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易经 -> -> 正文阅读 |
[易经][第1页] |
作者:问雨辰 |
首页 本页[1] 下一页[2] 尾页[9]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应E吧之邀,做这个专贴,主要是整理船布诚师父近年在网络上发表的关于易经的言论。 “初识”是指船师易经体系中初步的东西,所以本贴主要针对初学者和对易经感兴趣但还未找到好的学习方法的朋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和启发。 为便于阅读,采取分篇的形式,将同一主题或者相似主题的内容收录在一个篇章中,编辑上力求做到内容丰富、条理清晰,当然结果呢,交给大家来评判了。 |
第一篇 读易的思域(1) 1-1 读易的思域 每每读易,总是思绪万千,想初涉易经时,常拘泥于一字一辞,不敢放开去想。那时,因为不会观象,思路总被辞的表面含义束缚,象读其他古文一样,追求译文,追求一种定格的意义。如此日久,没有丝毫进展,反而在糊涂中变得更加混沌。 通常的古文,都有一条比较清晰的文意,只要语法没问题,读起来不会很难,但易辞却大不相同,没有清晰的文意,语法结构也不明显,更象是一种简语,省略了很多,却变得精粹而艰涩。 在易中,六十四卦的基础是八卦,也就是说,每一条辞都是建立在象的基础上。象始终形影不离辞,但我们读辞时却看不到象,以至读辞的结果常常偏离原义。于是我开始寻求辞与象的关系,读每一卦时,去学会对这一卦如何去观象。 观象能拓宽人的视界,也能拓展人的思域,既可以发现,也可以联系生活。比如随卦,象曰『泽中有雷』,什么是泽?泽在上卦,视为雨云,而雷鸣产生于雨云;云行,雷就会跟着跑,雷随于云,这样『随』的意义就产生了。象又曰『君子以向晦入宴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的行为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改变,这也是『随』,意在随时。当每一个人做事,都能做到随时,什么时候该做,什么时候不该做,就不会有咎害了,所以卦辞说『元亨利贞,无咎』。在生活中,也处处显示,我们常说的『夫唱妇随』的和谐,农村里驱牛耕地的吆喝,领导发话我们去执行,哪一个不是『随』呢?每当我们听到音乐响起来,就会不由自主地扭起来,不也是『随』么。 |
第一篇 读易的思域(2) 1-2 读易 读易之难,不在文字,而在思维方式。 一般人入手一本易经,首先肯定去看文句,也就是卦爻辞。一开始这样,没关系,熟悉熟悉嘛。如果一直这样下去,基本就完了,读到皓首,也不明白易经说了个啥。趁早撒手的好。 易经就是六十四个卦,然后在卦爻后面跟着一堆辞。直读辞的话,思维就像读道德经,或者论语那样,可是很少有人去关注卦名前那六条杠杠。 那六条杠杠就是这个卦的卦象,别小看这破玩意,没它,易经就白读了。 卦象六个爻,由两个八卦的卦象按四象的方式相叠而成。这样一来,就带来卦结构的认识。 各爻在卦象中都有自己的位置,这就是爻位,卦的空间观就形成了,上下不同,前后不同,远近不同,大小不同。 每个卦象都有一个卦名,卦名如何来呢?上下两个八卦反映了两者的关系,那么立卦名就要有一个主体,有的卦以上卦为主体立卦名,如大有卦;有的则以下卦为主体,如屯卦。 八卦象是单一象的呈现,六十四卦象是复合象的呈现。从初爻到上爻,就相当于由此地到达彼地,或者像婴儿最后变成老者,都有一个过程,这样卦的时间观就形成了。 有了以上的认识,你再去读易经,收益就大不一样。带着卦的结构,带着卦的整体观,每个卦都有鲜活的象和辞了。 卦象就像大脑,卦辞就像身体。把卦看成人,那么你是大脑指挥身体的人,还是身体指挥大脑的人呢? |
