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网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佛经: 故事 佛经 佛经精华 心经 金刚经 楞伽经 南怀瑾 星云法师 弘一大师 名人学佛 佛教知识 标签
名著: 古典 现代 外国 儿童 武侠 传记 励志 诗词 故事 杂谈 道德经讲解 词句大全 词句标签 哲理句子
网络: 舞文弄墨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潇湘溪苑 瓶邪 原创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耽美 师生 内向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教育信息 历史人文 明星艺术 人物音乐 影视娱乐 游戏动漫 | 穿越 校园 武侠 言情 玄幻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阅读网 -> 学习励志 -> 文言津逮 -> 九 循序渐进 -> 正文阅读

[学习励志]文言津逮  九 循序渐进 [第11页]

[章节目录] 首页 上一页[10] 本页[11] 下一页[12] 尾页[1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文言津逮: 九 循序渐进

  学习文言,目的是由不会而会。由“不会”起,开头是界限鲜明的,第一次听别人讲或自己读文言作品,即《红楼梦》起始所谓“此开卷第一回也”。“会”则没有止境,一是因为文言典籍浩如烟海,无论如何总不能遍览;二是因为“知也无涯”,无论多么博雅,总有自己体会不透的,甚至理解错误的。就我们一般人说,学习文言,由开头起,不过向前走很短的一段路。但是就是这一段路,也要走得得法才能够顺利前进。怎么能够得法呢?概括地说要循序渐进。
  学习文言的循序渐进,情况可以由四个方面说明。

  一、由浅而深
  这个原则之为正确而重要用不着说,困难在于怎么能够准确地评定深浅。典籍太多,情况过于复杂。比如说,今的比古的浅,这样说好像不错,可是宋朱熹等辑的《近思录》反而比《论语》难讲难读;记叙性质的比议论性质的浅,这样说好像也不错,可是《左传》反而比《孟子》难讲难读。几乎任何概括的论断都有例外。又一书一篇之中,部分与部分间也可能有深浅的差别。因此,假定我们已经选定某些作品作为学习文言的读物,而想由浅入深地把这些作品准确地排为“一”字雁阵,即使非绝对不可能,也总是相当困难。可行的办法是:一、信任自己的感触,两种或两种以上读物同时尝一尝,先读那个容易下咽的。二、注意差别比较大的,如《荀子》和《韩非子》,可以确定后者是比较浅的,要先读。三、两种作品,不能一眼看出深浅,要安于差不多,如《战国策》和《史记》,可以任意选定一种先读。

  二、由少而多
  这和学习其他事物一样,熟悉之前不能贪多,熟悉之后不只可以贪多,而且必须贪多。所谓多少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数量方面。开始时期,无论讲还是读,都要脚踏实地,一词一句都搞清楚,记牢,读熟,这就不能快。这样慢慢来,牢和熟在记忆中生根,就成为继续前行的资本。举实例说,初中程度开始学文言,一周不过学习一两篇不很长的文章,到大学,文言稍有根柢并且喜欢阅读的,一周读一部陆游《老学庵笔记》没有什么困难。二是篇幅方面的多少。学习文言,几乎都是由读小诗、短文开始,到有了相当程度,可以读某一作家的选集。再前进,可以读全集,直到读很大部头的,如《乐府诗集》《资治通鉴》之类。三是门类方面的多少。开始时期,所读是一般选本(包括课本)中的诗文,到底子厚了,理解能力强了,那就可以到文言典籍的大海里漫游一下,三教九流(直到《六祖坛经》和《云笈七签》等),五花八门(直到《回文类聚》和《楹联丛话》等),都可以翻开看看,觉得有意味就读一读,没有意味就扔开。

  三、由慢而快
  开始学,生疏,自然不能快。渐渐熟悉,有的以前需要讲解的,现在不需要了,以前碰到搞不清什么意义的,现在如见故人了,自然就不必再慢。这是“事实上”的必致如此,用不着多说。需要注意的是“道理上”的应该由慢而快。学语言,学得好的主要来源是“熟练”,其次才是“明理”。熟练由多经历来,甲读了五万字,乙读了五十万字,假定理解精粗程度相同,乙的造诣就会比甲高得多。要多读,而时间有限,所以在可能的情况下要尽量求快。(关于快的方法和限制,后面还要补说。)

