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阅读网 -> 历史人文 -> 张学良为什么送蒋介石回去? -> 正文阅读 |
|
[历史人文]张学良为什么送蒋介石回去?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如题 |
西安事变是罗生门式的绝佳历史素材。 当年我看完《金陵春梦》后意犹未尽,于是深入研究过了每一方对西安叙事的记载,也比较过叙事间的出入。 红方官方叙事是极力贬低常凯申而抬高张学良,即爱国将领张学良不忍山河沦陷之时常凯申仍发动内战,因此舍弃个人私利毅然决然兵谏常凯申,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后主动回南京为常凯申周全,却遭背信弃义的常凯申囚禁。可能张学良本人看到电影《西安事变》(1981) 和电视剧《少帅》(2015) 中岳武穆式悲情英雄的自己都要脸红了。 张学良本人最在意的点则是自己的“抗日”意图,即本意是好的,因此他反复强调自己是出于“建立抗日联合战线”之目的兵谏常凯申的。同时张学良对常凯申存在着一种感激和怨恨交加的复杂情感,所以在他的叙事中——哪怕是小常先生去世、常家王朝终结后——常凯申并不是红方叙事中消极抗日的坏人。区别是在被管束期间张学良的叙事是自己走了弯路,重获自由后的叙事是常凯申走了弯路。 常凯申以及蓝方官方的叙事的叙事自然是极力否认常凯申消极抗日(或者说吞并地方割据势力)的理论。西安脱险后常凯申写的《西安半月记》和宋美龄写的《西安事变回忆录》合订成一本作为官方宣传资料发行,其中长篇累牍地描述两方面内容:其一是张学良在发动兵变后看了常凯申的日记,发现常凯申确实爱国,于是幡然改图;其二是常凯申离开西安飞回南京时,在机场对张学良和杨虎城两人进行训话,张杨二人听完常凯申的严辞训导后脸上“实显现一种非常感动与情不自禁惭愧之色”(1)。 尽管当时国内外舆论对常凯申充满同情,但是常凯申视西安事变为平生之耻辱,因此在他的叙事中反复强调张杨二人的愧悔,以一种丧事喜办的形式为自己找回尊严。另一个有趣的点是常凯申非常不愿意提及在西安事变中影响力巨大的周恩来的名字:如果只看常凯申的《西安半月记》那周恩来在西安事变中是不存在的,而如果看常凯申在西安事变期间的个人日记,那么周恩来则仅以“周某”的形式出现了两次,即12月23日的“雪耻 属子文准见周某”和12月24日的“雪耻 本夜周某来见”。 如果想要细究西安事变的细节,那么我的观点是红方、蓝方以及张学良三方的叙事都不可信,这些文字对于探究这几位历史人物的性格则是绝佳的素材,因为从张学良的叙述和常凯申的文字中确实能拼凑出他们的性格以及为自己塑造的外在人设。但是最能客观准确揭露西安事变真实内幕的第一手史料是宋子文的日记 (准确而言是宋子文特意留档的报告因为宋子文平时不写日记) 这份日记为英文打字稿,在宋子文去世后捐给了斯坦福大学的胡佛研究所。 因为宋子文本人在西安事变中的立场确实是不受指摘的,而他的遗嘱要求相关人士去世后再揭秘 (所以宋子文日记是在2003年宋美龄去世后才公开的),也就是说宋子文在西安事件一事的记载上不存在美化某一方以谋取政治利益的动机,常凯申叙事中浓墨重彩的张学良看日记痛悔事件在宋子文日记中仅用轻飘飘的一句话带过了。 宋子文的日记能解释西安事变中的很多令人迷惑的细节: 比如说何应钦为什么要坚持武力轰炸西安,因为何应钦怀疑西安事变是宋子文策划的。 那么回到标题:张学良为什么亲自送常凯申回南京? 其一,张学良和常凯申、宋子文、宋美龄以及外籍顾问端纳(2)均私交甚笃,二宋和端纳都给了保张学良人身安全的承诺。