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网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佛经: 故事 佛经 佛经精华 心经 金刚经 楞伽经 南怀瑾 星云法师 弘一大师 名人学佛 佛教知识 标签
名著: 古典 现代 外国 儿童 武侠 传记 励志 诗词 故事 杂谈 道德经讲解 词句大全 词句标签 哲理句子
网络: 舞文弄墨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潇湘溪苑 瓶邪 原创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耽美 师生 内向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教育信息 历史人文 明星艺术 人物音乐 影视娱乐 游戏动漫 | 穿越 校园 武侠 言情 玄幻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阅读网 -> 佛经 -> 其他法师|宏海法师| -> 宏海法师:观无量寿佛经 -> 正文阅读

[佛经]宏海法师:观无量寿佛经[第1页]

其他法师|宏海法师|
首页 本页[1] 下一页[2] 尾页[16] [放入我的收藏夹]


(第一讲)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好,请放掌,阿弥陀佛。各位同修,各位莲友,大家下午吉祥。
那么因缘殊胜,现前具足,今天我们在这里开始宣讲《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在我们这个净土之路的系列讲座里边呢,再写一笔浓墨吧,所以在此我希望大家都能够发心,为了一切的九法界众生,同生西方极乐世界,摄一切有缘、无缘,同归西方极乐净土,而来我们修学净土法门。
这次学习这部净土宗的根本经典呢,这个《佛说观无量寿佛经》,那么此时此刻也赞叹诸位,今天能够列到这个法会之列。这想必,必然是宿世有这个甚深的法缘,特别是跟净土法格外相应。所以说今天能够在此时此刻,本人我也非常荣幸跟大家一起来共同种这个九品莲台的殊胜种子。那么在此感恩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一切尊法,一切圣贤僧。请大家发心,为什么呢?佛法最大,大哉佛法,不但我们在人的世界中,乃至九法界世界里面都是公共之法,都可以修,都可以成。一切众生的成佛之法,所以今生此世能够遇到佛法,这一个生命的价值意义就足矣了。
那么这一个众生的成佛方法我们也要反观一下,如果说就着一切众生本来是佛的这个层面来讲呢,大家都有佛性,本来是佛,一切具足,人人都在此列。如果就着一切众生现在还是众生的层面而言,那么这就显得极其的难闻,听不到啊!难信,离得太远了!难解,怎么也学不对,了解不了。这个难解不是你听不懂,而是你听不对,不能契机契理,何况难行、难成,所以说,在这样的一种一系列的难中,我们遇到了佛法,能够亲近净土法门。确实是人中稀有芬陀利华,那么在所有佛的一生的弘法事业中大家要,也是有时候要理解佛的这种婆心切切,为什么?
就是千方百计让大家成,成佛。所有的三藏十二部经典,也就是在这个千方百计中的种种施设,种种伏笔,明着说,暗着带,这样最后才推出了一个最最上上之策,真是我们说百千万计中的千方百计中三十六计走为上,往生极乐世界,横超三界,这是这么一个,貌似起来的话觉得说简洁,非常简洁至极了。你看就只要信愿持名,但是呢,解决的问题极其巨大。我们不知道一个无量劫来的生死苦海有多么的难出,难离啊,走不出去这个困境,怎么也走不出去。好不容易有点感觉,噼里啪啦几浪打过来就没了,而且可以发挥巨大的公益作用,大家你看,我们在这儿讲座,也一说到公益就觉得是一个非常负责、慈悲这样的一种,刚才我们给这个同修一块儿来念经回向,这都属于我们说公益,只为一个众生公益,可是一旦成功的往生呢,可以做九法界的公益事业。发愿而去,乘愿再来,去十方三世一切国土里面度众生,归于净土,这都是现前,此理现前有事。已经有的众生已经往生了,成了菩萨,又回来再度了。所以说这样的一种凡圣大事业呢,我们今天在此这个共修现场可以说又一次启动,非常殊胜。那么今天我们讲这个经典,弘扬这个法门,大家来听闻受用,乃至利益别人呢,可以说是这就是我们今天现前所具足的功德。
那今天虽然说开讲《观无量寿佛经》,但是今天呢,我们大概要做一个经前的玄谈,概论。首先我们来讲,我们这次讲这个《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第一点,我的所有的目标就是为了劝大家修习净土法门,劝修净土,这个念佛法门百千万劫难遭遇,千百年来一直在说,大家谁都知道说极乐世界有个阿弥陀佛,在这样一种这个三根普被,九界全收的法门中,没有一个人说不堪学修的,都能够成就啊;没有一个人不能获这个切实利益的,只要你有真信切愿,但是没有就是说,不是说所有的人都能够现前能够受持,尽管如此多的人在知道,如此大的知名度,如此多的人在知道阿弥陀佛,就这一个佛号就是阿伽陀药,但是真正能把我们的心依附在什么呢?就是怎么讲,生有诸佛护念,死有弥陀接引。你能不能靠死在这个上面,不一定的呀,而且这种往生净土,莲花托生、横生四土、圆证三不退,必定成佛。
我们现在听了这一系列都未必知道这些名词,一系列的难度的问题,一句佛号都能够解决,就是办不到,那为什么就是办不到?难信之法,所以你看祖师们老早就给预先设计了,莫讶一念登十地,须知六字括三乘,说净土法门是华严奥藏,法华秘髓。就是说净土一门虽然如此平铺直叙,在整个一代教法都是王于三藏经典的核心内容,就往这儿会,一切法门,无不从此法界流。一切行门,无不还归此法界,就是说的总持法门。特别在方等会上无问自说《弥陀经》,让大家执持名号,这是一代教法中苦口婆心为什么?就是为了因为我们这个时代,在《大集经》里面讲到末法时期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就是这么多的人修,不一定有一个最后能成道的。唯依念佛,得度生死。你看,法都是妙法,但是机堪不堪,另当别说了,所以为什么要劝修净土,大家要晓得在这个《正法念经》里面讲到说,所有的修行人在我们一心一意在求道的时候,大家都是一味的。
可是一定要观察十方便,就是这个时节因缘到了什么年代了,流行什么,大家能够做到什么,这个如果你不搞清楚,没办法。为什么呢?若不得时,无方便,是名为失,不名为利,就是你不认清现前的这个,我们常说识时务者为俊杰,你不认清现前这个时代的话,你得不到这个利益,反而有过失。那曾经比喻说,好比说你现在求火,是的,钻木可以什么呢?出火对不对,可是你拿一块湿木头,你能钻出火来吗?钻不出来。好比说你要水,好,从这个甘蔗里边也可以榨出水,但是你拿一块干透了的甘蔗,能榨出水来吗?榨不出来。在这样的情况下,佛的法呀有正法、有末法、有像法,等等又说后五百年,第一个,第二第三第四第五个各有五百年,在当时的时候呢是修什么?修定和慧属于正修,就是正业了,这个忏悔呀乃至修其他的呢,属于助业,但是时转至我们现在,可以说修忏悔,持名念佛才属于正业了,修定修慧属于什么呢?副业了,你修不了了,你们试一试,每一个同修往往都觉得,一说到根机不够,还是下意识觉得自己是上上上上根机,其实都错了。
为什么错了呢?这要以事实为依据,要以佛法为准绳的啊,你生在这个时代,就铁定了你绝不是上上根机了,上上根机都了道了,都是剩下的。所以说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知道佛度众生他就种种方法,种种方便,你比如说口说十二部经,用这种法来摄受众生,这是第一。再一个,有时候用无量的光明相好,让大家一心系念,这是第二。第三种有时候还会放光现瑞显神通,显他的种种不可思议神通,这是第三。唯有第四种就是什么啊,如来有无量名号,有众生系念称名,皆生佛前,这是最后打保票的意思,就是称名,用名号来度众生。所以说我们现在呢,正是称佛名号之时,一定要搞清楚现状,这个印光法师曾经讲过,说假如果如来不说这个净土法门的话,末法众生想在这一辈子现生了生死者,没有一个,出不去。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一定要提倡大家要劝修净土,学要广学多闻,行一定要会到净土里来。
这样的一个法门在当时正法之际都说过,说九界众生离此门不能圆成佛道,十方诸佛舍此法不能够普利群生,离开净土法门利益不了。你看为什么每次讲净土法弥勒菩萨一定在列,为什么呀?龙华三会的时候还要把这个法脉继承下去,所以一定要劝生净土,劝修净土,这是第一点了,跟诸位讲。第二点就是告诉诸位,最核心的问题,净土法门的他力自力问题,这个说起来,跟大家讲的有点突兀,都知道他力自力吗?知道吗?净土法门号称他力本愿,我们所有的修行方法都属于通途法,都属于靠自己的力量,艰辛跋涉地往佛果上走,唯有净土法门叫做他力本愿,靠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力来成功得度,但是你有没有搞清楚他力自力呢?我们一说他力的时候,你总归是说,哎呀,阿弥陀佛就是临终接引嘛,有阿弥陀佛还怕什么呢?你真的不怕吗?对他力有多少信心呢?
