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网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佛经: 故事 佛经 佛经精华 心经 金刚经 楞伽经 南怀瑾 星云法师 弘一大师 名人学佛 佛教知识 标签
名著: 古典 现代 外国 儿童 武侠 传记 励志 诗词 故事 杂谈 道德经讲解 词句大全 词句标签 哲理句子
网络: 舞文弄墨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潇湘溪苑 瓶邪 原创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耽美 师生 内向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教育信息 历史人文 明星艺术 人物音乐 影视娱乐 游戏动漫 | 穿越 校园 武侠 言情 玄幻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首页 -> 易经 -> 李零:《周易》是本什么样的书(转载) -> 正文阅读

[易经]李零:《周易》是本什么样的书(转载)[第1页]

作者:萧念凡
首页 本页[1] 下一页[2] 尾页[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这是一篇科普性质的文章,觉得还不错,分享给吧友。文章较长,新手前边看不懂的话可以看看最后的推荐书目,其中部分书我也读过,很值得一荐。
 
二、筮占是一种数占
卜、筮是两种非常古老、非常原始的占卜,早期是结合在一起。至少汉以前,一直结合在一起。《尚书·洪范》如此,《左传》、《国语》如此,《周礼》等书也如此。即使汉代,卜法已经衰落,《汉书·艺文志》还把它们列为一类,后世史志也沿袭了这一分类,但两者已经分开。
龟卜和筮占,区别是什么?关系是什么?是个首先需要弄清的问题。
(一)卜
卜是用动物的骨头占卜,用骨头的裂纹求取神谕。早期人类认为,动物的骨头(包括人的骨头)很灵,可以沟通人、神,特别是龟骨,比其他骨头更灵。有趣的是,卜龟本身就叫“灵”。
从殷商卜辞到战国楚简,古人一直把卜龟写成“■”,即后来的“灵”字。《龟策列传》也把卜龟叫“玉灵夫子”。直到明清,卜龟的别名一直是“玉灵”。(■,上雨下龟)
世界上的卜分两种:一种是冷卜(apyro-scapulimancy),凭骨面的自然裂纹定吉凶;一种是热卜(pyro-scapulimancy),凭烧过的裂纹定吉凶。我国的卜属于后一种。
商周甲骨,占卜前,先要在骨面做钻凿。商人的甲骨是圆形钻、梭形凿,周人的甲骨是方凿无钻。卜人在钻凿施火,背面的裂纹呈一纵一横,“卜”字正好象其形。“卜”这个名字就是这么来的。
中国的卜,以卜材论,又分两种:一种起源于西北,用鹿的肩胛骨或牛、羊的肩胛骨占卜,一种起源于东南,用龟的背甲和腹甲占卜。前者比后者更古老。商周时期,这两种卜曾共用过一段。所谓“甲骨文”,就是兼指这两种卜材上的文字。后来龟卜压倒骨卜,取代骨卜,卜才专指龟卜。比如司马迁讲的“龟策”(《史记·龟策列传》)、班固讲的“蓍龟”(《汉书·艺文志·数术略》蓍龟类),就是专以龟卜为卜。汉以来,卜主要指龟卜。
(二)筮
筮和卜不同,不是以动物为媒介,而是以植物为媒介,或结草为占,或折竹为占,或用其他竹木小棍代替之。“蓍”字从艸,“筮”字从竹,文字本身也足以说明其材质。
