文字的精准解读,且常透露出80回后的内容,甚至章回名称。因此用“脂批”统称这些批文,脂批是研究红楼梦的重要依据线索。根据脂批透露的内容来看,批书人可能也是《红楼梦》的创作者之一,且原本应该是已经写完了的,最起码已经有了全本的底稿,只是因为各种原因遗失了,或者是被故意毁坏了。(对《红楼梦》有兴趣的,强烈建议读脂批本) |
![]() |
(红色字迹即为脂批) 第四,关于红学流派。 主要分为考证派、索隐派。考证派认为《红楼梦》写的就是江宁织造府曹寅孙子辈的家事。(代表人物:胡适。《红楼梦》作者是曹寅之孙就是他考证出来的。胡适的很多观点在如今已经被证实有误)。索隐派则认为红楼梦是明末遗民所做,主旨是悼念明朝。表面写闺阁钗裙,实则暗喻明朝灭亡,清朝入关的国事(代表人物:蔡元培)。 第五,关于作者。 红楼梦的作者是谁,是有很大争议的,曹雪芹只是一个代号。考证派一般认为曹雪芹,就是江宁织造府曹寅之孙。但是曹家家谱上没有叫曹雪芹的人,那一辈只有个叫曹天佑的,考证派认为他又名曹霑,号曹雪芹。但目前没有确凿可信的证据可以支持这一点,现有的证据甚至有伪造的嫌疑。因此考证派里又有一派认为,《红楼梦》的作者是曹天佑的叔叔(一说继父):曹頫。 索隐派则认为《红楼梦》是明末遗民所做,甚至可能是一个南方的文人团体合作。他们在明朝灭亡之后面满腔悲愤,在满清文字狱盛行的社会背景下,利用深厚的汉文化底蕴,用徦语述出一部讥清悼明之作。我本人越来越觉得这个观点更可信。 第六,关于《红楼梦》的基本行文手法 《红楼梦》的行文手法极为特殊,十分善于用谐音、拆字、诗词来暗示人物命运,从而暗藏作者的意图,是集春秋笔法之大成者,甚至可以说《红楼梦》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大型文字解谜游戏。 谐音方面,例如开篇即说了这本书徦语存(贾雨村),真事隐(甄士隐)。因此第一批出场的人物名,就谐音叫贾雨村、甄士隐。“甄、贾”,谐音“真假”,假作真时真亦假是也。例如书中主要讲述了四大家族“贾王薛史”,谐音“家亡血史”。贾府四个小姐“元迎探惜”,谐音“原应叹息”。此类谐音,多不胜数。 拆字法方面:例如“金陵十二钗”就是把“王”字拆开。例如王熙凤的判词“一从二令三人木”,就是把“休”字拆开为“人木”,暗示王熙凤在后80回将被休妻。此类拆字,多不胜数。 诗词方面:诗词是《红楼梦》里很重要的部分,每首诗词基本都是谶诗谶语。特别是红楼梦第五回是整本书的总纲,利用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翻阅警幻仙姑的册子得知主要角色的判词和曲目,这些诗词曲目就是每个人的命运。例如刚才说的王熙凤的“一从二令三人木”。还例如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判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里面就包含了“林黛玉”、“薛宝钗”的名字谐音,和将来林黛玉自缢而死、薛宝钗死在冰天雪地的结局。此类诗词,多不胜数。 以上是《红楼梦》身世的一个基本情况,本来只想简单介绍一下,却觉得不写清楚一点无法展开讨论,但即使写了这么多,也还是觉得介绍的过于草率。我自身学识有限,也不敢说太多主流以外的观点,因此作罢,后面直接讨论《癸酉本石头记》带给我的感受。 《癸酉本石头记》几乎对每个角色都做了交代,且出奇的符合前80回的伏笔,不能一一列出,只说几个以前困扰我许多年的几个问题,是如何被这个版本的《红楼梦》解答的。当然,这些内容更适合读过红楼梦原文,甚至对红楼梦有过深度了解的人看,可能也会有我看到这些内容时那种一语道破天机的感觉。 一、后28回到底写了什么内容才被禁毁? 长久困扰我的一个主要问题是:《红楼梦》后28回到底写了什么内容,会让满清封禁,甚至不惜耗费人力物力续写出版来歪曲原作的内容呢? 按照我以前的理解,后28回里应该是贾家被抄家,家破人亡落了片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这有什么好禁毁的呢?书中的豪门哪个不是草菅人命、强取豪夺、目无法纪。光是葬礼逾制、国孝家孝期间纳妾作乐,就够抄家赐死了。这样的家族被正法,不恰好是一个绝好的警世模板吗?