他力跟自力不是两个东西啊,你信他力怎么信呢?你得用自己的力量去信啊,这个力量你有没有发挥出来,不一定的。所以我们常说到他力本愿,他力本愿,对于他力自力呀,我们要懂得鉴别,这个今天首推其冲地跟大家说一下,为什么?如果你纯靠他力,自力不努力的话,不可以,就成了日本的净土真宗了,大家听过日本的净土真宗吗,他们就是说完全靠给阿弥陀佛来接引,佛也不念了,还可以造恶,说善人都来接引,恶人更加要接引了,恶人更苦呀。
而且别人在念佛的时候,他还说,说你为什么要念,说明你不信,我一句都不念,我就信。这个理上好像能说得通,事上面行不通,没有这回事,所以呢,不能够纯靠他力。但是如果你纯靠自力,不靠他力,那又成了难行法了呀,不是横超法。所以今天呢,给大家厘清一下,这两种都不对。净土法门是自力的信愿念佛,和佛的本愿力接引相结合的二力法门,你看印光法师也讲过嘛,这个他说自力佛力二皆具足的就是净土法门,为什么呢?已断惑业,就是烦恼全部断了的,速证法身。
那么烦恼一丝一毫没有断的,带业往生,都能够往生。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对于他力自力就有一个明白,在什么情况下用自力呢?我告诉诸位,尽形寿往生之前,要卯足了劲提起来佛号要念,这是自力,体现我们的真信和切愿,一向专念阿弥陀佛,或者万善同修,回向往生,乃至听闻正法,读诵经典,劝进行者,随缘弘法利生都要做到事和理呢,同时尽力而为,这就叫自力,一切都是往生资粮。但是在这个情况下,我们也要知道,如果实在做不到,千万不要以为这会影响往生。真正要往生,一句佛号,乃至一部经典也是往生的正业,这就是说你随分随力地一定要生起什么呢,自力的信愿往那儿靠,在这辈子要表达你的往生心,用自力来表达。那么假如果说这个自力圆满了以后,能不能够往生呢?一点儿都不用怀疑,为什么呀?就是说我们接引往生根本跟你无关系,大家一定要记住,跟你的力量没有一点点关系,全靠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一定要搞清楚。
我们这辈子能否得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有什么呢?相信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相信自己的愿力跟他的愿力对接,能不能往生全是佛的功德,跟自己一点关系都没有。就是我能否往生,就靠阿弥陀佛了,能不能往生不是我的事,是他的事,他说了必定往生,那么我就相信一定往生,全靠的用的是他力,没有自力,这个就不容怀疑,大家不要怀疑,一定要生起决定的信心。这不是我说的呀,你看在《观无量寿经》里面说到,上品上生的时候说到:法子,就是各位,我们都是信佛的法子啊,佛法的儿子,子孙。法子,汝行大乘解第一义,是故我今来迎接汝。我来接你。
在这个中品里面讲到说:法子,汝今清净发无上道心,我来迎汝。我来迎接你。这个中品上生里面又讲到:以汝称佛名故,诸罪消灭,我来迎汝。我来迎接你,就是因为你念佛念得罪业消了。特别是在《佛说阿弥陀经》里面讲到,若一日若二日,七日嘛,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那么其人临命终时,大家要锁定这些圣言量,有时候我们为什么一下子就被别人说服了,说哎呀能不能往生呀,一下子又心里没底了,说好像是这么回事,为什么?就是因为你对经典佛说的话你就没有框死,你看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干什么呀?现在其前啊。大家要知道,临命终时,就是命尚未终,将要终,不是命已终以后,不是命终以后了,那大家想想,临命终时,现在其前,他来接引,他来安心,一点烦恼生不起来,恐惧心都没有,一切恐惧,为作大安,这个时候,顺理成章往生呀。
因为你相信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你发愿愿意往生极乐世界,这纯靠他力,跟自力无关,我们真正的自力要在靠他力的这个自力上来显现,能听明白吧,是这样来立足,这叫做搞清楚了他力自力。也就是感通佛力,需要我们这辈子尽情地努力,如果你有偷心,那么说明你对佛的信心不够,对于愿力不什么啊?没有丝丝入扣,有偷心,那当然往生不了,如果你在这方面往那个没有偷心,全身心地靠倒,决定往生,不用怀疑了,因为那是佛的事,不是你的事。所以我们这次来,讲这个《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第二个玄谈,就是希望大家了解自力他力,特别是九品往生章里面下品下生,五逆十恶的罪人都能够临终十念,念念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这都是佛说的啊,大家知道佛的广长舌不打妄语,这是第二点。
那么再来说一下这个第三点,第三点为什么这次来讲这个《观无量寿佛经》呢,因为我们众所周知,净土不是有根本三经吗?这都知道吧,《无量寿经》、《阿弥陀经》和《观无量寿经》,这净土三经里边呢是净土所依的根本经典,那么依照着古德对于这三部根本经典所宣的义理,他有侧重点而言的话,这个《阿弥陀经》讲的是信门,由信心入门;这个《无量寿经》里面讲的是愿门,由愿力;恰恰我们今天讲的《观无量寿经》主要讲的是行门,行门。所以说佛说这部经典也有甚深的这种隐义,密义在其中,为什么呢?就是围绕净土资粮展开根本的学修,血脉,法脉就是信愿行,三部资粮,三部经典。那我们今天之所以在这个净土之路,第一个开经讲到这个《观无量寿经》,我们觉得也是要建立一个殊胜的缘起,什么缘起呢?就是我们首讲《观经》,我们净土之路以什么呢?以行门为根本,希望大家来学,来闻思,最后落实到以行门为主,建立这么一个缘起,不落于口舌,这是久久而生的弊病。所以希望大家不但说一代佛法里面,特别是以净土,都是以行为根本,要真修实干的。
这个真修实干有两重,一个你得念,你管他不要说在此也讲过什么散心,正心,什么功课数量等等,你不要计较,你只管念。每天都要念,如果念不起来就要有功课,如果功课还是想不起来,就要提珠子,不断地转,你吹不了牛,开始就说那个痛快方便的话,你提不起来,这是一个真修实干。二一个真修实干是什么呢?要消归自心,真的相信,真的相信有极乐世界,真的决定发愿这辈子要往生,绝不想再继续轮回,这些都是要真的,瞒天过海都能瞒得了,就是瞒不了自己,这也叫真修实干。所以说这就是我们说的用行门来开展我们的净土之路,你看彻悟禅师曾经讲过,讲开示说,说为什么不能够死心念佛呢,为什么不能够真发真信切愿呢,就是因为你不能够念,就是你的愿不够切,你的愿不够切,那是因为你的信不够真,所以说一旦念佛的时候,举行起来的时候,就把信愿已经连带其中了,才称之为净土真修行人,所以大家要念,管他三七二十一,放开了去念,这就是我们这次讲这个《观无量寿佛经》是从行门入手,立足本位,这是第三点了。