第二篇问答篇(1) 2-1 何为易 【何为易】 易既不是筮书,也不是哲书,只是易书而已。因为可以从中引出理,就认为是哲书,或因为可以用来卜筮,就认为是筮书,都是大谬的说法。如果将易用于兵战,那是不是兵书呢,如果用于制器,那是不是工业书呢?我们今天谈的都是易的延伸,并不是易的本质。 易不是"大百科全书",易未刻意表现什么,只是阐述易,凡读者皆可取之以合己用己说,这就是易的妙处。 易就如同一个点,哲也罢,筮也罢,或者其他,都是这个点放射出去的东西,我们谈来谈去,还是在谈放射出的东西,想以此来定论易,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易和易的延延伸不能归为一点,父亲生了儿子,不能说儿子就他父亲。 易源自筮也是今人的推测,虽然出土了很多东西,但大家的思维就是往筮上粘,这也没办法,并不能说明什么。就算源于筮,也不能说易就是筮书。 一说筮,一说哲,皆非在说易,这就是千百年来不识易之真面目的原因,以至嘀嘀不休,一片乱象。 |
第二篇问答篇(2) 【学易何用】 学易不能直接改变你的命运,但可以帮你看事情,事情看明了,心里清了也就顺了。 易,一曰中,告诉你行事要适中;一曰时,告诉你行事要应时。做事适中而不在时,就会觉得运背;做事得时而不能中,就会产生烦恼。 |
第二篇问答篇(3) 【易的传承问题】 我认为易没有完全传承下来,我们今天看到的应该是其三分之一。周公时应该有推变之法,之后未传;孔子应该看到原经和易象,这个从十翼中可以看出,但易象随着周室和鲁国的消亡而失传,空余一部经文让后世争论不休。 |
第二篇问答篇(4) 【易象和系辞传】 我认为《易象》就隐在辞后面的东西,应该是六十四卦的框架结构、整体性系统,我研究的方向其实就是这东西,所以我对空洞的义理和玄乎的象数没有兴趣,我对字源的研究也是为了这个。 系辞传未必就是儒家学术,而且孔子极为严谨,后人因为孔子儒家之祖,就把孔子的什么东西都贴上儒家的标签。 [问]请问船长,《易象》与易传中的《大象》《小象》有无渊源? [船答]不知道啊,应该有的,也许大象小象就是易象中的一部分内容,但易象失传了,只能臆测了。 [问]是啊,这些谜团只能寄望于出土文献了。 [船答]也可以自己干,自己发现,尽管无史料佐证,但合乎易的运动就行。 |
第二篇问答篇(6) 【如何看待易占】 如今有许多人把易占当作一种迷信,以为易占家就是神仙,以为随便一卦就可洞察一切。以为学易就可以通晓神语,否则就是学易不精,此类情况由来已久,都是民间术士以讹传讹的结果,以致于在如今学易的人当中持此观点的人也占大多数,最终也误了这些人,使他们走火入魔。 我一直来只把易当分析看,力主务实。易占是分析术,基于两点:一是易理,二是前提条件。凡占必有缘起,然后有卦,缘起是因,卦是公式定律,求的是果,所以说仅凭卦体,而无其因,何以求果。 易占是以事而论,不能凭空而断;然事体各不相同,分析也差异很大。以筮婚姻例,有男占女占之别,有无偶有偶之别,有婚成婚败皆求未来之别,如此等等,分析取象俱不同,若是代人占,还需分年龄段来细究之。所以占事以事为本,以易理为据,推演变化,以定取舍,才是正途。 用易对某物或某事进行推论时,必须满足两个前提条件:1、精于易道,2、对所分析的事或物非常了解。如此就能分析出是何种原因,通常卦可以通过事体、卦位、内外关系来锁定致变因素,并可排除其它因素。 所以易占并非迷信,而是分析法,所以必须建立在事实上,在已知条件下分析未知的趋势发展才符合易道。我将筮占分为三类空卦、半空卦、实卦:1、仅有卦体而无事项,谓之空卦。筮者不可起空卦,不可解空卦。2、有卦体,有事项,但事项不具体,谓之半空卦。筮者水平高者可起可解,初学者不可为。3、问者陈述事之缘起,筮者据陈述起卦,谓之实卦。实卦可分析之,可推演之。 |
今天就先到这吧,我还要去整理呢 |