(3) 因此张学良大概自信自己能得到1933年下野后留洋欧洲的待遇。 其实宋子文和宋美龄也是这样想的,在他们的计划和承诺中张学良将得到杨虎城同款待遇 (即欧洲考察团),二宋在张学良被囚禁后对其百般回护一方面是私交甚笃一方面则是背誓带来的愧疚。(4) 其二,西安事变严格意义上讲不是张学良杨虎城发动的兵变,而是张杨领导并由两方高级军官组成的西安军事委员会的共同决定。而张学良在西安事变斡旋期间的态度逐渐倾向于二宋和常凯申,因此和东北军高级将领、西北军高级将领以及杨虎城本人都产生了难以愈合的分歧。 在12月23日宋子文、宋美龄和周恩来达成停战条件并在次日的军事会议上公布后: 12月24日上午的西安军事委员会上多数人不同意停战条件,张学良对激烈反对者进行训话。(5)12月24日晚上张学良与杨虎城发生激烈争吵,他甚至与宋子文讨论张杨开战的胜算。(6) 简而言之,西安事变后期张学良与东北军、西北军将领以及杨虎城产生分歧,而且张的兵力远弱于杨虎城 (杨在西安城周有驻军九个团而张在城周仅有一团),因此张学良认为自己待在西安还不如回南京安全。 其三,西安事变后各地人心浮动,12月23日韩复榘、宋哲元联名致电,号召国民党中央召集在职人员和在野名流共商国事。 如果此时西安事变再不结束,很有可能红蓝方加张学良一起被第四方势力摘桃子了。 综上所述,张学良亲送常凯申回南京是私人感情、东北军西北军内部分歧以及外部势力威胁等原因综合作用下的结果。如果张学良最终的下场是二宋和端纳保证的下野留洋,其实不失为一个高瞻远瞩的决定。 (1) 宋美龄《西安事变回忆录》的原话。 (2) 澳大利亚记者威廉·亨利·端纳 (William Henry Donald),他曾担任两广总督张人骏顾问,结识革命党人胡汉民、宋耀如,又在1911年应伍廷芳的邀请曾担任武昌起义的上海总部顾问。孙中山回国后端纳担任孙的政治顾问参与起草《共和政府宣》。他在1915年首先于《泰晤士报》揭露“二十一条”,促使“倒袁”成功。1920年开始他担任北洋政府的客卿和经济顾问,又在1928年成为张学良的私人顾问,促成“东北易帜”。1933年张学良下野后端纳陪张游历欧洲,1934年初随张回国后又被聘为蒋介石顾问。西安事变期间应宋美龄邀请,端纳在12月13日飞往西安面见张学良进行斡旋,12月20日宋子文飞赴离南京和12月22日宋美龄飞赴西安时端纳皆陪同。 1940年端纳因同蒋介石意见不和辞职离开中国。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宋美龄急电端纳希望他回中国助战,他在回中国途中,经过被日军占领的菲律宾时被关入集中营。1945年2月,应蒋介石要求,麦克阿瑟组织了一次“洛斯巴尼斯”行动,用空降兵占领了集中营专门解救端纳,将他用美军直升机送往珍珠港海军基地医院疗养。但是此时瑞纳已经油尽灯枯,宋美龄又派飞机接他回上海医治,1946年11月端纳去世后被葬在宋氏家族墓地。 (3)《金陵春梦》的演绎版本是宋子文、宋美龄、戴笠为张学良作保: 戴雨农:我?保证张学良的生命安全?这多少有点抬举我了吧。 张学良倏地起立,大步踱着:“可是,别忘记了他自己的诺言,他在西安时什么好话都说完了!别忘记了夫人的诺言,她保证我的政治生命,别忘记了TV的诺言,他保证我家产的完整;别忘记了雨农的诺言,他保证我生命的安全!”张学良凑在张治中耳边,压着嗓子叫道;“别忘记了端纳的诺言,他保证他们三个人的诺言都会兑现!更别忘了委员长他自己的诺言,他保证了端纳的保证。此外还有证人!”