有一种草,古代很有名,这就是蓍草,学名叫Achillea sibirica,英文叫yarrow,主要分布于西伯利亚和中国北方。褚少孙说,取蓍草,百茎共生一根,茎长一丈者为上,其次八十茎、茎长八尺,退而求之,满六十茎、茎长六尺也就不错了(《史记·龟策列传》)。
读《龟策列传》,我们可以知道,用蓍草占卜,有神秘含义。褚少孙说,汉代有一种传说,“下有伏(茯)苓,上有兔丝;上有捣蓍,下有神龟”,它是把蓍、龟扯在一起。但这种神秘的东西,其实并不神秘。实际上,它只是充当算筹,古人也可以用其他种类的草棍、木棍、竹棍代替之。
古人用竹木小棍当算筹,叫“筹”、“策”、“算”。算筹是最古老的计算工具。计算用这种东西,占卜也用这种东西。
卜、筮是商代最重要的占卜,两周时期也如此。商周时期,往往把卦画刻在甲骨上,就是卜、筮并用的证明。
早期,卜、筮并用,一般都是先卜后筮。如果卜、筮发生矛盾,怎么办?《左传》有段话,是讲这个问题:
初,晋献公欲以骊姬为夫人,卜之,不吉;筮之,吉。公曰:“从筮。”卜人曰:“筮短龟长,不如从长。且其繇曰:‘专之渝,攘公之羭。一薰一莸,十年尚犹有臭。’必不可。”弗听,立之。(《左传》僖公四年)
原文说,晋献公要立骊姬为夫人,先卜不吉,后筮吉,两者发生矛盾。献公宁愿相信筮的结果,说还是照筮的结果办吧,因为这更符合他的愿望,但卜人却坚决反对,他说,如果卜、筮发生矛盾,应该相信卜。所谓“筮短龟长”,是说卜比筮更有优先权。
古人说,卜比筮有优先权,可能与卜更古老有关,但原文“短”、“长”并不是说年代短长。
卜与筮谁更古老,要看考古发现。
考古发现,骨卜确实很古老,新石器时代就有,距今5000多年,但龟卜晚,大约商代中期才有。筮占,目前发现的数字卦,年代最早是商代晚期。
卜、筮有三要素,一曰象(卜曰兆象,筮曰卦象、爻象),二曰数(卜不用数,筮曰筮数),三曰辞(卜曰卜辞,筮曰卦辞、爻辞,统称繇辞)。象靠看,数靠算,辞是对占卜的解释和判断。《左传》僖公十五年:“龟,象也。筮,数也。”龟主象,筮主数。筮的特点,主要在于算。
筮起于算,可从文字学加以探讨。
《说文解字·竹部》有两种算。一种是算筹的算,“筭,长六寸,从竹从弄,言常弄乃不误也”;一种是计算的算,“算,数也。从竹从具,读若筭”。但秦汉简牍,计算的算和算筹的算往往不分,都写成“筭”。《孙子·计》:“夫未战而庙筭胜者,得筭多也;夫未战而庙筭不胜者,得筭少也。多筭胜少筭(不胜),而况于无筭乎!”今本如此,银雀山汉简本也如此。后世“算”行而“筭”废,大家还以为“算”是本字,“筭”是“算”的通假字,这是理解反了。其实,“筭”与“■”(“筮”的早期写法)很可能是同一字。比如睡虎地秦简《日书》乙种“不可卜筭”,就读“不可卜筮”。二者不但字形相近,读音也接近(筮是禅母月部字,筭是心母元部字)。(■,上筮下廾)
“易”是什么意思?古人释“易”,有一名三义之说:易简、变易、不易(出《易纬·乾凿度》和郑玄《易赞》、《易论》)。其实,“易”的本义是变易,指数变、爻变和卦变。其他含义皆由此引申。
筮占是以摆弄算筹,排列组合为占,面对的是无穷无尽的变数。古人认为,自其变者而观之,固可“易”(变易);自其不变者而观之,也可称“易”(不易)。易数是代码,易象是符号,如果用象数指代天下万物,执简御繁,以不变应万变,则百姓日用不穷,这也是一种“易”(简易)。
总之,筮占是一种数占(numerology),它玩的是数。
 
