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阅读网 -> 学习励志 -> 品贤文谈做人 -> 17做人要讲奉献 -> 正文阅读 |
[学习励志]品贤文谈做人 17做人要讲奉献 [第20页] |
[章节目录] 首页 上一页[19] 本页[20] 下一页[21] 尾页[29]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品贤文谈做人: 17做人要讲奉献
追求人生,乐于奉献 不求回报,美名传扬 先有付出,后有收获 蹬车助学,光耀神州 “儿孙胜于我,要钱做甚么;儿孙不如我,要钱做甚么”,这句贤文是说子孙后代如果能力比我强,没有必要留钱财给他们,因为他们自己有能力生存和发展;如果子孙后代没有能力,不能争气自立,也不能留下钱财给他们,否则留得越多,给他们带来的灾祸也越多。《增广贤文》中还有一句:“良田万顷,日食三餐;大厦千间,夜眠八尺。”说的是富裕之家虽然拥有良田万顷,但只能每日三餐;虽然有大厦千间,晚上也只需睡一张床。这两句贤文总结了我国古人对财富的认识,旨在教育我们做人要少索取,多奉献;要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不要为金钱所累,成为金钱的奴隶,而是要做金钱的主人。 追求人生,乐于奉献 一个人活在世上,怎样才能使生命更有意义呢?古今中外的许多贤者都认为能够为社会、为他人多做奉献才有意义,如果仅仅是向社会和他人索取,那么这样的人生是毫无价值的。老子是我国历史上的大智者,他曾与一位老翁探讨过有关寿命长短和人生意义的问题。 老翁对老子说:“听说先生博学多才,老朽愿向您讨教一个问题。” 接着,老翁得意地说:“我今年已经一百零六岁了。说实在话,我从年少到现在,一直是游手好闲地轻松度日。与我同龄的人都纷纷作古,他们开垦百亩良田却没有一席之地,盖了豪华的屋宇却落身于郊外的孤坟。而我呢,虽一生不稼不穑,却还吃着五谷;虽没制作只砖片瓦,却仍然居住在避风挡雨的房舍中。先生,是不是我现在可以嘲笑他们忙忙碌碌劳作一生,只是给自己换来个早逝呢?” 老子听了,微微一笑,吩咐一名弟子说:“找一块砖头和一块石头来。” 老子将砖头和石头放在老翁面前,说:“如果只能择其一,仙翁您是愿意要砖头还是愿意要石头?” 老翁得意地取过砖头放在自己面前,说:“我当然选择砖头。” 老子抚须笑着问老翁:“为什么呢?” 老翁指着石头说:“这石头没棱没角,取它何用?而砖头能够砌墙盖房,大有用场。” 老子又招呼围观的众人问:“大家要石头还是要砖头?”众人都纷纷说要砖头而不要石头。 老子又回过头来问老翁:“是石头寿命长呢,还是砖头寿命长?” 老翁说:“当然是石头的寿命长。” 老子释然而笑,说:“石头寿命长,人们却不择它;砖头寿命短,人们却择它,不过是有用和没用罢了。天地万物莫不如此。寿虽短,于人于天有益,天人皆择之,皆念之,短亦不短;寿虽长,于人于天无用,天人皆摒弃,倏忽忘之,长亦不长啊!” 听罢老子的一番宏论,老翁无地自容。 这则典故说明,人生的价值不在于生命的长短,不在于索取多少,而在于是否为他人和社会多做奉献。 不求回报,美名传扬 一个社会如果人人都想索取,那么谁都无法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如果人人都想着多做奉献,并且努力去实践,那么大家自然会得到相应的回报。 隋朝时期,一个叫李士谦的人把几千石粮食借给了同乡的人。刚巧这年粮食歉收,借粮的人无法偿还。李士谦就把所有借粮的人请来,摆下酒食款待他们,并当着他们的面把债券都烧了,说:“债务了结了,不用你们还了。” 第二年粮食大丰收,借了粮食的人不仅都争着来还,而且还多还了许多给李士谦。李士谦无法拒绝,只好与乡友们商量说,你们还我的粮食就算暂且存放在我家的粮仓里,你们如有需要,随时来取。乡友们无不感激,李士谦的善举由此传遍乡里,成为一时美谈。 先有付出,后有收获 “四书”之首的《大学》教育人们要知道物有本末,事有终始,只有知道本末先后的人才能掌握自然规律。在竞争激烈的生意场上,付出是本,收获是末,只有付出才有收获。对于本末的认识,看来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但还有许多人不太明白。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商人在经营上遇到了难题,市场不断萎缩,资金周转困难,于是他去请教一位禅师。 禅师说:“后面的禅院里有一架压水机,你去给我打一桶水来!” 半晌,商人汗流浃背地跑来说:“禅师,压水机下面是枯井,压不出水来。” 禅师说:“那你就去山下给我买一桶水来吧。” 商人去了,回来后仅拎了半桶水。 禅师说:“我不是让你买一桶水吗,怎么才半桶呢?” 商人红着脸,连忙解释说:“不是我怕花钱,而是山高路远,实在不好拎呀!” “可是我需要一桶水,那就麻烦你再跑一趟吧!”禅师坚持说。 商人又到山下买了一桶水回来。禅师说:“现在我可以告诉你解决的办法了。”于是带着商人来到压水机旁,说:“将那半桶水统统倒进去”。 商人非常疑惑,犹豫着未动。 “倒进去!”禅师命令着。 于是,商人将那半桶水倒进压水机里。禅师让他压水看看。商人试了试,可只听那井口呼呼作响,没有一滴水出来,那半桶水全让压水机吞进去了。 商人恍然大悟,又拎起那整桶水全部倒进去,接着再压,果然清澈的水喷涌而出。 这则故事说明,只有先舍得奉献,然后才能得到回报。不舍得奉献的人,是无法得到回报的。 蹬车助学,光耀神州 2006年4月18日,“扶贫中国行——白方礼爱心三轮车全国巡展启动仪式暨爱心三轮车走进山东交接仪式”在中国扶贫基金会举行。同时,“新长城白方礼助学基金”也正式揭牌启动。这表明白方礼老人的爱心感动了全中国,美德三轮车有了继承人,他的“春蚕到死丝方尽”的奉献精神将发扬光大。 白方礼是天津市的一位退休老职工,是一位再普通不过的老百姓,但他的名字却响彻了华夏大地,他的事迹也感动了全国人民。白方礼生于1913年,祖籍河北沧县白贾村,出身贫苦,13岁时背井离乡独闯天津卫,当过运输工,1974年从天津市河北运输场退休,有固定退休金。古稀之年的他,本可在家颐养天年,但当他看到家乡的孩子无钱上学、学校难以维持时,已经74岁的他决定:靠蹬三轮,挣钱资助贫困学生上学,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 从此,老人开始了新的征程,一年365天,无论节假日,无论刮风下雨,早晨6点准时出车,晚上七八点钟才回家。靠着勤劳和节俭,老人在15年内共攒下35万元,先后帮助300多名贫困学生完成了学业。 老人在弥留之际,还心系学子,说:“孩子们,等我病好了,我还要蹬三轮挣钱资助你们读书。” 白方礼老人的奉献精神,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
[章节目录] 首页 上一页[19] 本页[20] 下一页[21] 尾页[29]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学习励志 最新文章 |
杰出青少年的七个习惯 |
洛克菲勒留给儿子的38封信 |
名言警句大全 |
诗词读写丛话 |
文言和白话 |
爱弥儿 |
中学生成功法 |
品贤文谈做人 |
杰出青少年的七个习惯 |
世界名人家教智慧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