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网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佛经: 故事 佛经 佛经精华 心经 金刚经 楞伽经 南怀瑾 星云法师 弘一大师 名人学佛 佛教知识 标签
名著: 古典 现代 外国 儿童 武侠 传记 励志 诗词 故事 杂谈 道德经讲解 词句大全 词句标签 哲理句子
网络: 舞文弄墨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潇湘溪苑 瓶邪 原创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耽美 师生 内向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教育信息 历史人文 明星艺术 人物音乐 影视娱乐 游戏动漫 | 穿越 校园 武侠 言情 玄幻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首页 -> 小说文学 -> 《金瓶梅》解读 -> 正文阅读

[小说文学]《金瓶梅》解读

作者:艾月魂A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1]《金瓶梅》的作者,在作品里究竟想写什么?
    ??????
    [正文]?????????????????????????????
    读了《金瓶梅》后,我第一个感兴趣的问题是《金瓶梅》究竟想写什么?
    这个问题也就是作者的写作意图。
    ???? 要分析出这个问题的答案,最好的办法是去问作者本人。但作者早已作古,而且写这个小说时,他用的也不是真名。
    后来,许多人想搞清楚作者是谁,至今没有结论。
    ???? 作者为什么不想让人知道是他写了这本书?
    我觉得是害怕这本书给他带来不好的影响。否则的话,他是会属真名的。
    一个人,花那么大的劳动量去写这样一部作品,不想让人知道他是谁,肯定是很奇怪的。
    哪个读书人不渴望自己的一篇作品,哪怕一首小诗能够流传下去。
    ???? 古人写东西,都有个习惯,就是讲道理。
    我觉得《金瓶梅》也不会例外。而且,作者想讲的道理,不是一首诗能写出来的,也不是一个短篇能讲清楚的。否则,他不会把作品写得这么长。
    ?想知道作者想写什么,如果作者自己不说,还有一个办法,就是看作者写了什么?
    也就是说,从作者写作的兴趣点上去分析出作者的部分心思。
    我说的是部分。那些觉得仅凭作品就能肯定作者全部创作动机,是做不到的。
    何况,作者是用小说这种体裁来表达的,他把自己的心思全都赋予在了作品的人物和环境中,更是隐匿的深。所以,我觉得,我们只能知道大概,不可能是完全的真实。
    不过,我觉得有一点,我们不能忽视,那就是创作现实主义作品,用假名比用真名,可能写出来的东西更接近真实。
    因为用假名写出来的作品,作者感觉安全性相对比较大,所以,说真话便更容易。
    ?从《金瓶梅》所写的内容看,是一群女人和一个男人的故事。从书名上看,又格外突出女人。
    《金瓶梅》这部小说的名字叫金、瓶、梅,是用潘金莲、李瓶儿、春梅,这三个女人的名字拚起来的。可见,女人应该是这部小说的主要描写对象。
    西门庆虽然是事情发展的中心,通读全书,我感觉,他实际上是起着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是为描写这几个女人服务的。
    在这本书写出以前,《水浒传》的故事已经广为流传。作者把在《水浒传》里叛了死刑的潘金莲和西门庆拿出来做主角,肯定有其特殊的心思。
    我感觉,作者创作本书,可能有以下的心思:
    其一,作者不喜欢《水浒传》里关于西门庆和潘金莲的结局。但作者又格外喜欢有关二人的故事情节。
    二者相比,《金瓶梅》中有关潘金莲的故事,作者除补充了《水浒传》里的前因,又增加了《水浒传》里的后果。
    前因的补充,使潘金莲这个人增添了许多让人同情的的因素。
    后果的改变和补充,使潘金莲的性格展现的更加丰满,更加立体化。
    也就是说,潘金莲这个人物,在《金瓶梅》里,变得不像《水浒传》里那么坏了,那么让人深恶痛绝了。
    从这种变化里,我们可以捉摸出作者是在为潘金莲的行为做人性发展的合理化解释。
    其二,作者有可能是想借《金瓶梅》的故事,告诉世人,怎么来全面地看待一个人,特别是一个女人。
    《水浒传》里写女人,不是把女人写成男人,像孙二娘,顾大嫂,扈三娘之类。毫无女人味儿,完全是披了女人皮的男人。要不就是把女人写成妖精。个个都是祸害男人的苏妲已。像潘金莲,阎婆惜,潘巧儿之类。这种严重脱离生活的描写方式,显得特别不真实,不可信。
    所以,作者便单单拿出其中影响世人最大的一个女人潘金莲,提出自己的看法,让世人品味。
    其三,作者还可能是想通过这种改动,告诉人们,人就是人,不是神。
    从《金瓶梅》这部作品的内容来看,基本上都把人写成了人,没有把人神化了的痕迹。
    连受《金瓶梅》影响,后来创作的《红楼梦》都有把人神化了的明显痕迹。
    可见,作者很本分地写人,而没有写神,这一点本身,就显示了作者写这部作品时构思上的独特性。
    在金瓶梅以前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包括后来的《红楼梦》,《醒世姻缘传》都有把人神化了的描写。而且大多数作品还很严重。
    但《金瓶梅》的作者却逆小说造神时代的影响而创作,我觉得他那种反传统的思想在这里面起了很大的作用。
    从这一点来看,作者小说创作上的伟大贡献,是异常杰出的。
    其四,我还觉得,作者是第一个把生活中真实的女人写进大作品中的人,而且整部作品以女人为主要描写对象。
    这在一个男权社会里,也是一个伟大的创举。
    《金瓶梅》整个作品,实际上一直在写几个女人抢夺一个男人的战争。这种抢夺越激烈,越显示出女人地位的可悲,可怜。
    所以,从这一点看,作者是想通过这部作品来控诉,或者说诅咒这个男权社会的黑暗。在这个意义上,作者扮演了女权主义的角色。作者透过作品中的文字,字字溅血地提示出男人是女人坟墓的思想。
    以上,便是我对《金瓶梅》创作主题的思考。

    [作者:艾月]
    读《金瓶梅》中武大郎的婚姻悲剧,能体会到作者哪些高妙的编排?

    [正文]:
    众所周知,潘金莲是因为不喜欢武大,才与西门庆私通的。
    那么,究竟是武大的什么地方,不讨潘金莲喜欢呢?
    回答这个问题,大家几乎脱口而出的是,武大的身高。
    对这个说法,我并不认同。
    因为,高女人和矮丈夫,生活中,我们随处可见。男女身高相差到潘金莲与武大的,虽不多见,但也有不少。有趣的是,他们这些人里,夫妻关系还常常都是恩爱有加的。
    回答这个问题,排到第二位的是,武大的长相。
    对这个说法,我同样不认同。
    因为,美女与野兽式的夫妻,在生活中比比皆是。高女人与矮丈夫中,也不乏其人。
    现在的名人里,就有不少例子摆在那儿。
    我觉得,潘金莲最不喜欢武大的,不是其身高,长相,而是其软弱的性格。是因为对其性格的不喜欢,才进一步波及到对其长相、身高等,产生厌恶的。
    潘金莲是被张大户白白送给武大郎的。张大户把潘金莲送给武大的原因正是看中了武大性格上的这种软弱。
    也正是武大这种性格上的软弱,才能使张大户能够继续占有潘金莲的身子,来满足自己的贪欲。
    张大户这种极度自私的贪欲,最终使他送了命。
    书中是这样描写潘金莲对武大态度的:“原来这金莲自嫁武大,见他一味老实,甚是憎嫌,常与他合气。报怨大户:普天世界断生了男子,何故将我嫁与这样个货!每日牵着不走,打着倒退的---奴端的悄世里悔气,却嫁了他!是好苦也!”
    可见,金莲最不喜欢武大的,是其软弱的性格。
    武大长的矮小,但如果学富五车像《三国演义》里出使魏国不走狗洞进城的张松;如果武功了得如《水浒传》里的王英;如果道术高妙如《封神演义》里的土行孙(后两位可是娶了顶级漂亮美女做老婆的主儿);金莲多半儿还是会喜欢武大的。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一个男人长的矮小了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没有了做男人的骨气、志气和血性。
    武大没有这些,一样也没有。
    我们想想,如果武大是那种有血性的男人,张大户会把潘金莲白白送给他做老婆,给他一顶绿帽子戴吗?
    由此可见,张大户从一开始,就是极端自私的站在自己贪欲的角度,来安排潘金莲这桩婚姻的。
    他绝对没有考虑过潘金莲自己的感受。
    潘金莲的感情生活,是从被迫嫁给一位年近六旬的糟老头子做小开始的。接着,又被送给一个浑身上下一无是处的武大做老婆。
    在这个过程中,潘金莲的人生一直都是被动的。
    一个人,对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爱的需求”没有权力自己来选择,这是多大的痛苦和悲哀!
    如果任这种情况就这样延续下去,潘金莲的一生也就和当时绝大多数类似的中国妇女一样默默无闻了。
    ?但潘金莲没有让这种状况继续下去,她开始用自己的方式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大踏步的开始由被动的人生向主动的人生挺进,渐渐走出了一条血花翻飞,轰轰烈烈的人生道路,让后人道不尽,说不完。
    这是潘金莲性格中的可贵之处,不屈服于命运的安排,敢于向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发出挑战。
    如果拿我们现在的道德和法律标准来评判,我们自然不认同她婚内出轨和杀死丈夫的行为方式。但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谁又能给她这样一个处于下层社会,被封建礼教浸染,又没有什么文化的女人,指出一条更好的道路?
    仔细想想,我们可以发现,潘金莲之所以能够做出这样的选择,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那就是她人生之初,在王招宣家受到的上流社会教育。
    我们看书中的描述:“他父亲死了,做娘的度日不过,从九岁卖在王招宣府里,习学弹唱,闲常又教他读书写字。他本性机变伶俐,不过十二三,就会描眉画眼,傅粉施朱,品竹弹丝,女工针指,知书识字,梳一个缠髻儿,着一件扣身衫子,做张做致,乔模乔样。”
    这段经历,我们不能忽视。正是这段经历,让潘金莲看到了与她的生活不一样的生活。就仿佛一个长期生活在一间黑屋子里的人,你带她走出去,让她看到了外面美丽的风景,然后又把她送回黑屋子里来。之后,她的心如何还能安定下来!
    潘金莲的这段生活,让我不由自主的想到了福楼拜笔下的“包法利夫人”。她也是人生之初被送到上流社会办的教会学校,接受了类似潘金莲的教育,才出现了后来类似潘金莲的选择。
    我们肯定包法利夫人的选择,我们也应该肯定潘金莲的选择。
    由此,我还想到了《红与黑》里的于连。于连后来的选择,不也是基于年少时,在市长家上流社会的经历?
    这样的事例,比比皆是。《红楼梦》里的那些丫鬟,下人们,哪一个没有与潘金莲类似的经历?所以,潘金莲的选择,代表了当时的许多人。
    所以说,潘金莲就是当时社会制度培育出来的的一个产物,一个“怪胎”。

    当然,潘金莲除了不喜欢武大的性格,也不喜欢武大的外表。她对武大的身高和长相都不满意。
    潘金莲第一次见着武松时,心里是这样想的:“一母所生的的兄弟,怎生的我家那身不满尺的丁树,三分似人七分似鬼,奴那世里遭瘟撞着他来!”
    这是潘金莲把武大与武松作比较后的思想活动。这不仅表现了潘金莲对武松的喜爱,同时也表达了对武大的憎恶,对自己人生的感叹。
    潘金莲这样的审美标准,肯定离不开她在王招宣家所受的教育。
    潘金莲对武大性格的不喜欢,追根究底,是因为武大不附合她对男人“社会地位”的需求标准。
    潘金莲对武大外表的不喜欢,追根究底,是武大不附合她对男人外形的审美标准。
    潘金莲这两点对老公的要求,并不比现在的姑娘挑男朋友苛刻。
    她们不仅看身高,还要看财产多少,长相如何,性格怎样等等。
    相比较而言,潘金莲看不上武大,一眼就看中武松,一点儿也不算过分,是人之常情。
    何况,武松不仅是一位赤手空拳的打虎英雄,而且还是一位身高体健的帅哥。
    当然,在潘金莲不喜欢武大的因素里,还有一个,便是武大穷的丁当响。
    就拿当今社会来说,帅哥穷了,都没几个姑娘愿意拿他来做老公,何况是一个三寸丁枯树皮的武大呢!
    就算有几个姑娘,自封为“颜质控”,一时迷恋帅哥,不顾他的穷困潦倒结了婚。等结婚以后的新鲜劲过了,激情谈了,过上一段时间的苦日子,其中不少,她准定就后悔了。
    鲁迅在他那篇著名的小说《伤逝》中,早已经把这道理讲的很明白了:没钱就没好日子过,没好日子就容易整天吵架,吵架就伤感情,伤了感情就容易离婚。
    “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
    这个武大,要官位没官位,要长相没长相,要钱没钱,要胆量没胆量,车就别提了,房也是租借的。
    他几乎把男人的一切短处和弱点全占有了。
    这正是作者写潘金莲出轨这件事,匠心独具的设计与安排。
    大家想想,如果武大有上面提到的一个优点,潘金莲再做出那样的选择,我们还会如此同情潘金莲的人生选择吗?
    反观潘金莲,偏偏是个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美人胎。她不仅长的模样美丽,身姿美好;而且还口齿伶俐,能歌能舞,琴棋书画,无不精熟。
    一个女人的全部好处,几乎都被潘金莲占有了。
    一般女人,能有潘金莲的一半儿好处,肯定都会高兴的整天如喝了蜜似的。
    作者让这样两个人,结为夫妻,其实就是想唤起我们的同情心,让我们去认真思考潘金莲的人生选择。
    我觉得,这正是《金瓶梅》作者的高妙之处。

    [作者:艾月]
    [3]如何从潘金莲的人生际遇,去认识她的人生追求?

    [正文]:
    读了《水浒传》,我们都知道,潘金莲是因亲手杀死武大郎而被武松杀死的。
    读了《金瓶梅》后,我们知道,潘金莲的死因还是基本遵循了《水浒传》的情节安排,只不过是让潘金莲多活了几年。
    仔细阅读了《金瓶梅》以后,我发现,在潘金莲杀死武大郎以前,其实还间接的害死过一个张大户。
    只不过,这一次比较特殊,也比较隐蔽,不被大家重视,很少被人提及。
    而我却觉得,有关张大户的这段文字,不仅使这部小说的情节更加摇曳多姿,而且也极大的丰富了潘金莲这个人物的色彩。
    书中是这样写的,文字不多,我抄录如下:
    “……张大户每要收他,只碍主家婆厉害,不得到手。一日主家婆邻家赴席不在,大户暗把金莲唤至房中,遂收用了。……大户自从收用了金莲之后,不觉身上添了四五件病症。第一腰便添疼,第二眼便添泪,第三耳便添聋,第四鼻便添涕,第五尿便添滴。自有了这几件病后,主家婆颇知其事,与大户嚷骂了数日,将金莲百般苦打。”没办法,张大户只好把金莲送与武大郎为妻,随后:“……武大若挑担出去,大户候无人,便踅入房中与金莲厮会。朝来暮往,也有多时。忽一日大户得患阴寒病症,呜呼死了。”
    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张大户得病是在收了潘金莲之后。他的死,也是因为与潘金莲私通,得了“阴寒症”。
    这让我感觉,张大户对潘金莲的迷恋就像一只飞蛾对火的迷恋一样,明知会被烈火烧死,最终要化为灰烬;但还是毅然决然地投到火中,欣然扑死。
    从文中可知,张大户是一位拥有万贯家财,百间房屋,年约六旬的老头。他都这把年纪了!居然还能对潘金莲迷恋到如此程度,可见潘金莲的魅力确实不是一般。
    但同时,也可以看出,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潘金莲的地位是何等低劣。她完完全全就是张大户之流,那些有钱有势人玩弄在股掌间的一个玩物。
    看过潘金莲的生存状态以后,让我倍感痛心和窒息的是,她的地位已经低劣到了对自己的贞操根本无法保护的情况。可以说,完全到了谁想剥夺就可以随便剥夺的地步。
    这里面绝对没有爱情,有的只是欲。
    由于张大户欲壑难填,不仅夺走了潘金莲的贞操,同时,也让他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在《金瓶梅》这本书里,张大户应该是因贪欲而送命的第一人。
    他是因贪欲潘金莲的美色而死。
    所以,在这个意义上,他应该是因潘金莲而死的第一个男人。也是因贪欲而死的第一人。
    但对他的死,我没有哪怕一丝的同情。
    就是这个男人,故意把潘金莲送到了面貌丑陋,个子矮小,性格软弱,生活拮据的武大手里。此时的潘金莲,虽然离开了他的家,但仍然被他牢牢掌控着,从这个意义上说,潘金莲是从一个地狱坠入了另外一个地狱。
    所以,我觉得,这个张大户,不仅毁了潘金莲的贞操,而且毁了她的人生。
    一个由王招宣家上流生活方式培养出来的潘金莲,心气之高,可想而知。
    残酷的现实,偏偏不能如她所愿。
    她的感情生活,一开始,就遇到了年近六旬的张大户和丑陋矮小,性格软弱的武大。
    一个对自己感情生活有着美好向往的女孩子!经历这样的命运,对她来说,是一个多么沉重的打击!
    面对这种人生,无非只有两条路可走。
    一条是忍受。像中国几千年来无数女性所做的那样,在默默而痛苦的忍受中,走完自己凄凉人生。
    另外一种,就是像潘金莲这样,勇敢地重新选择。
    这种选择需要极大的勇气,甚至于要有一种牺牲生命而不顾的精神才能做到。
    从后文中我们看到,潘金莲做到了。
    这应该说,是潘金莲以她对自然人性的追求,向社会对人性摧残的一次挑战。
    这种挑战的代价,是沉重的,是充满着血腥味儿的。
    在这场斗争中,潘金莲冲锋陷阵,勇往直前,最终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虽然她没有把这个地狱之门打开,却也震荡开了一条裂缝。

    [作者:艾月]
    [4]怎么理解《金瓶梅》中,武松与潘金莲的情感冲突?

