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网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佛经: 故事 佛经 佛经精华 心经 金刚经 楞伽经 南怀瑾 星云法师 弘一大师 名人学佛 佛教知识 标签
名著: 古典 现代 外国 儿童 武侠 传记 励志 诗词 故事 杂谈 道德经讲解 词句大全 词句标签 哲理句子
网络: 舞文弄墨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潇湘溪苑 瓶邪 原创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耽美 师生 内向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教育信息 历史人文 明星艺术 人物音乐 影视娱乐 游戏动漫 | 穿越 校园 武侠 言情 玄幻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阅读网 -> 历史人文 -> 为什么网上流行南方比东北冷的观点? -> 正文阅读

[历史人文]为什么网上流行南方比东北冷的观点?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看到好多人都在说“南方的湿冷真的比东北冷好多balabalabala…”真的很不懂是从哪来的想法… 首先这个问题没什么意义,比出谁冷又能怎么样呢?其次…
别说南方了,我北京人,春节去哈尔滨看冰灯,我妈让我多穿点,我寻思我一个北方人,什么阵仗没见过,年年冬天在崇礼滑雪,崇礼好歹也零下二十来度呢,我还能被区区低温驯服?于是我穿着秋裤+加绒牛仔裤,自信的踏上了开往哈尔滨的列车。
车过了辽宁我就开始感觉不对劲儿了。车厢和车厢的连廊上怎么都是雪呢?这帮大爷大妈们怎么都从行李箱里往外掏棉裤呢?沿途停靠的站,下去吸烟的人蹦跶什么呢?
下车前对床聊的挺好的东北小姐姐,上下打量了一下我的穿着,从兜里掏出来一副“暖宝宝鞋垫儿”非要塞给我,说能救我狗命……
下火车是晚上八点多,走了十米,我就明白了什么叫“救我狗命”,牛仔裤冻硬了,一走路发出“苏苏”的声音,举步维艰;冷风像小刀子一样从毛线帽的每一个洞洞往头皮里扎,头发一根一根的立着,毛线帽都压不住,瞬间实现零元摩根烫;拉着行李箱的手一点知觉没有,走两步得回头看看行李箱,万一被人拉走了我都没感觉。一路艰难地往出租车停靠点走,越想越委屈,感觉自己花钱遭了大罪,开始掉眼泪,眼泪根本流不下来啊!都聚集在我刚接好的睫毛上,形成了雾凇景观。全身上下就只有踩着“暖宝宝鞋垫儿”的脚还有点知觉,但只有脚底有知觉,脚指头没有……
艰难地捱上了出租车,师傅没问我去哪儿,直接问我:“去买棉裤吗老妹儿?”我哆哆嗦嗦问他咋知道,他说:“看你冻那个B样猜的”
因为没话语权的人说话人们听不见。
你问问东北大街上卖烤红薯的,东北冬天冷不冷。
你问问环卫工人愿意在东北扫大街还是愿意去南方扫大街。
你问问工地搬砖的,为什么东北冬天不开工。
一帮坐办公的白领,学生们能讨论出个啥啊。
为什么南方冬天比北方冷?
因为南方没暖气,你在室内和室外差不多。出外面晒太阳还暖一点。
东北有暖气,甚至有地方供暖好,需要开窗凉一下。
对于,白领,学生来说,自然是南方冷。因为北方能避开,不出门就好了,出门裹严实一点上车暖风一开也不冷。
对于劳动者,摆摊的,烤红薯的,烤冷面的,扫大街的,送快递的,送外卖的。东北的冬天是要冻坏人的。
