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阅读网 -> 学习励志 -> 品贤文谈做人 -> 11做人要忍让 -> 正文阅读 |
[学习励志]品贤文谈做人 11做人要忍让 [第14页] |
[章节目录] 首页 上一页[13] 本页[14] 下一页[15] 尾页[29]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品贤文谈做人: 11做人要忍让
圣者善忍,天下莫争 相如忍让,廉颇请罪 张良忍让成帝王之师 项羽不忍,乌江自刎 刘备不忍,蜀汉早亡 忍让治家,九世同堂 忍让行事,邻里和睦 齐祖不忍,英名受损 懂得忍让,避免受伤 看似柔弱,实胜刚强 坚忍心灵,排难前行 “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这句贤文是说如果能够忍受一时的怒气,就可以避免长久的忧愁。旨在教人要懂得忍让,而不要感情冲动,鲁莽行事。 《增广贤文》中关于忍让的内容还有许多,如: 能让终有益,忍气免伤财。 气是无明火,忍是敌灾星。 忍一言,息一怒,饶一著,退一步。 能忍且忍,得耐且耐,不忍不耐,小事做大。 识得破,忍不过,说得硬,守不定。 以孝律身,出将入相,都做得妥妥贴贴;以忍御气,虽横祸飞灾,也免脱千千万万。 人生何处不相逢,莫因小怨动声色。 饶人不是痴汉,痴汉不会饶人。 量窄气大,发短心长。 先学耐烦,切莫使气;性躁心粗,一生不济。 …… 这些贤文警句从不同的角度说明了忍让的重要性。 孔子作为中国的圣人,令历代读书人所敬仰。我读过不少孔子的“语录”,听过许多关于孔子的故事,其中有一则还记忆犹新:暮年的孔子,有一天召集弟子讲学,他张开嘴巴问弟子:“你们看见了什么?”众弟子犹豫了一阵,说:“舌头。”孔子说:“对了,你们看见了我的舌头。可是,舌头前面坚固的牙齿为什么不见了,而柔软的舌头却还健在呢?”众弟子不解其意,孔子接着说:“这是因为牙齿固而不化,舌头软而善忍,所以不能适应环境变化的坚固的牙齿只有提前‘下岗’了,而适应变化、善于忍让、柔弱的舌头却与心脏同在。” 忍让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内容,在这方面我国历史上留下了许多流传千古的典故逸事。 圣者善忍,天下莫争 我们提倡忍让,但不是软弱。我们并不讲无原则的、丧失人格的忍让,该斗争时要斗争,但要注意有理有利有节。 从前,帝舜告诫大禹说:“汝唯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唯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也就是说只要不夸耀自己的贤能,那么天下就没有人与你争能;只要不夸耀自己的功绩,那么天下就没有人与你争功。这也说明只有忍让才能留有余地,才能令众人诚服。 《道德经》曰:“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译成白话文的意思就是:委曲便可求全,屈就反能伸展,低洼反而充盈,敝旧反能更新,少取反而多得,贪多反倒迷惑;所以圣人总是执著地追求一个方面,为天下人思考最普遍的理论准则,不是只顾自己,因而明智;不自以为是,因而开明;不自我吹嘘,因而能取得成功;不骄傲自大,因而有长进。只要不同别人争权夺利,天下人自然难以和你争锋。古训所谓委曲求全,的确不假啊!正是这种委曲忍让,才获得了求全的效果。 老子对忍让的深刻阐述和辩证思考,让我们今天读来仍为之赞叹。 唐朝人朱仁轨写了一首《诲子弟言》,其中有一句:“终身让路,不枉百步;终身让畔,不失一段。”意思是一辈子给别人让路,也不过多走几百步;一辈子给人让田界,也不会损失多少田地。朱仁轨教育弟子们要注重忍让。