    [正文]:
    武松在武大家里住了没多久,便搬出去了,期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儿。
    我们先看正文。
    [当日这雪下到一更时分,却早银妆世界,玉碾乾坤。次日武松去县里画卯,直到日中未归。武大被妇人早赶出去做买卖,央及间壁王婆买了些酒肉,去武松房里簇了一盆炭火。心里自想道:“我今日着实撩斗他一撩斗,不怕他不动情。”]
    前文说到,武松在武大家里住了一段日子,潘金莲好吃好喝好招待,武松似乎并没理解她百般殷勤后面的深情厚意,于是,在这个落了雪的白日里,决定向武松表明自己的心迹。
    为此,她做了三项准备工作。
    第一个,就是把武大早早的赶出去做买卖。这里用了一个“赶”字。一方面说明,武大可能怕冷,不愿出去;或者是不愿出去的那么早。另一方面,是潘金莲怕武大待在家里碍眼又碍事儿。估计又动用了自己在武大面前的强势作派,或嚷骂,或讥诮,总之,是毫不犹豫的就将老公赶到雪中挨冻去了。由此可见,撩斗武松的想法,早被她捉摸了好久,要急切的付诸实施。
    第二个,就是央及间壁王婆买了些酒肉。这个王婆如今已是第2次出现。第1次是武松刚到武大家的那一天,武大买了酒肉,让潘金莲做饭。
    [妇人道:“何不去间壁请王乾娘来安排?……”武大便自去央了间壁王婆来。]
    从这里可以看出,这个王婆俨然是武大家里的常客。不过,看到这里,我不由自主的想到一个问题,就是买酒肉这件事,潘金莲为什么自己不去,却总是央王婆去?是因为自己过于年轻,不便在外抛头露面?还是想摆有钱人的派头,专意使唤别人?或者二者皆有?又想,这王婆被武大一家频繁央了买东西做饭,为什么从不推辞?若不是关系格外亲近,便肯定是能从中得到好处吧?
    第三个,是“去武松房里簇了一盆炭火”。这个“簇”,是把东西聚在一起的意思。在这里,就是弄了一盆炭,并燃着了火。这是要把武松的房间给暖上。为什么要暖房?当然是潘金莲谋划的需要。从后文看,这盆火,似乎产生了两个作用:一个是推动和丰富情节的作用,让故事看起来更加生动有趣;另一个是让好联想的读者,感觉有了某种寓意,即,寓意着潘金莲心里的那一团火。
    最后那一句:“……不怕他不动情。”向我们传达出的,是潘金莲的自信。这自信,即是对自己容貌的自信,也是对自己谋划和手段的自信。这也就是所谓的:自以为是。
    我们接着往下看。
    [那妇人独自冷冷清清立在帘儿下,望见武松正在雪里,踏着那乱琼碎玉归来。妇人推起帘子,迎着笑道:“叔叔寒冷?”武松道:“感谢嫂嫂挂心。”入得门来,便把毡笠儿除将下来。那妇人将手去接,武松道:“不劳嫂嫂生受。”自把雪来拂了,挂在壁子上。随即解了缠带,脱了身上鹦哥绿紵丝衲袄,入房内。那妇人便道:“奴等了一早晨,叔叔怎的不归来吃早饭?”武松道:“早间有一相识请我吃饭,却才又有作杯,我不耐烦,一直走到家来。”妇人道:“既恁的,请叔叔向火。”武松道:“正好。”便脱了油靴,换了一双袜子,穿了暖鞋,掇条凳子,自近火盆边坐地。]
    大家看这句,“那妇人独自冷冷清清立在帘儿下,望见武松正在雪里,踏着那乱琼碎玉归来。”是最有意思的,但却往往被人忽略。
    这一句,看着是潘金莲把那三项准备工作做好后,就一直站在门口,眼巴巴的等着武松归来。
    如果仔细品味作者用的这个“冷冷清清”,再与前面的“独自”接合起来,就蓦然发现,作者在给我们展现潘金莲等武松那看似冷清的画面时,却让我们分外强烈的感知到了她内心的火热和汹涌澎湃。
    再看,她就那么“立在帘下,望见武松……归来。”
    显然,在如此寒冷的大雪天里,潘金莲一直就敞开着屋门!从早晨一直站到午后。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她与外面的冰雪世界只隔着一层可以望出去的薄薄的帘。
    所以,这时候的潘金莲,实际上就是站在冰天雪地里的!可见,此时她内心的炽热,己经完全不惧了外面的严寒。
    她是一直那么站着,忍受着浸骨的寒冷,内心忐忑着,可怜巴巴而又急切的等着心上人的归来!也许站了两个小时,也许是四个小时!也许更久!
    这是多么动人的一幅画卷!
    武松刚走到门前,[妇人推起帘子,迎着笑道:“叔叔寒冷?”]这一笑,出现在潘金莲那张几乎冻僵的粉妆玉砌的脸上,迎着皑皑白雪,定是分外的生动,分外的灿烂,又分外的美丽。
    这是心花怒放的一笑,这是欣喜万分的一笑,这也是志在必得的一笑,这更是久旱逢甘霖时的一笑。
    见武松“……把毡笠儿除将下来。”就“将手去接”。见武松进了自己的屋子,马上跟过来关切而谦卑的问:“奴等了一早晨,叔叔怎的不归来吃早饭?”听了武松的解释,又说“既恁的,请叔叔向火。”
    这种一味讨好,态度谦卑,情意绵绵的状态!看上去,听到了,是多么叫人心动,又是多么的美!
    看到这里,我突然发自内心的想:“如果这是妻子门口迎接丈夫工作归来时的一幕,那该多好!多么的感人!
    一个美丽的女人,如果不是心里面流淌着浓浓的真心实意的爱,怎么能做到这样?
    武松听到嫂嫂的问候,先是“感谢嫂嫂挂心。”见嫂嫂要接他的帽子,说“不劳嫂嫂生受。”听嫂嫂让他烤火,他说“正好。”语言虽短,但表现的甚是有礼有节,不卑不亢。武松行事的周全,跃然纸上。
    我们接着往下看。
    [那妇人早令迎儿把前门上了闩,后门也关了。却搬些煮熟菜蔬入房里来,摆在桌子上。武松问道:“哥哥那里去了?”妇人道:“你哥哥出去买卖未回,我和叔叔自吃三杯。”武松道:“一发等哥来家吃也不迟。”妇人道:“那里等的他!”说犹未了,只见迎儿小女早暖了一注酒来。武松道:“又教嫂嫂费心。”妇人也掇一条凳子,近火边坐了。桌上摆着杯盘,妇人拿盏酒擎在手里,看着武松道:“叔叔满饮此杯。”武松接过酒去,一饮而尽。那妇人又筛一杯酒来,说道:“天气寒冷,叔叔饮过成双的盏儿。”武松道:“嫂嫂自请。”接来又一饮而尽。武松却筛一杯酒,递与妇人。妇人接过酒来呷了,却拿注子再斟酒放在武松面前。]
    这是序幕。潘金莲令迎儿前门上闩,后门关了。防备外人来了撞见。然后把早旧备下的熟菜蔬搬进屋,摆上桌。看到要吃饭了。武松马上想到了哥哥。迎儿暖来了酒,武松便说:“又教嫂嫂费心。”吃了嫂嫂端的两杯酒,武松不忘回敬嫂嫂一杯。
    这部分潘金莲按照原计划,逐步推进。武松仍然误解为嫂嫂知道自己爱喝酒,特意置办了这些酒食,深表谢意。
    事情继续向前推进。我们接着往下看。
    [那妇人一径将*胸微露,云鬟半軃,脸上堆下笑来,说道:“我听得人说,叔叔在县前街上养着个唱的,有这话么?”武松道:“嫂嫂休听别人胡说,我武二从来不是这等人。”妇人道:“我不信!只怕叔叔口头不似心头。”武松道:“嫂嫂不信时,只问哥哥就是了。”妇人道:“啊呀,你休说他,那里晓得甚么?如在醉生梦死一般!他若知道时,不卖炊饼了。叔叔且请杯。”]
    从这里,潘金莲开始正式撩斗武松。
    行为上,“将*胸微露,云鬟半軃,脸上堆下笑来”。一个“微”,一个“半”,说明此时处于暗示阶段,只看武松的反映。
    “云鬟半軃”,是说发髻快要散落的样子。
    语言上,故意无中生有的提说武松“在县前街上养着个唱的”。武松当然不承认,她专意说不信,偏把话头往男女情事上引。并再次表达自己对武大的不满。想引起武松对她的同情,进而对她动心。
    我们接着往下看。
    [连筛了三四杯饮过,那妇人也有三杯酒落肚,哄动春心,那里按纳得住。欲心如火,只把闲话来说。武松也知了八九分,自己只把头来低了,却不来兜揽。]
    潘金莲多喝了几杯,人借酒力,说话更加明显大胆。
    此时,武松才看出端倪,只是低了头,不插话。
    武松为什么低了头?也许是潘金莲的状态,己经有此些不堪入目。也许是潘金莲酒后的神态分外的妖娆,让他难以控制心动。也许是潘金莲的闲话,让他无言以对。作者用“已知了八九分”来表明武松的心态,这个用数字表达的程度,恰如其分的为武松的行为提供了依据。
    但这个不作声的低头,反过来理解,就会让潘金莲误以为武松己经被她的容颜打动了,只是不好意思。如此,就为她得寸进尺,继续撩拨武松提供了理由。从这方面看,这一低头,对推动情节进一步升级,起到了促进作用。
    [妇人起身去烫酒。武松自在房内却拿火箸簇火。妇人良久暖了一注子酒来,到房里,一只手拿着注子,一只手便去武松肩上只一捏,说道:“叔叔只穿这些衣裳,不寒冷么?”武松已有五七分不自在,也不理他。]
    潘金莲见言语和自己的神态不能让武松情不自禁,与自己互动起来,此时再加一码,开始动起手来。这“一捏”,结合后面“叔叔只穿这些衣裳,不寒冷么?”表面看着是嫂嫂关心武松的冷暖,实则是潘金莲撩拨武松的进一步升级。这说明,潘金莲虽动了手,但仍然很注意分寸,没让自己的行为过于激进,让局势变得过分尴尬,失去了回旋的余地。
    关健是这一捏,是捏着了衣服,还是连衣服下的肉也一块捏着了。作者没有明说,留给了读者去想象。但从武松“已有五七分不自在”看,多半儿是后面的情态,不然,武松的反映不会有五七分不自在。这里,作者用数字表达人物心态的变化,让我们更能跟着体会人物的心理状态。很是贴切。武松不理,仍然会被潘金莲接着误解为他已经被自己撩起了心火,只差自己火上加油了。
    于是,[妇人见他不应,匹手就来夺火箸,口里道:“叔叔你不会簇火,我与你拨火。只要一似火盆来热便好。”武松有八九分焦燥,只不做声。]
    这时,潘金莲干脆把话说的己有八九分明了,同时配合着任性的动作“匹手就来夺火箸”,借拨火说武松。把撩拨的程度再加一码。这一动作,已经有了几分借酒撒娇的味道。再看武松,也“有八九分焦燥”,还是“只不做声。”这里,作者把武松的心态,由“不自在”,换作“焦躁”。意思是武松开始坐立不安了。程度上,也从五七分,升级到了八九分。眼看着就要炸了!但他继续装聋作哑的行为,更助长了潘金莲的胆子。所以,接下来,潘金莲便开始明火执仗的登台表演了。故事也进入了高潮部分。
    [这妇人也不看武松焦燥,便丢下火箸,却筛一杯酒来,自呷了一口,剩下半盏酒,看着武松道:“你若有心,吃我这半盏儿残酒。”武松匹手夺过来,泼在地下说道:“嫂嫂不要恁的不识羞耻!”把手只一推,争些儿把妇人推了一交。武松睁起眼来说道:“武二是个顶天立地噙齿戴发的男子汉,不是那等败坏风俗伤人伦的猪狗!嫂嫂休要这般不识羞耻,为此等的勾当,倘有风吹草动,我武二眼里认的是嫂嫂,拳头却不认的是嫂嫂!”妇人吃他几句抢得通红了面皮,便叫迎儿收拾了碟盏家伙,口里说道:“我自作耍子,不直得便当真起来。好不识人敬!”收了家伙,自往厨下去了。]
    看到了吧!此时,潘金莲再次加码,不再隐晦,直接拿着自己喝剩的半杯酒,让武松喝。并直言“你若有心,吃我这半盏儿残酒。”
    这时候的武松,再也装不下去了。他必须做出选择。或者迎合潘金莲,或者严词拒绝。装聋作哑的中间路,已经没有了。
    显然,武松选择了第二条。先把酒“匹手夺过来,泼在地下”,然后“把手只一推,争些儿把妇人推了一交。”最后,“睁起眼来”一顿义正言辞的训斥。
    潘金莲面对武松的严词拒绝,毫不留情的斥责,“通红了面皮,叫迎儿收拾了碟盏家伙”,然后,“自往厨下去了。”
    至此,潘金莲的计划就算彻底失败了。
    在这里,有一个地方,我们要注意,就是武松对潘金莲说的那些话,读起来,貌似义正辞严,痛快淋漓;但却让我们感觉有点不舒服。至少,我是这样的感觉!就是觉得过于激烈,有一种很浓的道貌岸然的味道!像一段封建卫道者的说教。所以,我个人认为,这是作者没有摆脱《水浒传》给武松戴的那个封建道德光环的影响所至。因为,我们前面看到的武松,是个处处为他人着想,心思缜密,几乎心细如发的人。他不会不想到兄嫂这段婚姻里,嫂嫂的委屈。他一下子就把话说的那么难听!与前面的表现相联系,就感觉似乎有点了过了,有点儿概念化了。
    何况,现在的潘金莲,还没有那么坏!这时的她,如果真是武松骂的那样的人,怎么会只说了句:“我自作耍子,不直得便当真起来。好不识人敬!”就“通红了面皮,叫迎儿收拾了碟盏家伙”,然后,“自往厨下去了。”
    大家看,如果这时的潘金莲真像后文时那样,没了廉耻,怎么会红了面皮?只说一句带着歉意的话,就委委屈屈的离开呢?
    我每次读《金瓶梅》的时候,常想,为什么后来的潘金莲品行越来越差?直至天不怕地不怕,天是王大,她是王二?想来想去,我就想到了武松的这一段骂?突然就明白了,原来,潘金莲真正的变坏,其实就是从武松的这段骂开始的!
    如果你是潘金莲那样的一个正准备寻找真爱,想做好女人的女人,突然被心爱的人骂成猪狗不如,没有任何廉耻!你以后的路会怎么走?
    所以,潘金莲走上不归路,实际上是被许多像武松这样的人,用封建道德那把尺子,把她一步步推过去的。


    [作者:艾月]
    [5]我们该如何解读《金瓶梅》中武松初会潘金莲时的情态?