第二篇问答篇(9) 2-2 闲来读易 【闲来读易】 闲来读易已成为习惯了,但天下每个人读易结果都不同,有些差异很大,甚至完全相反。有些人爱研究无极太极,有些人爱研究阴阳,有些人爱研究四象八卦,每一处都繁衍出很大的学问,然而真正静下心来研辞的人非常少见,为什么? 易至六十四卦后,方见大成,后世也曾有欲繁之更多来言事,都没有成功,因为没法突破易辞。易之所以伟大,因为有辞的缘故。易原先只个符号系统,系辞后成为文字系统,辞具有双重性,既描述卦的位(空间性),又描述卦的时(时间性)。我们在读易时,有多少时候同时考虑卦的位和时,位显示爻的空间特定性,时显示爻的时间连续性。 辞是通过观象而得到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读辞时还要强调观象的原因,也许有人说,古人已经系辞,我们只需直接研辞就行了,但若我们真的只读辞,会因为字义变迁和多义而曲解,何况易在传承中还丢失了很多东西。读辞观象会给我们带来许多费解的难题,直接观象会产生象义,象义会带来启示,这就是《象传》的大象之辞,当我们以此对应卦辞时,有明显的差异:象义侧重于上下经卦的关系,而卦辞将上下经卦的关系同各爻顺递关系融合起来,产生的卦义有象义在时中的延展性。 读易要心平气和,如此才能深入易辞的语境。艮卦卦辞说的好啊,【艮其背,不获其身】,这是无我的境界;【行其庭,不见其人】,这是无他的境界。 |
第二篇问答篇(10) 【古朴之法与客观之眼】 学易要有纯朴之心,古朴之法。 用易要有无我之境,客观之眼。 易很深奥,这是所有学易人的共识,穷尽一辈子,也只能获其一二。也许正因为深奥,后世多难解,又逢好事者作玄,以致易被讹成玄之又玄的东西。所以学易要心中无杂,如孩童纯朴之心;要去后世歧解,探寻古义,用先人的朴素观去认识。 易就象我们认识世界的一个工具。没有它,我们只能凭主观的认识去发现;有了它,我们可以获取事物的真实发展趋势。但是,在对易的实际运用中,我们的主观认识会先步介入,以致用易的认识发生偏差,得到一个错误的结论。因此,用易时要用客观的视角,尽量做到忘我,这是非常艰难的,需要不断地练习才能做到。 学易重品质,心不纯的人难有进益,总想学会了去怎么样,到头来阻碍了自己的灵泉。淡欲之心浸于易,易道成,其用自然而生,这样也不会拘泥于生搬硬套。 刻意则死,无为则活。 |
第二篇问答篇(11) 【学易三忌】 一忌陷于辞。辞是述易之工具,识易之途径,执于辞者易舍本求末,迷辞忘易,故辞宜深读而不陷。 二忌陷于象。象是立辞之根本,象与象相互作用而生义,故象不可孤论。执于象者好取象而失辨象与象之关系,则易陷于象之瓶颈。 三忌陷于理。一卦皆有一理,卦与卦会互变,理与理会转换,此种转换即万物变化发展之理,即为易。执于理者多专一理,失顾其变,知静而不察动,知今而不察往。 易之道在变,凡涉易者,读辞宜知象,研象宜参辞,合辞象而取义,合众义而晓理,理非静物,须察理之运行。 |
第二篇问答篇(12) 【先搞懂卦象和卦义】 先不要看爻辞,一卦一卦地来,只观大象,然后看看卦辞,想想为什么是这个卦名。 卦是符号系统,具有两个特性:一、上下经卦的关系;二、阴阳爻位的关系。前者产生具象系统,由象产生象义。圣人通过观察象义,结合后者,而对应于人事,就产生了卦义,卦名就是卦义的人事特点。象义和卦义的共性就是简义,简义发散衍生的就是衍义,衍义表现了易的活性。 学易的第一步就是如何处理简单的象的问题。如屯,最简单的象就是震仰盂、坎中满,仰盂盛物就是屯,但这是静象,动象就是云雷屯。然后我们就要看这些简单的象所显示的人事意,于是就有了卦辞和爻辞的那些描述。 学命理最关键的一步就是会理气,学易也是如此,学易若不能理清卦义,就无法读懂爻辞,更谈不上活用。卦义看上去似乎很简单,其实要真正弄懂它决非易事。 一切都得慢慢来,会越悟越有味,一定要把象义和卦义结合起来看。特别象辞中的大象辞,其中的“君子”那一条很重要,然后看彖辞,杂卦是从另一个角度上说的,最后还要结合序卦看卦之间的联系。 玩辞的目的在于忘辞,就是要入得经,也能出得经。 |