五、《易传》的出现
《周易》经传,经出西周,传出后人,二者有时间差,没问题。问题是,经和传,在思想上是什么关系,有人说一致,有人说不一致。
五经,经传结合最紧密,无过《周易》、《春秋》,如果弃传读经,经必索然无味,让人昏昏欲睡。但《易传》的解释是不是符合《周易》本义,这是另一个问题。
《易经》,古本出土,年代最早,目前是上博楚简《周易》,和今本相当接近,但没有发现《易传》。
《易传》,古本出土,年代最早,目前是马王堆帛书《易传》,只有《系辞》和《说卦》的头两章。
《易传》有“孔子曰”。信者说《易传》是孔子作,根据这三个字;疑者说《易传》不是孔子作,也根据这三个字。其实,这三个字只能说明,《易传》是孔门后学转述孔子的思想,准不准,不敢说,有没有依托,不敢说。我们只能说,孔门后学说,他们是在传达孔子的思想。
《易传》的年代,一定在西汉前,下面有讨论,没问题。但早到多早,不好说。我们的估计是,早,早不过孔子死;晚,晚不过荀子卒。孔子死,在春秋末年,下面马上就是战国。荀子活到战国末年,卒年已入秦。大致范围总在战国时期。
汉代,五经之立,《易》为先,《易》居群经之首。后世的九经、十三经皆遵而不改。
《汉书·艺文志》著录的《易经》,今文三家,施、孟、梁丘所传皆十二篇。这十二篇都是由《易经》上下篇和《易传》十篇构成。当时所谓的《易经》,都是兼包经传。马王堆帛书《衷》篇,最后一段三引“《易》曰”,皆出《系辞下》,班志引《易》16次,也全部出自《易传》。汉魏的古书都这么引。
《易经》分上下篇,自汉已然,今本是上篇30卦,下篇34卦。
《易传》有十篇,也是自汉已然,今本前五篇,插附经内,是分卦而叙;后五篇,则列附经外,形同附录。
《易传》,汉代也叫《易大传》。如《史记·太史公自序》引《易大传》,作“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涂”(出自司马谈《六家要指》),就是《系辞下》的话,这种传,不同一般的传,汉代是当经看待。
《易纬·乾凿度》称《易传》为“十翼”,意思是十篇读《易》的辅助材料。汉有十翼是没有问题的。
十翼,旧本以《彖上》、《彖下》、《象上》、《象下》、《系辞上》、《系辞下》、《文言》、《说卦》、《序卦》、《杂卦》为序(孔颖达《周易正义》卷首第六论《夫子十翼》引一家说)。今本把《彖》、《象》、《文言》插附经文,据说是郑玄根据费氏本改的(《三国志·魏书·高贵乡公髦传》)。
这十篇,《彖上》、《彖下》以分析卦象结构为主,蒹释卦名、卦义。《象上》、《象下》则通释卦辞(孔颖达叫“大象”)和爻辞(孔颖达叫“小象”)。《系辞上》、《系辞下》具有通论性质,兼说易理、易史。这三种六篇,汉人最重。
其他四篇,都是单篇,先讲乾/坤二卦,再讲八卦,再讲六十四卦,层层递进。《文言》是讲乾、坤二卦,《说卦》是讲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卦,《序卦》是讲六十四卦之序,《杂卦》是打乱这个次序,一对一对讲。
研究《易传》,马王堆帛书《周易》经传不可不读。它包括七篇古书,这七篇古书是由三块帛组成:(一)第一块是《六十四卦》和《二三子问》。
《六十四卦》,相当《易经》,但卦序不同。篇题是整理者拟补。
《二三子问》,是孔子答弟子问,“二三子”有谁,原文没说。此篇有三组问答,所有回答,几乎都是由“孔子曰”加“《易》曰”(或“《卦》曰”)而构成。此篇不在今本《易传》内。篇题也是整理者拟。
(二)第二块是《系辞》和《衷》。