这些人有话语权吗?他们说话,我们能听见吗?
哈哈哈哈哈哈哈,我想起我大学同学了
老逗了,他来东北上大学第一年,到冬天之后他跟家里说要买羽绒服,他妈妈查了一下长春的天气预报二话不说就直接打钱了
第二年他寻思就一个羽绒服也没有换着穿的,就想再要点钱再买一个,又跟他妈要钱,他妈也不知道在哪看了营销号的文章还是视频,就死活不同意,还说他第一年要钱买羽绒服是骗钱,东北根本不可能有他家那边冷
他跟我说了之后我都要笑死了,他问我咋整,我说咱也快放假了,你可以让叔叔阿姨来看看冰灯
后来听他说他妈妈从东北回去后还哭了,觉得他在东北这地方迟早得冻出病来
在南方,冬天醉卧街头,半夜肯定会被冻醒,大概率还会感冒;
在东北,冬天醉卧街头,绝对不会被冻醒,且第二天人面不改色,铁骨铮铮。
谁更冷还有争议吗?
2016年冬天,我的大学同学跟我回哈尔滨玩。我让他穿棉裤,他死活不穿,说车上热。说等到了东北,冷的话现买,贵也贵不到哪里去。
我说这不是贵不贵的问题,这是死不死的问题。他就犟。死鸭子嘴硬,说他湖南老家冬天也冷。可冷了。东北再冷也冷不到哪里去。
嗯。哈尔滨西站南广场还是北广场来着。我忘记了。我们三个刚出门,走了不到十米远。
他俩牛仔裤冻硬了。一贴到皮肤又凉又疼。眼泪下来了。
我说让你犟,快别杵着了。快跑两步,过了广场就上车了。车都到了。
好不容易到车上。这两个憨憨流着眼泪红着眼眶跟我说。这么一点路程,连遗言都想好了。
那天应该是-36℃。还刮大风。两个傻子穿个帽衫,穿个漏洞牛仔裤就来了。
因为燕子和大雁这样的候鸟都是傻逼,都从暖和的地方飞到更冷的地方过冬。
1941年德军进攻苏联的时候是这么想的:“我们德国也很冷,苏联能冷哪去”
我还是那句。
大家都挑一月中旬。
觉得东北没有南方冷的,穿上你在南方那身衣服,夜里9点到凌晨4点在外面站一宿。
觉得南方冷的穿上你在东北那一身,一样这个时间站一宿。
谁没死谁说了算。
不知道,但是我可以亲身做一个实验,找一个说南方冷的南方人,十二月十五号,从早上八点晚上八点,开直播,咱俩同时穿半袖短裤,我站在你们那,你站我这里,看谁先死
可能是想争取在广州办冬奥会吧。
东北一点都不冷。
真的。
马上就是冰雪节了。欢迎到东北来玩。下面穿牛仔裤和线儿裤就行。上面穿衬衫就行。
我在家都这么穿。
来吧。
就不用回去了。
我,浙江人在哈尔滨上大学。
刚入学的时候我也是“南方比东北冷”观点的拥趸。
直到大一跨年那天我们出去玩儿,打车艰难,我穿着马丁靴在室外站了十分钟,清清楚楚感觉到自己的脚从单纯的冷到失去知觉,感觉再站十分钟这个脚截肢了。
从那以后11月开始我只穿雪地靴,一直穿到开春。
在家的时候,去看电影或逛街,只要不是下大雨都会选择走路或骑车出行,再冷的天走着走着人就热了。
大二冬天我失恋一个人去学校2公里外的电影院看电影,回学校的时候突发奇想步行回校。
走在路上人行道根本没有人,也没有自行车小电驴。我穿的雪地靴和n条裤子还有到膝盖的羽绒服也阻止不了我的腿比失恋的心更冷。
谁懂,就是那种被冰锥扎穿大腿的感觉,又痛又僵。
一直到宿舍烤了半个钟头暖气我的腿才不痛,然后慢慢恢复知觉。
有这种观点很正常,同等低温下湿度越高确实体感越低,但是零下二三十度的温度足以冻死人,说南方更冷的建议跟我一样去东北的室外作死一下,这辈子都不可能再发表这种见解。
因为候鸟智力有问题,冬天喜欢迁徙到冷的地方过冬。
这个问题有什么可争辩的,这样马上腊八,南北各出一人,到对方城市就穿半袖和裤衩拖鞋,室外冻一宿,谁冻硬了就输了。
这叫什么,这就叫既分高下也分生死。
候鸟:啊对对对,我们都是有毛病,一到秋天就想往冷的地方飞越冬。
2023年1月21日,零下50度的漠河新闻评论区。