我要是满清朝廷我巴不得这个故事广而告之,警醒你们做臣子的要恪守本分,为什么要封禁呢?甚至在手抄本已经广泛流传,封禁不止的情况下,还要专门组织人力物力来续写歪曲这本书的结局和主旨? 《癸酉本石头记》的后28回给了我一个清晰合理答案:后28回不止是贾府的末日,还是天下的乱世。最后是一个叫“戎羌”(谐贾蓉、贾蔷)的外族入侵中原,贼寇四起,屠杀平民,本朝灭亡,改朝换代。 “戎羌、外族”,这不就是指代满清吗?而且前80回就有很多地方提到过末世。比如探春的判词:“生于末世运偏消”,王熙凤的判词:“凡鸟偏从末世来。”这些灵秀的人儿最后全部惨死主要是因为外族入侵。 结合前80回里,林黛玉嘲笑史湘云的装扮像“小骚达子”、贾宝玉自称是大舜之正裔、薛宝琴作诗曰“昨夜朱楼梦,今宵水国吟”等等细节,这本书讥清悼明的主旨呼之欲出,满清朝廷是绝不能容忍的。 这个末世的设定,同时解决了我其它的几个疑惑。 一个是李纨的判词:“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以及她的曲子:“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都带有贬义。前80回基本看不出她有什么槽点,而且根据脂批来看,她的儿子贾蘭将来会考取功名,这都是好事啊。看了《癸酉本石头记》改朝换代的情节才明白,贾蘭作为明朝遗民,考取的是清朝的功名,这在封建礼教文化里,就是“二臣贼子”。这不正是应了《好了歌》里的那句:“反认他乡是故乡。” 另一个我第一次读《红楼梦》的时候,就被第27回黛玉葬花突如其来好几十行的《葬花吟》整的满头问号。篇幅之长,内容之悲怆,都使我不好理解,小情侣吵吵架不至于吧。现在我才知道,在明末清初,落花是明末遗民的诗词中指代被满清屠杀的汉地百姓的专属词。《葬花吟》实则是在祭奠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江阴八十一日、庚寅之劫中所有被清军屠杀的汉人。 二、贾宝玉最后娶了谁? 在通行本(程高本)中,最后宝黛钗三人的关系,变成了两女抢一男,新娘被掉包的烂俗故事。贾宝玉以为自己娶的是林黛玉,实际上新娘被替换成了薛宝钗,林黛玉被气死。这种庸俗的情节绝不是前80回那种脱尘绝世的文风能写出来的,而且是与前80回各种伏笔十分矛盾的。宝黛爱情在第29回清虚观打醮之后,基本就被贾母官方肯定了,府里上上下下都默认黛玉就是将来的宝二奶奶。那之后,连一直作妖的薛宝钗都消停了不少,况且贾母、王熙凤都是宝黛爱情的坚定支持者,怎么可能合伙气死林黛玉呢?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在《癸酉本石头记》中,贾宝玉娶的就是林黛玉。只是在结婚当天,贾府被抄家,没来得及行礼,但已经被当作主子,接替王熙凤(此时已死)的管家工作。在后来乱世来临,贾宝玉被掳走,是林黛玉组织家丁对抗来荣国府抢劫的流寇(柳湘莲、贾环等)。 这正合了林黛玉的判词:“堪怜咏絮才”。“咏絮才”的典故是出自东晋的谢道韫,她曾写过“未若柳絮因风起”的诗句而闻名。谢道韫身为女子,在乱世丈夫被杀之后,就组织家丁对抗过流寇。 林黛玉这么重要的一个主要角色,不可能像程高本里那样,后面成了一个每天听点风言风语都能把自己气个半死的废物。《癸酉本》里,她在贾府的最后时刻,替贾宝玉扛起管理保卫整个贾府的责任,并最终以“宝二奶奶”的身份跟随贾府一并消亡。 这才叫“还泪报恩”啊,我天天没事儿自己怄气自己哭报什么恩了? 关于林黛玉的死我还想提一点,我十几岁的时候特别爱林黛玉这个角色。因此多年来一直清楚的记得跟林黛玉相关的几条线索。 第一条:林黛玉初入贾府时的一条脂批,贾母问黛玉吃什么药?并说:“我这里正配药丸呢,叫他们多配一料就是了。”此处甲戌侧批:“为后菖、菱伏脉”。贾菖、贾菱是贾府负责配药熬药的,他们的名字在前80回只在一次祭祖的大名单里出现过,没有任何戏份。程高本后40回根本没这俩人。伏的脉呢? 第二条:中秋节林黛玉和史湘云对诗,林黛玉有一句:“药经灵兔捣,人向广寒奔。” 第三条:林黛玉的判词:“玉带林中挂。” 前两条都指向了后来林黛玉的死,跟贾菖、贾菱在黛玉的药里做了手脚有关;第三条直指黛玉死于自缢。此后的十几年,我偶然也会关注红楼梦的一些研究成果,但从来没有看到有人把这几条线索拼好。 