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网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佛经: 故事 佛经 佛经精华 心经 金刚经 楞伽经 南怀瑾 星云法师 弘一大师 名人学佛 佛教知识 标签
名著: 古典 现代 外国 儿童 武侠 传记 励志 诗词 故事 杂谈 道德经讲解 词句大全 词句标签 哲理句子
网络: 舞文弄墨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潇湘溪苑 瓶邪 原创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耽美 师生 内向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教育信息 历史人文 明星艺术 人物音乐 影视娱乐 游戏动漫 | 穿越 校园 武侠 言情 玄幻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首页 -> 感情生活 -> 芝山绣溪 -> 正文阅读

[感情生活]芝山绣溪[第1页]

作者:xh563211112013
首页 本页[1] 下一页[2] 尾页[8]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忆 幼 年
    绣溪湖畔一院家,数株桃李半畦花。晨曦照我花中读,小友嬉戏夕阳斜。 ——王前英
    无为对我似有缘份,曾四次来无为。绣溪有内外两个湖,中间一路通过。两湖似一幅眼镜,中间的通道似鼻架。沿湖有垂柳,故我拟了一幅对联:“绣溪迎春琦丽风光满庭瑶(徐庭瑶);垂柳钩月晶莹幻景出安澜(戴安澜)”。如果不安澜,起风水面摇晃,怎能显得出在钩月哩! ——代欣
    1958年除夕,从淮南回来的妈妈,将我与弟弟从倪二姨家转移到大姨家的草屋内,住进靠北的一间(约20平米)草屋,一家五口水煮菜边过了这年的最后一天。从此,我们在此渡过了人生最可宝贵的十年光阴。
    竹枝 绣溪
    门前春水迎荷花,岸上无人绿柳斜。
    湖浒凉亭蝉报夏,绣溪薄暮快回家。
    ——宇光 2019.9.10
    采莲子 绣溪
    菡萏香飘绿碧荷,绣溪堤畔柳婆娑。
    玉人伴侣桥头过,惹起平湖翠鸟歌。
    _——宇光 2019.9.28
    我们住的地方离观震潮不过50米远。听妈妈说,观震潮原先不是湖,是有钱人的住宅区。这里住着十八家富豪,累代衣轻乘肥,吃着不尽。
    那一年,一无家可归白发皤然的疲癃老者,饥寒交迫地彀觫在这富人区的街头巷尾,奄奄待毙。十七家富人见了或是面露厌恶,或是漠然地绕着走开,惟最后一家一个小孩看到这老人,顿生怜悯,赶快回家装了碗热饭菜端来给老者吃。老者吃过饭后对这小孩子说:
    “小孩,你的心肠这么好,我要搭救你。
    “你天天去看某处的石狮子,哪一天它眼内流血了,你就对大人说,赶快搬家。
    “天机不可泄露。”
    这孩子就每天去看那石狮子,有一天,果然看到狮子眼内流出血来,飞快回家同大人说,一家人立马搬走。他们前脚走,后脚这片地内吼声如雷大片的豪宅连人带物倾刻沦陷被水淹没。
    妈妈讲完了故事,盯着我的眼睛问:
    “人人口口相传,甚样是真的,这塘就是震后的遗迹,要不然怎么叫观震潮?”
    我望着妈妈特别明亮的眼睛,心里是赞同的,可烟不出火不进的性格让我只默默地与她对视。
    “……”——今天我想到了庞贝城,觉得它是因为有人研究,所以上了书。
    “夏天好多人在观震潮游泳,都说,塘里有不少砖头瓦片……”妈妈又补充道。
    夜合花 忆绣溪 (宇光)
    ――步吴文英《夜合花·自鹤江入京泊葑门外有感》原韵
    寒柏青葱,蜡梅芳艳,嫩寒难掩春香。当时一遇,痴心便入仙乡。雨打急,夜生凉,榭亭前,漫步慌忙。相携游揽,芝山翠陌,锦绣陂塘。 卌载别雁凄凉。待今时重见,人老天荒。相逢百感,尊前把酒卢罂。尘世短,别离长,隔参商,云海茫茫。故人相向,甚时共赏,落日斜阳。
    此词押词林正韵。
    北宋无为著名学者、诗人杨杰,写诗歌颂无为城南门九华楼:“此楼此景他州无,山川形势吞三吴。惟凭诗老写奇胜,纵有画笔难功夫。”
    无城历史
    隋开皇元年(581年),改蕲县为襄安县,始置无为镇(治所即今无为城)。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立无为军,以无为镇为军治。熙宁三年(1070年),无为正式建县,治所在今无为城芝山北。元末治所毁于兵火。明吴元年(1367年)置无为州。洪武元年(1368年),省县、州县合一,清代因之。无为州治所毁于清末。民国元年(1912年),无为改州为县,县署设在无为城十字街东北。民国29年(1940年)日军侵占无为城,日伪县政府设在西大街鞍子巷口(原女子小学内)。民国34年(1945年)10月,国民党县政府返回无为城,治所设在原城隍庙内。民国38年(1949年)7月,县境内4个县级民主政权合并为无为县政府,机关仍设在原城隍庙内。2002年春,无为县人民政府办公大楼迁至新城区凤河路西侧。
    无为城自宋初建置军治以来,便筑有城墙。到北宋后期,因两度兵事而修筑城垣,自此始有城的雏形。南宋末年,元世祖忽必烈的镇国上将军、都元帅刘整,久攻不克气愤而死,可窥无为城墙的坚固程度了。元至正二十三年(1 364年),再修,筑得颇具规模,建有6道城门,以华林河为壕,南、北、西挖壕引华林河水以灌之。以后,时圮时修。
    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官费民资计银6100多两用于建城。于次年春三月新城工程告竣。城基入土1尺2寸,垒石三层,用砖石砌到顶。城高2丈2尺,周长1491丈3尺,有门楼6座。城头相距若干丈再建一窝铺,便于驻兵戍守,计12座。至此,无为城墙格局始定。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修复倾圮处,并增建南门外九华桥上重关。崇祯八年(1635年),张献忠率起义军向庐州府一带进军,遂把城上的雉堞两个并为一个,修砌马道,以便巡缉。清代以后,城墙数次崩塌,但随即修复。到民国中期,无为城仍巍然屹立。
    据清史记载:无为城内外共有街道21条,小巷28条,坊14座。城内主要街道有13条。1912年改州为县,简称“无城”。旧城区东西长约2.5公里,南北宽2公里,街巷纵横,全部铺以青石,店铺林立,现今民间仍然着流传“九街十八巷,三进对庙堂”的俚语,数百年来一直为长江北岸稻米集散地。
    抗战初期,国民党安徽省政府认为,有城墙的城镇,敌攻我不易守,敌守我不易攻,宜将城墙全部拆去。1939年6月将部分要道口城墙拆毁。残留的部分于解放后改造成环城道路。如今仓埠门至大东门一带,因城墙墙基沿环城河,一拆便塌,故一直未拆,尚依稀辨出旧日城墙遗址。
    1938年1月至1945年8月,在日寇侵犯无为期间,曾多次派飞机轰炸并派兵焚烧无为城,致使城内的鼓楼(又名濡江楼)、米公祠、景福寺、夫子庙等著名古建筑及十字街、米市、草市、鹅市等主要街道,都遭受到了毁灭性的破坏。
    1949年1月20日,无为城迎来了解放。人民政府的新政策给了古城以新的生命力。1958年,拓宽东、西、南、北4条主要街道。1966年开始,各主要街道陆续铺上柏油。至1988年,街巷或是淋浇沥青、或是铺设水泥混凝土路面。如今,无为城街道基本上为水泥路面。呈现出一派现代都市风光。
    无为县城古称芝城。芝城内南角名胜锦绣溪,又叫绣溪、双溪、南池,民间还称其为“观震湖”。
    绣溪,初名锦绣溪,南宋前州未筑城,溪与外河通。后筑城,溪水才与外河隔开。
    绣溪又名双溪,因水分为二故名。
    无为县杏花泉小学创办于1924年,先后取名为“义务小学”、“毅悟小学”、“中山小学”。1927年,北阀军胜利抵达无为,规定学校应以地点冠名,因学校西边的米公祠内有一眼清凉甘甜的古井,井边有一群香气四溢的杏树,故将该校取名为“杏花泉小学”。
    1957年6月12日,我插班于杏花泉小学二0一班。发现学校后边傍门外有一幢一式四(?)间的漂亮的房子,装得有大红的古典格子门窗,不远处有状似巨锅的深凹地,蓄着一洼墨绿的水,水中央建有凉亭,那是一座不起眼的旧亭子。米公祠(原名宝晋斋)在我们学校的西边?是吗?我倒没在意。
    东风第一枝 杏花 宇光(2019.5.30)
    暖暖东风,微微细雨,月痕依旧庭院。多情白发翁妪,岁岁年年相见。相依相伴,早醉了,灵犀一点。最动人双双啼茑,飞去树枝犹颤。
    忆故里,看来开遍。想倩影,雪海一片。是谁移向亭皋,让我相思无限。五更风雨,也难解,相思万点。傍层楼牵惹游丝,是醒是梦难辨。
    米芾(1051-1107年),字元章,祖籍由山西太原迁居湖北襄阳,人称“米襄阳”。北宋崇宁三年至大观元年(1104-1107年),米芾任无为知军。他为官清廉,勤政爱民,时人感其德政,在他去世后,于米公军邸的旧址上建米公祠以示纪念。
    清光绪年间,无为盛修家谱,后人为缅怀先贤,在无为县城西大街老儒学附近,今临湖路口左侧,筑有一座坐北朝南气势恢弘的祠宇——二状元祠,并龛有浮雕石像,以纪念焦蹈、邢宽两位状元。我妈妈家的王氏祠堂在西门口,根据进去浏览过的妈妈同学描述,我想像中是明代(?)徽派建筑艺术风格而内部装饰则以清代风格为主,堪比绩溪胡氏宗祠。解放后土改,二状元祠堂归国有,划拨给少数贫民居住,1958年拓宽马路时,拆去前半部,抗大管理区成立后,对部分破烂不堪房屋进行修葺,祠已不复存。此后,无城众多古迹宗祠牌坊荡然无存。此莫非兴起与没落的盖然性耶?
    丑奴儿·见白发:米芾
    踟蹰山下濡须水,我更委佗。物阜时和。迨暇相逢笑复歌。
    江湖楼上凭阑久,极目沧波。天鉴如磨。偏映华簪雪一窝。
    米芾,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他是北宋著名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并称“宋四家”。苏轼曾经评价米芾的书法超逸入神,可以和钟繇、王羲之并驾齐驱。可见米芾的书法成就之高、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之高。
    1931年,14岁的妈妈于资师养成所毕业,随后创办、任教绣溪小学。1934年,县长戴端甫(辛亥革命元老。戴安澜的叔叔)改城隍庙为民众教育馆,妈妈来此工作,直到1935年9月赴庐州师范读书为止。听妈妈说是在米公祠办公。俗话,近水楼台先得月,妈妈对米芾的诗词书画十分的喜爱,对这位书法家、画家的人格魅力也倾慕不已。爱屋及乌,这位“米颠”的喜欢砚台酷爱石头,“米颠拜石”、“抛石镇蛙”等佚闻趣事,她熟习程度就如同了解自己的手指一般清楚,说起来也如数家珍津津乐道。
    捣练子 米公祠 宇光(2019年9月10日)
    两进院,向南开。太守闲时笔墨裁。风静月明谁在噪,墨池抛石镇蛙来。
    1960年初秋,妈妈眉开眼笑地对我说:“正是冬瓜上市时,在民众教育馆,同事们请吃冬瓜火腿汤……互相之间,经常请吃冬瓜火腿汤。”这位沉浸在遥远而幸福的回忆中的母亲,在以后漫长而短暂的岁月里,多次提及。我感觉到,那淡淡的悠绵的香味,在历史的河流中隐隐约约,飘满在无为登瀛街十八号,游移在江南的这座小城。我触摸到,米芾山高水长、淡泊名利的精神是与岁月同进共伫的,这一份温馨,丝丝扣扣伴随着妈妈,也伴随着我渡过了近一个世纪。
    清咸丰三年(1853)9月6日(农历八月初五)太平军攻克无城。是年  太平军占领无为州后,与清军交战于裕溪、运漕、黄雒,清军大败。运漕的16万石存米被太平军运到南京。咸丰十一年(1861)10月(农历九月)  太平军与清军大战,失无城。是年太平军扼守泥汊、神塘,阻止清军沿江东下。清军掘开凤凰颈大堤,水淹太平军,太平军失利。
    清同治元年天京保卫战。李秀成率领大军二十万,作战44天,最后大败而去。1864年7月19日,天京陷落。
    据说,湘军的大小头目掳虍太平天国如山的金银财宝,车载船装,运回老家。
    夫子庙即孔庙,濒临绣溪水,在今无为一中校内,清咸丰时拆毁,仅存棂星门和泮池。池边有二井,俗称“龙眼睛”,天旱众井皆涸时,独此二井不竭。文化大革命动乱中,二井被当成“四旧”而毁。上世纪九十年代,无为一中在原址建拱桥和双井池。

    妈妈的舅舅金云骨,清末科举优贡一等,进士第二榜。喜报传来,舅舅飞扬的心情,家人亲友的喜悦,不亚于那孟郊!
