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阅读网 -> 其它杂谈 -> 百家讲坛 -> 王熙凤的魔力与魅力(上) 吕启祥 -> 正文阅读 |
[其它杂谈]百家讲坛 王熙凤的魔力与魅力(上) 吕启祥 [第22页] |
[章节目录] 首页 上一页[21] 本页[22] 下一页[23] 尾页[3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百家讲坛: 王熙凤的魔力与魅力(上) 吕启祥
央视国际 2004年12月17日 14:04 主讲人简介:吕启祥,女,1936年生,浙江余姚人。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研究员。曾发表过红学文章百余篇,著有:《红楼梦开卷录》、《红楼梦会心录》,主编《红楼梦珍稀评论资料汇要》等。 内容简介:不仅在书里,王熙凤受到了人们很多褒贬;即使在书外,在《红楼梦》问世的二百多年中,王熙凤也是备受世人评议的人物。她模样极标致,言谈极爽利,而机心又极深细。有人便因此认为她是“女曹操”,说她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而有人则把她说得一无是处,称她是没人敢惹的“母老虎”。而红学前辈王昆仑先生,在他的《红楼梦人物论》中《论凤姐》的这篇文章里面,更是这样评论王熙凤“恨凤姐,骂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 作为荣国府总管的王熙凤,她是一个非常活跃的人物,她的身上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但同时她的身上又纠结着贾府的种种矛盾。王熙凤这一艺术形象,她所包容的社会生活的内容广阔无比,她的社会的触角是最长的,既可以伸向官府,伸向佛门,也可以伸向宫廷。我们看《红楼梦》,会强烈地感觉到,王熙凤这个人物是那样鲜活、生动、丰满,她好像随时会从纸上活跳出来。就人物的鲜活、生动而言,王熙凤这个人在《红楼梦》里面堪称第一;假如没有了王熙凤这一人物,《红楼梦》至少不会像现在这样好看。 王熙凤的“机心”表现得非常突出,她的“机心”固然是用于聚钱敛财方面,但是更主要的是体现在处理人际关系上,她机心深细,谋略周密,她常常像一个极其高明的心理学家,非常善于察言观色,揣摩别人的心理,辨风测向。她常常能够顺应对方的心理,并且能够急转直下,像这样一种本领,在《红楼梦》中,我们只能在王熙凤身上可以看到。王熙凤的这种“机心”,她的这种机变之速,确实令人惊叹! 在“毒设相思局”这一回合里面,几乎可以说,王熙凤不费吹灰之力就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她运用自己“模样极标致,心机极深细”这样的优势,最终置贾瑞于死地。但在“尤二姐事件”当中 ,王熙凤并非轻而易举就取得胜利,她是狠下了一番功夫,一步一步地将尤二姐引向绝境…… (全文) 我想,凤姐这个人,无论在《红楼梦》书里,或者是书外,都是受到议论,受到评论最多的一个,遭人褒贬,亦赞亦咒。在书里头,上自老祖宗贾母,下至小厮兴儿,都有评语。那么贾母在王熙凤一出场的时候,她说:“这是我们南省有名的泼皮破落户,你只叫她‘凤辣子’就是了。”“凤辣子”是贾母对凤姐的一种呢称,一种爱称吧。那么,兴儿关于凤姐的一段评论,大家很熟悉:“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有一大段,可以代表贾府里面那些下人的民意。那么,其他像同辈的人,李纨也罢,尤氏也罢,对凤姐都有很多评语。另外,比如陪房周瑞家的,她对凤姐也有一些评语,她虽然很夸奖她,说她是“男人万不及一的”,但是她也说“待下人未免太严些个”。