那么立足本位,行门入手以后,那你要锁死呀,念佛也有好几种。我们在讲,下一次讲经题的时候,就要讲到《观无量寿佛经》,那还有观想念佛呢,还有观像念佛呢,我们在此呢要讲到,第四点就是说明什么呢?持名念佛为最上。很可能大家也要问说,我们讲《观无量寿经》,这掀开经本里边都是十六种观法,每一种观法都层层递进,最后是观这个佛的这个报身,乃至劣应(身)观,杂观,三辈九品,那么多,为什么要讲持名念佛呢?难道非得这么执著,这么教条,这么禁锢在一个窄的一个路线上吗?当然我们知道,在这个《观经》中最主要的内容,比如说净业三福,这个我们稍微读诵过的都知道,往生净土就是三世诸佛的净业资粮开始就是净业三福。像这个奉侍师长呀,孝养父母呀,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是人天福,世间的善;那么大家能够持戒,不犯威仪等等,这个这叫做戒善,持戒的戒,是二乘的善,就是罗汉的善。还有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叫做行善了,就是真正地有起行了,这叫做大乘善,大乘福。
那这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版块,都让大家去做,为什么一定要落脚到持名念佛呢?像这个十六观法里面,从开始的落日观呀,你看我们有时候也想到说,为什么说极乐世界就在西方,又想想,因为太阳就在西方啊,东升西落每一天的日落之时就是一天的归根结底之时,他就在西方。这也有表法,所以我们这里十六种观法从第一个就叫落日,就先从落日开始演习,后来的水观,地观,树观,乃至这个上辈,中辈,下辈。一般都把十六种观法整个占据了这部经典的核心内容,最大的篇幅。可是呢,我们要知道,这部经典里面,而且把这个十六种观法,前十三种叫做定善,就是要端坐思维,而且就要对着西方,也不能在行中,也不能在走中,也不能在卧中,就要端身正坐,这是《观经》跟其他的观法不一样的地方。后三种观法,三辈九品称之为散善,是为末世的凡夫,浊恶世的凡夫所开设的,那等等这些难道修持方法就得落脚到持名念佛吗?
这往后随着我们对于经典的讲解就知道了,最后讲了这么多句,这么多法,十六种观法以后,有一句话,最后佛嘱托阿难的时候,怎么讲到的?说什么呢,汝好持是语,持就是执持的持,是语就是这句话,持是语者,说持什么呢?就说一句什么话呢?即是持无量寿佛名。你看,净业三福,圆发三心,十六观法讲完了以后,最后这部经典要结束了,佛嘱托阿难说,你好好说这句话,这句话是什么话呢?就是念阿弥陀佛。所以后来的祖师给注解的时候,千里来龙,血脉最后就发现了,这是这个龙脉就在这儿,什么这儿呢?观虽十六,言佛便周。只要你念佛,就具足。所以这个善导大师在说到说,上来虽说定善两门利益的时候,最后说到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阿弥陀佛。你看,就是佛的根本的这个欲说还休的那个,最后才说出来的这一句根本情怀,是什么呢?就要你执持名号。其他的都可以不,就这个事绝不可以不,我们说的来龙去脉,来龙去脉,千里来龙最后血脉就在这,所以说以实修为本,那么实修中的本是什么呢?持名念佛为最上。故而我们要讲这部《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最后一点还要说一下,为什么要讲这个《观经》呢?就是为了开正法眼藏,就在《观无量寿经》里面道破,什么话呢?我们给大家这里读一下,在《观无量寿经》中,第八像观中有一段开示非常重要,他讲到的就是约心,如果我们手里法本的话,拿到这个第八观中,第八个观法中,一共十六种观法,你看都是每一个观法最后都是,若如是观者,是名正观,若作他观,皆是邪观。第八,找着了没有?诸佛如来是法界身,第八观,找到了没?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往后面看,往屏幕上看就看到了。那好吧,我们这个不用找了,我们读一遍大家都知道了。
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如果做过汉传佛教早晚功课的都知道,最后念八十八佛有一句话叫什么呢?法界藏身阿弥陀佛。入一切众生心想中,心想一切众生的心想是什么东西呢?就是你现前的一念,就是大家的念头,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就是我们的念我们的想,在想佛念佛的时候呢,这个心当体就是佛的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
后面的关键词是什么呢?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是故应当一心系念,谛观彼佛。就这段开示,大家知道这就是我们后来常说的心作心是,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八个字还能浓缩为四个字,心作心是。那么我们要跟大家深究一下,大家我们你看常说到,我们说哎呀,佛法嘛就是修这个心法嘛,心地法门嘛,就是要看好自己的念头嘛,那么我们每个人就坐在这里,就要思察,这个念头在哪里呢?我跟诸位讲法的时候,你们看着我,对吧,好像我们会心的时候,我们讲的法义我就觉得你明白,对吧,你听我的法义,这么一点头,就觉得我是明白了。
那大家想想,我说大家明白了没有,你一点头说是明白了,一来一往,这个平台在哪里呢?你怎么知道我的想法,我的问话,我怎么知道你的首肯确实无疑,怎么知道呢?如果说你是你,我是我中间的东西安全割裂开来,我说的你能感知到吗?你说的我能知道你听懂了吗?因为中间有割裂,不是一块儿的。既然我的念跟你的念在碰撞的时候,大家记住这不是碰撞,是什么啊,本来就在一起,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这是立足于圆教的话,所有十方三世佛都是一法身,就是在我们的心念,现前一念中,都在其中,这个能理解吗?非常深邃,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你看我说的大家听懂了,你理解以后也首肯,我明白了,收到这个信号了。那么我们现在正在讲法,劝大家往生极乐世界,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跟我们的心是不是还是一块儿的呀?永远都是一块儿,整个宇宙万法都是一块儿,就是这么个东西。所以既然是一块儿,你把它割裂开来,想自己的事儿,对吧,说了人间的情了,那你这会儿反过来就想佛,就想他的这个心,跟他靠拢,再靠拢,重叠再重叠,最后合二为一体,显现出来了,这就是遍法界心,遍法界身,诸佛如来。为什么?他的身心合一就是这个现前一念,现前一念心性。
那么我们在想的时候呢,我们的心性虽然跟佛是什么呢?是一样的,可是我们现在随缘随的不一样,怎么随缘呢?心作心是,我们的心如果你做的九法界的事,你看,你如果做的是六度万行,那你就是菩萨,做的是菩萨不是佛。如果你做的十恶业,最陋劣的,特别猛烈,那你做的是地狱众生,不是佛。你做了五戒了,这辈子你什么啊,成了人了,这就是现在显现了。所以心作心是,如果我们现在套用到十法界来讲,就是什么呢?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是心作菩萨,是心是菩萨,是心作人,是心是人,是心作地狱,是心是地狱。那就说明什么了?是心不作地狱,是心就不是地狱,是心不作人,是心就不是人,是心要作佛,是心就决定是佛,九法界十法界随便我们心作心是。
