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水浒传 -> 杭西浒踪 -> 正文阅读 |
[水浒传]杭西浒踪[第2页] |
作者:schaff1991 |
首页 上一页[1] 本页[2] 下一页[3] 尾页[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慧娟面馆虾仁片儿川镇楼 |
杭州去的比较多,所以这篇写的是关于杭州跟水浒之间的一些内容 |
生在浙东,长在吴中,我却对隔着秀州和越州的杭州有着一种非同一般的情结,这不仅是由于我久困于魔都的钢铁樊笼而对西湖山水激发的渴望,也不仅是我为重温童年回忆而对杭邦美食产生的向往,更是因为杭州,与我最魂牵梦萦的水浒英雄,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
古时因杭州西山有虎,故而称为虎林,加之“新西湖十景”之一的“虎跑梦泉”,两处均在杭州以西,兼之闻名天下的西湖,此篇旨在追缉杭州的水浒遗迹大多都在今杭州市区西南,浒、虎、湖同音,虎跑的虎恰好也在逃待寻,故定篇名为,杭西浒踪。 |
度娘说有敏感词汇,那就只能截图了 |
这一切都要从作者说起。仔细研究一下你会发现,在书中鲁智深从山西五台山走到河南开封府会路过山东青州桃花山,杨志从河北大名府押运生辰纲去到河南开封府会路过山东济州郓城县黄泥冈,乃至于江州(今江西九江)对面就是无为军(今安徽无为县)……对于这些州县位置都有明显的错误认知的老施,对于杭州的地理,大到每座城门、每座镇甸都如数家珍,小到范村(今梵村)、定香桥这样的小去处都信手拈来,而梵村只是一个只有数十户人烟的小村庄,定香桥只不过是今花港观鱼的一座小拱桥,这可是如今的老杭州都不一定能指的出的地名。这一切都跟施耐庵在杭州做官的那几年不无关系(按施耐庵墓志铭,老施曾官钱塘二载),甚至都有论调认为老施就是杭州人。 |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杭州曾让不通风雅的马背民族轻启边衅,只为“陈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更何况是跟一般文人一样有着山水癖的且对官场失去信心的老施,唯有肆志于纸笔,纵情于山水,对于既可以用来散心,又可以用于写作的杭州山水这般了如指掌,也是情理之中了。另外有学者认为书中出现的“胡梯”、“干娘”、“吃茶”这些词汇是杭州方言,作为浙东人的我觉得归于“江浙话”更为合适,倒是“担儿”“帽儿”“蝶儿”这些儿化音,在江南确系杭州所独有。凡此种种,至少也说明老施,确系堪比郁达夫的杭儿一枚,而让那么多梁山好汉葬身于此,可能也是出于对他们的喜爱,想让他们永远的留在杭州这方美丽的土地上吧。 |
当然,无独有偶的是,水浒同人小说荡寇志的作者,对梁山好汉爱恨交织的俞万春,乃是杭州桐庐县人,另一位不得不提一位杭州人,是萧山人蔡东藩先生。他在相对严谨的历史内容的写作中,难免也在《宋史演义》关于梁山好汉的章节里,结合了在杭州关于梁山好汉的传说以及施耐庵的人设,小小的稗官了一把,而在对于农民起义的一向不太客气的蔡先生那一贯犀利的笔锋下,所描绘的梁山好汉的形象还是相对正面和高大的。还有西泠冬青(西泠也是杭州地名)借梁山好汉来抒发自己的观念,这可能都是出于杭州人对于梁山好汉共有的喜爱和怜惜吧。 |
纸上得来终觉浅,对于杭州和水浒有着同样执念的我近年来对杭州有过多次实地踏勘。虽然水浒传中发生的那段故事都是围绕着杭州古城,即今杭州城区西南部发生的,但战局甫一开端,实是从杭州的东北角就起手了。无论是沿着修建已久的沪杭铁路还是近年来另辟蹊径的沪杭高铁,当列车越过广袤无垠的杭嘉湖平原,你总会在西南方向的平川旷野的尽头,看到一抹黛青突兀拔起,那就是临平山。 |
|
|