    [正文]:
    每次读到武松初会潘金莲的情节,我都忍不住佩服作者超乎常人的写作水平。
    下面,我带大家一起去领略一下。
    先看正文:
    [武大自从搬到县西街上来,照旧卖炊饼过活,不想这日撞见自己嫡亲兄弟。当日兄弟相见,心中大喜。一面邀请到家中,让至楼上坐,房里唤出金莲来,与武松相见。因说道:“前日景阳冈上打死大虫的,便是你的小叔。今新充了都头,是我一母同胞兄弟。”那妇人叉手向前,便道:“叔叔万福。”武松施礼,倒身下拜。妇人扶住武松道:“叔叔请起,折杀奴家。”武松道:“嫂嫂受礼。”两个相让了一回,都平磕了头起来。少顷,小女迎儿拿茶,二人吃了。武松见妇人十分妖娆,只把头来低着。不多时,武大安排酒饭,款待武松。]
    这是武松第一次到武大家,刚进门的情景。
    先看武大,房里唤出金莲来,是这样给潘金莲介绍的:“前日景阳冈上打死大虫的,便是你的小叔。今新充了都头,是我一母同胞兄弟。”
    武松一共4个身份信息,武大介绍时,是这样排序的;很有趣!
    1.前日景阳冈上打死大虫的。
    打虎英雄,是当时社会上正在热传的风云人物,是光芒璀璨的大明星。能亲眼见上一次,都是人生的一大幸事!今天被武大领回家里来了。这句话放在最前面来说,一下子就把武大那种自我炫耀的心理展现出来了。
    我们联系武大此前的人生际遇知道,他一直都是在被别人(包括潘金莲在内),欺负,嘲笑,看不起的境遇中,唯唯诺诺的活着,今天他能把大名鼎鼎的打虎英雄领到家里来,这是多么大的荣耀!他心里的那种自豪感,是显而易见的。这是他人生中最露脸的一次,所以,他急不可耐的想让人知道。我们透过文字,甚至能看到他此时脸上的那种得意。
    2.便是你的小叔。武大不先说,这是我的兄弟,而是说,这是你潘金莲的小叔。仔细品味,是不是忍不住就想笑?
    这显然是武大向潘金莲示好的一个典型表现。同时,也一语双关的告诉潘金莲,这是我的兄弟。我也有给你长脸的时候,我并不是像你平时骂的那样,一无是处。看看吧,你的小叔,也就是我的兄弟,是打虎英雄。
    3.今新充了都头。这是武松的社会地位,也是官位。过去县里的都头,应该跟现在县里的刑警队长相当。这又是武大值得炫耀的一个方面。所以,就不失时机的先讲出来。告诉潘金莲,咱们家,现在也有当官的了,以后再也不怕别人欺负了。一种找到了靠山的形象跃然纸上。
    4.是我一母同胞兄弟。这才是正常心态下,武大要跟潘金莲这个媳妇儿介绍的。可他却偏偏放在最后。由此可见,武大是多么渴望有人能看得起自己!我们再仔细品味,武大在说了武松的前三个身份后,再说他这个真正的家庭身份的时候,就有了一种在潘金莲面前狐假虎威的架势。
    综合以上,我们就可以看出,《金瓶梅》作者对书中人物心理的把握是多么准确,写作的水平是多么的高妙。
    接下来,“那妇人叉手向前”。
    这个“叉手”是什么意思呢?很多人看到这个,就有点儿懵。
    其实,“叉手”,是古人一种见面时的行为礼节。就像我们今天见面时,要互相握手一样。
    大家看下图,就是在叉手。
    这动作的要求是:以左手紧把右手拇指,左手小指则向右手腕,右手四指皆直,左手大指向上。整个动作,离胸二三寸。

    

    这里还有一个地方,也很有趣。“武松见妇人十分妖娆,只把头来低着。”
    这句话,既说明潘金莲的美艳,又说明武松看到潘金莲时,也忍不住心动,乱了心神。所以,只有低下头不看,才能使自己不至于乱了方寸,坏了规矩。
    由此可见,《金瓶梅》的作者写武松,与《水浒传》的武松,有很大的不同。他是把武松当成一个正常的男人来写的。所以这个武松,感觉与我们的距离更近。
    这里,还有一处也很有味道。那就是,武大一介绍完武松,潘金莲和武松都忙不迭的互相行礼。而且行礼时,推让了半天。
    前面的文字里,我们看到的潘金莲,都是在武大面前耍威风,一副理直气壮,颐指气使的样子。如今,为何一见武松,立刻就变成了一个非常乖巧的懂礼的小妇人的模样?难道,她过去的威风,真是被武松的名头吓住了?从后面的情节我们可以看到,潘金莲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人物。她怎么会怕武松呢!由此可见,潘金莲的这个变化,折射出的,是她初见武松时内心的惊慕。她惊讶武大有这么一个好兄弟,心生了爱慕。这就为后文主动接近武松,做了一个铺垫。
    而武松呢?应该也是惊慕的。只不过,他的这个惊慕跟潘金莲的有所不同。武松是既惊讶自己的哥哥,居然找了个如此美艳的嫂子,同时,又对如此美貌的嫂子能嫁给自己这样的哥哥,生出了敬慕。也就是因仰慕了她的人格,而倍加敬重。此时的武松,并不了解潘金莲的品性。所以这是武松对潘金莲的一种误解。另外,武松知道,长嫂如母的人伦礼节,所以,潘金莲不论怎么推让,礼是必须要行的。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初次见面。武松是把潘金莲当长辈一样敬重的。潘金莲却要竭力把武松和她拉成平辈。同样的行为,却揭示出了全然不同的心态。
    最后,二人平磕了头。这样,潘金莲既没有被人伦束缚住手脚,又展现了长嫂的宽仁。给武松留下了一个相当好印象。而武松呢,也表达了自己尊敬长嫂的礼节。
    所以,我们必须敬佩作者高超的表现力!
    [说话中间,武大下楼买酒菜去了,丢下妇人,独自在楼上陪武松坐地。看了武松身材凛凛,相貌堂堂,又想他打死了那大虫,毕竟有千百斤气力。口中不说,心下思量道:“一母所生的兄弟,怎生我家那身不满尺的丁树,三分似人七分似鬼,奴那世里遭瘟撞着他来!如今看起武松这般人壮健,何不叫他搬来我家住?想这段姻缘却在这里了。”于是一面堆下笑来,问道:“叔叔你如今在那里居住?每日饭食谁人整理?”武松道:“武二新充了都头,逐日答应上司,别处住不方便,胡乱在县前寻了个下处,每日拨两个土兵伏侍做饭。”妇人道:“叔叔何不搬来家里住?省的在县前土兵服侍做饭腌[月赞]。一家里住,早晚要些汤水吃时,也方便些。就是奴家亲自安排与叔叔吃,也干净。”武松道:“深谢嫂嫂。”妇人又道:“莫不别处有婶婶?可请来厮会。”武松道:“武二并不曾婚娶。”妇人道:“叔叔青春多少?”武松道:“虚度二十八岁。”妇人道:“原来叔叔倒长奴三岁。叔叔今番从那里来?”武松道:“在沧州住了一年有馀,只想哥哥在旧房居住,不道移在这里。”妇人道:“一言难尽。自从嫁得你哥哥,吃他忒善了,被人欺负,才到这里来。若是叔叔这般雄壮,谁敢道个不字!”武松道:“家兄从来本分,不似武松撒泼。”妇人笑道:“怎的颠倒说!常言:人无刚强,安身不长。奴家平生性快,看不上那三打不回头,四打和身转的。”武松道:“家兄不惹祸,免得嫂嫂忧心。”二人在楼上一递一句的说。有诗为证:
    叔嫂萍踪得偶逢,娇娆偏逞秀仪容。
    私心便欲成欢会,暗把邪言钓武松。]
    这段儿,可以分为两部。
    前面部分,是潘金莲看到武松,便动了心,为达到目的,对武松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包括,年龄,家庭背景,居住环境,行踪。通过这4个方面的调查,潘金莲对武松基本情况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并竭力劝他回家里住,为自己接近武松创造条件。
    后面部分,潘金莲就开始对武松继续火力侦察。
    1.先说自己被人欺负,可怜兮兮的,一副想有人保护的情态,再说喜欢武松的雄壮;借机表达自己的对武松的爱慕。
    2.见武松说“家兄从来本分,不似武松撒泼。”潘金莲立刻表白,他不喜欢老实本分的,再次向武松示好。
    综合可知,潘金莲做事,还是很讲究策略的,而且颇有心机。
    这里,潘金莲的心里描述,很有味道:“一母所生的兄弟,怎生我家那身不满尺的丁树,三分似人七分似鬼,奴那世里遭瘟撞着他来!如今看起武松这般壮健,何不叫他搬来我家住?想这段姻缘却在这里了。”
    “想这段姻缘却在这里了。”说明,在潘金莲的内心深处,从来就没有承认过,她与武大郎在一起是姻缘。顶多是在一起搭伙过日子,而这个搭伙也是别人捏在一起的!
    此时此刻,潘金莲想到的是姻缘,而不是偷情,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这说明,她心里一直都在渴望着爱情。
    一个女人,没有爱情的一生是可悲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必须同情潘金莲。
    我们再仔细想想,就会觉得,她不认为自己跟武大郎在一起是姻缘,也是合情合理的。
    因为婚姻需要缘分,缘分的前提是情投意合!
    很显然,潘金莲与武大郎并没有情投意合。那么,何来缘分?没有缘分何来婚姻?因此,在潘金莲内心,是不承认这个婚姻的!
    这也为她将来打破封建婚姻锁链,追求自己的情爱,做了一个铺垫。
    [话说金莲陪着武松正在楼上说话未了,只见武大买了些肉菜果饼归家。放在厨,走上楼来,叫道:“大嫂,你且下来则个。”那妇人应道:“你看那不晓事的,!叔叔在此无人陪侍,却交我撇了下去。”武松道:“嫂嫂请方便。”妇人道:“何不去间壁请王乾娘来安排?只是这般不见便。”武大便自去央了间壁王婆来。安排端正,都拿上楼来,摆在桌子上,无非是些鱼肉果菜点心之类。随即烫酒上来。武大叫妇人坐了主位,武松对席,武大打横。三人坐下,把酒来斟,武大筛酒在各人面前。那妇人拿起酒来道:“叔叔休怪,没甚管待,请杯儿水酒。”武松道:“感谢嫂嫂,休这般说。”武大只顾上下筛酒,那妇人笑容可掬,满口儿叫:“叔叔,怎的肉果儿也不拣一箸儿?”拣好的递将过来。武松是个直性的汉子,只把做亲嫂嫂相待。谁知这妇人是个使女出身,惯会小意儿。亦不想这妇人一片引人心。那妇人陪武松吃了几杯酒,一双眼只看着武松的身上。武松吃他看不过,只得倒低了头。吃了一歇,酒阑了,便起身。武大道:“二哥没事,再吃几杯儿去。”武松道:“生受,我再来望哥哥嫂嫂罢。”都送下楼来。出的门外,妇人便道:“叔叔是必上心搬来家里住,若是不搬来,俺两口儿也吃别人笑话。亲兄弟难比别人,与我们争口气,也是好处。”武松道:“既是嫂嫂厚意,今晚有行李便取来。”妇人道:“奴这里等候哩!”正是:
    满前野意无人识,几点碧桃春自开。]
    这里,有几个地方很有趣。
    1.武大买肉菜果饼归家。放在厨,走上楼来,叫道:“大嫂,你且下来则个。”
    武大为什么叫潘金莲“大嫂”呢?
    据说,这是古人对媳妇尊敬的称呼。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潘金莲跟武大在家中的强势地位。
    联系后面,“武大叫妇人坐了主位,武松对席,武大打横。”可知,武大家里,是潘金莲主事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宋朝,女人的地位,还是很高的,不像明清时候。
    另外,武大叫潘金莲,她不肯下去。也是她家庭地位高的一个体现。同时,也表现出潘金莲见了武松,一刻也舍不得挪步的状态。那种心向往之的情态,昭然若揭。
    2.武大原也是个贪杯的人。前文,潘金莲就报怨武大“每日牵着不走,打着倒退的,只是一味喝酒,着紧处却是锥钯也不动。”而此时的武大“只顾上下筛酒”。家庭酒席,俨然成了叔嫂对饮,“那妇人笑容可掬,满口儿叫:‘叔叔,怎的肉果儿也不拣一箸儿?’拣好的递将过来。”
    此时此刻,一边只顾上下筛酒的武大,是种什么样的心情?“只顾”二字,便是武大心情的写照。一个贪杯的人,已经顾不上喝酒了!可见,武大的心里那个美呀!别提有多美啦!估计,自结婚以来,她还从没见过潘金莲在家里笑的这么甜,这么美吧?而这一切,都是自己这个好兄弟带来的!所以,他可能正在想,有了这个好兄弟,他以后的日子,将每天都会是这么美,这么甜,这么其乐融融的。
    3.这部分,潘金莲的一味热情,周到,全是为促成她与武松的好姻缘做准备。不明真相的武松,把潘金莲的这一系列关心备至的举动,全误会为长嫂对自己的关爱。正是这个误会,让武松当晚二话不说,就搬到武大家里来住了。
    至此,潘金莲的第一步目的和计划,就算完成了。

    [作者:艾月]
    @熊大_Pro 2020-12-18 19:42:35
    我最近也在看金瓶梅,台湾繁体字,有点吃力,确实好看
    -----------------------------
    那就换个简体版的看吧!欢迎观看!
    [6]金瓶梅里武松告别武大时的所作所为,除了道德,情商和智商都有缺憾!

    [正文]:
    金瓶梅里,武松去东京前,辞别武大的那一段,仔细品味,特别有意思。今天,我带大家好好的欣赏一下。
    武松去东京的原因是,为知县送打点上司的金银。
    刚领了任务,武松就“到下处,叫了土兵,却来街上买了一瓶酒并菜蔬之类,迳到武大家。”
    可见,武松出远门前,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与他的兄长武大辞别。而且是一刻也没有耽搁。可是,武大却不在家。
    等“武大却街上回来,见武松在门前坐地,交土兵去厨下安排。”
    大家注意,这是武松离开武大家十几天后发生的事情。武松离开武大家那天,是个大雪天,天寒地冻。所以,这次武松来武大家时,也应该是天寒地冻。武松见武大没在家,连屋子都没进,坐在门前的地上等着。
    显然,他知道了潘金莲的为人后,为了避嫌,不敢进屋,只让士兵去厨房准备饭食;自己在外面忍着严寒,等武大。
    由此可见,武松对长兄的情谊是很深的。再想想,武大是武松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的亲人,自然也就是他出远门时唯一的牵挂。
    最有意思的是,看到武松回来了的潘金莲,居然又对武松动起了心思。
    我们看正文。
    [那妇人余情不断,见武松把将酒食来,心中自思:“莫不这厮思想我了?不然却又回来怎的?到日后我且慢慢问他。”妇人便上楼去重匀粉面,再整云鬟,换了些颜色衣服,来到门前迎接武松。]
    潘金莲不知道武松拿酒食是来跟武大辞行,误以为是对她回心转意了。便重新打扮了,来迎接武松。这里,作者在表达潘金莲的心里活动时,用了一个词叫“这厮”,意思是“这家伙”,属于贬义词,是不恭敬的称呼。厮,是古代用于骂人的意思,也就是,这个小子,这个畜生之类。由此可见,潘金莲对武松还有一点儿怨恨,这说明,上回被武松骂的太狠了!气仍没撒出去。尽管如此,她还是报有一丝幻想。
    咱们接着往下看。
    [妇人拜道:“叔叔,不知怎的错见了,好几日并不上门,叫奴心里没理会处。今日再喜得叔叔来家。没事坏钞做甚么?”武松道:“武二有句话,特来要与哥哥说知。”妇人道:“既如此,请楼上坐。”三个人来到楼上,武松让哥嫂上首坐了,他便掇杌子打横。土兵摆上酒,并嗄饭一齐拿上来。武松劝哥嫂吃。妇人便把眼来睃武松,武松只顾吃酒。]
    潘金莲见了武松,先说不知道什么原因,武松好几天没来,让她心里牵挂。装完了糊涂,又说“喜得叔叔来家”,向武松示好。为修复二人关系做铺垫。真可谓是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了。这正是潘金莲性格里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后文里还有许多精彩的描述。
    这部分,还有一处,就是潘金莲一见武松,是先行了礼,才说的话。这样,不论在行为上,还是语言上,都保持了一种想修复关系的友好态度。而武松呢?居然没有行礼。回顾两人初见面时,互相忙着行礼的情景。此时,只看到潘金莲行礼,己看不到了武松的行礼。这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武松的气量有点小了呢?我个人觉得有点儿。除非是他盼着哥嫂离婚,否则还是客气一点儿为妥。但他面对潘金莲的示好和问询,只回了一句:“武二有句话,特来要与哥哥说知。”看这样子,完全是与潘金莲势不两立的架势。从这一次的应对看,武松确实不太会处事,就是一根筋那种直肠子人。怪不得接下来他会当着潘金莲说出那些话来!
    坐到桌边,“武松劝哥嫂吃。妇人便把眼来睃武松,武松只顾吃酒。”此时的潘金莲,仍在一厢情愿的等着武松的回心转意。睃,是斜着眼睛看。在这里,就是偷偷观察武松的意思。武松却毫不回应。此时的潘金莲肯定是一头雾水。
    我们接着往下看。
    [酒至数巡,武松问迎儿讨副劝杯,叫土兵筛一杯酒拿在手里,看着武大道:“大哥在上,武二今日蒙知县相公差往东京干事,明日便要起程,多是两三个月,少是一月便回,有句话特来和你说。你从来为人懦弱,我不在家,恐怕外人来欺负。假如你每日卖十扇笼炊饼,你从明日为始,只做五扇笼炊饼出去,每日迟出早归,不要和人吃酒。归家便下了帘子,早闭门,省了多少是非口舌。若是有人欺负你,不要和他争执,待我回来,自和他理论。大哥你依我时,满饮此杯!”武大接了酒道:“兄弟见得是,我都依你说。”]
    这是武松给武大敬酒时说的话。交待了出门的原因,时间。然后叫武大晚出早回,戒酒,闭户,遇事不争,等他回来处理。关切之情,跃然纸上。武大听了兄弟的嘱托,自然感动,立刻一饮而尽。
    但读者自然能领会到,武松的这些话,大部分还是针对潘金莲的,担心潘金莲沾花惹草,惹是生非,波及到武大,最后被别人欺负。
    潘金莲是否能听出这一层意思呢?作者没说,我们可以自己去想。我觉得暂时可能听不出来。因为武松说后面的话前,先说了这一句:“你从来为人懦弱,我不在家,恐怕外人来欺负。”这是这些话的前因。也是事实。对这一点,潘金莲是很清楚的。所以,一时,可能还没有反咉过来。何况,此时此刻,她心里还期待着与武松缓和关系呢!还没有出轨外人的想法呢!因此,还不至于想到武松说这话,是防他招惹别的男人。如果听出来了,依她的性格,还有此时两人所处的尴尬关系,肯定立刻就炸了。
    我们再看,接下来武松跟潘金莲说的话。
    [武松再斟第二盏酒,对那妇人说道:“嫂嫂是个精细的人,不必要武松多说。我的哥哥为人质朴,全靠嫂嫂做主。常言表壮不如里壮,嫂嫂把得家定,我哥哥烦恼做甚么!岂不闻古人云:篱牢犬不入。”]
    先夸潘金莲是个精细人,又说武大质朴,全靠嫂嫂。听起来让人很是舒服,痛快!然后又说“常言表壮不如里壮,嫂嫂把得家定,我哥哥烦恼做甚么!”这时,己经有了暗指潘金莲不安分的意思了。但还不甚分明,话里似仍有夸潘金莲能干的意思。但武松。似乎感觉分量不够,怕潘金莲听不明白,紧接着又加了一句:“岂不闻古人云:篱牢犬不入。”直接点明了不算,还把潘金莲比喻为狗!这就有了侮辱潘金莲的味道了!别说是潘金莲,但凡明白点事理的人,都是受不了的。怪不得,这次回来,潘金莲给他行礼,他连礼也不回!原来,潘金莲在武松的心里,己经由长嫂的地位,降低为狗了!堂堂的打虎英雄,怎么肯给狗还礼呢!
    再看。
    [那妇人听了这句话,一点红从耳边起,须臾紫涨了面皮,指着武大骂道:“你这个混沌东西。有甚言语在别处说,来欺负老娘!我是个不带头巾的男子汉,叮叮当当响的婆娘!拳头上也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马,不是那[月畏]脓血搠不出来鳖!老娘自从嫁了武大,真个蚂蚁不敢入屋里来,甚么篱笆不牢犬儿钻得入来?你休胡言乱语,一句句都要下落!丢下一块瓦砖儿,一个个也要着地!”]
    潘金莲的反映是一点点升级的,先由耳根红,然后到面皮紫胀,接着是指着武大骂,最后直接针对武松,给他称老娘,表明自己的清白。言词激烈,铿锵有力,妙语连珠!一副伶牙俐齿的泼辣样,淋漓尽致的呈现在我们面前。
    我每每读到这儿,在心里总忍不住暗自感叹:潘金莲真是个人才!
    随后,就开始佩服“金瓶梅”的作者,生活底蕴实在是丰厚。他若没有见过这样的人吵架,如何写得出这样生动的生活化的文字!
    艺术来源于生活,这句话果然不错。
    《红楼梦》里的凤姐在伶牙俐齿这方面,可能多半就是脱胎于这个潘金莲。
    我们回顾潘金莲的过往,就会发现,潘金莲说的这些话之所以如此铿锵有力,振振有词。还确实就是因为她自从嫁给武大以后,就没有这方面的把柄落在别人手里。就说她想追求武松这件事,也根本就没有形成事实。
    我们接着往下看。
    [武松笑道:“若得嫂嫂做主,最好。只要心口相应。既然如此,我武松都记得嫂嫂说的话了,请过此杯。”那妇人一手推开酒盏,一直跑下楼来,走到在胡梯上发话道:“既是你聪明伶俐,恰不道长嫂为母。我初嫁武大时,不曾听得有甚小叔,那里走得来?是亲不是亲,便要做乔家公。自是老娘晦气了,偏撞着这许多鸟事!”一面哭下楼去了。]
    从武松的表现看,他听了潘金莲的激烈反应,也相信了她之前的清白。但却不相信潘金莲以后仍会保持清白。
    这一句,武松是笑着说的,不知这一笑里含着几乎信任,几分讥诮,几分不屑……作者没有明说,留给了我们自己去想。这是作者的一个高明之处。
    但看潘金莲的反映是[一手推开酒盏,一直跑下楼来,走到在胡梯上发话道:“既是你聪明伶俐,恰不道长嫂为母。……]
    不仅拒绝喝下这杯屈辱的酒,甚至连坐都坐不住了。一直跑下了楼。可见,她心里是委屈的!也是怨恨的!特别是走到胡梯又停住,说出那句不得不说的话“既是你聪明伶俐,恰不道长嫂为母。”更是道出了她那倍感受辱的心理。武松把她这个长嫂比作狗,也就是把他自己的母亲比作了狗!如此不尊不敬!你武松以下辱上,又是什么?
    接连两次受到武松的羞辱,潘金莲哪里还忍得下!自然就“做出许多乔张致来。”
    如此一来。
    [武大、武松吃了几杯酒,坐不住,都下的楼来,弟兄洒泪而别。]
    此时,武松仍不忘再次提醒武大:“哥哥,我的言语休要忘了,在家仔细门户。”
    武大道:“理会得了。”
    接着。
    [武松辞了武大,回到县前下处,收拾行装并防身器械。次日领了知县礼物,金银驼垛,讨了脚程,起身上路,往东京去了,不题。]
    这是武松与潘金莲第二次矛盾冲突。也是潘金莲第二次被武松羞辱。这次以后,二人之间的矛盾彻底激化。潘金莲也彻底对武松死了心。追求爱情没得到,反而连连被心上人羞辱。如此一来,就在潘金莲心里埋下了怨恨的种子!报复的心里也由此而生,破罐子破摔的心里由此形成。这就为潘金莲出轨西门庆埋下了隐患。