这个道理简单不简单?明了不明了?千经万论从来没有道彻到如此地步,没说过嘛,为什么安列在,他的其他经典里面也可以说啊,为什么安列在净土经典里面来说呢?大家想想。你想我们讲到心作心是,那就说明说,再说白点,就是心想事成,心想什么就是什么。愿意干什么,就干什么,一切为心所召,一切为心所现,为业所感。所以说你如果真的能把这一段话能够了解的话,那我们现在心想菩萨法界就是菩萨,心想这个罗汉法,就是罗汉法界,那我们随染缘,就在九法界,随一真法界净缘,纯净缘大家记住,一般我们都觉得菩萨法界,罗汉法界,辟支佛法界都属于净土了,对吧,可是真正的纯净缘只有佛法界,菩萨法界还有漏,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你能够把这个道理听明白,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所以这个彻悟禅师语录就讲过呀,说《观经》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二语,就是这两句话,他说了,不仅是《观经》一经的纲宗法要,也是释迦如来一代时教的大法宗要,也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纲宗法要。他就讲到说,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这句话,如果你这个宗能透过来,没有一个法透不过来,如果这个法能够明了,没有一个法明了不了的。所谓说什么,所谓学虽不多,可齐上贤,就是跟诸圣贤一样的,你想想这个话,就等于说参学已毕呀,就是等于说理论上完全明白了,其他的不知道都是什么呢?完全没关系,这个知道了就等于都知道了。
你看这样的一种总持法义,把这个核心线索让我们领解认证了以后,一切万法都在其中了,这就叫正法眼藏。那我们就知道说,哎呀,能够这个理上能明白了,那就不必再问人了,心作心是。蕅益大师也都讲过开示,说如果你果然是这个修出世间法的大丈夫,那么自己就应该谛信,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假如果你一念跟佛有隔,你就不是是心作佛,心作心是,对吧。假如果你念念都在佛里面,那就是跟佛无间了,什么问题就不要问,何劳更问阿谁,就是根本不用问别人,什么问题都解决了。你看还是说这个明白,大家想想如果我们念阿弥陀佛,念的正在进行时,一个妄想都插不进来的时候,你还有问题吗?那问题全成了妄想了,你还有业障吗?那就是说明你没有念啊,你还有烦恼吗?说明你的中间有隔啊,没在一心不乱,所以我们讲这里呢,今天为什么讲这部经典,就是因为开这个正法眼藏,这个法眼呢,心作心是这句话,不但是这部《观无量寿佛经》的经眼,也是净土宗的宗眼,也是释迦牟尼佛教法的教眼,也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根本眼,就是心作心是。
鉴于此,我们才在这里开始讲这个《佛说观无量寿佛经》,所以在此呢以这个经前的这几点,跟大家做一个交代,概说,希望我们诸位同修呢大家想想,我想净土一教从来都在弘扬,从来都是法脉不断,那咱们今天这么一个小小道场,也来了这些人,大家想想那我们在此来讲,大家来学,也不是说我们的智慧辩才,当然就不能跟古德相提并论了,但是至少在我们的这个因缘法界内,能够为净土法门又培一把土,添一块柴对吧,增广一下,那也说明更加地扩展开来,也无愧于我们今天的这个发心。特别是如果只要大家你看,昨晚还跟咱们居士一块儿说了说,你若真修,我必护法,这是韦驮菩萨许的诺言。昨晚我就接了一个话,我就觉得真的有时候,我们现在真修,真修不起来,不能够念念真修,有时候很多时候是假修,或者说不深修,但是我也接了一句话说,接了一句什么话,你若想修,我就护法。只要你想修,想了生死,我就帮你消业障,菩萨决定会的。你想这个念念念佛,他就给你清障碍,菩萨决定来的,都不用想。所以请大家都发心来学这个《佛说观无量寿经》,学这部经典,这是经前给大家说几条。
那么当然在此再说一下这个《观无量寿经》,这部经典的一个概况,大家要知道净土法门从一开始是庐山慧远大师起建的白莲社,一百二十三个人全部成功往生。这是第一笔,那么第二笔从什么时候开始呢?就是从这个经典的翻译,慧远大师的时候,净土的经,根本经典还没有翻译过来,后来才《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弥陀经》陆续地翻译过来,第一经是《无量寿经》、后来《弥陀经》和这个《观无量寿经》。但是呢,净土的第二代祖师和他的传承就跟这部经典有极其密切的关系,我们都知道净土宗的十三代祖师呀,第二代祖师是善导大师,那么善导大师的法脉从哪里来的呢?是从昙鸾大师来的,听过昙鸾大师吗?听说过啊,昙鸾大师是净土宗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他是我们现在这个山西的代县,代县人,就是他俗家的时候,离这个五台山很近。
十多岁的时候,就常闻到五台山有这个灵感的事迹很多,那么他就游历到,游玩了以后就发心出家了,出家当时他的信仰比较杂,就是说读这个《大集经》的时候,觉得这个经典义理非常深邃,他想给它做这个注释,做注释的时候这个人命无常,他自己也是突然间就感到这个气疾了,就是说,估计是跟我一样这个气管,这个支气管有毛病,我是说的多了,不知道他是怎么弄的多了,费心耗太这个,心思费得多了。那么当时有,后来虽然痊愈了以后,感到这个人命无常,就发了一个心说,我先得学个长生不老之术,说长生不老了再,这也是颠倒你看。
所以在这个,当时在这个梁朝的这个大通年间就去南游,我们知道南北朝的时候,还不是那么沟通的,像我们现在想去江南就去了。那会儿是两个统治,分江而治的,那么他当时听说江南有一个道士叫做陶弘景,经年修这个神仙之法,他就去到南方,当时南方的时候人家又盘问他半天,最后还是经过盘问了以后,还去见了梁武帝了。梁武帝还对他非常礼遇,后来他回了北方以后,梁武帝还觉得这个昙鸾大师特别不可思议,还常朝北方去顶礼,说北方的鸾法师是肉身菩萨,那我想必说他这一遭走的应该是弘宗演教,为弘扬净土法门做铺垫吧。
怎么个铺垫法呢?他到了南方以后,果不其然见到这个道士了,陶弘景,最有名的这个道教的发源地在江苏的有一个茅山,你们知道吧,就在宝华山跟前儿呢。那么当时就给了他授了这个《仙经》,一共有十卷,他就非常美滋滋地就领着这个想找一个名山去修炼这个仙术。那么回到北朝的时候,回到这个魏的时候,途径洛阳,见到了从印度来的菩提流支三藏,菩提流支法师就是给《往生论》做这个翻译的。我们现在看的《往生论》就是菩提流支法师翻译的。他就去请教他,去拜见他的时候呢,就问到说,佛法中有没有这个长生不老的方法,说你看能够胜于中国的这个《仙经》的,我手里有十卷《仙经》了,说佛法里面再有没有长生不老的方法?当时这个菩提流支法师一看他说太没骨气了,说和尚找道士去取经,这不是反调了吗?所以就对他不以为然,还呵斥他,说你看你都到什么地步了,就告诉他说纵得长生老而不死,还不是在三界轮回中吗?