《系辞》,篇题在篇尾,残泐,不分上下篇,包括今本《系辞上》1-15、17-20章和今本《系辞下》1-8、11和18章,[]缺今本《系辞上》16章(“大衍之数”章)和今本《系辞下》9、10、12-17章。
《衷》,篇题是原有(旧题《易之义》)。主要讲六十四卦的主旨和卦德,可以当作读《易》提要。包括今本《说卦》1、2章和《系辞下》15章、16章的一部分和17章。
第三块是《要》、《缪和》、《昭力》。
《要》,篇题是原有。内容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包括今本《系辞下》9、10、12、13和16章的一部分,还有17章。第二部分讲“夫子老而好《易》”,第三部分论《损》、《益》之道。后两部分不在今本《易传》内。
《缪和》,篇题是原有。内容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孔子答弟子问(答缪和、吕昌、吴孟、庄但、张射、李羊问),第二部分是一组“子曰”,第三部分是和卦义有关的故事,也不在今本《易传》内。
《昭力》,篇题是原有。内容分三部分,每一部分都是孔子答昭力问,也不在今本《易传》内。
上述七篇,除第一篇,学者都叫《易传》。但这六篇,只是学易者的丛抄。其中与十翼本有关,只有《系辞》和《衷》、《要》的一部分。这三篇,除两段见于《说卦》,全部见于今本《系辞》,除了没抄“大衍之数五十”章,几乎可以凑成《系辞》的全篇,可见帛书《易传》主要是《系辞》和《说卦》的头两章。其他三篇,不属十翼本。
马王堆帛书《周易》经传,出土地在长沙。抄写年代,至少在汉文帝十二年(前168年)以前,相当早。著作年代,肯定还要早。
孔子以来的易学传授,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说,是孔子-商瞿(子木)-馯臂(子弘)-矫疵(子庸)-周竖(子家)-光羽(子乘)-田何(子庄)。商瞿是鲁人,馯臂,矫疵是楚人,周竖是燕人,光羽、田何是齐人。传播路线,是以鲁为中心,先南传于楚,再北传于齐。馯臂-矫疵是南派的代表,周竖-光羽-田何是北派的代表。子弘,《汉书·儒林传》作子弓。子弓是荀子的老师。
《易传》各篇和南北两派是什么关系,和荀子是什么关系,耐人寻味(注意:齐、楚是阴阳家和道家活跃的地方,荀子曾游学稷下)。
李学勤说,秦不禁易,《易》得独存,但《易传》是儒家书,肯定是禁而复出。帛书是楚地出土,内有《缪和》、《昭力》篇,缪和、昭力是楚人。他推测,帛书《易传》很可能是是战国楚人的作品。
张政烺,意见不太一样。他为《缪和》写注,于楚人、秦人二说,语存犹疑,但更倾向这是秦人所作,认为缪和问教的“先生”是汉初传易者,作者是秦人。这种估计,比较保守,似乎不如前说更合理。
前面,我们说过,孔子时代,《诗》、《书》、《易》是三大经典,儒门传记引书,主要是这三种。引《诗》,有“子曰《诗》云”体,引一段孔子的话,引一段《诗经》,互相搭配着讲。引《书》,往往以“子曰”加《尚书》某篇的篇名。引《易》,往往以“子曰”加“《易》曰”。比如《礼记》的《表记》、《坊记》、《缁衣》就是如此。有人已指出,这三篇与《易传》最接近。[]的确,“子曰”加“《易》曰”是《易传》文体的一大特点。
《易经》像万花筒,只有几个小石子,摇一摇,就能变出很多花样。它篇幅短,内容抽象,最适合做各种各样的发挥。《易传》就是年代最早的一种发挥。此书,从表面看,只是解释《易经》,但同时也是创造,它为《易经》注入了新的生命。
 