    [作者:艾月]
    [8]看金瓶梅里,金莲初会西门大官人那场戏,我们能体会到作者哪些精彩的演绎?

    [正文]:
    潘金莲初见西门庆这段故事,因为流传很广,所以广为人知。
    这俩人的名声鹊起,《水浒传》跟《金瓶梅》都功不可没。
    今天,我们共同欣赏一下《金瓶梅》作者对这段故事的描述。
    前情是,武松要到东京去帮县太爷去送打点上司的金银,临走,要武大每天晚出早归,看好门户。
    武松走后,武大遵照执行。潘金莲每天被武大像看犯人一样守着,很生气。跟武大闹了几天,武大死不悔改。于是潘金莲改变了策略,不再跟武大吵闹。每日“打扮光鲜,单等武大出门,就在门前帘下站立。约莫将及他归来时分,便下了帘子,自去房内坐的。”
    照此看来,武大对武松提醒的坚持,不仅没有起到好作用,反而起了反作用。
    正是潘金莲每天打扮光鲜,故意在门前帘下站立的赌气行径,为她跟西门庆的相遇,创造了条件。
    结果,“一日,妇人正手里拿着叉竿放帘子,忽被一阵风将叉竿刮倒,妇人手擎不牢,不端不正却打在那人头上。”
    这段时间,每日收放帘子,是潘金莲必做的事情。偏偏这一日,潘金莲收帘子时,忽然起了一阵风。
    这风平时大概也刮,有时候也会把叉竿刮倒,有时候也刮不倒,偏偏这日就刮倒了。
    平日里,潘金莲遇到叉竿刮倒时,有时候能抓牢,有时候可能也抓不牢,偏偏这日就没有抓牢。
    没抓牢的叉竿就会倒下去,倒下去的叉竿通常打不着人;打着人的机会很少,偏偏这日就打着了人。
    突然倒下去的叉竿打着人,本来就难,更难的是它偏偏会打着一个武松和武大最不想让打着的人。
    这人不仅长的帅,有着“张生般庞儿,潘安的貌儿”;而且还是个“长腰才”。身上的衣装也都是高档奢侈品。一切的一切,都是最合潘金莲心意的。
    潘金莲看不上武大的,主要有四点。
    第一点是,个子小。第二点是,长的丑。潘金莲初见武松时,就心下思量:“一母所生的兄弟,怎生我家那身不满尺的丁树,三分似人七分似鬼,奴那世里遭瘟撞着他来……”
    第三点是,人太老实。作者前文是这样描述的:“原来这金莲自嫁武大,见他一味老实,人物猥琐,甚是憎嫌,常与他合气。报怨大户:‘普天世界断生了男子,何故将我嫁与这样个货!每日牵着不走,打着倒退的,只是一味喝酒,着紧处却是锥钯也不动。奴端的那世里悔气,却嫁了他!是好苦也!’”
    第四点,是穷。前文讲到,潘金莲惹是生非,武大想搬家,就与老婆商议,潘金莲是这样说的:“贼馄饨不晓事的,你赁人家房住,浅房浅屋,可知有小人罗唣!不如添几两银子,看相应的,典上他两间住,却也气概些,免受人欺侮。”
    潘金莲看不上武大的这四点短处,偏偏都是西门庆的优点。
    这种事,实在是奇,差不多跟小行星撞地球一样奇!作者也觉得出现的概率太小,不可信,但这是故事的需要,所以,就不得不在文里加了这么一句演义小说里的套话,“自古没巧不成话,姻缘合当凑着。”来遮掩。
    作者在这里用了“姻缘”二字。姻缘,是指婚姻的缘分,而且是指那种你情我愿的婚姻。由此说明,此处,作者显然在暗示,潘金莲跟西门庆将来不仅有婚姻的,而且还是你情我愿结的婚。不像她跟武大那样,是一块搭伙过日子的那种。
    看古代的小说,一本书里不知道要说多少个“无巧不成话”,“无巧不成书”。就《金瓶梅》里,也有许多,《红楼梦》里,也泛滥的很。像薛宝钗吃的那个冷香丸,都是“赶巧”。贾雨村与娇杏第二次相遇、生子、升作主妇,都是赶巧。
    这些赶巧的事,在实际生活里,发生的概率大多数几乎为零,明显说的不是真事。可是,奇怪的很,一本书里这样的巧事发生的越多,人们似乎越爱看。
    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仔细研究之后,才想清楚,原来绝大多数读者,看小说故事,都是一种追梦的行为。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由于受种种条件限制,有许多想要的东西,在现实世界里得不到,于是就想通过阅读那些想要什么,就可以得到什么的故事,来寻求满足和安慰。
    由此可见,怎么把巧合写好,在小说世界里帮助读者实现梦想,就成了小说作者一项基本技能。
    潘金莲见叉竿打着了人,“……便慌忙陪笑,把眼看那人,也有二十五六年纪,生得十分浮浪。……帽儿,……簪儿,……圈儿;长腰才,……褶儿;……鞋儿,……袜儿;……扇儿,越显出张生般庞儿,潘安的貌儿。可意的人儿,风风流流从帘子下丢与个眼色儿。]
    自己不小心,用叉竿打着了人,陪笑,是懂礼貌的表现。这一点,可以看出潘金莲也是知书达理的。
    潘金莲看那人时,首先注意的是年龄,“二十五六年纪。”
    然后是“生得十分浮浪”。
    浮浪,是到处游荡,不务正业的意思。我看到这儿,很奇怪,潘金莲是凭什么看出西门庆是个到处游荡,不务正业的人?作者的用词是“生得”。显然不是从西门庆那些花里花哨的衣装上看出来的,而是从他的长相和神态上看出来的。
    于是,我又想,难道那时候的“浮浪”人,有典型的面部特征,一望可知?貌似不可能。
    所以,就感觉是作者表述不当所致。于是到处查寻,终于有了一点成果。
    原来,金瓶梅的词话本的表述是:“生得十分博浪”。而我手里这个绣像本的表述才是:“生得十分浮浪”。
    博浪是,轻佻,风流,放荡,放浪,这些意思。
    显然,这里的表达,存在差异。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
    作者一般不会同时写两个版本出来。显然,这是过去大家转抄所致。这两个表述,究竟哪个是作者的原话,或者哪个都不是。我还没找到答案。
    不过,单这两个表达,我个人觉得“博浪”更贴切些。因为生活中,我们第一眼看到一个人,确实能通过对方的摸样和神态,感觉到轻佻,风流;但却看不出对方是不是浪荡公子,或者是不务正业者。
    这里有个有趣的表述“……可意的人儿,风风流流从帘子下丢与个眼色儿。”
    这句话,告诉我们,潘金莲一眼就看上了西门庆,并用眼神,故意引逗对方。显然,这是潘金莲向西门庆主动示好。由此,我们再思考潘金莲前面每日站在帘下的行为,自然可以想见,这个“可意的人儿”,正是潘金莲这些天来,期盼已久的人儿。所以,她心里肯定不想错过。综合这些,我们可以窥见,潘金莲出轨的心,从她决定每天与武大武松兄弟二人赌气,打扮光鲜了,每日站在门帘下时,便已经有了。
    也就是说,这一切,是先有了潘金莲的心动,才有了她站在帘下的行动,也才有她见到西门庆时,从帘下风风流流丢给对方的眼色。
    而且,这一眼色,是从帘下丢给的。这帘是门帘,自然是在一楼。这几天,潘金莲一直就是站在门帘下的。显然,这门帘还没有放下,或者放下了,又被潘金莲掀起。
    再看西门庆的表现:“这个人被叉竿打在头上,便立住了脚,待要发作时,回过脸来看,却不想是个美貌妖娆的妇人。但见……鬓儿,……那怒气早已钻入爪洼国去了,变做笑吟吟脸儿。”
    一个人,好好的走着路,突然被人用叉竿打了,第一个反应肯定是想发火。西门庆也一样。可是,西门庆看到对方是个美貌的妇人时,就和别人不一样了。不但没有发怒,还“变做笑吟吟脸儿。”可见,他也是一眼就喜欢了潘金莲。这就为二人后续的接近,打下了基础。
    接着,“这妇人情知不是,叉手望他深深拜了一拜,说道:‘奴家一时被风失手,误中官人,休怪!’那人一面把手整头巾,一面把腰曲着地还喏道:‘不妨,娘子请方便。’”
    俩人互相一行礼,貌似相安无事,却是情投意合。特别是西门庆的这一回礼,几乎是忙不迭的,“一面把手整头巾,一面把腰曲着地还喏”。一副见了美女,就骨头酥软的样子,昭然若揭。这当然就给潘金莲留下了一个好印象。
    如此别过,俩人再见面,恐怕还是不易,需得一个中间人,传话送东西才行。像丫鬟,媒婆之类。这是才子佳人小说的典型套路。这主要是古代年轻的女子为守妇道,轻易不肯出门,没有这样的人牵线搭桥,传情达意,事情难成。
    于是,中间人就该安排出场了。于是。
    “却被这间壁住的卖茶王婆子看见。那婆子笑道:‘兀的谁家大官人打这屋檐下过?打的正好!’那人笑道:‘倒是我的不是,一时冲撞,娘子休怪。’妇人答道:‘官人不要见责。’那人又笑着大大地唱个喏,回应道:‘小人不敢。’那一双积年招花惹草,惯觑风情的贼眼,不离这妇人身上,临去也回头了七八回,方一直摇摇摆摆遮着扇儿去了。”
    这王婆,前面已经被提到两次,第一次是武松初到武大家的那一天,武大请她帮着做了一顿饭。第二次是武松搬出武大家里的那一天,是潘金莲请她买了酒菜,去撩武松。
    那两次,我们是只闻其名,未听其声,也未见其形。这次,是王婆正式出场,是站在一边看西门庆跟潘金莲最初见面这场好戏。由于在这场戏里,她仍然不是主角,所以只说了一句话,又销声匿迹了。所以,此时的王婆,仍然在为后文的粉墨登场做准备。
    我们从王婆这一句“打的正好”,可以品味出,这王婆已经看出了二人互相有意,虽没把话直接挑明了说,却一下子说进两人的心里去了。这样一来,三个人对这件事,都己是心知肚明了。之后,三个人狼狈为奸,也就成了水到渠成。
    由此可见,王婆不仅善于察言观色,而且很会说话。这里,作者也顺便告诉了我们王婆的职业是“卖茶”。显然,是个市井上见多识广的买卖人。
    听了王婆的话,西门庆的回答很妙:“倒是我的不是,一时冲撞,娘子休怪。”一下子把责任全搅到自己身上了。不仅会说话,而且还很会心疼美人!听了这样的话,潘金莲心里会有多感动!
    再看西门庆的行状,“那一双积年招花惹草,惯觑风情的贼眼,不离这妇人身上,临去也回头了七八回,方一直摇摇摆摆遮着扇儿去了。”
    丝毫不掩饰自己对潘金莲美貌的贪恋。
    面对这样的西门庆,潘金莲这边的情况是:“当时妇人见了那人生的风流浮浪,语言甜净,更加几分留恋:‘倒不知此人姓甚名谁,何处居住。他若没我情意时,临去也不回头七八遍了。’却在帘子下眼巴巴的看不见那人,方才收了帘子,关上大门,归房去了。
    可见,潘金莲不仅喜欢西门庆的容貌,还喜欢他那张甜甜的嘴。作者用“更加留恋”,告诉我们,她对西门庆的喜欢,比之西门庆对她的喜欢,有过之而不及。最后,“却在帘子下眼巴巴的看不见那人,方才收了帘子,关上大门,归房去了。”
    此时,这俩人的状态,显见的,就差一根红线了!
    综合以上,我们可以看出,《金瓶梅》的作者对人物情态的表述技巧,实在是高妙。真是让人回味无穷,百看不厌。

    [作者:艾月]
    [9]西门庆与王婆的第一次交锋: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