就是说不但说你肯定死,这是必死无疑了,纵然你不死你也在三界轮回中,所以就告诉他说,给他说长生不死之法,唯我佛道有。就是只有佛法里面有,就把这部《观无量寿经》送给他,说你好好依之修行,当得解脱生死,这个寿命兆载永劫,就不会死了。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这个昙鸾大师就把这部经典,把这十部《仙经》就全给烧了,烧了以后一心一意行归净土,特别有名,当时昙鸾大师对净土宗的这个建树是可以说第一人,真正把净土的这种他力本愿的教义发挥出来,就是从《观无量寿经》里面吸取。以至到后来还有一个道绰大师也是他的弟子,也依着他的法脉在山西的玄中寺看见昙鸾大师有一个碑,记载他的事迹,那么看了这个碑以后,心被他的行迹感化了以后,也跟着行归净土。乃至善导大师后来也是追随着道绰大师的脚步,直接什么呢?继承过来的净土法脉,所以说当时从中可见这个《观无量寿经》是流行度非常广的,特别特别广。而且呢,确实这个《观无量寿经》在这个净土五论一论,他的理论是最为深邃的。
其他另外的两部呢,就是光这个心作心是都没讲到这地步,除却这个净业三福,十六妙观,乃至心作心是之外,比如说还有圆发三心,让大家发这个菩提心的基本内容,就是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乃至里面也讲到说什么呢?观佛身亦得见佛心,就是只要你作意去观想佛的色身,妙相庄严,就能够见到佛的心。同步的,还讲到说佛光摄取念佛众生,摄取不舍,就是只要你念阿弥陀佛,就等于说你已经摆脱不了这个净土法门了,佛一定会去想方设法的促成你最后成功。乃至最要命的就是什么呢?九品中的十念念佛皆得往生,就几乎没有门槛,都在这部经典里面发挥出来了。所以鉴于此呢,我们下面的一个版块呢,就是要跟大家了解一下,这部经典在整个一代教法里面的地位,这是我们今天第二个主要要说的,大家了解的这个情况。
因为佛讲经讲了三百多会,说了四十九年,那每一部经典都会有自己的时间,处所,为什么?都会有这些问题,那么你就要说到这个经典在这个整个一代教法中他处于什么地步,我们要了解一下。首先我们来看本经所属的藏,所属的法藏,藏就是藏经楼的藏,什么意思呢?藏经楼中的三藏大家都知道,都知道吗?哪三藏啊?对,藏经楼里面的经、律、论,那我今天问一下大家,这部宝典属于什么藏,你们还怎么还咯噔了半天呢?这脱口而出的嘛,《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呀,所以三藏里面属于经藏所摄,不是律也不是论;那么从另外一个藏来讲,我们就要判别一下,一代教法里面,当然我们常分别到,我们有时候用大乘小乘来判别,今天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一个叫做声闻藏,就是度化这个罗汉和辟支佛的;一个叫做菩萨藏,佛说的整个教法无非声闻藏,菩萨藏。
这部经典属于什么藏?什么藏?菩萨藏,彼佛国土无(三恶道),这个《往生论》里面说了,女人及根缺,二乘种不生呀。彼佛国土皆是诸上善人,皆有一生补处,其中多有一生补处,都是大乘菩萨一生补处的,皆是阿鞞跋致。所以大家想想,绝对是菩萨藏所摄的,根本就没有声闻的份儿,阿罗汉凭自己的力量根本往生不到极乐世界,按说他已经完全了生脱死了,那依照着我们凡夫的因果的话,那我们跟阿罗汉比,连提鞋都没资格,人家都见思烦恼断得干干净净,我们连一丝一毫都没有断。可是你一旦发心,你的根性在阿罗汉之上,这就是菩萨藏所摄,这是从本经所属之藏上来讲。
那么属于何乘呢?这就叫我们讲到的这个乘,乘载的乘,大乘、小乘,这个三乘、一乘,五乘等等,乘是什么意思?就是运载的意思,《法华经》里面有一个最有名的比喻叫做三车喻,你看我以前讲过说我们佛源老和尚不是做这个佛学院开学的时候:三车虚设怜诸子,火宅同离赴乐邦,什么意思呢?就是把佛比喻成一个大富长者,他家里着火了,那么小孩们在里边玩的不亦乐乎,就等于说我们众生在这个三界火宅,滚滚红尘里面觉得还不错,舍不得出离,这个时候眼看着房子就要塌下来要死了,就等于说这个世界成住坏空,马上你连听闻佛法的机会都没有了呀,都不出去,在这种情况下,他就开始讲这个三车,给年龄最小的说,哎呀,外面有一个什么呢,非常好的一个车子出去就能玩,叫做羊车,比喻什么呢?就是比喻声闻乘的四谛法门,苦集灭道,大家听过吧?知苦、断集、慕灭、修道。
还有年龄稍微大一点的,他就给比喻说,赶紧出去,外面有一个非常漂亮的车,是什么车呢?鹿车,鹿不是比羊大一点吗,对吧?鹿车,那么这个鹿车属于中乘,就是辟支佛修的法门,十二因缘,听过吧,那么最后还给他说,外面有一个牛车,非常富丽堂皇,你赶紧出去坐在这牛车上就可以玩了,这就比喻说菩萨的六度法门,这个就叫三车喻,比喻小乘声闻,中乘辟支佛,大乘菩萨。还有一乘叫做什么乘呢?什么乘?佛乘,就是说把这个三车把它们虚设,把这小孩都给引诱出来,最后是出去什么?只有陆地大白牛车,比这个牛车还要更加庄严,印度人为什么用牛做比喻呢,印度的那个牛如果有那个纯种的那个白色牛,连一根杂毛都没有,身形特别还很庄严,所以这里叫做一佛乘,就是诸佛的菩提涅槃,如大白牛车。你看最后两句佛源老和尚那会儿讲到的说,宝山已入休空手,高坐白牛见法王,就是指的陆地白牛,禅宗以后明心见性的人就是看到,说你有没有见到陆地白牛啊,就是等于说出了院儿,所以在这个属于何乘,小乘,中乘,大乘,佛乘中,这部经典属于什么乘?属于什么乘?
错了,对啊,教令念佛,你们听到了没有,讲了这半天了,累得我这么累,你们都不给点面子,还说大乘,大乘是菩萨乘呀,这是又一种判法,我们要全方位立体式地把这部经典的重要性给他列出来,明白吧?心作心是,即成佛道,快速地成佛,说的是一乘佛乘法啊,在这里,这里小乘、中乘、大乘都属于三乘,三车虚设怜诸子,火宅同离赴乐邦,宝山已入休空手,高坐白牛见法王。只有大白牛车,一佛乘,无二亦无三,这是《法华经》里面开权显实嘛。所以这一部经典就属于大白牛车所摄,听明白了吧。
好,那么我们第三个呢,再从他的三时判教来再进行一个论点,大家听过三时判教吗?这样听一听,一方面我们了解一下,再一方面也增加一下知识,以后再讲出来大家都知道了,华严宗把这个佛说的一代讲法判做三个时间段,三时,第一个叫做什么呢?日出先照时,就跟太阳出来,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先照的是什么呢?所有的这个高山、高原对吧,先领略日光啊。我不知道你们在北京可能,北京也有这个具体的视野。
你看我从小在黄土高原上就看见,太阳刚刚升起来的时候一定是先照那个,隆起来的什么呢?高原或者山。你们住在楼里边的也是一样呀。假如果今天空气还不错,太阳出来,肯定先照在什么呀?楼层高的人家,是吧?这叫做日出先照时。比喻什么呢?佛一开始成道以后讲这个《华严经》,说的是什么呢?根本法门大法,这是第一时。
那么第二时叫做日升转照时,就是太阳升到日当午了,那么就所有不但高楼大厦,这个高山高原,所有的什么呢?峡谷、平川都能照上,因为什么?太阳当午了,骄阳当午了,都能照得到,这个时候就叫做依本起末法门,就是依着华严起末,末为什么?为上中下三类的众生都能够照顾到,所以叫做这个日升转照。最后太阳落的时候还叫做日没还照时,就是比如说说《法华经》,摄末归本,所有的这些都会归到这。大家猜猜这部经典属于什么时?属于什么时?日出先照时说华严根本法。我告诉诸位,净土三经,大家知道在方等会上说的,方等会上属于日升转照,就是说什么,你看吧高楼也能照得到,峡谷也能照得着,三根普被,利钝全收呀,这是又从这个角度来讲的。所以就叫日升转照,就是说上中下三类众生全部都收摄其中。
不但以此,而且你看日出先照时说的华严,普贤菩萨十大愿王,是不是导归极乐呢?日末还照时说的法华,可是《法华经》里边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是不是说的净土?所以整个一代教法没有一时不在说净土,只是在方等会上为了面面俱到这样平铺开来说。所以这部经典一直是整个一代教法的保留项目,从三时看虽然在这个中转时,一个叫初转,一个叫中转,一个叫末转。在中转时说的法,但是他是统摄三时的,这又是从这个角度来讲。再说一点知识性的吧,我说的这样能听得懂吗?