六、易学革命之一:向日者之术靠拢
《易传》的出现很重要,简直是一场革命。这场革命,意义何在?研究思想史的学者喜欢说,是《易传》把占卜变成了哲学。这话不能说不对,但问题是,这种哲学到底是什么哲学。
我国近代有个思维定势,科学、迷信势若水火。占卜变哲学,好像山鸡变凤凰。潜台词是告别迷信。
这么说,恐怕有问题。我们要知道,古人讲迷信,太正常,不讲反而不正常。当时的聪明人,顶多也就是强调一下,不要泥于占卜,如此而已。不是告别占卜,而是淡化占卜。当时,占卜有各式各样的占卜,哲学有各式各样的哲学,问题不在占卜变哲学,而在什么样的占卜,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变成了什么样的哲学。
更何况,《易经》是个相当开放、绵延不绝的阐释系统,里面既有占卜,也有哲学,占卜和哲学从没有完全分开,也从没有完全统一。占卜不一定是坏词,哲学也不一定是好词。
这里究竟发生了什么,我想提供一条新的思路。我的思路是从占卜本身找原因。中国的占卜,一向是众术分立,适度统一,每个时期有每个时期的体系。它的各个分支,来源不一样,有早有晚,形成共存局面。它们的后续发展,结局也不一样,有生有死,有盛有衰,十个手指头不一般齐,绝不是一种代替另一种。变是整体变,小局服从大局。《周易》既然是讲占卜的书,它的存在要取决于整个占卜体系。大格局变了,它本身也要变。变,首先是从占卜本身开始变。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汉代占卜分六大类。这六大类,其实可以归纳为三大类。
第一类是日者之术,即择日之术。它是从星历之术派生,因而模仿星历之术。一种是用式盘选择,一种用时令书或日书选择(相当《汉书·艺文志·数术略》的前三类),体系最庞大,内容最复杂。
第二类是卜筮(相当《汉书·艺文志·数术略》的第四类),前面已介绍。
第三类是占梦、厌劾、祠攘、相术、风水(相当《汉书·艺文志·数术略》的最后两类)。
这三大类,怎么排座次,可以反映历史变化。变化的规律是什么?古人有言,“譬若积薪,后来居上”(《文子·上德》、《淮南子·谬称》、《史记·汲郑列传》都有类似的话),原来的大术,后来可能是小术,原来的小术,后来可能是大术。这就像码柴火垛,先放的堆在下面,后放的搁在上面。
比如第三类,我们从人类学的知识看,巫术色彩最浓,原始时代,肯定最吃香,但在《汉志》中,它是排在最后。
卜筮,商代、两周最流行,我们从文献看,从考古看,其他占卜比不了。但后来的发展怎么样,只能算第二流的占卜。
卜,早先居众术之首,风光不风光?但首先衰落就是它。
西周甲骨,周原最集中,历年出土,居数量之首,年代主要在殷周之际。东周甲骨,偶尔出土,数量小。汉代更少。《龟策列传》说,汉武帝时,丘子明之属以卜筮射蛊道,和巫蛊一道,被政府当左道旁门打击。汉以后,卜彻底衰落,苟延残喘,一直到清,早就不是以前的卜。历代讲龟卜的书,主要是宋以来的东西。出土发现,目前最早,只有上博楚简《卜书》。
战国、秦汉,大术是什么?我们从文献看,从考古看,显然是日者之术。这个时期的墓葬,经常随葬竹简。当时,各种实用手册最流行,什么古书最吃香?数术、方技。数术,选择最突出,卜筮比不了。
选择书,从文献看,从考古看,主要分两种,一种是时令,一种是日书。时令书也分两种,一种是四时令,一种是五行令。如子弹库帛书的《四时令》和《五行令》就是时令,九店楚简《日书》和睡虎地秦简《日书》就是日书。日书的发现尤其多。
《史记》把《日者列传》放在《龟策列传》之上,《汉书·艺文志》把五行类放在蓍龟类之上,就是反映这个大趋势。
占卜体系的转变,主要在这两段之间,大变是卜衰,日者兴。卜筮卜筮,卜和筮本来在一起。筮一旦离开卜,将何去何从?
答案是向这个新的中心靠拢,向日者之术靠拢。
《周易》的出土本,现在有三种。上博楚简《周易》是战国文本,卦序同今本,文字内容也大体同今本,没有传。汉代的《周易》,现在有两个本子,一个本子是马王堆帛书《周易》,另一个是双古堆汉简《周易》。
马王堆帛书《周易》,是按乾、艮、坎、震、坤、兑、离、巽的顺序把六十四卦分为八组,[]每组顺序取这八卦中的一卦为上卦;下卦则顺序排列这八卦。这种卦序,不但和今本不同,和上博楚简《周易》不同,和帛书《易传》见到的卦序也不同。这种卦序,显然是为了迎合汉代流行的卦气说,特意设计。因为不同,整理者不敢叫《周易》,最初发表,是叫《六十四卦》(估计是由张政烺定名)。
双古堆汉简《周易》,更有趣。它的最大特点,是“在卦、爻辞的后边,保存了许多卜问具体事项的卜辞。卜问的事项很广泛,有卜病情、婚嫁、夫妻、产子的;有卜罪囚、逃亡及攻占、军旅、出行的;有卜商贾出入,有求得与否,田渔有获否的;有卜居家吉凶,居官是否升迁的;也有卜雨霁星否的。这些占卜事项吉凶的卜辞为今本和帛书所不见,反而与睡虎地和放马滩秦简《日书》所占卜的语辞类似,与《史记》里由褚少孙增补的《龟策列传》传文中所列卜问事项更接近”。李学勤说,此书“尽管仍用《周易》经文,和易学是没有什么关系的,只是一种简易的占书。为了区别起见,似乎称之为《易占》更符合其性质”。
汉代,什么叫“易学”?这可是个大问题。有人把汉易分为儒门易和数术易,好像有道理,其实很难分。因为汉易的主流是象数,若讲占卜就不算易学,剩下的东西就太可怜。更何况,即使官学,照样讲占候。
汉易大讲象数之学,象数之学讲什么?主要是以卦合历,用于阴阳占候。
孟喜、焦延寿、京房一派,以六十四卦配四时、十二月、二十四节、七十二候,讲飞伏纳甲、六日七分等等。研究出土资料,你会立刻明白,这套把戏,从体系到术语,全都源自日者之术。
日者之术,战国就很发达,子弹库帛书《四时令》、《五行令》,九店楚简《日书》和上博楚简《日书》,都是很好的证明。阴阳五行说,无论阴阳,还是五行,都是以这种技术作背景。由于这种技术,战国就有完备的体系。所以,我们可以断言,汉易中的日者之术,绝不是源,而只是流。
战国秦汉,是日者之术和阴阳五行说大行于天下的时代。上述发现说明什么?说明筮占脱离龟卜,出路是向日者之术靠拢。本来与龟卜匹配的占卜,现在变出了与选择匹配的占卜。
与商代、两周比,这是占卜格局的大变化。
我们要注意,《易传》的出现,正好在这一时期。
 