有人说没必要争这个没什么用,那就放几个今年发生的真实的傻狍子事件给大家看一下。
轻生小伙衣着单薄冻到不想轻生


南方秋裤小伙自驾车抛锚阿木尔山区小路,险些丧命


江苏小伙徒步穿越辽宁岗山一只脚险些截肢


沃斯托克考察站录得南方最低环境温度为-89.2℃
比东北冷,无误
前两年漠河测的国内有历史记录以来最低温-50的时候,有个ip广西的哥们说他穿短裤拖鞋都扛得住,我当即回复他说,我可以在南宁或者柳州找一个-30的冷库,他短裤拖鞋进去,待十分钟以上,一分钟一万。他不回我了,大概是不喜欢钱吧
南方冬天最冷! 南方夏天最热! 并且南方最宜居!


有幸在东北上过四年大学。


刚下雪那叫一个兴奋啊,雪地里打球都不怕冻手
高赞答案基本说的没有错,确实冬天在东北的户外,冷的非常恐怖。我跟所有没见过雪的南方人一样对东北的冬天充满了好奇。由于常年听到网上“南方比东北冷、湿冷”这样的言论,低估过东北冬天真正的实力。干也是确实干,我来之前就早有耳闻,但冷真的是超乎我的想象了。


在学校最不愿意做的事就是冬天拿快递
大学的第一个寒假,我和同来东北的高中同学在春节回家前相约哈尔滨的一个滑雪场,滑了俩小时。此行缺乏经验和准备,我清楚的记得当时的气温为-25°C,纵使脚底贴着暖宝宝穿着厚厚的足球袜,我的右脚大拇指最前面依然被冻黑了。当时刚滑完我还不知道,甚至有点被冻得失去知觉。上了返程大巴后右脚大拇指很难受,我当时的感觉是那个指头起水泡了,有点火辣辣的,并且袜子还湿了(奇怪的感觉,但其实鞋子里并没有水)。回住处才发现脚拇指黑了一部分(是真的纯黑,碳黑的那种),当时把我吓得啊……


这个配图是长白山附近的雪场,不是哈尔滨的那个,哈尔滨那个图找不到了
好在只是表面被冻坏。大概过了半年黑色部分脱皮,就好了。这件事让我不敢再小瞧东北的冬天。
还有一件让我印象深刻的事是有一天赶早八的课,路上流的鼻涕被冻结在鼻腔内了。也算是某种程度上解决了我多年鼻炎一直流鼻涕不停的问题。


但是关于开暖气这个事情,其实没有高赞答案说的那么简单,南北方的房子在设计时就有很大的不同,北方房子的墙有专门做保温设计,窗户也多为双层玻璃,可保温。而我回到南方后也尝试过开暖气(其实是被东北暖气惯坏了),热量不均匀,且靠近墙体与窗户的地方温度低,并且踩在地上冰凉凉的。这就导致你要么对着暖气吹,要么就得把暖气开的很大,这样虽然在整个房间都能不感觉冷,可是有的区域又会让你感到太热。


窗户多为小窗,并且厚,常有夹层,窗缝处有橡胶垫
北方的房子大家都有地暖,整体上来说整栋楼的温度都高,墙体的温度也会高一些,热量均匀(不同意的可以试住一些东北老旧小区楼角的房间,温度明显比别的房间低,特意提到老旧是因为我没有住过新的不敢乱说),并且24小时都热。你不会感觉到暖气是从哪个方向袭来的,或者说房子的哪个区域比较舒服,就是一种很舒适很自然的感觉,仿佛这个世界此刻就是这个温度。