第二篇问答篇(14) 【卦中字●乾】 在《周易》中,乾是个卦名,表示一种持续不断而且均衡的力量,是健的体现,所以《象》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乾这个字,由『倝』(读作gàn)和『乙』组成。『倝』的上面加右边的『人』是旗杆挂着旗子飘动的样子,中间是个『旦』,表示太阳刚刚出来,下面是地气蒸腾上升的样子,合起来是日光照耀万物舒展的意思。『乙』是根芽冤曲的样子,表示植物由土壤中向地面缓缓冒出,实际上与『丨』的意思相同,未出地表是『乙』,出地面是『丨』,皆表示植物的生长。这样『倝』与『乙』相合,乾的本义就是向上冒出舒展。 上出,不是一下子就能的,需要一种力量,持续不断的、均衡的,根芽的运动体现了健的状态,只有健才能坚持。 日复一日,天行健,所以用乾来体现天德;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也是健的积累,所以象寒象冰;马健能够致远,所以象马;果实渐渐长成也是健,所以象木果。 乾,上出,所以曰阳;阳显,所以曰刚;显而合乎时宜,所以曰义;合乎时宜,所以乾知大始;知大始,所以易知;知变而主掌,所以为君父。 |
第二篇问答篇(16) 【卦中字●咸 】 在易中,『咸』是个卦名,直解为感,实指一个少女在恋爱中的状态。 『咸』这个字,它的本义是杀戳,由戌与口组合会意而来。戌是古代一种宽刃的兵器,类似于斧头,用来砍人就会出现一个口子,所以是杀戳。可为什么在卦中作感呢?对于被砍的人来说,皮肉裂口是很痛的感觉,会传递到全身,于是就引申出『全,都,普遍』的含义,人在恋爱中的感觉就是一种通体兴奋喜悦之感。 人的情感产生于互补,女器如口,咸体现了受方的状态。当女孩成年,就会有人来追求,因为接受而喜悦,所以《彖》说:『止而说,男下女』。君子认识到这一点,于是就效法它,要想与人交往,就先为别人打开一扇门;要想拥有天下,就要先有胸怀包容天下。 体现『咸』作受方的,还有临卦初二两爻的『咸临』。临是自上而下,初二爻相当于对上临的承受,比如,民众遵循国家的政策寻求发展,学生按照老师的教授学习,子女受父母哺育而成人,生活中处处都体现了『咸临』的意义。 |
第二篇问答篇(19) 【随与归妹】 随,心动而言于外,大家闺秀也;归妹,情悦而行于外,小家碧玉也。 |
第二篇问答篇(20) 【卦中字●蒙】 关于「蒙」,我遵从蒙的本义。 蒙,就是一种藤状草名,古时叫蒙,今天叫菟丝,叶退化,种子入药,就是著名的中药「菟丝子」。菟丝这种植物通常依小灌木而生,依托小灌木的树叶,藤丝缠绕纵横,密度很大,犹如一个篷顶。 在夏天的时候,农村放养的猪喜欢睡在菟丝篷顶下纳凉。在远古时期,这种情景是常有的,先人从由此认识一个象,就是「蒙」,上艮如篷,下坎如猪。 立足于这个象,先人们感悟了很多,有悟就会仿此而有所为,于是在蒙卦中,我们就看到发蒙、包蒙、困蒙、童蒙、击蒙等诸多先人们的应用。 |
第二篇问答篇(21) 【豫卦】 雷声行,草木向之;君令行,民众应之。震,车马之象;坤,八方之象;震上坤下,帝王出巡天下。震,声也;坤,民也;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此谓受位于天,以聚民心。 豫,顺时、顺天、顺势、顺以动。豫,顺以动;顺时,机也;顺天,不逆也;顺势,乘也。大顺,令能行;无障,声及远。国不乱则民顺,师有律则兵顺;豫,利建侯行师。 |
第二篇问答篇(22) 【贲卦】 喜怒形于色,贲。家有贤妻,家道兴矣,贲。拂晓之色,贲。天下大治,政明则国定,贲。女子优雅之质,止于淡妆,贲。气血运行顺畅,则体强身健,贲。 脏腑之明则气血流畅,离也;艮,阳显于外,是谓体壮。 |
第二篇问答篇(23) 【观卦】 观,内坤,心之虚也,外巽,风之行也;风行地上,以抚万物,摩而观也。坤虚,坦然以待巽入,无私也;大地无私,万物蔚然,天下大观也。 |
第二篇问答篇(25) 【履卦】 履,以缺求实乃行之,曰履。兑,力不足也;乾,虎之壮也。行不可逢其壮,当随其后,故曰履虎尾,随壮有恐,示之以柔,柔者,礼也,三爻之阴,故曰不咥人。 |