可见我国古代的贤者智士都非常崇尚忍让美德,他们关于忍让的论述可以作为我们的座右铭。 登品素食府叙香斋店曾送给我一幅宣传画,上面有一段寒山与拾得的对话。原文是这样的: 寒山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如何处治乎? 拾得曰:只要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这两位大师一定是世间的高人,洞察人世,看穿百态,面对欺辱处之泰然,可贵可敬。 相如忍让,廉颇请罪 同事是因为业缘而同在一个单位、一个部门共事的人,也是人们接触较多的人群。处理好同事的关系,也离不开忍让。在这方面,战国时期赵国上卿蔺相如可以称得上我们学习的榜样。 蔺相如最初是宦官缪贤的门客,赵惠文王从缪贤那里得到和氏璧之后,被秦昭王得到了消息。于是秦王就派使者去赵国,说秦国愿意用十五城换和氏璧。赵王明知秦王不会给赵国十五城,当然不想将和氏璧送给秦王,可是秦国势力强大,又不敢违抗秦王之命。于是缪贤向赵王推荐了蔺相如,让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出使秦国。 蔺相如到了秦国之后,秦王果然不兑现诺言,于是蔺相如告诉秦王:“大王,这块璧有些缺点,请让臣指给您看。”秦王不明实情,将和氏璧交给了蔺相如。蔺相如拿好和氏璧,后退几步,靠近王宫的大柱子,怒气冲冲地说:“大王只想得到和氏璧,根本不想给赵国十五城。和氏璧乃天下至宝,而大王却将它给后宫女人玩,如此没有诚意。现在和氏璧在我手中,大王如果强逼,我的头就和璧一块撞碎在柱子上。” 秦王爱玉,立即阻止了蔺相如,还拿出地图,指出划给赵国的十五城。蔺相如见状,又和秦王约定斋戒五天之后,举行隆重仪式交换和氏璧。秦王只好答应了蔺相如。 蔺相如回到宾馆,当晚就让手下人偷偷将和氏璧带回了赵国。 五天后,秦王举行仪式,想借此机会炫耀一下秦国势力。蔺相如空着双手来到秦王宫中。秦王大怒,蔺相如不慌不忙地说:“秦强赵弱,如果大王真的给赵国十五城,赵国不会将和氏璧留着不给大王的。” 秦王没有办法,只好将蔺相如放了。就这样,秦国没有给赵国十五城,赵国也没有将和氏璧给秦国。 秦王没有占到便宜,心里不痛快。于是,公元前279年,秦王又耍了个花招,请赵惠文王到渑池去会见。赵惠文王开始怕被秦国扣留,不敢去。大将廉颇和蔺相如都认为如果不去,反倒向秦国示弱。赵惠文王决定硬着头皮去冒一趟险,就让蔺相如随同一块儿去,让廉颇留在本国辅助太子留守。为了防备意外,赵惠文王又派大将李牧带兵五千人护送,相国平原君带兵几万人在边境接应。 到了预定的日期,秦王和赵王在渑池相会,双方酒至半酣,秦王说:“听说赵王弹得一手好瑟。请赵王弹个曲儿,以助酒兴。”说罢,真的吩咐左右把瑟拿上来。 赵王不好推辞,只好勉强弹了一首曲子。这时,秦国的史官把这事记了下来,并且念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和赵王在渑池相会,秦王令赵王弹瑟。” 赵王受到侮辱,气得脸色发紫。这时候,蔺相如拿了一个瓦盆,突然跪到秦王跟前,说:“赵王听说秦王也会演奏秦国的乐器。我这里有个瓦盆,也请大王赏脸敲几下助兴吧。” 秦王勃然变色,不理蔺相如。蔺相如说:“大王未免太欺负人了。秦国的兵力虽然强大,可是在这五步之内,我可以和大王同归于尽!” 秦王被逼无奈,只好拿起筷子在瓦盆上胡乱敲了几下。蔺相如回过头来叫赵国的史官也把这件事记下来,说:“某年某月某日,赵王和秦王在渑池相会。赵王令秦王敲击瓦盆。” 秦国的大臣见蔺相如竟敢这样伤秦王的体面,很不服气。 有人站起来说:“请赵王割让十五座城给秦王上寿。” 蔺相如也毫不示弱地说:“请秦王把咸阳城割让给赵国,为赵王上寿。” 秦王眼看局面十分紧张,而且事先已探知赵国派大军驻扎在临近地方,真的动起武来,恐怕自己也占不到什么便宜,就喝住秦国大臣,说:“今天是两国君王欢会的日子,诸位不必多说。” 