张学良往沙发上一躺:“他们的墨汁未干,言犹在耳,如果要把我扣住在南京、甚至宰了我,这是不能想象的。” (4) 《蒋介石日记》12月28日原文: 中央谈话会,多主张不能令汉卿再会[回]西北。惟子文则不肯失信于其友人,必欲任其回去,并深信张以后必能服从到底也。子文只知私人感情,而不顾国家□□□□□□及也。余仍以好言慰之。妻为此事□□□□。(□是识别不出来的字迹) (5) 《宋子文日记》12月24日翻译片段: 在西安军事委员会会议上,上述条件引起轩然大波。多数人坚称,在委员长离开西安前,若非全部,至少亦应履行部分条款。我解释道,在目前南京已知局势下,委员长返抵南京前,将不能有任何作为。他们如欲支持委员长作为国民领袖,以捍卫国家,则他们必须对他施以绝对信任,不能损害其威信。我甚为了解,无论如何,在其返回之前,他宁愿去死,亦不会采取其中任何一项措施。席间更有谓举行二次革命者,反对张(学良),指其过于犹豫不决,为我轻易劝服。张经与我讨论,召集其中态度最激烈者予以训话,谓尽管他们必须承认方法错误,然其动机善良。难道他们不想由委员长领导去打日本吗?若否,则他们早在11日就应将他开枪打死。若是,则他们就应付出风险,仅以口头承诺,放委员长走。而且,他们发动兵变之时,他已明言,他们在冒掉脑袋的危险,任何人任愿退出,难道他们尚有其他办法以疏解时局?谈话回来后,他自认已说服了他们。 (6)《宋子文日记》12月24日翻译片段: 晚上,张告诉我,他与杨发生激烈争吵。(杨指责称)你发动了政变,在未获任何保证下,而今你竟允委员长离去,他定会让你我人头落地。张说,他个人对政变负完全责任,如果他们接受他的领导,一切均会好转,若否,则尽可开枪将他打死。对其行动方针,难道还有其他选择?难道他们不想结束此等局面?杨大为不满地离去。杨在西安城周有驻军九个团,他可用兵强扣委员长,故形势极为危险。张在城周仅有一团,遂命其部队做秘密准备,以防突袭。我们讨论了将委员长带至机场骤然离开之可能性,但认为此举过于危险,因张(学良)之一举一动完全可能已处杨的监视之中。后决定,倘局面未有改善,我应动员蒋夫人于次日晨以力促延长停战期为由,先行返回南京。待入夜,我与张将携委员长乘车先至张的营地,然后由陆路前往洛阳。 |
他们不会告诉你,双12事变后,西安民众当即组织了声讨东北军和17路军的大规模抗议集会;苏联的真理报、消息报等骂张学良是日本间谍,共产国际也与张、杨划清界限;所有社会名流和地方实力派一致谴责张、杨二人;蒋介石平安返回南京后,群众纷纷放鞭炮庆祝,以致于让监狱中的陈独秀都听到了。 在这种极度孤立、道义上处于下风的情况下,洛阳、潼关的东北军也毫无抵抗意志,很快就倒戈或被缴械。三位一体退保西北也变得完全不切实际,到了这一步张学良已经连军阀都没得当了。不过说实话,张学良还算有点良心,哪怕两蒋都死后,晚年他接受NHK采访时,也没有如很多人期盼的那样,把918的问题推给蒋介石。 |
其实张学良这次行为,性质上属于贯彻了张爱玲原则,在最后关头找到了一条真正能让自己活命的道路。也算是张爱玲的老前辈了 你要说他有什么高瞻远瞩,算定蒋介石不会杀他,那是不可能的。他有这个头脑就不会发动西安事变了。换句话说,你把张学良放到任何一个古代皇帝,哪怕是最宽仁的皇帝手下,都是必杀的局,区别只是刘皇帝要你个人头,李皇帝要你三族,爱皇帝要你九族而已。事实上当时所有的人,包括斯大林,包括斯大林的下属,包括国民党内部的其他派系,甚至包括东北军自己,都在盼着张学良死掉。 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兽性失去一切。这句话里的兽性并不是指野兽的残暴,而是指人蜕化为兽之后的嗅觉和本能。而这里的人性,则是与本能相对的,理性的一面。 