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阅读网 -> 古典名著 -> 庄子译注 -> 刻意 -> 正文阅读 |
[古典名著]庄子译注 刻意 [第15页] |
[章节目录] 首页 上一页[14] 本页[15] 下一页[16] 尾页[3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庄子译注: 刻意
[题解] 本篇取开头“刻意尚行”之“刻意”二字名篇,与篇中文意无关。篇幅简短,文章连贯,主旨在阐述养神之道,涉及道德修养,理想人格,养生之道等方面。提出抛弃有形迹之追求,抛弃喜怒悲欢,去掉智谋诈伪,使精神纯一不杂,成为恬淡寂寞,虚无无为,动与天行的得道真人。 全篇分三段。第一段,批评山谷之士、平世之士、朝廷之士、江湖之士、道引之士之所为都是有形迹之追求,是片面的。只有把这些全部遗忘,淡漠无心,才能获得它们的全部功效,而为集众美于一身的圣人之德。第二段,讲述养神的方法,要以恬淡寂寞,虚无无为为根本。要息心于平易无偏倚,动静随天,去知与故,超越死生,无好恶、喜怒、悲欢,不与物交,保持心神之纯一不杂。第三段,讲精神与道合一,则能四达并流,无所不至,化育万物,与天帝同。应保持其纯粹专一,持守而不使亏缺,才能不枯竭。 刻意尚行(1),离世异俗(2),高论怨诽(3),为亢而已矣(4)。此山谷之士,非世之人(5),枯槁赴渊者之所好也(6)。语仁义忠信,恭俭推让,为修而已矣(7)。此平世之士,教诲之人(8),游居学者之所好也(9)。语大功,立大名,礼君臣,正上下,为治而已矣。此朝廷之士,尊主强国之人(10),致功并兼者之所好也(11)。就荧泽(12),处闲旷(13),钓鱼闲处,无为而已矣。此江海之士,避世之人,闲暇者之所好也。吹呴呼吸(14),吐故纳新,熊经鸟申(15),为寿而已矣。此道引之士(16),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17)。若夫不刻意而高,无仁义而修,无功名而治,无江海而闲,不道引而寿,无不忘也(18),无不有也(19)。澹然无极(20),而众美从之。此天地之道,圣人之德也。 [注释] (1)刻意:克制意欲。尚行:使行为高尚。 (2)离世异俗:与世俗相离相异,截然与众不同。 (3)怨诽:怨愤讥刺世之无道。 (4)亢(kàng):高。 (5)山谷之士:隐居深山穷谷之隐士。非世,以世道为非。 (6)枯槁:身体被烧成焦枯状。如鲍焦、介之推等人,为坚持一己之见,自命清高,隐居不出而被烧死。赴渊:投水而死。如申徒获,务光、卡随等,有关他们几人的记载,可参阅《让王》、《盗跖》等篇。 (7)修,修身。 (8)平世之上:与世道相安并处之人。教诲之人:专门以讲学著述为业之人。 (9)游居学者:有到处游说,有定居讲学之人。如孔子、子夏等。 (10)尊主强国:使君主尊显,使国家强大。 (11)致功并兼者,建立功业兼并他国之人。 (12)就菠(sǒu)泽:到湖泊沼泽之地去。 (13)处闲旷:居住在空旷无人之处。 (14)吹呴(xū):皆指吐气,深者为呴,浅者为吹,为练功调息呼吸的方法。 (15)熊经:经为悬吊起来,此指熊攀到树上,使身体悬空,鸟申:申同伸,伸展之意,鸟飞行时身体伸展。此处指古人模仿动物编出的练功套路,如华陀之五禽戏之类。 (16)道引:为舒通气血,柔和肢体的系统功法。原为古代强身怯病的养生之术,后为中医、气功所广泛应用,对增进人的健康很有价值. (17)彭祖:见《追遥游》注。寿考:考,老。老寿,长寿之意。 (18)无不忘:一切无心,不有意追求。即忘记前面所说刻意尚行,修仁义,求功名,隐江海,习导引等。 (19)无不有:无心于上述五者,反而得五者之全,无一不有。 (20)澹(dàn)然:淡漠无心,不在意。 [译文] 克制意欲使行为高尚,超然特立于世俗之外,立论高峻而怨愤讥刺世之无道,为显示清高而已。这是山林隐者,愤世疾俗之人,为坚持一己之见甘愿赴水火而死的人所喜好的,讲说仁义忠信,恭敬节俭,推辞礼让,为了修身而已。这是与世道相安并处之人,专门从事教育者,有时到处游说,有时定居讲学之人所喜好的。讲说建立大功业,得大名声,确立君臣礼仪,维护上下等级,不过是为推行治世之道而已。这是在朝中为官之人,使君主尊显国家强大之人,为建立功业兼并他国的人所喜好的。到湖泊沼泽之地去,居住在空旷无人之处,闲居垂钓,无为自在而已。这是隐居江海之上,逃避社会之人,与世无争只求清闲者所喜好的。调息呼吸,吐故纳新,模仿熊之悬吊鸟之伸展,为了长寿而已。这是从事导引之术,养身之术,象彭祖一类长春的人所喜好的。至于不用克制意欲就能使行为崇高,不用仁义而使身修,不追求功业名声而使天下得治,不用隐居江海之上而得闲暇,不用习导引之术而得长寿,将上面所说全部忘掉,而又能全部具备。淡漠无心之极而一切美好的东西必从之而来。这是天地之大道。圣人之德性也。 故曰:夫恬淡寂寞,虚无无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质也(1)。故曰:圣人休休焉则平易矣(2),平易则恬淡矣。平易恬淡,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故其德全而神不亏。故曰:圣人之生也天行(3),其死也物化(4),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5)。不为福先,不为祸始,感而后应(6),迫而后动,不得已而后起。去知与故(7),循天之理。故无天灾,无物累,无人非,无鬼责。其生若浮,其死若休(8)。不思虑,不豫谋(9)。光矣而不耀,信矣而不期(10)。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神纯粹,其魂不罢(11)。虚无恬淡,乃合天德。故曰:悲乐者,德之邪(12);喜怒者,道之过(13);好恶者,德之失。故心不忧乐,德之至也;一而不变(14),静之至也;无所于件(15),虚之至也;不与物交,淡之至也(16);无所于逆,粹之至也(17)。故曰:形劳而不休则弊,精用而不已则劳(18),劳则竭。水之性,不杂则清,莫动则平;郁闭而不流(19), 亦不能清,天德之象也(20)。故曰:纯粹而不杂,精一而不变,淡而无为,动而以天行,此养神之道也(21)。 [注释] (1)平:平易,不偏不倚。质:实质本质。 (2)休休焉:据俞樾说,应作“圣人休焉,休则平易矣”。休:作息心解。 (3)天行:任自然而运动。 (4)物化:物象之幻化。 (5)同波:动静无心,与阴阳变化一体,如同波浪之推进。 (6)感而后应:指圣人与天地阴阳变化合一,而相互感应,并不有意追求,一切任其自然,所以下会成为幸福之先导,也下去成为灾祸之发端。 (7)知:智谋机巧,故:后天习学之诈伪造作之类。 (8)浮:浮在水面的泡沫,休:休息。极言把生死看得极轻微、极平常。 (9)豫谋,指物至而应,不预先谋划。 (10)信矣而下期:守信而不要求必定兑现,即不要求“言必信,行必果”,一切顺乎自然。期,必。 (11)罢:同疲,疲劳。 (12)邪:邪妄、邪僻。庄子认为,至德之人超越悲乐,如果陷进悲与乐的感情纠葛,必使德性流于邪僻。 (13)道之过:喜怒不忘,就不能顺天道而行,反而以天道为过错。 (14)一而不变:要持守道而永不改变。一:指虚静无为之道。 (15)忤(wǔ):违逆抵触之意。 (16)不与物交。不与外物相交接。淡:淡漠无心。 (17)粹:纯一不杂。 (18)形:形体。弊:疲困。精:精神。 (19)郁闭:郁结闭塞。水长久滞塞不流动,就要腐败发臭,变得混浊不清。 (20)天德之象:水通过流动保持清澈,天道通过运动而能永恒,故水有天德之象。 (21)养神:存养精神。 [译文] 所以说:恬淡寂寞,虚无无为,这是天地之平易和道德之本质。所以说:圣人息心于此,息心则平易不偏倚,平易不偏则恬淡无心。平易恬淡,则忧患不能侵入,邪气不能袭扰,故而其道德完美而精神不亏缺。所以说:圣人生时顺自然而运行,死时随物象幻化。静止时与阴同一德性,运动时与阳一体合流。不会成为幸福之先异,也不会成为灾祸的开端,与天地阴阳相感而后应,为外物迫使而动,不得已而后兴起。去掉智谋机巧诈伪造作,遵循天理而行。所以没有天灾,没有外物牵累,没有人非难,没有鬼神责备。生时如同泡沫,死时如同休息。不思虑,也不预先谋划。明亮而不耀眼,守信而不要求必定兑现。睡觉时不作梦,醒来时没有忧愁,其精神纯一下杂,故不疲劳。虚无恬淡,就与自然之德性相合。所以说:悲痛与欢乐,会使德性流于邪僻;不忘喜怒,会以道为过错;陷入好恶,会丧失道德。所以,心里没有忧愁与欢乐,是道德之最高境界;持守虚静无为之道永不改变,是静之极致;于外物无所抵触,是空虚之极致;干外物无所违逆,是纯粹之极致。所以说:身体辛劳而不休息则疲困,精神运用而不止则会使用过度,使用过度就要枯竭。水之本性,不混入杂物则清澈,不去搅动则平静;郁结闭塞而不流动,也不能清澈,水具有天德之象啊。所以说:纯粹而不混杂,虚静专一而不改变,恬淡无为,运动与天道同步。这就是存养精神之道啊。 夫有干越之剑者(1),押而藏之(2),不敢用也,宝之至也。精神四达并流(3),无所不极,上际于天,下蟠于地(4),化育万物,不可为象,其名为同帝(5)。纯素之道,唯神是守(6);守而勿失,与神为一;一之精通,合于天伦(7)。野语有之曰(8):“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人尚志,圣人贵精(9)。”故素也者,谓其无所与杂也;纯也者,谓其不亏其神也。能体纯素,谓之真人(10)。 [注释] (1)干越,干为吴国,越即越国,为春秋时东南方两个强国。因以铸剑闻名于世,故其剑为人所珍视。 (2)押(xiá):盛物的匣子。 (3)四达并流:形容精神四面八方通达并流无滞碍。 (4)极:极点、尽头。际:交会,会台。蟠(pán):遍及。 (5)同帝,同于天帝。这句意思是说精神象天帝那样无形无象而又无所不在,成就化育万物之功。 (6)纯素:与纯粹义近,只是更强调素质、本性之纯一不杂。庄子认为:要执守这纯一之道,唯在侍守精神,使精神专一,不为外物牵流,本性之道也就得以持守了。 (7)天伦:自然之理。 (8)野语:谚语。 (9)精:精神。 (10)体纯素:以纯素为体,真人:得道者,与至人,神人相近。《大宗师》篇对真人有较详细描述,可参看。 [译文] 藏有吴国和越国所造宝剑的人,把它放在匣子里珍藏,不敢轻易使用,它是珍宝中至贵的,精神向四面八方通达交流无滞,无所不至其尽头,上与天交会,下遍及大地,生化哺育万物,没有形象可见,它的名字就叫同于天帝。纯粹质朴之道,只有精神专一才能持守;持守而不遗失,使与精神合为一体;能精通这合一之道,就合乎自然之理。谚语说:“多数人看重利,廉洁之士注重名声,贤人君子崇尚志向,圣人着重精神。”所以,所谓素质,就是没有杂质混人;所谓纯粹,就是不使其精神亏缺,能以纯素为体的人,就称为真人。 |
[章节目录] 首页 上一页[14] 本页[15] 下一页[16] 尾页[3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古典名著 最新文章 |
南齐书 |
梁书 |
魏书 |
南史 |
周书 |
仪礼译注 |
五代史演义 |
周易全解 |
隋唐演义 |
白话尚书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