你想,周瑞家的跟她关系应该说是很好的人,都会这么说。那么除了说出口的之外呢,还有一些在心里头,对凤姐也有一些评议。我们举一个例子,比如,黛玉刚刚进贾府,凤姐出场,凤姐的出场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这个在《红楼梦》里面,以至于在中国文学当中,是一种很经典的出场,一个细节。那么当时林黛玉心里边就撺掇,就想,来者是谁?这样放诞无理。她虽然没有说出口,她就觉得有点纳罕,有点奇怪。那么这些无论是说出来的,或者不说出来的,凤姐这个人物在《红楼梦》里面,人们都是议论、评论很多的。 那么至于在书外,就更是这样,《红楼梦》问世以来,在红学史上面,对凤姐的各种评语是非常多的。比如说,认为她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把凤姐叫做“女曹操”,把凤姐称之为“胭脂虎”,就是母老虎。那么在所有这些评论当中,像红学的前辈王昆仑先生,在他的《红楼梦人物论》中《论凤姐》的这篇文章里面有一句名言,就叫做“恨凤姐,骂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这个恐怕是我们每一个《红楼梦》的普通读者都会有的一种感受。这句话其实也是从《三国演义》曹操那里来的,叫做“恨曹操,骂曹操,曹操死了想曹操”。曹操死了,《三国演义》就不好看了。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应该说,既是我们大家都有的真实的感受,也是启示我们每一个红学爱好者和研究者,应该很好思考的一个课题。 那么在红学史上,除了我刚才说的有一些那样的“女曹操”、“胭脂虎”的评论以外,也有一些很有见地的评论。我举一个,有一位评家叫野鹤,他有这么几句话,他说:“吾读《红楼梦》,第一爱看凤姐儿。人畏其险,我赏其辣,人畏其荡,我赏其骚。读之开拓无限心胸,增长无数阅历。”(野鹤《读红楼札记》)那么,我觉得像野鹤这样的一段评论,他就不但是把凤姐作为一个社会的人,是多少带有一种美学意味的一种批评。 假如说,我们把王熙凤这个人物,从《红楼梦》里面抽掉,那么《红楼梦》的艺术结构就要坍塌,她有一种“支柱”的作用。这个“支柱”不是建筑学意义上的,我觉得,是一种艺术结构,是艺术机体意义上的一种“坍塌”。所以,说“支柱”可能不很确切,也可以说是一种“聚焦”的作用,或者说是一种“辐射”的作用。因为《红楼梦》它不但是写宝、钗、黛的爱情婚姻这些,它还写这么大的一个家族,这么四百多个人物,那么你设想,如果没有了王熙凤,这个书会怎么样?那么在这里,我们可以这样说,如果把贾府当中的长幼、尊卑、亲疏、嫡庶、主奴等等关系,交织成一张网的话,那么王熙凤这个人物,就处在一个相对中心的位置上,她要同各种各样的人物打交道,所谓上有三层公婆,中有无数的妯娌、叔嫂、兄弟、姐妹、以至于姨娘、侍妾,底下还有大群的管家、陪房、奴仆、丫鬟、小厮等等,那么凤姐同其中任何一个人,或者是连接,或者是矛盾,或者是又连接又矛盾这样的关系,那么都是某一种社会关系的反映。 按说,凤姐在贾府当中,她的辈分是很小的,她是孙子媳妇,为什么像凤姐这样一个人物能够当家呢?这个是很多原因,或者说是多种矛盾发展的结果,她有娘家“金陵王”的靠山,她有贾母的宠信,有邢夫人、王夫人矛盾的牵制,当然还有她本人才干和欲望的主观条件。那么这几种合力,把凤姐推到一个掌管贾府家务的这样一个显要的地位。同时,也就把凤姐推到了火山口上,成了一个众矢之的,所以众多旧矛盾的结果,又会引发无数的新矛盾。那么我们说,在凤姐身上概括了各种各样的矛盾,不能够看做很琐碎的家长里短的那种家务事,所谓叔嫂斗法、妇姑勃谿那样的,不是那么样。