    “舅舅骑马在泮池游了三圈”,妈妈告诉我,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舅舅放南陵县长,未上任即病死,丢下老的老小的小一大窠囊子。”妈妈说不尽的惋惜。
    母亲告诉我:
    “(二十年代末?)徐定瑶与谁谁(?)打得城煌庙,那一位的儿子立马就得病死得了,人说遭报应了;徐定瑶官大,鬼神都怕他,没事。”
    然而……可是话又得说回来,他发迹后在仓埠门造的那一大片气势恢宏的房屋现作为粮库区了,对吧?唯有它默默地述说他的寡母为佣他读书,一碗稀饭划两半中午一半放晚学回来食另一半的故事。
    大舅是参与他们一道去打还是事后捡漏的?我无法确定,或许妈妈也搞不清楚。她告诉我:
    “大哥(在城隍里)捞了一个小菩萨回来,不敢拿回家,埋在雪地里。这个小菩萨一直陪伴着他渡过了几十年的光阴。”
    2016的12月大舅母过世,我们到淮南吊唁,小表妹告诉了小菩萨的命运,她说:“这个小菩萨是镀金的,长约8寸。1966年7月吧,红卫兵来破四旧,拿在手中,反复地窥视下面的洞洞究竟有没有秘密。后来收缴去了。”
    .1939年桂南会战,徐定瑶任总司令,在昆仑关战役中,,第38集团军总司令徐庭瑶所部:第5(是当时全国唯一的一个机械化军第5军)、第6、第99、第36等五个军,共约十三个师。击毙敌寇5000余人
    状元焦蹈
    传说宋朝元丰年间,在安徽省无为县十里墩乡(原官镇乡)观音行政村焦村一户农民家里喜得一子,取名焦蹈。焦家世代务农。焦蹈自小十分懂事,起三更睡半夜边劳作边读书,学业精进神速。在老师的举荐和资助下,焦蹈踏上了科举之路。乡试考了第一名。漕试又名列榜首。省试一举夺魁。焦蹈十八岁那年,圣旨开科。他多方筹措凑足盘缠,和各地举子早早来到京城应试。不料,临近开考,南宫(考场)失火,考试被迫延期。后来三场考毕,焦蹈得中头名状元。京城百姓得知新科状元姓焦,便传出了”没有南宫火,哪得状元焦“的佳话。
    无为游子注:焦蹈,字悦道,宋元丰年间无为军无为县人,传说为元丰八年状元。然揭榜六日后,焦蹈死矣。游子叹曰:悲哉焦生,出身寒门,有运无命,累及双亲。
    状元邢宽
    明朝永乐二十二年,皇帝御笔钦批邢宽为头名状元,并丹书其名于榜首,这是皇帝对邢宽的特殊恩宠。
    弟弟告诉我邢状元的民间传说。邢宽生于安徽省无为县,自幼家境小富。三岁那年,其父染病身亡。风水先生选中城郊小南门汝水河畔一块风水宝地。吉时到时,必须等“黄鳝打鼓鱼上树,戴铁帽子来过河”,方可掀石安葬。
    那一天等到吉时中刻,也不见踪影,大家都等得不耐烦了,老东家于是下令揭石安葬。刚掀开一条缝,就“嗖”地飞出两只金色大凤凰,一只直向江南飞去,一只稍一愣,被旁边一人操起竹丝大扫帚捺住。凤凰一只腿被折断了,头部许多地方也被竹丝刺破。老东家和管家忙令将受伤的凤凰小心放入墓穴,盖上石板,静等奇迹发生。
    说来也巧,不远处有两顽童一人捉了三条鱼,一人捉了两条黄鳝。各用稻草穿成一串拎在手里,赶过来看热闹。他们爬到鼓乐队休息的那棵大柳树上,把鱼和黄鳝顺便挂在柳枝梢头。此时,一位农夫在城里买了口铁锅,翻过来往头上一顶,就涉水过河。不知谁偶然回头看见,惊呼一声:“戴铁帽子过河了!”。话音刚落,只听见“咚、咚”两声鼓响,鼓面上有两条黄鳝在游动!原来那顽童挂在树梢上的黄鳝,一绞动滑落下来,出现了黄鳝打鼓的一幕。好事人抬头向上看,见一串小鱼挂在树上,于是惊呼:“鱼上树了!”。邢宽祖父见三奇事均已具备,忙吩咐安棺入土。人们小心翼翼掀开石板,奇怪的事又发生了,刚才放入墓穴的受伤凤凰,这时却不见了踪影。人们只好将棺木放入墓穴,掩好土,竖起墓碑悻悻然回家。
    后来民间传言,邢家本该中两名状元,因错失机缘,只有一名状元的福气。数年后,邢母守孝期满,在公婆劝说下改嫁江南一贾商,得一子,也中了状元。人们说,这便是邢家墓穴飞往江南的那只凤凰。
    再说邢宽一直跟随祖父母生活。五岁蒙师,六岁会背诵《唐诗三百首》,八岁就能咏诗作赋。不幸的是十岁那年患大花,留下了满脸麻癍。十二岁那年,从高处摔下,被地上树枝扎瞎一只眼,摔断一条腿,一根椎骨和两根肋骨,落下了五官不正、四肢不全、前鸡心后鸭背的怪样子。
    妈妈家住钱家坡(租赁的)小四合院内。
    “‘钱家坡,鬼做窝。’”妈妈说,
    “这块荒地还有个典故。邢宽高中状元,皇帝和皇后娘娘送他出城,他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皇帝娘娘,‘你看什么?’朱棣问。邢宽情争智生:‘启奏皇上,早就听说京城城墙崇墉百雉、气势磅礴,真是百闻不如一见呐!想我侪家乡城墙多处倾圮,不禁越发爱慕这干城之将了——这城墙垛也实在太好看了!’朱皇上心情愉快,笑着说:’难得你一片冰心。朕成全你,下拨专款,让无为知军协助你在两年内按南京城墙式样建好’。”又问,
    “‘你还有何求?’邢宽趁机说‘皇上,求你恩赐无城西南一块荒地,承浩荡皇恩作无力丧葬的百姓之义冢。’朱棣也爽快地答应了。这块地从此就让穷苦的、无力购墓地的人家安葬死人了。”
    “其它地方的城池都是四个城门,“妈妈说,”唯无为有六个城门。城墙垛是梅花形状的,是除了南京城之外独此一家的哦。”
    妈妈又说:“邢宽脚有点跛。”
    邢宽居家孝友,为官三十年,官位不显而处心坦白,处事宽容,与人结交始终不渝。明朝自开科至此,江北学子名列第一者只有邢宽一人。
    无为“二状元祠”
    无为县城西大街,曾有一座气势恢弘的“二状元祠”(遗址位于无为师范附属小学旁),该祠纪念的是无为宋、明两代所出的两位状元焦蹈(一说为繁昌人)和邢宽。
    “二状元祠”最早修建于明万历年间,后人为缅怀先贤,专门而建,并龛有浮雕石像,其祠正厅有楹联曰:“俊望仰仪刑,想明哲挺身,盖世功名夸二代;两贤开道路,愿英才倍出,继公先后占三元”。该祠肇始于辛已冬孟(1581),落成于明万历壬午(1582)春孟。
    据《无为州志》记载:“‘二状元祠’为堂者三,中祀三公木主于龛中(北宋御史贾易以及焦蹈、邢宽),门改北向临小衢,登以三级,颜其上曰:‘二状元祠’,厥左右夹室者各一,缭以周垣,饰以周垩。祠后余地,广倍昔址,咸存之,以需将来建造。”
    1925年,秋,在无城后新街沙氏宗祠创办无为县初级中学,招收初一新生1个班,另设1个预备班。计100人,其中4个女生。
    1927年,方后鲁、刘更如、王剑瘦等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组成以朱庥为书记的无为第一个团支部。
    1928年,无中迁往无城东门刘家公馆。1930年,迁往无城观震潮(即今无为一中校址)。。1939年,迁往无城绣溪(租王家公馆李氏宗祠暂用)。
    皖中行署主任吕惠生曾三度担任无为中学校长。
    1930年 6月初  无城长和质当铺被烧。中共无为县委组建“被烧当人联合会”,在观政桥举行集会示威,到会者近千人。当局出面调停,迫使长和质当铺以1元赔8角,分两次赔偿当户。    
    ——妈妈说:
    “那时,无为县城是经常性的,到处失火。”
    “大姐(指堂姐,小脚,个子矮,目不识丁。高攀嫁了有钱人家)家里失火,她不晓得哪来那么大气力?从大衣柜顶拖下一个大皮箱,拽到后院,叫我看着……”
    “烧的都是有钱人家。”
    “把无为一家最大的当铺烧了,又组织业主向当铺索赔。把人家搞得倾家荡产。你讲坏不坏?”——
    9月28日  黄昏时在东西向天空有流星殒落#e#,其经过大气层时,仍在燃烧和爆炸,发出夺目亮光和擂鼓声。
    12月7日(农历十月十八日)  县特别行动委员会发动“六洲暴动”。当日夜,由刘静波、任惠群率领新建立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三游击纵队200多人,强攻六洲自卫团据点,未克。次日凌晨,六洲自卫团得到增援,暴动部队撤出战斗。
    民国十年(1921),西医萧铁梅由外地到无城镇西门挂牌行医,兼售西药,开创了县内的西医西药业。民国十八(1939)年春,刘质文(江苏人,曾在北京协和医院学习和工作过)到无城镇开办同仁医院,他能为病人施行腹部手术,蜚声无为医坛。同年9月,倪豪芳(我一码到她的名字就泪流满面)同周兆文结伴到无城镇开办博爱保产医院,专治妇科病,出售西药,能注射针剂,处理难产。
    倪豪芳,女,湖北人,毕业于上海伯特莉妇产专科学校。周兆文,女,无为人,中医前辈周竹荪长女。倪与周结识,二人均报独身主义,均为耶酥教徒。
    无为之有女西医,亦应自倪、周二人始。倪豪芳在文革中被整死。
    儒湏教育笔谈(2)
    光绪年间,废科举,兴学堂。光绪二十七年(1901),诏改书院为学堂。一九O三年,清政府分别颁布了两等(初、高等)小学堂的教育宗旨。无为清时称州,民国元年改为县。学校大体上有官学和私学两种,官学志书尚有记载,私学详情无考。
    1、州学
    州学又称儒学, 是元、明、清在府、州、县设立的学校,常与孔庙合一,为招纳生员,习经求道的场所。
    我县儒学,原设立在绣溪公园北的夫子庙(今无为一中)内,太平天国时毁于兵火。后在西门大街重建夫子庙(原无为师范)外。邑人称之为“黉门”。光绪三十四年(1908),内设初等小学,次年改为县立模范小学,抗日战争后,改为县立中学,一九五六年改为无为师范学校。
    2、书院
    书院之名始于唐代,为中书省修书或侍讲之机构。至宋则以讲论经籍为主,为私人或官府所设讲学、肄业之所,元仍之,明清多习举业。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全国、省、县书院悉改为学堂。省称大学堂,州府称中学堂,县称小学堂。
    我县的书院,据一九三二年〈学风〉期刊上〈安徽书院志〉所载,计有五所:
    (1)林泉书院。设在相山,遗址无存,传为宋枢密王之道读书处。
    (2)绣溪书院。 地点在北门外贾家湾,一名贾家花园,即文肃公贾易墓所。文肃公是宋理学名臣,书院为其九世孙贾孝恭呈请建祠。
    后在清朝同治年间州办“新绣溪书院”,地址建在城内西大街。因之前无为城北门外贾家湾原有“绣溪书院”,故此书院加“新”字以区别之。清末废书院,改为高等小学堂,原址在无为师范附属小学一带。
    新“新绣溪书院”有一名联:
    读书须下苦功夫,试看寒梅,傲骨方能香扑鼻
    立品始成美君子,进观大学,治邦先要德修身
    后“高等小学堂”的前身为“新绣溪书院”,孝廉方六狱任堂长,并教国文。
    (3)兴文书院:地点在州学前,创建于元至正八年(1348)。凡工用所费、奠释(古代学校之祭祀典礼)与大廪膳之给,皆出州学帑。
    (4)芝山书院。创建于宋代,地点在无城内西南紫芝山(亦名“芝山”)。始建于宋代,明末万历年间,诏粥海内书院地,此山亦与焉。知州查文赎隶州儒学。清代乾隆十八年(17 53)知州汪某,二十年(1755)署知州张浩率州绅孙天闲等,捐购后新街路东朱姓宅三十余楹作为讲堂课舍,兼作试院。后书院清末改为高等小学校。藏书甚富,所有藏书悉于民国二十一年(1932)焚于火灾。
    芝山书院大门与讲堂上各有一幅有名楹联:
    讲堂? ?挹米颠风,可医吾俗? ?对芝山面,有如水清??