  四、由借助到自力
  开始学,像小孩子学走路一样,要有人搀扶。搀扶是他力,目的是培养自力,渐渐不必搀扶而自己能走。学习文言也是这样,开头必须借助他力。这所谓他力,包括教师、注解和辞书(扩大范围,可以说工具书)三个方面。三个方面作用又不尽同。教师照顾得周到,但管的时间短,比方说,到学的人相当于大学程度,教师就可以退居顾问的地位,让年轻人自己去摸索。注解,有新注和旧注之别,新注比较详细、浅易,有相当程度之后可以逐渐离开或大部分离开;旧注简单,多集中于难点,底子厚了也只能小部分离开。至于工具书,因为文言作品内容很杂,有的还文字深奥,读而不能完全理解是常事,所以离开教师之后,尤其读没有注解的,要常常翻检。学习文言,使用工具书是非常重要的习惯和本领,有此本领,许多疑难可以顺利解决,无此本领则处处坎坷,甚至寸步难行。因此,利用工具书,由表面看是借助他力,而实质则是更深远的依靠自力。
  以上说循序渐近,偏于阐明概括的道理;为了实践,更加重要的是如何具体做。不过说到具体,在选定文言读物方面却困难很大。这里有几个消极因素:一、评定读物的深浅难于十分准确;二、学习的兴趣和条件,人与人难于尽同;三、读物的供应情况难于掌握;四、专为学习文言而编印的读物(尤其排成系列的)还不很多。因此,依照学习先后开个书篇目录,作为若干年的阅读课表,既非常困难,也是不切实际的。不得已,只好半概括半具体地说说。这可以分作三个方面:一、读什么,二、怎样读,三、常规和灵活。