因为在中国的封建宗法社会里面,是家、国同构的,家是国的一种简化的形式。我刚才说到的那么种种色色各方各面的矛盾,我们说,封建国家的这种派系,这种争斗,它的这种雏形,它的这种胚胎,都可以在家族里面看到。所以,以王熙凤为焦点的,或者说,她辐射出去的这种种矛盾,我们可以从这里头,就是她给人一种纵深感,不能够就事论事,就看成是一个家族的一种矛盾。 我们从凤姐这个艺术形象所能包容的社会生活的广阔程度来说,也是其他形象难以企及的。这里我们仅举一例,比方说,放债生息这样的一个细节,凤姐是把月钱拿出去放高利贷,那么小说里面不止一次地写到。那么她放出去的话,平儿说过,每年少说也能翻出一千银子来,连数字都很具体。那么这样的经济细节,在别的人物身上是不可能有的。比如说,老爷、太太他们不会做这种事,不屑做这种事,姑娘小姐她们根本是不理财,连戥子都不识,就是说,是完全不会做。也包括探春,探春虽然很精明,但是探春是循规蹈矩,是不会做这样的事的。只有王熙凤这样的艺术形象,才能够承担起把这样一类经济细节概括到我们的作品里面去。所以凤姐这个形象的社会的触角是最长的,可以越出贾府的门墙,可以伸向官府,可以伸向佛门,也可以伸向宫廷,等等。也就是说,从反映生活的深度和广度来说,王熙凤这个艺术形象是不可代替的,是不可缺少的。如果少了王熙凤,那么《红楼梦》在它反映生活的深、广度方面,那就要受到极大地削弱,甚至就不成其为《红楼梦》。 凤姐这个人物,就是这样地能够开拓人的视野,能够增长无数阅历,就是开拓人的心胸。那么一部文学作品,并不是靠堆砌故事,就说把一些知识堆积起来,能够办到的。它的关键在于写人。如果凤姐这个人写活了,那么我刚才说的那样一些东西,就是说,她艺术概括生活的深度和广度,她就是一个活的东西。我们说,就人物的鲜活、生动而言,王熙凤这个人在《红楼梦》里面堪称第一。在这里,我没有那个意思,因为《红楼梦》的主人公是贾宝玉,《红楼梦》的第一女主人公是林黛玉,那么宝、黛、钗他们自然在《红楼梦》里头处于主要位置,那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我觉得,如果说,像宝、黛这些人物更多地寄予了作者的理想,他们比较空灵;那么凤姐这个人物,更多的是来自于生活。当然,文学作品它是一种精神产品,文学作品是创造精神价值的,它是作家心智的结晶,同时它也应该是客观生活的反映。我们看《红楼梦》,凤姐这个人好像要从纸上活跳出来。假如没有王熙凤,《红楼梦》就不会像现在这样好看。 那么,王熙凤这个人写得这样地鲜活、生动,这样丰满,我们怎么来把握这个人物,怎么样来领略这个人物的风采?这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我曾经写过一篇关于薛宝钗的文章,那个标题叫做《形象的丰满和批评的贫困》,这是二十多年的事了。其实,这个也完全适用于王熙凤。就是她的形象这么丰满,那么我们有的时候很担心,由于我们评论的贫困,把这个形象损害了,把它简单化、表浅化了。那么尽管这样,我们还是要努力来把握这个人物的,努力把握她全部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那么怎么样来概括凤姐这个人物呢?我想,可以从三个方面,或者用这样六个字,第一叫做“机心”,第二叫做“辣手”,第三叫做“刚口”。“刚口”,我们借用一个说书女艺人夸奖凤姐的话,来讲凤姐的语言才能。那么我们试图从这几个方面来谈谈凤姐这个人物。当然,这三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我们为了分析的方便,我们可以分开来说一说。 那么下面,我们来谈谈“机心”。尽管“机心”深藏于内,但同样是有迹可寻的。那么人们常常说,凤姐少说“也有一万个心眼子”,是形容她的心计之多,机变之速。