    大门? ?芝兰雅室,会心不远? ?山水清音,得趣在斯??
    (5)新绣溪书院:在西门大街,清同治年间(1836),知州某买贾氏改建。书院废后,改为高等小学堂,后为学校。
    3、小学
    清末的小学学制,极不固定,光绪二十八(1902)的王寅学制规定,高等小学堂修业三年,光绪二十九年的癸卯学制规定,高等小学堂修业四年。
    我县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设官立初等小学十所:一在城内史米二公祠,一是第一区南门小十字街,一在第三区文庙内,一在第四区北门大街,一在第五区西门大街,一是在第六区小东门内,一在第七区大东门外犁头尖,一在第八区小东门外,一在黄雒河关帝庙内,一在东乡辰塘河(今神塘乡)。公立初小一在南乡襄安镇城隍庙内。
    我县的中等教育兴办较晚,民国时期仅有中学一所,简易师范一所。民国十四年(1925)创办无为初级中学。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无为县创办女子小学1所,校址西门鞍子巷。民国十七年(1928)前后,此女校招幼稚园一班。
    民国十九年(1930),无为中学代招义务教育师资养成所一班,男女兼收,共30余人,校址在“留园”,民国二十一(1932)年,师资养成所学生毕业,只办一期,后未续招。
    民国初年,无为初级中学曾经迁址于留园,后来毁于日寇手中,那时留园为无城私人花园,以清海关道刘体乾当时住在留园时最著名,刘体乾为刘秉璋从子,留园中有亭台楼阁,富丽堂黄,有木结构三层楼,楼下供刘氏祖先影像,传说日寇拆楼时发现过白狐,被击毙,那时白狐不是很多见,留园中花木蕃新,四季飘香,仅植树即有八百株之多。景物优美,在无为首屈一指。
    清朝倒板子了,刘氏家族的“留园”理当发挥作用,好像听妈妈说是政府花钱租赁来办学的,它为国民教育作贡献应是感到无上荣光的。
    妈妈在“留园”上过女小,上过师资养成所,一草一木总关情啊!
    夫子庙 邢容钦
    余儿时,行径夫子庙,前围以红膝木栅,须绕其旁乃可过,木栅左右角立石柱嵌栅中以固之,今石柱犹在,已移至道旁。
    后夫子庙内设夫子庙小学,余入小学读书时,夫子庙之陈设已有变动,其时仍尊孔,庙内原貌,虽不可知,仍能略窥一斑。
    夫子庙称文庙,俗称黉门。旧在南门绣溪旁,不知建于何时,传说毁于太平军。庙毁,棂星门石柱及媚坊均在,门坊后有潘池,池有桥成三拱形,俱石砌,余均亲见之。抗战前无为初级中学建校于旧址上,因桥倾圮,乃重修之,今昔对比已填为平地。
    庙毁后,移址西门重建。重建时间,光绪版《无为州志》当有记载。
    庙前为棂星门,门后有小院,左右各有石狮,庙前为红漆大门,宽而高,门槛亦高。大门常闭,祀孔时始开。人出入,今辟小门。
    庙内主殿名大成殿,中有大龛设“大成至圣先师孔子”之牌位,木雕,漆红,金字,正面南向。两旁配位分裂东西,亦各有大龛,内有木主,东为复圣颜子,述圣子思子,两位宗圣曾子,西圣孟子,东西两庑,供从祀之先贤先儒木主,约一百四十余位。其中有诸葛亮、司马光、文天祥之木主,均儿童熟悉之人物,故今犹能记得也。后因两庑改作教室,木主亦移至殿内东西两侧,殿旁西有大鼓,置木架上,东有大钟,亦悬木架上。
    大成殿东有明伦堂,西有节孝祠。庙两侧有文昌宫,旧云有奎星塑像,余未曾见。文昌,旧说为主持文运科名之星宿。明伦堂旁有教谕署。教谕居此。清时县学设教谕,主持文庙祭祀,教诲所属生员。
    夫子庙今归无为师范学校,其门前石狮及红漆大门仍旧物也。
    《皇明泳化类编》载:永乐年廷试邢宽、梁礼、孙昌恭三人进士及第,进呈卷孙日恭第一。邢原取在第二名(榜眼),但原第一名是孙昌恭.明成祖以为“日恭”合之日“暴”字,于是上日:“日恭乃暴字也”,而“宽”意正好与之相反,乃见邢宽二字甚喜,亲擢(音绰,提升)居首, 并以丹书(朱笔写的字)其名于榜首,遂改取邢宽为第一。
    无为过去了的城墙上加有与北京明皇城一样的“梅花垛子”,据说就是邢宽而受明成祖赐修的.县城内原来还有邢氏宗祠和邢状元牌坊(在今城关派出所上首,现财政局左侧。一九三O年农历四月初七,牌坊于暴风雨中倒塌,打死二人)。民国后祠渐废毁,遗址在今无为师范附属小学旁。
    戴端甫社会贡献
    1933年复出,任国民党军队第17军后勤部军运之职,为长城古北口抗战作出贡献。
    1934年戴端甫任无为县长,改城隍庙为民众教育馆,修无为大堤,建新安桥,筑湖陇斗门,造芜无公路,建公共体育场,辟绣溪公园,葺中学校舍,办《濡声日报》,废弃不合理捐税。次年辞职归里,一意发展仁泉字校。1938年旅居长沙,与徐庭瑶等合议解囊,办无为公寓,作为家乡流亡青年宿食之所,并为介绍升学或就业。1939年迁往柳州。次年迁居全州。1942年病故。
    1933年戴端甫用公费将清代显官曹颂虞的私家花园双溪别墅购下,开辟为绣溪公园。吕惠生任县长时,重修石拱桥,建洗心亭。张恺帆题“文峰阁”。
    1934年,戴端甫建县体育场,将钱家坡的穷人尸骨转移到西门外一个名叫檀树的地方,修建了一座很大的“白骨坟”。而妈妈的爸爸妈妈死于1941年,尸骨埋在一字城一农民屋后的菜园地下,至到三十年后拆迁,仍无力为他们捡精。先人们也与“白骨坟”穷人的遗赅一样,自然地融化在这片热土地上。
    ——“白骨坟”——我们那个时代的人都知道。今天在网上未查到。
    1934年6月,建成公共体育场,秋,举行县第一届运动会,运动员200人。妈妈告诉我:
    “六年级的二舅长跑得了冠军,获银质盾牌奖章。后来千里迢迢带到四川就放在我们家里。1949年前诰(二舅)复旦大学毕业将这枚奖章携带回皖先在蚌埠后到芜湖工作。谁知,他生病想家,转至无为中学任教师,住在小舅家,奖章竟不知所终。”
    忆儿时:秀山羁旅数十年,犹记嬉戏绣溪边。最是春时花似锦,一湾流水柳含烟。
    母念:万里关山飞越难,望穿秋水盼儿还。此后相见知何处?应是白骨归青山。
    深恩难报:世事变幻寒彻骨,荒唐幼稚怎报恩?烽烟离乱消息断,欲再重逢万不能。
    分别:洒泪分别大桥楼,桑梓严慈倚门愁。思归无路计已拙,连年春夏复秋冬。飘泊蜀国增马齿,等闲催白少年头。奸淫烧杀无限痛,不灭倭奴恨难休。
    父母葬南山上:思潮汹涌对南山,念年始得家乡还。愁见父母葬身地,徒留遗恨在心间。但愿灵犀一点通,知儿时乖命又蹇。难填恨海岂精卫?恨不一疯弃愁颜。
    ——王前英
    妈妈又说:“运动会庆典上,我和另一位女孩成为大众瞩目的名人。观礼台上,我弹钢琴(全县唯一的一架,平常就放在我们家里供我练习),她引吭高歌。体育场上群情沸腾万头攒动,盛况空前。”
    那一位德艺双馨的女孩不知姓甚名谁(当时我就没问)?妈妈的歌喉实在太好了,我以后听到王人美唱的“梅娘曲?”比我的母亲差远了。
    1931年7月20日起,苏皖各地大雨成灾,南京、镇江、无锡、扬州、芜湖等街市尽成泽国。25日,湘鄂两省也发生大水灾。28日,汉口江堤溃水,灾情严重。8月2日,江、汉水涨,汉口全市被淹,水深处与房平齐。9日,长江水标达50尺零3。17日水标达53.7尺,陆地可航行50吨以上船舶。这次长江中下游大水灾涉及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5省。另外河南、山东、淅江三省同时发生大水,8省受灾农田1.6亿亩,灾民达6000万人。
    无为遭受严重水灾。8月14日,无为黄丝滩大堤溃决,全县累计破圩400余个,淹没田地150余万亩。
    这一年,妈妈的堂姐蒋国英、同学金玉瑶被封建礼教害死了。
    《儒湏教育笔谈》(作者约上世纪末在杏小)曰:“杏花泉学校的中间还有一棵也不知道有多少个年头、多少人才能合围抱着住的参天大槐树,在槐树的顶上有一大铜铃铛,每当上学、放学时那打铃的慈祥沧桑老人扬起那高高飘扬的连接铃铛的粗大绳索,而有节奏地荡来荡去、摇来摇去,从而铃声悠扬、天空回荡,全城人都能听见,就象老城的优美悠扬的晨曲一样的那么荡气回肠、余音绕梁”。
    我于1957年6月插班于杏花泉小学二年级某班,那时正在反右,已揪出三(?)个老师,(不再上课)在扫地清洁厕所。有一位汤姓约50岁的(老师?)打铃,小孩子跟在伊们屁股后又嘶又叫:“右派分子、右派分子”,“老汤老汤,一天到晚丁丁当当”。
    老汤打的那个铃,就是在进校门约50(?)米处路旁的一棵槐树上挂着的,那系铃的槐树树围约海碗口那么粗。此地前后左右还有品种繁多的大小树木以及花花草草。一座中间走廊办公小间两边分的修美大瓦房被绿树浓荫所掩映。
    卢仲农(1877-1942),字光诰。1903年任湖南高等学堂数学教习。次年2月,会同挚友李安徽省无为县无城镇光烔在长沙创办“安徽旅湘公学”,聘请著名革命党人黄兴、赵声及张继等任教。年底迁往芜湖,更名为“安徽公学”,聘请陶成章、刘师培、陈独秀、柏文蔚、张伯纯等人执教,使学校成为安徽革命党人的活动基地。
    卢仲农后续桐城潘赞化之姊为妻。在卢仲农的支持下,潘创办了无为最早的女子小学,并担任校长多年。
    妈妈对我说:“(女小?)三位女同学成绩不好,怕毕不了业,商量去求两位男老师。两男人看到三个‘送来妹’,眼放邪光,说:‘若是如此,我们担着好大风险呐!忙,不能白帮,你们得与我俩……’当即在教室里与三位女生如此这般……不幸的是,被工友看到了,大家都不敢说,怕得罪人。后来,还是一位家住上海的老师终于忍气不住,将此事通给上海的朋友,遂有上海报纸倒先于无为将丑闻刊登出来的事。无为当局知道后将二人逮捕法办。二十年后,这两男人还照常教书!”