  一、读什么

  显然,这要因人而异。人,年龄、地位、程度、兴趣等可以差得很多,因而以不变应万变的办法必然行不通。这里先说在学校读书的,以初中为例,当然要以学习语文课本上的文言作品为主。但课本上文言教材数量不多,无论为适应学生的“行有余力”,还是为加快前进速度,都要以课外读物为辅。选择课外读物,一要程度适当,不过于艰深;二要趣味性较强,以求不用教师督促,学生会主动地去学。这样的浅显读物过去出版过一些,如吕叔湘先生《笔记文选读》、上海古籍出版社《唐诗一百首》、胡云翼《唐宋词一百首》之类都是。具体选什么,选多少,最好由教师指导。
  不在学校的(在学校的也可依此类推),不管初学还是已经有相当程度,选定读物,都可以参考以下的意见做(情况复杂,只能略举几项为例)。
  1.在多数情况下,可以先今而后古。无论由内容看还是由文字看,都是古代的作品离我们比较远,远,所以更生疏,难懂难学。例如同是传记文章,《史记》列传部分比《清史列传》难得多;同是议论文章,贾谊《新书》比黄宗羲《明夷待访录》难得多。像这种情况,如果我们今古两种都想读,就应该先读近代的,后读古代的。
  2.在多数情况下,可以先记事而后说理。事是具体的,不费思索就能够想见,理是抽象的,要深入思索才能够领悟,所以前者易而后者难。例如同是战国时期著作,《战国策》记事,《荀子》说理,前者比后者容易读。同一个人的作品也是这样,如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是记事,《封建论》是说理,前者比后者容易读。自然,同是记事或说理,也有难易之别,如陆游《入蜀记》和王士禛《蜀道驿程记》是性质相类的记事著作,可是前者比后者难读;汉朝《白虎通德论》和《盐铁论》是性质相类的说理著作,可是前者比后者难读。又,一部书或一篇文章,常常既有记事成分又有说理成分,两种成分的比例又各式各样,选定时只好就事论事,随机应变。3.先散体而后辞赋、骈体。由文体演进的历史看,散体和辞赋、骈体是两条水流。两条水流并排自高而下,有时接近甚至重合(在某些作家的笔下),但一瞬间又离开,各走各的路。散体有如实干家,重在言行的致用,所以穿着质朴,甚至不修边幅。辞赋、骈体则不然,有如赵女郑姬,重在炫耀自己的如花似玉,所以不能不浓装艳抹。因此,自《楚辞》汉赋以下,直到后代的青词、寿序等等,都是满目珠玑,骈四俪六,虽然内容并不深奥,却很不容易读。这样,如果我们想读的两种书或两篇文章,恰好有散体与辞赋、骈体之别,如《古文辞类纂》和《昭明文选》,李清照《金石录后序》和王勃《滕王阁序》,那就可以先读前者。
  4.散文和诗词,先读哪一种合适,不能一言以蔽之。因为散文有深有浅,诗词也有深有浅。散文有散文的难点,可能道理很深,如《墨子》的《经上》到《小取》,僧肇的《肇论》;诗词有诗词的难点,可能意境隐曲,如李商隐的《无题》诗和吴文英的词。可行的办法只是就事论事,像初中语文课本那样,浅近的散文和诗交错着选读,以后逐渐加深。5.先一般而后专门。所谓一般,意思是:一、见到的机会多,二、内容属于常识范围或与常识接近;反之是专门。前者如《史记》、杜甫诗、韩愈《师说》、黄宗羲《原君》之类;后者如张机《金匮要略》(医学书)、僧祐《宏明集》(佛理书)、卫夫人《笔阵图》(论书法)、范缜《神灭论》之类。显然,专门的内容生疏而艰深,文字也与习用的有距离,因而难读得多,如果想读,就要放在后期(研究某种专业的要另作安排)。
  6.先选本而后全集。有不少公认为优秀而重要的古籍,昔人有选本、评点本,近年来做古籍选注工作的更多。古籍,不管作者多么高明,只要内容相当多,总难免大醇小疵,或说是其中一部分更好,这是一。还有二,内容多,性质杂,其中可能有非一般读者所需要的,所愿读的(如《史记》的《天官书》《三代世表》),为普及,也需要有选本。一种著作,如《左传》《史记》《李太白集》《杜工部集》,已经有选本,就应该先读选本,这样可以少费力而得其精华;然后读全集(不做专门研究的可不读)。选本,有独选一家本,如王伯祥《史记选》、冯至《杜甫诗选》、刘乃昌《苏轼选集》等;有合选诸家本,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古代散文选》、季镇淮等《历代诗歌选》、龙榆生《唐宋名家词选》等。如果时间少,不能读得很多,或者为了先鸟瞰梗概,更容易入门,都可以先读合选本,然后先尝后买,按图索骥,自由选读独选本,更其后,如果对某家兴有未尽,再找全集读。
  7.先今注而后古注。为古籍作注,今人与古人比,目的虽然无别,做法却大不相同。今人作注如教师讲书,细致浅显(绝大多数用现代汉语),面面俱到。古人作注就不同,或重训诂,或重考据,只触及他认为必要的点点滴滴而不面面俱到(当然用文言)。所以今注易而古注难,今注用处大而古注用处小(对初学说)。这里说先今注而后古注,包括两种意思:一、一种书,如《孟子》,古有汉赵岐注,宋朱熹注,清焦循等注,今有杨伯峻注(《孟子译注》),那就应该用今注本,或者先用今注本;二、两种书,性质相近,深浅差不多,一种有今注,如《四书》里的《论语》(杨伯竣《论语译注》),一种只有古注,如《四书》里的《中庸》,那就应该先读有今注本,放下没有今注的,将来再说。
  8.先经过整理的而后未整理的。所谓整理,有各种情况,这里主要指断句和加注。断句和加注又有新旧之别,新的加标点(旧的只句读),用现代汉语详说,自然更容易读。但古籍没有断句加注的很多,我们学文言,如果底子越来越厚,兴趣越来越浓,胃口就会越来越大,那就不能俟河之清,而不得不涉猎没经过整理的。没经过整理的,难读,当然要尽量排在后期。在没经过整理的典籍之中,有的有句读而没有注,有的有注而没有句读,有的二者都没有,这也要排个次序,最后读既不断句又没有注解的。