我们先可以从凤姐的一些日常的表现来看,凤姐的一些日常的,常常也有利害的权衡得失的算计。咱们举个例子:有一次,为了大观园诗社的费用,凤姐、李纨姐妹就在那里说笑,因为你这个诗社要有点花销,凤姐就笑李纨:“亏你还是大嫂子呢”!她就算,她说:“你一月有十两银子的月钱,比我们多两倍。……还有个小子,足足又添了十两。……年终分例,你又是上上分儿,你们通共算起来一年有四、五百两银子。这会子你怕花钱,你又挑唆他们来闹我。”就说了一大堆的话,那么李纨就回她,李纨说:“你们听听,我说了一句,她就说了两车无赖泥腿世俗专会打算盘分斤拨两的话。”李纨说:“天下人都被你算计了去!”李纨这句话虽然也是丝丝带些玩笑的性质,其实对凤姐真是一个确评,叫做“天下人都被你算计了去”。凤姐,大家知道,她的算计,克扣月钱、放债生息,不但是把下人的月钱拿来克扣,她连老太太的、太太的都敢挪用,都先扣住不发,而且即使是十两、八两,她也把它攒到一起放出去。所以李纨说“她专会分斤拨两、算计”是一点没有冤枉她。 那么王夫人屋里的金钏因为投井以后,那么丫鬟就出缺,就是缺了一个名额,那么王熙凤作为管家,这个名额迟迟不补。为什么?因为好多人都看上这个缺,因为觉得这是一个“巧宗儿”,那么大家都要来谋这个差,王熙凤就拖着,延宕着,等大家送礼送足了,才补。 诸如此类的事情是很多,大闹宁国府的时候,大闹的时候,还不忘记向尤氏要五百两银子。其实她打点只用了三百两,那么要来五百两,她又赚了二百两。所以这些地方,凤姐的算计之精,聚敛之酷是出了名的,连她自己都知道,她跟平儿说,她说:“我的名声不好,再放一年都要生吃了我呢。”足见凤姐的放债,凤姐的聚敛,那是出了名了。这个是我们讲她的算计,讲她的“机心”用在这方面。其实,凤姐的“机心”固然是用于聚钱敛财,但是更体现在处理人际关系上。 凤姐她“机心”深细、谋略周密,那更加有很精彩的表演。在这个处事应对当中,我们觉得,凤姐常常像一个高明的心理学家,她非常善于察言观色,辨风测向。常常是这样的,对方还没有说出口呢,她已经猜到了;对方刚说呢,她已经办了。这种例子是很多的。 你看看,一出场,林黛玉刚进府,那么王夫人说,是不是应该去拿一匹料子出来,给你妹妹做做衣裳?王熙凤怎么说?“我早都预备下了。”其实,这个地方,脂砚斋有一个评,他说:“其实阿凤并没有。”给林黛玉做衣服这件事并没有——“她是机变欺人。”但是王夫人就点头,就相信了。脂批说:“说明凤姐欺人成功。”那么像这类的例子,是多得很。比如,大观园诗社起来,探春这里刚刚出口,说:“凤姐姐,我们想请你做个监社御史。”探春这里刚出口,凤姐马上就猜到,你们是缺个“进钱的铜商”,你们想必是要赞助了,是不是?那么她说,我明儿立刻上任,我走马上任放下五十两银子,给你们会社慢慢做东道。就是说,你这边刚刚说,她那里早就猜到了,那么大家都笑起来。所以李纨说:“你真真是个水晶心肝玻璃人”,说凤姐“通体透亮”。那么凤姐在这种揣测对方的心理,善于察言观色,像我们刚才举的那些,还是一些比较平常的。那么有的时候,她还可以一百八十度地大转弯,同一件事,原来这样说,后来又那样说,但是她都说得入情在理,十分动听。 这个例子可以举邢夫人要讨鸳鸯,那么先来找凤姐商议。邢夫人说,老爷想讨鸳鸯做妾,那么就是把这件事先跟凤姐说,凤姐一听,她就连忙回说,她说:“别去碰这个钉子!”她脱口而出,她说:“老太太离了鸳鸯,饭也吃不成,何况老爷放着身子不保养,官也不好生做。”就劝告邢夫人,说:“太太别恼,我是不敢去的。明放着不中用,反招出没意思来。”她先这样说,觉得这个事情根本是不行的,但是邢夫人一点也听不进去,不仅听不进去,反而冷笑,说:“大家子三房四妾都使得,这么花白胡子的一个儿子来……”,意思说,要个妾有什么不可以!她说:“老太太也未必驳回。”反而埋怨凤姐,说:“我还没有说,你就先派我不是。”凤姐听了邢夫人这话,知道邢夫人是听不进去,邢夫人“左性”大发。