    鼓楼
    今鹅市与草市、上马石与小东门街之中间,旧有鼓楼。楼下四柱擎举,砖砌四门,通行无阻;上架木楼,飞檐危栏,得月凌风,极为雄伟。此应即古之谯楼。古者为谯楼以望敌阵,兵列于其间。所以异者,谯楼建于城门上,此则建于市中,距小东门城门尚有十余户人家也。或云鼓楼即更鼓楼,为击鼓报更之所。鼓楼在县城东街心,亦称“濡江楼”。
    1938年日寇狂炸鹅市,波击鼓楼,楼因毁于燹火中,仅存基座。1958年扩建马路时被夷平。在县中心菜市场、杏花泉小学、老大江电影院一带明清有无为州治、江防二府衙,清嘉庆年间太平军占领无城,太平天国以孔夫子、清官为妖,故拆去庙宇府第。并把拆下来的建筑木材运往南京建天王府。摘自(《无为旧闻琐话》邢容钦)
    1937年12月10日,芜湖沦陷。
    1938年1月24日军飞机第一次轰炸无城,草市华丰杂货铺、后新街沈某某家被炸,死8人,伤3人。落入米公祠的一颗炸弹未爆炸。
    5月,国民党无为县常备队中队长秦之超在三分叉河抗击日军时牺牲。在华林桥外的大王庙开追悼会。
    5月上旬,日军占领巢县、合肥后,县政府及县常备队撤往黄姑闸镇。无城居民至乡间避难。
    5月31日、6月2日,日军飞机连续扫射、轰炸无城,草市、鹅市两条大街被烧,“日盛降”、“福成祥”、“鼎元”等九家大商号被炸毁,许多群众死于非命。
    1940年7月17日,无城沦陷。
    ——1960年,弟弟在外面听老无为人刮(讲)古今,回来对我说:“十八架飞机炸无为……”——
    37年大灾难 作者 王前英
    三七年腊月廿三,灶神上天奏平安。哨探报来情况急,日军马上过城关。大众闻言心慌乱,大挑小担去逃难。人多门少出不去,挤得地覆又天翻。还是拼命往外挤,倒地容颜不堪看。两眼直翻气要断,那边鲜血又几滩。挤了一夜还在挤,死人无数真心寒。无奈物多只六门,哪能由你慢慢搬。日寇如此太可恶,天皇裕仁毫不惭。为何入寇逞凶暴,强权无理为那般。到头终要败下去,断头台上睹赧颜。他国地大人亦多,垂涎那能算好汉。重光葵来签降书,裕仁心岂能舒坦。靖国神社看小泉,参拜士兵和战犯。此种作为不光彩,劝你下次勿再扮。你家死人你作恶,我家死人要雪冤。千万冤魂来索命,看你小泉还不还。腊月灾难钻出去,八年鏖战苦亦甘。乐观祖国真昌盛,和平发展万国欢。喜庆多活半世纪,几人有我福寿全。儿孙满堂处处乐,百岁长命在眼前。只要有意耐心等,到时全家大团圆。
    石涧百骨坟
    石涧枣林岗有抗日川军百孤坟遗址。1938年4月,日军向和、含、巢、无进犯,川军133师师长杨汉忠率部在运漕、东关、黄雒河一线英勇抗击。终因弹尽粮绝,杨及属下数百官兵为国捐躯。
    时石涧埠开明土绅陈泽仙先生,率数百民众赴战场收殓201具尸骸,抬置枣林岗挖坑掩埋,于1947年孟冬修墓立碑。2014年镇政府、县民政局出资重修,已基本恢复墓、碑原貌,物化了人们对抗日殉国川军201位烈土的纪念。
    儒湏教育笔谈 10 摘录点滴
    金佑凡任第无为中学第十三任校长。一九四三年,校长金佑凡。
    一九四四年春,一度由县长游铨兼任第十四任校长。不久,改派卞又彬继任第十五任校长。
    一九四五秋,日军无条件投降,学校于十月间迁回无城黉门。一九四五年学校回城后,校长仍是卞又彬。
    一九四六年上半年,钱耘芜出任第十六任校长。“无为旅外大专院校同学会”在无中成立。下半年钱辞职,继任第十七任校长是旅外回乡大学生程希圣。秋,增招高一个班。全校师生员工达三百余人。这时学校困难,一个月的办公费不够一个月的灯油费,只好向学生多收费,并收“尊师米”,农村学生因此多有辍学。
    一九四七年,程希圣辞职。旅行回乡人士张天籁继任第十八任校长。同年离职,章心平继任第十九任校长。
    一九四八年,李昆任第二十任校长。一九四九年一月无城解放,。
    一九五八年二月,学校贯彻“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学校响应毛 “大办民兵师”号召,成立民兵团。暑期,对已毕业的高三学生,进行整团运动,。学校行政干部、教职员工有不少因右派、,。张姓老师因学校西欧国家厕所出现反动诗被捕,在新疆服刑二十年亡故,七八年给予平反,。秋,全县开展“大炼钢铁”运动,学校也开展了大规模地群众性“大炼钢铁”运动,全校掀起鼓风炼铁高潮,以教室当砸矿石制坩锅车间,在大操场烧坩锅,建立小高炉群,所炼之铁多不合标准。同时开展了万首民歌创作运动。下半年师生苦战了六昼夜,为县城北门从鼓楼到狮子口筑起一条“青年路”,又名“学生路”。劳动后又赶进度“加番”补课,企图做到劳动学习两不误。学校设立“工读班”。
    寒窗苦读(宇光)
    在安徽省无为中学初中部读书。章彩娣、黄翠华、凤葆焕老师先后担任班主任。在初中部,1959—1960、1960—1961年度两次被评为学习积极分子。1960—1961年度大战三秋中被评为劳动积极分子。均发有奖状。
    读初中的时候,我们已搬到登瀛街了。初中阶段印象较深的是1958年大炼钢铁。全社会头脑发热,为了实现1080万吨钢的目标,家家砸锅卖铁,捐献给国家,再用小高炉和土钳锅来熔化成铁。而且夜以继日,轮流值班。妈妈为了生计,到小高炉上砸矿石,无论寒暑,清早出去,天漆黑才回来,十分辛苦。完成任务,才有饭吃,完不成任务,只好饿肚子。一次,妈妈手砸伤了,合谷处化浓,都没钱治。妈妈经常睡在地上,地上十分潮湿,最终妈妈驼了腰,再也直不起来了。妈妈为生计做过保姆,抄过文书,卖过冰棒、水果,洗过衣被,历尽艰难困苦,供我们上学。我们在学校也瞎忙起来,有一次奉命到学校图书馆去领炼铁材料,因为太疲倦,倒在路边一觉睡到天亮。继之而来的是吃食堂。家里不准开伙,所有人都到食堂去打饭吃。初三那一年,我得了“火流”,就是腹股沟淋巴发炎,腿肿了,不能走路。中午,我从无中走到体育场,妈妈把稀饭送到体育场,坐在地上,吃过饭再去上学。
    初中毕业后,未能继续上高中。据说原因复杂,我想除了家庭出身的原因外,主观努力不够好也是一个方面。因此继续在无为中学复习。帮助二舅照料图书馆。这段时间,以及后来高中部寒、暑假期间,有机会阅读许多名著,大大丰富了视野,增加了知识。记得自己先后读过120回《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后传》、《封神榜》、《镜花缘》、《儒林外史》、《廿年目睹之怪现状》、《孽海花》、《拍案惊奇》、《聊斋》;读过李白、杜甫、李商隐、白居易、苏轼、陆游、辛弃疾的诗词和一些元曲;也读过现代的《家》、《春》、《秋》、《骆驼祥子》、《龙须沟》、《红旗谱》、《青春之歌》、《红岩》、《红日》、《苦菜花》、《迎春花》、《三家巷》、《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清江壮歌》、《太阳照在桑乾河上》;读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牛虻》、《斯巴达克斯》、《三个火枪手》、《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匹诺曹》、《哈克贝里芬历险记》;读过鲁迅、郭沫若的小说、散文、赋等;涉猎过徐霞客游记、老残游记、本草纲目;读过中国通史、资治通鉴中的有关章节;临摹过王羲之的兰亭序;流览过康熙字典。总之,图书馆是我的大学校,是我的无言的老师。对自己对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的了解,对自己世界观的形成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962年7月—1965年5月,在安徽省无为中学高中部学习。庞化茂、孙纯标老师先后担任班主任。1962—1963年度被评为学习积极分子。1963—1964年度被评为优秀生。第二学期被评为学习积极分子。担任班级学习委员。
    高中阶段,学习自觉性较高,各科成绩都很好,在班级上经常排前几名。语文老师是庞化茂,我写的作文经常评分在90分以上,有时作为范文在班上讲解。数学也不错。赵寿恒老师教过我们。自己对几何比较有性趣,常到图书馆找一些参考书看,做了许多课外习题,基础较好。化学老师是孙纯标,讲课明了,易记好懂。物理难懂一点,但也落后不了多少。外语学的是俄语,老师是上海人。虽然自己花了很多精力,成绩优异,可惜以后无用武之地。如果学习的英语,在今后工作中会方便得多。
    高中阶段,有多次机会到农村去,接触社会。曾经去农村参加秋收秋种。那是左的错误造成后果的年代。农村十户九空,都到外省去逃荒谋生去了,只剩下空落落的庭院,还有临走时带走粮食而埋在地下的空坛。在家的老老少少,守着田里稀疏的水稻,一亩地至多收个100公斤左右。村里还要派人日夜看守,否则就要被饥民“偷”光。食堂里一日三餐吃的是照得见人的稀汤,有气无力的人们那有心思劳动。
    初中和高中阶段,是在二舅的关怀下成长的。不光是物质上,从牙缝里挤出来给我们,精神上也给了我们启迪和引导。其中有一段时间住在舅舅宿舍里,共同生活,得到很好的照顾,终生难忘。
    高考在巢湖市进行。高考结束后我没有回无为,一人坐火车到淮南李郢孜大舅家。在大舅家住了二十多天,大舅妈热情款待,四个表妹也合得来。暑假令人难忘。
    如果有梦想的话,如果这也算梦想的话,那我的梦想就是上无为中学、将来考上大学,随便考上什么大学随便学什么都行。除此之外,我没有任何梦想俗话曰理想的东东。后来才知道,梦想对于我,它就是一个泡泡,倾其一生,我上不了无为中学、上不了大学!中专也作望洋兴叹!剩下的是挣不脱的宿命,大扫帚一扫进了半农半读。小升初我对考上了一初中之事,非常地失落,虽说当年流行的谚语是“要名誉,到无中;要学习,到一中;要劳动,到二中”,但我心心念念无为中学,达到痴迷的程度。我甚至对同班同学考到无为中学才上了一个月课就转来我校我们班级的蔡荣美同学十分不理解,心里暗自说:“我要是与她调换就好了。”
    我为什么如此迷恋无中呢?!是它历史悠久省属中学名气大?!是它是母亲和两位舅舅的母校?是它师资雄厚德艺双馨?是它各类书籍浩如烟海?是它古塔坐镇环境优美绿草如茵?还是因为二舅舅(大舅也曾工作过一段时间)在此任教、哥哥姐姐在此成绩优异?最主要的怕是我爱上了它的文化底蕴深厚、文艺多资多彩。
    1931这一年,妈妈的堂姐蒋国英、同学金玉瑶被封建礼教害死了。蒋国英是因为两男子争风吃醋被逼死的。金玉瑶是被妈妈(实际是堂哥)逼死的。
    “这不就是接到一个男子的情书么?多大个事啊?!在现在没有什么,在当时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对于金玉瑶被他的堂哥(某小学堂校长)逼死,妈妈耿耿于怀。那一年(1961?),妈妈忿忿不平地说。
    ——这话说得不错!
    1962年,吴家大伯被安排来与我们共住三间草屋。他肚里有说不尽的“古今”。他对我们说了一件尽人皆知的事:
    “当年,李正华,当地著名的外科医生,与一女的好。女家不同意。
    ”他,半夜攀援上屋揭瓦跳下与女子私会”吴家大伯眦着嘴笑嘻嘻地说,
    “闹得全无城风言风语、沸反盈天。搞得这士绅家家门不幸儒林名誉一扫而光,两位秀才哥哥面子丢尽了。
    ”焦头烂额的秀才涕泪交流,合好鸦片土,跪地哀哀地哭,要妹妹抵过。十八岁妹妹侵着头不则声……哥哥们跪了半天见妹妹毫无反映,火也上来了!