“从华亭县取旱路到杭州,须从临平山下过”,书中记载宋江领兵攻打杭州,第一战是在这里打响的,当时宋江看到山头有红旗磨动,派秦明花荣引兵当先,转过山嘴,与南军偏将王仁、凤仪进行了一场遭遇战。不出意料,这两位手段平常的南军将领,没多久就丢了脑袋,交出阵地。“舟过临平后,青山一点无”,临平以东的平原上实在没有一座像样的山了(我已经把聊胜于无的佘山和只有几十米高的土坡胥山算在里面了,另外海宁沿海的几座山位置太偏影响不到旱路),临平山当沪杭大道咽喉,其战略意义不言而喻。这不一定就是南军真的不堪,实际上在书中轻易放弃深可倚仗的地形恃勇轻出最终送命的情况比比皆是,这也是很多古代小说的通病。然而,经过实地踏勘,这座山苦不甚高,占地也并不广阔,几乎淹没在如今高楼林立的临平新城中,若是敌军蜂拥而至,很快就会沦为孤岛,加之“水口老大不便”,险要太少,委实堵御不住。 |
但后面的内容就比较有意思了,石宝见折了二将,退回皋亭山,居然因为“当日天晚,策立不定”,放弃了皋亭山和东新桥,直接退入城去了。我从高铁上曾多次目测皋亭山(如果高铁再慢一点就好了),皋亭山山势险峻,草木丛杂,东北到西南绵亘十数里,突兀盘桓于杭州城池之东北,无论东面还是北面的来犯之敌,都会为之侧目,堪为杭州东北屏障,若能堵御皋亭山口,东联临平山,西据大运河,次第相御,再与杭州城池互为犄角,各处遥相呼应,不下于又一座独松关,南军居然就这样放弃了,加上根本没有派兵把守的另一边的险要西山(即杭州西湖西面群山),外围地利尽为梁山群雄所据,初读至此,可发一笑,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后面就笑不出来了。 |
|
梁山四面攻来,南军坚守不战,甚至布下空城计,徐宁、郝思文、刘唐先后中计身亡;张顺夜袭涌金门,又被伏兵以箭石射杀,堪称千古憾事。虽然在西陵桥(即今西泠桥)借祭奠张顺杀败南军一阵,但索超、邓飞、鲍旭也死在背靠坚城,心怀巧变的南离将军石宝手里。梁山看似占据地利,杭州看似孤城难守,但梁山好汉还是连番吃亏,何也? |
|
且看杭州城池,西面靠湖,东面临江,陆路只有东北面和西南面可以进兵,梁山根本不能全围。南军即使没有两处山险倚仗,但依旧可以凭城据守,出入自如。细细想来,南军放弃外围地利,实乃收缩兵力,稳固根本,免致备多力分,顾此失彼;而能有此机谋者,杭州城内乃至书中整个方腊阵营中,恐怕只有那位百万军中第一人。 |
至于厉天闰、司行方两个大元帅,在手握重兵,占据险要的前提下,除了靠单挑和地形让卢俊义一路遭受了一些损失之外,其总共六万大军,在虽无十分本事的朱武军师不设一谋的情况下,都被轻易葬送,这究竟是二位元帅太低调,还是因为广有谋略的朱武军师震慑力和双刀太强,这就不得而知了。 |
而损失了六万大军的杭州军团,在石宝的策划下先放弃外围,再坚守不出,连番示弱,也有一些无奈的成分在里面。如果按照这样的打法,杭州几乎无法逾越。但多行不义必自毙,最终梁山好汉在被霸凌的富阳百姓的帮助下打破杭州,而没有得到方腊老巢支援的石宝,出逃后在乌龙岭孤军奋战,最终自刎而死而并非在战场上被击杀,这可能也是作者对这位虽然被庸人匹夫掣肘多时的孤胆英雄的怜惜吧。 |
虽然才进入杭州的地界就能看到临平山这样的水浒遗迹,但真正进了杭州城就不一样了。高楼层层叠叠,行人熙熙攘攘,让我产生了仿佛还在魔都的错觉。而当年发生战事的那十座杭州城门,连同杭州古城墙一起在历史的推进和城市的发展中不复存在,即使是靠着西湖的那几座城门也无一幸免。想要看到索超、邓飞、鲍旭、刘唐在北关门、候潮门留下的遗迹,已经是不可能的了。而被更名为武林门的北关门地区,甚至造起了杭州规模最大的商业区---武林广场,满是高楼大厦,一片繁华气象,那里还有甚么八九百年前存在于小说之中的旧物可以根寻?怕是只有在堵塞的马路上,在拥挤的热门景点里,在杭州不断飙升房价中,才能感受到当年梁山好汉攻打杭州时的那种焦灼、纠结和无奈吧。 |
|
这杭州十座古城门,除了留在老杭州心中的念想,基本都只能以石碑的方式存在。而这些石碑还往往只是在闹市中的马路边上,绿化带旁,默默矗立,即使位于景区,也很难得到匆匆忙忙的行人游客的一次青眼。但也有例外。当你来到“一公园”附近,在摩肩接踵的游客和霸占着湖滨的星巴克、麦当劳丛中晕头转向,你会发现这一切在一泓岔进来直到南山路边的碧水那里暂告段落。抬眼望去,水中一尊雕像让人眼前一亮。怎生结束? |
|
腰系片缕,脚踏层涛;奋身似矫龙,作势如奔浪;猿臂斜举,也曾江中戏铁牛;鱼叉高擎,最惯海底捉金鳌。 赤条条一身光洁,水下能伏六天七夜;雄赳赳两世勇烈,人间难逃五弊三缺。江州暮吟琵琶行,孤山独怜西湖月。 |