八、易学革命的遗产:象数与义理
《周易》有两种读法,一种主于象数,一种主于义理。象数以占卜为主,《周易》只是工具,往往借题发挥。义理以哲学为主,借阴阳五行讲天地造化、人事休咎,更多是就书谈书,以《易》解《易》。
《易》本卜筮,先秦易说,都是以象数为主,兼谈义理。自《易传》出,开始有不占之说,义理逐渐突出,于是有两种不同读法。汉以来,易学有象数、义理之争,就是反映这两种读法,来龙去脉,可概括如下:
(一)汉易
通常说的汉易,是指王弼扫象(推翻汉易象数学)前的易学。
汉易有今古之分。今文家宗田何,古文家宗费直。田何是淄川(今山东青州)人,费直是东莱(今山东莱州)人,都是齐人,属于上文说的北派。
今文易是西汉官学。田何是秦汉之际人,为汉易第一人。汉初,田何传易,王同、周王孙、丁宽、服生是第一代。王同授杨何,周王孙授蔡公,丁宽授田王孙,是第二代;杨何授京房(不是下面的京君明)、司马谈,田王孙授施雠、孟喜、梁丘贺,是第三代。《汉书·艺文志》的三家易,施、孟、梁丘,宣帝时立于学官。孟氏易是援阴阳五行说讲《周易》的一派。孟喜倡卦气说,为汉象术易的祖师爷。焦延寿著《焦氏易林》,自称得孟喜之传。焦延寿授京房(京君明),有《京氏易传》。京氏易是西汉象数易的代表,汉元帝时立于学官,对西汉末和东汉早期的易学影响最大。
古文易是私学,主要流行于东汉和魏晋。费直是汉成、哀之际和王莽时人,比较晚。费氏本同中古文本(秘府所藏古文本),号称《古文易》,传者绝少。东汉流行京氏易,费氏易不吃香,陈元、郑众、马融治费氏易,局面才有所改观。马融授郑玄,有郑氏易。郑玄倡互体、爻辰(借自《易纬·乾凿度》),把孟氏易、费氏易和《易纬》捏在一起,兼糅今古,对东汉晚期和魏晋易学影响最大。郑玄提倡古文易,费氏易强调以传解经,是魏晋义理派的源头,但郑玄仍是象数派,荀爽、虞翻也是。
汉易,西汉孟、焦、京,东汉郑、荀、虞,六家都讲象数。但所谓象数,其实包括两种不太一样的解释,一种是以《易》解《易》,主于爻变;一种是借题发挥,借爻变,讲阴阳占候、灾变咎徵,把《周易》日书化。这两种思路对后世都有影响。
(二)宋易
郑玄之后,王弼扫象,借老说易(除道教,还有佛教的影响),纳《周易》于玄学,是风气使然。他的义理是玄学的义理。这是一大转折。从此,象数之说才归于沉寂。
宋易,虽以义理为主流,但并非完全不讲象数。宋易也有象数派和义理派,只不过概念与以前不同。宋易所谓象数是图数之学,所谓义理是理学家的理。
宋易象数派,源头是华山道士陈抟。陈抟以图解《易》,源头是《周易参同契》、道教炼丹术。陈抟以《先天太极图》、《龙图》、《无极图》授刘牧、李之才,而有各种“数学”和“图学”。周敦颐发明太极图说,邵雍创先天学,是这派的代表人物。他们喜欢玩图,不断创造各种易图,后人也把这种学问叫“图书之学”(图是河图,书是洛书)。
宋易义理派,源头是胡瑗。此派讲义理,上承王弼注,但反对以玄解《易》。宋易所谓义理,与王弼不同。胡瑗以下,程颐讲理,张载讲气,各有所主,也有很多不同的流派,但共同点是反对象数派。
朱熹比较特殊,论派别,他和程颐是一派,但他的《周易本义》却兼采象数,是宋易的集大成者。
(三)清易
清代学术,有汉、宋之别。易学也像时装,有它的流行趋势。汉易讲象数,讲过头,扫象,改玩义理;宋易讲义理,讲过头,又尚象,回归汉易。乾嘉考据,钩沉辑佚,《周易集解》又成起点。整理汉易,惠栋、张惠言、焦循、孙星衍有大贡献。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有“两派六宗”之说,对易学史有所概括:
汉儒言象数,去古未远也。一变而为京、焦,入於禨祥,再变而为陈、邵,务穷造化,《易》遂不切於民用。王弼尽黜象数,说以老庄。一变而胡瑗、程子,始阐明儒理,再变而李光、杨万里,又参证史事,《易》遂日启其论端。此两派六宗,已互相攻驳。又《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而好异者又援以入《易》,故《易》说愈繁。夫六十四卦大象皆有“君子以”字,其爻象则多戒占者,圣人之情,见乎词矣。其馀皆《易》之一端,非其本也。今参校诸家,以因象立教者为宗,而其他《易》外别传者亦兼收以尽其变,各为条论,具列於左。
这一描述,是不是完全准确,可以讨论,但大轮廓是对的。它说的“两派”是汉魏时期的两派(象数派和义理派);“六宗”是宋易的分支。
象数派,代表人物是汉代的京房、焦延寿,特点是“入于禨祥”,讲阴阳灾异,神秘色彩很浓。此派发展到宋,分为陈抟、邵雍二宗,特点是“务穷造化”,讲宇宙论,讲万物生化。它的源头是道教。
义理派:代表人物是魏王弼,特点是“尽黜象数,说以老庄”。此派发展到宋,分为胡瑗、程颐二宗和李光、杨万里二宗。它的源头是玄学。
宋学强调正统,但它的资源可并不纯粹。
近现代的易学,照样有义理、象数两派。这里不再详谈。大家看下面的书目,自然可以明白。
 