再说点知识性的,这样我们下面讲经题的时候,大家都慢慢以后也就知道了。你们听过三藏,那听过十二部吧,十二分教?皈依了吗?皈依的举一下手,那基本都皈依了嘛。皈依法竟,宁舍生命,终不皈依外道典籍,皈依如来所说三藏十二部一切教典,是我所尊呀。三藏是经律论,十二部教典就叫十二分经,明白吧?十二部教典是怎么所说的了?三藏是整个佛说的总内容,这个十二部经就是说把佛讲法的整个这个法,分成十二个部类,十二个形式,所以叫做十二部。十二部我们大概介绍一下,虽然有点长。比如第一个叫做契经,也叫做长行,长短的长,一行两行的行,这些经典直宣法义,不限定里边的字呀句呀有多长多短,就是长长短短就像我们的散文一样,这叫做长行。
那么第二个就叫做重颂,就是讲了长行以后又说了一个偈颂,就是那种四六句子,像我们诗一样,对吧。那个就是一部经里边前边讲了一些散文,为了这个什么,后面又说了些偈颂,这就叫做重颂,重宣其义。你看《地藏经》不是有一大段,我记不清楚,就是对前面整个功德利益品的一个说明,这就叫做重颂,就是歌颂的颂。
第三种叫做记别,就是授记的意思。佛在讲法的时候给这些弟子说,你前生是怎么样?前前生是怎么样?前生后果,说他的生死因果。有时候又给某某弟子,你看《法华经》里边不断地给授记、授记,你将来在某一个时间,某一个地点,什么劫数?什么国土?度多少人?你寿命多少劫?正法、像法、末法多少都会说,这些就属于授记。
第四个叫做讽颂,就是不说长行,没有散文,全是诗句。讽颂,这个讽刺的讽,讥讽的讽。第五个叫做自说,就是没人请,我自己说了。最典型的一部经典无问自说是哪一部知道吗?《阿弥陀经》,看来都知道。第六叫做缘起,因缘就是因请而说。有的人请问这个法他就说了,有的人犯了这个戒了他就说了,有的这个事情发生了以后就这事,对治这个法门又说了,这就叫做因缘,缘起,第六个。那么第七个叫做譬喻,就是打比方,这个大家都知道。那么第八个叫做本事,不是说你有多少本事,有多大的本事,是佛说弟子们过去曾经修行的时候的所有历历在目的事件,给他说出来,叫做本事。还有本事完了叫做本生,生活的生,就是说把自己过去行菩萨道的时候怎么怎么样修的,你比如说那时候舍身饲虎呀,对吧,舍身喂老鹰呀等等这些布施,怎么怎么修精进圆满的,都是佛在这个本生故事里面说出来的。
还有一些比如说方广,就是说的广大甚深之法。还有一个未曾有,就是宣说佛弟子们,从来没听过这么厉害,这么殊胜的法义叫做未曾有。最后一个叫做论议,就是来回辨别,究竟清明这个法义来回辩。《楞严经》里边有一段七处征心,十番显见,有的在居士林听,那就叫做论议。听完这十二个类型以后,大家知道这部经典属于哪些类型的其中占了?说什么?这个还真说错了又,真的说错了,不是自说的呀。韦提希夫人什么呢?让佛,为我说无忧恼处,我当往生,教我思惟,教我正受才说的,不是自说的。
这里面首先第一个就是长行,里边没有偈颂,这部经典我们读的时候里边没有偈颂,就是四六句子没有,明白吧,是长行。第二个,里边为韦提希,特别是她的五百侍女给她授记,授记当来这个往生极乐世界怎么怎么样成就,所以有一个授记,也就是这个第三种记别,刚才给大家讲的记别就是授记。那么再一个就是因请而说的这个法,就是韦提希请他说的这个法,所以还有这就是,第六种因缘,有因缘才讲,不是无问自说的,这个不要搞错了,只有《弥陀经》是无问自说的。因为执持名号的法大家都问不了。
那么还有一个在这个里边十六种观法细细地讲来,这就叫做方广,属于方广。最后还有一个你看里边的说,落日状如什么呢?悬鼓。说你观这个水像冰一样,最后像琉璃一样,不断地讲这个观法,从这个地观起来,这就叫做什么呢?譬喻,打比方呢,明白吗?所以这部经里边大部分就是长行、授记、因缘、方广、譬喻,最后还有一个就是未曾有,从来没见过,这在里边高台放光现瑞。佛在里面放光现瑞等等这些,讲的这些观法,这些殊胜,从来没有讲过。特别是在观无量寿佛,还有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讲到他们那些殊胜,真的都没有讲过。所以在这十二部里边他占了六个类别,这个我们也就这么了解一下。
第五个叫做教义所摄,整个一代教法中,在哪个教里边。那么这个我们就又要跟大家说一下,教法里面有五教。释迦牟尼佛讲的一代法有五教,这是又一种分法。第一个叫做小乘教跟刚才咱们说的那个小乘也有点类似,但是后面的分法就比较层次了。小乘教是什么呢?他只说我空,我们的色身是空的,五蕴是空的,不说法空,所以这是第一个小乘教。第二个迈入到大乘教里边,还有什么呢?大乘始教,就是开始的始。大乘始教讲的什么义理呢?虽然说法空,但是没有说究竟,就是未能尽到这个究竟理,也说法空了,但是不了义,所以叫做大乘始教,开始的始。只有在这个大乘的终教里面才开始讲这个如来藏思想,说这个真实教法。所以叫小乘教完了以后有大乘始教,有大乘终教,终于的终,就是临终的终,临终关怀的终,大乘终教。
再下面两个就是说一个叫做顿教,顿教是什么意思呢?就直接说这个真实法,不跟你来回说这些法相,杂七杂八的不说,直接说顿法。还有一个大乘的圆教,这个顿教完了是圆教,就只讲这个法界,无尽缘起这个毗卢性海。比如说《华严经》境界。所以你看我们俗称小始终顿圆,就是小乘教小教,大乘始教,大乘终教,顿教、圆教,这部经典里面属于哪三个呢?我告诉各位属于三种,就是后面三种。为什么呢?是心作佛,就是说的终教,最终的教法对不对?就是为了成佛,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是心作佛不是说讲到将来怎么样?只要你念的时候,当下就是佛境界,这是什么教呢?是什么教?对,顿教。最后刚才讲到了诸佛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就是说的什么呢?周遍圆融,说的圆教。所以这部经典又是终教,又是顿教,又是圆教,都摄尽无余了。