    [正文]:
    看过西门庆跟潘金莲故事的人都知道,如果没有那个叫王婆的从中周旋,俩人似乎很难成事儿。
    其实,西门庆请王婆撮合,起初并不顺利,是经过双方多次激烈交锋后,才最终达成合作意项的。
    在《水浒传》里,这场合作,让两个人都送了命。在《金瓶梅》里,作者虽然为了情节需要,让西门庆逃过一难,王婆却仍然没能幸免。
    今天我们重点欣赏一下西门庆和王婆的第一次交锋。
    在《金瓶梅》这本书里,有关这一段,描述的非常详细,特别精彩,我们好好欣赏一下。先看正文。
    [却说这西门大官人自从帘子下见了那妇人一面,到家寻思道:“好一个雌儿,怎能够得手?”猛然想起那间壁卖茶王婆子来,堪可如此如此,这般这般:“撮合得此事成,我破费几两银子谢他,也不值甚的。”于是连饭也不吃,走出街上闲游,一直迳踅入王婆茶坊里来,便去里边水帘下坐了。]
    雌儿,是古代对青年妇女的轻薄称呼。这里,是指西门庆把潘金莲看作了可以勾搭的对象,才作这样的称呼。
    前文说到,潘金莲往下放门帘时,不小心用叉竿打了西门庆的头,俩人一见钟情,互相恋恋不舍的样子,都被卖茶的王婆看在眼里,并顺嘴说了句“打的正好”。所以,西门庆回去后,才想到了她。
    从这段看,西门庆是想用银子打动王婆。可见,他很信奉“有钱能使鬼推磨”。显然,这也是他用惯了的。但“破费”二字,又告诉我们,他既想买到好货,又不肯多花钱。我们接着往下看。
    [王婆笑道:“大官人却才唱得好个大肥喏!”西门庆道:“干娘,你且来,我问你,间壁这个雌儿是谁的娘子?”]
    王婆这句话,表明她已猜到西门庆为什么来茶坊。古时向人作揖并出声致敬叫“唱喏”。 “大肥喏”是指深深施礼,表示对人更加尊重。王婆又在前面加了“好个”,就使这句话,既有了调笑的意味,也暗示西门庆,她已看出,西门庆被潘金莲的美貌迷住了。
    西门庆直接把王婆叫到跟前,问“间壁这个雌儿是谁的娘子?”西门庆问的虽然很直接,但对潘金莲用了“雌儿”这个贬义词,说明他既想从王婆口里得到潘金莲的底细,又想在王婆面前掩饰自己喜欢潘金莲。
    干娘,是古代对老年妇女的尊称。
    这里,西门庆称王婆为干娘,显然是有意抬举她,想通过套近乎,让王婆能跟他说实话。
    面对西门庆的询问,王婆先说“他是阎罗大王的妹子,五道将军的女儿,问他怎的?”跟西门庆开玩笑。意思是,你假装,我也不直说。专吊西门庆的胃口,逼他实话实说。
    之后,见西门庆严肃起来,王婆还是不直说:“大官人怎的不认得?他老公便是县前卖熟食的。”
    西门庆着急,连着猜了徐三,李三,刘小二,王婆都一一否定,并一再暗示西门庆,这是鲜花插在牛粪上的一对儿。可西门庆还是猜不出。
    最后,直到西门庆承认自己猜不出,把他的胃口吊足了,王婆才告诉实情。
    一个急的抓耳挠腮,一个不急不躁,淡定的很。通过这种对比,内容显得越发精彩。
    打听清楚后,西门庆显然已经胸有成竹,先准备还欠王婆的钱,以修复前怨。见王婆说不急,知道诱饵不足。于是,又提出要收留王婆的儿子。然后,就走了。故意给王婆留出思考的时间。
    “约莫未及两个时辰”,西门庆“又踅将来王婆门首,帘边坐的,朝着武大门前半歇。”
    这时,西门庆的样子,貌似在窥探武大门前的动静。其实是在等着他此前向王婆抛出的诱饵,是否被她吞下。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西门庆的精明。
    没想到,同样精明如鬼的王婆虽然想咬饵,但又不愿明说,以免失了面子。所以,她仍然使用迂回战术。先故意问西门庆吃不吃梅汤,进行试探。
    西门庆显然已经领会了王婆的意思,也不直说,要王婆多加点酸味。两人说话用的都是隐语,打哑谜。
    这梅汤本身与醋一样,都是酸的,王婆这样问,实际上是问西门庆是不是吃武大的醋了。西门庆回答的意思是吃了,吃的很厉害。
    王婆见西门庆也不直说,只好做了梅汤,端给西门庆。然后借西门庆夸她梅汤做的好,利用谐音,故意说到做媒。再次探头探脑的来咬西门庆的诱饵。
    至此,西门庆见诱饵生效,也立刻藏头露尾的探王婆的口风:
    [“干娘,你既是撮合山,也与我做头媒,说头好亲事,我自重重谢你。”]
    西门庆用“重谢”,诱导。想让王婆一口把饵吞下。
    [王婆道:“看这大官人作戏!你宅上大娘子得知,老婆子这脸上怎吃得那耳刮子!”]
    王婆偏不答应。因为重谢,只是嘴说,将来不给,或者给的并不重,等生米煮成熟饭,王婆也就没办法讨要了。因为前面提到,西门庆一直就欠着她的钱,记在帐上没还呢!这一细节,告诉我们,王婆深知西门庆的为人。所以,她是不见兔子不撒鹰。故意强调办这件事的难度,以抬高价格。真正的做生意的作派。
    [西门庆道:“我家大娘子最好性格。见今也有几个身边人在家,只是没一个中得我意的。你有这般好的,与我主张一个,便来说也不妨。若是回头人儿也好,只是要中得我意。”]
    西门庆想办法降低难度,以压低价格。策略跟王婆一样。顺便强调“若是回头人儿也好”,想往潘金莲身上引。
    [王婆道:“前日有一个倒好,只怕大官人不要。”]
    这话,貌似在说潘金莲。再次吊西门庆的胃口。
    [西门庆道:“若是好时,与我说成了,我自重谢你。”]
    西门庆以为王婆要说潘金莲了,再次强调重谢。
    [王婆道:“生的十二分人才,只是年纪大些。”
    西门庆道:“自古半老佳人可共,便差一两岁也不打紧。真个多少年纪?”]
    王婆继续照着潘金莲的样子说,探看西门庆的虚实。哪知,西门庆早己等不及,继续退让。
    [王婆道:“那娘子是丁亥生,属猪的,交新年却九十三岁了。”
    西门庆笑道:“你看这风婆子,只是扯着风脸取笑。”说毕,西门庆笑着起身去。]
    王婆话风一转,让此前的对话,变成了调笑。显示出了在生意场上的狡猾与老辣。西门庆感觉火候未到,再不说什么,又走了。
    [看看天色晚了,王婆恰才点上灯来,正要关门,只见西门庆又踅将来,迳去帘子底下凳子上坐下,朝着武大门前只顾将眼睃望。王婆道:“大官人吃个和合汤?”西门庆道:“最好!干娘放甜些。”王婆连忙取一钟来与西门庆吃了。]
    这是西门庆一天里第三次登王婆的门。从中可以看出,他想勾搭潘金莲的心情是多么急切。但他仍然不明着跟王婆说。
    这王婆,故意再向西门庆推销“和合汤”。继续借和合汤的谐音,暗示西门庆,她能撮合成他们的好事。西门庆让王婆放甜些,说明他己知王婆意思,告诉她,那样最好。但仍然不明说。
    [坐到晚夕,起身道:“干娘,记了帐目,明日一发还钱。”王婆道:“由他,伏惟安置,来日再请过论。”]
    到最后,两人各不相让,看似旗鼓相当。但王婆显然是略占了上风,向西门庆兜售了梅汤与和合汤而份商品。不过,最终的帐目还是没结,把再次交锋留给了明日。
    这段交锋,真可以说是生意谈判的经典,刀光剑影的,很精彩,也很热闹,让人百看不厌。由此可见,作者对市开生意人的熟悉程度,非比一般。

    [作者:艾月]
    《金瓶梅》解读目录:
    [1]《金瓶梅》的作者,在作品里究竟想写什么?
    [2]读《金瓶梅》中武大郎的婚姻悲剧,能体会到作者哪些高妙的编排?
    [3]如何从潘金莲的人生际遇,去认识她的人生追求?
    [4]怎么理解《金瓶梅》中,武松与潘金莲的情感冲突?
    [5]我们该如何解读《金瓶梅》中武松初会潘金莲时的情态?
    [6]金瓶梅里武松告别武大时的所作所为,除了道德,情商和智商都有缺憾!
    [8]看金瓶梅里,金莲初会西门大官人那场戏,我们能体会到作者哪些精彩的演绎?
    [9]西门庆与王婆的第一次交锋: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
    [10]王婆与西门庆二次交易,精彩对局,王婆靠什么大获全胜?

    [正文]:
    王婆为了财,西门庆为了色,俩人因为各自的利益,渐渐开始彼此靠近。
    第一日,由于各怀鬼胎,他们没有搭成协议。我们今天接着往下看。
    [次日清晨,王婆恰才开门,把眼看外时,只见西门庆又早在街前来回踅走。王婆道:“这刷子踅得紧!你看我着些甜糖抹在这厮鼻子上,交他抵不着。那厮全讨县里人便宜,且交他来老娘手里纳些贩钞,嫌他几个风流钱使。”]
    清晨,就是一大早,王婆便看到西门庆又在武大的门前转悠。可见,这西门庆是贼心不死,估计一晚上惦记着潘金莲,觉也没睡好。因为,昨天晚上“到家甚是寝食不安,一片心只在妇人身上。”
    “这刷子”,是王婆对西门庆来来去去的在门前折返的一个形象的比喻。大家想想,我们平常用刷子时,不就来回折返着用吗?所以,这个比喻,又形象,又生动,又生活化。简直是神来之笔!当然,也含有王婆对西门庆的鄙视!
    “你看我着些甜糖抹在这厮鼻子上,交他抵不着。”这一句,更妙,若没有足够的生活经验,很难读懂。这得是个爱吃糖的,你偏不把糖递到他嘴里,而是抹在鼻子上,让他干着急,就是用舌头舔不着。不过,用这招时,这位不仅首先得是爱吃糖的,其次还需是被捆了手脚的。否则,这招也没什么用。王婆之所以想到用这招,就是因为她眼前的西门庆,就是又爱吃糖,又被捆了手脚的。这里的糖,就是貌美如花的潘金莲,被捆了手脚的绳子,就是武大家的房子和门户。
    “那厮全讨县里人便宜,且交他来老娘手里纳些贩钞,嫌他几个风流钱使。”这是王婆的心思。揭示了两点很重要的内容。西门庆爱占小便宜,在县里是出了名的,是一个典型的老赖!前文就提到他还欠着王婆的茶钱一直没给。所以王婆心里对他是早有怨恨的。另一个,就是王婆想着要乘机敲诈西门庆一笔钱。
    看来,他们两个都是喜欢占便宜的人!今日遇到一块儿,这事儿就显得越来越有意思了。
    接着,作者给我们介绍了一下这个王婆。之前,我们只知道她是开茶坊的。却不想她还兼职“做媒婆,做卖婆,做牙婆,又会收小的,也会抱腰,又善放刁”。
    王婆的职业,涉及到了一个古代女性职业问题,也就是俗称的“三姑六婆。我们这里顺便普及一下。
    三姑,是指尼姑、道姑、卦姑。尼姑、道姑,是指出家入道的女信徒。卦姑,是指帮人卜卦、测命的妇女。
    六婆,是指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
    牙婆,又称牙嫂,这是一种专做人口贩子的女性。
    媒婆,自然是给人说媒,牵红线的女性。
    虔婆,是指拉皮条的女性,也指开设秦楼楚院的妇人,
    药婆,是指当今捉牙虫,卖安胎、堕胎药等的女性。
    稳婆,也就是产婆,是助女子分娩的女性。
    这些人,属于古代的职业女性。因受中国传统社会对女性的约束,古代女性能从事的职业并不多,她们只能以女性身份串街走巷,做一些小买卖,或从事接生等琐事,赖以生存。
    卖婆,旧指出入人家买卖物品的老年妇女。
    收小的,是指接生小孩儿。
    抱腰,是指给接生婆帮忙,抱产妇的腰,属助产助理。
    放刁,是指耍无赖,即以诈伪或暴露恶性来欺负人。
    总之,这王婆是个在自己能力范围内,什么能挣钱,她就做什么的职业女性。这些职业,让她变成了一个见多识广,伶牙俐齿,黑白两道通吃的人物。
    前一日,西门庆每次进了王婆的茶坊,王婆都出来迎着。今天,王婆改变了策略,见西门庆来了,“王婆只推不看见,只顾在茶局子内煽火,不出来问茶。”直到西门庆叫道:“干娘,点两杯茶来我吃。”王婆才应道:“大官人来了?连日少见,且请坐。”
    明明前一日,西门庆来茶坊坐了三回,王婆偏说“连日少见”。这种正话反说,王婆既表达了自己对西门庆的不满,又像是跟西门庆开玩笑。王婆虽然心里不待见,但作为生意人,上门的生意没有不做的道理。所以还是烧了两杯稠茶放到西门庆面前。
    王婆为什么端来两杯稠茶?这样的细节,不可忽视。显然,王婆是有意这样。有什么意呢?稠茶放的茶叶多,自然是贵一些,显然王婆是要借机多赚茶钱。
    还有,西门庆只有一个人,为什么要点两杯茶呢?从王婆把茶放到桌上,他邀王婆一块儿喝茶,可以看出,西门庆一进门,就想着要与王婆商量事儿。
    结果,王婆哈哈笑道:“我又不是你影射的,如何陪你吃茶?”不肯陪他。
    这里的“影射”,是指相好的、姘头等。
    西门庆无话找话,明明前一日已经从王婆嘴里知道武大是卖馒头的,却还问:“干娘,间壁卖的是甚么?”
    王婆故意你问东,她言西道:“他家卖的拖煎阿满子,干巴子肉翻包着菜肉匾食饺,窝窝蛤蜊面,热烫温和大辣酥。”
    王婆貌似说的都是一些吃食,实则是一些暗语。这暗语因为不雅,我就不做解释了。西门庆懂得,所以他笑道:“你看这风婆子,只是风。”
    王婆笑道:“我不风,他家自有亲老公。”这句话,正说到西门庆的痛处。目的是告诉他,你想勾潘金莲,却绕不开武大。隐藏的意思是让西门庆求她想办法。
    哪知西门庆不入套:“我和你说正话。他家如法做得好炊饼,我要问他买四五十个拿的家去。”还是不肯跟王婆说出想法。
    王婆直接指出他话里的破绽:“若要买炊饼,少间等他街上回来买,何消上门上户!”
    西门庆感到心虚,但还是不吐口:“干娘说的是。”吃了茶,坐了一回,起身去了。
    哪知,西门庆心火难平,并不舍得回去。“良久,王婆在茶局里冷眼张着,他在门前踅过东,看一看,又转西去,又复一复,一连走了七八遍。少顷,迳入茶房里来。”
    这次,貌似下了决心,要求王婆了。我们接着看。
    王婆道:“大官人侥幸,好几日不见面了。”刚从茶坊出去,又回来,王婆偏说好几日不见面了!讽刺、挖苦、不待见,己经非常明显。
    再看,西门庆便笑将起来,去身边摸出一两一块银子,递与王婆,说道:“干娘,权且收了做茶钱。”
    我们终于看到西门庆掏钱了。让他花一次钱,真是不容易啊!老赖开始还帐,就说明他开始在王婆面前服软了。
    王婆笑道:“何消得许多!”这是会心的笑,也是得意的笑。王婆利用西门庆贪色的弱点,没费口舌,就要回了陈年旧帐,心里自然是美呀!她已经看到了自己胜利的曙光。
    西门庆道:“多者干娘只顾收着。”婆子暗道:“来了,这刷子当败。且把银子收了,到明日与老娘做房钱。”便道:“老身看大官人象有些心事的一般。”
    西门庆连多出来的钱,也不要了!王婆此前哪见他如此大方过。所以,立刻就断定自己的机会来了。便不失时机的见好就收,立刻换成了关切的话语。变化之快,无与伦比。
    我们接着看。
    [西门庆道:“如何干娘便猜得着?”婆子道:“有甚难猜处!自古入门休问荣枯事,观着容颜便得知。老身异样跷蹊古怪的事,不知猜够多少。”西门庆道:“我这一件心上的事,干娘若猜得着时,便输与你五两银子。”王婆笑道:“老身也不消三智五猜,只一智便猜个中节。大官人你将耳朵来:你这两日脚步儿勤,赶趁得频,一定是记挂着间壁那个人。我这猜如何?”西门庆笑将起来道:“干娘端的智赛隋何,机强陆贾。不瞒干娘说,不知怎的,吃他那日叉帘子时见了一面,恰似收了我三魂六魄的一般,日夜只是放他不下。到家茶饭懒吃,做事没入脚处。不知你会弄手段么?”]
    一向高高在上的西门大官人,这次总算放下身段,开始求人了。
    [王婆哈哈笑道:“老身不瞒大官人说,我家卖茶叫做鬼打更。三年前六月初三日下大雪,那一日卖了个泡茶,直到如今不发市,只靠些杂趁养口。”西门庆道:“干娘,如何叫做杂趁?”王婆笑道:“老身自从三十六岁没了老公,丢下这个小厮,没得过日子。迎头儿跟着人说媒,次后揽人家些衣服卖,又与人家抱腰收小的,闲常也会作牵头,做马百六,也会针灸看病。”西门庆听了,笑将起来:“我并不知干娘有如此手段!端的与我说这件事,我便送十两银子与你做棺材本。你好交这雌儿会我一面。”]
    王婆一方面哭穷,一方面显摆自己的手段。终于让西门庆说出了“十两银子”的价码。
    至此,这次较量,王婆大获全胜。也为后续精彩的情节,做好了铺垫。从这段,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市井知识相当丰厚,写作时手法多变。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作者:艾月]
    [11]金瓶梅里,作者编排宋惠莲这个特别的女人,究竟是何考虑?