    ”两位哥哥以死相逼:‘你要不喝,我们就喝了!’妹妹抬起头,爆发似地大叫:’要喝你们自己喝,我不喝!’惊煞两位秀才,,倒在地下脸色苍白,死背过去了。这真是:小妹妹没屁雅,两哥哥倒差点翘辫子了。”哈哈!哈哈……
    我向往无为中学儒雅优美历史悠久的环境,向往它热闹恢宏的文艺汇演埸面,更向往它神秘高耸不知经过多少年代的宝塔。尤其是姐姐说六零年食堂炊事员将粮食藏匿在塔底准备私分,更增加了对它神秘的敬畏。姐姐是57年考上了无中的,后两年哥哥也进去了,再后两年轮到我,六个志愿填了五个,仅末一个是一初中,可偏偏被这唯一给拿下了!小小的我“身在曹营心在汉”呐!经常一个人旋进那向往已久的乐园……然而,后来我敏感的神经被触动了,感觉到这块宝地的超乎异常!知识分子扎堆的地方,老”右”那么多,光是我们登瀛街就有三位,一曰王某中二曰王*中三曰陈光第,他们都回家来横了蛋。陈氏撑着一张浮肿的胖脸,天天在西门大街,拿着一个小扫帚和一方铁皮破撮箕东瞅瞅西捣捣地扫地现世,每月管理区给他五元钱。反而对他的妻子的背叛大加赞赏大力支持,主任们亲自送红糖慰问她共 三开花结果、支持她离婚。王某中、王*中则躲在家里羞愧地不敢见人。
    “王某中的小女儿成绩好得很。”妈妈对我说。而他的大女儿则义不容辞地枯在大十字街口摆地摊,卖些诸如生柿子甘蔗荸荠杏子等,替父亲分摊养家活口的担子。
    音乐老师某某某、李某某,张老师等等也都难逃右、反之运。
    ——难怪在闻葛后期,连在遥远的小县城的我,都听到了干部中流传着的戳人心的对联:庙小神仙众,池浅忘8多。——
    而我们一初中只有一个右派,校领导(王宝山校长、胡副校长、苏教导主任)给予了妥善安排,让他担任食堂的事务长。他姓方,学生老师工友领导们都称呼他“方事务长”。据说他的字十分了得,西门跃进门上的大字就是他的墨宝。学生们都很敬重方事务长,我更是欣佩不已。
    夫子庙小学
    新中国后,曾在夫子庙内设“夫子庙小学”,夫子庙,称文庙,俗称黉门,行经夫子庙时,前围以红漆木栅,须绕其旁,乃可过。木栅左右角立石柱,嵌栅中,以固之,后石柱移至道旁。夫子庙即孔庙,原在绣溪畔(今无为一中),清咸丰时拆毁,仅存棂星门和泮池。池边有二井,俗称“龙眼晴”,天旱众井涸,独此二井不竭,(毁于“文革”期间。)
    无为第一初级中学(即无为一中)
    无为第一初级中学前身为“无为初级师范”,于1951年秋创建,周骏县长兼任校长。1955年秋,学校易名为“无为初级中学”。1958年秋,无城民办第一中学(原力群补习班)并入,更名为“无为第一初级中学”。1964年,中科院院长郭沫若为该校题写校名;原教育部部长何伟来校视察。
    注:原夫子庙拆毁后,复于西门大街重建夫子庙(后无为师范,今无为县老师进修学校、无为实验初中)。1932年就庙舍创办模范小学。
    我们班从农村来的至少有七八个,还有少数是外县的。最小的两个男同学是乡下人,马金鉴十一岁,倪宏明还小些。小虽小,成绩却特别优异。小倪同学的穿著打扮适宜妥帖,干干净净清清丝丝显得姣小可爱,大他三四岁的姐姐也在我们一个班级,她很会照拂这个弟弟。小马同学呢,白净的脸上总是脓鼻子拉乎,长年就没洗干净过,衣服也是黑乎乎脏兮兮的……这小可怜,平白地让我生出怜悯来!转而去看自己的鸡爪子、再缓缓地动一动长满冻疮的脚(因家穷一年四季用冷水),脸上如何不得而知,不知同学们怎么看我?我盼着天暖和,手上的老皮连脏一齐脱掉露出稚嫩的皮肤、脚不再钻心地疼痛。二上的时候,从民办学校转来两位男生,高些的叫陈金鑫,矮瘦些的叫高某杰(想不起他的名字),数学特别的好,李(仙基?)老师很是赏识。高同学越发豪情万丈,在周记(语文老师要求同学们写周记)里写道:“学习!学习!学习!向华罗庚学习!”当班主任陈世凯在班上宣读时,同学们感奋不已,此为佳话。杜锡业的文学水平特别好,他的作文《我的故乡》,就是大家的范文。哎呀!杜同学的优美文静词语描述的如画的绣溪风景、神秘古老的西寺塔、文化久远迷一样的牌坊、底蕴深厚的米芾与米公祠,再以款款深情讴歌物产丰富鱼米之乡之繁华忙碌、传统和现代相结合优美高雅的城市风光,还有那亦山亦水,一荷一木栩栩如生地撩拨人心……陈老师抑扬顿挫娓娓地念来,同学们更是有一番身心愉悦地享受。当时的感觉就是:杜同学的故乡若与鲁迅的故乡加三味书屋比拼,我是分不出伯仲来的了!杜同学在初三的时候,上课时入迷地偷看《虎穴追踪》——一部有一块半砖头厚的外国侦探小说——让我嫉妒得要死。女同学中,刘希英的成绩很好,且一直很稳定。蔡荣美是个文武全才的女生,这个比我略大一点的同学性格活泼开朗,有股泼辣劲,比一般同龄人成熟。小学到中学她一直担任班级的文体委员。
    不能忘记在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学校举行踢踺子比赛。老师要求凡是会踢的人自带踺子参加。这一天下午,全校几百师生在大操场上围成圈。一声“开始!”只见男女同学的腿脚或上或下踢踢踏踏,踺子则忽起忽落上下翻飞,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几分钟过去,“死”了不少,十几分钟后,稀稀拉拉的同学在坚持。二十分钟后,只剩下蔡氏姐妹二人。姐姐荣兰,她的体育全面开花让人刮目,妹妹荣美更是技胜一筹!两位蔡同学从小就爱跟男孩子一道运动,体育方面各种项目都很出色,特别是乒乓球打得好,踢踺子也厉害。同学们小声数着数“322、323、324”——那时的孩子纯沫沫的,自觉地悟懂一般常识,在公众场合秩序井然,不大声喧哗,各人在各人的位置上丝毫不乱——数到这儿,姐姐没接着,定格在“324”个。妹妹继续的踢,只见她沉着稳健不慌不忙地踢着、踢着,一个、一个、一个……每一个都是巧巧的不上不下不偏不倚落地在鞋子内侧的某处,象机械炫目地吞吐物件,象杂耍娴熟地显摆功夫……约四十分钟后,“500、501……”我在荣美同学旁边,同老师与好几位同学,小声地轻轻地为她数数,“……533、534”,荣美同学太累了!没接着,平静地停了下来。这无人企及的优异成绩她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哦!我可爱的荣美同学!我可爱的秀华可华佩玲宗玉先凤同学!哦!我可爱的三0一班!
    说一说石涧镇吧。该镇五里一岗,十里一埠,前身名"石岗埠”。新中国成立,行政统一区划,定名为石涧镇。
    石涧镇及周边共有六大性氏。胡.陈.季.周.秦.孙。后边五姓都是根生土长石涧人。只有胡姓是逃荒移民至此的,胡氏的运气加精明使他成为当地首富。而王姓边边都沾不上。
    其实石涧还有一个名字,名“锅底镇”,只是很多人不知道罢了,石涧如何发展起耒的,与这个名字有关。
    早年间,巢湖到无为没有公路,只有一条九十华里羊肠小道。石涧就在这条羊肠道的中间点上。行旅客商去县城买卖都是肩挑手提,中间需要歇脚打尖,乡农们自家养的家禽.种的蔬菜需要销售,石涧这个中间点自然是他们选择的理想场所。精明的商人看到了这里面的商机,开始在路边空地搭建筒易草棚, 有炸早点卖中午饭的;有卖烟酒茶水的;有卖麻糖草鞋的;有卖瓜果疏菜的,约定俗成,久尔久之,就行成了一条小街。生意日渐兴隆,小街初具规模,不料谁不小心,掉下一颗火种,天又干燥,迅速蔓延,烧的一条街草房所剩无几。商户们虽有所损失,毕竞是白天,除了萆房被烧,商品并沒有损失。曰子还得过,生意还得做。怎么办?只有重建房。草房易燃,这是共识,建瓦房,还沒有这个实力,那就盖勃草屋。石涧靠巢湖这一侧,全是山,而且大都是茅草山。当地稍富庶人家都拿茅草盖屋。茅草从山上割下后,晒干。涮掉叶子,把草茎一捆捆掴好,出售 。盖勃草屋是很有讲究的,所以从涮草.编草.盖草都是有师傅把关的。勃草屋的好处是东暖夏凉, 耐着火的功能也比稻草提高了多少倍。于是一家带头,众家效仿,勃草屋一条街就这样形成了。
    三姝媚??? 观震潮
    步吴文英《三姝媚·过都城旧居有感》原韵
    呼儿声听惯。问人可平安、夏冬无限。戴月披星,叹夜寒冰冷,石边谁浣。湖畔公园,桃李艳、红花青蔓。破屋茅棚,何结前缘,舞梁双燕。??? 思绪肝肠寸断。但记得当年,饭稀衣短。地冻天寒,又衾单不暖,藿藜当宴。历尽千难,人受累、沧桑多变。伫目云天西望,双襟泪满。
    此词押词林正韵。
    2020年3月10日
    鼓楼小学
    之所以古楼小学有此得名,就是因为这所鼓楼小学的西面就是无为历史上的鼓楼,在无为教育的沿革中可以得知鼓楼小学的校址原为崇德观,为道教的观宇。我父亲少时看到过道观内的泥塑雕像。无城教育学校沿革中记载这崇德观后来就是第二初级小学的雏形。简称“二初”吧。旧时有民间歌谣,大概意思是什么:“二初二初,一窝小猪”,我不解其义,那个时候,无城有三所初小,第一初小在北门齐家祠堂,第二初小在鼓楼的崇德观,第三初小在北门的泰山头(现民政局大楼那地方)。这句歌谣的意思是民间老百姓讽刺“小丫子没点点大,小猪拱奶不懂事”。现在这个鼓楼小学的地址范围解放前还包括西面的土地庙、卢瑞林私人图书馆、漕务局,那土地庙后来租给私人铁匠做铁匠铺,并指定铁匠负责本地段消防工作,并为其配置了一些水龙头等消防器具存于土地庙中。不知这铁匠什么来头?想必定与官府有所关联,现在叫开后门、有路子、找关系吧。在鼓楼学校的顶东边有一个长巷,巷内有卢姓图书馆与漕务局。在无为教育学校沿革中可以得知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在无城内设立四所完小,其中鼓楼小学的前身叫做泰山镇中心国民学校,校长为黄时林,其前身为皇五镇中心国民学校,校长为卢浥尘。(其它三所学校为:一为无为县示范中心国民学校,即今杏花泉小学,校长为李哲;三为五华镇国民学校,即今绣溪小学,校长为金法宽;四为中正小学,校长由陈克满兼任,校址在西门景福寺,这里解放前稻孙楼小学,后稻小迁出,址最无为中学)。
    电脑黑屏已有五分之二了,它会像以往一样全部黑掉。送去修理,所有的东西会让你再也见不着面了。所以在网上保存资料是最佳选择,于是乎就将之贴上了
    我们这一排七间草屋的后墙是干校的院墙,其它三面则是两尺厚麻姑癞癞的黑土墙。干校里住着年轻的军人,除了唱“革命军人个个要牢记……”外,也经常飘来“金蛇狂舞”的二胡声。1961年的端阳节,那一天放中学回来,妈妈满面笑容地对我说:“上午两个年轻的军人来到我们家,请问我:‘粽子是三个角还是四个角?’我告诉他们四个角。——原来,他们为这个问题争得面红耳赤,谁也说服不了谁,遂来找我判定——我告诉他们后,两人连声地说:‘谢谢,谢谢’,笑着走了。”妈妈为受到了军人的尊重,心情十分愉悦,我也为最可爱的人的可爱劲高兴地笑了,为此,我快活了好多时候。
    其实我何尝知道粽子是三个角还是四个角?!只知道世上还有一种用叶子包糯米捆扎好煮熟了吃的食物,这东西的名字叫粽子,并且它意义非同一般!因为,昨天晚上妈妈对我和弟弟,讲了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她说,“屈原投汩罗江死了,老百姓哭啊哭啊,哭得要命啊!这时,有人发明了粽子。于是,人们划着船,将粽子丢进江里,大声地哭喊‘鱼啊,你吃粽子吧,不要吃屈原的尸体,你吃粽子吧,不要吃屈原的尸体……’从此就有了端午节,用以纪念屈原。”
    而让我最快乐的是因为粽子的角有几个的问题让妈妈受到年轻的军人的尊重。当年,你成天弯腰驼背枯在成人堆的冷脸白眼中,忽然得到身份高贵的最可爱的人敬重,是不是感觉到自己也是可以被人尊重?也可以是一个普通的人?