就在这种斯大林都亲自批示,亲自定性的极端绝望的环境下,当理性的一面告诉他,你去哪里都是死路一条,大家都等着给你开追悼会的时候,张学良的大脑在一片混沌中拾起了兽性,随后敏锐的嗅到了唯一的一线生机,那就是蒋介石本人。事实证明,这一决定是张学良这一生中智力和勇气最高光的时刻,完全遵从兽性本能的张学良,不向斯大林低头,不向斯大林的其他派系低头,不向国民党其他派系低头,唯独选择向那个已经伤害的最深的蒋介石低头,最后就真的得到了原谅,完成了一个几乎不可能的求生。 对比一下,当普里戈津奔向莫斯科半途而废的时候,多少人让普里戈津读读中国的历史?说明在中国的历史上,这种行为就是要么功成名就,要么万劫不复,仅有的两条道路。而事实上,在我们的历史中,造反造一半,破坏了领袖权威,制造了无可挽回的灾难,最后还得到善终的,确实就有张学良这么一个人。 |
他不送蒋回去,可能几天后就要去见他爹地去了。 中央军已经打到西安城郊, 东北军也乱成一锅粥, 万福麟53军和檀自新骑兵师以及炮兵旅投靠了中央军,已经调转枪口对准其它东北军。 刘多荃、于学忠等等东北军都在观望中。 老共已经被慈父通知不要和张学良搅在一起,慈父一通大骂张学良为日本奸细、投机分子,将张学良组西北联合政府的幻想破灭。 西安城中的东北军已经内乱,少壮派已经尾大不掉,后来还枪杀了王以哲,然后元老派又反杀少壮派。 张和杨也开始内讧,杨虎城一定要书面协议才放老蒋,而张学良只相信老蒋口头承诺,张学良甚至威胁要枪毙杨虎城。 所以张学良如果不跟着老蒋回去,或者被中央军干掉,或者被杨虎城干掉,最大可能被自己手下某个人拿他脑袋投老蒋当投名状。 张学良送老蒋回去是最好的结局了,老蒋不好意思杀掉,只能养起来,一个团的军饷养他一个人。中国和日寇打得如火如荼的时候,他天天美女做伴,雪茄牛排可乐享受着,日子过得美滋滋。 |
他送蒋回去没啥奇怪的,蒋真的信守承诺保护了他一辈子才是令人意想不到的,你要说抗日的时候蒋正得势呢没那么恨他,可后面去台湾了竟然也没杀他,按理说张学良这人放到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千刀万剐都是绰绰有余的。 |
张学良在918事变中一枪不发,长城抗战时跑得比兔子还快,结果到了1936年跑到西安之后却想起来抗日了,举国上下对他的感观很差,认为他不是真想抗日,而是要刺蒋投日,舆论界会欢迎自己的举动,但是包括闻一多、朱自清、胡适在内的知识分子,政治观点无论左右,清一色的在指责张学良,闻一多等人发表的《清华大学教授会为张学良叛变事宣言》是这么说的: 同人等认为张学良此次之叛变,假抗日之美名,召亡国之实祸,破坏统一,罪恶昭著,凡我国人应共弃之,除电请国民政府迅予讨伐外,尚望全国人士一致主张,国家幸甚。 各地军阀经过一天的沉寂之后,纷纷通电支持南京政府,包括阎锡山、李宗仁、韩复榘、龙云、宋哲元在内的各地军阀都发表声明,要求张学良释放蒋介石,其中很多人与老蒋还是有仇的,就算私下里支持张学良的韩复榘,也只敢搞点小动作,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来公开支持张学良。 斯大林直接把张杨给定性为“日本间谍”了,《真理报》和《消息报》还发文章称,此事会导致中国内战,使日本坐收渔利,共产国际也发表声明与张、杨划清界限,西安民众组织了大规模的集会声讨东北军和17路军,老蒋回返南京后,各地民众放鞭炮庆祝,以至于连狱中的陈独秀都知道了。 甚至张学良自己的手下也不靠谱,西安事变中少壮派三剑客是应德田、苗剑秋、孙铭九,这三个人在事变中承担了捉拿蒋介石的任务,事变过程中力主杀死蒋介石,与中央军开战,事变结束后又谋杀了东北军元老,导致东北军土崩瓦解,知道这三个人后来怎么样了吗? 