    [正文]:
    金瓶梅里有一个很特别的女人,她的出场就像流星划过黑魆魆的夜空一样,短暂而又光芒璀璨。她的故事,看过以后,让人很难忘掉。这个女人就是宋惠莲。
    在金瓶梅中,宋惠莲从第二十二回出场,到第二十六回死去,时间不过半年光景。所以,她只能算是金瓶梅里的一个过客,一个次要人物。
    这样的人物,在书里的作用,无非是两个。一个是为主要人物服务;或展现主要人物的性格,或揭示主要人物的心理,起到丰富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另一个是推动情节发展;或为主要情节推波助澜,或者为主要情节添砖加瓦,起到丰富主要情节的作用。
    作者编排宋惠莲这个人物,究竟为了什么?我们先看一下她的履历。
    宋惠莲是卖棺材宋仁的女儿,名唤金莲。先卖在蔡通判家房里使唤,后因坏了事出来,嫁与厨役蒋聪为妻。蒋聪因和一般厨役分财不均,酒醉厮打,被戳死了。她央求来旺儿请西门庆帮忙,捉住正犯,问成死罪,抵了蒋聪的命。后来,她就改嫁了来旺儿。月娘因她叫金莲,不好称呼,遂改名为蕙莲。她小金莲两岁,生的白净,比金莲脚还小些儿。性明敏,善机变,会妆饰。“看了玉楼、金莲等人打扮,他把鬏髻垫得高高的,头发梳的虚笼笼的,把水鬓描得长长的,在上面递茶递水 被西门庆睃在眼里。”很快做了西门庆的姘妇。
    作者开始,给她起的名就叫宋金莲,后面又说她小潘金莲两岁,比潘金莲脚还小些儿,之后,又学潘金莲的打扮。还说她性明敏,善机变,会妆饰。从这些看来,她活脱脱就是另一个潘金莲。显然,作者是把她作为潘金莲的化身,或者是影子来设计的。至于她长的怎么样,作者没有明说,从她被西门庆一眼看到,就开始想办法去勾她可知,模样肯定也是不错的。
    从她的经历看,也跟潘金莲相似。潘金莲是开裁缝店家的女儿,她是卖棺材人家的女儿。潘金莲从小被卖到王招宣家做丫头,她是从小被卖到蔡通判家做丫头。然后,潘金莲被转嫁给武大做老婆,她是转嫁蒋聪做老婆。最后,两人的男人都死了,改了嫁。不同的是,潘金莲改嫁了西门庆做妾,是主妇。宋惠莲改嫁了西门庆的家仆来旺儿做妻,是仆妇。
    这样相似的人,给我们的感觉是写一个潘金莲也就够了,作者为什么要多此一举,再写一个几近重复的宋惠莲呢?我们知道,像金瓶梅作者那么功力丰厚的人,一般不会不想到这样的问题。既然能想到,却还偏偏这样做,显然自有他的考虑和目的。
    于是,我便找到了正文里的这句话。
    “看官听说:凡家主,切不可与奴仆并家人之妇苟且私狎,久后必紊乱上下,窃弄奸欺,败坏风俗,殆不可制。”
    显然,这是作者的旁白,也就是说作者怕读者不明白他为什么写这一段情节,特意说明原因的。就是主人与下人,或者下人之妇有私狎的危害问题。
    显然,这是我们读懂宋惠莲这个人物的关键和钥匙。即主仆关系问题。
    宋惠莲作为另一个潘金莲,外貌,经历,几近相似,主要的不同,就是一个主,一个仆。
    我们看一下宋惠莲搭上西门庆以后的行状。
    “蕙莲自从和西门庆私通之后,……在门首买花翠胭脂,渐渐显露,打扮的比往日不同。”
    并常和众人打牙犯嘴。或一时教:“傅大郎,我拜你拜,替我门前看看实粉的。”又叫“资老四,你代我门首看卖梅花菊花的 我要买两对儿戴。”甚至瓜子儿四五升量进去,散与各房丫环并众人吃。头上治的珠子撤儿金灯笼坠子黄烘烘的,衣服底下穿着红潞轴袖儿,线掠护赎;又大袖子袖着香荣,木樨香桶子带在身边。元宵那天,西门庆家饮合欢酒 她竟给了自己一个主仆之间的位置,坐在穿廊下一张椅儿上,口里磕瓜子……
    宋惠莲的行状,完全是一副给上三分颜料,就要开染房;狗壮人势的作派;己经严重脱离了她仆妇的位置。这样的行状,让读者看了,感觉又可悲又可笑。作者在描述这一形象时,笔法上也是带了几分讥诮的。
    这是她在仆人面前的行状,我们再看看她在主人面前的行状。
    “逐日与玉楼、金莲、李瓶儿、西门大姐、春梅在一起玩耍。”在花园里和她们打秋千,在房屋里看她们打牌,还插嘴发表意见,元宵节也跟人家去“走百病”,看放花炮,甚至还学潘金莲,和陈经济打情骂俏。
    宋惠莲的表现,后来连西门庆家里玳安、平安那些见惯了肮脏和丑陋的家僮都瞧不起。受过她倾轧的来保媳妇惠祥更是把她骂得狗血喷头。
    显然,宋惠莲就是一个摆不正自己位置人的典型。但我们从中也可看到她渴望成为主妇的愿望是格外强烈和急迫的。只可惜,她没有潘金莲的智慧和狠辣。从她与潘金莲的个人经历看,潘金莲吹拉弹唱样样精通,而且还是个识字的文化人。规矩礼节,也很懂得。做事有计划,有步骤,特别讲究策略。前文她撩武松的情节,这些都己经有充分的展示。相比之下,宋惠莲既没文化,又没才艺,还没心计,有的只是一张俊俏的脸。把她们放到一起看,是鸡是凤,十分明显。还有,她们的追求也大相径庭。宋惠莲追求的是主妇的排场,而潘金莲追求的是情爱。所以,表面上看,她们有着相似的经历与美貌,也都不惜名声委身西门庆,但内在原因,差异大的很。
    像宋惠莲这样的人,很难让人想到她居然会自杀。可是,作者偏偏就安排她自杀了。这让我们在感到突然和意外的同时,就仍不住要思考作者这样安排的原因和她自杀的心里问题。
    我们先看一下情节变化。
    来旺办完事回来,从孙雪娥那里得悉妻子不贞,又知道潘金莲包庇他们的偷情,就怒打了惠莲。醉后骂潘金莲,还扬言要杀西门庆。事情传开,潘金莲便决心要害来旺,宋惠莲极力庇护,但终究被诬陷入狱。虽保全了性命,还是被打了一顿,流放出去了。这些有人说漏给了宋惠莲,她立刻大哭起来,然后就取了一条长毛巾在卧房门楹上自缢。第一回没死,被人救下。见西门庆来了说道:“爹,你好人儿!你瞒着我干的好勾当儿!还说什么孩子不孩子,你原来就是个弄人的刽子手,把人活埋惯了。害死人还看出殡的!……你也要合凭个天理!你就信着人,干下这等绝户计!把圈儿做得成成的,你还瞒着我。你就打发,两个人都打发了,如何留下我,做什么?”以后她果然不再理西门庆,也不要西门庆的东西,并最终还是吊死了。
    表面看,是宋惠莲怨恨西门庆与潘金莲合伙害来旺。其实,我们仔细思考,却可能并不是这么回事儿。来旺与她是半路夫妻,成家时间不长,感情如果好,怎么会因为西门庆给她一两件衣服,就委身于他呢!
    一个人决心去自杀,通常是因为绝望。也就是他人生的最大追求被毁了。象《少年维特之烦恼》里的维特。从宋惠莲的行为看,她最享受的应该就是当西门庆家主妇的荣耀了。
    她那些在仆人们面前的显摆与张狂,她那些在主妇们面前的不顾礼节,她为了拥有主妇一样的荣耀,不顾自己的名声,与西门庆勾搭。都是这一点的佐证。宋惠莲正是从西门庆在潘金莲的挑动下,背着她害来旺这件事上,终于认清了她在西门庆眼里的地位,使她彻底清醒地意识到:自己这辈子绝不可能成为潘金莲那样的主妇!主妇之路的被堵死,才使她绝望了!所以,她才自暴自弃,才有了自杀的念头。
    前面,作者还专门写到宋惠莲的多次“脸红”。在春坞雪洞里和西门庆过夜后岀来,“看見潘金莲,把脸通红了”。遇见知情的仆人嘲笑,她又脸红了。企图教训孟玉楼看牌,遭到斥责,她“羞得站又站不住,立又立不住,飞红了面皮”。这又说明她还存有一定的廉耻心。这也应该是她面对屈辱,心感不堪,产生自杀的一个心里因素。
    她在西门庆家里一切张扬的行为,还来源于她那强于旁人的好胜心和攀比心。她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要和人比高低。正是因为这个,让她得罪了最不该得罪的人潘金莲。比如,她老是喜欢跟潘金莲比脚小。我们看一下这段。
    [西门庆道:“我儿,不打紧,到明日替你买几钱的各色鞋面。谁知你比你五娘脚儿还小!”妇人道:“拿甚么比他!昨日我拿他的鞋略试了试,还套着我的鞋穿。倒也不在乎大小,只是鞋样子周正才好。”金莲在外听了:“这个奴才……!等我再听一回,他还说甚么。”又听得多时,只听老婆问西门庆说:“你家第五的秋胡戏,你娶他来家多少时了?是女招的,是后婚儿来?”西门庆道:“也是回头人儿。”妇人说:“嗔道恁久惯牢成!原来也是个意中人儿,露水夫妻。”这金莲不听便罢,听了气的在外两只胳膊都软了,半日移脚不动。]除此之外,甚至在潘金莲急于勾搭陈经济的时候,当着潘金莲的面与陈经济调笑,有意折这个西门庆府中顶尖的女人。
    这些都是她的攀比心在作怪!一个有着如此强烈攀比心的人。一旦因为来旺这件事儿被彻底比下去的时候,她的心里会是多么的失落,又是多么的失望。所以,这也是导致宋惠莲想自杀的一个因素。
    以上,应该就是宋慧莲决心自杀的主要心理因素。
    从作者的角度看,这样安排宋惠莲的人生,可能还有一些其他考虑。比如,或许还有宋惠莲对来旺的同情或怜爱,或许还有对周围人心险恶的寒心,或许还有她自我反省和悔恨……等等。更深层次的,可能还有对当时社会制度的控诉,对社会黑暗的揭露。
    从全书情节发展看,宋惠莲的故事,对揭示潘金莲有仇必报,心狠手辣,做事有心机,起到了丰富主角性格的作用。同时,也为潘金莲之后害其他人,起了铺垫和预示作用。当然,宋惠莲的故事,对西门庆的滥情,自私,有了更多的表现,另外通过这件事,还可以看出,西门庆对女人亲近与否,归根结底是看这女人能否满足她的私欲!说白了,他根本就是个无情无义的人!他的自私,己经深入到了骨髓。这样的西门庆,就是那个时代和社会孕育的一个怪胎。宋惠莲的故事,从这一意义,起到了撕下西门庆面具的作用,对西门庆形象的丰富,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作者:艾月]
    《金瓶梅》解读目录:
    [1]《金瓶梅》的作者,在作品里究竟想写什么?
    [2]读《金瓶梅》中武大郎的婚姻悲剧,能体会到作者哪些高妙的编排?
    [3]如何从潘金莲的人生际遇,去认识她的人生追求?
    [4]怎么理解《金瓶梅》中,武松与潘金莲的情感冲突?
    [5]我们该如何解读《金瓶梅》中武松初会潘金莲时的情态?
    [6]金瓶梅里武松告别武大时的所作所为,除了道德,情商和智商都有缺憾!
    [8]看金瓶梅里,金莲初会西门大官人那场戏,我们能体会到作者哪些精彩的演绎?
    [9]西门庆与王婆的第一次交锋: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
    [10]王婆与西门庆二次交易,精彩对局,王婆靠什么大获全胜?
    [11]金瓶梅里,作者编排宋惠莲这个特别的女人,究竟是何考虑?
    ……
    [12]我们该怎么解读《金瓶梅》第一回里,作者对西门庆这个人的描述?

    [正文]:
    要读懂《金瓶梅》这本小说,我们首先就应该了解西门庆这个人。下面,我就带大家好好的了解一下西门庆。
    咱们先看书中第一回的介绍。
    [话说大宋徽宗皇帝政和年间,山东省东平府清河县中,有一个风流子弟,生得状貌魁梧,性情潇洒,饶有几贯家资,年纪二十六七。]
    1.这段,主要介绍了西门庆生活的时代、居住地、身材、性情、财产、年龄。
    这里一定要注意这个“状貌魁梧”。是说西门庆的身体强壮高大。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好身板,所以西门庆不仅能每天在自己那六个老婆之间周旋的游刃有余,而且还有精力在外面沾花惹草。
    至于西门庆长得帅不帅,这里没有交代。不过,在后文里,潘金莲第一次看到西门庆时,却有非常详细的描述。大家看下面。
    [妇人……把眼看那人,也有二十五六年纪,生得十分浮浪。头上戴着缨子帽儿,金铃珑簪儿,金井玉栏杆圈儿;长腰才,身穿绿罗褶儿;脚下细结底陈桥鞋儿,清水布袜儿;手里摇着洒金川扇儿,越显出张生般庞儿,潘安的貌儿。]
    “浮浪”,是指轻浮放荡。这一点,应该是从西门庆那些花里花哨的衣装,以及他的神态,呈现出来的。
    这里有关西门庆容貌的,是“长腰才”,“张生般庞儿,潘安的貌儿。”
    张生、潘安,都是历史上有名的帅哥,西门庆跟他们不相上下,可见是很帅的。不仅如此,还是“长腰才”,也就是大个子。
    这里要注意啦!这是潘金莲眼里的西门庆。潘金莲自己的老公是武大,她一直就看不上武大又矮又丑的外貌。看后文书中的描述“一母所生的兄弟,怎生我家那身不满尺的丁树,三分似人七分似鬼,奴那世里遭瘟撞着他来!……”所以,她一看到西门庆,首先注意到的就是身高和容貌。
    至于前面,作者说到的,西门庆身体很强壮,并不是潘金莲最关心的,所以在这里,作者没有说。
    这样,既切合人物当时的心理状态,又避免了人物外貌介绍上的重复,啰嗦。这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
    作者从自己的角度强调西门庆强壮,是因为他一开始就说了,这本书,他要讲一个男人因为贪色,滥情,而败家的故事。这样的男人,必须是身体强壮的才行。
    此时潘金莲看到了与武大截然相反,又高大,又帅气的西门庆。就为以后西门庆招惹潘金莲,导致她动心,出轨,做好了铺垫。
    2.宋徽宗,叫赵佶。在位二十六年。穷奢极欲,大兴土木,搜刮奇花异石,征花石纲。崇奉道教,自称道君皇帝。宠任蔡京,童贯等奸臣祸害国政,激起各地农民起义。宣和七年,金兵南下,他传位给太子赵恒,也就是宋钦宗。靖康二年,和钦宗一同被金兵俘虏,北宋灭亡。
    看了这个,我们要清楚,在西门庆生活的时代,大领导喜欢搞工程,下面那些大大小小的监工和承包商(蔡京,童贯等)也就得到了捞钱的机会,乘机收刮民脂民膏,从而引发社会动荡不安。西门庆身处其中,又有一定的家底,不甘寂寞,自然要浑水摸鱼。西门庆财产的迅速膨胀和他社会地位的不断提高,跟这一点关系非常密切。
    3.风流子弟,是指风流倜傥、潇洒不羁、不靠谱、花心等意思。而不是飘逸潇洒。
    从这“风流”二字中,我们应该想到,这西门庆不是一般人。正是这样的人,才会做出书中所写的那些事儿。
    综合以上可知:西门庆,山东人,年纪二十六七,家里有钱,身体强壮,性情洒脱。