直到我遇到了《癸酉本石头记》,它里面的情节是这样的:在林黛玉成为宝二奶奶后,先是抓到贾菖贾菱偷东西,打了几十大板,之后又看到贾菖贾菱欺负小厮,被林黛玉当众呵斥并让林之孝打他们嘴巴子。贾菖贾菱怀恨在心,蓄意报复,在林黛玉的药里加大了剂量,并另加了虎狼之药。林黛玉喝了之后药劲发作,已在生死边缘。当时恰逢荣国府已经失守,黛玉为保名节,在大观园的一棵槐树下自缢身亡。(这个情节是不是很眼熟?) 我看完甚是欣慰,萦绕在我脑海中许多年的几条线索终于被拼在了一起。那种感觉难以形容,就好像它在温柔的问我,你是否等这个答案很久了? 三、薛宝钗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薛宝钗在前80回的表现,褒贬不一。喜欢她的人说她情商智商都在线,是个完美女人。不喜欢她的说她精于心计,手段阴损。为了达到嫁入贾府的目的,不择手段,损人利己。 比如宝钗借住在荣国府好几年,主动散播“金玉良缘”的言论,在舆论上造势,试图拆散宝玉、黛玉。 比如第 27回,宝钗扑蝶那次(扑“一对玉色蝴蝶”,你品品),偷听到小红跟坠儿在滴翠亭的对话,小红正怕有人偷听便推开窗,正好看到薛宝钗。于是薛宝钗马上嫁祸给林黛玉说:“颦儿,我看你往那里藏!”一面说,一面故意往前赶。让小红以为刚才偷听她们说话的是林黛玉。 还比如,第73回直接引起抄检大观园的秀春囊事件(秀了春宫图的香囊)。前文67回中提到过薛宝钗的哥哥薛蟠,从外地带回来过一批货物,宝钗整理了一批带进大观园了。但秀春囊到底是谁丢在那里的,在前80回还是个迷,有观点认为就是薛宝钗。 在《癸酉本石头记》中,薛宝钗的人设彻底崩了,形势越来越复杂她也不装了,摊牌了。 首先,她借大观园里有不干净的东西为由,请了一个半仙来驱鬼,借半仙之口跟贾政说,要给宝玉配一个“金”才妥帖(她自己),被贾政反驳了。 其次,癸酉本后面薛蟠直接说了自己的秀春囊被薛宝钗拿走,最后还听说是在大观园被傻大姐捡到了。秀春囊就是薛宝钗故意丢在大观园里,目的是为了搅混大观园的水,让黛玉不能再轻易的亲近宝玉。但是没想到又蠢又坏的邢夫人想借此事攻击王夫人和王熙凤,导致王夫人发起抄检大观园。玩大了,收不住了。 最后,后来乱世来临,宝玉被贾环(谐音“家患”,贾环在第二十五回就想用蜡烛烫瞎贾宝玉的眼睛,此人心狠手辣已有伏笔)一干人掳走,后辗转被救下送到蒋玉菡和袭人所在的紫檀堡(这里对应了脂批:“花袭人有始有终”)。薛宝钗一家也住在这里,贾宝玉被薛宝钗在此软禁了一年多,逼他学八股文考取功名。对应了薛宝钗判词里的“可叹停机德”(停机德出自《烈女传》,大概讲了丈夫读书中途回家,老婆把正在织的布剪了,用以劝诫丈夫用心读书的典故。),也对应了脂批中透露的80回后有个“薛宝钗借词含讽谏”的章回。 值得一提的是,贾宝玉被薛宝钗软禁的时候,林黛玉还没有死,正在荣国府组织家丁抵抗流寇。但是薛宝钗骗贾宝玉说林黛玉已经死了,致使两人没有再团聚。直到一年后,贾宝玉回到已经破烂不堪荣国府,才在大观园里找到林黛玉的尸骨。这正好符合薛宝钗“任是无情也动人”的谶诗,她在《癸酉本石头记》情榜上的判词,就是“无情”。 薛宝钗和宝玉最后的结局是:贾宝玉每天被薛宝钗停机德,精神受到严重的摧残,不堪重负,偷跑出去,并且出家当和尚再也没有回来。宝钗守了几年活寡之后,偶遇了此时已经住在荣国府的贾雨村,并且嫁给了贾雨村。 第一次看到这个说法的读者可能感到诧异不敢相信,但其实红学大师周汝昌很早就提出过这个观点。这正好应了贾雨村作的诗:“钗在奁里待时飞”。(贾雨村,字“时飞”。)俩人志趣相投,一个停机德,一个仕途经济,简直螺旋上升。 薛宝钗和贾雨村最后的结局是:京城空降一个大官,正是当年葫芦庙里那个小僧,葫芦案里被贾雨村过河拆桥发配边疆的门子,门子投靠了戎羌立了大功升了大官,反过来将贾雨村一家发配边疆,薛宝钗跟着死在冰天雪地的途中。应了宝钗判词:“金簪雪里埋。” 一切都是这么严丝合缝,滴水不漏。 很多认为薛宝钗是完美女人的,一方面是被薛宝钗前期的所谓“高情商”情节误导,其实是没有看懂剧情。红楼梦里的各方势力宫斗,在前80回基本都是暗写,都不是明着写谁和谁在斗争,而是通过对话、事物现状透露出的事实来展现的。我在这只大概点一下:贾母、王熙凤、林黛玉是一派;王夫人、薛姨妈、薛宝钗、袭人是一派。 我举个简单的例子你们感受一下:第35回,薛宝钗当众拍贾母马屁,讨好贾母。