所以我们叫大家要知道,这部经典的宗旨就是以观佛三昧为宗旨。说了这么半天就是为了显现他的观佛三昧的殊胜所在,这是把这部经典放在整个一代的教法下给大家做一个交待,我们有一个明了就可以了。所以说从上述这么多的,就是说这么多的陈述中,我们就知道说这部经典他的重要性,主要是说明这部经典他的分量有多重。那么在这个曾经的教内,《观无量寿经》是非常流行的,为什么我们现在不太流行了?一个就是我们知道四十八大愿在这个《无量寿经》中对吧?另外一个《弥陀经》呢他简洁明快,又是二课中的一堂,五堂功课中的一堂,所以大家都朗朗上口,执持名号。就把这个《观经》有点冷,特别是他的观法又层层递进,我们现在人的根器根本观不起来,我们讲的时候大家就知道,也是从理上来进行一个推证。所以这样就显得有点冷门。
可是在原来的教内,所有的经典里面就这部经的注疏最多了,他的注疏大家要知道多少种吗?四十六种,就是有四十六种历史上传承中有四十六种,包括已经散失掉的,有四十六种,就是为《观无量寿经》做注解。那么我们在讲这部经典的时候也一定会参考注解,如果有发心想深入一下,大家也可以回去去参考。四十六种虽然这么多,但是最主要的,你比如说有天台宗的智者大师,他讲过这个《观无量寿佛经疏》。还有一个叫做净影慧远,不是庐山东林慧远,不是那位慧远大师。还有一个叫做净影慧远的,他住在净影寺,清净的净,电影的影。这个法师可能大家平常如果你没学教的话不了解。
稍微涉及点教典就是说,在中国佛教史上最有名的这种大部头的著作,比如说《大乘义章》,部头很大的一部就是他做的。在那个隋唐,魏晋南北朝的时候他是赫赫有名的大法师,净影慧远,他的著作非常多。几乎当时只要有一部经典相对热门一点,他就会给他做注,《维摩诘经》等等这些,《维摩诘经》曾经在教内也非常流行。那么他也给这个《观无量寿经》写过一篇《观无量寿佛经疏》,一样的名字。还有天台宗的一个四明知礼法师,那么他写过一篇叫做《观无量寿佛经疏妙宗钞》,妙是微妙的妙,宗派的宗,《弥陀书钞》的钞,就是金字旁过来一个少字。这个我们了解一下就可以了,这个《妙宗钞》里边可以说是天台家注释的最权威的注释。
当然这些注释在当时来讲,因为所有的这些祖师都是立足于他们本有的宗派,每个人都有他们自己所依的宗派,来进行对《观无量寿经》做注。基本上都是很多理论下面的话,还没有真正把净土的教义给显示出来,那会儿净土还没有成宗嘛。所以说真正要学这部《观无量寿经》,大家知道有一部参考书一定要看,是谁呢?善导大师的《观无量寿佛经疏》,俗称《观经四帖疏》,《观经四帖疏》里边就是我们讲到的,主要的我们现在讲课也会依着善导大师的《观经四帖疏》注疏而来。这个《观经四帖疏》称之为楷定疏,写这个正楷的,我们写楷书的楷。为什么叫楷定疏呢?就是说当时各宗派,就包括刚才这些法师们对这部经典的注释,各宗派都立足于他们的宗派进行注解,那么有些,比如说三辈九品的往生。往生他们判别到说往生的人呢,如果说上生、中生、下生,只有登地的菩萨才有资格。中品的话也要证到这个阿罗汉果位的,下品也要说大乘初机的人,几乎对恶人或者罪恶的这些生死凡夫就没份了,就这么来判别。
而且有的注释里边也判到说,极乐世界是化土而不是报土,大家知道实报庄严土才是极乐世界的真实状态,他们就把它认为说实报庄严土,凡夫怎么可以往生,没有份,所以就以为说这是一个变现出来的净土,是化土不是报土,等等等等诸如此类。特别是我在讲《净土十疑论》的时候不是也给大家讲过这个别时意嘛,就是说当时出来一种思潮,说念阿弥陀佛这个法门,真正地往生极乐世界成佛是不可能的,而是为了把你哄得你循循善诱说让你多念佛,最后将来在某一生某一世,善根熟了再自己修行成佛,叫做别时意,明白吗?就是另外的时间能够成就这个果,他临时说这辈子就可以成就,是一个善意的谎言。
就这种思想一出来,致使当时隋唐之际,就近一百年的时间很多大德就放弃了修净土法门,大家知道么。所以说善导大师在对这个《观经四帖疏》,楷定的时候就是带着这种关系到净土法门的千载命运而做的注释。他在玄义分里边都把这些问题给解决了。特别是善导大师在注这部注里面,我们要知道,是有感应的,他每天读这本《佛说阿弥陀经》,每天念三万佛号,就来感应说希望三宝加被,他注解这部经典的时候不会出差错,不会有横生枝节。在这种情况下果然有感应了,有一天晚上就突然间现前了,历历分明就是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后来他写这部《观经四帖疏》的时候,每天晚上梦里边就有一个梵僧,印度的一个僧人在梦里边给他指点教授,让他说这是什么意思,应该怎么怎么写,这些所有的玄义和科文。《观经四帖疏》分两大部分,一个叫做前面的玄义,就跟我们刚才讲的这个玄谈一样,后面又是正解经文,两大部分。
所以他就这个玄义科文就祈祷,越来越祈祷的时候感得这个梵僧给他讲,每天晚上写完了以后突然间不见了,第二天如果再写的时候又来给他点化。所以说这个《观经四帖疏》我们都要知道,就像佛说的一样,一点儿都不能增不能减,属于楷定疏。所以今天在此跟大家交待一下,就是如果我们学习这部宝典,一定要记住,所依的根本注释就是善导大师的《观经四帖疏》,一定要搞清楚。当然智者大师,还有一个另外有名的就是灵芝元照,这是宋朝的一个祖师给他注释的,也可以做参考。清朝有一个彭际清,也给他做过一个贯论也可以参考,等等这些,反正总归的话我们就是这样来进行一个总汇的讲解,我们都拿去参考一下,但是要以善导大师的为根本。这是第二点,做这个经典的重要(性)和他的注释做一个了解吧。
那么下面还有一点点时间,我们再用这一点点时间给大家讲一下这个翻译者。我们翻开经典看见了吗?刘宋西域三藏法师畺良耶舍翻译的,刘宋西域三藏法师畺良耶舍译。你们的本子里面有吗?首先我们看到,以后我们每读一部经典的时候往往我们说佛说的,大家有时候也反思一下,大家说这个翻译者重不重要?重要吗?