邢夫人这个人,大家知道,也是一个倒三不着两的人,凤姐就知道,刚才那番话全不对路,所以她立刻掉头转向,改换话锋,连忙赔笑,又说出一番话来。她怎么说呢?她说:“太太说得极是。我能活了多大,我知道什么轻重?想来父母跟前,别说是一个丫头,就是那么大的活宝贝,不给老爷给谁?”而且她举出一个例子,因为贾琏是贾赦、邢夫人的儿子嘛,她说:“琏二爷有了不是,老爷太太恨得那样,及至见了面,仍旧拿心爱的东西赏他。”就是说,老爷、太太待贾琏,父母待儿子是这样,如今老太太待老爷自然也是那样了。你看,她这个出语何等现成!而且何等有说服力!所以,当时邢夫人一听,立刻转怒为喜,立刻就欢喜起来。所以,同样一件事,同一件贾赦要讨鸳鸯这件事,一正一反,两番说辞,居然都能说得通情达理,动听入耳,而且都不露痕迹。那么像这样顺应对方的心理,能够急转直下,像这样一种本领,我们在《红楼梦》里面,只有在凤姐身上可以看得到。所以我们说,凤姐她的“机心”,她的机变之速,真是能够让人叹为观止。 那么说到“机心”,我们就要来讲一下《红楼梦》里面,最著名的关于凤姐的“机心”谋略,就是说,如果刚才还是讲一些普通的人际关系,普通的跟家族成员之间的一些交往,如果说遇到那件事,是碰到了利害,碰到凤姐是利害悠关的,如果是损害到凤姐的尊严,危及她的地位,凤姐就会使出她浑身的解数,她的“机心”谋略,在这个时候会表现得淋漓尽致。 那么在这里,我们不得不来说一下那两个著名的事件:一个叫“毒设相思局”,一个叫“赚取尤二姐”,就是所谓“用小巧借剑杀人”这样的两件事情。那么在这里我们着重是来讲凤姐的“机心”,因为凤姐这个人她对人的这种优势,她的优势不止于金钱、权势;在心理状态上,她也常常保持一种强者的优胜地位,这也是一种重要的优势。那么贾瑞和尤二姐,当然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人,这也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故事,他们的死也是不同性质的死,但是有一点是类似的,就是说,开初,就他们对凤姐而言,开初都有某种优势,接着都是在凤姐的导演下,转为劣势,最终走上绝路。 我们先说贾瑞。贾瑞是男性,他怀有调戏凤姐的一种非分之想,他是主动地开始,他是来挑起这件事的。那么这种非分之想,尽管是一种幻想,也可以看做一种优势。当然我们说,“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这种优势是带有很大的虚妄性。所以对于贾瑞,凤姐只需要略施小计,稍微地调兵遣将,就把贾瑞把他置于一种又冻又饿,又脏又臭,欲进不能,欲罢不甘这样的一种境地。当然,贾瑞之死的确属于自投罗网;但是,这个罗网恰恰是凤姐张设的。凤姐一次又一次地假意地挑逗,虚情地承诺,完全合于“诱敌深入,围而歼之”这样一种用兵之法。那么贾瑞他以假做真,执迷不悟,屡中圈套,而且还声言,说是“我死也要来”。那么当贾瑞最后不行了的时候,曾经到贾府来求人参,那么王夫人找凤姐,凤姐就用那些须啊、末啊,渣渣末末去搪塞他,见死不救。那么眼睁睁地看着贾瑞送命,果真应验了那句话,因为开初凤姐说过嘛:“几时叫他死在我的手里”,那么应验了她这句话。应该说,置贾瑞于死地,凤姐带有相当的自觉性的。这是她充分掌握贾瑞性格弱点的必然的结果。在这一个回合里面,凤姐可以说是易如反掌,运用了自己所谓“模样极标致,心机极深细”,这是冷子兴的话,运用了她这样的优势,陷贾瑞于非常歹毒的相思局里面。 那么底下,我们就来谈尤二姐,就谈“尤二姐事件”当中,凤姐的这种“机心”。那么比之于贾瑞了,尤二姐当时的那种优势不是虚幻的,应该说是实在的。因为贾琏已经娶了尤二姐做二房,已经成为一个既成事实了;况且把贾府的内幕,凤姐的劣迹都告诉给尤二姐,那个小两口的日子,小日子过得非常富足、和美。