这样,两国渑池之会总算圆满而散。 蔺相如两次出使,保全赵国不受屈辱,立了大功。赵惠文王十分信任蔺相如,拜他为上卿,地位在大将廉颇之上。 廉颇很不服气,私下对自己的门客说:“我是赵国大将军,出生入死,立了多少汗马功劳。蔺相如不过耍耍嘴皮子,有什么了不起的?现在他竟然爬到我头上来了。哼!我见到蔺相如,总要给他点儿颜色看看。” 廉颇的话传到了蔺相如耳朵里,蔺相如就装病不去上朝。 一天,蔺相如带着门客坐车出门,正是冤家路窄,老远就瞧见廉颇的车马迎面而来。蔺相如立即叫车夫把车退到小巷里去躲一躲,好让廉颇的车马先过去。 这件事可把蔺相如手下的门客气坏了,他们责怪蔺相如不该这样胆小怕事。蔺相如对他们说:“你们看廉将军跟秦王比,哪一个势力大?”门客说:“当然是秦王势力大。”蔺相如说:“对呀!天下的诸侯都怕秦王。为了保卫赵国,我就敢当面责备他。怎么我见了廉将军反倒怕了呢。因为我想过,强大的秦国不敢来侵犯赵国,就因为有我和廉将军两人在。要是我们两人不和,秦国知道了,就会趁机来侵犯赵国。就为了这个,我就得忍让点儿。” 有人把这件事传给廉颇听,廉颇感到十分惭愧。于是,廉颇赤裸上身,背着荆条,来到蔺相如府上请罪。见到蔺相如后,廉颇说:“我是个粗人,见识少,气量窄,不知道您竟然这么宽宏大量,这么忍让我,我实在没脸来见您。请您责打我吧。” 蔺相如连忙扶起廉颇,说:“咱们两个人都是赵国的大臣。将军能体谅我,我已经万分感激了,您怎么还来给我赔礼呢。” 两个人都激动得热泪盈眶,从这以后,两人成了知心朋友。 张良忍让成帝王之师 张良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谋臣,是辅佐汉高祖刘邦取得天下的主要谋臣之一。刘邦对张良的评价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通俗的说法就是能掐会算。 曾有一位《易经》大师在讲座时谈到,不学《易经》难为良医,不学《易经》难为良相,还说姜子牙、范蠡、张良、诸葛亮、刘伯温等良相都是精通《易经》的大师,他们的能掐会算就是通过《易经》推演出来的。是不是如此,我们暂且不去考证,但有一个“张良拾履”的故事倒是流传甚广。 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很久以前,一个后生在下邳(今属江苏)的一座桥上遇到一位老人。老人故意把自己的鞋子丢到桥下,然后不客气地说:“小子,下去把我的鞋捡上来!”那后生一听先是愕然,而后就想揍这老头一顿。但看在老人年纪比较大的份上,后生强压着火气到桥下把鞋子捡了上来。老人说:“给我穿上!”后生想,既然给他捡了鞋,再穿上也无妨,于是跪下为老人穿上。老人笑了笑,抬腿就走了。后生对此感到很奇怪。老人大约走了一里多地,又背着手拐回桥上,说:“你小子有培养前途!五天后的早上,咱俩在这儿见面。”后生觉得蹊跷,就满口答应了。五天后的黎明时分,后生来到桥上,老人已经在那里了。老人愤怒地说:“和老人相约,你小子却迟到了,像话吗?回去!五天后早点儿来。” 第二次,后生鸡鸣之时就前往赴约,但还是迟到了。第三次,后生半夜出发,总算赶在了老人的前面。老人笑眯眯地说:“这样做才对呀!”然后拿出一册书说:“你把这本书读透了,就可以做帝王之师。十三年后,你会再见到我,那济水之北谷城山下黄石头就是我。”说罢,老人扭头就走了。天亮之后,后生发现那本书原来是《太公兵法》。此后,后生常常诵读这本书,后来果真成了个大人物。 这个故事中的后生,就是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谋臣张良。张良在桥上接受一位老人赠送的兵书,因此而成了帝王之师,这件事确实近似于一个神话。一般的老百姓都把下邳桥上老人看作鬼神。宋朝的苏轼则对此不敢苟同,这位文豪在《留侯论》中说:“你怎么能知道那位老人不是秦代隐居的君子,特意出来考验张良的呢?