贾母先是怼回去,数落了她的靠山王夫人,然后反手又夸了薛宝钗,原话是这么说的:“提起姊妹,不是我当着姨太太的面奉承,千真万真,从我们家四个女孩儿算起,全不如宝丫头。” 很多人真的觉得这话是在夸薛宝钗,还常常把这个当做贾母喜欢薛宝钗的铁证。朋友们,“四个女孩儿算起”那就是特意、故意、刻意把元春也算上了,我大孙女元春是当今皇上的贤德妃,还比不上你这个待选失败的秀女?这话的真实意思翻译过来其实是:我们贾府的女孩都比你强,你算老几。 没有生活阅历和文学素养的人,可能是看不出来的。这是一种很高超的手法,这也是基于作者自身丰富的生活阅历和深厚的文学功底。说白了就是作者比你高明好几倍。 另一方面我们看《红楼梦》不能被影视剧里的形象误导,因为演员漂亮就成为这个角色的死忠粉,不许别人说她坏话,那我们就没得聊了,你喜欢影视剧宇宙里的那个她,我尊重祝福。还有一点看影视剧会以为每个人都是大姑娘。书中薛宝钗在林黛玉刚进贾府的时候13岁,而林黛玉当时才6岁,贾宝玉7岁。薛宝钗都大他们两倍了,古代13岁就能嫁人生孩子,20岁就是老姑娘。在这种前提下,再去看薛宝钗急于嫁入贾府而使的手段,以及她本身在年龄心智上的优势,就更清晰明了了。 四、《红楼梦》写的是江宁织造府曹家的事吗? 我们再来聊聊“曹雪芹”这个名字。有人认为这是“抄写勤”的谐音,有可能,但目前没有脂批表示这一点,我们暂且不谈。 我们来聊另一点:整个《红楼梦》里都没有人留下真名,曹雪芹自然也不是真名,不仅不是真名,由于写的内容是讥清悼明,还得防着你发现我真名是什么。不然还整“假语存,真事隐”这一出干啥?我直接学吕留良整一部“夷夏之防”不简单粗暴直击灵魂吗?江宁织造曹家作为满清的包衣奴才,曹寅的母亲更是康熙的乳母,且不说他会不会这么明目张胆的讽刺清朝,他虽被抄家,但是雍正还是赐给曹家崇文门附近十几间房子,皇恩浩荡呢。光说他全家老小100多口人都还在北京城,他敢不敢这么做?更何况他可能压根就不会有这个心思。 其实曹姓,和朱姓(朱元璋,明朝开国皇帝)是同源的。周朝时,周武王封曹姓后人在邾国,从此很多邾国曹姓人都改姓“朱”。时空流转,明朝灭亡之后,很多朱明皇族后裔为了自保,又都改姓“曹”。 所以《红楼梦》提到的曹雪芹,不一定真的姓曹。就像鲁迅,不一定姓鲁。 《癸酉本》的内容则完全推翻了《红楼梦》写的是江宁织造府曹家的事这种可能。如果说前半部锦衣纨袴,沃甘魇肥的生活还能勉强附会,那后面哀鸿遍野的乱世跟江宁织造曹家一点关联也没有。我十几岁的时候读那些前后矛盾、牵强附会的考证就觉得不通,如今网上资料这么齐全,能自己查证之后,更不觉可信了。 五、《红楼梦》暗喻了什么? 《红楼梦》还有个别名,叫《风月宝鉴》。“风月宝鉴”是书中的一个宝物,它是一个双面镜,正面看是美人画皮,背面看则是骷髅白骨。原文写道:“两面皆可照人。”此处有己卯夹批:“此书表里皆有喻也。”这就是在明确的告诉你,《红楼梦》这本书表面上写的是一个故事,背面隐喻了另一个故事。 那么《红楼梦》背面暗喻的事情到底是什么?《风月宝鉴》中的“风月”,在当时也是特定的敏感词,即“清风明月”,暗指清、明两朝。一般人不敢用。 前面提到过索隐派认为《红楼梦》表面上是写闺阁女子的故事,实际上暗写明朝灭亡,满清入关的事情。我少年的时候沉醉在宝黛爱情里,对索隐派不屑一顾。如今人生阅历和知识结构比先前略强了些,再看此书,很多东西其实一目了然。 比如写荣国府的大殿--荣禧堂,有两副对联:“ 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在清朝,特别是康雍乾三朝,文字狱盛行,清朝翰林院徐骏因其诗里有“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这样的句子,就被判讥讽满清没文化,直接处死。荣禧堂这幅对联更是敏感词爆表:“珠玑”二字不言而喻,“日月”合起来就是个“明”字,还“昭日月”这就差直接喊反清复明了 。荣禧堂地下还有两溜十六张楠木交椅。楠木基本是皇家专用,还十六张楠木交椅。猜猜大明朝一共历任多少位皇帝?答案是十六位。 另外第53回,写宁国府除夕祭宗祠,写了宁国府有九道门一路正开。又严重逾制了,天底下只有一家能有九道门,那就是皇宫。 《癸酉本石头记》中对明朝旧事的暗写就更加明显。 除了刚才说的林黛玉在槐树下自缢(明崇祯帝在煤山槐树下自缢),还比如在第92回,已进入乱世,宁国府的田庄管事乌进孝也成为流寇,喊的口号是:“天有恩与人,人无报与天,当杀尽天下人,以合天意...”,到处乱杀无辜。