好帖,顶起。
 
北大中文系教授的水平如此之高!
 
好文,不过数字卦在学术上存争议。
 

 
楼主好人
 
赞\(≥▽≤)/
 

 
楼主可以用最简洁,最通俗,总结一下么,,,,,,
 
只看《周易》和《周易集解》就行了,其它的书没有任何价值!
 

 
学习
 
超级好文,我居然一次看完了!!!
 
果断收藏了
 
好贴。感谢楼主。
 
请教一下楼主 前阵子有一个想卖我转运牌的一个人说易经的电磁波可以打电话是真的么
 
好东西。赞一个。
 
神奇的书
 
厉害啊
 
顶你!
 
伏羲64卦应该多叙述点
 
学习,现在正少学习的思路,
 
怎么研究
 
【圣灵族】
最强大最神秘的混沌生物,在“古”开天辟地陨落后,圣灵就在这个世界显露了一些蛛丝马迹,好多无法解释的巨大变故都和他们有关。没人知道这个世界隐藏了多少圣灵,也不知道有多少圣灵在插手世界的运行。这些圣灵有强有弱,他们之间关系极其复杂,偶尔他们在人间暴露身影,总会有惊天动地的事情发生。
首页 本页[1] 下一页[2] 尾页[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易经 最新文章
目前较为合理的阴阳之道图示
我个人很喜欢玄学,我想学易经那些怎么入门
好想知道答案
易经经文
革言三就怎么理解?
问个简单的问题
易经儿童诵读本
阴阳交合解河洛,天下诸家对不同。
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
颐是嘴,鼎是锅,大过就凭阳爻多…上等吧友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1-07-13 23:11:05  更:2021-07-13 23:44:38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