门上结霜是常有的事,但进门后却很温暖
相比之下南方即使开暖气,花钱,也达不到东北暖气舒服的效果,并且暖气基本上只能覆盖你的房间。除非南方的房子在建造刚开始就为此做准备,否则想要达到东北一样的舒适度是不可能的。


银树真美啊,不知道什么时候还能回东北
所以与其说南方冬天比北方冷,不如说南方冬天室内不如北方舒服来的更为准确一些。只是这句话被误传成了题主所说的那样。
就很奇怪
热也是你们热的要命
冷还是你们冷的要命
结果天天都要命,宜居还是你们宜居
薛定谔带师
南方人,去了一趟雪乡看雪。
从飞机舱出来冷风一吹,
我立刻想把我的双脚剁掉。
因为我穿的是有网洞的普通登山鞋,之所以犯这个错误,是因为我以南方人的经验,再冷也不会冷到哪里去。
冷死人!
的确会冷死的那种!
南方的冬天再冷,多穿两件衣服就肯定能应付过去,不行找个墙角窝着感觉也能扛。
东北的冬天,即使是在城市里,没有防风的棉袄,等死吧。
我终于知道为什么东北人能唠嗑了,整个冬天全窝家里自家人吹牛逼,这嘴皮子不就锻练出来了吗。
我也理解了为什么纳粹会在俄罗斯的冬天里消失,因为真的冷到骨头里。
最后再说东北抗联,小时候看电影真的不理解,杨靖宇饿了吃雪,吃草根,这不有东西吃么,什么会受不了呢?
体验到了东北的冬天,我只能说他们真的是神。