老人的用意不是向张良授书,而是教他学会忍让。” 项羽不忍,乌江自刎 忍让是做人的一种大智慧,有时忍让是为了改变不利的处境,赢得胜利的机遇,如果在不利的情况下不学会忍让,硬拼蛮干,就会把老本都输光,连扳本的机会都没有了。 西楚霸王项羽当年何等英雄,“力拔山兮气盖世”,当他兵败至垓下的时候,汉兵追来,乌江亭长驾船前来接他,亭长说:“江东虽然狭小,地方也有千里,百姓几十万人,也足以称王了,希望大王赶快渡江!现在只有我有船,汉军来了也没有办法。” 项羽笑着说:“老天要亡我,我还渡江干什么,即使江东父老可怜我,我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不肯上船,把自己的坐骑送给了亭长,自刎而死。 对于项羽自杀垓下的所为,后世见仁见智,莫衷一是,评说颇多。记得女诗人李清照写过一首诗:“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赞扬项羽的傲然骨气跃然纸上。而唐朝诗人杜牧写的《题乌江亭》则说:“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期。”贬抑项羽缺乏忍让智慧的行为尽在诗中。杜牧的意思是说项羽的逆商不够高,忍受羞耻的能力不够强,因此丧失了机遇。如果项羽乘船过了乌江,东山再起,卷土重来,中国的历史重写也不是没有可能。我倒是赞成杜牧的观点,高逆商的人才算真正的男儿。 刘备不忍,蜀汉早亡 有些人非常有能力,有成就,却权高火大,才高气傲,不知忍让,逆道妄为,结果到处碰壁,遭受挫折,甚至事败身亡。 蜀主刘备可算是三国时的一代英豪,在诸葛亮的辅佐之下,三分天下有其一,盘踞西南,蓄势待发,本来有望问鼎天下。但在关羽失荆州被杀之后,一时感情用事,失去理智,不知忍让,不听赵云、诸葛亮等人的劝阻和东吴的赔礼求和,而亲率大军进攻东吴,被东吴年轻将领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蜀军几乎全军覆没,元气大伤,虽有诸葛亮等忠臣鞠躬尽瘁,拯救蜀国,但也未能挽救蜀国灭亡的命运。 由此看来,蜀国的过早灭亡与刘备的不知忍让是分不开的。 忍让治家,九世同堂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成员之间既然在一个锅里吃饭,一个屋檐下睡觉,根据物理学原理,有接触就会产生摩擦,因此家庭成员之间难免产生误会、纠纷和矛盾,能否处理好这些问题,对一个家庭的稳定与和谐是一种考验。实践证明,忍让是处理家庭矛盾的润滑剂和安全阀。 这里介绍一则我小时候听说过的“张公百忍,百忍成金”的典故:唐朝的时候,山东有一位张姓老人被尊称为张公,他一家九代同居,几百口人生活在一起,和睦融洽,家道兴旺。 一次,皇帝到山东巡视,听大臣介绍了张公治家有方的故事,决定亲自去拜访张公。皇帝到张公家后,就向张公请教治家之道。张公把皇帝请进书房,取出文房“四宝”,用笔在纸上反复写一个字,写了一百遍。这个字就是“忍” 字。 皇帝边看边思,深受启迪,从中悟出了治国之道。为了对张公的忍让品德表示崇敬,皇帝亲题“百忍堂”三字赐给张公。从此,张家的堂号就叫“百忍堂”。 忍让行事,邻里和睦 邻里之间因为墙壁相接、楼层相连、声音相闻,接触的机会较多,也是纠纷和矛盾的多发人群。如果相处得好,近邻胜过远亲,《增广贤文》中就有一句说“远水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但是,如果相处不好,邻居也容易成为仇人。邻里之间很多矛盾的产生是源于冲动,缺少忍让,因此,处理好邻里关系的法宝之一就是忍让。 在我国历史上有一个“六尺巷”的典故,这个典故发生在清朝的安徽省桐城市。桐城市是一座文化古城,一直有着“文都”的美誉,大概是因为中国清代著名散文流派“桐城派”在这里发源的缘故吧,桐城市内人文景观和历史遗存随处可见。