|
看官听说,这塑的须不是别个,正是那梁山泊好汉浪里白条张顺的铜像。而不远处的一块石碑上,刻着的正是“涌金门”三个字。而值得一提的是,这回书中折了三个头领,其中有一个还是八骠第二位的金枪手徐宁,而对他和郝思文的结局是一笔带过,在写张顺战死涌金门一节时却花了很大篇幅,甚至在回目中特意点出“张顺归神”。这不仅仅是因为张顺为人甚好,深得兄弟情分,也不仅是因为需要通过写张顺来写西湖的美景,而是因为张顺孤身犯险,独闯龙潭的英雄事迹。 |
彼时南军坚守不出,梁山好汉围城不得,求战不能,出去巡哨还折了两个兄弟,顿兵坚城之下,战局可谓胶着,甚至不利。而此时张顺挺身而出,决意独自一人偷过涌金门放火,接应大军入城。他赏罢西湖夜景,趁着荷塘月色,从北山脚下的西泠桥下水,横穿整个西湖来到对岸涌金门下,长途潜水之后在冰凉的水中潜伏了两个更次,不仅还有气力将土块丢上城头,还有余力扒上城墙。令人震惊的何止是他的体能。他明知道一个人透关成功率极低,在城下考察过的他更清楚一有风吹草动城上的南军很可能就会起来,懂得试探的他应该想到过把土石扔上去没动静,很可能是南军正埋伏着,但他想的不是自己性命攸关,而是“已是四更,将及天明,不上城去,更待几时”,他义无反顾,他一往无前,他一去不回,他一战封神。虽然他失败了,但他终于用命报答了先锋哥哥,他终于在西湖里做了一个快活鬼。他是唯一在西湖边有雕像的梁山好汉,他是唯一死在西湖水域的梁山好汉。 |
如今那阻拦他的涌金门早已不复存在,他却以雕塑的形式留在了涌金池里,整个上城区向他坦诚相见,似乎正等着他上城。他侧面朝向奔腾到湖岸倏忽分开两边的西湖大道,他睥睨着南山路上只为追名逐利而蜂拥蚁聚的车辆,只贪游山玩水而云集雨屯的行人,在被商业化严重污染的西湖中保留着自己的一池碧水,他是出浊浪而不染的白练,他是重义气而不渝的英雄。生在小孤山下而死在西湖孤山附近的涌金门外,也算一种魂归故里;为了众兄弟的功业而最终慷慨捐躯,他也是死得其所了。有诗叹曰: 远近孤山影大小,朝暮山下涌英豪。 纵得金华存太保,何堪浪里觅白条。 谨以吴山烤鸡一只,聊做祭奠。挥手自兹西去,不闻萧萧班马,只见滔滔白浪。 |
终于来到杭州城区的最西面,西山一带。西山一带在杭州一直有着重要地位,古时因西山地区的天竺(即今天竺山、郎当岭一带)、灵隐(即今以灵隐山头和北高峰为主的十里龙脊)一带有虎,所以这个地区被称为虎林。后来虎林这个称谓成为了杭州的代号,而杭州话虎武同音,遂渐渐讹传为武林,乃至杭州北关门被更名为武林门,有意思的是,荡寇志里以一县之力,斩秦明、伤卢二、陷水泊、拔头关的徐槐,正是武林门外人氏,而他的表字,正是虎林,加上他足智多谋,大抵徐槐此人,也是杭州桐庐人俞万春在荡寇志里除陈希真外又开的一个家乡本地小号吧。 |
言归正传,古时西山有虎,而如今早已成为过去,爬山的队伍一波又一波,遇到老虎的没有,倒是野猪闹得欢实。那么老虎去哪儿了呢?虎跑那里的泉水明明就是老虎刨出来的啊,仔细一想才发现,大约是因为附近住过这位奢遮的好汉,了得的英雄吧。不错,那便是打虎武松。武行者的事迹可谓是家喻户晓了,在征方腊后班师途中,失去了一只手臂的他,目睹了鲁智深坐化,杨雄、时迁暴病而亡,林冲风瘫,他选择留在六和寺。而六和寺遗址就在虎跑南面的月轮山上。千百年来,六和寺早已不复存在,倒是在寺旁为了镇住钱江潮而建造的六和塔,和旁边的钱塘江大桥一起,一古一今,一静一动,成为了杭州最具代表性的地标。 |
首页 上一页[1] 本页[2] 下一页[3] 尾页[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水浒传 最新文章 |
我是真想不通,很多角色在原著中都是青年的 |
新水浒传导演咋想的?是不是故意的?TM新水 |
新水这段实在太温馨了 |
FGO这段属实是爆杀一大群国内的云读者、阴谋 |
说唐 作者是想不出别的计策了吗 |
98版水浒传里的几个女角色,大家觉得谁最美 |
给武太郎一身好本势,他会不会硬刚西门庆 |
搬运,连环画《揭投降派宋江》 |
逛了一群,恶心,现在贴吧里已经几乎看不到 |
为什么演武松的都没大火?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