这口号,这事迹明晃晃写的就是张献忠屠四川。 一斑窥豹,《红楼梦》的每个主要人物和事迹,应该都映射了明朝、清朝初年的人物和事迹。大体上应该是主子映射皇帝或权臣,丫鬟仆人映射各类文官武将或重要历史人物。当然也不是必然一对一的对应,也可能是对某一类人群、某一段历史、某种文化的对应。例如贾宝玉暗喻传国玉玺(传国玉玺上有八个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通灵宝玉上也有八个字:莫失莫忘,仙寿恒昌。)、林黛玉暗喻崇祯帝或朱明、薛宝钗暗喻后金满清。例如书中凡带“珠、红、玉、花、木”等字皆暗喻朱明,凡带“雪、金、水、虎、虫”等字皆暗喻满清等等。 作者的主旨,就是在异族入侵,亡国灭种、剃发易服,汉文化遭受灭顶之灾的情况下,抒发满腔的悲愤,用另一种方法留文传史。为了这本书能在满清高压统治下传世,所以才呕心沥血,基于博大精深的汉文化“用假语村言敷衍出一段故事来。(出自红楼梦第一回)”作者既怕你一眼就看懂了,又怕你根本看不懂,不仅到处留线索,留话头,还有“脂批”在后面给你敲黑板划重点。真可谓“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我们去探求《红楼梦》后28回人物的命运,就是为了更好的理解这本书所暗喻的主旨。 这才是《红楼梦》真正伟大的地方,表面写闺阁衩裙,背面写国仇家恨。还能做到正面故事精彩脱俗,背面故事喻义明志。整本书是集中华文化之大成者,经史诗文、词曲小说、琴棋书画、亭台楼阁、医药饮食,无所不有,无所不精,也有人称它为“明清百科全书”,这就是它被称为汉语文学顶峰的原因。 大部分人因为受学校里教材内容的影响,可能从没听说过索隐派,以为《红楼梦》的作者是确定的,所以在第一次听说这个理论的时候会觉得扯的太远。有时候先入为主的惯性思维,会使我们固执己见,我完全能够理解,因为我以前也是这么想的。我自己也是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 ,以及花费了很多精力去查证各种观点提出的资料,才逐渐接受了新的观点,才会有今日的恍然大悟之感。 以前信息闭塞,看脂批本几乎是一个圈子里的特权,普通人想找齐各个版本的脂批本难于登天。现在网上已经有各个版本的脂批本,我相信对《红楼梦》有兴趣的人,只要读过脂批原著,就会大致明白了。 结语 总而言之,《癸酉本石头记》解开了许多困扰了我多年的疑惑。虽然以前一些红学专家也提出过一些理论思路,但总觉得差强人意。直到看到《癸酉本》的情节,才真正令我有种醍醐灌顶,恍然大悟的感觉。这种主观的感觉令我十分兴奋,所以行文或有不理智不严谨的地方。 《癸酉本》的缺点也很明显,一是文笔文风差的太远。披露这个版本的人说原本遗失了,这是他通过当年誊抄的内容加上回忆整理的,但是主体情节是对得上的。二是个别人物的结局实在超出以往的想象,甚至有些鬼畜。但这本书对多的人物结局有如此完美的交代,已经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就连红学大家周汝昌先生的《红楼梦的真故事》中对80回后面内容的探轶,都没有《癸酉本》这般严丝合缝。 张爱玲曾说《红楼梦》未完是人生一大憾事,如今我心目中的《红楼梦》因《癸酉本》的出现而完结了。当然,我本人的学识很有限。这只是以我自己对《红楼梦》的了解,以及我目前有限的认知所得的一些感想。还是那句老话 :不求苟同,多歧为贵。也欢迎喜欢《红楼梦》的朋友们一起探讨,共同分享研读《红楼梦》带来的乐趣。 特别说明 :本文中所说的“满清”,特指古代那个封建王朝满清。和现代的“满族”同胞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请勿曲解。“汉文化”也是泛指封建礼教文化,与现代“汉族”同胞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请勿曲解。此文目的只在探究《红楼梦》真正的作者,以及作书目的。要理解几百年前的书,就要理解几百年前的历史文化氛围,请勿以现代眼光代入。 |