如图,网上很多言论可解。
嘴硬呗。
2009年,我的哈尔滨朋友邀请我去看冰灯,信誓旦旦跟我说不冷。我带上几年不穿一次的羽绒服就去了。
下飞机就感觉不妙,吸口空气感觉肺都被冻上了。要不是被朋友拉住,我立马买张机票回家。
后面几天,要不是被各种建筑和小吃诱惑,我能在她家一直苟着不出门。
哈尔滨老妹儿天天给我洗脑“不冷不冷,哪里冷了。”可是我又不傻,家里是真暖和,比有不起暖气的昆明家里暖和多了,可一出门小风吹脸上是会疼的。
我把所有能穿的都穿上了,胖得跟只企鹅似的,又找她借件羽绒服穿在我的羽绒服外边叠个保护甲,只有她爸的衣服还能套上去,她说好难看,好看顶用吗?我不要风度要温度。
后来几天,我就穿着她爸爸的羽绒服,戴着她妈妈的帽子,围着她的围巾,在哈尔滨极限生存。
冰灯好看吗?好看,下次不看了。
后来有个西双版纳的朋友想去看冰灯,问我好看吗?我说好看。问我冷吗?我咬牙切齿说不冷不冷!
她说不至于,能有多冷?我问她“穿过羽绒服吗?穿过雪地靴吗?”她说没有,但是可以现买呀。
我说:“你这亚热带的去了只有貂能护住你。”她对貂的高贵一无所知,不知天高地厚地说了句我上淘宝看看。后来她跟我说:“贫穷使我抗冻。”
她去了以后我打电话问她冷吗?她咬牙切齿地说:“不冷!”
好多评论说“说的是室内”,室内有什么可比的?有暖气和没暖气还用比吗?
我家楼上开了个取暖器,楼下没有,所以昆明海拔相差3米可导致温度相差10度?
小区北边有家人开了空调,南边没有人家开空调,所以北边比南边暖和,后来北边开空调的那户人家把空调关了,所以北边比南边冷。
南极科考站休息室里温度可达20度,昆明有几天一两度,所以南极比昆明暖和?
不能这么比的。没去过东北的可以参考《天气预报》,也可以把地理课本再翻出来看看。
还有人说“你在昆明有什么好比的”,昆明不配叫南方吗?我海南朋友倒是说过“出了海南都是北方。”
还有说南方“沿海地区”的湿冷比东北冷的,可是东北一年交四五个月取暖费,家庭拮据的省吃俭用也不敢不交,有几个南方地区愿意省吃俭用交四五个月取暖费?
东北但凡不开暖气也能过,就这些年的经济形势,停暖气的队伍能从春节排到端午。
别说暖气了,东北那种三层厚玻璃窗户在南方怎么卖不动?有几户南方人家到冬天要封窗的?
如果还有人杠,那就是你对,南方冷的要死,毕竟我那西双版纳的朋友都想穿貂了。
如果题主把问题修改成《为什么南方室内比东北室内冷》,我立马改回答,酸一下东北的暖气。
不行,我受不了了,我总觉得评论区讨论的点简直是两个方向,如果非要纠结谁冷,我只能说,东北的室外温度绝对比全国都冷,黑龙江漠河是一个能看到极光的地方,室外温度最低能达到(一定要让我加个零下两字)零下40度。即便如此,室内温度还是没有南方冷,东北的地域特点在这里,一年有半年在冬天,有几年5.1都在下暴雪。因为室外温度实在太低,所以保暖措施祖祖辈辈都在经验总结,暖气,貂皮大衣,供暖系统,所以室内温度高,让生活习惯的东北人去到24小时不供暖的南方过冬,肯定是觉得冷,所以大部分人觉的东北人不抗冻,还有一些南方人,如果你24小时生活在不供暖的东北,不是你能不能挺过去,而是你到底能不能活过去了。所以,室内温度,南方冷,实在温度,东北冷。建议此问题更加明确一点。
坐标哈尔滨,刚上大学的时候,我的浙江室友到了冬天穿了一件短款的很薄的羽绒服,我说你这个太薄了,只有小小的一层,都没有一个手指头厚,会冷的,她说不会啊这可是羽绒服,过冬在家穿都会出汗的,我说那你下半身穿厚一点吧,买个棉裤吧,她说我买的这个牛仔裤是拉绒的,很暖和的,鞋子一双新百伦的秋天款,我说可以买双雪地靴,教室可能会很冻脚,她说不用,这个鞋很厚的,她一年四季都穿运动鞋都没事。
另一个浙江室友听了劝,买了全套的装备,从帽子围脖到手套,长款羽绒服加雪地靴棉裤,审美独特的她买了一个到膝盖的长款荧光绿色羽绒服,和绿色雪地靴……我说你这个色下了雪会花眼睛的,反光很难受的,而且太像根黄瓜了,她表示不能理解什么叫雪会反光花眼睛。
一场大雪后,光腿拉绒牛仔裤的同学死活去买了到脚脖子的羽绒服还带着毛茸茸大帽子,雪地靴也配上了,她80多斤,回宿舍泡着脚抱着热水袋跟我们说她被冻透了,躺被窝里缓不过来的那种。
荧光绿姐妹说,看完满世界的白再低头看自己的羽绒服,感觉自己要瞎了,特别是重度近视的她,一进室内,眼镜上的雾气一挡,啥也看不见。
穿运动鞋的同学一进宿舍和教学楼的大厅,踩着大理石地面站都站不住,每次都扒在我们身上,滑的仿佛踩着轮滑鞋。