    我至今仍感谢这俩位纯洁又高尚的年轻军人。
    1962年的暑假,干校迁走了,搬进了十几二十户城市贫民。这伙从糠罗跳进米罗的人,见大院子内大片闲置的空地,兴奋地寻来工具开展大生产运动。按约定俗成,谁抢到哪一片那一块地就归谁所有。这半大小子弟兄两人,正舞着锹和镐挥汗如雨,忽然,听得“丁当”一声,逮眼见黑土下露出一小截瓦罐身,大惊小怪叫起来:“你们快来看啊,这是个什么玩艺儿啊?!”众人围将过来,慢慢将它挖出,眼前一亮:满登登一罐全是银元!是人奔走相告,全院的人都哄来了,过年一般热闹。众人七嘴八舌地说道:“送银行去!”“上缴给国家。”于是乎,这弟兄俩和家人、还有一众好事者,众星捧月簇拥着捧着罐子的兄弟,来到银行。银行领导办事人员嘴都合不拢地忙着点数:99枚(鹰洋?或袁大头?),数好,包卷上,慢下存库房里去了。第二天,银行领导亲自带着队,敲锣打鼓地给这一家送来奖状和一百元奖金。
    当时,人们议论很多,一说这弟兄俩真孬,该他发财漏福气!悄悄地不则声晚上去搬回不就是自家的了?一说是藏匿者是放进100个的整数不会是99,肯定趁人不注意弟或哥悄悄揣一个在兜里了……由“窖”又引发无城人的热议:一说是有钱人防儿败家,窖藏以备将来孙儿后辈之急难。一说士绅富户临殁前藏窖不及言明就哥得巴哀,后人一无所知。一说窖长了脚会跑不该你得眼前得不到,该你得远在千里终究是你的……如此种种,好多年后依然在人们口中流传。
    2020年3月12日。我白天就有点流青鼻子,身体略有不适,照常地看书、上网。晚上则心无旁骛地修改“一初中记事”,要抢在睡前将“一”贴帖。正在苦思冥想之际,不期然夫君突至,一句“休息吧!不早了!”吓我一大跳。这才抽空看了一眼时间,其时是10点45分了。“是继续改好发出去呢?还是就此歇手?”默了一会神。说时迟那时快,突然大脑不能思维了,瞬间头痛异常,遍身难受,接着鼻子也不通了。赶紧救急去,将毛巾放入小盘,倒入开水,低头吸热气,再用热毛巾捂脸鼻,稍好一点,洗一把脸,向寝室而来。这时遍身发冷,头晕心慌,脚下似踩着棉花轻一脚重一脚,身体象喝醉了洒东倒西歪,趔趋着一头栽倒瞬间,伸手扶着柜子而后扒着床铺,挣扎着把自己移上去,坐在脚头倚矮靠靠着,神稍微定一下,遂将灵宝王抹在鼻下鼻上额上,一边涂抹一边想:不得了了,初始症状就这么凶!要被隔离了!要当码码达了!紧张使得心跳愈快、头愈晕眩,恐惧惊慌得不由自主。这种状态持续二分钟,转念一想“自己吓自己,不死也要疯。”突然心一横:死就死吧,若是得病死,几天就可以见到日思夜想的爸爸妈妈,一死百了。有什么不好?!这样一想,心即平静下来,用过药后,感觉也好些了,不久入睡。天亮醒来,遍身绵软无力,睁着眼在床上捱了两三个时辰。“起来吧!”我对自己说。爬起来,洗漱完,过了二三十分钟,只觉神清气爽,除膝盖有些酸外,遍身轻松,不觉大喜过望。下了点光面吃了。而后两天傍晚时分仍流点清鼻子,现在还有点鼻塞。
    约二月下旬我曾感冒过,那次不光流清鼻子、腰酸臂痛,还一阵阵寒颤、发烧,并且有点咳嗽,自己默道:象不象那东东?两三天后手上冻疮肿得象败坏的猪肝,晚上回热回劲,痒得钻心。如此这般让二竖折磨我前后七天,感冒冻疮一并好了。说也奇怪,1969年零下15.7度手上都未长冻疮,而1971年怀着长女在长江洗衣却冻坏了手!去年冬季连雪也未曾下手上却许多冻疮果果。
    说到感冒,不由想起十五年前,我结肠息肉开刀,七个月后,孙女出世了,由我带她。我抵抗力差,经常感冒,孙女靠牛奶粉活命可怜没有抗疫力,给我带性得也经常感冒。丁点大的小人十几天就鼻子不通,被堵物塞得满满的。待到四十天那天,竟高烧不退,吓得她外婆给她叫魂……
    以后,就这样我感冒过去,她感冒过来。我感冒不发烧,她感冒高烧不退!当小小的孙女火碳团子似的(40度?41度?)而手脚冰凉,软绵绵地遭受生死煎熬时,我坐在帐子里孙女身边,不时摸着她滚烫的头,听着她急促的呼吸,忧心如焚!忧心如焚呐!……旁边熟睡的是她的爹爹。
    以后孙女儿大些了,一年仍然要感冒两至三次。我自然不会比她少!我那个着急啊!后来无意中用灵宝王(搽癣及虫咬冻疮外用的)涂抹,也是病急乱投医啊!竟歪打正着,虽是不能药到病除,却也屡试屡爽。
    乱曰:现在我们的生存环境较以往要差。还记得吗?在0五年0六年,在更早的时候,各种动物植物春繁秋枯,好的坏的共生共荣。不光蚊子苍蝇大模大样满天飞舞,就连蛇们、老鼠也穿堂入室遍地行走……仔细地想想,近几年,害人虫们几乎见不到踪影了,是自然污染太重物候改变不适宜它侪生存了?若是如此下去,环境也怕就不适宜于人类生存了?!是不是就会有新的病毒滋生?!
    “那个时候土匪多,经常有绑票的事发生。”妈妈说,
    “姓某(记不清了)的家里很有钱,给盯上了。
    “他家的小儿子在念小学。那一天放学跨出校门,看到一个大男人手里擎着一只很好的鸽子。这孩子见到那漂亮的小精灵,忍不住凑过来看。”只听那男子说:
    “’喜欢吧?这只腿受伤了。我家里还有更好的,我带你去看。’——他是故意把鸽子腿捌断的。他们知道这小男孩喜欢鸽子,就用它来引诱他
    “小孩子就跟着他去,走到北门口,荒郊野外不见人烟,害怕了,车转头往回跑。‘你给我站住!跟我走,你要跑我就把你打得!’那男子突然翻脸,拔出枪来大叫。这孩子只得哭着跟他走……”
    这真是,猪羊走进屠宰场,一脚脚来寻死路
    “以后,这家人接到土匪的勒索信,要价几(?不记得了)十万元,带钱来赎人,否则撕票。妈妈要赎。哥哥不肯,怕弟弟长大了分家产。老子舍不得钱也不肯赎。——妈妈用头在黉门石狮子上趱(撞)!趱罗,趱罗……趱得满头满脸的鲜血……我还去看来。”妈妈难过地说,我的心在抖。妈妈接着又说:
    “土匪捎信来,要家里带两百双鞋两百双袜子见一面。管家即带了东西去见了最后一面……”
    这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事。
    “学校组织到南京去玩,也到雨花台去了,我捡了许多雨花石揣在兜里。回来坐船。船行到半途,被一小划子撵上,从下跳上来四五个人,端着手枪,大叫:‘把钱物交出来!绕你们不死。’这真是:人在船中坐,祸从天上来!旅客们战战兢兢,不是哟何办才好。土匪遂一个捱一个逐个搜身,搜到一中年男子,这男子掏出随身携带的为数众多的银元交上,哀告道:‘各位大哥,求求你们,留两个银元给我做路费回家。’‘你要回家?’一土匪正色道,‘我送你回老家!’抬手一枪,这位(商人?)应声扑倒在地。众人吓得面如土色。又搜到一年轻女子,匪令她‘把旗袍脱下来!’这女子紧抱胸口不肯,‘你还怕丑?’那土匪讥笑道,又是一枪将她也打倒了。搜索到我跟前,我从口袋里掏出一把雨花石递给他看。‘小鬼!’他骂了一声,一把打掉我的石头。事后才知道‘石头’,谐音‘弑头’,是犯了他的讳,所以他生气了。”匪们将旅客的财物一一掳去后,跳下大船划着小船急驶而去。”
    “你的钱没被搜去?”我问。妈妈回答说:
    “我身上没有钱,我的钱放在一个男同学跟前。”
    土匪的眼睛真毒!看到年轻的男孩女孩,估计穷学生们也没什油水可榨,没再继续搜索,放过了那位男同学。
    又听妈妈说学校组织到宣城去,恰巧生病了,有同学想顶替她,就说:
    “王前英呐,你病了就在家歇着罢,让我去,带水东蜜枣给你吃。”妈妈就信了她的话,
    “后来她也没带水东蜜枣给我吃。”
    庐州师范是分期分批组织同学游游?还是用奖励的方式让成绩好的学生出去玩?不得而知。
    这是发生在1935年?1936年?的事。
    ?伍鸿春,网名鸿。安徽无为人,退休教育工作者,爱好古典诗词文学。他在无为西乡的传说中说:
    ??安徽无为西乡,最早为一片大泽,是为临湖,据当地才子朱卫文研究,在汉朝曾出现过无为历史上唯一的侯国——临湖侯国,可谓历史悠久
    吾人曰:听老人说,无为的远古是一片泽国
    伍老师回复:
    是的,那时巢湖、现在的白湖农场和临河圩连成一片。最迟的白湖是在上世纪50年代水杯抽干的,改建成白湖劳改农场的。
    清末民初的学校
    光绪二十七年(1901),诏改书院为学堂。省称大学堂,州府称中学堂,县称小学堂。1903年,清政府分别颁布了初等和高等小学堂的教育宗旨。
    1、州学
    州学又称儒学,我县儒学,原设立在绣溪公园北的夫子庙(今无为一中)内,后在西门大街重建夫子庙(无为师范)外。邑人称之为“黉门”。光绪三十四年(1908),内设初等小学,次年改为县立模范小学,抗日战争后,改为县立中学,一九五六年改为无为师范学校。
    2、书院
    书院之名始于唐代……。我县的书院,据一九三二年〈学风〉期刊上〈安徽书院志〉所载,计有林泉、绣溪、兴文、芝山、新绣溪五所。
    3、小学
    光绪二十八(1902)的王寅学制规定,高等小学堂修业三年,光绪二十九年的癸卯学制规定,高等小学堂修业四年。
    我县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设官立初等小学十所:略
    安徽地处江淮平原,中国西北高东南低,故水由西北向东南流。《淮南子.天文训》:“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无为,在中古时是沼泽地带。楚汉相争,农夫绐项羽往东,故为汉兵韩信追及,项羽至和县本可乘义士的舣船而过江,可他不,遂自杀于和县。据说乌锥马在和县沙滩滚沙,实在太累了,站不起来了。农夫也太缺德了,这要怪项羽屠城有关,丧失民心故也。
    在民国十七年(1928)前后,县立模范小学(文庙隔壁)、县立第一女子小学(鞍子巷内)、县立初级小学(北门狮子口)各设幼稚园一班。那时妈妈在女小读高小,她天性活泼、天生好嗓子,很快就成为学校文艺骨干。孩子们的文艺活动,由师生共同担当。
    想这一段童年生活是妈妈一生中最美好的回忆。她随校迁徙大后方,在四川秀山执教,时时刻刻想起那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日日夜夜惦记着痛苦煎熬在战火中的父母,有诗为证:
    记得当年小顽童
    记得当年小顽童,乘兴到处觅花踪。葩丛婆娑妙龄女,回旋舞得鬓云松。
    参天树木重重翠,夕照花飞片片红。亲人是否仍无恙,万里家园刻心中。
    在1960年那些个寒风萧萧冷雨七切的夜晚,听着妈妈给我与弟弟阐述那祖国的花朵与骨朵儿演绎《小孩与麻雀》的故事,她边说边唱:
    “男孩唱:‘小麻雀呀,你的母亲,哪里去了?’小麻雀回答:
    “‘我的母亲打食去了,还不回来。饿得真难受。’小男孩又唱:
    “‘你是我的,小朋友,我是你的,好朋友,我们大家一起走。走吧,走吧,走吧走吧走。我们走,好朋友。’”
    “……”……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1962年初二期中考试,因数学不及格,我沮丧极了。那一天放晚学,鬼使神差般的,我选择从张果老巷回。临近家门,猛见陈世凯老师与蔡荣美同学,从登瀛街那头走来,快到我家草屋,作东张西望之行状,着实地吃了一惊。遂之恍然大悟:陈老师此行是针对我成绩下滑之事来的,甚来好舍?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迅速地作了决定,一边开溜一边想着两天前被苏教导主任叫去的事。那是个晴天的下午,在苏主任的家,他望着我对妻(我校老师)说:“她,在初一,期终考试考了全校第一。”不知说什么方好的我低了头,接着,苏语气和缓地说了七八句,企图与我交流,我一个字也没听进去,杵在他侪前面傻子似的。苏见我蜡烛钎子一般入了定,无可奈何,遂发话说:“你回去吧。”这一句我倒听见了。默默地慢慢地退了出来……陈老师家访是因此而来的吧?!