通过百度网盘分享的文件:108回吴氏石头....docx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Eg-0pBr9s5IATVWAXutRCQ 提取码:RMJo 复制这段内容打开「百度网盘APP 即可获取」 全本108回的癸酉本。 看一下再说吧。 |
为了方便不了解癸本事件的朋友阅读,我们先简单复盘一下什么是《癸酉本》。 啥是癸酉本? 《癸酉本》全称《吴氏石头记增删试评本》,因其持有者自称“何莉莉”所以又称《何初本》,因其批语中有「癸酉腊月全书誊清」一句,所以又叫《癸酉本》。 它是一本有结局的《红楼梦》,其情节故事与流传最广的120回《程高本》以及主流红学界的推测的《红楼梦》结局出入很大,并且书中明确指出《红楼梦》的作者是吴梅村而非曹雪芹。 它横空出世的经历也非常的传(Gou)奇(Xie),2008年安徽阜阳一位自称何莉莉女士(后证实为男性)的人,声称自己拥有一本完整的《红楼梦》。 据何莉莉说,其祖父是军医、祖母是护士,解放前祖母在山西某战场救助了一伤兵,伤兵交给了一本《红楼梦》过录本。 在网友刘俊俊的帮助下,何莉莉在网上陆续公布了这个版本的《红楼梦》后二十八回。 何刘公布的癸酉本文笔极其粗陋,不要说跟《红楼梦》原文比,就是跟我们现在的古风网文比都很烂。 它讲的故事也与人们对《红楼梦》的传统认知不同,有元春领兵上战场、林黛玉带领家奴院工保卫大观园、薛宝钗改嫁贾雨村等等鬼畜情节。 虽然文笔稀烂、情节鬼畜,但是其情节设计非常紧凑,不像是何莉莉这样一个没有写作、编剧经验的初中生能够编出来的。 最可怕的是,现存的《红楼梦》80回本以及脂砚斋批语中的几乎所有伏笔与暗示,都在《癸酉本》中得到了呼应与体现,这是从清代至今任何续本都不曾做到的。 因此,《癸酉本》在网上公布之后,被大量红学爱好者当成遗世真本去阅读讨论。 其后,何莉莉、刘俊俊、吴雪松先后以各种名义将癸酉本出版。 |
![]() |
2018年,何莉莉在接受《光明日报》采访时承认两条重要批语造假。 “此书本系吴氏梅村旧作”; “本书至此告终,癸酉腊月全书誊清,梅村夙愿得偿”。 何莉莉坦白,伪造这两条批语是为了让自己出版的《吴氏石头记增删试评本》多卖一些。 2019年,木鱼水心与泡面女王两位UP主在B站发布了以癸本为主题的系列视频,让红学圈内自嗨的癸酉本火出了圈,大量原本对红学不感兴趣的网友参与到了对癸酉本的讨论当中。 如果在看完我这段科普之后想去一览这本奇书的风采,我先提前劝退一下,写的真的很烂、很烂,你买了也看不下去。而且在何莉莉承认造假之后再去购买,无疑是对造假者的支持。 如果真的对癸酉本感兴趣的话,推荐去B站或youtube搜一下 @木鱼水心 大佬的解说视频,完整还原了癸酉本鬼畜的故事情节,且不用忍受何莉莉糟糕的初中生文笔。 分割线 科普就做到这,接下来回答一下题主的问题。 我觉得题主的问题提的特别好,《癸酉本》你去讨论它的真假没什么意义,没有片纸的一个东西,根本就谈不到真假。 真正有意思的是,为什么这么一个诡吊的东西却被那么多人奉为真作,多次出版,引发了那么大规模的社会讨论。 我个人的结论就是,癸酉本是百年畸形红学自己结出的恶果。主流红学家们对它恨之入骨,但它的每一个字都是红学自己的产物。 与其说癸酉本是完美对应了原本与脂砚斋批语,不如说它是全面体现了这一百年来红学过度解读的成果。 它采用了索隐派“反清复明”大观点的同时,巧妙地将考证派易百年来咬文嚼字的学术成果融入其中。 乍一看你觉得癸酉本很扯,但是过后你细细琢磨一下又发现,它里面的很多东西是符合权威红学家的一些学说观点的,这让接受了主流红学几十年浸淫的读者很容易动摇观点。 《红楼梦》毋庸置疑是一本优秀的文学作品,但红学却是一门畸形的人文学科。 在蔡元培、胡适以降的近百年时间里,把《红楼梦》作为吃饭家伙进行研究的学者群体已经到了诡异的庞大规模,远超一本明清小说研究者应有的规模。 如果你跳出红学的圈子,把《红楼梦》当成一本普通的明清小说来看,就会发现这是一件很讽刺的事。 海峡两岸有成百上千食民膏脂的官方学者躺在半本《红楼梦》上吃饭,这些人拿着我们纳税人的钱去过度解读一本明清小说。 通常一门文学历史学科,一定得有新的考古发现或是文献发现才能推进它的发展,但红学不用。近十几年来红学的发展是靠着官方学者们对原文的咬文嚼字、过度解读凭空推进的。 癸酉本就是民间红学爱好者对官方红学最好的还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红学研究的教授、博士衮衮诸公没有想到,一个初中生在互联网风口上把集两派过度解读大成的《癸酉本》砸到了他们的脸上。 正常人想要驳倒癸酉本很简单,靠癸酉本谋利者无论是何莉莉还是吴雪松,你们拿出原始抄本让古籍专家鉴定就行。 何莉莉闪烁其词的那些理由,什么担心古籍丢失损害送到台北这类的根本就不值一驳。 你怕原本丢失损坏没关系,现在人人都有智能手机,你拿出手机来拍个一页半页给我们看看总行吧?何莉莉拿不出来,只公布了一张水彩画号称是封面。 |