你看为什么罗什法师是七佛译经之师呢?如果没有他们从梵语到汉文这个成功的转化沟通,没有人翻译我们见不到这部经典,根本就学不到。所以我们有时候也要知道,很多翻译经典的人是法身大士,乘愿再来的。特别是你看我们读: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多流畅啊!《妙法莲华经》你说这个题多浓缩啊,核心啊!所以我们在读经的时候也要生起观功念恩,观这些翻译者祖师们的恩德,观他们的功德。所以这里的译,我们先讲最后一个翻译的译,就是从梵语到汉语的转化沟通,就叫做翻译。
那么这里讲到的刘宋时期我们要明白,稍微学过一点历史的都知道,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宋朝是什么时代呢?是这个五代十国,就是唐以后的宋朝对吧?唐宋唐宋,这个也是盛世,所以一般我们到现在一说到大宋,总是想到赵匡胤建立的那个宋朝,对吧?那他们家姓赵,所以就叫做赵宋,也就是说赵家的天下,那个是比较一般我们一说的具有代表性,差不多好像有三百多年吧。那么这里为什么叫做宋,而且加了一个刘宋呢?这不是那个宋了,这已经到了魏晋南北朝的时候,是什么呢?宋齐梁陈时候的宋,明白吗?南北朝不是我们,为什么南京叫做六朝古都呢?就是讲到这一个,四个短命王朝,南朝的时候宋齐梁陈,宋齐梁陈第一个就是宋朝的开国皇帝叫做刘裕,所以这里叫做刘宋,就是南北朝的时候。我们不是说南朝多少寺院来着?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就是讲到那个时候佛法鼎盛时期,
那么西域,也就是指的我们古代,大家对西域我不知道有没有概念?你看我们现在为什么说有安世高,还有翻译经典的,他们从安世高,就是从安息国来的,那他就姓安了。还有一些从这个大月氏国过来的,月就是月亮的月,在这里读ròu。有时候还有龟兹国,就是那个龟,乌龟的龟,我们读龟兹国,这都是当时我们中国葱岭以南,其实说白了就是从现在的敦煌丝绸之路一直到印度,这个就叫,当时叫做西域。佛法就是从那儿传过来的,陆地上就是从那儿,水路是走了斯里兰卡这一带,一直到广州。
所以这里讲到的西域就是当时的那个,汉唐时期对于这个,差不多那儿有三十六个小国的统称都叫做西域。你看安息呀、龟兹国不是就是鸠摩罗什法师的老家嘛等等这些。那三藏就不要说了,就是精通经律论的法师叫做三藏法师。但是这里我要特别说明一下是什么呢?我们对于法师有两重意思:一个是以法为师,出家了,学佛的这个三藏教典为老师。这是从什么?自利而言,为了利益自己,所以叫做以法为师。
另一层,以法师人。就是自己学会这个佛法再教化别人叫做以法,就是给别人当师。这是从利他的角度说的,所以称之为法师。真正的我们法师有四种我们都要知道,第一个叫做闻慧法师,听闻的闻,闻思修的闻,智慧的慧。什么叫做闻慧法师呢?就是说看了这个,听闻,看了佛的经教以后至少要知道大意了,知道大意有点感觉了,然后转向其他的人宣说,这就叫做闻慧法师。
那么再一等就叫做思慧法师,思慧法师是什么意思?思考的思,闻思修的思,前面是闻,这是思。思慧法师就是说正思维,用正知正见去研究这个经教,所有的这些根本的宗旨义趣等等,有了点心得了,有了点心得,有时候他还能转化成自己的这种组织,重组一下,编排一下,然后有点心得,广传于大众之中,这叫做思慧法师。就是对佛法自己也通过琢磨,有一些想法。这两层还属于什么呢?分别心。
第三重叫做实修法师,大家千万不要搞错了,下意识的以为说实修法师就是一句话都不说,躲到山里面清修去了。我们现在在讲法师,实修法师是什么呢?一边儿说法一边儿内证,这个内证的情况下实修就是理解心行,就是真正把佛经融会贯通,了然于心,悟到这个离言的明心见性了,这种境界。在这种境界契合了种种的法性,活学活用了,到了这个实修法师的时候大家要知道,他讲法就不会延误众生了。你看,蕅益大师走的时候就是名字位中真佛眼,就是说明他开了圆解了,就属于实修法师了。他不会,横说竖说,怎么说不会误导众生。决定能让众生得利益,也不会生误解。所以到了这个位的话,他不一定说非得要讲经说法了,他可以现前,你捧一捧花种地的时候他就给你说这个。
然后在这个,种地的时候他也可以给你说,今天我就看到我们法师有的发了一个图片,上面说云门寺就开始农耕,一日不做一日不食嘛,农禅并重嘛,现在广东的云门寺还是用这个,我就记起我们佛源老和尚那会儿,什么叫活学活用?他老人家有了这个大修证功夫了,有一次来了两个游走的法师来参学的,我们有时候说,刚才讲到的,为什么又要说真修实干,从内心发起。这两个法师外相看起来就特别的修行,端身正坐,威仪很好,去了恭恭敬敬,磕头去请教这个佛源老和尚,这佛源老和尚有他心道眼的人嘛,他肯定从内而外都能观得清楚。所以正在讲法的时候他就什么都不说,什么都不说呢,那两个法师都端坐,眼观鼻,鼻观心,整个就是一丝不苟地这样去请教。结果过来个蟑螂还是不知道那种黑板那种什么虫子,我也不知道你们叫那个黑的黑片,就一大片那个黑糊糊的那叫什么虫子?土鳖,对对对,就那个,应该是那个,它走得慢,它过来以后,他就啪的一脚就把那个踩下去。踩下去,不罪过,不能乱说这个。
这老和尚曾经踩下去的时候是俯着的,就是面朝下背朝上,他的徒弟观察了,脚抬起来的时候什么呢?那个踩死的那个就成了肚子朝上背朝下。所以这个大修行人我们不敢乱说,他在踩的时候要用这个法,就用现场的这本经书,就是我踩一下这个经书,怎么说呢?他说叫你给我装死。你看,那活学活用叫你给我装死。那我那会儿在五台山不是拜山的时候问人家,说前几天在上面扫台阶,怎么今天在下面扫来了?人家法师说了句哪儿脏扫哪儿。虽然我不敢揣测人家有没有这个开悟,可是至少这就是离开什么呢?死板文字书本,知道吧?活学活用而利益群机,来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都能让你得利益,这就叫做宗通说通了,活了。
尽大地万物都是一本,释迦牟尼佛说的经书,所以这就叫实修法师。那么最后一个就是实证法师了,这就比较难了,除非他是大权菩萨乘愿再来的,登地以上的圣人菩萨才能叫实证法师。从严格的讲,那就说明说,登地以前不要说阿罗汉二乘了,没登地的菩萨都不算,这才能真正称之为法师。所以我们有时候把菩萨叫做菩提萨埵,觉有情,大道心众生。菩萨还有一个异名叫什么呢?就叫做法师,只有菩萨才有资格,等等这些,这就叫刘宋西域三藏法师。那么畺良耶舍是印度话,翻译成汉语叫做时间的时,称谓的称,叫做时称。时称是什么意思呢?可能当时他到了东土来以后,大家都称赞他,可能是比较有名气,应该是如此。所以说当时的人都称赞他,他的生性非常刚直,不喜欢世间的这种五欲六尘,不喜欢这些花花绿绿。所以当时深通三藏,尤注重禅观,特别修禅。那么在当时这个宋文帝的时期来到中国,他开始并不想翻译经典,是大家都请他,祈请他在这儿翻译,一定要翻译两部经典,所以他才应请而发慈悲心。所以想必当时很有名,大家追随者很多,所以叫做时称。
那你看,他一共就翻译了两部经典,在这个南京,另外一部就是《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再一部就是这部《佛说观无量寿佛经》。我们要知道这些翻译者的大德们在译经的时候他们也要拣别,为什么大家知道第一次翻译到东土的经典,一个就是《般若道行经》,就是讲的般若系的经典,像《金刚经》、《心经》这一类的。另外第二部是什么呢?就是《般舟三昧经》只说修净土法门。你看祖师们抉择的时候,法水东流的时候就是流的这样的形式,一个禅一个净,最后灭的时候也是这样,《楞严经》先灭,接着就是《般舟三昧经》。所以祖师们翻译经典,他一定是要抉择的呀,哪部经典最先利益,最重要,切中要害紧接着先往过来优先翻译,肯定是这样的。所以这部《观无量寿经》就是由刘宋西域的三藏法师畺良耶舍翻译,他六十岁圆寂。由于他老人家的功德,我们今天此时此刻才能够掀开经本,下次来了迈入经题,正讲《佛说观无量寿佛经》。那好,今天的内容就大致如此,现在请大家合掌。
闻法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
摩诃般若波罗蜜。
愿生西方净土中,上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好,今天就到这里,阿弥陀佛。
12345678910111213141516下一页
首页 本页[1] 下一页[2] 尾页[16] [放入我的收藏夹]
  佛经 最新文章
真正修道人,不被物欲所牵
念佛念经为何要至诚心
如何能于诸佛前莲花化生
什么叫涅槃?大小乘涅槃有什么差别?
希望临终没有障碍,就要少吃肉
如何面对蚊虫的问题
念佛这件事,所求都能如愿
如何才算初具信愿
断除生命的相续——自我意识
为什么要修净业三福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1-08-17 20:47:18  更:2021-08-17 22:55:01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