    躲了四五十分钟,估计陈老师与蔡同学离去并走远了,我才磨磨蹭蹭地回家。看到妈妈平静如常,仿佛什么事也未曾发生过一样,我的心才稍微安定些了。在学习上,从前妈妈没有说过我,而今而后也什么话都没有说过我,爸爸也从来不曾提起有过这档事,他们甚至从来不问我的学校我的老师我的同学,终其一生,也未与我谈起过陈老师家访的事。我的爸爸妈妈的内在的真纯气韵、优良品格,虽贫而卑却始终如一,我自觉与他们相比是云泥之隔。今天,我缺乏的仍然是他们的宽容与清德。
    后来蔡荣美又来过我家,她同妈妈十分谈得来。她们俩人说到上世纪三十年代在县里汇演的《小孩与麻雀》节目。只听妈妈说:“你的姑姑饰演妈妈,穿着花裙子,好漂亮啊!这时,她飞舞着出来了,一边舞蹈一边唱:‘哎呀,不好了,女儿不见面了!……’她面部表情十分丰富,或而满面焦灼,或而充满希望,或而天真烂漫,或而一脸幸福,好投入好逼真好到位啊。”蔡同学亦不停地说着那听说的早已逝去的当年,说着她的感受——那次汇报演出大获成功,女小幼稚园受到嘉奖与表扬——她们二人都沉浸在极度地愉悦幸福与满足之中……而这样的场合,我是接不上话茬的,枯在旁边捞两句听听而已。
    第二年中考,我名落孙山。妈妈和爸爸也没有说过我一言半语。
    1960年的一天晚上,妈妈对我说:“女孩子裹脚好凄惨。
    “就是慢慢地给你上刑,将脚上的骨头全部折断,最后变成两只粽子模样。痛苦的过程持续到长大成人,造出的恶果伴随你一生。
    “因为‘三寸金莲’象粽子,所以有人择端午节,也有定小脚娘生日(八月廿四),也有人翻黄历选‘缠足吉日’的,不一而足。
    “缠足,有一种专门的裹脚凳,上面安有特制的转轮,用来拉紧裹脚布。
    “我四五岁(实三四周岁)的时候,妈妈(我外婆。下同)给我裹脚。她说‘年龄小脚小骨嫩好裹。’又说,’脚大的人要多受些苦楚。’’年龄大脚骨长硬的人受的苦更大。’”说着,她以手代足示范给我看,继续说:
    “这一天外婆和帮忙人,先用热水给我洗过脚,随之逮手捉脚捺身子,不顾我拼命反抗,趁着脚热差强人意。就是这样,
    只见她用右手捏握左手将四指向手心用力扭曲,
    “把脚拗折弯曲成这个样子,再用布条把它缠起来,裹好缝好。晚上,我抱着发热的脚泪水直掉。
    “这才是开始。后来的日子,一次一次慢慢收紧,数天后,再用劲裹紧,几个扭伤的关节反复地被伤害。缠的时候已是痛苦不堪,缠好用针线缝起来,硬挤进尖头鞋里,连睡觉都得穿着。白天痛得寸步难行,晚上则遭“炮烙之刑”。我抱着脚哭:‘脚啊!脚啊!’……
    “我终于拆开了这束缚的桎梏,让可怜的小脚在火烧火潦的疼痛中伴我入眠”。说到这儿,妈妈望着我问:
    “妈妈可坏啊?”又自问自答地说:
    “妈妈好坏。”接着继续着话题:
    “第二天,妈妈边骂边用劲给我裹上,这下我有经验了,晚上又把它拆开。就这样白天裹上晚上拆。
    “妈妈终于眼泪滋滋地对我说:‘前英嘞,我是为你好啊!你长一双大脚,将来长大嫁不脱人啊!’又说,‘妈妈我也是这么过来的啊!’我哭着哀求:‘阿妈,我不要裹脚,我长大了不嫁人。’
    这时,我仿佛听到小小的外婆凄厉地哭喊着,听到一千多年前从南宋传来的女孩儿的惨叫声……
    “妈妈拗不过我,只好放弃了管束我的脚。”
    一说到这些被摧残的小脚,母亲总要说一句:
    “妈妈可坏啊?妈妈好坏。
    “我们西门街上,有一女子足缠得不好。可能是缠缠又放放,不但脚趾骨折畸形而且完全残废了。只见她每日以双手握着两小板凳,拖着后肢在地下捱呀捱呀,捱呀捱呀…………”
    “农村妇女也裹脚?哪她们怎么劳动啊?”我问。妈妈回答道:
    “农村女子不裹脚,穷人不裹脚。封建初会,一为了迎合封建士大夫的变态心理,二为了便于把女子禁锢在闺阁之中。那时这样地认为:裹胁是身份的象征。”
    中国的女性,大多4--6岁时,幼小的脚已被母亲紧缠,她们很少有受教育的幸运,稍大,嫁出去成为男人的附属品,拐着残废的小脚相夫教子。想想我的外婆我就难过!母亲一家七口加上太外婆表舅计九口人,家务事全由外婆承包,还得默默忍受外公的拳头。长年累月辛勤操劳,三九隆冬跪在塘边淘米洗菜洗衣,一天天敲打冰窟,探头探身于“深井(冰厚水深)”洗衣洗物情向以堪?!后闻嫂母(?)在汤沟洗被,站起身来用力抛出被子,小脚难保持平衡立脚未稳,连人带被扯进深水被淹死。七十年代,余见农村小脚老妪柱着薅草扒坐在田埂梭下田,深一脚浅一脚摇摇摆摆薅草挣工分。余也见过一些强制放了的小脚,甚至连走路都困难。古人有诗形容裹脚女子的惨状,施君美《幽闺记》谓之‘步迟迟,全没些气和力’;关汉卿《闺怨》谓‘行一步叹息,两行愁泪脸边垂,一点雨问一行凄惶泪,一阵风对一声长吁气’。
    不知当年做母亲的,做父亲的,对裹脚持何心态?裹脚的整个过程的试缠、试紧、裹尖、裹瘦、裹弓五个步骤,每一步都是对女性的极端的摧残!
    外婆洗脚都是躲着人洗。端一盘热水到房里,栓上门,慢慢地解开裹脚布,慢慢地伸进热水里,把一层粘粘地东西抹掉,把趾头一个个抠出、洗好,修剪好趾甲,再归还它的小窝,擦干后撒些明矾,最后扑些香粉,再紧紧地给裹上,有时又拆开重裹。妈妈对我说:
    “外婆洗脚得两个小时。”
    “真可怕,”我心里默道,“似我侪十开半月不舍得倒丁点开水掺冰凉水里洗一回脚的人,如何忍耐那小脚丫的肮巴味?”
    “妈妈可坏啊?妈妈好坏!”这些妈妈确实坏。自己深受其害,还要将这害传承给自己的幼女,使她们的一生也如自己一样地遭凌辱哭告无门、被奴役忍气吞声……
    人说,缠足减少了从事舞蹈和体育运动的积极性。比如朝鲜和日本从中国引进的舞蹈艺术一直持续发展,而与此相反,在中国,舞蹈艺术的发展随着缠足的发展而越发停滞不前。体育就更是没得影子了!
    湘萍,皖人。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1917.1.12),数九寒天,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湘萍呱呱坠地。映泉公已有两子,得此女如获至宝,举家欢庆,喜讯互传。公爱如掌上珠。稍长,每扛赴茶馆品茗。后公调芜湖钱庄工作,每假归,非萍同意不准再往。偶走则逼母派人追回。达学年龄,羡富家子女读书之乐,亦欲就学,家贫不允。萍自邀邻里小友,往校报名。公见其勇,将来或有出息,遂缴费使入学。萍聪慧,师多喜爱,作文列优等,为表兄夸赞,并加以鼓励和指导。小学时代在美好憧憬中度过。毕业后,因县中学不收女生,无力外出求学,辍学一期。翌年正月,无为第一届(仅办一届)师资养成所招收插班生,非初中毕业者不准报考。萍无奈以同等学力报名。侥幸以第三名录取。前三名供给伙食,父母遂同意入学就读。几篇作文得国文老师(胡苏明书法家)青睐,对萍将来在工作中争奇斗妍满怀希望,“为国育才,为扶植贫苦学生”,自愿每学期帮助学费40元,到外地深造。一学期需70元之普,家庭无法贴补,哭闹多次,无奈告终。师资养成所一年半毕业,分配创办县立绣溪小学(绣小迄今仍存)。教学期中获安徽省教育厅传令嘉奖,登载《安徽教育》及报纸,以示表彰。时年仅14——15岁。自感年幼,正求学上进之时,又以同等学力报考安徽省合肥当时最高学府省立庐州师范。考生甚多,同去者仅取两人,萍与另一位男同学奇迹般地被录取第八名。这是一生中最高兴,永远难忘的天大喜事。在校学习两年,后援绥活动,终日宣传抗日救国,抵制日货,清查商店,演戏募捐,寄绥远前线。学期中作文又为国文老师赞许,每篇作文批语均佳,有“可使顽石点头”之语。全校“文事与武备”征文竟赛名列优等。国文老师对萍寄以希望,期望满载而归,好为地方作育人才,为国家培养栋梁作出贡献。曾云:“复兴民族有赖尔曹。”讵料芦沟一声炮响,抗战军兴,37年底迫于形势,学校解散,莘莘学子,各奔东西……——摘自王前英笔记
    “李某章爱财,他有许多钱。”妈妈对我说。
    古话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李某的钱是贪污的吗?朝廷在那个到处失火,奋力扑腾灭火之际,财政捉襟见肘是一定的了!打仗就是烧钱,没法维持的政虎曾向外国贷款。据此可知李某人的钱不是在国库里捞的,而是下属送的,是外国人送的,是掳获分得的。可气就可气在坐在钱眼里的他,持的是多多益善来者不拒的态度。由此可见,贪官都是一个德行。
    妈妈讲了许多庐阳古院的变迁,之后说:
    “李某章与其子李经方拿出钱财为家乡开展公益事业,致力于办学。省立庐州师范,就是他侪办的。”
    庐阳书院在合肥县小东门,创办于康熙44年(1705),为知府张纯修创建.原名横渠书院,后改名庐阳书院,资金为官们与富绅捐助,并以苇荡、学田和典当租息供书院开支。咸丰3年(1853)毁于兵火。同治元年(1862)富绅褚开泰捐资重建。绪五年(1879)李鸿章等人提议将府学考棚余屋增修扩为书院,增加学田,李鸿章亲题匾额。绪二十八年(1902年)李鸿章的继子李经方将庐阳书院改办为庐州中学堂。1934年秋省立庐州中学、省立庐州女子初级中学,合并成立省立庐州师范学校及其附属小学。遂面向全省招生。
    合肥一中的前身就是省立庐州师范,省立庐州师范的前身就是庐阳古院。哦!长了后眼的李氏父子,你侪贪得的钱财不似那些运回金银财宝买地造屋子白忙活,终于算用对地方了,所举办的学校虽几经变迁,却愈办愈好,今天还有人在念叨。
    在生存非常艰难的日子,每笔几分钱“行佣",积少成多,就是那几个管埋人员生活资金的来源。为了这五分钱,他们必须为买卖双方负责,消除误会,达成交易。每天早晨他们围着菜场转,耍说许多好话,为摊主顾客換零钱.拉客户.推销农产品,忙得不可开交,他们深知,为如此,才能让买卖双方觉得″五分钱"沒白化”,物有所值。因为这是他们甚至是全家人的生活来源。
    1905年,安徽公学教员陈庆同(独秀)、柏文蔚与学生常恒芳创立了反清革命组织——岳王会。
    1908年11月,岳王会会员熊成基“启武昌之先声”领导安庆马炮营起义。是年冬,参与创办同盟会的吴旸谷从日本回国,负责组织同盟会安徽分会。妈妈的两位姨父(即舅舅金云骨的长、次女婿)倪铁生、谢家宏,为留日学生,同盟会员。卢仲农和安徽公学师生相继入会的有80多人。安徽公学当时不仅成为安徽辛亥革命的策源地,同时是中江流域革命文化活动中心之一。
    1911年辛亥革命。年底,柏文蔚就任安徽都督兼民政长职,遂任命陈庆同为都督府秘书长。
    1913年7月,孙中山在南京,决定“二次革命”。得到皖、赣、粤、湘、闽五省回应。柏文蔚、陈庆同始终站在反袁(世凯)第一线。
    由于广东革命政权经费奇缺,孙中山、宋子文采取一系列严厉的财政紧急措施,1924年初陆续生效。中央银行于8月在广州正式成立,宋子文任行长。10月10日。广州商团叛乱爆发。孙中山在10月15日平定了叛乱。
    1927年4月上旬,国民革命军第七军三师二营由桐城东征路过无为。
    在抗日战争前夕。整个国家预算只有4亿元。
    1979(?)年10月18日,(北京)中国科学近代史研究所寄倪铁生外孙女之复信如下:
    近代史研究所:
    我叫倪合鸣,系倪昌迈(纬汉)先生的唯一仅存的亲生女儿。见到你们寄给我姨侄女李某某的信,想了解先父的一些情况,读后很为感奋,现仅就我的回忆记述如下:
    先父倪昌迈,别名倪铁生,号纬汉。生于1871年卒于1919年。何时加入同盟会,时间不知道。
    先父出生在一个贫苦知识分子家庭,自幼过着清贫的生活。他的父亲(我的祖父)是一个知识分子,终生以教“私塾”为生,全家人口众多,所以经济状况就非常不好,生活极为贫困。
    先父在亲友的帮助下,早年留学日本。立志改造社会,认真摸索救国救民的道路。由日本回国后在上海报馆工作,从事反清革命。与宋教仁、于右任等在上海发起同盟会申部总会。在光复南京战斗中,清政府疯狂镇压革命,大肆屠杀革命党人,先父在同志们的精心安排下,把他化装成医生送入红十字会隐藏起来,幸免于难。那时我们全家都在南京,为了逃避满清政府的搜捕,我母亲带我姐弟三人不断转移隐蔽。全家藏在人家夹墙里,从洞口送饭给我们吃。后来父亲因健康欠佳,举家返回安徽无为原籍。回无为后创办女子学校。后来因患肺结核病,医治无效于1919年逝世。父亲去世后,家庭经济困难,无以为生。父亲生前曾遗言,将保留的宋版庄子《南华经》于必要时送给于右任先生。于某某年(具体时记不清)母亲带弟弟倪合(鹤)天去南京见于佑任先生,将书送给于。不久,母亲又去世,遗下我姊弟三人,当时我14岁,大姐19岁,弟弟9岁。生活依靠外祖母、姨母(王前英的母亲)等等亲友抚养。以后弟弟倪合天长大,在南京读书,得到于右任先生的关心和照顾,一切生活和读书费用全由于先生负担,关心和教育他成长。表现了革命前辈对革命遗孤所关怀和教养的崇高的精神。
    弟弟倪合天在南京读书期间患肺结核病,医治无效,逝世于安徽芜湖弋矶山医院,死时年仅22岁。
    父亲生我大姐倪合聪,次女倪合天,以及我姐弟三人。大姐倪合聪在抗日战争期因贫病交加而去世(李秀英即我大姐的女儿;我的姨侄女),现仅剩我一人。我现已72岁高龄,无子年迈孤苦。仅仅依女儿为生,境况贫困凄凉。
    以上就我回忆所及,叙述一二。因我当时尚小,关于父亲的学历、经历知之不详。又因年深日久,几经变乱,所有资料,均散失无遗。我的姑母君清先生(与我父亲同父异母),现已年迈,当时和我们不在一起生活。其他长辈亲友均已去世或星散他处,故无法探问。
    父亲当年从事反清革命的同志有无为县的谢家洪。谢本人早已去世,其子谢立景现在…………。
    我的通信处是“安徽省六安市医院某某某”
    请来信联系 此致
    敬礼!