    我们接着看。
    [这人复姓西门,单讳一个庆字。他父亲西门达,原走川广贩药材,就在这清河县前开着一个大大的生药铺。现住着门面五间到底七进的房子。家中呼奴使婢,骡马成群,虽算不得十分富贵,却也是清河县中一个殷实的人家。只为这西门达员外夫妇去世的早,单生这个儿子却又百般爱惜,听其所为,所以这人不甚读书,终日闲游浪荡。一自父母亡后,专一在外眠花宿柳,惹草招风,学得些好拳棒,又会赌博,双陆象棋,抹牌道字,无不通晓。结识的朋友,也都是些帮闲抹嘴,不守本分的人。]
    这里分别介绍了西门庆的名字、父母、职业、家资、现状、爱好。
    1.首先,西门庆是个富二代。他父亲西门达,从四川,广东等地,贩来药材,在清河县开了一个大大的生药铺,进行销售。挣下了五间门店,七进的住房。
    注意这个生药铺,是“大大的”,也就是说,规模在清河县是数一数二的。
    这些房产,放在今天山东的一个县城里,差不多有一千万吧?这还不算他们家历年的积蓄。所以,我们由此,可以把西门庆确定为,是一个住在县城,拥有一两千万资产的富二代。
    2.他是独生子,还父母早亡。独生子,便没有别的兄弟跟他分家产,所以,他父母的那些财产,就是他的。正因为是独生子,所以父母从小溺爱,娇生惯养,让他养成了飞扬跋扈,肆意妄为的性格。正是如此,书也没有好好读,一个男子不读书,又不缺钱,打发日子的办法,也就只能是“终日闲游浪荡”了。
    这里还要特别注意这个“不甚读书”。古代,有钱人家的男子,通过读书,求取功名,光宗耀祖,是正道。山东是孔子的故乡,儒学的发源地,对这方面应该更加重视,可他偏偏不走正道。那结果,很可能就走向邪门歪道了。
    3.咱们再看西门庆的爱好。
    “专一在外眠花宿柳,惹草招风”。这是他的第一爱好。自然也就是他的最爱。正是因为对这一爱好的痴迷,才使他不仅在招惹潘金莲后,差点被武松杀了;还招惹了自己结义兄弟花子虚的老婆李瓶儿。最终把她们都娶回了家。成为他第五房和第六房妻妾。
    由此可见,西门庆不仅在这个爱好上花费的精力最大最多;而且不管死活,不顾兄弟情谊。常言道:朋友妻,不可欺!而西门庆呢!毫不顾忌这些,一点儿都没犹豫,就占有了兄弟的妻子。明明知道武松是打虎英雄,招惹潘金莲,可能会送了命,但他依然毫不犹豫,勇往直前。
    “学得些好拳棒”。这是第二个爱好。“好拳棒”的意思是,武艺高强,并不是花拳绣腿。也就是说,他的功夫虽然打不过武松那样的超一流高手,但打一般人,那还是绰绰有余的。
    这个爱好,一方面,让西门庆拥有一个好身体,能长期应付那么多妻妾;另一方面,也让西门庆拥有了更多的自信和更大的胆量,有了江湖人那种好交朋友,不怕死的豪气。后文中提到,他长期与那十个弟兄交好,供养他们吃喝,毫无怨言,便是例证。他明知武松厉害,仍然没有被吓住,继续招惹潘金莲,也是例证。他敢睡拜把子兄弟的老婆,而不怕朋友找他麻烦,也是例证。
    “又会赌博”。这是第三个爱好。“会赌博”的意思是,既说他赌博的技艺好,又说他经常赌博。
    技艺好,自然是因为脑子好用,不是笨蛋!从中可知,西门庆是个机灵鬼,也就是那种鬼主意多的人。后文介绍的,他那些巴结官员,疯狂敛财的手段,就是这一点的明证。
    经常赌博,说明西门庆做事,有一种赌博者的心态。赌博者最典型的心态就是,不见棺材不掉泪;刀架在脖子上,都不皱眉,都自信有翻本的机会。
    所以,西门庆做事,既胆大,又心细,下手狠,不留情。
    “双陆象棋,抹牌道字,无不通晓”。这个,我们一方面可以理解为他会的东西多,又多为歪门邪道;另一方面,我们还可以理解为,他学东西又快又精。是那种全能型人才。
    以上,就是西门庆这个人的大概情况。
    我们只有了解了西门庆这个人,看书的时候,才能理解他为什么会做那些事情。那样,阅读起来才更有趣。

    [作者:艾月]
    [本篇完,请接着看下一篇]
    《金瓶梅》解读目录:
    [1]《金瓶梅》的作者,在作品里究竟想写什么?
    [2]读《金瓶梅》中武大郎的婚姻悲剧,能体会到作者哪些高妙的编排?
    [3]如何从潘金莲的人生际遇,去认识她的人生追求?
    [4]怎么理解《金瓶梅》中,武松与潘金莲的情感冲突?
    [5]我们该如何解读《金瓶梅》中武松初会潘金莲时的情态?
    [6]金瓶梅里武松告别武大时的所作所为,除了道德,情商和智商都有缺憾!
    [8]看金瓶梅里,金莲初会西门大官人那场戏,我们能体会到作者哪些精彩的演绎?
    [9]西门庆与王婆的第一次交锋: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
    [10]王婆与西门庆二次交易,精彩对局,王婆靠什么大获全胜?
    [11]金瓶梅里,作者编排宋惠莲这个特别的女人,究竟是何考虑?
    [12]我们该怎么解读《金瓶梅》第一回里,作者对西门庆这个人的描述?
    ……
    [13]金瓶梅里,孙雪娥的形象看似猥琐不堪,其实光芒璀璨!

    西门庆的妻妾里,最不得宠的,就是孙雪娥。纵观全书,写西门庆进孙雪娥房间,不过只有三四次。有一次,竟说西门庆有一年多没进她的房。可见,她的情况,就仿佛被打入冷宫的妃子一般。
    她的情况为何如此不堪?是因为她长的丑?还是因为她性格不好?
    西门庆是个典型的好色之徒,他对妻妾的亲近与疏远,确实常常以貌取人。像李瓶儿与潘金莲容貌最好,事实上也最得宠。
    孙雪娥的容貌,书里说了两次,我们看一下。
    [先头陈家娘子陪嫁的,名唤孙雪娥,约二十年纪,生的五短身材,有姿色。]
    [第四个孙雪娥,乃房里出身,五短身材,轻盈体态,能造五鲜汤水,善舞翠盘之妙。]
    通过这两次描写,我们可以看出,孙雪娥是五短身材,有姿色,轻盈体态。显然,属于小巧玲珑型的美人。她是西门庆原配妻子陈家娘子的陪嫁丫头,后被西门庆收为妾的。可见,她的上位,凭的就是姿色。所以,她的容貌还是很好的。
    这里,我们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作者对孙雪娥的容貌进行了两次描写。两次都提到了她的出生是奴才。她的身材是五短的,这五短并不是贬义,而是强调她身材矮小。像李瓶儿,也是五短身材,西门庆对她就爱的很。
    另外,我们还注意到,作者写孙雪娥的容貌时,不仅字数少,而且只写了她的“貌”和“身材”,却没有写她的“态”。
    我们比较一下孟玉楼的容貌描写“西门庆睁眼观那妇人,但见:月画烟描,粉妆玉琢。俊庞儿不肥不瘦,俏身材难减难增。素额逗几点微麻,天然美丽;缃裙露一双小脚,周正堪怜。行过处花香细生,坐下时淹然百媚。”
    这里的“行过处花香细生,坐下时淹然百媚。”就是“态”的描写。
    我们再比较一下《红楼梦》里,林黛玉的容貌描写。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这里“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便是态的描写。
    由上可见,孙雪娥虽然貌好,但却缺少了态。态是一种天然的气质,是由内而外生出来的状态。这内在的东西包括文化素养,见识,追求,品性等等。所以,孙雪娥纵使容貌不差,就因无态,她的美就被减了几分。
    这种人,恰似人们常说的冷美人,像雕像一般,看着好,相处起来,却很无趣。
    这可能也是西门庆不爱去她那里的一个原因。
    金瓶梅里有一个丫头,叫春梅的,在西门庆跟前很得宠。有关她的容貌,书里是这样描写的:“原来春梅比秋菊不同,性聪慧,喜谑浪,善应对,生的有几分颜色,西门庆甚是宠他。”
    这个春梅,只“生的有几分颜色”。可见,她的容貌不及孙雪娥。但她就很得宠。可见,孙雪娥的失宠,似乎不在容貌上。
    抛开容貌,春梅还有三项好处。一是“聪慧”,即聪明而有智慧。二是谑浪,即戏谑放荡。三是善应对,即善于随机应变。那么,孙雪娥有这三样好处吗?
    第二十一回,潘金莲与孟玉楼商议凑份子摆宴赏雪,李瓶儿出了一两二钱银子,找到孙雪娥时,她说:“我是没时运的人,汉子在不进我屋里来,我那讨银子?”只给了一根重三钱七分的银簪子。又一次春节几个妻妾相约轮流摆席,仍是孙雪娥说:“你们有钱的,都吃十轮酒儿。没的俺们去赤脚绊驴蹄。”月娘说:“她是恁不成材的行货子,都不消理她了,又请她怎的!”
    从这两件事看,孙雪娥很不善于随机应变。固然她手里的钱不如其他妾多。但凑份子那点钱她应该还是拿得出来的,可她一味的哭穷,自轻自贱,既失了人缘,又失了身份。可见,她是一个既不聪明,也少智慧的人。
    她为什么会如此处事呢?我觉得,可能跟她奴才的出生有关。
    因为她是先头陈家娘子带来的,“房里出身”,本来就是一个奴婢。而西门庆的其他妻妾,都是自由人。也许正是这样地位,西门庆平日里对她的态度,就有点不同。
    比如第四十回,西门庆给妻妾们做衣服,月娘是两套锦袍,四套妆花衣服;李娇儿、孟玉楼、潘金莲、李瓶儿是每人两套罗缎衣服,一件缎子袍;唯有孙雪娥只有两套衣服,没有袍子。从这种待遇的差别,就可以看出她在西门庆眼里的地位,是低于其他妻妾的。还有一次,孙雪娥骂仗势欺人的春梅为“奴才”,西门庆知道后,就怒气冲冲赶到厨房,当着众人的面,不由分说,踢了她几脚,骂她: “你为何骂他?你骂他奴才,你如何不溺泡尿把你自家照照?”这不是明摆着吗!在西门庆的心目中,她也只是一个奴才。
    西门庆如此待她,她自己也似乎自甘屈居人下,当吴月娘与众妾妇还杯回酒时,“惟孙雪娥跪着接酒,其余都平叙姊妹之情”。当妻妾们拜见西门庆时,也“惟雪娥与西门庆磕头”。
    联想一下,春梅也是个奴才,人家在西门庆眼里就很得宠。可见,毛病还是出在她自己身上。
    仔细想想,孙雪娥固然是奴才的出身,但她毕竟己经升了妾位,如果她不自轻自贱,能与时俱进的转变自己奴才的心理,充分利用自己的长处,进而改变自己处事的方式,断然不会失宠到那样的地步。
    可她偏偏做不到。比如有一次,她刚向别人发牢骚,听得西门庆在房中一声咳嗽,就吓得赶快跑了。还有一次,西门庆在她房中歇了一夜,她就在妓女洪四儿面前自称起“四娘”,惹得潘金莲跟孟玉楼两人说了下面这么一段话:
    “金莲道: ‘没廉耻的小妇人,别人称道你便好,谁家自己称是四娘来。这一家大小,谁兴你,谁数你,谁叫你是四娘?汉子在屋里睡了一夜儿,得了些颜色,就开起染房来了。若不是大娘房里有他大妗子,他二娘房里有桂姐,你房里有杨姑奶奶,李大姐便有银姐在这里,我那屋里有他潘姥姥,且轮不到往你那屋里去哩!玉楼道: ‘你还没曾见哩,今日早晨起来,打发他爹往前边去了,在院子里呼张唤李的,便那等花哨起来。’金莲道:‘常言道:奴才不可逞,小孩儿不宜哄’。”
    可见,孙雪娥明明己经是个主子,却还固守着一颗奴才的心。而且,她还有个毛病,就是一朝得势,就张狂!而且张狂时,不分时间,地点,环境。这是一种典型的,被长期压抑的,变态的奴才心理和作派。
    这种状态,暴露出来的,是她不甘当奴才,又不得不当奴才,那种心理上的扭曲。
    另外,孙雪娥说话、做事,几乎从不过脑子!所以,她总是不合时宜,不分对象的乱说话,给自己惹来一大堆麻烦。
    比如那次,潘金莲骂了丫头春梅。春梅没地方出气,便到厨房捶胸顿足,发泄对潘金莲的不满。孙雪娥就忍不住顺嘴嘲弄春梅,说她“想汉子便别处去想,怎的在这里硬气”。惹怒了春梅,直接跟她顶起了嘴。搞的自己下不了台。
    还比如,第二天,西门庆早晨起来,想吃了荷花饼、银丝鲊汤,然后去上庙,西门庆派秋菊去催。两顿饭时间过去了,仍不见饭菜上来。急的西门庆又让春梅去催。却看到孙雪娥把秋菊撂在一边,不紧不慢的和面。见春梅来催,不仅冲春梅发火,而且连西门庆一起骂,怨恨他平白无故的要吃饼和汤。导致春梅回去添油加醋一顿挑拨,惹的西门庆气冲冲的走到厨房,不由分说把她踢了几脚。
    当时,孙雪娥敢怒不敢言。西门庆刚离开,还没走远,她就对着一个下人大声抱怨,说西门庆偏向潘金莲主仆,顺带着还骂了起来。被西门庆听到,踅回来,又打了她几拳。
    看了这些事,真是叫人哭笑不得!可见,她的作派,既像那种既没本事,又不省事的惹是生非者,又像我们经常说的那种喜欢背后说人闲话的长舌妇!既可怜,又可厌!
    正因为既没脑子,又容易冲动了做事!所以她常常被那些有脑子,而又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做出一些可憎可恨的事来。在潘金莲整治宋蕙莲的时候,就曾将孙雪娥当枪使,这边挑唆孙雪娥,那边挑唆宋蕙莲,弄得宋蕙莲与孙雪娥两下扭打起来,一个说对方“养主子”,一个说对方“养奴才”,最后逼得宋蕙莲一气之下上吊自杀了。
    还有就是,孙雪娥不懂的如何与人相处,也不省得如何讨好西门庆。
    孙雪娥靠她一张管不住的烂嘴,让家里的主子们个个看不起她,也让家里的下人们轻视。所以,在整个西门府里,她几乎始终是孤家寡人一个。就连老公西门庆,她也不会讨好,让人家不愿搭理她。
    第五十八回,西门庆陪亲友饮酒,吃的酩酊大醉,晚上冷不丁决定到孙雪娥房中过夜。孙雪娥连忙替西门庆接衣服,安顿坐下,揩抹凉席,收拾铺床,薰香澡漱,递茶与西门庆吃了,搀扶上床,脱靴解带,打发安歇。一宿无话。
    这“一宿无话”,意思是这一晚过的平平淡淡。若换潘金莲,这样的机会,是断不肯平平淡淡过去的。
    比如,西门庆迎娶潘金莲之前,因为迎娶孟玉楼,接着又嫁女儿,有一个多月没去找潘金莲。把潘金莲急的要死,先后让迎儿,王婆,去找西门庆,又花钱求玳安传书信,最后把头上一个金簪送给王婆,才终于把西门庆找来。知道西门庆快过生日了,早提前准备了[与西门庆上寿的酒肴,……一双玄色段子鞋;一双挑线香草边阑、松竹梅花岁寒三友酱色段子护膝;一条纱绿潞绸、水光绢里儿紫线带儿,里面装着排草玫瑰花兜肚;一根并头莲瓣簪儿。簪儿上钑着五言四句诗一首,云:“奴有并头莲,赠与君关髻。凡事同头上,切勿轻相弃。”西门庆一见满心欢喜,把妇人一手搂过,亲了个嘴,说道:“怎知你有如此聪慧!”妇人教迎儿执壶斟一杯与西门庆,花枝招扬,插烛也似磕了四个头。那西门庆连忙拖起来。两个并肩而坐,交杯换盏饮酒。]不久,便把潘金莲娶回了家。
    同样是被长期冷落之后,潘金莲除了酒菜,簪儿,还利用自己裁缝家女儿的手艺,做了那么一大堆穿戴,把西门庆感动的不亦乐乎,接连在她那住了几天。
    两者相比,便可看出,孙雪娥实在是又呆又笨,既不会做事,又不解风情。潘金莲当初也是没钱,就省的下血本,笼络西门庆。最后,这些东西,还不都是西门庆买单吗!
    潘金莲会裁缝,她孙雪娥不是“能造五鲜汤水,善舞翠盘之妙。”吗!明明是做饭的高手,西门庆来的时候,她就不省的做几样拿手的好菜,去讨西门庆的好!羊毛出在羊身上,她做菜花多少钱,最后不还是西门庆买单吗!
    综合以上可知,孙雪娥不得宠,不讨人喜欢,原因不是她长的不漂亮,而是她脑子不聪慧,做事不善变通,不解风情,不会邀宠,不会说话又爱乱说话,有特长而又不善用。明明是主子的身份,却自轻自贱保持着奴才的心理和作派。
    可以说,孙雪娥身上,综合了许多人性中的弱点与不堪。作者创作这样一个在主子与奴才之间摇摆不定的中间人,向我们展示了人性的复杂,与小人物不能主宰自己命运时的那种无奈,彷徨与挣扎。
    仔细揣摩,我们会发现,在孙雪娥身上,除了上述那些表面上的种种弱点和不堪,其实还隐藏着许多优点和光辉。
    比如,她天生丽质,就是一个优点。
    还比如,她勤劳朴实,是西门庆妻妾里唯一一个靠自己真本事生活生存的人。每天辛辛苦苦的在厨房为西门府的大大小小一家子人做饭,起早贪黑的。是一个典型的劳动人民的代表。这是她身上最光辉的一面。
    还比如,她不靠姿色,不靠出卖尊严,去向西门庆邀宠,显示出了她做人的骨气。
    还有,就是她一方面辛辛苦苦的干活儿工作,一方面又为自己这份辛劳得不到认可而四处报怨。显示了劳动人民面对不公,敢于表达自己不满的一面。表明她有一种自发的反抗精神。是一种呐喊的表现。
    还有,她鄙视潘金莲,春梅之流的不劳而获。看不起她们那种为了自己的私利,欺上瞒下,请客送礼,整天向主子摇尾乞怜,卑躬屈膝的邀宠行为。哪怕面对的是西门庆的拳打脚踢,也要勇敢的表达自己的鄙视!显示了她正直的一面。
    还有,就是她身上有一种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屡败屡战,虽胆小,但不怕事,关健时刻也不畏惧死亡。
    比如,在潘金莲的挑拨下,她被西门庆打了,就去吴月娘前申诉,被潘金莲看到,站出来与她争辩,在吴月娘跟前,孙雪娥针锋相对,毫不退让,就是她斗争精神的展现。
    后来,西门庆与宋惠莲有奸,她直接把两人的奸情透露给了来旺。既表达自己对来旺儿的同情,也表达对西门庆,潘金莲的不满,也是她斗争精神的体现。
    西门庆死后,金莲、春梅与陈经济的奸情暴露,孙雪娥便在吴月娘耳根前极力撺掇打发她们出门,并率丫环媳妇棒打陈经济。可见她的斗争精神很坚决,也很有韧性。
    再后来,她不甘屈居人下,携财跟来旺私奔。想过一种正常人的生活。可是,运气太差!被拘捕了,官卖到了周守备府,落在了庞春梅的手里,被掠去头面花翠衣裳,下厨为奴。以后,又因春梅要在守备府中安插陈经济,怕孙雪娥知情举发,便把她卖到了临清酒家为娼。守备府周秀的亲随张胜包下了她,等到张胜杀死陈经济,孙雪娥见张胜被杖杀,恐怕拿她,不甘受辱,便自缢身亡,终年34岁。
    所以,孙雪娥是个集众多弱点与优点的小人物的典型。在她身上,我们常常能看到自己和我们周围人的影子!她这个人物形象,看似不起眼,却熠熠生辉,光彩照人。