![]() |
声称看过影印版全文的吴雪松更是是片纸都拿不出来,而且何吴这俩人的口供也对不上,前前后后改了好几套说辞。 总而言之一句话,卖书的这几个人的话,没有一个标点符号是可信的。 但由于红学家们长期的凭空过度解读研究,很多红学爱好者们已经习惯了这种用小说自证小说的研究方式。 所以癸酉本横空出世之后,很多人也就自然而然地仅仅根据小说情节就相信了它。癸本拥护者跟其他红学流派一样,他们内部有一套形而上的自恰逻辑,你站在圈子外很难去驳倒他。 尤其是对于明粉索隐派来说,癸酉本里血腥的崇祯旧事可不就是被文字狱阉割的真实结局吗? 人嘛,只愿意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事。 送礼物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 |
因为这个版本的红楼梦才有成为禁书的价值 我从小就没想明白红楼梦有什么好禁的,也没几句色情描写,不考功名的男主又不是只有这一个,别的作品也有啊,到底禁个啥? 看到癸酉本终于知道为什么要禁它了 |
对《红楼梦》原本心里有捋出后面大致的故事梗概。?1.以黛玉之死入手,黛玉必是主动赴死,不是程高本的病死。除了前文写明了的“玉带林中挂”,主动选择的死亡才有份量,稀里糊涂病死太潦草了。?2.黛玉为什么赴死?--因“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愿顺从命运的安排,宁可以死明志。?3.什么安排?--贾家要以黛玉和北静王联姻。前八十回黛玉已经两次拒绝宝玉关于北静王的“转赠” 。书里另一个接受宝玉转赠男性物品的是袭人,后面也大概率和蒋玉菡结为连理。从结构上说这两对转赠,刚好互为对照。?4.为什么要联姻?--贾家已经败落或获罪。黛玉这个有身世无根基的外姓亲戚最好的安排就是政治献礼。黛玉以死拒婚,和探春无奈联姻,也是一组互文。?5.贾母怎么会同意?--贾母已死,当家主母王夫人急忙要打发黛玉,也是一笔晴为黛副。从另一个角度,红楼梦前篇花了大力气洋洋洒洒地写孙媳可卿之死,除了展开贾府烈火烹油的兴盛外,应该还为后文另一个重要人物之死的冷清做了对照,那就只能是贾母,所以贾母的死应该是贾府衰败之后。 直到看到癸酉本,发现之前真的too simple&naive。癸酉本是极具争议的一本奇书,在红迷群里或褒或贬,没有中间派。 它推翻了主流红学的所有研究方向,大胆的给出了所有人都不敢想的结局:红楼梦不是讲家族兴衰,而是说国破家亡。“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不是夸张,而是白描的现实。 故事收尾自元春带兵被诬陷通敌,后被凌迟处死开始。后皇帝迁怒贾家,抄家(应前文抄检大观园)、充军(应前文贾赦贾珍前文各种不检点)、问斩(应前文贾琏国孝家孝中停妻再娶)。贾家一败,又因天灾流寇四起(应前文乌进孝进贡时铺垫的荒年欠收),贾蓉贾蔷(戎羌)、赵姨娘贾环(坏)分别叛出,由冷子兴诈管家破门(应前文铺垫冷子兴为管家女婿) 带流寇洗劫贾府,杀死贾政、掳走宝玉(对应前文探春说贾家自杀自灭)。宝玉被关在狱神庙(应脂批提到的小红风雪狱神庙慰宝玉),后被已经躲在紫檀堡的宝钗救出并成亲(应前文蒋玉菡于紫檀堡私设一宅)。 黛玉盼归宝玉,泪洒青竹(应前文潇湘妃子云云),后在宝钗设计下误杀抗敌功臣红玉(仆从中唯一一个名中有玉的人给了足够的份量),导致贾家在流寇下完全失去抵抗,于林中自缢(应“玉带林中挂”)。 等宝玉回到贾府,见到的不是濒死的黛玉,不是黛玉的尸首,也不是黛玉的坟茔,而是一两年后挂在林中的白骨(这一笔写的太恐怖了,也太绝妙了),宝玉拾骨掩埋(应黛玉锦囊葬花、“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并在宝钗处寻找安慰(应“昨日黄土陇中送白骨,今日红纱账内卧鸳鸯”等)。 