如“一人巷”、“钱尚书巷”、“双井巷”、“讲学园巷”、“小河边巷”等等,但最为著名的街巷是“六尺巷”。 “六尺巷”是一条100多米长、2米宽的小巷,铺着鹅卵石路面。据当地县志记载:清朝康熙皇帝时期的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在京城做官,他老家桐城的亲人起墙脚建房屋时,与邻居吴姓人家因地皮发生争执,家人去信请他出面处理。这位大学士看后立即回信说:“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张英的意思很明白,就是叫家人应当忍让。家人本想搬出朝廷的大官来压服吴家,没有想到这位大官却要家人停止争执,退让地界。于是家人只好照办,主动让地三尺。邻居吴家深受感动,也让出三尺,三加三等于六,这就成了“六尺巷”,也就是相当于2米宽的小巷。从此,“六尺巷”在张英的家乡传为美谈。张英的美德也名垂青史。 齐祖不忍,英名受损 2006年7月10日凌晨,在德国举行的世界杯足球决赛中,法国队与意大利队在90分钟的比赛中战成1∶1平,双方进入加时赛,对于法国队名将齐达内来说,使他延长了向全世界球迷精彩谢幕的机会。 参加过四届世界杯比赛、今年34岁的齐达内无论这次决赛的胜负都将要告别足坛,这位让全世界球迷为之倾倒的球星在他的足球生涯中多次被评为“足球先生”。他的足球技术炉火纯青,脚下功夫犹如武术中的“七星剑法”,任何球在他的足下都会服服帖帖并且功力无比。他在本届世界杯赛中已进3球,属进球最多的球员之一。他带领法国队取得了一系列辉煌战果,总是在关键的时候屡建奇功。全世界的球迷都在期待着齐达内最后的表演。 当比赛进行到110分钟的时候,齐达内的命运突然发生了逆转,他做出了人们意想不到的举动,他在远离足球的地方愤怒地用头撞向意大利队后卫马特拉奇的胸口,后者应声倒地,阿根廷主裁判埃利松多在与助理裁判交换意见后,向齐达内掏出了红牌。 被球迷称为齐祖的一代大师就这样不太光彩地告别了自己的职业生涯,不仅令齐祖本人遗憾,而且令全世界的球迷伤心。齐祖的下场对队友心理上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这张红牌在某种程度上断送了法国队最后的希望,在后来的点球大战中,特雷泽盖罚丢,意大利捧走了大力神杯。 至于马特拉奇骂了齐祖什么而让他如此愤怒,我们暂且不说,久经沙场的他竟然在此关键时刻失去理智,做出鲁莽之举,看来忍的功夫还是差了一点。如果他能够修炼一下中国儒家和道家文化,明白“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这句贤文的道理,恐怕他的足球生涯将会更加完美。 懂得忍让,避免受伤 人们有很多伤害是不知忍让所致,如果知道忍让,就可以避免。有一次,我听了电台的一档节目,主持人讲了一个关于忍让避免受到伤害的很有意思的故事,在这里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天,狮子爸爸和儿子吃完晚饭,在草原上散步遛弯。走着走着,突然发现前方来了一条疯狗。狮子爸爸就对儿子说:“儿子,看见没有,前面来了一条疯狗,咱们赶紧避一避,撤到草丛后面去吧。” 儿子尽管不情愿,还是被爸爸推到了草丛后面躲了起来,让这条疯狗大摇大摆地走了。 从草丛后面出来后,儿子满脸的不高兴,生气地对爸爸说:“大家都说您是百兽之王,其实您是一个胆小鬼,看见一条狗都怕,还算什么百兽之王?”说完就要离开爸爸。 这时,狮子爸爸叫住了儿子,说:“儿子,别生气,听爸爸跟你解释:第一,爸爸如果打赢了这条疯狗,能得到什么好名声吗?别人会说我以强凌弱,毁了我一世的英名,是不是?”儿子点了点头。 爸爸接着说道:“第二,如果在打疯狗的过程中被疯狗咬了一口,麻烦就大了,还得花钱去打狂犬疫苗,还要坚持打好几年,这显然不合算,是不是?” 