    [作者:艾月]
    (本篇完,请接着看下一篇)
    《金瓶梅》解读目录:
    [1]《金瓶梅》的作者,在作品里究竟想写什么?
    [2]读《金瓶梅》中武大郎的婚姻悲剧,能体会到作者哪些高妙的编排?
    [3]如何从潘金莲的人生际遇,去认识她的人生追求?
    [4]怎么理解《金瓶梅》中,武松与潘金莲的情感冲突?
    [5]我们该如何解读《金瓶梅》中武松初会潘金莲时的情态?
    [6]金瓶梅里武松告别武大时的所作所为,除了道德,情商和智商都有缺憾!
    [8]看金瓶梅里,金莲初会西门大官人那场戏,我们能体会到作者哪些精彩的演绎?
    [9]西门庆与王婆的第一次交锋: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
    [10]王婆与西门庆二次交易,精彩对局,王婆靠什么大获全胜?
    [11]金瓶梅里,作者编排宋惠莲这个特别的女人,究竟是何考虑?
    [12]我们该怎么解读《金瓶梅》第一回里,作者对西门庆这个人的描述?
    [13]金瓶梅里,孙雪娥的形象看似猥琐不堪,其实光芒璀璨!
    ……
    @大森林狼嚎 2021-01-31 18:28:30
    周末快乐!
    -----------------------------
    周未快乐!

    [14]晨光:金瓶梅里,怎么理解韩爱姐嫁人?

    金瓶梅里,有个故事不仅很有趣,而且还展现了西门庆生活里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这故事就是西门庆帮助韩道国嫁女儿。
    韩道国,是西门庆新搭的开绒线铺的伙计。绒线铺是西门庆新拓展的生意。韩道国的主要工作,就是帮助西门庆掌管绒线铺的生意。据书中交代,他不是个守本分的人。本是破落户韩光头的儿子。如今跌落下来,替了大爷的差使,在郓王府做校尉。在县东街牛皮小巷居住。人性虚飘,言过其实,巧于词色,善于言谈。许人钱,如捉影捕风;骗人财,如探囊取物。
    可见,这个韩道国就是个家道中落的人。这种人心态都不怎么好。
    韩道国自从西门庆家做了买卖,手里财帛从容,新做了几件衣服,在街上行走时,便掇着肩膊儿摇摆起来。人见了都叫他“韩一摇”。
    韩道国嫁女这件事情的起因是,有一天,刚当了副千户不久的西门庆,骑马在街上喝道而过,撞见了冯妈妈。
    这冯妈妈,是以帮人做媒,拐卖人口,或贩卖针头线脑为生的女人。经常出入西门庆的家,故两人很是熟识。
    西门庆叫小厮把冯妈妈喊到面前问:“你寻的那女子怎样了?如何也不来回话?”
    婆子说:“这几日,虽是看了几个,都是卖肉的挑担儿的,怎好回你老人家话?不想天使其便,眼跟前一个人家女儿,就想不起来。十分人材,属马的,交新年十五岁。若不是昨日打他门首过,他娘请我进去吃茶,我还不得看见他哩。才吊起头儿,戴着云髻儿。好不笔管儿般直缕的身子儿,缠得两只脚儿一些些,搽的浓浓的脸儿,又一点小小嘴儿,鬼精灵儿是的。他娘说,他是五月端午日养的,小名叫做爱姐。休说俺们爱,就是你老人家见了,也爱的不知怎么样的哩!”
    西门庆道:“你看这风妈妈子,我平白要他做甚么?……实对你说了罢,此是东京蔡太师老爷府里大管家翟爹,要做二房,图生长,托我替他寻。你若与他成了,管情不亏你。”因问道:“是谁家女子?问他讨个庚帖儿来我瞧。”
    冯妈妈道:“谁家的?我教你老人家知道了罢,远不一千,近只在一砖。不是别人,是你家开绒线韩伙计的女孩儿。你老人家要相看,等我和他老子说,讨了帖儿来,约会下个日子,你只顾去就是了,”
    西门庆吩咐道:“既如此这般,就和他说,他若肯了,讨了帖儿,来宅内回我话。”那婆子应诺去了。
    过两日,西门庆正在前厅坐着,忽见冯妈妈来回话,拿了帖儿与西门庆瞧,上写着“韩氏,女命,年十五岁,五月初五日子时生”。便道:“我把你老人家的话对他老子说了,他说:‘既是大爹可怜见,孩儿也是有造化的。但只是家寒,没些备办。’”
    西门庆道:“你对他说:不费他一丝儿东西,凡一应衣服首饰、妆奁箱柜等件,都是我这里替他办备,还与他二十两财礼。教他家止办女孩儿的鞋脚就是了。临期,还教他老子送他往东京去。比不的与他做房里人,翟管家要图他生长,做娘子。难得他女儿生下一男半女,也不愁个大富贵。”
    冯妈妈道:“他那里请问,你老人家几时过去相看,好预备。”西门庆道:“既是他应允了,我明日就过去看看罢。他那里要的急。就对他说,休要他预备什么,我只吃钟清茶就起身。”
    冯妈妈道:“你老人家上门儿,虽不稀罕他的,也略坐坐儿。伙计家莫不空教你老人家来了!”
    西门庆道:“你就不是了。你不知我有事。”
    冯妈妈道:“既是这样,等我和他说。”
    于是,冯妈妈就先到韩道国家,对他浑家王六儿,将西门庆的话一五一十说了一遍:“明日他衙门中散了,就过来相看。教你一些儿休预备,他只吃一钟茶,看了就起身。”
    王六儿道:“真个?妈妈子休要说谎。”
    冯妈妈道:“千真万确。”
    妇人听言,安排了酒食与婆子吃了,打发去了。
    到晚,韩道国来家,妇人与他商议已定,早起,韩道国往高井上叫了一担甜水,买了些好细果仁,放在家中,还往铺子里做买卖去了。丢下老婆在家,艳妆浓抹,打扮的乔模乔样,洗手剔甲,揩抹杯盏干净,剥下果仁,顿下好茶等候。
    冯妈妈早早的就来了。
    西门庆衙门中散了,到家换了便衣,骑着马,让玳安、琴童两个跟随着,迳来韩道国家门口下了马。
    冯妈妈连忙请入里面坐了。良久,王六儿引着女儿爱姐出来拜见。
    这西门庆且不看他女儿,不转晴只看妇人。见他上穿着紫绫袄儿玄色缎金比甲,生的长挑身材,紫膛色瓜子脸,描的水鬓长长的,心摇目荡,不能定止,口中不说,心中暗道:“原来韩道国有这一个妇人在家,怪不的前日那些人鬼混他。”又见他女孩儿生的一表人物,暗道:“他娘母儿生的这般人物,女儿有个不好的?”
    妇人先拜见了,教他女儿爱姐转过来,望上向西门庆花枝招展也磕了四个头,起来侍立在旁。
    老妈连忙拿茶出来,妇人用手抹去盏上水渍,令他递上。
    西门庆把眼上下观看这个女子:乌云叠鬓、粉黛盈腮,意态幽花秀丽,肌肤嫩玉生香。便令玳安毡包内取出锦帕二方、金戒指四个、白银二十两,教老妈安放在茶盘内。
    他娘忙将戒指带在女儿手上,朝上拜谢,回房去了。
    西门庆对妇人说:“迟两日,接你女孩儿往宅里去,与他裁衣服。这些银子,你家中替他做些鞋脚儿。”
    妇人连忙又磕下头去,谢道:“俺们头顶脚踏都是大爹的,孩子的事又教大爹费心,俺两口儿就杀身也难报大爹。又多谢爹的插带厚礼。”
    西门庆问道:“韩伙计不在家了?”
    妇人道:“他早晨说了话,就往铺子里走了。明日教他往宅里与爹磕头去。”
    西门庆见妇人说话乖觉,一口一声只是爹长爹短,就把心来惑动了,临出门上覆他:“我去罢。”
    妇人道:“再坐坐。”
    西门庆道:“不坐了。”于是出门。一直来家,把上项告吴月娘说了。
    月娘道:“也是千里姻缘着线牵。既是韩伙计这女孩儿好,也是俺们费心一场。”
    西门庆道:“明日接他来住两日儿,好与他裁衣服。我如今先拿十两银子,替他打半副头面簪环之类。”
    月娘道:“及紧做去,正好后日教他老子送去,咱这里不着人去罢了。”
    西门庆道,“把铺子关两日也罢,还着来保同去,……”
    过了两日,西门庆果然使小厮接韩家女儿。他娘王氏买了礼,亲送他来,进门与月娘大小众人磕头拜见,说道:“蒙大爹、大娘并众娘每抬举孩儿,这等费心,俺两口儿知感不尽。”先在月娘房摆茶,然后明间内管待。李娇儿、孟玉楼、潘金莲、李瓶儿都陪坐。西门庆与他买了两匹红绿潞绸、两匹绵绸,和他做里衣儿。又叫了赵裁来,替他做两套织金纱缎衣服,一件大红妆花缎子袍儿。他娘王六儿安抚了女儿,晚夕回家去了。西门庆又替他买了半副嫁妆,描金箱笼、鉴妆、镜架、盒罐、铜锡盆、净桶、火架等件。非止一日,都治办完备。写了一封书信,择定九月初十日起身。
    之后,西门庆问县里讨了四名快手,又拨了两名排军,执袋弓箭随身。来保、韩道国雇了四乘头口,紧紧保定车辆暖轿,送上东京去了。
    这段故事里,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品味。
    其一,西门庆最初叫冯妈妈给他找个女子,冯妈妈误以为是西门庆要娶妾。所以,为了巴结西门庆,她是千挑万选的去寻找,最后才选定了韩道国的女儿韩爱姐。当她把韩爱姐介绍给西门庆的时候,才知道西门庆不是给自己找妾,而是给蔡京的管家,翟管家找妾。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这就相当于是西门庆把自己的妾送给了翟管家。西门庆能当了五品千户,就是太师蔡京多次收受了西门庆的重礼,给他的一个回报。他们之间的这种交易,是一种典型的官商勾结。可见,在当时的社会,权钱交易已是常态,买官卖官也是常态。从这里,可以窥见当时社会的黑暗。西门庆能不能把礼送到蔡京的手里,蔡京的翟管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很显然,这一次是翟管家暗中向西门庆索要女人。北宋的都城东京到西门庆住的山东清河县,差不多有四百公里。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实在不近。崔官家不在东京跟前找妾,偏偏舍近求远,让远在八百里之外的西门庆帮他找妾,这显然是一种明目张胆的索要行为。他敢如此厚颜无耻的向西门庆索用要,自然是他觉得在西门庆当上五品千户这件事上,他是帮了大忙的。事情也确实如此,如果没有他从中周旋,西门庆的礼恐怕很难送进去。如果礼送不进去,这个官,当然也就跟他无关了。这一点,西门庆自然是心知肚明的。所以,当翟管家向他索要女人的时候,他自然是很上心的竭尽全力的去帮他完成心愿。
    其二,韩道国的行为,很耐人寻味。说起来,这是嫁女儿。对一般家庭来说,可以说是一件非常大的事情。作为一家之主,韩道国只是早起往高井上叫了一担甜水,买了些好细果仁,放在家中,就还往铺子里做买卖去了。剩下所有的事情,全部交给了老婆。之后,如果不是西门庆要他亲自去送,恐怕他叁与的事情,也就如此了。正是他这种甩手掌柜的行为模式,让西门庆跟他老婆王六儿有了更多的接触机会,最后导致西门庆喜欢上了王六儿,并最终跟王六儿勾搭。之后,当韩道国知道王六儿与西门庆的事时,不仅不生气,还高兴的很,并常常有意躲出去,为西门庆跟王六儿约会创造条件,他不仅从没责怪王六儿,反而对王六儿更好。可见,他的行为十分反常!他为什么会形成如此的性格特征呢?我们看他的履历,似乎能看出一些端倪,原来他本是破落户韩光头的儿子,如今跌落下来,替了大爷的差使,在郓王府做校尉。从这里可以看出,他曾经也阔绰过,如今穷困潦倒了。这种人的心态是最容易不平衡的。他们常常很想过回原来的生活,可是又常常苦于无计可施。他这样放纵王六儿,默许她与西门庆苟且,只是为了能从西门庆那里捞到钱财,以改善他的生活现状。这种人,一方面可能是好吃懒做,极端自私,把别人都看成是为他提供享乐的工具。老婆也好,女儿也好,不论哪一个,只要能为他带来钱财,供他享乐,不管她们做什么,他都是愿意的。另一方面,也可能是他对生活和未来已经极度的失望,破罐子破摔。生活的贫困让他丧失了廉耻之心。从这个角度看,会让我们不由自主的联想到沈从文写过的一篇小说《丈夫》。小说里记录了当时湘西的一种现状,好多个丈夫,结婚以后把妻子送到船上接客挣钱,把挣到的钱寄回家里,供丈夫和一家人生活之需。这做丈夫的常常并不以这种事为耻。女人也是如此。他们都把这件事看成是一种生活方式。目的只是为了能够活着,并且活下去。也就是说,在生活的重压下,他们的廉耻之心已经完全被压抑住了,他们的家庭只是一个赖以生存的互助组。这特别像那种饿极了的人,当别人像抛给狗一样抛给他一个肉包子时,他会毫不犹豫的扑过去,像狗一样抢着吃。所以,这件事告诉我们,在生活的重压下,麻木已经渗入到社会的角角落落。
    其三,不论是韩道国,王六儿,还是冯妈妈,他们见到西门庆时,都是一味的阿谀奉承,不敢有丝毫的怠慢。此时的西门庆,既是有钱人的代表,也是官僚的代表。在他们之间的交往中,我们看到一种非常可怕的现象,那就是对西门庆的百依百顺。冯妈妈一听说西门庆想要女人,就小心翼翼千挑万选的为她他寻找,王六儿和韩道国一听说西门庆要她的女儿,不仅立刻双手奉上,而且心里还美滋滋的,像喝了蜜糖一样。这说明,当时的社会,绝大多数的人民,不论从肉体,还是从灵魂,都己经被奴化了!奴化他们的,表面看,一个是金钱,一个是官僚,人们已经完全屈服于这二者之下。但根子上,却是那个糜烂透了的社会制度。
    总之,韩爱姐出嫁这件事,对揭示西门庆的发家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对揭露当时腐败的社会现实,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向我们说明,这样的社会,已经烂透了。
    [作者:晨光]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小说文学 最新文章
长篇小说《程咬金日记》寻出版、网剧、动漫
亲身经历我在泰国卖佛牌的那几年(转载)
噩梦到天堂——离婚四年成长史
午夜咖啡馆
原创长篇小说:城外城
长篇小说《苍天无声》打工漂泊望乡路底层小
郭沫若用四字骂鲁迅,鲁迅加一字回骂,世人
原创先秦历史小说,古色古香《玉之觞》
北京黑镜头(纪实文学)
长篇连载原创《黑潭》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1-07-13 19:09:02  更:2021-12-08 14:54:40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