此时流寇已攻入皇宫,皇帝自尽,国家被北方蛮夷入侵,江山易主。(明末纪实,应前文“地陷东南”)。宝玉不愿新朝为官,不擅营生,离开宝钗(应前文宝钗守寡种种暗示),为了生计只能两次出家为僧(应前文黛玉吐槽宝玉“做了两遭和尚”),后来发现出家无非是打着佛门旗号的贼寇,不堪为伍,只得沦落为乞丐。宝玉晚年因金麒麟与同是乞丐的湘云相遇(应前文章回标题“因麒麟伏白首双星”)。于湘云死后将其葬在湘江边(应“湘江水逝楚云飞”),自己泛舟海上,于一轮红日中自沉于海。 除外癸酉本把各色人物结局都交代的很清楚 结构非常完整。包括刘姥姥于贾家家破人亡后救巧姐嫁板儿(应前文巧姐判词,和板儿互换柚子佛手等),三进大观园(应前文一进二进做对比),只见断壁残垣,于废墟中寻得惜春画大观园图(应前文惜春作画)。探春因出身庶出婚事受阻(应前文一再提及的探春庶出),被送外邦和亲。妙玉因被贾政求嫁宝玉,为了成全宝黛而出走(除宝黛二人外名字有玉的另一人,给出了和宝黛的瓜葛,也呼应前文对妙玉身份贵重、高于宝黛的铺垫),后于乱世中沦为娼妓(对应判词“金闺玉柳质,终陷污淖中”)。 对照《红楼梦》前八十回和癸酉本,所有的铺垫都如榫卯般契合。正所谓草蛇灰线,伏脉千里。以癸酉本看前八十回,人人有交代,处处无闲文,但是论立意和行文又绝非同一人用笔。 前八十回,曹公用词之精致,行文之流畅,单遣词造句已堪称白话文巅峰。癸酉本行文粗糙,飘忽不定。有些章节出现两个人出来潦草说几句后退下,直接换下一幕等类似剧本的写法,后文有些地方又不厌其烦的一遍遍详细交代贾府如何一次次遭流寇血洗而不支。 前八十回,曹公笔触是悲悯的,人人皆可爱可怜,连赵姨娘也有受迫无助的一笔。癸酉本是辛辣的,作者似乎对笔下人物没有感情,宝钗恶毒,黛玉愚莽,宝玉无能,一言以蔽之:人人皆可恶。 初看癸酉本,觉得这哪是狗尾续貂,顶多是个狗尾巴草。然后耐着性子看下去,发现完美的解答了之前读红楼梦时的种种疑问。比如红楼梦为什么在清朝是本禁书?比如前八十回行文如此精美,有诸多版本流出,而后面1/3丢的干干净净?如果是曹公没写,也不太符合一般写作常理,后面结局都没有,前面增删数次字斟句酌不是很容易白费么?比如小时候看的程高本写到书名曾叫做《风月宝鉴》,但书里除了贾瑞正照风月宝鉴外就没再提过,作为主旨似乎单薄了?比如书中的佛道中人无一善类,贾宝玉还以出家为结局?又比如黛玉死时,宝玉为何不在身边,他还能去哪儿等等。而癸酉本解释了上面所有问题。因为这是本讲朝代更替、社会崩溃的纪实文学,所以被清朝列为禁书。曹公等人为了保护这本书改写了前八十回使之得以流传,但后1/3架构已成难以改刀,只得称遗失无考。而血淋淋的后1/3,和前八十回的儿女情长岁月静好对应来看,恰成风月宝鉴的正反两面。还有宝玉出家为僧不是终局,佛门也无法避世,唯有见证沧海桑田后坦然赴死是唯一可能的归宿。而贾家之败,也恰如探春所言,在自己人自杀自灭下迅速崩塌。 《红楼梦》这本书从我13岁读到30多岁,每过一阵子就翻出来看一遍,从文学和美学角度,这本书就是我心里白话文小说巅峰。今年鬼使神差看了癸酉本之后,硬生生把红楼梦从从我心里的文艺作品变成一本恐怖小说,每个人都映着鬼影绰绰,整部书阴气森森,但合书一想,唯有如此大开大合才撑得起前面的苦心铺垫。 我另一个很喜欢的作家张爱玲说,人生有三恨,一恨鲥鱼有刺,二很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未完。不知张爱玲若看到此稿,能否了却一桩憾事? ? |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历史人文 最新文章 |
古代皇帝画像可信度有多少? |
有没有那种不过脑子的爆笑沙雕文推荐? |
叶利钦不是俄罗斯的国父吗,为什么俄罗斯民 |
有哪些打脸痛快的爽文推荐? |
有没有什么很香的双男主文? |
假如你是古代的当家主母,如何才能在深宅大 |
战场上有哪些阴损的技巧和历史? |
有没有女主特别特别特别清醒的古言? |
为什么唐朝的动员能力如此低下?堂堂大一统 |
为什么英国仍然被认为是世界强国?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