    某某年 月 日
    (杨注:倪合鸣识字不多,复信系我父亲代劳。此为留存草稿。去年上半年弟弟交付于我)
    倪昌道是“道”非迈也。
    根据王前英记录补充如下:
    倪昌道留学日本10年。
    ……由日本回国……后与诸革命人士领导光复南京。……后来父亲因身体不好,举家返回故乡无为。曾委某县县长之职,以病未往。……曾有遗言……于是当万难之际,母亲带着弟弟倪合天将书送给于右任,不久母亲又去世,丢下我姐弟三人……依靠外祖母、姨母,他们生活困难,不久也去世。我们历尽艰辛……
    贵所给倪合鸣的贺年信收到并转寄她。她于月前回安徽六安女儿夏月华处过元旦和春节,以后如有信可寄六安市县医院夏月华收,或仍寄我处。
    前托谢立惠亲戚致信谢立惠,谢立璟并姐姐谢立瑶,迄今未得回信,恐也因当时年幼,对叔父事迹恐也不甚其祥。
    你们日夜不懈多方了解,为祖国抢救历史资料。我姨父一生辛勤致力革命,出生入死,推翻满清,在旧社会无人知晓。,经你们调查,(须?)彪炳史册,姨父英灵,当也含笑九泉。以后如能探听(到)姨父生平事迹,当再函告。
    此致
    致礼
    请您们努力调查
    (王前英)80年元旦
    注:此系草稿
    母亲

    2020年春节刚过,母亲就走了,永远地走了,再也不回来了。
    因为是疫情防控期间,没有一个亲戚邻里来送她一程,就连
    子女也受到人数的限制。这平添了几分凄苦与悲凉。可母亲
    还是安祥地走了,走完了她九十三岁的艰苦的人生旅程。也许
    她相信,她要去的另外一个世界里,没有疼痛,没有忧愁。
    清晨的小雨无声无息地下着,我伤心的眼泪也为苦命的母亲
    无声无息地淌着。
    母亲没了,我这只风筝拴在母亲手中的线断了。从此再也没人
    盼我回家了,心里感到从未有过的悲伤与思念。愧疚的泪水流
    到心里,哽咽在喉咙。
    回想着回家看母亲的次数屈指可数。每次临走时,母亲佝偻着
    身体,长久地依偎在门傍,用那浑浊的眼光看着我,眼角边还
    挂着一絲泪花。那目光里充满了诸多的不舍和对下一次的无限
    期盼与等待。此时此刻,妈妈呀!我只想对您说,我是爱你的!
    我亲爱的妈妈!
    年轻的时候对于母爱的感悟是懵懂的。随着生命的脚步,当我也以眼角一尾鱼纹,头上一缕白发时,对母爱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因为我也进入了付出和奉献的岁月了。
    人们常把奔腾不息的江河比作母亲,把广袤无垠的大地比作母亲。在人生的旅途中,母亲所赋予生命的深度和广度,没有一
    本哲学书籍,能够比母亲诠释得更透彻,更全面。
    对于母亲的离去,我的内心是十分沉重的。总怕触及心底最深
    处的疼痛。唯用这浸透泪水的笔尖,来表达我对母亲的无限哀
    思和深切怀念!以告慰母亲的在天之灵!
    二0二0年三月
    我的好友刘君的母亲走了,我不知怎么安慰才好,今天又看到她以前发的微信,想到得亏去年五月回去看了她侪一眼,想到慈祥可亲的刘妈妈,无法表达此刻心情。借古人诗九曲回肠。顾瞻恋城阙,引领情内伤。霖雨泥我涂,流潦浩纵横。玄黄犹能进,我思郁以行。欲还绝无期,揽辔止踟蹰。太息将何为?天命与我违。心悲动我神,弃置莫复陈。忧思成疾痰,无乃儿女仁。收泪即长路,援笔萧瑟声。(曹植)
    1905年同盟会成立,留学日本的学生踊跃加入。无疑,倪铁生、谢家洪(宏?)也身在其中。
    既然“倪铁生留日十年,””由日本回国后在上海报馆工作,从事反清革命。与宋教仁、于右任等在上海发起同盟会申部总会。””为于右任秘书。””友于右任。”则吾人读《于右任传》,将于氏与同盟会员革命事迹略摘一二,聊充倪铁生生平事迹之空白吧。
    刘昌平《于右任传》序有言……言办报,右老自逊清至民初,先后创办神州、民呼、民吁、民立诸报。时贤相从,以国家、民族,,相期许,。故有“元老记者”之誉。言诗文,早岁散见其所办的报纸,且不具名,所作诗词继承诗经、楚辞和乐府的优秀传统,笔力雄健、激情奔放、爱国忧民;右老书法,被誉为“当代草圣”。……
    1906年9月,于右任怀着要办一张革命报纸的愿望,与邵力子等一道,从上海来到日本。
    能入于右任这一代大儒的法眼的倪铁生等的文学素养人品道德,自然是拔帽盖尖儿的了。倪铁生随着于右任邵力子一道回国是肯定的了!
    1908年左右,各省会员(同盟会员)大多回国。谢家洪不是1906年底同于、倪等人回国,就是1908年左右回国的。
    1896年,有13位中国青年受清政府的派遣东渡日本留学,成为第一批中国官派留日学生。1896-1911年,是留日潮的兴起和第一次高潮时期
    在1000多年中日文化交流史上,主要流向是日本向中国学习,曾有一批批日本学生和僧侣,如遣隋使团、遣唐使团,来到中国留学。
    1894-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失败了的清庭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近代流向就发生了逆转。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出现了大批中国青年涌向日本留学的热潮。中国知识分子开始思考中国为什么会失败?日本为什么会富强?康有为提出“不妨以强敌为师资”,主张仿效日本,变法维新,救亡图存。因此亲身到日本留学,直接了解日本改革和富强的经验,并吸收经日本引进与消化了的西方文化。这也成了许多中国爱国有志青年的向往之路。清政府也提倡和鼓励留学的政策,尤其在 1905年停止科举考试后,出国留学也成为一部分知识分子的重要出路。还有这个时期日本政府也采取了主动吸引中国留学生的政策。甚至专门设立了一批接纳中国留学生的学校。还有一个显而易见的原因就是留学日本比留学欧美有不少便利条件,例如地理相近,交通方便,费用节省,文字习俗相近等等。
    从1896年清政府派遣第一批13名官费留学生开始,各省地方政府也陆续派留学生赴日本留学。到1899年已有200余人。20世纪初更有大量自费学生东渡。1903年,留日学生已有1000多人。1905年-1906年达到高潮,猛增到七八千人,以后虽有下降,到1911年仍有三四千人。这个时期中国官费、自费留学生共达数万人之多,形成中国留学史上空前的第一次留日高潮。
    这个时期中国留日学生在日本学习的专业很广泛,尤以政法和军事为最热门。许多留日学生通过参加各种爱国运动而走上革命道路。他们还在日本创办各种报刊杂志,翻译出版书籍,积极宣传新文化,新思想。同盟会及其革命宣传、武装起义的骨干分子大多数是留日学生。如大家熟悉的同盟会领导人黄兴,革命宣传家邹容、陈天华,革命烈士秋瑾、徐锡麟等都是早期留日学生。
    金云骨有四个女儿,长女嫁倪铁生,次女嫁(婚后不久死)谢家洪,三女嫁(婚后不久死)陈家开广货店,小女(金小姑娘即王前英的母亲)嫁王绍文。
    从1896年到1899年,国家和省陆续派遣官费留日学生200余人。我记得母亲曾说过,她的两们姨父倪铁生和谢家洪是官派留日学生。推算母亲这两位姨父是于1990年前回国完婚的。
    1906年于右任为筹办《神州日报》赴日考察,由康心孚介绍,会见孙中山,加入同盟会。在日募款三万余银元,年底偕一干人返回上海。    
    1907年2月20日,《神州日报》出版,未及一年,因广智书局失火延及,以及内部人事问题,于右任等退出。
    1909年3月26日,《民呼日报》出版,持论较《神州日报》更为激烈,清吏陷于氏下狱,被判逐出租界。《民呼日报》停刊不到两月,《民吁日报》又创刊,全力声援朝鲜志士安重根刺杀伊藤博文,日驻上海领事与苏松太道蔡乃煌判令其永久停刊。
    《民吁日报》从问世到被封,实际只存在了48天。
首页 本页[1] 下一页[2] 尾页[8]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感情生活 最新文章
35岁女人无处安放的情绪
我总觉得男人蠢,我是不会和他结婚的
婚姻感情好不好,看看就知晓
人不求人一般大,此生立志要做一个半点“眼
有一种情谊是我只想成为你最信任的朋友
内心煎熬,需要倾诉
男友很看中我的工作,非得有编制才行,大龄
姐妹们帮我看看,42岁,离婚2年,财务半自由
用心做两个月饭。。。。。。。。。
八年抗战般的相亲经历之后,三部曲的第三部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1-08-05 23:54:10  更:2021-08-05 23:59:56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