最搞笑的是,她们的睡衣,是那种从家带来的珊瑚绒的巨厚长袖两件套,冬天在宿舍根本穿不上,室内暖气热到爆,我们都穿睡裙睡觉。
毕业后荧光绿女孩对我感慨,东北的暖气真是太舒服了,这四年是唯一没有手生冻疮的四年。
撇除那些阴谋论。
直接一点说吧,就是写手闲的,没事找事。
写手也要制定文章规划的,掐指一算到了冬天......南北方比冷的反智商问题,这不就是个热点话题吗?不写等什么~
打个赌,现在10月份,前一阵子秋裤的话题,已经开始有这类反智话题出现了;
再等两个月,东北旅游旺季到来,各大公众号里这类反智文章得成群爆发.....
讲实话,这么编,坑不到北方人,国家供暖政策也不会因为写手编段子而改动。
被坑得最惨的,其实是南方游客。
每年一开始入冬,“南方游客顶着一身正气,去和大自然妈妈撕打”的段子,都是我们本地人的茶余饭后的小谈资(当然不是恶毒的那种,就是纯粹的开玩笑)。
朋友来哈尔滨玩的时候,就是典型案例,告诉他们多穿多穿多穿,就不偏不非不.......
结果一个个看到车窜的比哈士奇都快,嗷的一声又窜出来。因为他们没有在东北冬天停车的经历,不知道车子长期不发动以后,里面有多冷.......
有个朋友是导游,他说每年松花江边都有旅游大巴载着不少南方游客,
他们导游就跟亲妈劝孩子穿秋裤一样:
絮叨了无数遍,多穿点多穿点,
大部分游客还是面带微笑说着“南方人比北方人抗冻”。
然后就大规模的口嫌体正直,都是下车不到几分 钟,就回车里添衣服了。
亲眼所见,前年江边一群港着广东话的旅客欢呼着冲下车,奔着爬犁滑梯去了。
我妈看见都忍不住说:大人小孩都穿那么点,可别冻坏了孩子。
果然不到三分钟,一堆人又大呼小叫的跑回来了。
导游和司机在车里一面乐一面给人往车下递衣服:跟你们说多穿,你们不信。
还在仓买遇到过一群湖北大妈,十月末来哈尔滨,四处问在哪看雪的......
我和服务员都???
大妈们一看就是做了功课的,帽子都是加厚的,能盖住耳朵那种,还有过去的那种线织的大手套.....
看着都热。
阿姨,十月末.......你们来看雪是不成了,只能推荐你去太阳岛赏个秋了。
因为各地差异过大,有时候画面真的非常魔幻........
过年我和云南的同学开视频拜年。
我这面是真的穿着小睡衣叼着冰棍,他那面搂着大金毛缩在被窝里......
(他甚至舍不得把狗从被窝里放出来给我作揖拜年)
和我关系最好的贵州同学去松花江上玩,他很认真的用脚试探冰面,生怕漏下去.....
我江苏的同学最夸张,全程在江面上滑跪站不起来,后来坐在租来的小爬犁上,给我们拖了半里地........
还有上海同学嫌弃饺子的,最后一人吃了两盘蘑菇馅的,还没少蘸蒜和黄芥末.......
(酱骨也没少吃,都不用手套了,吸溜的滋滋响,我们还偷拍几张他啃骨头时露牙花的丑照)
现在工作忙,也没时间再聚了,现在想想那段时光,大家都非常欢乐。
跑题了.....
之前说那些广东游客还是带了衣服的,那些没带的,就得原地购物,
本来旅行时间就紧,还得花钱抽时间买衣物,
你是不是一定要在冰雪之间搞自拍呢?
是不是要把自己拍得美美的啊?
衣物是不是得精挑细选啊?
时间就这么没了.......
要是某个偏远景区,没地方卖衣物呢?
为了你的生命安全,还是车上待着吧。
下面这话有点难听啊,但是理是这么个理:
就说知乎这一个平台,“东北人劝南方朋友冬天来的时候多穿衣物”的信息,真的不少。
可大部分人都主动忽略。
就硬信,非要信自媒体编的段子。
那小编自己来没来过东北还是两回事呢。
你的智商给足了那些编故事的自媒体小编面子,
东北的大自然妈妈可不给你身体面子。
自己在家那边慢慢挑,仔细选,穿一件好看的加厚羽绒服再来不好吗?
不比你临时租公用的军大衣漂亮吗?
集美,你买一双厚底的靴子,在白皑皑的雪景里一站,显得腿直人瘦,长发一撩,随风飞扬,看着不飒吗,想拍丑都难。
.........
非要听自媒体的,以为有那一身“正气护体”。实际上你那套着装,暴露在东北的大自然面前,三分钟都撑不到,冻个通透以后,你就明白大自然的伟力了。
在大自然妈妈的无差别毒打之下,你,too weak,啥也不是~
每年在东北的各大景区,卖充电宝的,暖贴的,便携军大衣的........
这些商贩都得谢谢这些编故事的自媒体。
我都怀疑这是不是凑成一条产业链了.......
来自2021年12月的追更:


我不太懂,网上大家都在喊南方比东北冷,但是起码有三分之一以上的人还是不同意集中供暖……这个比例还是我估算的,实际没准都超过一半不同意集中供暖了……
如果哪天有人来东北问,取消你们的供暖行不行,那除了农村自家烧炕的之外,其余人100%不会同意取消。
所以,知道什么叫真正的冷和虚假的冷吗?
———————————————————
以下是原答案:
因为南方人对东北零下30多度的冷根本没概念。
那种温度已经不是冷了,在风一瞬间钻进你衣服之后你接下来就不觉得冷了,而且疼,疼着疼着就麻木了……
而且在这种情况下,冬天车停外面没罩棉被那么厚的车衣第二天车根本打不着火,罩了车衣也不一定好到哪去,运气不好车玻璃上会结很厚的霜,要拿小卡片一点一点搓下来,所以来东北坐车司机旁边的抠手里一般都放个小卡片,铲冰和霜用的。


(车旁边的路你以为是踩脏了的雪,实际上是覆盖着雪的冰,每年冬天都被滑倒的阴影笼罩,每走一步都是溜光大道)


记得初中时候冬天出去跑操忘了带帽子,跑完回来发现耳朵已经冻硬了,弹一弹都能出响,跟弹冰块一样,之后连续四五年一到冬天耳朵就会冻坏一次,养到大学才养好。
不说南方,就说我基友一个山东人当年来东北上大学(黑龙江的大学),在11月初的时候信誓旦旦的说“东北冬天也就那样,比我们那冷一点,差不多的”(她非常抗冻,在山东穿个120D的丝袜就能过冬的那种),然后过了半个月,她明白了太美的誓言因为太年轻,然后默默打开淘宝买了个棉裤。
这两年我一直在山东呆着,去年年末我基友又突发奇想说想回学校那边玩玩,我说行啊,然后我俩一拍即合买了回去的机票,本来挺乐呵的,下了飞机我俩就笑不出来了,因为我俩是晚上到的哈尔滨,头一天又下了雪,那班飞机还不能直接进航站楼,还要坐好几分钟摆渡车才能过去,折腾了十来分钟,我俩手上都冻得布满红血丝,而且耳朵眼里连着脑仁一起疼,对方讲话都快听不清了。
讲真,我刚来山东的时候我甚至觉得山东没有冬天,最冷的时候零下一两度,跟我们那十月末一样,深秋的气温,根本不冷,一个毛呢外套就过冬了,回家之后我老老实实的秋裤+棉裤+外裤,秋裤要塞到袜子里,棉裤要塞到鞋里,上面背心+秋衣+毛衣+羽绒服+围巾+耳暖+帽子,绝对不留一丝空间,就算这样眼睛周围还是会因为鼻子呼出的水汽结冰……
现在我看好多山东人都已经开始穿羽绒服了,我才刚翻出毛衣……之前一直是T恤+衬衫……
要说南方冷我觉得也不完全准确,个人感觉是南不南北不北的地方最冷,又没暖气冬天也接近零下,再往南应该会好些,家里开了除湿机,开了空调,少开窗通风就不会那么冷,走在外面更不会感受到东北冬天那种真实伤害。
(康康亭子上的雪,积了多少层了)


额……为什么评论里很多南方人又嫌冷又嫌开空调太干啊?你们那再干能干到哪去啊?
我家铺的地暖,家具和地板又全是木头的,冬天一供暖家里干湿度计都显示不出数值,我在客厅里种了一堆菜,天天浇水,干湿度计也在20%湿度左右徘徊,楼上的干湿度计一直显示“——%”,基本到五月份室内湿度才开始回升。
还有就是南方冬天也下雨,但是东北冬天是会结冰的,水分没法正常蒸发,所以室外也是异常干,开窗也没法让室内湿度提升,反而把室内水汽蒸掉。
我大学室友一广东人,冬天几乎每天都得用蒸脸器,要不然脸上真的会裂开,红血丝超严重,适应了两年才适应过来,前提是冬天要涂厚厚的面霜,在广东的油皮到东北就成沙漠皮了,T区都不油了。