  二、怎样读

  以上是说“读物”的循序渐进。读的“方法”也有循序渐进的问题,可以分作四个方面说。
  1.初学要“懂”,要“熟”,二者之中尤其要强调“熟”。语言,用词、语、句表意,怎么样就能表达什么样的意思,完全靠约定俗成,因此,想会,就必须熟悉这个约定俗成。学习现代汉语是这样,学习文言也是这样,不熟悉相当数量的词句,碰到没读过的,就不能确定它是什么意思。俗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有人认为这是老一套,不科学,不如多靠规律,一通百通,于是把大部分精力放在细讲解、多分析上。其结果是听的多、想的多而很少读,脑子里就不能印上文言习惯,理解文言的能力就不会比较快地提高。要怎么样学呢?以初学为例,听讲或自学一篇,比如苏轼《赤壁赋》,词句都正确理解之后,要熟读。方法是这样:一、要在声音的大小、快慢、抑扬顿挫中确切体会词句的意义及其前后的联系。过去有人嘲笑私塾先生,读书时慢条斯理,摇头晃脑,闭目吟味,像是陈腐得很可笑,其实这也许正是全神贯注的表现,想读而多有所得就要这样。二、快慢的程度要以能不能确切体会词句的意义及其前后的联系为准,如果快而不能确切体会,就慢;能,就快。三、这样读三四遍或两三遍,放下,过两三天或三五天,要拿出来,再读两三遍。这样至少重复三四次(喜欢读还可以更多,直到能背),到相当熟了再放下。这一篇如此,学其他篇还要如此。一篇熟,两篇熟,许多篇熟,基本功越来越深厚,前进就可以一帆风顺。
  2.“精”与“博”要配合得适当。上一段举读《赤壁赋》为例是精。以走路为喻,精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但走路还有另一个重要要求,早达到目的地,所以总是慢慢踏还不成,同时要快,也就是多读,或说博览。两者怎么样配合呢,先说精。从初学的一端到另一端的无止境,对某些作品,或者因为它是基本的,或者因为读者有特殊需要,都要精读(就是后期,至少也要透彻理解)。所谓基本,传统的评定是大致可信的,如同是《春秋》的传,《左传》比《穀梁传》基本,同是六朝作品,《世说新语》比王嘉《拾遗记》基本。所谓特殊需要,如读者是研究经济史的,就要精读史书《食货志》。只是精读的时间可以有变化,早期必慢,以后可以逐渐加快。博览呢?由初学起向前走,大致可以这样变化:一、由少而多。例如初中一年级语文课本上的文言教材一学期不过一千字左右,课外读几千字甚至上万字不会有什么困难;十年八年之后,如果锲而不舍,半年涉览若干种书也不会有什么困难。二、由浅而深。初学,理解文言的能力差,只能读浅易的;程度高了,读得多,深浅都会碰到,有时还要着重读深的。三、由精而粗。初学读课外读物,也要字字寻根问柢,否则会雾里看花,仿佛有所感而实际无所得;有相当造诣之后就可以(尤其读某些不关紧要的作品,如冷僻的笔记之类)一瞥而过。这样快,有的地方难免不完全了解,这也无妨,多与精不能两全的时候,舍精取多也是有好处的。四、由醇而杂。初学,进程慢,有限的时间必须用在刀刃上,读物就要是精选的;到造诣相当高的时候,就可以东翻翻,西看看,举例说,像《汉魏丛书》那样杂,涉猎一过也不难。总之,还是前面说过的话,学通文言主要靠熟,而博览则是熟的必要条件。
  3.要学习使用工具书。工具书包括什么,怎样寻检,本书的附录部分还要择要介绍。这里只想说明,学习文言不能总靠教师和注解,因为教师常常不在跟前,有不少文言作品没有注解,或者虽有注解而不够详细。工具书,只要能找到,就常在身边,不只内容丰富,而且诠释确切,所以由初学起就应该手勤,培养寻检的习惯,积累寻检的知识。使用工具书也要循序渐进。最初是查普通的辞典,以补教师讲解和注解的不足。其后,讲解和注解的作用逐渐减少,寻检工具书的作用逐渐增多,直到完全离开教师和注解,能够翻检多种常用工具书(甚至类书、政书等),以解决阅读中碰到的大部分疑难问题。工具书的一部分是目录性质的,从博览的角度看,有特殊的重要性,因为它好像游览的向导,不只可以保证游者不迷路,还可以指引游者看到一切名贵的景物,所以更要经常利用。
  4.要以理性知识为辅。所谓理性知识,是指一般介绍古汉语常识的书里讲的那些知识,包括文言词汇、文言虚词用法、文言句法特点、与现代汉语的比较等。初学文言,接触文言词句不多,一知半解,所得是感性的。感性的零碎知识逐渐增多,自己也会有意或无意地总结一下,如“去”的意义一般是“离”,不是“往”,“是”经常是代词而不是系词,等等,这样总括来的认识是理性知识。理性知识有系统性,可以使感性知识更清楚,更巩固。因此,到学习文言颇有进益的时候,找一本介绍古汉语常识的书看看是有好处的。但这好处是辅助性的,不当喧宾夺主。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一、就学习语言说,通的主要基础是熟,不是记道理;二、古汉语知识的起作用,要在有相当数量的感性知识之后;三、某一具体词句的确切意义,常常不是概括知识所能决定的。有的人出于一片好心,想下小网而得大鱼,讲授文言,一开始就把重点放在语法分析上,如说“公将鼓之”的“鼓”是名词作动词用,“吾谁欺”是“吾欺谁”的倒装句法,等等。这样讲讲好像也没什么不可以,其实是所得未必能偿所失。因为:一、说法本身有问题,“鼓”是名词,这是怎么知道的?显然,这是用现代汉语的尺去量的,如果用古汉语的尺去量,它就很可能是既名又动。“吾谁欺”,古汉语经常这样说而不说“吾欺谁”,既是常态,算“倒装”合适吗?用现代汉语的架子装古汉语,很容易成为脱离实际的臆说,是不妥当的。二、即使这些知识都记住了,碰到一些新的词句,如“齐人三鼓”,“吾谁与归”,就能用旧框子一套而确切理解吗?显然不见得。三、让初学硬记这些,多少总要占去一些时间和注意力,而用处却很小,是不合算的。因此,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古汉语的理性知识,以放在辅助地位,晚一些学习为宜。