那么在这个时候,不能不说,尤二姐之于凤姐是有相对优势的,不仅指的是容貌、脾气,尤二姐也很标致,她的脾气比凤姐当然是随和多了,待下人也很宽和。那么不只是这些。尤其重要的是,贾琏钟爱,并且尤二姐有生子育嗣的可能,这是凤姐无法比拟的,凤姐无可企及的。那么尤二姐可能生儿子,这一点是凤姐深知,也是她深忌的,深深忌讳这个。所以她估量要“反败为胜”,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所以她就要煞费苦心,以退为进,造成种种的假象。 我们看《红楼梦》里面写凤姐亲自出马,素衣素盖,这个是很有讲究的,因为是国孝家孝嘛,所以她是素衣素盖到了小花枝巷。她的那一番话,你去看,那番话很长,里面完全是自责自怨:“只求姐姐进去,和我同居同处,同分同例,同侍公婆,同谏丈夫。喜则同喜,悲则同悲,情似姐妹,和比骨肉。……只求姐姐在二爷跟前替我方便方便,容我一席安身……”这一席话,不要说尤二姐把她认作好人,她把尤二姐迎进去了,连大观园里头,除了少数比较有头脑的人,都觉得凤姐真是改弦更张了,这下都觉得她很“贤良”。那么这是一个方面,是她“赚取尤二姐”。 同时,凤姐有胆量发动一场官司,唆使张华去告贾琏,她就说,你就告我们家谋反也没事的,就是告他仗势依财,强迫退亲,停妻再娶,等等。并且,把贾蓉扯出来,同时她就借此生事,就大闹宁国府。大闹宁国府的时候,吓得“威烈将军”贾珍,贾珍这个“威烈将军”既不“威”也不“烈”,立马就溜走。那么这个时候,就是把尤氏和贾蓉母子,搓揉得面团一样,赔罪不及。那么在凤姐,衙门不过是一个手中的傀儡,收和放的线头都在她手里面。那么从都察院这官府来说,它两边受贿,何乐而不为呢!收了贾珍、尤氏那边的贿,又收了凤姐这边的贿,什么“吃了原告吃被告”,这不是乐得的事嘛!所以我们说,凤姐是紧紧抓住了尤二姐的弱点,所谓“淫奔无行”——一女侍二夫。那么牢牢地抓住张华这张王牌,收放自如,行云布雨,凭借衙门的法,凭借家族的礼,造足了舆论,布满了流言,使得二姐陷入一种软绵绵、黑沉沉的一个陷阱当中,不能自拔,最终走向绝路。 所以,这个也像用兵一样,凤姐她是知己知彼的,她在明处,对方在暗处,即使她暂时处于被动,但是她也能够充分地利用对方的弱点,把自身的优势发挥到最大的限度,使得事态沿着她设计的轨道来发展。 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凤姐不仅要越过种种外部的障碍,而且,还要克服自身种种的矛盾。我们说,比方说吧,她同贾琏是合法的夫妻,但是并没有真正的这种真情来维系;比方说,她要巩固自己在家族当中的地位,但是,她又没有子嗣,凤姐没有儿子;比方说,她要博取“贤良”的美名,但是她又容不得贾琏娶二房;比方说,她要唆使张华告状,又不使他把贾府告倒。那么还有,她要把尤二姐至于死地,但又不能够丝毫地露出行迹,所谓“不露丝毫坏行”。你想想,要越过外部的种种障碍,要克服自身的种种矛盾,这需要怎么样一种深细的“机心”和周密的谋略!所以这个事件所展示给世人的,已经远远超过了这个事件的本身。所以说“机关算尽太聪明”——这个“机心”是凤姐的过人之处,也是凤姐最后身败名裂,凤姐致祸的一个内因。 (来源:cctv-10《百家讲坛》栏目) (编辑:兰华来源:CCTV.com) |
[章节目录] 首页 上一页[21] 本页[22] 下一页[23] 尾页[3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其它杂谈 最新文章 |
给孩子讲点历史典故 |
危机 |
星际桥梁 |
会说话得天下 |
中国名山 |
蛇石Ⅱ-最后的献祭 |
动物乐园 |
百家讲坛 |
生活常识 |
给孩子讲点历史典故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