(每天给这么多花和蔬菜浇水,只要暖气没停空气湿度就上不了21%)


有人说,室内干就用加湿器呗,那是你可能对东北室内有什么误解,我家基本全天开四个加湿器,在不关卧室门的情况下室内湿度是没有变化的,最多干湿度计能显示数值了,家具该干裂还干裂,地板缝该变大还变大,每年回哈尔滨我都会因为太干发烧几天。
所以你以为东北室内供暖就那么舒服啊?
其实习惯了干也挺舒服的。
一开始是一种调侃,后来转变为了隐形的反向歧视,想以此体现出南方人比北方人更抗冻,也就是更【强壮】
对于一些人来说,这些微弱的优越感有着巨大意义
他们就是不愿意承认,这一切的起源是因为他们抠的舍不得开空调买冬装
【你试试每年花5000块用来防寒,我就不信你还冷!】
说实话,我一开始以为这种观点只是大家在玩梗,但是昨天,我真真的被一群南方人气到了。
一个公众号问:你最近有什么想吐槽的?
我就留言吐槽说:自己在东北外面零下20度的地方,暖气冰手,屋里也就十几度,感觉自己快冻死了。
没想到捅了南方人的窝。
一群人过来说:“那你还不满足?(有人说话不好听,问我有什么脸在这里BB)我们这里只有几度……”
我真的很生气,咱就是说,
第一,我没有和你们比谁冷谁热,我只是吐槽我家暖气不好。
第二,你冷你可以开空调,可以按地暖,你既不开空调也不按地暖,那冷不是正常吗?这是冬天!
第三,老子是交采暖费的!我凭什么不能要求屋里温度18度以上啊!这是我叫采暖费合同赋予我应有的权利!
第四,东北的确实干冷,没有南方湿冷的魔法攻击。但是你们见过10多度东北的房间吗?窗户上都像瀑布一样滴水,洗头不吹一晚上都不干。
第五,还是那句话,老子在东北,这里不给暖气,被子都会冻上。这里干冷是因为外面的水珠都冻成了冰,屋里要是十几度,从外面回来都缓不过来,手脚都是僵的,你根本就啥都干不了。
我生气的点不是大家说南方冷。我知道南方也冷,冬天哪儿都会冷。
可是凭什么你觉得你那里冷,就要我也冷呢?
可是凭什么我交了2000多的采暖费和你们不交采暖费一个温度呢?
可是凭什么我只是吐槽一句,你们就开始出言不逊了呢?
东北就是冷,而且辽宁的冷和黑龙江的冷都不一样,我再大连的冬天甚至可以露脚脖,在长春手伸出去10秒钟,骨头冻得都疼。
我真是冻了什么叫眼界限制了想象,觉得南方冬天冷的小伙伴欢迎来长春或者哈尔滨感受一下。
让你们知道什么叫风像刀子一样
让你们知道什么是尿尿没尿完就冻成个棍
让你们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冷
不是,我以为大家就图个乐,合着真有人寻思人大雁是2B啊?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历史人文 最新文章
怎么看待传统中国英雄叙事困境:高大全伟光
为什么被网友批倒的甘地在教科书里还是个正
玄幻小说最大缺点在哪?
为什么仅经历明清两朝,云南就恢复成了汉地
有什么震惊了你的名言?
最近有点无聊,哪部连续熬夜看完的白月光故
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歪打正着的事件?
你们看过最野的野史是什么?
古代庶女的一生是怎样的?
陈寅恪什么水平?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5-02-03 22:22:14  更:2025-02-04 21:55:36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