  三、常规与灵活

  以上所讲循序渐进的安排,是一般情况下的常规。学习文言,一定要照常规办事,不可灵活吗?显然不能这样机械。在旧时代,绝大多数人是先读四书五经,这是由深开始而不是由浅开始;有的人学会文言,是先读《天雨花》《聊斋志异》之类,这是由杂览开始而不是由精读开始;还有的人是识字不多就读《纲鉴易知录》,进而读《资治通鉴》,这是由大部头开始而不是由零篇开始。可见事实是条条大路通长安。关键在于能不能勤,能不能坚持;能,则其结果是“熟”,自然就可以学会。那么,是不是可以不要常规呢?也不然,因为我们是生活在现代,学习的内容和条件与旧时代大不同,昔人的办法我们不能照搬,也不必照搬。但是参考的价值还是有的,就是说,常规之下可以容许有限度的灵活。举实例说,初学,在按部就班的行程中,偶尔碰到王利器《颜氏家训集解》(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注用文言,比较深,可是翻翻,觉得有兴趣,就可以一篇一篇看下去;甚至偶尔碰到的是没有注解的《阅微草堂笔记》(上海古籍出版社有新排印本),翻翻,觉得有兴趣,也可以一则一则看下去。底子还不厚的时候,这样涉览自然会感到困难,有些词句似懂非谨,甚至完全不懂。但这也无妨,因为其结果是:一、看多了,原来似懂非懂的,懂了,完全不懂的,好像有些懂了;二、很多人有这种经验,读深的,虽然不能透彻领悟,可是回过头来读浅一些的,觉得轻而易举了。总而言之,是很有助于提高。为了更快地提高,常规与灵活要互相辅助。常规之所以能成立是由于能够保证稳步前进;如果灵活一下反而可以比较快地前进,又何乐而不为呢?
  ------------------
[章节目录] 首页 上一页[10] 本页[11] 下一页[12] 尾页[1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学习励志 最新文章
杰出青少年的七个习惯
洛克菲勒留给儿子的38封信
名言警句大全
诗词读写丛话
文言和白话
爱弥儿
中学生成功法
品贤文谈做人
杰出青少年的七个习惯
世界名人家教智慧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1-07-02 15:58:14  更:2021-07-02 16:48:53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