应德田在全面抗战爆发后投奔汪伪政府,任伪河南省教育厅厅长;孙铭九最后也选择了投日,任伪山东保安司令;苗剑秋稍微好一点,全面抗战爆发后移居日本,跑到日本人最多的地方斗争去了! 其他的一些主要人物,如东北军中将参谋长荣臻,全面抗战爆发后投靠日寇,任伪华北治安军中将副总司令,伪河北省省长,对了九一八事变中现场指挥,命令东北军撤退的也是荣臻。第九骑兵师师长郑大章,北平抗战时再次跑路,被佟麟阁痛骂到“四条腿跑得真快”,1940年投靠汪伪政府,任伪陆军部常务次长。 这就是现实的情况,张学良无疑是想抗日的,但是撺掇发动事变的东北军少壮派们,真不好说有多少是计划抗日的,他留在西安,实在难有什么好的下场。 至于他前往南京后被软禁,这是在张学良的预期之内的,甚至还要好于张学良的预期,根据澳大利亚记者威廉·亨利·端纳在其回忆录,在张学良前往南京前,老蒋明确的告知了张学良前往南京的风险,国有国法,党有党规,到了南京很多事情就由不得他了,所以蒋介石劝张学良留下,张学良到了南京,就算老蒋不报复张学良,面对各界的压力,张学良也是要上军事法庭的。 |
![]() |
这估计也是张学良晚年并不记恨蒋介石的原因,因为前往南京并接受惩处是他自己的选择,并不是老蒋背刺了张学良。他很清楚老蒋不杀他已经算是大度了,安排了高规格的生活待遇,这绝对算得上意外之喜,张学良自己晚年都说,自己也带过兵,管过部队,兵变绝对是杀头的罪名,他的部下要敢这么干,他是绝对不会这么轻易放过的。 而且就算蒋介石不记恨张学良,还有另外一个问题,西安事变的过程中死了不少人,比如国民党元老邵元冲,国民党的中将杨国珍、杨震亚,蒋介石的侄孙蒋孝先等等,西安城内的动静更大,省政府、宪兵团、省公安局、交警总队都发生了交火,西安和陕西地方政府的死伤也十分惨重,就散蒋放过了张学良,这些人未必不会继续报复,不信大家可以看看普里戈任的待遇: |
![]() |
|
当西安事变发生后,张学良做了作为一方统帅最后一件正确的事,就是送老蒋回去,使得自己没有沦落到杨虎城那样的下场。 |
张学良错就错在,和其他花花公子相比,他接班成功了,将自己放在了一个和他自己水平不匹配的位置。 于是在那个群雄角逐的乱世,在各路野心家的眼里,他成了一个没有分寸的玩偶。 你说他手段狠吧,九一八一枪不放。 你说他手段软吧,敢劫持国家元首。 然后呢,他劫持完元首后,居然没有任何退路,没有和任何后续方案,一顿操作,再放回去了。 这不就是一个啥事也办不成、净会捣乱的熊孩子嘛。 至于他为啥送蒋回去?他能咋办?他只是一个临时工具而已,他想投靠谁,也没人接受他啊,只能企求老领导的宽恕了。 但他这种情况能善终,也实属意外。 |
我可以肯定。你问这个问题就是多年来听多了国内的宣传。以为国内各界人士都认为蒋介石最大恶极,张学良捉了蒋介石是顺民意,举国欢庆的事情。 但事实恰好相反 |
约等于明智光秀本能寺大火烧一半自己亲自把织田信长背出来了,然后跪地求饶,而信长也真的饶了光秀一命。 送礼物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 |
这么说吧 张学良送蒋光头回去可能是他一生中最正确的决定 |