第二篇问答篇(26) 【颐卦】 『观颐』指上卦之人观察下卦之人的饮食之道。取其优,去舍其劣,来调整自己的饮食之道,就是『自求口实』。比如别人吃胖了,那自己就知道要节食;别人饮食没规律,导致了虚弱,那自己就知道如何来修正,避免发生同样的情况。从国家来说,君王通过民众的生活来调整国家政策,使民生改善,天下安定富足,国家才能逐步强盛。 |
第二篇问答篇(27) 【明夷卦】 我不认为明夷之“夷”有伤的意思,夷有平坦之意,所以明夷应为日在地平线下之意。 夷,从一从弓从人;一,蔽体也;弓,张弓也;人,射者也。夷,人于蔽体后张弓射箭也,故夷者,隐也,日隐于地,曰明夷。 《杂卦》云“明夷诛也”,诛,言之责也;众口声讨,显则难存,晦道也;晦以存身,以待重出,君子效法日落日出,故取明夷之道。 |
第二篇问答篇(29) 【屯卦】 『屯』当读为zhūn,此音自汉而降,已成定论,可我依然认为当作tūn,可能会遭到天下读易人的耻笑。 屯,震为盂,坎为水,如盂盛水,此为屯象,聚水而盈。 屯,云雷也,积云而有雷,其时在春,言初也。 屯,雷动则万物始动,种籽入于土,吸水而胀裂,遇春而芽萌,屈能伸之,屯象也。 故屯有聚集之义,此为屯卦之根本。 【屯卦上六爻】 上爻表示极远之地,在那个时代,交通极为不便,一个少女要嫁到极远之地,也不知道那个猴年马月才能回来看一下娘亲,也许一辈子都没有机会回娘家,因此,出嫁时不哭得死去活来才怪呢。故卦曰:『乘马班如,泣血涟如』。 |
「天下往往,谁不在卦中」 「如果你的心够野,天下巨变只在你的一个回首间」 我就因为如此才迷恋船老大的…… 当初初学易时费了好大力才会经象,结果跟船老儿一聊,捂脸钻洞。 后来聊了很多,他说我暂时当不了他的入室弟子,但传了一点灯火给我,我捧着他传我的那一点可怜灯火,冥思苦想,到现在六十四卦的大门都没进去,黑兔兔的一片,是他传的不够亮,还是我的智商燃油不够烧,我有时会想,我艹,劳资不学易了。三天后,“船师,这个xxx何解?” |
第二篇问答篇(32) 【同人于野】 同人卦有个特点,乾行而下应之为同人,就好象一个人提出一个观点,就会有许多人支持他,支持的人就是同人。『同人于野』,野指极远荒野之地,上乾之人德广声远,连荒远之地的人都能响应他,说明这人有多厉害,当然能『利涉大川』了。 |
第二篇问答篇(35) 【未济卦六三爻】 民以一食之足为安,安于无位也;士以一食之足之足为忧,忧于无位也。未济之三,士之位也;士忧而变,变而出,出而疑,疑而止,故曰未济。遇涉而止,以谋其远,失时也,故曰征凶。知机之微,明时之利,得时也,故曰利涉大川。 |
第二篇问答篇(36) 【否卦六三爻】 包羞,藏也。大否之时,美不能显于世,故藏之。 |
第二篇问答篇(39) 【井卦】 井卦是说,村邑迁走了,井却不能改迁,取水人少了,也没人清理修缮,仅供路人取用。凡井,用则活,不用则废;用水的人少,时间久了,就渐渐干涸,待有路人来取水,发现连井绳都不用放下去了,只好重新捆好空瓶离开。 井卦是井成而败,这是个警示。以井喻政,井中取水就如国家的税收财政,国家当政者不能创造好的外部环境,投资者会撤离,企业会迁走,那么财政就会枯萎,没有了财政来源,国家机构(井)就是个虚设,政权就会瓦解。 |
第二篇问答篇(40) 【鼎卦】 鼎卦取的是似象,卦的直观似食器鼎的形状,初为足,五为耳,二三四为鼎腹,上为弦。 鼎九四是鼎有物而足不能承之,帛易上说,派到下面的官员能力不足,不能胜任其职。 |
首页 本页[1] 下一页[2] 尾页[9]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易经 最新文章 |
目前较为合理的阴阳之道图示 |
我个人很喜欢玄学,我想学易经那些怎么入门 |
好想知道答案 |
易经经文 |
革言三就怎么理解? |
问个简单的问题 |
易经儿童诵读本 |
阴阳交合解河洛,天下诸家对不同。 |
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 |
颐是嘴,鼎是锅,大过就凭阳爻多…上等吧友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