儿子又点了点头。 狮子爸爸最后说:“我们躲避一下,让疯狗过去,两不相伤,大家都好。儿子,你今后一定要记住了,不是你强大就可以与谁都可以打仗的,知道忍让才能避免受到伤害,才是真正的强者,知道了吗?” 儿子高兴地说:“知道了,爸爸真聪明!” 其实,做人又何尝不是同样的道理呢? 看似柔弱,实胜刚强 2006年3月下旬,我受集团公司委派参加了国资委在海南省三亚市召开的一个会议。这是我第一次踏上这个美丽的海岛。三亚位于海南岛南面,自然环境与内陆有较大的差别。 经过几天的观察,有两种现象引起了我的思考。 一是遍地生长的椰树;二是很少见到高大的树木。 先来说说三亚的椰树吧。可以说椰树不仅是三亚的一种象征,而且已经形成了一个椰树产业,三亚遍地都是椰树,家家户户栽种椰树。漫长的海岸,椰树临风,高挑伟岸,千姿百态,使三亚因椰树而变得更加美丽。椰树不仅美丽多姿,而且还给人们以丰厚的回报,椰汁、椰油、椰粉、椰奶及椰木工艺品,都深受人们的欢迎。 椰树为何能够成为三亚植物王国的主角呢?我发现那是椰叶的功劳。椰叶虽然宽大,但柔软而富有弹性,且开叉,在强台风袭来的时候,椰叶可以开叉漏风,随风弯曲,翩翩起舞而不受伤害。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椰树也就成了能够适应环境的强者。 再来说说三亚为何没有高大的树木。三亚濒临南海,雨水充沛,温度适宜,这种环境本应适合树木的生长。但在三亚除了椰树之外,却几乎看不到什么高大的树木。我想是因为三亚临海,每年都要频繁遭受强台风侵袭所致吧。中国有句古话叫“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那些高大却不会弯曲的树木在强台风面前当然会夭折,因此千百年来三亚也未能生长出高大的树木。 自然界是我们最好的老师,三亚的这些现象说明,知忍让、善弯曲,才能适应环境,柔弱也能够胜刚强。 坚忍心灵,排难前行 听一个朋友介绍,他亲戚的一个女孩,特别聪明好学,从小学到初中成绩一直是班上的第一名,上初中的时候,有一次只考了第二名,回到家里闷闷不乐,加上妈妈又讽刺了她两句,她觉得特别委屈,一会儿就在自己房间里上吊自杀了,实在是太可惜了。 一个人的承受能力往往比智商更重要。一个学生的高考成绩充其量只能决定能否上大学或能否上名牌大学;而一个心灵脆弱的人有可能受点委屈就上吊、跳楼、喝药,使生命归零。 我们家附近的农户正在拆迁,准备建住宅小区。我每天都在楼上观看小区的建设,工地上挖土机、推土机、压土机等多种机械交叉作业,好不热闹。突然有一天,推土机的铲刀引发了我的思考。大家可能都见过,推土机的铲刀是很厚的,推土移石,勇往直前,非常锋利。许多朋友可能知道剃须刀吧,据说现在最有名的是美国人吉列发明的吉列牌刀片,剃发刮须,锋利无比。我在想,如果将吉列刀片当作推土机的铲刀来使用,将会是怎样的情形呢,能够推动土石吗?可能碰上泥巴就会断裂,根本就无法使用。可见,所谓的锋利是相对的,不同的工具应该使用到不同的场合。 一个人的一生,不可能都是一帆风顺,难免会碰到坎坷。我们应该按照既定的人生目标,像推土机的铲刀一样排难前进,让我们多经受一些磨炼,承受一些委屈,长此以往,使脆弱的心灵变得更加坚忍,最终赢得精彩的人生。 |
[章节目录] 首页 上一页[13] 本页[14] 下一页[15] 尾页[29]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学习励志 最新文章 |
杰出青少年的七个习惯 |
洛克菲勒留给儿子的38封信 |
名言警句大全 |
诗词读写丛话 |
文言和白话 |
爱弥儿 |
中学生成功法 |
品贤文谈做人 |
杰出青少年的七个习惯 |
世界名人家教智慧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