中央军已经很不幸的,把西安包围了。 教导总队和36师就在城外,负责攻城,这两个师的进攻,在神州大地没人挡得住。 12月25日是最后休战日,因为蒋中正是基督徒,这一天把他宰了不太好。 26日开始总攻击,到时候遇父杀父,遇佛杀佛,一个都跑不了。 所以,25日,放蒋回洛阳,那是必须必的事儿,你不放试一试。 至于张汉卿送蒋中正走,也非常简单啊。人家已经包围西安了,你想抓就抓,想放就放?人世间有这样的道理吗?蒋没了面子,黄埔军无成本的要找回面子,还是要血洗西安。 所以一定要给足老蒋面子。给老蒋面子的最直接后果就是,老蒋说话还算数,否则让自己弟弟抓了,以后说话谁会听?老蒋说话算数之后,有了微信之后,第一个手令就是要大家不要动粗。 所以张汉卿送蒋中正回去,他没有选择。他留在西安的话,26日教导总队和36师一定攻城,老张家的家眷,兄弟子侄,产业,在西安可不少啊。 |
朝鲜金将军姑父,张成泽事件知道吧,仅仅是因为他对于中国经济模式的推崇,导致了在平壤最高层出现政策分歧,也就是朝鲜的改革派,被将军以叛国罪,反革命罪处以死刑,是他亲姑父。 |
不怕二代花天酒地 就怕二代想证明自己 |
还没蠢到被连续两次电诈 |
假如你做了一件认为特别正确的事情,然后你发现周围所有人都在骂你。甚至连外人都抹黑你给你泼脏水,并且曾经口口声声说要支持你的人虽然没骂你,但是也跟你保持了距离 我就问你出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想? |
一个吸烟大烟的纨绔二代你们能猜的出他在想什么? 张学良杀杨,常二人。一个管过军法的,一个管过军工厂。为什么不借刀杀人?利用反腐的名义?为什么要在家里枪毙?为什么不拉到外面的林子里?不嫌脏吗?我都不乐意在家杀一只鸡,他居然在家杀两人。 918为什么不抵抗?打不过就是理由吗?别人打你就要抵抗。实在力量悬殊收不住也不怪你。你们说为什么? 西安事变居然下死手干自己的义兄。谁想的到这傻逼真这么干。蒋去西安之前就截获了他和中共来往的电报。但还是去了西安。为什么?不是老蒋傻,正常人真干不出这事。 九泉之下的张学良抽着大烟笑着说:“我都不知道我自己在想什么。你们一个个居然分析的头头是道。” |
鉴于普京在给了安全承诺后,照样过了两个月就杀了普里戈金。 张学良看来掐准了牢蒋的心态,预料到自己虽然没了权利,但只要认怂主动送他回去,就能永久享受富家翁待遇。 |
因为那是他唯一的活路! 就这还是蒋光头太要脸,他坏事都做那么多了,那么要脸干嘛呢?杀张那是合情合理,甚至苏联和……两方已经宣布他是日本间谍了,已经放弃张了,张就是专门留给蒋撒气的,结果居然活下来了,离谱! 要我说啊,政治人物就得学刘邦,学到一半就非常厉害了。 |
出去环顾一圈,发现还是老蒋对他最好 |
斯大林怕光头挂了内部争权让日子人腾出手北进,中央军当时已经要打到西安了,光头只要一死中央军全军追杀张学良,因为谁杀了六子谁就能继成大位。 六子是最搞笑的,被人当抢使 事后还被卖了,他以为能投靠苏联 苏联直接骂他是汉奸。 |
六子这人,当为所有官二代富二代警戒。 为什么呢?因为他是一个硬智商不算低甚至还有点小聪明、有一定阅历和经验、外貌和人缘不差的二代。 六子只是很不幸运地生在了乱世,而且是一战和二战之间的全球大乱世。在这种大时代因为血缘继承了地盘和权力,并不一定是好事。因为你如果能力和运气不是特别牛,那入场大概率就是被大佬吃掉。 我很早就骂六子,骂他杀杨宇霆、弃东北、西安坑老蒋。但不得不承认,六子并不是如部分网友所说那种智商到了低能程度、性格如儿童一般。很多网友骂张作霖不该传位给六子,那请问传给谁?六子在世的兄弟真比他强?学思明显不如学良。 六子是一个资质一般、开局送高级号,但碰到神仙打架的普通玩家。这也是很多二代三代需要警惕的地方,如果碰到六子遇到的难题,真不好解决。 所以六子所有的错,归结起来只有一句:没有认清当时中国局势,从而没有认清他自己的定位。 而事后诸葛亮看,六子最好的路径是什么?当然是在他老子张作霖被炸死之后,全力加入老蒋的阵营。 言归正传,回答本题。六子为什么送老蒋回去,也是因为六子终于发现只有老蒋是他最可靠的老大。之前慈父和某些人对六子的承诺全部打了水漂。他认输了,也认栽了。幸而老蒋没有背弃誓言。六子活着,我们在二十一世纪才能把当年的事看的更清楚。 |
跟共产党在一起,那不坐实自己就是叛徒了吗?他只能和老蒋走,证明自己是为国为民。而老蒋多少还顾忌点舆论,不会杀了他的。 送礼物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 |
斯大林公开喷他了,他没活路了 |
1.中央军已经包围西安,规定时间不放人,西安将被杀到血流成河。 2.蒋介石是当时中国唯一领袖人物,唯一可以和外国政府坐下谈判的人 3.当时张学良是民国副首脑,他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4.蒋介石和张学良那时候都是说话算话的人 |
小六子是蠢的很纯粹的一个人,他做事完全是依靠动物本能,大脑完全没有贡献。 亏他只是东北王世子,继承王位之后也只能祸害东北,要是当皇帝,历史评价能赶得上司马衷一半就算史官笔下留情。 他刚上位的时候,内忧外患,朝不保夕,他竟然有闲情逸致出动军队跟苏俄争夺铁路,而且行动并非出于任何战略考虑甚至短期规划,仅仅是因为“我刚拿到权力,很想用它一用”(原话) 他跟老蒋这是一回事儿,别人一忽悠他就热血充脑,干完了才发现事情跟他期待的根本两码事,又忙不迭要求老蒋原谅,老蒋说什么他干什么。 这时候老蒋要走,他当然去送,送了就回不来了,就这么简单。 他最后能活也多亏了这个蠢劲儿,老蒋恨他是真,发现他智商有问题也是真。没威胁,当然也就不杀了。 |
各位思考一个问题,如果蒋介石这个位置上坐的人是普京。他后续会不会让张学良活着。 |
这问题下的回答,形象地说明了国民党为什么失败。 要不是张学良,要不是苏联,要不是日本,要不是共军…… 他们唯一不肯反思的,就是引起他们失败的最根本原因:要不是我们自己。 西安事变是什么? 是蒋介石即将发动新一轮围剿的时候,前线两个庞大的军事集团哗变。是在即将酝酿一场内战的时候,前线的副总司令带着十多万人倒戈,认同对方的观点,扣押了总司令。逼迫总司令停止这场战争。 这是国民党内部矛盾的又一次总爆发。 这种情况,一个智商稍微正常的人还指望能够继续打下去?还觉得剿共一定可以成功? 简直就是一个笑话。 1955年,郭增恺以亲历者的身份,写了长达20万言的《一个还没有交代清楚的问题——“西安事变”十八周年感言》,陆续发表在香港《热风》杂志上,完全揭穿了蒋介石在《蒋委员长离陕前对张杨之训话》、《蒋委员长西安半月记》中所制造的谎言。 在蒋所炮制的谎言中,说张学良思想的转变,是因为读了蒋介石的日记后受其人格感动所致,蒋介石离开西安前对张、杨未做过任何妥协。 这不是笑话吗?蒋介石1936年12月12日至28日这半个月的日记,是在1937年1月补写的,经过陈布雷多次修改,为了保证对的上,他还亲手修改了宋美龄写的《西安事变回忆录》。 蒋介石之所以离开西安,就是因为答应了西安方面的条件,“迁就”了西安方面所提出的八项主张。 《热风》事件让蒋介石非常恼火,蒋介石让刘乙光询问张学良的读书、身体及年龄,命刘乙光向张学良宣布两项禁令:不准收听中共广播;不准同警卫人员接近。紧接着又下达了让张学良写出西安事变回忆的指令。 张学良连续写了三封信函,这三封信函,被蒋介石用于《苏俄在中国》,也被蒋经国在经过一系列篡改后,修订为《西安事变反省录》。 三封信函的第一封,张学良明确说,(庚)“西安变谋,事前与共产党无关”(其中一个小标题)。“谋变事前,并未同共党商讨。”只是在事发之后才与中共联系的,原因是“事发之后良一观查,伤感后悔万分,痛部下之无能,惊杨虎城部之无纪律。自悔孟浪……徬(彷)徨束手,问策无人。除成立两委员会外,立即电请周恩来到西安,共商决策。” 而蒋介石,虽然重复在西安事变后的谎言,不过还是勉强承认:“此事最出人意料之外的一点,就是其主动者,实是张学良的本身,而首先提出此一劫持主张者,则为杨虎城。且其事前,并未与共党就此事有任何商量。” 这本身就说明,西安事变的开端就是国民党的内部危机。 是国民党的内外政策失败,才在国民党内部,产生了如此巨大的裂痕,以至于国民党军队的统帅之一、国民党党中央的中常委之一,都要通过兵变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当然,这样的事情在国民党的历史上并不罕见,一直到台湾,都有孙立人事件产生)。 而周恩来去西安干什么?是去拯救西安的危机。 内战打了十多年,到了1936年的时候,内部又一次分裂,又在酝酿新的,大规模的,在国民党内部的内战。其中的一方徬(彷)徨束手,问策无人,还要寄希望于另一个党来帮自己解决危机。 结果就是,中共最终改变了自己对蒋的态度,周恩来去了西安,使得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而国民党成立以来的最大危机才得以化解。 这不是张学良救了中共,这样一个分裂的国民党,内部危机如此严重的党想着剿共成功,这叫做做梦; 而是共产党救了国民党,1936年的时候,只要共产党狠狠心,毛、周等先辈真的不顾及大敌在侧、危亡在即,就图一个复仇的痛快,完蛋的首先就是国民党。 西安事变没有改变历史的走向,这种说法是可笑的。西安事变本身就是历史的走向。 西安事变本身没有意义,是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才富有伟大的意义。 在1936年-1949年,这一政党有无限的机会,他最强大的时候,远远比西安事变的时候更加强大,然而,这一政党没有吸取任何教训,每时每刻仍然寄希望于某种主观力量,在失败的时候,仍然推诿于“要不是”。 苏俄在中国,就是大型的“要不是“现场。 到现在,一群人依旧在这里哀嚎“要不是”。失败者呓语的回声是如此悠长,简直是最滑稽不过的事情。 (旧文,修改后发在此。) |
江湖不是打打杀杀,江湖是人情世故。 西安事变的结束不是蒋介石答应了什么条件,也不是蒋介石坐上了回南京的飞机,而是蒋介石回到国府对事件做总结定性。 张学良跟上回去,第一证明这事他没有私心,第二算是给蒋介石一个交代,给政府给全国人民一个交代。第三是承担西安事变的责任。 张学良不回去谁为西安事变负责呢? |
张学良要不走,估计得跟他弟弟和老朋友一桌吃饭了。 |
![]() |
|
![]() |
|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历史人文 最新文章 |
有多少人知道阿沛·阿旺晋美其实是旧西藏的 |
为什么中国的网络玄幻小说这么流行,却依然 |
圆明园是皇帝私人的玩物,烧就烧了,和老百 |
为什么穷人很少得到贵人的帮助? |
现在走到北京街头,部分人穿穿“格格服”, |
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都不相信养儿防老了? |
有哪些好看的男主占有欲强的宠文小说可推荐 |
古代战争中为什么敌军攻破城市后总喜欢大肆 |
古代贴身丫鬟侍寝吗? |
有哪些让人脊背发凉的民间习俗?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